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体育与健康论文(精选18篇)

体育与健康论文(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1 03:57:02
体育与健康论文(精选18篇)
时间:2023-10-21 03:57:02     小编:文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一

健康教育是关系到青年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大问题,探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健康环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青少年;体育教学;健康教育オ

长时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是十分狭隘的,认为身体没有生病、没有损缺便是健康,更多地把健康与身体、生理健康完全等同起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现代健康观对健康衡量的标准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要求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状态。目前多数学者同意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安宁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个定义明确地告诉我们,健康包含生理健康(身体健康和健全)、心理健康(心理没有问题与疾病)、社会健康(个体具有正常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只有具备这三种健康者,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中学时期,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同时又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身心两个方面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和支配他的社会行为。针对中学生的特点,结合健康的内涵,从教育的因素来理解,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健康的愿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它包含健康知识、健康态度与健康习惯的教育。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来理解,健康教育是指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水平的教育。它以人的健康的整体性和发展性为特征,使体格和人格相统一,促进人的身体、精神、情感充分和谐的发展。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体育为生活方式的调节手段,注重体育对人的'内在影响,在运动过程中追求精神升华和人格的完善,在自我实现、自我超越中达到挑战生活、驾御生活的目的。体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体育的科学性教育和体育的文化性教育,注重对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和创新。

。在我国大部分中学里,尽管也在进行健康体育的改革和实践,但是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其实很多的中学体育锻炼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过是形式的东西,走走过场罢了,从前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案、备课方法却还在原版套用。对中学体育健康教学的检查考核工作没有科学规范的体系和标准是主要的问题。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评价也仅仅从一些中学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作为评价的依据,没有到基层和教学第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缺乏真正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作为工作依据。同时,中学体育健康观念的对象过于单一化,缺乏全面性,没有真正全方位地转变中学体育健康教学思想。

由于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仍然还在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对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负面影响较大,教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学生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怪圈内,“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普遍存在。同时受“重竞技成绩,轻学生体质”的误导,“重竞技轻普及,重课内轻课外”,“重尖子轻全体学生体育”的现象严重,一条竞技运动技术结构的组成贯穿于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之中。导致了中学体育教学总是片面强调以传统体育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大部分学生体质的增加、健身意识的形成、健身能力的培养、健身文化的陶冶、健身习惯的养成往往被忽略,更影响了中学生个性、人格、尊严、价值及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认为,只有加强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全面的健康,他们才会精力充沛、信心百倍地去接受各种教育;反之,如果忽视健康教育,学生的身心问题与疾病很多,那我们的教育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达到既定的目的。我们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家们一直倡导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现实中许多中学的教育仍然以高考作为指挥棒,考试成功与否逐渐成了评价教师、学生、学校的主要标准,致使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的基础教育,在现实中变成了以考试内容为教学内容、以考试成功为教育目标、以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应试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中学体育教学只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与任务,必然要受到社会整个教育观念的影响与冲击。由于智育培养一直处于优先侧重发展的地位,中学体育工作被置于整个学校工作的次要位置,致使人们思想上对体育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更有些人把体力劳动等同于体育。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中,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只会成为一句空话,流于形式。

(1)对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并用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实验和论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学的一线去解决问题,使中学体育健康的教学有自己规范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施和设置,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建立不同的内容体系,以便进行不同的考核,避免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的“吃不饱,不够吃,吃不消”的现象。

(2)把体育技术的教学和健康知识观念的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用教师的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体育健康思想去教育人、感染人、影响人,从而让学生树立自己的终生健康体育的思想。结束单纯的体育健康理论课教学,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意识知识的活动,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讲“理论课”而上“理论课”,从根本上推动学校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3)建立科学规范的体育健康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实践建立优化的教学方法体系,优化的教学课程体系。优化的教学内容体系需要高索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来实现,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待遇也是一个必要的措施。

