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导游词(实用9篇)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导游词(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6 17:08:08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导游词(实用9篇)
时间:2023-10-26 17:08:08     小编:温柔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篇一

西塘,江南水乡六大名镇之一的西塘古镇,街道依河而建,民居傍水而筑,廊棚长长,古弄深深,小船悠悠,让我神往已久。

一个美好的夏日,我们一家坐在别有特色的三轮车上游览了整个西塘古镇。“西塘古镇有“三多”:一是长廊多,二是弄堂多,三是桥多。”“热情的导游”—三轮车夫一边在窄窄的弄堂里穿来穿去,一边为我们介绍着古镇的美丽。

车轮慢慢地在滚动,我们把一个个景点都转了一遍。酒博物馆、木雕展、砖博物馆、纽扣博物馆。让我们目不暇接。历史悠久的古物、浓郁的生活气息、柳亚子等文人的墨宝。令我们赞叹不已,古老的长廊、古朴的拱桥、小巧精致的倪宅。使我们频频举起手中的相机留下美好的记忆。

我最喜欢的是“醉园”,那时天公作美下起了点点细雨,就象雨仙派她的弟子下凡来将小桥流水的醉园打扮得更加秀丽。醉园里还有一位下刀如神的王亨老先生,他的画挂满醉园,是用木头刻出来并用墨印下来的,我选了一幅“秋月”,王老先生和我合了影,还帮我签了名呢!

在哗哗的大雨声中我们离开了西塘古镇,我在车中向三轮车夫伯伯连连挥手,美丽的西塘—我永远不会忘记!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篇二

在千姿百态的风筝世界中,潍坊风筝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的传统气韵。早在明代末年,杨家埠艺人就把年画艺术巧妙地糅合在风筝的制作上,尤其是在风筝的造型结构和绘画色彩上,借用了木版年画的工艺和国画的传统技法,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工精细、色彩艳丽的风格特点,使杨家埠风筝具有了"挂在墙上是年画,飞在天上是风筝"的独特魅力,与京式风筝、津式风筝交相辉映,鼎足而立,成为中国传统风筝三大流派。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是郑板桥在《怀潍县》一诗中描述的风筝放飞情景。当时的.潍县,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相传夏代寒浞在此立国,史称古寒国。汉王莽改古国为亭,寒亭因此得名。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潍县做过县令,解放战争时期以"潍县战役"闻名全国。杨家埠是潍坊市寒亭区的一个行政村。它东依浞河,南靠206国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潍坊风筝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祥地。

今天的杨家埠风筝,内容上有以祥瑞吉利、神话传说、小说戏曲为题材的人物风筝,也有鸟、兽、鱼、虫、花卉风筝,在形式上可分为板子、硬翅、软翅、长串、筒子五大类,每类又按1986年国家体委关于风筝竞赛标准的规定分为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五个型号。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篇三

客家博物馆是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代表客家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的场所,是中华汉民族诸多民系中唯一的民系文化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投资1.3亿元人民币,以全球大客家的角度,分为“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部分,主题展览《客家人》,多角度诠释全球客家历史,深层次展陈客家民俗,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是规模最大的客家博物馆。

家园。在世界客属

第十二届

恳亲大会上,梅州被尊为“世界客都”,成为维系全球客家人情感认同和文化根基的

精神

家园。

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五次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明清以来,梅州在经济文化发展上后来居上。尤其是在文化上,梅州拥有和保存着最典型的客家传统文化。近几个世纪以来,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统计数字显示,祖籍在梅州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超过360万。客家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因此有人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篇四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参观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俑博物馆是一个专题性的遗址博物馆,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在参观秦俑博物馆之前,我想应该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这个人。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创立者,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他姓嬴名政,于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的都城邯郸。他13岁时就继承了王位,但是按照当时的制度,他直到22岁的时候才举行了加冕仪式,开始正式亲理国事。他执政以后,经过十年的浴血奋战,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朝。为了巩固政权,加强思想政治领域内的统治,他还设立了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而且先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和法律制度。他认为自己功过三皇,德高五帝,又因为是第一个皇帝,所以便自称为始皇帝。他在统一全国以后,对内发展农桑,对外发展经济,并且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使国力不断强盛。同时,他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在当时,修筑长城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但是今天它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秦始皇身材魁梧,大腹便便,同时也是非常残忍,暴虐,冷酷无情的。他“焚书坑儒”这一专制举动,使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为了自己享乐,曾征集了几十万刑徒为自己修建了“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但是他到死也没有住完那里所有的宫殿。他大兴土木给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历史上也称秦始皇为暴君。不过,秦始皇也是非常勤勉的。他曾经五次出巡天下,于公元前210年的7月,在出巡途中,暴病死于河北的沙丘,终年50岁。死后葬于骊山脚下的陵墓之中。

