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模板19篇)

2023年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7 16:31:17
2023年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模板19篇)
时间:2023-10-27 16:31:17     小编:紫薇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一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9个字,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煮热、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我的三次对话,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描写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二、展示交流

(一)出示课件,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谈谈你的父亲说过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印象深刻。

2、今天我们来了解一对父子,听听他们在爬山的过程中有什么深刻的对话。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提示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字词。

1、圈画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按预习笔记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找出父亲说的话画上记号,说说父亲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出这些话的。

2、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1)齐读

(2)说说“我们”爬山与别人有所的不同。

(3)“征服”还可以换成别的词?“征服山”和“征服自然”各是什么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斯、凝、煮、燃、慧”。

三、检测反馈

1、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2、流利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

二、展示交流

(一)继续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理解父亲第二次说的话

(1)在课文中找到父亲第二字说的话,并指名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让其他同学思考。

(2)学生带问题思考说说父亲的话强调的是什么?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3)你能举一个自己尽力做一件事的例子吗?

2、理解父亲第三次说的话

(1)齐读本段课文。

(2)小组讨论

a父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b说说这位父亲的话给你什么启示?

(3)把父亲三次说的话连起来读一读。

3、齐读最后一段,回答有什么新的'感悟,说说学到了怎么样的智慧,并指导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4。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三、检测反馈

1、巩固生字、新词,同桌互相检查认读。

2、拓展。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看一看大自然有哪些美景,听一听有哪些美妙的声音,然后用心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

四、板书设计

爬山

不重要爬到山顶

重要是否尽了力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重在说理,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的事例之中。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来说,爬山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很多同学都有过爬山的经历,也写过爬山的周记。教学伊始,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爬山感受,奠定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三

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四

姚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这堂课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讲究教学方法,着眼发展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加强了课程意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课堂教学形式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对理论和实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姚老师的这堂课,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主要体现在:

1、成功运用情境教学法。上课伊始,姚老师便通过播放课件,紧抓儿童年龄特点,通过感官刺激,铺垫搭桥引路,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

2、把活动引进课堂。姚老师这堂课,表演式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给影片配音等活动,全面交流互动,达到了以情煽情,有感而发的教学效果。

3、把评价引进课堂。姚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互评,小组之间赛评,加上老师的导评,使课堂教学一次次推上高潮。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高昂的学习兴趣,又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此外,姚老师还运用了讨论法、比较法等,让学生不断参与实践。多种形式的交叉、合理运用,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课堂上,姚老师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议一议,画一画,如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呢?、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呢?一脚一脚能换成别的词吗?,对于这些问题,姚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姚老师还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形式,如画一画爬山虎的脚、给影片配音、演一演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等等,让学生参与面更广,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参与的满足感、成就感,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教为学的思想,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堂课,姚老师以小组学习为主的合作学习把个人学习、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点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生生互动,又在师生交流。在探究学习方面,老师设计了几个启迪思维、质量很高的问题让学生研讨,进而画画、配音、表演。这些问题,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发挥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过去,不少教师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理解为教师教的材料。其实,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这姚老师通过安排情境创设,画一画、演一演、给影片配音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就是对课程的创新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了不少教科书上没有的东西。

除此之外,这堂课从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难点突破、多媒体的运用等方面都是做得较为合理和到位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因为缺陷而完美。也就是说,姚教师这堂课也并非完全无可挑剔。假如给影片配音时多给些时间让学生边看影片边练习,这样效果会珧好一些;让学生画了爬山虎的脚之后,多让些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这堂课就更加完美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姚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是一堂成功的、优秀的、典型的阅读教学课。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五

1)知识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生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2至第4自然段。

2)过程、方法

用读读画画说说的方法,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说明白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爬山虎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条件,激发兴趣

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爬山虎实物,进行观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对爬山虎了解多少?可以给大家深入介绍一下。(教师指出什么是爬山虎的脚)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爬山虎的脚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愿意站起来朗读吗?用比一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站起来分段朗读课文。

3、还想读吗?这次我们拿起笔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试着自己概括一下写在旁边。

(二)细读感悟

1、同学们通过默读课文,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不想去看看那些可爱的爬山虎?来我们一起欣赏。(放录像)。

2、喜欢爬山虎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3、下面我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深入学习,看谁收获最大。(学生分组活动,喜欢相同部分的在一起学习)

(1)喜欢爬山虎的叶子的同学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叶子的美展示出来。

(2)想研究爬山虎的脚的同学可以画一画的学习方法。

(3)想研究爬山虎会爬墙的秘密的同学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的学习方法。

4、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吗?