体育健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要通过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等,构建各阶段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课程模式保证学校健康教育纳入正轨,向普遍化、专业化、现代化、本位化、本土化方向发展,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二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当今我们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心理障碍、体质下降、近视和肥胖增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等。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行为习惯和经常、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是预防疾病、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属心理健康正常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到20.23%;更有资料表明,“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 现代大学生的特殊性

由于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加上父母过于溺爱,从而养成依赖性过强,自理能力差,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面对竞争、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打击缺乏承受力。

2.2 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

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要求大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渐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

2.3 未来就业问题产生的心理压力

随着教学体制改草、大学扩招及双向选择就业等,打破人们以往那种上了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素质和能力竞争的人才市场,因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是个普遍问题,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剧增。

3.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1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体育不仅以其艰苦性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还在使身体健壮和意志坚强的同时,培育出一个愉悦、开朗、健康的心灵。

3.2 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身体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是自身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其中的表情、行为、意志等都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来,因而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而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促进大学生的情绪由消极、残缺、扭曲向积极、健全、正常方向发展,从而可以化解大学生不良的思想情绪,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需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促使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3.3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发展个体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4.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4.1 开设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课程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从而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4.2 结合体育运动的实际,加大高校体育教改力度

体育教育必须具备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选择最佳的教法很重要的,要实现体育教学健身健心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集思广义,挖掘教法,把”快乐体育“带到教学中去,因为”快乐体育"是以快乐为导向的渐入佳境的一种启蒙的诱导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同样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起到良好的调节与促进作用,体育可以“强筋骨、调感情、强意志、增知识”。因此,加强健康教育,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是提高我们大学生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高校体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任重而道远。我们大学生也一定要注重体育,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2

第一篇:百度文档的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之我见

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对于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不但能够增强体质,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能够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实现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的三重健康。因此,体育与健康密不可分。

一、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健康,是人体充分发挥自身机能。

适当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强人体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人长期从事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并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同时,体育锻炼可促使大脑清醒,提高学习效率。体育运动能增加大脑的供血,改善大脑血糖和氧的供应,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质的活动能力。提高神经活动的兴奋性、灵敏性和反应性,提高对某些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

二、体育锻炼可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精神。

体育锻炼,无论是有组织地或个人单独地进行,对培养和锻炼良好的意识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坚持经常锻炼,需要具有自觉性和自制力。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人都有体会,如果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坚持长久的。在体育锻炼中,需要完成一定的身体练习和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没有自觉性和坚持性及果断性,是不可能做到的。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个性培养,陶冶情操。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种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其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如:消沉、沮丧、紧张等。体育竞赛运动,特别是一些团体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诚实、守纪、力争上游、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发展(如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的环境,培养稳定的情绪,培养独立和出事果断的能力,提高智力发展等)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不积极的从事体育活动不良情绪的不到彻底宣泄,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良好的情绪主要是指整个心理状态的稳定和平衡,这种状态有利于保持和促进整个有机体的稳定。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调剂情绪,并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对有机体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平衡,这对情绪和精神也会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爱好体育的人,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三、体育锻炼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

体育锻炼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在各种锻炼活动中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学会接受适当的社会角色,而各种体育运动的场合,则有机会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和“做什么,怎么做”的社会意义,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此外,体育竞技中的许多团体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已广泛地得以普及,人们在投身于这些运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了如何恰当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融入集体之中,与他人沟通及合作,并在其中强化了个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体育运动使人们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和比赛,使人们相互之间产生亲切感,尤其集体竞赛项目,可以使直接参与者及间接参与者结识更多的朋友,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友好。

由以上分析可知,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各方面健康极为重要。鉴于此,我结合自身实际,做出如下体育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计划

1坚持长跑训练。在每周一,二,四,六晚进行长跑。从2000米起,在结合身体素质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运动量。

2我热爱羽毛球,因此在大学期间,希望羽毛球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在每周三下午,周五上午与周日上午均可与朋友打羽毛球进行锻炼。