秦始皇帝陵南靠骊山,背面与渭水相邻。骊山风景如画,绿树成荫。据史书记载:“骊山山南多美玉,山北多黄金。”秦始皇正是贪其美名而葬在这里的。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秦始皇陵,我们看到的这个巨大的封土堆,就是秦陵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陵墓的规模是相当浩大的,在当时修建这么巨大的一个陵墓,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骊山的河渠是南北方向流的,为了防止流水冲跨陵墓,将它们都进行了人工改道,改为东西向流;在一个呢,骊山是一座土山,对当时修建秦陵来讲,就相当缺乏石料,需要从渭北等地运来。而当时没有先进的运输交通工具,这些全部都要靠人力来搬移,可见当时修建这座陵墓的艰难了。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在建设上都遵循“虽死犹生”的思想,因此,秦始皇陵是依照当时秦咸阳宫的规模修建的。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当时的地面建筑现在已荡然无存了,我们已经无法领略秦陵的全貌。但是从这里出土的巨型夔纹瓦当可以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地面建筑的雄伟。这个瓦当的直径是61厘米,相当于一个小圆桌,人们称它为“瓦当之王”,使用这样巨大瓦当的宫殿,其规模、气势也就可想而知了。当时秦陵地面建筑呈回字形内外两重城垣,占地九倾十八亩,据说是取“久久”之意。陵冢原来高120米,但经过了2000多年的风雨剥蚀,现在高度仅为46米。陵冢上当时栽有大量的松柏,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相信有一种动物叫做魍象,这种动物专门钻入墓穴之中吃死者的脑髓和肝脏。而松柏散发出来的特殊芳香,使魍象畏惧而不敢前来。因此,当年的秦陵就是一座松柏苍郁的人工山。那么,秦陵的内部到底埋藏有多少奇珍异宝呢?据《史记》记载:秦陵是“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俱天文,下俱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从这样的一段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秦陵地宫的顶端是用28颗夜明珠组成的天冥星;陵内还有设置着百官座次的殿堂;并且藏满了各种奇器异宝;还用水银做了江河湖海以象征天地;用人鱼膏点长明灯为了防盗墓;还安装了能自动发射的暗箭。《史记》中对秦陵的内部只做了一个大致的描述。那么陵内到底有多少的奇珍异宝呢?我们只能等待陵墓发掘的那一天。相信到时候一定会引起全世界考古界的轰动的。

秦陵的地宫现在虽然还没有发掘,但是已经发掘了秦陵的一个陪葬坑,那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俑坑是1974年时,由西杨村的几个农民在抗旱打井时以外发现的。考古学家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把它们编为一、二、三号坑。秦俑坑是秦军的缩影,它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秦国兵强马壮的威武场面。李白在诗中描写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即时对秦军的气势作了生动的描写。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一号坑,它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它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在东西两端各有5个斜坡门道,还有10个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有粗大的横梁,底部都是以青砖墁铺。一号坑是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军阵。所谓军阵就是部队在作战或驻守时的一种排队的方式。一号坑是以长方阵的排列方式,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四部分组成。我们现在所看到面东而立的就是前锋部队。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侧翼和后卫,他们是为了防止敌人旁敲侧击和从背后偷袭。中间有38路面东而立的纵队,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构成了整个军阵的主体。从这里也体现了古代兵书中所讲的“前后整齐,四方为绳”的军阵。《孙子兵法》中曾经讲到,古代兵阵布阵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前锋必锐,整体必宏。”他把一个军阵比喻成一把剑,如果一个军阵没有精锐的前锋,那么这个军阵就像是一把无锋的剑,便失去了杀伤力,可见前锋部队的重要了。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号坑的前锋部队。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件,共210件。这些兵俑手中都持有强弓劲弩,都是以骁勇善战而著称于世的。他们在作战时都不戴头盔。头盔本来是作战时的一种最基本的防护装备,但是秦国军队规定一律不准戴头盔。所以历史上称他们为“科头”。由于“科头”不戴头盔便敢杀入敌阵,史籍上也称他们为“科头锐士”。从这些“科头锐士”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秦军的勇猛和善战了。

在一号坑以北20米处,是秦始皇兵马俑的二号坑。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是由步兵、骑兵、车兵和混和兵种组成的军阵。他一共由四个小的单元构成。这四个单元可以有机的构成一个大的军阵,也可以分开成四个独立的小的军阵。它能攻能守,反应迅速,自我保护力强,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反应最快速的一支部队。在二号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其中有将军俑、跪射俑、立射俑、骑兵俑、鞍马俑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个从二号坑中出土的将军俑。将军在军队中具有特殊的身份,所以他处处显得与众不同。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冠带在颈下结绳并下垂胸前。将军俑所戴的冠叫“冠”冠上两边本来插有两支黑色的尾,因为据说是一种性情勇猛、善斗的鸟。将军俑身穿双重战袍,战袍外面的铠甲形制特殊。双肩及前后胸用彩绸扎成的花结,象征我们现在所说的军工章。这个将军俑胸前佩带着两朵花结,就表明他曾经立了两次功。他所穿的铠甲以肚脐眼为界,肚脐以上是上片压下片;肚脐以下是下片压上片。这样是为了弯腰方便,便于指挥作战。这个将军俑的腹部微微隆起,说明秦军中将军的待遇还是相当好的,也反应了早在秦代时,男子就有了将军肚。这也就是将军肚的起源了。从这个将军额头上深深的皱纹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久经沙场锻炼的指挥官。他手指前方,仿佛正在指挥千军万马如何作战。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骑兵俑和鞍马俑也出土于秦兵马俑的2号坑。这个骑兵俑的装束与车兵俑和步兵俑有着明显的区别。他头戴着一顶形制讲究的小皮帽,在帽子两侧还带扣,紧系于颌下,他身着胡服,这种服饰的特点就是胸部右侧开叉。骑兵俑身披短而小的铠甲,肩上并没有披护,手上也没有护甲。下身穿一件小皮裙。骑兵俑特殊的装束完全是从骑兵作战的需要而设计的,这样有便于骑士上下马方便。古代对于骑兵的挑选有着严格的标准,不亚于我们现在挑选飞行员。秦时明文规定,骑兵的身高必须在1.73米以上,体重不得超过75公斤,年龄也要在40岁以下,同时要体质强健,反应机警,行动敏捷。这个骑兵俑符合了当时选拔的标准。秦代对战马的选择也是有规定的,要求战马的高度必须达到1.33米,这一鞍马正好符合了这个标准。它耳若削竹,看起来非常机警;眼若悬铃;粗大的鼻孔和发达的胸肌表明这匹马善于奔跑;从它微张的嘴唇可看出,它共有6颗牙齿,说明它当时正处于青壮年时期。在陶马背上雕有鞍垫,鞍的两端微微扬起。以前人们认为马鞍的出现始于西汉时期,但秦俑坑陶马鞍的发现就说明我国在秦代时已使用马鞍了。陶马鞍的出现使骑兵的双手得以解放,有效的增强了骑兵的战斗力。有人说东方艺术讲究群体美,而西方艺术追求个体美,秦俑的美在于它的气势和它的群体美。其实秦俑并不知是讲究博大,它对个体形象的塑造也是细致入微的。秦俑不仅面部表情各异,而且小到手指纹都刻划的非常精细。

