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扶贫办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最新扶贫办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06 13:40:18
最新扶贫办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时间:2022-12-06 13:40:18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扶贫办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一

__县__镇20__年被列为___深度贫困乡镇,而__村作为距离镇政府最远,地处__山地区的村庄,受恶劣的自然条件限制,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被确定为20__年__县易地扶贫搬迁村,整村搬迁至经济条件较为活跃,自然条件较为宜居的浩门镇集中安置。20__年4月,___受组织委派接任__镇__村扶贫第一书记。自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李书记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惠农支农政策,建立健全扶贫工作台账,积极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协调帮扶单位及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计划、认真履行帮扶职责,积极联系对口部门争取项目。同时,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夯实党建根基、筑牢战斗堡垒,不断坚定群众脱贫信心。

调查研究,做好扶贫政策的“讲解员”

为提高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扶贫工作的满意度,他总是习惯入户向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告诉他们已经享受和计划落实的帮扶措施;住院看病如何报销;教育阶段子女享受的政策等。他不仅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政策宣传,也对非贫困户进行宣传,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建立群众微信群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广大党员、群众中广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使精准扶贫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及时了解群众诉求,进入角色,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两年时间里,他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重点走访了贫困户、种养大户、五保户等家庭,倾听群众呼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整理,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在村委会中集中讨论,结合村里实际,对“症”下“药”,研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理清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的职能,一心扑在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上来,不断争取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支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力量。

立足本职,做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担任第一书记后了解到贫困户李某某长年患有风湿疾病,家中没有劳动力,生活困难,他便主动提出作为李某某的结对帮扶对象,并主动与联点帮扶单位___藏医院联系提供免费治疗三次,自己多次为李某某购买相关药品,生活必须品等。20__年5 月,村里开展养老认证工作,用手机app进行认证,村里年轻人少,大多数人都不会用手机认证,他就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办公室里老百姓络绎不绝,堆的满满的都是找李书记帮忙办事的群众。几年来,李书记为群众办的一件件微小的事,但却感化了老百姓的心。2020年伊始,面对来势汹涌的新冠肺炎疫情,从大年初二开始,李书记主动放弃假期,回到__村组织村“两委”抗击疫情。__村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在县上有尚未全部建成但已有部分群众搬迁入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村内五个社分布在三条沟内,人员居住分散、覆盖面广、村社路口多,难以集中力量进行防控。面对这一困难,他明显感到仅靠村两委干部难以完成这么大的防控任务,他提议成立了__村党支部党员抗“疫”先锋岗,同时积极动员组织村内返乡青年、大学生成立“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把守在村内和易地搬迁安置区的主要巷道路口,开展劝返外来人员和车辆、维护秩序、防护宣传、入户排查、劝返点执勤等工作。针对与__村相邻的__村和__村在入村路口上存在交叉防控、重复劝返的情况,按照“严防死守、科学应对、群防群控、依法防治”的疫情防控要求,李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主动与__和__村干部沟通协调,建立了在关键路口的联防联控机制,在更好更高效的完成劝返工作的同时,坚定了三个村共同抗“疫”的信心和决心。由于群众对疫情知识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慌,在偶尔休息时,他还会将__日报、__新闻网、__日报等官方媒体发布的辟谣信息发到村里的工作群,引导村民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全力维护村内和谐稳定。

产业兴农,做好产业扶贫的“带头人”

作为扶贫第一书记,他既是贫困户的帮扶人、引路人和贴心人,也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责任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技术特长,他多次与__县涉农企业、合作社进行对接,提出因村施策、因人施策,多措并举,一产带动,扩大劳务,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依托已建成的__县绿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和原生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合作社效益最大化,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__村产业到户资金、互助协会资金、镇村推进资金、村集体经济资金、中粮集团投资资金、州财政支农资金等470余万元投入到绿键养殖专业合作社、光伏电站、购买商铺等,截至目前各项投入资金都按相关规定已实现分红。为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根据镇政府按照“就业一人带动一户”的思路,李书记积极组织村“两委”成员商量开拓公益性岗位事宜,采用“村聘+村管+民用”模式,为转移就业困难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和低收入家庭提供就地就近就业机会,使他们稳定增收,变身成了“工薪族”,目前__村增设保洁员、档案资料管理员、工程质量监督员等近20个公益性岗位,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易地扶贫搬迁,做好安居工程的“监督员”