3我加入了学校精武会,因此每周六日下午均有两次散打训练。坚持散打训练能够全面增强身体体质,是身体机能得到大幅提高。

4我酷爱台球,因此每周三五晚会与朋友打两个台球。

我相信,经过大学生活中的体育锻炼,我的身体素质一定有所提高,阳光快乐地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

第二篇:知道的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锻炼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三、体育锻炼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四、体育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体育课各种课外文娱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锻炼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三

摘 要: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要使女生“动起来”非常困难,运动参与高度疲弱。这是因为漠视了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使之产生了行动抵触。教学如果不能实现众多女生的运动参与,就不可能促进她们的健康,也就无法全面实现本课程的价值。就如何针对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运用“简化、淡化、美化”的教学措施,化解女生的行动抵触,激励她们轻松愉悦地“动起来”,从而实现运动参与,体现“健康第一”。

关键词:中职女生;“三化”;运动参与

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男生大多能够积极参与各种身体练习,而女生要使她们“动起来”,却要颇费一番周折。她们常常使用游击战术,只要教师略有分身,就立刻“暂停”,或是干脆坐下“开吹”。

虽然体育教师想了一些办法,可还是感到一种无形的抵抗。令人感伤的画面,“让你练,你为什么偷懒”“叫你动起来,你为什么躲起来”“再不动,就加跑”等,不时出现。

为什么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难以实现女生们运动参与?

1.心理上

这个阶段的女生更加注重自身形象,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在遇到新、难、累的身体练习时,更是胆怯紧张,生怕引来别人的嘲笑和贬低。再加上冬天怕冷,夏天怕晒黑、怕出汗,因此比较难动。

2.生理上

中职女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伴随着皮下脂肪的增多,力量素质的发展却相对迟滞。特别是臂部、腰腹部与骨盆肌群的肌力更弱,导致她们畏惧动作幅度较大和力量型的身体练习。

3.教学内容方面

没有考虑到性别差异,给予区别对待,没能做到对女生群体的“有需供给”。其结果,就是女生“动不起来”,课上行动的日趋抵触。

法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体育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主动迎合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产生认可,才会主动参与,才能“乐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身体练习是课的核心;运动参与是第一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采用,必须有益实现男、女生的运动参与。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职女生“动起来”,实现运动参与呢?

1.“淡化”措施,易于参与

在技术教学时,针对女生群体采用“淡化”措施,不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转化畏惧心理,降低练习难度,克服学习的枯燥,使女生能够轻松参加,体验各项运动的魅力。如,田径类的快速跑教学,我重点运用“淡化”措施。采用自由结合成小团体展开分组接力竞赛的形式。用人文与情景,淡化恼人的技术学习,减轻个人运动负荷,鼓励人际交往。女生对这种有情感内涵的身体练习不反感,普遍能够积极投入。

2.“简化”措施,促进参与

在运动项目的练习时,针对女生群体采用“简化”措施,从女生的兴奋点入手教学,同时简化运动项目的一些规则,给女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如,球类项目的教学,我则采用了“简化”措施。首先从女生最感兴趣的投篮技术环节入手,当她们每投入一球而得分时,脸上就会展露成功的喜悦。在组织分队小竞赛时,故意忽略“走步”“两次运球”等非侵害性规则的判罚,使她们把这项运动能够玩起来。比赛中女生你争我夺,兴趣盎然,往往到下课时,她们还欲罢不能。

3.“美化”措施,刺激参与

针对女生的强烈求美心理,在健康教育专题的学习以及日常教学中,我刻意使用“美化”措施。用国际体坛美少女莎拉波娃和中国跳水美女郭晶晶的健美,与普通女子因缺乏锻炼而显臃肿的身形进行比对,使她们明白“只有运动,才能健康;只有健康,才是最美丽”,引导她们转变“运动会变粗、变丑”和“靠不吃饭减肥”的错误观念。之后,课堂上就很难再见到她们悄悄偷懒的背影。即使遇到例假,她们也会选择在运动场上散步,这其实也是一种方式的锻炼。

通过以上策略,任教班级女生在身体练习时,由过去的“怕、让、拖”,变成了现在的“爱、争、乐”。教学实效明显提升,连续两学期获得本校“教学质量考评优质奖”。这是全校师生共同评价的结果,其说服力与含金量均较高!