接下来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秦兵马俑的发髻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发髻,它是将一头长发很规律的辫在一起,在发梢处结成一个蝴蝶结。发髻在头的右上方。之所以将发髻结在右方,是因为秦人非常的崇尚右。他们把这一概念也体现在发髻上,这在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发髻还给我们一种积极向上,精神振奋的感觉,仿佛使我们看到了2000多年以前的人们已经有了很强的审美观了。

三号坑位于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处。它的面积为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一共出土了四马、一车和68个陶俑。这些陶俑的排列形式与一、二号坑完全不同。一、二号坑是按实战军阵排列的;而三号坑则是面向内相向夹道式排列。他们手中所持的兵器也有不同。一、二号坑中陶俑所持的兵器有长射兵器和短射兵器;但在三号坑中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铜殳是一种用于仪仗的兵器,证明这里可能是一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三号坑如果从它的建筑布局来看,主要由车马房、南北厢房组成。车马房位于俑坑的中部,面对坑道的东门,这样便于车马进入。而北厢房位于俑坑的北部。在北厢房内发现了朽骨一堆,残鹿角一件,证明它是一个活动前占卜或祷告的场所。南厢房位于俑坑的南部,它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廊坊、俑道、正厅和偏房。它们都有武士俑分立于两边,其中以正厅的警卫最多。这里可能是召开军事会议的场所。这一点也就完全证实了三号坑是一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军幕。秦俑坑当中既有“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强大军阵,又有“运筹于帷幄之中”的将领,可见当时思虑严密,布局严谨了。

秦俑坑不仅是一座不朽的艺术宝库,而且还是一座巨大的秦代武器库。当时青铜铸造业已是十分发达,制造出了各种精良的武器装备,这也是后来秦军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就是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最引人注目的一把青铜剑了。“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这把青铜剑已历经了2000多年,但是表面并没有生锈,至今仍然是锋利无比。在它刚刚出土时,专家们曾经用它一次划透了20张纸。即使现在的玻璃刀想做到这一点也决非易事。经过鉴定,发现它表面有10—13微米的铬盐氧化层。它采用了铬盐氧化技术。铬盐氧化技术有两种:一种是电子镀铬,在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人发明。另一种是化学镀铬,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发明出来了,这一点实在是令人叹服!

秦俑坑中出土的这些兵器,有相当一部分显示了当时兵器制造标准化已经达到了相当先进的水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东西叫做铜簇,也叫做铜箭头。它就是秦代兵器制造标准化的一个代表。它同一棱的三个面误差不超过0.15毫米,而不同簇之间也不超过0.2毫米。这一点可以使我们看到,并不只是现代的许多行业中讲求标准化、规范化,其实古人在很早就有了形范正的观点。这些铜簇主要可分为大型与小型两类。大型铜簇的铤特别长,而铤首也很大;而小型的铜簇它的铤是圆形或三棱形的,将它们放入箭槽中便于瞄准。而且在空中呈流线形,阻力特别的小,还具有很强的平行性和稳定性,是秦代主要的兵器之一。

我们以上所看到的这些雄辩的说明了: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冶炼金属加工工艺以及技术标准化的管理水平就已经是世界第一流的了。好了,秦俑坑我们就先参观到这里,下面我将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铜车马展厅。

如果说秦俑坑是大中显武的话,那么铜车马展厅就是小里透文了。前者把我们带入干戈相交的战场,而后者则使我们感受到了舒适的宫廷生活。它们虽然都是秦陵的陪葬物,但是却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1980年12月份,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的铜车马。按照当时的发现的顺序,它们分别被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当时它们都被埋在7米深的坑里,外面用一个木椁装着。因为年代的久远,木椁早已腐朽了。其中一号铜车马碎成了3000多片。经过专家们近8年的修复,于88年的5月1日正式对外展出;而二号铜车马当时已碎成1555片。经过2年半的时间,又使它重新焕发出了当年的瑰丽姿彩。据考证,这两乘车的体积均为真车真马的1/2,它们处处都是依照真人、真车、真马制造的。当时秦始皇曾经五次巡游天下,这两乘车就是秦始皇车队中的两辆。当年,这两乘铜车马的出土曾经使多少人赞叹不已!因此,它们也被人们称为“青铜器之冠”。这两乘车都是驷马单辕,呈前后纵向排列。前面的一号车为古代的“高车”,也叫“立车”,因为乘坐这辆车要保持站立的姿势而得名。一号车一共有1500余件金银饰件,显得华丽富贵。车上的华盖直径为1.22米。这个华盖是敞开的,具有遮阳蔽雨的功能;也可以更好的向远处眺望,还可以随时对付突发事件。圆形的华盖与方形的车厢体现了古人的一种“天圆地方”的思想。这辆车上还配备有大量的武器。在车厢的前面有一柄弩机,在车厢的前侧和左侧各有一个箭,共装有62支铜簇。其中有四支平头簇,可能是用来发射信号的。在车厢内的箭中还发现有盾牌一件。截止目前为止,它是首次发现的、秦代的',同时也是迄今考古发掘中出土年代最早的,而且是形状最完整的青铜盾牌。这一切都鲜明的表明了一号车是用来保护后面二号车安全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二号铜车马了。这辆车叫“安车”,因为乘坐这辆车温暖舒适而得名。这辆车长3.17米,高1.06米;铜马的高度为65—67厘米左右,身长为1.2米,重量各不同,最轻的为177公斤,最重的达到了212.9公斤;车马人的总重量为1243公斤。这辆铜车马的主体是由青铜铸造而成,共有金银饰件1720件,总重量达7公斤。其制作工艺之高超和造型艺术之精妙令人赞叹不已。

