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画风的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多媒体课件。
白纸、画笔、油画棒。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那么风长什么样呢?学生畅所欲言。
3、可是这种没有样子的风,有几个小朋友却画出来了,是谁呢?
朋友的名字吗?(板书: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三个小朋友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3、学生汇报交流。
三、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1、课件出示图2:这是谁的画?你觉得陈丹的画怎么样?她的画中有风吗?板书:小树弯
2、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上的文字读一读?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风?
1、课件出示图3:这又是谁的画?他又是怎样画出风的?板书:雨丝斜
2、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上的文字读一读?问:这幅画有风而树怎么不弯呢?学生畅所欲言。
那么这种较小的风叫微风,你还知道哪些风?(狂风、龙卷风、台风、小风、春风、秋风、冬风、东风、西风、南风、北风、海风、山风……)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全班起立表演朗读这一段。
1、课件出示图4:老师这儿还有一幅画,看看图上添了什么?感觉到风了吗?
2、要是配上文字可以是书上的哪一段?
3、放课件教师读课文最后一段。
4、根据板书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的,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当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四、细心思考,角色朗读
1、你们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那他们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多画风的方法呢?
2、想不想再读读课文?换一个方式读书,怎么读?
3、分角色朗读,小组练习,一组展示。
五、拓展延伸,写写画画
1、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爱动脑筋,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画风呢?
2、同桌互说。
3、全班交流,能不能把你们说的试着写下来?写完后再在旁边画一画。
4、美文欣赏:教师配乐朗诵。
板书设计:
15 画 风
红 小 雨 风
旗 树 丝 车
飘 弯 斜 转
画风的教学设计案例篇二
二、师:我们来猜个谜语,好么?(生来本无形,走路却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
生:风
师:同学们真聪明,生活中风是无处不在的,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居然有三个小朋友把它画了出来(板书:画),这街课我们就来学习 15 画风 (板书课题)
谁愿意读一读课题(2-3人)
你们想认识画风的小朋友么?(想)那就请这三位小朋友亮相吧(出示带有拼音的画面)请你和他们打个招呼吧!(生:……)
这个字读?(丹)谁来组一个词?那这个字呢?(涛)组词?
这个字——陈,你是怎么记住的?剩下的几个字你有办法记住么?
师:同学们真聪明,只用了一会的工夫就记住了这么多生字,还结识了三位小朋友,那我们就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画风的吧!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听老师读课文!
(……)
(……)
(2)师:你们学会他们画风的方法了么?那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请你快速读课文,把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浪线画出来。
(……)
(3)谁来说一说赵小艺怎么样画风的?(第一次:旗帜 第二次:风车转) 赵画了两次风,老师这有一个风车,一面旗帜,你能让它转起来,票起来么?(出示风车,旗帜)
生:动(风真的吹动了旗子,吹转了风车)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赵画风的句子读一读,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生读)
师:你能根据赵画风的这两句话,完成下面这个句子吗?
风来了,风把_______吹_______了,风藏在_______里
(先根据第一句填,再根据第二句填)
这两句话就组成了一篇优美的小诗,谁能读出诗的优美?
(4)赵画这样的风,陈在赵的启发下又画了怎样的风呢?谁来说一说?(弯弯的小树)谁能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弯弯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生:重读,为了突出是风把小树吹弯的
师:现在我们就是一棵小树,你认为你读出了风的感觉,你就弯一弯你的腰! 谁来读?(你认为他读出了风,你就弯一弯腰)
(5)宋又画了怎样的风呢?胶乳老师就是宋,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样画风?(生读)
师:我明白了,应该这样画(出示动画)
宋涛就这样画出了风(幻灯)那你能根据他画的风完成这句话吗?
(同上)
(赵:第一个画风,爱动脑筋;宋:爱提问提了什么问题?读出语气,他画风了吗?你也爱动脑筋;陈:她不会的知识,通过动脑筋,向别人学习,也学会了)
小结:宋善于提出问题,陈能正确正视自己,善于向别人学习,赵不仅能思考问题而且能解决问题,他们三人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三、拓展
1、你会画风吗?请你画一画。
2、你会描述风吗?请你说一说。(同上)
3、你能用你的肢体演一演风吗?
四、思考:你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的?把它展示出来!