__镇__村、__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开工建设以来,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打消群众疑虑,尽早实现全村___户___人的搬迁入住,在施工现场总能看见他带着村内监督值班人员检查施工质量、督促施工进度的忙碌身影。建档立卡户的房子建成后,怎么样搬进去成了他一直忧心的事,和他一起驻村扶贫的扶贫队员商量后与对口帮扶单位主动进行了协调联系,为搬迁户争取了微波炉、生产生活资料等,在搬迁入住当天,组织建档立卡户帮扶联系人主动为鳏寡孤独者帮工帮劳,实现了建档立卡户和特困户的全部搬迁入住。

用真心换真情 获得群众好评经过两年的驻村工作,他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村民成为了朋友和亲人,村民们还亲切地称他为“山沟里的亲民书记”。他还将继续扎根农村,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在精准扶贫一线磨炼,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精准施策抓落实,强基固本促脱贫,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懈努力!

扶贫办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二

“这是我见面次数最多的人大代表,三天两头看到他往村里跑的身影。哪个村有多少贫困户?家里情况怎么样?哪家小孩上不起学?哪家老人看不起病?……他都了如指掌,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们排忧解难。他心里时刻牵挂着我们老百姓,真是我们的好代表、好书记!”**村委高安村村民郑兴全如是说。

这位村民口中的“好代表”“好书记”正是县人大代表、崔家乡党委书记**。**,男,汉族,出生于1978年6月,199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扎根基层工作十余年间,他始终带着一份对基层事业的热爱和村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时刻不忘人民群众的重托,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带领党委班子一班人,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全乡人民群众做了许多实事好事,赢得群众“好口碑”。

为民解忧办实事,铺就造福百姓“致富路”

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深知自己肩负着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重托,刚到崔家乡任职的他,心里装着一个问号:为什么距县城仅有8公里的乡镇,经济却带动不起来?带着这个问号,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所有自然村,挨家挨户熟悉了解情况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要致富必须先修路。崔家乡是个典型的农业乡,种养殖是当地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坑洼不平的道路给农作物的销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于是他带着党委政府一班人着手规划村庄道路,由于地形比较特殊,他经常拿着地图反复研究,并到村屯实地查看。为解决资金问题,他还常常奔走在上级单位争取项目。在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全乡实现了道路“村村通”,水泥路直接铺到了家门口,不仅能够把农作物及时运送出去,还能引进批发商上门收货,解决了村民们头疼多年的难题。如今在有条件的村道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

勇于创新善作为,履职尽责当好“领头羊”

“人民群众既然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依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当好他们的‘代言人’”。作为县人大代表,**深知带头和表率是最具说服力的语言。他经常带领党委一班人深入群众家中进行走访调研,切实掌握村情民意,了解村级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他包里时常装着一个小本子,只要是群众反映的问题,能第一时间解决的他就马上现场协调解决,不能解决的他详细记录下来,通过与班子成员共同研究或请求上级给予解决。“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年经他成功调解的矛盾纠纷近百余起,成为了群众心中最值得信任的人大代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从未停止过追求创新的脚步,在推进“平安崔家”建设过程中,他主张投入50余万元打造“天网工程”,实现了92个自然村全覆盖监控,保护了一方百姓平安。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他积极探索“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工作新模式,充分应用“互联网+”思维,与中国移动开展合作,率先在全县启用乡、村两级视频会议平台,让广大党员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党性教育和学习培训,大大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为改善村委办公条件,他还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建成了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完善了办公用品、党员活动室等配套设施。在脱贫致富道路上,他更是广拓思路,在全乡积极树立致富典型,培养了唐新全、唐林华、宋兴龙等一批种养方面的致富带头人和示范户,组织贫困农民学习先进模范的致富经验和创业历程。同时积极引进银杏源酒业、万盛元生态农庄、泽源丰茶油基地、东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优势产业,不断推进产业融合,带动乡域经济发展。

倾情相助度难关,做贫困群众的“暖心代表”