健康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最基本素质。今天的中职生,明天将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是一幕幕教育情感剧的发生地,而女生就是剧中的女主角。中职体育教师更需全力关注她们,激励每个女主角快乐渡过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使运动参与之花盛开,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2]陈莉。论情感在职业教育基础课教学的运用。新华教育导刊,20xx(05)。

[3]全光德。培养中职学校女生体育课的积极性。金田,20xx(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四

我们继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按照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的各项措施。一要进一步端正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确保学生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二要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抓手,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三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为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四要以加强学校体育为重点,全面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形成人人参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为了充分体现我校体育工作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我们体育组还要将继续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扎扎实实搞好体育教学教育工作。为此体育教研组对本学期体育工作作如下计划与安排。

一、主要工作目标

1、认真制订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学期体育教学进度,课时计划等。

2、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真备好课,上好每堂体育课。

3、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4、认真上好“两操一课一活动”,做到保质保量,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5、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继续抓好学校运动队的业余训练。组织好全校各项比赛等。

6、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

二、教研工作具体措施

1、组内采用参与式、互动式、进行教学设计、案例的研讨。

2、加强备课制度,在教师教科研能力及业务能力上要进一步突破,要积极参与各级的业务竞赛,特别是年青教师要力争出成绩。鼓励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校公开课、校际公开课。

3、加强体育组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研讨。以课程标准为主体,结合学校的情况,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模式,提高课的质量,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4、坚持教研组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水平,相互切磋,相互帮助,通过努力和不断完善,以促进全组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学校体育常规工作

1、加强广播操的队列队形训练,进退场的纪律、秩序和上下楼梯安全教育,纠正广播操的错误动作及规范动作教学,提高广播操的质量。各教师应主动协助班主任老师组织落实好各班级的广播操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相互协调,不断提高我校广播操的做操水平。开展学生广播操评比活动。

2、大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口号,营造和谐校园和校园体育气氛,影响和渲染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根据各年级具体情况,举办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小型多样的校竞赛。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五

中学体育教学作为中学基础教学的一门必学课程,几十年来在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及教育部门的关怀、重视、支持下,体育教学在大、中、小学各级教学领域都位居一个明显的位置。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欢迎。为校园文化增添了色彩和生机。充分体现了设置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5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又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据此,体育教学工作明显地占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体育教学教材的内容也逐步完善--充实--提高。体育教学、运动竞赛、课外活动为校园生活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校园处处生机勃勃、活力无限,那一张张青春的笑脸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信心。几十年来各级各类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合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充实到祖国建设的各个领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目前中学体育教育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并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硬件上看,中学体育教师这支队伍学历层次偏低,对教育思想、观念的理解跟不上时代步伐。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地位和水平,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要做一名好的体育教师,就要力求精通业务,博学广识。教师的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把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教准教活。作为体育教师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广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需要,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修养,在教学中力求精神饱满、情感丰富,讲解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示范优美,在学生中塑造一个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形象,以优秀的品质、丰富的情感、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行为规范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创设情景,培养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比如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这样讲到,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看天。孩子们一听这有什么希奇的,都仰头望着天空。这时老师又说了,只不过今天我们看天的方式有点特别。这下强烈的好奇心可把孩子们吸引住了。怎样看天呢,老师说,我们从胯下看,谁能双手着垫翻过去,并看到天,谁就是这节课的英雄。听了老师的讲述,学生们个个欲试,谁也不甘落后。因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创设情景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为终身奠定快乐体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六