画风的教学设计案例篇三
1、以歌曲内容导入新课。
(板书:风)
2、引导感受风的特点,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在活跃气氛中进入课堂学习。
2、感受风的特点,畅所欲言,产生兴趣,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引导进行“认朋友名”活动,集体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2、去拼音认读生字词语,以交朋友的形式读词语。
3、引导“魔方生字对对碰”活动,巩固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
4、引导应用词语,同时介绍识字方法,并组词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1、个别学生领读名字,初识生字。
2、进行“交朋友”巩固认读词语。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xxx,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在“魔方生字对对碰”游戏中巩固生字。(运用自己制作的生字魔方共同玩“你说我指”的游戏。)
4、练习应用词语,介绍识字方法。
三、读文感悟,领悟交流
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画”的美丽。
3、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认真读课文,你喜欢谁的画?
你从哪里感觉到风了?找出相关的段落重点学习。
(教师巡回参与,相机点播)
4、交流汇报,突破重难点:
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抓住重点词语,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板书);
重点理解“飘、转、弯、斜”等动词,
指导朗读重点句子,在朗读中感悟。
5、师生共同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画出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画风中事物的变化来把风表现出来,使人感到画中有风。
6、引导学生再读全文,展示自己的理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初步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第一段,感受“画”的美丽。
3、明确要求,自主学习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研读。
4、与全班同学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
5、与教师一起共同小结。
6、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展示朗读。
四、创造体会,拓展延伸
文档为doc格式
画风的教学设计案例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艺”“丝”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思考,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小朋友的创意。
难点: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谜语:你们猜猜它是谁?看不见,摸不着,小树见它弯腰,小花见它点头。(板书出示:风)
2、风我们能听到吗?(能),我们能感受到风吗?(能),我们能听的到风,能感受的到风,那风能画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小朋友,我们来认识下他们(ppt出示),知道他们的名字吗?带拼音自己读一下。
2、去掉拼音,全班齐读
3、与三位小朋友打招呼
4、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注意: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1、指名分段朗读(朗读后学生评议,并引导学生概括出本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风)
2、默读课文(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画出来)
3、(1)赵小艺(板书:旗子飘风车转)
师:他是怎么把风画出来的?(在飘动的旗子里,在转动的风车里。)请你来读读这几句话好吗?(指名读)
课件出示句子:“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师: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把风来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互相评价,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受到风了吗?从哪个词感受到的?(飘、呼呼地转)是啊,风把风车吹得都呼呼地转动起来了,多形象,多有趣啊!(分男女生读)
(2)师:赵小艺最先想到画风的办法,她是怎样的心情?(兴奋、自豪)
师:是啊,多么兴奋,多么自豪!一起来读读这两段话,不仅把风的感觉读出来,还要读出自豪、兴奋的语气。(齐读)
(3)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诗歌,想不想听。出示: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齐读)
4、(1)宋涛和陈丹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呢?从哪感觉到风?到课文中去找找相关的词句,圈一圈,再读一读。等会可以选你喜欢的小朋友,做做宋涛或陈丹,把你是怎么画风的告诉大家。
同样的问题,通过角色的转换,学生的语言表达发生了转变,将课文的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表述,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陈丹:(板书:小树弯)
师:你是?你画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的?(从弯弯的小树中告诉我们风来了,点击弯弯的小树)这时候你是怎样的心情?是啊,调皮的风把小树吹弯了腰,多有趣啊。请喜欢陈丹的小朋友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2)仿照给赵小艺的画写的诗,给陈丹的画做诗
4、宋涛(板书:雨丝斜)
师:你是怎么画风的呢?你也能画风了,你是怎样的心情?请喜欢宋涛的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们的朗读里(男女生读)
课件出示句子: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1、观察结构
2、生汇报那些字易写错
3、师范写
5、生学写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6、评议,展示
15画风
赵小艺风车转旗子飘
陈丹小树弯
宋涛雨丝斜
自己画一画风,并用上本节课新学的诗歌形式,把你的风描述出来。
画风的教学设计案例篇五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 理解重点词句。
(3) 朗读课文,(4) 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 理解课文,(6) 激发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7) 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8) 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学习课文4-8自然段,理解李卫、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查一查、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以基于交互式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5) 以自主学习,(6) 探究学习,(7) 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8) 以读为本,(9) 感悟朗读,(10) 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11) 作业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1) 多媒体课件,(2) 交互式络教室。
(3) 课前布置同(4) 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有关资料,(5)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研究一项环保小课题。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不喜欢猜谜语?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生答)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就是风。
风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它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风,好吗?