我们可以看到前面拉车的四匹马个个耳若削竹,目似悬铃,头方肚圆,胸部肌肉发达,四条马腿也稳健有力。中间的两匹马叫“服马”,两边的两匹马是拉车的叫“骖马”。马的制作技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马的项圈是由42节金与42节银焊接而成。它的焊接点用24倍的放大镜才可以清楚的看到。金和银的熔点不同,能把着两种金属焊接在一起,表明秦代的工艺也是相当高的。马的笼头是用一根金管与一根银管采用子母扣连接的形式制成的。在笼头上有一根削子,将这根削子拔下,就可将笼头完整的取下。我们再注意看一下,在右骖马的头上有一个穗形的璎珞,它叫做“翥”,这是皇家车队的特殊标志。由于是皇家车队,因此要求它们行走起来必须平稳,于是在马身之间以“胁驱”相隔。这样,可使马匹保持一定的间距,如果它们离的太近,胁驱就会扎疼它们。我们再来看一下二号车上的华盖。华盖的面积为2.3平方米,最厚处为4毫米,最薄处为2毫米。发现它时,它已碎成了199块。但在修复时,发现华盖是一次烧铸而成。这个华盖就像一个龟壳一样,俗话说的好:“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这表明秦始皇希望自己永远长寿。这个车厢是由前驭式与后乘式两部分组成。后乘式里边非常宽敞,人在里边可以坐卧凭依,非常舒适。在后乘式前面以及左右两侧各有三个车窗,门开在后面,门窗都是可以灵活启闭的。

车窗上有许多小孔,这样不仅可以用来调节空气,而且可以在车内看到车外的景物,在车外却无法看到车内的情况,设计科学、合理。车轮上的辐条共有30根,象征一个月的30天。我们再来看一下安车上的驭手。他头戴“冠”,表明是一个将军级的人物。1984年时,为他开车的就是一个中央首长。因此,安车上这个驭手的身份也就勿庸置疑了。这个驭手俑身后佩带着一把剑,剑鞘与剑是连在一起的,拔不出来。这是因为秦始皇生性多疑,特别是荆轲刺秦王以后,他更害怕有人暗杀他。因此驭手俑佩带的是假剑,一方面可以不失其威严,另一方面呢,也不必担心被暗杀了。这辆车的时速可达每小时35公里。当时秦始皇的车队是虎罴开道,豹尾在后,气势浩浩荡荡。但是秦始皇当时乘坐的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安车。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的车队共有“九九八十一”辆车,而秦始皇乘坐的,则是由六匹马驾辕的一辆纯金的金根车。它可能也被作为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品埋在了秦陵的附近,说不定到不久的将来便会发现。希望到时候各位能够再来一睹皇家车队的迷人风采。谢谢大家!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篇五

青岛葡萄酒博物馆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延安一路中国(青岛)国际葡萄酒街,毗邻中山公园、动物园和青岛山炮台遗址等岛城景点,是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为提升中国(青岛)国际葡萄酒街文化品位,推动城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于20xx年投资建设的集科普教育、收藏展示、旅游休闲、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博物馆,也是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地下博物馆。

青岛葡萄酒博物馆依托延安一路人防工程改建而成,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馆内分别设有天然葡萄园、器皿展馆、流程展馆、商务会馆、历史展馆、国际馆、中国馆等主题展区,和葡萄酒银行、世界酒吧、酒神、酒窖、神泉、休闲茶座区、酒庄大道、互动区。

新增了的酒鼻子、中国葡萄酒产区地图、酿酒葡萄标本、满天星等新的互动环节,提高了参观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博物馆用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灯光、实物和雕塑等形式生动展示了葡萄酒的`渊源演变和生产工艺,再现了葡萄酒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篇六

今天我去了参观活动的第三站——上海航海博物馆。上海航海博物馆很大,一共有三层,里面展出了很多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古今船模,这些船模做得真的很精致、很逼真。此外博物馆还展出了古代用来捕渔的真船,很像我在菲律宾看到的最简单的螃蟹船。展出的船模中最大一艘是木制船,由真船改造,有三层楼那么高,好气派呀,我还上去拍照留影了呢!

船在以前是运输货物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博物馆里有一个展厅专门放映造船过程,还展出船上的主要设备,我看了觉得人类真聪明真伟大,能发明这么好的交通工具。为了体现船的功能,航海博物馆还展出了很多古时候用船运输的各种物品,有瓷器、铜器和丝绸,真的很珍贵。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模拟体验舱。模拟体验舱就是一个模拟的船体驾驶舱,里面的设备是模仿真船制作的,有方向盘、仪表盘,窗子就是一个大屏幕,屏幕下方是黄浦江,两边是黄浦江两岸的江景,最神奇的是模拟舱会配合屏幕上的江水轻微晃动,这时只要你戴上立体眼镜,两手把住方向盘就会感觉你真的把船开起来了。真高兴我今天当了回船长,这种感觉和我昨天体验开火车一样奇妙。

一出航海博物馆我就迫不及待地问爸爸下一站的参观内容——上海玻璃博物馆,我好期待啊!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篇七

博物馆的

导游词

如何介绍比较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导游词,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驰名中外的名产-----张裕葡萄酒!大家要了解中国葡萄酒生产的历史和风俗,老张裕无疑是第一胜地,在咱们现在就去参观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张裕公司创办于清光绪年。它是真正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