1.1小学体育教育先进理念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转变传统体育教育观念,从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有效开展素质教育是目前教育改革提出的主要要求,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小学体育教育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过分重视智育,忽视身体和心理健康,反而会适得其反,两者应当是相辅相成,不能忽视任何一个。随着我国对教育重视程度的逐步加深,转变教育观念,提升青少年整体素质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各个小学纷纷转变传统体育教育思想,接受适应我国教育体制的先进教育理念,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奠定了基础。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尽管还深深影响着目前的小学体育教育,但是在改革思想的推动下,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必将转变思路,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较高体质健康水平的人才奠定基础。健康的身心是知识和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载体,而小学体育先进教育理念的引入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了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1.2多样化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是目前小学体育教育的重点,在新课改要求下,小学体育教育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更多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求教师能够采用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方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小学体育教育应当强调对学生体育锻炼方式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多样化小学体育教育方式下要求师生之间和谐相处,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运动氛围,保障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体育运动,同时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形成有利影响。新一轮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保留了体育课中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增加了体育健康知识传授的内容,要求能够在体育教育中让青少年掌握更多的身体健康知识与科学健身方法,促进他们身体健康。此外,小学体育还应用了一些相关游戏来培养学生对某项体能的兴趣,这不仅能够吸引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还有利于青少年养成体育健身习惯,为他们长久的体质健康奠定思想基础。

1.3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若想真正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单纯依靠每周两节的体育课是行不通的,体育课程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相关技能技巧,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但是不一定能让学生长久地坚持下来。然而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恰恰要求他们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因此,注重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并将其列为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针对近年来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中存在的不足,教育部已经着手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增加课余体育活动内容,争取保障青少年每天都能坚持1小时的体育活动。具体来讲,小学体育教育开展课余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在学生的课间活动中增加一些游戏性体育运动,缓解青少年的学习压力,也让他们认识到体育运动在调节他们自身心情状态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定期举办校园运动会,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按照不同标准设置比赛项目,比赛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让学生领悟体育运动精神为主,从而让青少年在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体育锻炼次数与时间,进而促进他们体质健康发展。

1.4创新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是衡量体质健康状况的量化手段,评价指标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情况,也必将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形成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50m跑和立定跳远,大多数小学体育教育都只是从速度与距离上来衡量和考核学生体质达标情况,而缺少对其灵敏协调等身体能力的考核指标,但是青少年正处于灵敏协调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若缺少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必然会在教育中忽视对青少年这方面素质的培养,这十分不利于学生以后运动技能发展,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因此,小学体育教育也在逐步创新教学评价标准,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指标的倾向性和操作性,以此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1.5合理规划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调查显示,青少年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体育教育相对落后,不符合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要求,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应结合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教育内容,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直接观察询问等方式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尽量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更多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及体质健康发展要求。此外,小学体育教育还应重视对抗性运动项目,不能因为这些项目较强的对抗性特征而不开展这部分教学内容,比如户外拓展运动项目等。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避免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单一性,注意体育教育教学与学校校园文化的结合,科学合理地规划小学体育教育内容,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性,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教师则为学生提供运动中的运动技能指导,并记录好不同学生在体育课中经常会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多次的总结与分析中制定适合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发现青少年身体健康存在的问题,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1.6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首先,坚持以学生兴趣的形成为目标点,以课程的结构为逻辑起点,以课程评价为基本出发点开展小学体育教育。课程是保障青少年体质健康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小学体育教育开展的最基本条件,所以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同时也是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次,以教学模式为实践创新点开展小学体育教育,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理论研究逐渐深入的条件下,传统枯燥的教育方式亟待改变,各个学校也纷纷开展了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情感式、范例式等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在不同的。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中,这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想与出路。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安排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内容与课时,从而为教师教学提供依据,让青少年能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乐趣,并能够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在这种乐趣的激励下逐渐形成规律性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最后,小学体育教育通过建立科学的分析框架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青少年健康体质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其实践体验才能达到体质健康的目标。但是,这一过程是相对较为复杂的,小学体育教育通过建立科学的分析框架来对这个过程进行监控与监督,并及时改进整个过程中的不足。在这种科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开展小学体育教育,使得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与小学体育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教育方式及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因素都影响着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过程中,学校体育必须占主导地位,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角度,学校体育应树立生命教育,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教育,让小学体育教育成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小学体育教育与课外体育锻炼,从而有效提升其体质健康。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七