(1)当学生交流叶子部分时:

a、请他给同学们读一遍。(课件出示叶子画面)学生评价。

b、交流:

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c、指导朗读:

爬山虎的叶子绿得如此新鲜,排列如此均匀,不仅静止的时候很美,动起来就更美了。请看(课件演示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段?指名读。评价。

(2)哪位同学画出了爬山虎的脚?愿意展示一下吗?

a、一生展示自己的画。

b、请同学们读一遍第三自然段,对照课文的描写评一评他画得怎么样。

(3)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呢?谁来为大家揭开这个秘密?

a、一生读第四自然段

b、哪位同学能够一边介绍一边用手代替爬山虎的脚表演一下?

c、自读第四自然段,用笔全圈出作者用了哪几个表示动作的词?

d、边读课文,边用手在桌子上做做这几个动作,体会体会。

(三)学生质疑课件演示爬山虎的脚是怎能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交流收获,课堂评价: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爬山虎的脚。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会让你有无穷无尽的收获。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孩子。

1、积累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段。

2、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五、巩固练习

1、自学生字词。

2、指导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六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1.课前观察爬山虎实物。

2.搜集爬山虎的资料。

3课时

一、谈话导课

1.出示图片,初步了解爬山虎。

出示图片,问: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爬山虎:这是爬山虎,也叫巴山虎、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是可作为垂直绿化的植物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就是介绍爬山虎这种植物的。

2.板书课题,齐读。

3.质疑课题:看着课题,你有疑问吗?(学生质疑)

4.导入:是啊,爬山虎怎么会长脚呢?它的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认读词语。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

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3.理清脉络

(1)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3—5)

(2)第二自然段介绍什么特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3)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三、书写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指导书写难写字“叠、痕、逐”。

“叠”上面三个又的“捺”变成“点”。

“痕”偏旁是病字旁,里面是“艮”(gen)

“逐”豕(shi)的“捺”变成“点”。

3.学生练习。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课

1.认读词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一)第一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3.不管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都是顺着墙往上爬。)

(二)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

(1)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a.嫩红、嫩绿。

b.师导语:是的,作者是抓住颜色由嫩红到嫩绿的特点来写的。还有别的特点吗?

(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a.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

b.“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

c.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

d.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

e.指导朗读:读出绿的特点。

f.这句话写出叶子的静态美。

(3)当微风吹来,满墙的叶子更是美丽,谁来告诉我们?

a.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b.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觉得这一句写得怎么样?

教师点拨:漾、波纹是说水的,在这里来形容叶子被风吹得颤动时美丽的样子,很形象,很生动。

c.这是一种动态的美。

d.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

(4)同学们,你们知道叶圣陶爷爷怎么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吗?(学生试着回答)对了,是因为他细心地观察了,正因为细心观察了,才知道叶的颜色和样子。板书(细心观察)

3.感情朗读,背诵。

(1)出示图片问:看着这么可爱的绿叶,你感觉怎样?(学生汇报感觉,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心情。)

(2)叶圣陶先生这么准确生动的描写,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试着背一背第二段吧。(学生背诵)

(3)看屏幕背诵。

三、作业布置

背诵第2自然段。

一、旧知导入

1.检查背诵。

2.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研读交流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爬山虎叶的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和是怎样爬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有关写脚的特点和怎样爬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一)学习第三段

(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写出了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是茎上。

(2)“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

(3)“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写出了脚的颜色。

2.点拨写法

(2)写法上的好处:第四句写出了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还写出了像蜗牛的触角。很具体,很生动。

(3)小结:是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叶圣陶爷爷非常善于细心观察,不仅如此,他还善于运用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的,这种写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3.指导朗读背诵。

(1)学生朗读句子。

(2)指导背诵:现在,你已经知道爬山虎脚的特点了吗?看着图片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3)师生一起介绍。

(二)学习第四、五段

1.找学生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大家认真听一听,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找出能够表现爬的过程的词语,再体会一下爬的过程。

(2)学生汇报:触、巴、弯、拉、紧贴、爬。

(3)齐读

(4)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5)小结: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正是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往上爬,所以他的叶子很均匀,没有重叠的。着也体现了爬山虎的聪明,均匀无重叠的叶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阳光。

师讲解: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比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就紧贴在墙上了吧是因为产生了拉力。叶圣陶爷爷运用了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2.学习最后一段