祖籍广东的张弼士先生,他在烟台东山,西山购地近千亩,从欧洲及国内各地,引进了优质葡萄品种120多个,并与笨的葡萄品种实行嫁接,获得了成功。为了酿成优质的葡萄酒,张弼士先生多方寻访优秀的酿酒师,他的远见卓识和开放意识,感动了奥地利驻烟台领事巴保,担任了张裕的酿酒师,成为张裕历史上一段佳话。同时,张先生又以巨资从欧洲购进了大批橡木酒桶,修建了誉满中外的地下大酒窖,窖上建了三层楼房,成为当时烟台最引人注目的建筑。

国际葡萄 葡萄酒局,对张裕公司在发展葡萄和葡萄酒事业上作出的出色贡献,给与了高度评价,并颁发给我市一枚“1987国际葡萄和葡萄酒年“荣誉纪念证章。国际葡萄 葡萄酒局局长罗伯特 丁洛特先生说”全世界被授予“国际葡萄酒城“称号的城市到1987年底已有40哥,而获荣誉证章的到现在只有2个,张裕的产品完全可以喝世界名牌相媲美。。。。。“好了,咱们已经来到了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关于张裕的情况先介绍到这里。

好了,现在请大家随我一同前往博物馆的大厅参观,我们边走边谈一下张裕公司及博物馆的现状。张裕公司现在已发展成为以葡萄酒酿造为主,裕品牌目前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第一品牌,现在我们所看的博物馆始建于1992年。该馆由清华大学规划设计。该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史料详实,堪称行业博物馆之精品。我们走进的这个大厅是个综合大厅。它以三块浮雕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影响张裕发展的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请大家随我一同参观。

这就是张裕公司的创始人,着名的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由于家乡受灾,他18岁时只身远走南洋,先后从事过建筑,矿物,船运,药材,等产业,逐步发迹。被人们称为亿万富翁。

旁边这位是张弼士先生的亲侄子张成卿。他是张裕公司的首任总经理,并兼土木工程师,翻译等数职。

那位是晚清着名的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康有为先生。他先后于1917年和1927年两次来访公司,并留下两手

诗词

。这一首诗是他1927年来访时留下的。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阅读一下。

这位是张裕公司聘请的兽人外国酒师巴保先生。他出身于奥匈帝国的酿酒世家,为公司工作了18年,19xx年因欧战爆发被召回国。

这位是酒师张子章先生。巴保先生归国后,张子章先生担任公司酒师职务。他也是中国第一代葡萄酒师的代表之一。

这位是徐望之先生。20世纪30年代时任中国银行烟台支行行长。1934年1938年间担任张裕公司总经理。在他任职期间特别重视先进技术及优秀人才的引进,他是张裕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人物,关于他们几位的情况后面还有详细介绍。 请大家继续参观第二块浮雕,这边请。这幅图案主要表现的是张裕公司在19xx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的获奖证书。在这次盛会上,张裕公司的白兰地,味美思,雷司令,红葡萄酒获得金质奖章。由此,张裕公司的科涅克白兰地改称为“金奖白兰地“。

这位是着名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他19xx年来访公司,并为公司亲笔题词“品重醴泉“。它主要包含两层含义,既藏样了张弼士先生实业报国,爱国兴邦的崇高人品,又肯定了张裕美酒的优良品质。

这是张裕百年地下大酒窖。一会儿,您可以亲自到酒窖中体味它的传奇色彩。 这第三块浮雕式1992年在张裕公司百年大庆前视察公司,并为公司亲题“沧浪欲有诗味,酝酿才能芬芳“。既赞扬了张裕有丰富的企业文化和一流的产品,又揭示了百年张裕质量第一的经营之道。

由于张裕公司对工作及世界葡萄酒业的巨大贡献,1987年,国际葡萄 葡萄酒局命名张裕公司所在地烟台市为“国际葡萄 葡萄酒城“,这是当时酒局居住哪个罗伯特 丁格特先生正在向俞振声市长颁发城徽的照片。

这个商标就是张裕公司的注册商标,它是同行业中第一个全国驰名商标。 大家请看这边的环形区域,它记录的是张裕公司从1892年建厂至今,这1xx年来发生的大事记,对面两块铜板上记录的是公司历届主要领导人的姓名及任期。您感兴趣的话,一挥儿作自由活动时,可以过去看一下,现在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历史厅。

历史厅主要是以图片及实物的形式,想大家讲述张裕公司从建厂初期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发展历史。

这个模型是张裕百年大酒窖地剖面模型。您可以在这看一下,待会再到大酒窖中亲身感受他地神奇。现在请各位朋友随我继续参观影视厅。

影视厅主要是以投影地形式介绍张裕公司地企业文化,以及产品地生产工艺流程等情况。您可以坐在这欣赏一段我们为您播放地影片。

请大家继续随我参观现代厅。现代厅主要向大家展示地是张裕公司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地成就及发展情况。

这块展板介绍地是新中国成立后来到张裕公司视察地领导人及来访时间。 这是一台投币自动酿酒机,您在这边投一枚3元硬币,在那边就可以取到一杯芳香醇厚地白兰地。它主要演示地是张裕公司白兰地地生产工艺流程。大家可以亲自尝试一下。这四台背投电视主要是介绍张裕公司干红,干白,起泡酒,三鞭酒地生产工艺流程。

好了,请大家继续参观字画厅。这里主要韩式地是来访地名人留下地墨宝,有康有为,张学良,刘海粟,吴青霞,欧阳中石,启功等名家大家。张裕公司共有300多副名人墨宝,这里仅展示出30多幅,爱好书法地朋友可以仔细揣摩一下。

现在我们来到地是珍品厅,这里主要展示地是张裕公司获得的奖牌,奖章,奖状,奖杯,证书等荣誉证章,以及国内外友人馈赠地实物 现在请大家自由参观,然后我们去参观地下酒窖。