你找到风了吗?在哪里找到的?(生答)小朋友观察的非常仔细。
老师这里有一幅咱们班小朋友画的画,你来看看画上有风吗?(生答)许多小朋友和他一样也不会画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风,好吗?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怎样画风吗?风画出来漂亮吗?咱们来听课文录音,好吗?有的小朋友都听入迷了!
2、下面的这段时间,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学课文,不过,老师有一点小小的要求,你读书的时候要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把生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儿咱们比比谁学的最好。(生自学)
3、你的表情告诉老师你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吗?(生答)
(1)
你瞧!屏幕上的这几个句子里住着生字宝宝,谁敢站起来读一读。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读。(生读)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男子汉声音真响亮。
(4)刚才大家读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就得想个好办法把他们记住。请你们小组合作,来记住这些字。
(5)都记住了吗?你认为哪一个字最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他吗?(猜字谜、讲故事)
(6)这些生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它另外组个词说句话吗?
三、学文。
这么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你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 是读的更熟练了。(生读课文)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孩子的,你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的很完整。)
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 想想你喜欢谁?
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欢谁?
(1) 喜欢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2) 喜欢李卫。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 喜欢丹丹。
丹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谁再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李卫、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 学来回答。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四、小结,
李卫、丹丹、小艺他们那么聪明,你从他们身上还学会了什么?老师看你们更聪明!
五、扩展画画。
下面我们来换换小脑瓜,你来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想想还能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风?想好了就拿起笔来把风画在纸上。(真像一群小画家。)
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告诉大家你画的风在哪里?不但画的好,表达的(用词)也很棒!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风,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希望你能留心观察。
课文我们学完了,谁愿意来为大家设计一个有趣的作业,(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学的建议,也可以自己想出一个别具一格的作业来。下节课,咱们比比谁的收获最大。
画风
小艺 李卫 丹丹
小艺画 李卫的画 丹丹的画
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
1、 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风动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周围景物留心观察的兴趣。课中画风一环节,唤起已有经验,学生对生活的再现比较丰富,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2、 用谜语激趣,提供给学生对风的感性表象。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网络是学生间交互的工具,及时反馈,个案分析,互相帮助,共享学习成果及时修改,提高作品质量。
4、 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学为主,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看、读、想、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5、 课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根据学习所获和主观认识,畅所欲言,阐发议论,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画风的教学设计案例篇六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绘画设境,谈话导入
老师还想画风,怎么画呢,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好,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板书:画风)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读?(自由读、默读、同桌互读)
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办法认识它?学生说方法(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查生字表)。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尤其是那些你刚认识的字。
3.准确朗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1.你读课文时认识了哪些字?用什么办法认识的?还有许多同学的方法很好,为了让大家互相学习,请同学们小组内互相介绍识字方法。出示生字和图片并且板书,小组合作认识七个生字,指导书写两个学生挑出来的字(从结构上讲可以是生字“艺、涛”,也可以是其它的字)。
巩固生字:
(1)出图片猜人名:赵本山、宋丹丹。
(2)背诵姓氏歌,巩固生字“陈”。
(3)读词闯关:艺术人生、文艺节目、综艺大观。
(4)读句子说句子:
海水(显得)更蓝了。
涛声(显得)更近了。
()显得()。
2.课文中三个朋友说了哪些画风的方法,请你读一读画一画。
3.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画风的方法读一读。
重点读好词语: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
5.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读一读,读中感悟画风的几种方法。
6.同学们最想听哪一个小组分角色读?推荐一组分角色读。
四、拓展课文,积累语言
1.同学们,三个小同学说出了几种画风的方法,你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画风吗?可以到黑板来画也可以直接说。
2.再读课文,看看书中怎么说的画风的方法,假如你是书中人,你会怎么说?试一试,看你会不会这样说:
课件出示:刘聪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你说的写在书上,也许将来的课文中就用你说的方法呢。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画风的教学设计案例篇七
《画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宋涛、丹丹、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谁能画风”的问题。他们动脑筋想办法,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课文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对话较多,适合分角色朗读。本课生字、新词不多,学生易于掌握。但是,如何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在自然界中,时时会遇到“风”,但让低年级的小学生来描绘“风”是很难的,理解风与其它事物变化的关联,就更难了。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些问题,可以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宋涛勇于思考,善于提问;学习陈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学习赵小艺挑战“自我”认真求索的精神。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可以在朗读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向往美好的情景”,获取“阅读的乐趣”。
1、学习生字,能读准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5、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利用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让他们亲手做做,通过自己的想象或联想去“画风”,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团结合作的精神、不断创新的意识。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所以在课上可根据老师提供的自学提示,通过组成学习小组提出问题利用学习论坛互相帮助解决。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品尝到思考的乐趣,收获的快乐。
绘画纸,水彩笔。
两课时
1、猜谜语: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草儿见它弯腰。(板书:风)
2、会唱歌词里有风的歌曲吗?