(1)爬山虎的脚还有哪些特点呢?请自读第五段。

(2)出示: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

(3)“……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当然也说明作者亲自体验过。)

3.通过刚才学习第四段爬山虎爬的过程,第五段脚的变化,你知道,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是一时的吗?(不是)是的,叶圣陶爷爷懂得连续的观察,才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可爱的爬山虎。

三、归纳概括

1.导语:同学们看着板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更加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和怎样爬的。

(2)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

(3)按顺序表达。(引导学生看黑板写叶的部分写脚的部分,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的)。

2.学生抄写表达方法。

3.读“阅读链接”,体会观察,记录的好处。

师点拨: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连续的主要手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这样,我们会终生受益的。

四、巩固应用

1.练笔要求:我们已经知道爬山虎的特点了,你能不能用第一人称写一下“爬山虎的自述”?我们可以这样的顺序写:我的名字叫爬山虎,我长在……。我的叶子的特点是……。我的脚的特点是……。我爬的时候,脚先……,然后……,最后……。

2.每一个小组写一处。分别找各小组汇报。

五、拓展创新

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行动吧。回家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做记录。也可以让妈妈帮忙泡豆子,看看他们有什么变化。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七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学生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借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一画,演一演的方式进一步理解。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学习生字“虎、茎、柄、触、逐、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和爬的特点,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3、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感受作者细心长期地观察,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爬山虎脚爬的一系列动作,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

一、直奔课题,引出“观察”

1、上节课我们学的课文是——(学生答: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虎”字。(都说没牙的老虎威风不了,这钩就像老虎的牙,可不要把它写丢了。)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同时出示图片欣赏,复习爬山虎叶的特点,板书。)我们的课题却是爬山虎的脚——板书:脚,我们知道,动物都有脚,怎么植物也有脚呢?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用来干什么呢?这脚还不容易发现,但叶爷爷观察到了,让我们跟随叶爷爷,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二、研读重点段落,学习“观察”

(一)品读第3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和样子(形状、颜色)

1、观察实物,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读第3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根据情况点评。

3、默读,认真思考每一句话,从作者的叙述中你知道了什么?并结合实物与同桌进行交流。

4、全班反馈交流。适时板书(位置、形状、颜色)再读重点句子。

5、找一找哪是茎,哪是柄,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与课本对应。

6、出示ppt,爬山虎的脚与蜗牛触角图,学习比喻句。

7、出示ppt动画演示,师生合作读(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部分)。

8、画爬山虎的脚。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画,同桌互相看一下画的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同时,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准备彩色粉笔)。让上台画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9、这么不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脚,叶爷爷是怎么发现的?(用本段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板书:注意)

过渡:爬山虎脚的样子我们了解了。想知道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吗?

(二)熟读第4自然段,知道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1、大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指2名学生读一读写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句子。

3、学生圈出爬山虎爬的动词,全班交流。板书:触、变、巴、拉、贴、爬

4、出示ppt练习,学生完成动作词填空。齐读,分男女读这段话。

5、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学生讨论交流后,师总结。

“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所以,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6、想不想看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出示ppt,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第二遍播放,请学生当解说员,随演示解说。

7、学生表演、体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体会“触”、“巴”)(请一名学生台上表演,师指点,学生在下边表演,要求一边演一边说。)

8、角色朗读。如果你是这棵爬山虎,你跟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爬上高墙的。(指2名学生说)

9、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写得特别生动形象的句子(学生读),出示ppt,学习比喻句“蛟龙的爪子”。

10、这段话中有一个词写出了叶爷爷是怎么观察的,请你找出来。(板书:仔细)

11、练习背诵。学生在课桌上边演示边背诵。

(三)略读第5自然段,知道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

过渡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叶爷爷还发现了爬山虎脚的一个秘密,自读第五自然段。

1、这个秘密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出示ppt)(板书: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

2、“不几天”“逐渐”这些是叶爷爷一天、两天观察到的吗?他是怎么观察到的?(板书:连续观察)

三、总结收获,拓展“观察”

1、叶爷爷着重写了爬山虎的脚,它的脚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2、叶爷爷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

3、观察作业:按照叶爷爷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再把你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八

通过自主阅读,批注,交流:

1、体会作者对叶老先生的认识。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叶老对作者的影响。

体会作者对叶老先生的认识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ppt课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板书课题,强调“片”和“虎”两个字的写法。

通过自主阅读,批注,交流:

1、体会作者对叶老先生的认识。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叶老对作者的影响。

师:围绕目标如何具体学习这篇课文呢,回忆文章分为那两部分,按部分来学。

生回忆文章的两大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一:

默读课文,叶老先生是怎么批改“我”的作文的?用直线画出。

批改得怎么样?用语句在旁边批注。

“我”的感受呢?用曲线画出。

从中看出叶老是个什么样的人?