请大家随我下去看看。各位朋友请注意脚下,这个螺旋式地楼梯比较陡,共有41级,请大家注意安全。楼梯建成这个样子,是为了保持窖内地温度。这个酒窖曾是远东最大地地下酒窖,距今已有1xx年地历史了。酒窖使用面积1976平方米,深7米,低于海平面1米,一个世纪了,仍然 没有渗漏,而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2度到18度,也就是说酒窖是恒温地,为了葡萄酒地酿制提供了理想的条件。这个酒窖地修建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建筑史上地一个奇迹。

这里一共有八个拱洞,如今酒窖中的橡木酒桶还如当年那样陈列着,其中100多年地酒桶还有100多个,是建窖之时从国外进口地,其他地不论大小,都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制造地。这里地拱洞交错连环,有如迷宫,无人指点难以找到出口。

我们现在看到地是8号洞,这个洞中主要存放公司有代表性地年份酒,及储存瓶式发酵地产品。接下来地是7号洞,大家可以注意看一下,每个大木桶地端面上都有编号。、大家往上看,上面有一个木塞,塞住了桶口,装酒,倒酒地时候,都要通过这个桶口。大家也看到了,这些桶这么大,人工倒酒,装酒很不方便,那么,工人们采用地是什么办法呢?——酒泵输送!地上有一根管子,大家看到了吧?窖顶上有一个个小方洞,倒酒,装酒地时候,拿下塞子,连接酒泵地管子从洞口伸进桶里就可以了。为什么用橡木桶呢?因为酒本来是没有颜色和香味地,用橡木桶装了一段时间后,就有了与橡木相同的香气和颜色了。在这呆了这么久,大家一定闻到了一股怪味,这是酒地酸味!据说因为这种酒味有保健作用,所以常年在酒窖地工作人员不容易感冒。

各位朋友,在酒窖中间地这三个大桶,是1894年制成地,每个桶容量足有15吨左右,是我国最大地,最早地橡木桶,也是亚洲最大地橡木桶,人们习惯地称让他们为“桶王”。他们是建厂初期用从国外购进地橡木板材并在窖内制成地,其桶龄距今已有百年。在19xx年巴拿马太平洋玩过博览会获金奖地产品,就是在这三个大桶中酿造出来地。

大家可能要问,酒窖中会不会有老鼠呢?绝对不会!因为酒窖按不同的季节杀菌,每年地7 ,8, 9月为梅雨季节,每月杀菌一次,主要用硫磺,烟熏和杀虫药喷。

这是5号拱洞,现在把它开辟称酒吧,专供来宾及游客品酒之用。您可以坐下来亲自品味张裕美酒。不过各位可别忘记品酒时,要先观其色,其次嗅其香,再次品其味,这样才能品出张裕真正地味道来。经过这道旋转楼梯之后,我们又回到了大厅。

各位朋友,整个博物馆地参观就到此结束了,现在给大家半个小时地活动时间。半个小时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欢迎到郑王陵遗址博物馆参观。我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东城郑王陵遗址而建立起来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郑王陵遗址博物馆是我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我市最具特色的一处文物旅游景点。

郑王陵遗址博物馆位于郑韩故城东城西南部郑国贵族墓地北侧。整个郑国贵族墓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新郑市文物管理局对整个墓地进行了钻探普查,发现墓葬分布极为密集,墓葬总数在3000座以上,其墓葬数量在全国已发现的春秋墓地中为最多,密集程度在全国同期墓地中极其罕见,可用无卧牛之地来形容。特别是规格多样的车马坑群的发现,在春秋墓地中尚无先例。如果将车马坑大面积的发掘,其盛况将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以来又一处现场展示我国古代光辉文明的盛大舞台。

在我国古代,由于认识上的局恨性,人们事死如生,生前享有什么等级的生活,死后也按这个等级进行陪葬。中字型大墓20xx年8月开始发掘,是目前发掘出的第一座春秋时期带墓道大墓。南墓道总长20.85米,北墓道长10米,葬具形式巨大,为三椁一棺或重棺。在全国已发掘的春秋诸侯墓中,三层椁极为少见。《庄子.天下》及《荀子.礼论》均云:“天子棺椁七重,诸候五重,大夫三重,士两重。”此墓三椁二棺,正与记载相符,从而印证了这是一座郑国国君墓。

这座墓的南北墓道中均有大量的实用葬车。而且车辆形制多样,装饰各异,均为拆车葬。目前在南墓道内已发现多种车40辆,在北墓道5辆。这些车绝大多数都有棕红色的漆。

综观中字大墓不计陪葬坑3号车马坑中的葬车,墓道中车辆总数45辆,车辆之多在我国目前已发掘墓葬中为最多。是难得一见的春秋车辆奇观。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车辆中发现了象牙龙饰车、青铜饰车、骨雕车、象牙饰车、楼车、漆绘花纹车等珍贵车辆,多属全国首次发现,完全与《周礼.春官.巾车》中所记载“王之五路”相对应。这些车辆是目前发掘中所发现的最高级别、最为考究的郑国车辆。

郑国国君为伯爵,按周代礼制,其国君埋葬不能用墓道,但这座墓葬既有宽大的南北墓道,墓道葬车中又有宽大的车辆,与郑国诸候国的地位不相对应,反映的是这位国君已经“僭越”不服周礼的客观现象。如果把它的陪葬坑3号与2号车马坑内的葬车数量加在一起,其车辆总数可能超过百辆,这对于当时号称“千乘之国”的郑国来说,无疑是太奢侈了。但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此国君在位时可能也是郑国比较强盛时期。在此墓东侧约7米的地方最近发现1座总长25米的甲字形大墓,是发现的郑国墓中第二座带墓道大墓,可能是此国君夫人墓。

另外,考古发现这里是韩国的铸铁遗址,韩灭郑后在都城内兴建的大型官营作坊,在此大挖大烧郑主墓破其风水的历史场景,刻意体现了改朝换代后韩人惧怕郑人复国。在此墓的南边,有一些韩国残疾人和小孩的墓葬。