3、听听风声。问:这是怎样的风?平时你还感受过什么样的风?
4、风听得见,也能感受的到,可以唱一唱,还能写一写,那么它能画出来吗?(板书课题:画风)
生:猜谜语、畅所欲言、聆听风、自由回答、齐读。
1、老师给咱们班请来了三位可爱的新朋友,想认识一下吗?(出示:三位小朋友的头像)是谁呢,赶快去认识一下吧。
2、师去掉拼音,问:画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还会读吗?
3、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4、相机给“涛、艺”找朋友。(你们真棒呀,瞧,三位小朋友送给了大家一个可爱的笑脸,你们高兴吗?)
5、让我们在轻轻地喊喊他们的名字吧。
生:
1、自由读,“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男女生个别读。
3、个别读。
4、学生组词。
5、学生轻声读。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跟这三个孩子有关,想去读读课文吗?打算怎么读呢?
2、请大家打开书,把课文多读几遍,碰到不认识的生字就用笔画一画,再请教旁边的“小老师”,教师巡视。
3、有不认识的字吗?老师有几个字不认识,谁能帮帮我?(出示。)
4、我这儿有一些我们刚刚认识的字,还有一些以前就认识的字,(出示两行字)问:你们还认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说说。(找朋友,组成词。)
5、现在,如果你们把这些字送回课文,老师相信你们读的会更好,有没有信心?那就在自由的读读课文吧。
生:
1、说说读课文的方法。
2、学生自由的读课文,画生字,词,并向同桌请教。
3、学生反馈。
4、组词。
5、再读课文。
1、大家读的真认真呀,看来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那么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抽学生朗读课文。
2、你们想对这三位读课文的同学说些什么呢?
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
1、学生分段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评价。
3、学生交流。(课文讲了陈丹、赵小艺、宋涛画风的事情。
1、这三位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同学们再一次的去默读课文,拿起笔画出你想要的答案。
2、教师问:谁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呢?
教师板书:
小艺:红旗飘风车转
陈丹:小树弯
宋涛:雨丝斜
3、让我们闭上眼晴想一想赵小艺他们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教师深情的说:在美丽的郊外,小树被风吹弯了腰,红旗迎风招展,连空中的雨丝都被风吹的斜斜的。)
4、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出示三副画)
谁能给它配上课文中的句子?个别读,齐读。
5、咱们读了课文,欣赏了这三位同学的画,还给这些美丽的画配上了课文中的句子,现在你们想不想换种方式读读课文呢?接下来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8、四人一小组合作画一张画。(时间3分钟)
9、小组派一位代表把咱们富有创意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自己的成果吧。
10、小结:同学们,你们画风的方法真是又多又好,可见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只要你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不断实践,勤于思考,做生活的小主人,你们会有更多新奇的发现!
画风
小艺:红旗飘风车转
陈丹:小树
宋涛:雨丝斜
1、出示字词卡片,复习。
2、让学生读课文。
3、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同学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组织默读第2~8自然段。
2、教学第2~8段。
(1)喜欢小艺的: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
(2)喜欢宋涛的: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
(3)喜欢丹丹的:丹丹也很聪明,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
3、小结:宋涛、丹丹、小艺他们那么聪明,你从他们身上还学会了什么?