“家中小孩上学有困难吗?”“3月养的猪现在多少斤了?还差猪苗吗?”“今年冬天烧黑炭了吗?销售有困难吗?”……这是人大代表**在走访贫困户过程中经常说的一些话,他把每一位贫困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关心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身体上的疾苦,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蒋成林是他其中一个结对帮扶对象,因家中有小孩上学,又缺乏身体力行的劳动力,以致没有经济来源,因学致贫。当他得知其女儿在开学时学费还有困难,二话不说拿出12000元作为助学金让其顺利入学,除此之外,还自掏腰包帮助蒋成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赵中富是他另外一个结对帮扶对象,砍木材烧炭是他们冬天的主要经济来源,却时常因为没有销售渠道而滞销,他每年都会从赵中富家中自行购买两三百斤拿来家用,同时还发动身边亲朋好友购买帮其解决销售难的问题。**用真情做困难群众的“暖人心”、“贴心人”和“引导人”,

不忘初心

他们是否吃得饱、穿得暖、有房住,还密切关注他们的生产生活动态。初春为他们送去鸡苗、猪苗、柑橘苗,深冬为他们送去棉被、大衣、木炭等,用贫困户的话说就是“比自家亲人还亲,比自家亲人还关心”。在他的带领下,2018年全乡共有31户112人脱贫,崔家村委顺利通过自治区“四合一”核验,实现脱贫摘帽。

当人民的代表要有一种奉献精神,为百姓代言,为百姓谋利。**正是以脚踏实地丈量着民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在他身上,民本是其思想基础,实干是其公仆情怀,创新是其不懈追求。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他从不止步,带领全乡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办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三

**自治县**镇**村,地处县城南面,距县城约3.5公里,全村共有人口378户1381人。全村以种植月柿、桃李和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2015年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贫困村,通过实施精准识别,识别出贫困户22户78人。2018年底全村顺利通过脱贫验收后,**申请继续担任**村第一书记,把未尽的扶贫事业干下去。

2015年10月**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作为市派第一书记,从**市到完全陌生的村庄开展工作,**面对的情况是千头万绪,难以着手;

他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按照“五必访五必问”的要求,到老党员、退休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家中走访座谈,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

经过深入走访调研5个屯的贫困户、五保户、困难党员户、村干部、致富能手户,熟悉了本村各屯的具体位置和本村的具体民俗习惯及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理清了发展思路。

抓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重点抓了村“两委”班子、优秀党员队伍、驻村帮扶队伍“三支队伍”建设,在建强村级班子,提升为民办事水平、加强综合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村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方面,他结合**实际,开展了“三强化三提高”活动(即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强化群众监督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有力促进了“两委”班子转变服务方式,有效激发了村班子活力和村干部干事热情。

求实、扎实,深入工作一线,关心联系群众。2015年段书记驻村后不久,发现村里的娱乐活动几乎空白,打牌成风。经调查得知,村里根本没有合适的活动场所。于是段书记经过努力,取得了后盾单位的支持,得到资金26000元。为节省经费,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段书记和村两委干部一道,自己动手,立柱子、架电线、装灯,硬是把专业人员干的活给干了,节省了经费,为村民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为村里的球场装上了led照明灯,此举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为村民业余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场所,现在打牌的少了,出来活动的人多了,夜间,村民的广场舞跳得热闹纷繁;

把村级活动场所打造成为党员群众学习政策、交流工作的平台,参加培训、掌握技能的课堂,组织活动、丰富生活的舞台。

倾听群众心声,急群众之所急。为贫困户彭春华、彭子秋、廖海林、吴祠贤、江艳清、莫梅凤等解决了危房改造问题,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鼓励贫困户吴祠贤发展肉牛养殖,帮助其调解宅基地纠纷解决危房改造建房用地。贫困户彭明登一家六口人三人中风,生活十分困难,**为帮扶他,为他协调承包了12亩土地种植砂糖桔,有了土地,没有钱买苗,**帮他申请贷款,不够的自己掏钱垫;

没有肥料,**回到市里,到相关单位及后盾单位寻求支援,他上高中的女儿的费用虽然有部分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还是不够,**又与后盾单位一起帮他联系了国内知名重工企业“三一”重工,该企业为他女儿提供后续的学费和生活费等方面的支持。

实施特色产业助脱贫,发展特色产业不好高骛远,不拍脑袋做决策,不盲目的模仿别人。立足村情实际,“一村多品、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以月柿种植、柑橘种植、竹鼠养殖、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示范点。帮助贫困户彭明连成立“**明弈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吸收贫困户参加,发展“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柑橘种植产业。目前该合作社与其他老板合作,共流转土地近300亩;

依托绿源竹鼠养殖基地,带动**村农户(贫困户)养殖竹鼠,目前已形成较大的规模。全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土地流转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了一条种植、养殖特色产业带动助农增收脱贫的好路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