5号车马坑在中字型大墓南墓道东南约10米,坑中葬4马车1辆,2马车2辆,马8匹,犬1条。马骨被压在车体之下,马匹侧躺放置,头向西,1号车为仪仗类的大车,放在坑的中间,2号车与3号车都是小型游猎车。另外,犬骨斜爬在3号车厢上,有明显的挣扎痕迹,形象十分生动可怜。

这座陪葬坑的墓主人是大夫级贵族墓葬,作为葬具的木质棺椁均已腐朽,依其遗迹可知葬具为一椁一棺,出土了一些小件玉器和青铜器片。从故城中已发掘的10余座中小型车马坑的情况看,5鼎墓,也就是中大夫的级别才能殉葬1辆车,个别殉葬4辆车,这种级别的车辆都没有发现任何装饰品,这和国君所陪葬的车辆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了它们的级别和地位是明显不同的。

整个郑国陵区从1999年发现至今,共探明不同规模的车马坑达23座,这里展出的只是其中的3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而且不乏15米以上的特大型墓葬,长宽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就有4座,位于中字型大墓西侧的3号车马坑长13.5米,宽11.5米,深7.5米,面积几乎是1号车马坑的2倍。20xx年3月开始清理,7月份清理到5米深时发现车辆非常密集,现暂停清理,开始挖砌坑底防渗过洞和四周防渗墙,目前防渗工程已竣工。该坑葬车数量可能在30辆以上。20xx年发掘的1号车马坑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新郑市委、市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又建立了中字型大墓发掘现场和中大夫级贵族墓展示厅,并对陵区进行了绿化和建设,以车马坑群的展示为主要特色,车马坑群数量众多,葬车多样,在这样一个极为有限的区域内有如此多的车马集中,不能不说是一个罕见的奇观。它构成了我国截止目前春秋时期葬车最多,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成为以军阵形式随葬的渊源,比闻名中外的秦陵兵马俑军阵早400多年。

1号车马坑是我国目前发现春秋时期葬车最多的车马坑。它的平面呈长方形,口长10.4米,宽8.4米,口部略大,底部略小,深5米,四角各有两道供古人上下的脚窝,内葬多种豪华、实用、形式多样的车辆22辆和许多马骨。春秋战国时期,一坑多车制似乎已成为一种更新颖、更时髦的追求。郑国1号车马坑葬车众多,就其典型代表它的葬制规律一般为车轮摘掉后侧靠在坑的四壁,马匹杀死后平铺坑底,车体则放在马匹之上,摘下的车饰、马鞍、马蹬、马衔等活动车马具放在主墓内,这与其它列国车轮不摘,马匹放在车辕下的葬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可能与郑人的观念有关,推测应是墓主人对珍贵的车马占有权的充分体现。

1号车马坑内的葬车车体是斜靠西壁分三排纵向相互叠压放置的,东边的车体依次叠压西边的车体,绝大多数车轮上都有两根加固的辅撑,这些车辆都是实用车辆,目前已发现37个车轮侧靠在四边坑壁上,轮子的外立面(轵端)向里,轮子的直径大多数为1.4米左右,有30根左右的辐条,有两个车轮直径很大,约1.7米,可能是大型车辆用轮。坑内车辆斜靠西壁向东分三组依次斜压,北组8辆,中部7辆,南组7辆。共22辆。

由于车辆摆放密集,为了展出和保护车辆,马骨只做了部分清理。初步分析,这些马均是杀死后平铺在坑底,马身上再放置车辆躯干,马匹头西尾南侧躺放置,肢体依次叠压,分东西向4组,每组约12匹,另外,按一辆车两匹马来推算,此坑内22辆车应埋有44匹马。

在5号车马坑中我们看到了一具十分生动的狗骨。此坑的东北角19号车处也有一狗骨。可见犬是郑国车马坑中不可缺少的配置。

这座马坑面积虽小,但葬车众多,车辆大小有异,装饰豪华,做工甚为考究,极具观赏与展示价值。经专家考证,这两座车马坑和中字型大墓中的葬车全是木质的实用战车,车的表面施有棕红色漆。由于车辆摆放密集并相互叠压,多数车的车底与后门尚没有清出。

车在我国有着很早的使用历史,它的发明者一说是黄帝,一说是夏禹时的大臣奚钟,据说,他们是看到风吹着圆形的蓬草在地上不停地滚动,而触发了灵感,发明了车轮,造成了第一辆车。这样,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已出现了车子,由于车的机动性强,冲锋起来锐不可挡,所以,它一出现,主要使用于作战。作为战车,限于当时的生产水平,车子是很少的,灭纣的牧野之战,武王直接统帅的战车不过才300乘(1乘就是1辆),跟随的方国也不过才4000乘,却一举打败商纣王统帅的几十万军队,取得了灭商战争的胜利。因此,商周时期,战车的多少成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家庭军事权力的标志。即所说的“百乘之国”、“千乘之国”、“万乘之国”。

考古中所见到的车的遗迹,多是商代晚期到战国时期的。这时期由于等级制度的限制,有身份的贵族坐车,一般平民不准有车,有车不坐,为当时的社会习俗所不容。这时期的车马成了显示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准。身份越高所拥有的车越多、越豪华,平时乘坐它,战时用于作战,主人死后也可将其随葬,郑国贵族以大量车马随葬,不仅反映了郑国人高超的造车技术,同时也反映出郑国贵族身份地位高及崇尚武勇,偏爱车马的世风。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实物资料的不足,郑国之迷还有许多没有揭开。在郑王陵博物馆的东南部还有3000多座墓和几十座车马坑,随着文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的深入,难解的郑国之迷将逐步被揭开,同时也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文物向社会各界展出。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篇八