生:
1、默读,想想自己喜欢谁。
2、交流自己喜欢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一句,想想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说感受,齐读这一段,想想他是怎样画出风的。
(3)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3、自由问答,分角色朗读。
1、小黑板出示生字(艺、丝、杆、眨、涛),引导读字,互评。
2、表扬学生中好的记字方法。
3、个别指导。
4、范写。
5、引导自评、互评、及时表扬。
生:
1、集体读田字格中的字,同桌互读、互评。
识字、记字,交流方法。
2、读帖,想笔顺规律,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写得好的学生示范写。
4、描红、临写,互评、互学,总结经验。
培养学生读帖的好习惯,在评价中提高写字质量。
一、加强读书实践“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争当文中小朋友。接着我通过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利用学生的肢体语言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二、学科整合、读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写风,通过句式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同时在愉快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以发展。
当然,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不例外。首先教学内容局限知识面窄。再者,学生的活动面不够广。
画风的教学设计案例篇八
1、通过学习,学生会认读7个生字。
2、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1、cai课件。
2、彩色笔,白纸。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个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看不见,摸不找,小树见它弯腰,小花见它点头.。(板书:风)
你知道有什么样的风?请你表演给大家看。生:我知道微风。(表演)生:我知道狂风。(表演)生:......
2)师:小朋友表现得真棒!今天有3个小朋友也很能干,看他们会干什么啊?(板书:画风)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呀?生:他们是谁呀?怎么能把风画下来呀?生:......
3)师:是啊,他们怎么把风画出来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要求:读通课文,初知大意,再读读生字。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3)师:你知道了是哪三个小朋友那么能干吗?有礼貌地和他们打个招呼。
通过读名字认识:宋、涛、陈、丹、赵、艺。
3、读文感悟相互交流
1)师:他们是怎么画的呢?请小朋友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互相说说。
生互相交流。
(1)课件随机出示: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师相机指导: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
(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只画了直直落下的雨丝)
我画得怎么样?(生评:不对,应该是斜斜的)对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
小诗人,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生补充,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看看你多了不起,这么快就作了一首诗,你能让老师朗读你一下你的大作吗?(师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
(2)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你能让我们感觉到风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和小树一样。(出示陈丹的画)那我们也来看一看,风藏在哪里?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
(3)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指导方法同上,用实物旗子和小风车让孩子感受到风,引导孩子说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2)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3)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4、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
2)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3)(抽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别忙,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学也要看仔细了,并用“起风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总结,表扬: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
4)总结延伸
师: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还想出了画声音和气味的办法。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画风的教学设计案例篇九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新词并了解课文内容,读通课文。
1.谈话猜谜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你们猜猜谜底是什么?)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画风》(板书)。
1.发现问题
看到文题你想知道什么?
如:谁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风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怎么画?他们画成了吗?)
小结:让我们一起去书中找答案吧!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
(3)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
(让学生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是二(2)班的,我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4)卡片识字“宋、涛、陈、凡、赵、艺、显”
(5)识记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形)(如: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
(6)再次认读
(将生字放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认读,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地)。
3.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丹、艺、涛、陈”(指名认读,也可用常用的字扩词)
(2)重点指导
(师范写学生认为有困难或不易写好的字。在书写笔顺时可要求学生书空。)如:“丹”字笔顺“涛、陈”字为左右结构,应左窄右宽。
板书设计
丹艺涛陈
1.图文结合,对号入座
(出示三幅画,看看每幅画分别是谁画的?再指名读文,找答案)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如:a.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b.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c.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d.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3.练读对话,指导朗读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练读,体会每个人的心情)
(例:“谁能画风?”要读出问句的'语气。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
“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要带着兴奋,自信的语气读。
4.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
5.仿说句子: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显得。
6.分角色朗读(可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组合去读,也可以每组选一名代表比赛组读)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2.你喜欢哪些好佳词句(划一划、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3.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展示学生作品)
1.出示(“我会写”中上节课剩下的8个生字)
2.重点指导(方法同上)
3.学生练写,交流评价
4.作业展览
(通过学习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板书设计:旗子在空中飘着风车在转陈丹弯弯的小树会动脑筋
画风的教学设计案例篇十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感悟课文中小朋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行为和思维品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咱们今天举行一场画画比赛怎么样?想参加吗?请你拿出纸笔,听我的描述,边听边想象作画。
有三个聪明的小朋友想加入我们,和我们一起画风,你们欢迎吗?现在就请出这三位小朋友。今天我们就和这三位小朋友一起来《画风》。板书课题。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吗?读读课文你就能找到。请快速读文,圈出他们的名字。
二、学习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自读,当小老师领读。
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
3、他们是宋涛、陈丹、赵小艺。咱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4、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所要学的生字。
(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请赵春扉同学说一说如何记住“赵”字,想让其他小朋友记住你的姓吗?
书写生字,同桌相互欣赏。
其他字怎么记?