1、学生自学。

2、四人小组交流。

3、汇报。

4、叶老先生做事一丝不苟、关心下一代,写文章写真话、抒真情。

相机讲述“春风拂面”(多媒体出示)

师:未见其人,叶老先生就给“我”留下了这样亲切、温和的印象,那么见了面呢?叶老先生有何举动,又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下面学习第二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二

1、学生自学。

2、汇报,相机板书“平易近人”。

3、猜猜当时叶老和“我”谈了什么?

四人小组交流

师出示资料一

4、两处环境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爬山虎的美丽,“我”心情愉快,出示课件,指导有感情朗读,用意是景美,人更美。

出示自学提示三

文章结尾说“在我的眼前,那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含义深刻,谈谈你的体会。

1、生自学

2、汇报

3、同桌交流体会,出示资料三和四

4、小结

这句话是借景抒情,作者抒发了对叶老先生的敬佩、感激、难忘之情。让我们深情地朗读课题。

以肖复兴给叶老写一封信

随着二三六教学模式的推进,今天由我执教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此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主题进行编排。课文记叙了肖复兴回忆少年时代叶圣陶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去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近人,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课文借景抒情,感人至深,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及我校开展的二三六模式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自主阅读、批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了课堂教学。

首先,从二三六模式上来看,在出示目标的时候我注意键入了学习方法,使学生学起来更清晰明了,接下来引导生分部分学习课文,分别出示了自学提示,在对自学提示的表述上,我明确了学习方法,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在课件处理上,我采用了醒目的黑红两色,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通过画一画,做批注,读一读,想一想,学生的自学真正落到了实处。为小组合作做了良好的铺垫,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索,探究之中。

其次,从本课的特点来看,本课内容较多,不易理解,在被选入课本时,内容又有删减,使其更难理解。比如:“我”去叶老家做客,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他们都谈了什么,文中没有,我适时补充了资料一,轻松化解一个难题,对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用意何在,我引导简洁、明了,生一下捕捉到了叶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心灵美,思想美,自觉这个难点,处理十分得当;在对文章结尾那句含义深刻的话学习时,我组织学生同桌交流,阅读资料二和三,升华了中心,理解了题目。

第三,作业的布置,我认为也很成功,以肖复兴同学的身份给叶老先生写一封信,其实是对文章内容的再回顾,深化了思想,理解了文意,复习了书信。

总之,这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语文教学应该以读文本,这节课我自觉读的很不到位,是由于当时考虑到本课内容多,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感情朗读,指导的功力也很不到位,另外,在交流展示的时候,指名说时较多,形式单一,可以在考虑,把这些时间挤出来让给朗读。

通过本节课,我进一步认识到:二三六教学模式贵在坚持,经常运用,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必然提高,即便眼下看不出学生的进步,从终身学习来谈,它是很有用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九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十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1、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2)爬山虎的资料。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生字用红色标出)

(2)指导书写难写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

3、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

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

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

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

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

4、指导朗读:读出绿得特点。

5、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1)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与文中语言对应。“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六七根……”: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

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

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

6、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

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

四、指导朗读,回归整体

1、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

2、读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十一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十二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

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背诵

3、4自然段。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爬山虎的实物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两个植物谜语: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山虎是什么样的。我们观察到爬山虎有叶子,藤蔓……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的笔下爬山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爬山虎的脚》。

大家又发现课题有什么特点吗?

介绍叶圣陶的'生平。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不懂的词语。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叶柄引人注意

多音字:占得铺空着曲

带领学生分析生字,掌握较难字的写法。解释学生不懂的词语。

2、再读课文,一二三四自然段分组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想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抽学生回答,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段落大意的归纳。

3、根据段落大意进行课文的分段,并归纳大意。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家里和学校都有爬山虎,引起作者的观察兴致,引出下文。

第二段: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段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时怎样一步步向上爬的。

三、抄写词语,熟读课文,试着背诵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那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二、教学一二自然段、第一自然段

2、文中那句话体现了叶子很美?

4、女生读第四句,体会“漾”字的生动之处。想象微风吹过,成片的叶子随风起伏,如绿色的海荡起的波纹,让人的心里不由得震撼。这是一种动态美。

5、从文中找出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6、叶圣陶的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的美丽,那么哪位同学能把那种美读出来呢?