辽博馆藏文物名天下,其中以书画特别是晋唐宋元书画、历代丝绣,东北地区考古发现,特别是辽瓷,古地图与历代货币、甲骨、青铜器、碑志较为著名。馆藏书法精品有朴实秀砀的传世珍宝晋人书《曹娥诗辞》,刚劲挺秀的唐欧阳询《梦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书千字文》,欧氏真迹堪称廖若晨星,历年为书家之典范。另外,还有已成为传世孤本的唐武则天时弘文馆钩填的《王羲之一门书翰》和唐狂草派创始人张旭《古诗四帖》等,以及两宋时期皇帝赵佶、赵构、赵昚祖孙三代流传下来的真迹。其中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高宗赵构《书曹植洛神赋卷》两幅作品,处帝王之尊,颇具神韵。大诗人陆游八十岁时的《自书诗帖》炉火纯青,草法苍劲豪迈,堪称诗书双壁。

绘画精品有中唐开元年间周昉之《簪花仕女图》,其笔下仕女“曲眉丰肌,艳丽多姿”,使人不仅能从中领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也深刻地体味到了唐贞观年间上层贵族们的生活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林木阴森山峦起伏,官员待渡,意境幽远”。显现出中国画的绝佳境地,被称为划时代之杰作,宋徽宋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通过对虢国夫人等贵妇人游春的描述,显露杨贵妃家族骄奢,图中精巧构思,精美的笔法,为后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宝。

至于馆藏之元、明、清书画更是风格各异,流派纷呈。这些艺术珍品中的一部分是爱新觉罗·溥仪,这位清朝末代皇帝从北京携至长春,于伪满州国垮台时散佚,而后辗转得归辽博收藏。

刻丝又名缂丝,是一种通经断纬,正反面纹样相同的艺术织作。辽博收藏的北宋《紫鸾鹊谱》、南宋名家朱克柔运丝如笔的刻丝力作《牡丹图》、《山茶图》等品艺高雅,堪称世界奇技。

馆内藏品中尤为富于地方特色的还有辽代瓷器,它们大多出自墓葬之中,辽瓷源中原制瓷工艺,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风格,形制依契丹族习俗,适应游猎骑牧生活,有鸡冠壶、凤首瓶、长颈瓶、三彩海棠式盘、碟等。可谓丰富多彩。至于辽代帝陵出土的辽圣、兴、道宗三代帝、后哀册,有汉文和契丹文两种,镌刻精细,保存完整,为海内仅存珍宝。

馆藏青铜器亦颇为丰富,既有考古发掘品,又有传世佳品,辽宁出土的青铜器中,礼器多同于中原而兵器,用器则颇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古地图类藏品中有明朝的万历年间李应试本刻本利玛窦绘制的《两仪玄览图》,由八幅组成通屏世界地图,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科学成果,明、清两朝得以据此进一步认识世界。

辽博非常重视陈列展览,《辽宁历史文物专题陈列》以中国通史为经,以地方历史为纬,依辽宁地区重要考古资料为据,采取重点文物专题组合的形式,以突出辽宁地方特色为宗旨。以旧石器时代的营口金牛山人,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以及商周至秦汉以后各时期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匈奴、鲜卑、高丽、契丹、女真等诸民族的文化遗存为内容,构成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点和丰富多采的古代文化陈列体系,得到了专家学者及广大观众的欣赏和好评。

辽宁省博物馆有着较好的基础和广阔地发展前景。为了进一步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九五”重点建设项目中,已将辽宁省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工程纳入规划,于1998年在市政府广场内破土施工,作为世纪性的形象工程,辽博新馆建成后将对推进辽宁文博事业的发展,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丰富和繁荣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篇九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广东省博物馆,我是导游xxx.

广东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中山大学旧址。1957年筹建,1959年开放。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广东省博物馆位于文明路,包括三个部分:博物馆展馆,一大旧址,鲁迅博物馆。博物馆展馆本身,是一个崭新的建筑,与它旁边的一大与鲁迅博物馆形成两种很迥然不同的风格。郭沫若为广东博物馆题名。

该馆藏品以地方文物为主,共12.4万多件,有陶瓷、字画、端砚、金木雕、钱币及出土文物等。一级藏品300多件。珍品有全国仅有的宋代陈容墨龙图,以及清代猴王端砚,北宋熙宁元年(1068)白釉释迦牟尼像。

《广东近代史》陈列,展品1244件。反映了从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广东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以及洋务运动时期广东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和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还介绍了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和同盟会的成立及其在两广发动的多次武装起义,着重表现了辛亥年“三•一九”广州起义和武昌起义。

钟楼,原来是清代广东贡院的一部分;19后改为两广速成讲习所,两代优级师范学堂;19改为广东文艺优级师范学校;1924年易名为广东大学;1926年改为中山大学。钟楼正门是拱形园柱廊,楼的前半部为两蹭,后半部一层,整座楼为砖木结构,其平面似“山”字形。因楼的四面都装有时钟,故名钟楼。钟楼与它前面的广场被誉为是“革命的大本营”。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个钟楼的礼堂召开的。现在已恢复当时大会时的原状,主席台上悬挂孙中山像和中国党旗,台下左右为中央临时执行委员席,代表席六排有编号和姓名。遥想当年,广州是革命根据地,钟楼礼堂和广场成为国共两党领导人经常出席群众集会的中心场所,誉为“革命的大本营”。再看看过去的照片中的'小树,现在已长成,为这个革命的摇篮遮风雨。钟楼还曾是现在中山大学的前身,钟楼二楼西侧面是当年中山大学校务室,会议室和鲁迅先生的卧室兼工作室。所以这里还有鲁迅先生身前的摆设,从他年少时求学的三味书屋,到后来的上海的居所摆设,以及各种木刻,鲁迅先生在各个时期的文学创造思想,整个思想历程的变化。

该馆先后与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澳门贾梅士博物院联合举办了《石湾陶瓷》、《明清广东法书》、《广东先秦出土文物》、《苏六朋书画》、《广东唐窑址出土陶瓷》、《广东出土晋唐文物》等展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