5、出示图片和词语:你们到底记住没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自读,齐读。
课文里还藏着一个生字“显”字,请拼读三遍,怎么记?课文是如何给“显”字组词的?请你在课文中找出带有“显得”那个词语的那一句话,并大声的读出来。请你照样子用“显得”说一句话。
6、再读生字。
三、书写生字
下面请你拿好笔认真的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学写其他几个生字。
1、不能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点就成“鸟”了。“丝”字上面的两个绞丝没有点。
2、不能长笔画:“忽”字下面有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
3、美观书写:“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涛、杆、眨”字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4、范写“艺”字:草字头的横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四、再读课文
1、请你再读一次课文,把生字读准确,流利。
2、三个小朋友画出风了吗?他们是怎样画的呢?请你在课下动脑筋想一想,如何画风。下节课我们一起分析课文。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介绍新朋友”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识字中以游戏和活动为主,注意联系学生以往的识字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开展“当小老师领读、交朋友”等活动,充分激发孩子主动参与识字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另外在朗读环节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识字量大,认写分开。本节课我用大量时间进行了写字训练。写字上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掌握字的构字规律和间架结构,并根据学情相机指导,最后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展示学生作业,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本节课的另一个亮点体现在生字的巩固上。在巩固生字环节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形式,不同字不同方法。如“丹”字就是利用括词和对比两种形式进行的,而讲“赵”字和“宋”字时却配以赵本山和宋丹丹的人物相片帮助记忆……在这样一个形式多样的巩固环节,学生识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他们体会更多就是乐趣。
本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识字写字既然放在了一课时,就应将二者的关系处理好。比如在教学“丹”字时,这是一个双目标的字,既要求学生会认,也要求学生会写,我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一点,导致这个字重复讲解了两遍,即识字时讲解了一次,写字时又讲解了一次。教学时如能把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效果可能就会更好,省去了不少时间,学生记忆时也更有条理。
李宏宇
赵娜老师上的是语文第四册《画风》第一课时。《画风》一课主要讲了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听了赵老师上的《画风》一课,让我们学到了不少,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点感受。
一、老师能注重激励性语言评价。
激励性的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赵老师的这堂课上,激励性的语言会恰到好处地送给学生。比如请学生读生字,她会说:“谁能很厉害,一个人来念?”当一个学生读得挺不错时,她马上说:“同学们不给他来点掌声吗?”学生马上把鼓掌送给读字的学生,不仅让读的学生心里甜甜的,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也马上调动了起来,小手一个个举了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二、老师能注重课文的朗读,通过朗读达到“其义自见”。
新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赵老师在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做了调整。打破了以往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体现新时代的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把教材教活。针对这篇课文人物较多的特点,提出:“你们想读好这篇课文吗?那么,该怎么读比较好呢?”问题设计得很巧妙。把学生当成了真正的主人,学生说了:要大声地读;要读准字音等等,使朗读感悟水到渠成。而且,在本节课上赵老师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朗读,朗读的形式也灵活多样,有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还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读,赵老师不仅充分尊重学生,而且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本。
赵老师的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学生学得比较轻松,而且扎实。美中不足的是赵老师课前精心画了三幅画没有更好地利用。我觉得如果赵老师把课文的导入做适当地调整,先拿出三幅画,让学生说话训练,然后自然地引出课题《画风》:知道吗?这三幅画是有三个小朋友在画风呢?你能找出他们画的风在哪儿吗?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也许效果会更好。
画风的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一
1、巩固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4到9小节,领会他们的创意,并学着他们的样子写写自己的创意。
4、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创意。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一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一。复习(4分)
1、开火车读生字,句子。
(1)昨天我们开始学习了15课,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让我们一起先来和他们打个招呼。
(2)读得真棒,那你们能不能读这个。先请同桌二人先读一读,指名读二人,齐读。
二。理解课文,感情朗读。(16分)
1、那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后来究竟谁能画风呀!(生答)请你们到课文的4到8小节中找一找他们是怎么来画风的?请你划一划相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老师出示。谁来说一说,他们是怎么画风的?
4、反馈。
三。读文感悟,相互交流赵小艺
让我们先来学一学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
(一)出示:赵小艺——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体会飘,板书。
2、赵小艺画出风来了,那你能用朗读把风表现出来吗?