三、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师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以下问题:

1、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用了哪些动词?

3、最后一句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有什么作用?

4、爬山虎的脚在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5、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四、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观察细致。要抓住特点观察。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五、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背诵三四自然段,仿写一种植物。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十三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 靠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 用千里眼顺风耳 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 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 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 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 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十四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十五

《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校附近有爬山虎,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

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1、(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十六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1、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2)爬山虎的资料。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生字用红色标出)

(2)指导书写难写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

3、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

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

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

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

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

4、指导朗读:读出绿得特点。

5、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1)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与文中语言对应。“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六七根……”: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

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

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

6、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

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

四、指导朗读,回归整体

1、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

2、读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十七

学会本课生字词,并做到正确读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正确读写生字词,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同学们,我们知道人有脚,动物也有脚,爬山虎是植物,它也有脚。这多么有意思啊,让我们学习这一课,认识一下爬山虎的脚。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正音:漾、隙、拂、茎

字形:隙、茎、

查字典理解:空隙、拂过、漾起、逐渐

1、默读课文

2、用笔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3、引读: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4、出示挂图,看爬山虎的整体样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也有脚,他还会用它的脚向上爬,到底他的.脚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向上爬的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思考: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

2、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

爬山虎就是利用长在叶柄上的六七根细丝而后变成的圆片巴住墙向上爬的,多么有意思啊!

想想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脚:茎上爬:圆片

叶柄巴住墙

细丝拉一把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十八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趣味谜语、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篇十九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学生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借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一画,演一演的方式进一步理解。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学习生字“虎、茎、柄、触、逐、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和爬的特点,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3.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感受作者细心长期地观察,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爬山虎脚爬的一系列动作,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

一、直奔课题引出“观察”

1.上节课我们学的课文是--(学生答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虎”字。(都说没牙的老虎威风不了,这钩就像老虎的牙,可不要把它写丢了。)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同时出示图片欣赏,复习爬山虎叶的特点,板书。)我们的课题却是爬山虎的脚——板书:脚,我们知道,动物都有脚,怎么植物也有脚呢?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用来干什么呢?这脚还不容易发现,但叶爷爷观察到了,让我们跟随叶爷爷,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二、研读重点段落,学习“观察”

(一)品读第3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和样子(形状、颜色)

1.观察实物,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读第3自然段。

2.指名学生读。根据情况点评。

3.默读,认真思考每一句话,从作者的叙述中你知道了什么?并结合实物与同桌进行交流。

4.全班反馈交流。适时板书(位置、形状、颜色)再读重点句子。

5.找一找哪是茎,哪是柄,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与课本对应。

6.出示ppt,爬山虎的脚与蜗牛触角图,学习比喻句。

7.出示ppt动画演示,师生合作读(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部分)。

8.画爬山虎的脚。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画,同桌互相看一下画的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同时,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准备彩色粉笔)。让上台画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9.这么不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脚,叶爷爷是怎么发现的?(用本段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板书:注意)

过渡:爬山虎脚的样子我们了解了。想知道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吗?

(二)熟读第4自然段知道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1.大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指2名学生读一读写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句子。

3.学生圈出爬山虎爬的动词,全班交流。板书:触、变、巴、拉、贴、爬

4.出示ppt练习,学生完成动作词填空。齐读,分男女读这段话。

5.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学生讨论交流后,师总结。

“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所以,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6.想不想看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出示ppt,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第二遍播放,请学生当解说员,随演示解说。

7.学生表演、体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体会“触”、“巴”)(请一名学生台上表演,师指点,学生在下边表演,要求一边演一边说。)

8.角色朗读。如果你是这棵爬山虎,你跟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爬上高墙的。(指2名学生说)

9.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写得特别生动形象的句子(学生读),出示ppt,学习比喻句“蛟龙的爪子”。

10.这段话中有一个词写出了叶爷爷是怎么观察的,请你找出来。(板书:仔细)

11.练习背诵。学生在课桌上边演示边背诵。

(三)略读第5自然段知道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

过渡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叶爷爷还发现了爬山虎脚的一个秘密,自读第五自然段。

1.这个秘密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出示ppt)(板书: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

2.“不几天”“逐渐”这些是叶爷爷一天、两天观察到的吗?他是怎么观察到的?(板书:连续观察)

三、总结收获,拓展“观察”

1.叶爷爷着重写了爬山虎的脚,它的脚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2.叶爷爷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

3.观察作业:按照叶爷爷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再把你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