赵小艺除了用飘着的旗子来画风,他还怎么来画风了。
(二)出示:赵小艺―――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1、请你读一读句子,说说他还怎么来画风的,你从哪里看到有风了?圈出来
2、又是一阵风,你能用朗读把这阵风表现出来吗?可以边读边做做
四。学习陈丹和宋涛怎么画风的。
你知道别的二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1、出示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1)说说陈丹是怎样画风的,从哪里看出有风?板书。
(2)谁能试着读一读,把你体会到的风带给大家,你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2、出示宋涛——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1)说说宋涛是怎样画风的,从哪里看出了有风?板书
(2)教师在这里发现了二个优美的短语,你能不能照着样子写几个。
(3)宋涛带给大家的是斜斜的雨丝,你能不能用读来让大家感受一下那阵清凉的风?
指名读,齐读整一段
3、齐读4-8小节。
4、三位小朋友用不同的好办法画出了风,你想不想夸夸他们?
5、分角色读课文。今天老师听出来了大家都很喜欢他们,那我们再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故事的故事。前后四个小朋友一个做----,分角色读一读2-8小节。小组读。指名读,五、联系生活,拓展练习(10分)
1、读了这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你是不是也已经有了自己画风的好办法。你想怎么画?
2、出示课件,请同桌间先说一说,请同学来说一说你想怎么来画风。学生说画风二人。.
3、老师相信下面还有更多画风的好办法,那就请你赶紧写下来吧,学生写画风,老师巡视。
4、学生展示作品。老师表扬好的同学。
六。学习第九节。(5分)
1、小朋友们不仅有了画风的`好办法而且能把自己的好办法写出来,真是了不起。风娃娃听说我们正在这里说他,画它,他也赶来凑热闹了,他这一吹,画中的景物――接读。
2、请你再读一读这一小节,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1)好像说明没有动,只是感觉在动。困为他们画得太像了。
(2)显得更美了。说明画本来就美,很像。现在风有了,画中的景物就像真的有风在吹动他们,就更加好看,美丽了。
(3)风来了,画更美了,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夸夸文中的小朋友,也夸夸我们。齐读。
七。书写(5分)
1、引:赵小艺他们很聪明画出了风,我们小朋友比他们更聪明,不仅读懂了他们画的风,而且啊还会自己动脑筋来写画风呢。
2、接下来老师想请聪明的你们来写写字,看谁还很能干。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今天要写的生字。并想一想,今天写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同时也想一想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
(1)交流注意的地方:丝,斜,艺,涛
(2)老师范写难写的字,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3)学生作品展示。
(3)学生作品展示·
画风的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二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齐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b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xxx,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湿―显
(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乌―鸟丹―舟涛―寿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这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这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
7.小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状况。你读后明白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我明白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4.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能够透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用心思考。)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主角练习朗读。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提示:宋涛就应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就应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就应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就应是十分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就应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先风是能够这样画的,所以他十分高兴。)
5.表演示范朗读。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启发想象: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画风的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三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小组合作学习法。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老师还想画风,怎么画呢,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好,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板书:画风)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读?(自由读、默读、同桌互读)
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办法认识它?学生说方法(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查生字表)。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尤其是那些你刚认识的字。
3.准确朗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1.你读课文时认识了哪些字?用什么办法认识的?还有许多同学的方法很好,为了让大家互相学习,请同学们小组内互相介绍识字方法。出示生字和图片并且板书,小组合作认识七个生字,指导书写两个学生挑出来的字(从结构上讲可以是生字“艺、涛”,也可以是其它的字)。
巩固生字:
(1)出图片猜人名:赵本山、宋丹丹。
(2)背诵姓氏歌,巩固生字“陈”。
(3)读词闯关:艺术人生、文艺节目、综艺大观。
(4)读句子说句子:
海水(显得)更蓝了。
涛声(显得)更近了。
()显得()。
2.课文中三个朋友说了哪些画风的方法,请你读一读画一画。
3.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画风的方法读一读。
重点读好词语: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
5.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读一读,读中感悟画风的几种方法。
6.同学们最想听哪一个小组分角色读?推荐一组分角色读。
1.同学们,三个小同学说出了几种画风的方法,你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画风吗?可以到黑板来画也可以直接说。
2.再读课文,看看书中怎么说的画风的方法,假如你是书中人,你会怎么说?试一试,看你会不会这样说:
课件出示:刘聪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你说的写在书上,也许将来的课文中就用你说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