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要使学生产生体育的需要,就必须使学生有学习和从事体育的兴趣,因此,加强学生对学校体育的兴趣,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当前中学体育的现状来讲,增强学生对学校体育的兴趣,应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认真的组织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

通过全面系统的体育教学,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具备参与和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和兴趣。体育兴趣是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一种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或某一个项目)产生了兴趣,表现出了一种求知欲望,这对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体育兴趣对学生学习体育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应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但体育兴趣与课的类型无关,我们知道,体育课一般分为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和考核课四种类型。新授课是学习的新教材,授课方式是以“练”为主,任何一项教材学生要掌握它都必须经过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以其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课的类型只是体现了本节课的授课方式,并不能体现教材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对某一教材发生了兴趣,不管哪种类型课都是愿意学习的,都是有兴趣的,因此,不管那些学习内容,都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认认真真的学,并且认认真真的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体育课要时时刻刻,千方百计的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并且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运动会,更要激发学生们对它的兴趣,锻炼他们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和不畏艰难的道德品质。

二﹑激发体育需要,唤醒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兴趣最重要,但于课的类型无关,那么兴趣是怎样产生的?我认为体育兴趣的产生来源于需要,包括直接和间接的需要。所谓直接的.体育需要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而想学习或参与的体育活动的过程。学生如果有了这种需要,就会对某项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而间接的体育需要是指通过让学生充分认识练习的意义,使学生对学习体育的效果感到需要。这种间接的需要并不完全是说服教育下产生的,它的产生离不开学生平时的努力,学生有了这种需要,同样会产生体育兴趣。比如中长跑课,又单调又累,大多数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可是中长跑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手段,学生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以利于精力充沛的从事学习,情愿克服困难,进行中长跑锻炼,这样的体育需要就是一种见解的需要,因此说需要是学生产生体育兴趣的基础。

三﹑改革体育课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

体育课程的改革,必须围绕终身体育这一中心目标进行,脱离了这一目标的改革只能治标而为能治本。体育教学的过程,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体能和技能的发展过程,对体育教育多方面功能的认识,必须指导着我们体育课的改革。

在终生体育教育理论的认识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不妨将这一终身目标按照各个教学时期的特点化分为一个有序的,递进的目标体系,在制定各个时期的工作目标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等相关的因素,在不断增进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着重考虑在现有的文化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强体育文化教育和体育意识的培养,使体育课程在学校教学中起到推动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八

对于中职学生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于自身心理矛盾冲突、外界环境影响和不完善的心理健康引导等三方面。

首先,对于学生自身的心理矛盾冲突可以表现在为何选择就读中职院校这一问题上,鉴于我国教育的现状较多的学生在选择中职院校时不是出于自己本身的选择,而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中考失利、成绩落后和其他的不得已因素等。这就使得学生在进入学校的最初产生的不是热情好学的心理,而是不甘心、不情愿、麻木或消极应对的不良心理,当然还有较大一部分学生面对学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表现出的是迷茫,种种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学生自身心理结构的失衡和心理问题的产生,最为常见的就是学生自我判断能力的下降和矛盾心理的产生。

其次,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来自家庭的压力和社会不良行为等两方面,家庭方面家长在帮助学生选择中职院校时多是希望孩子可以快速的掌握生存技能并能够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但是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提升难免会引起这两方面的矛盾,随着矛盾的激化和竞争压力的提升就会导致产生沉默寡言、抑郁或自闭等心理健康问题。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包括网络游戏的风靡、烟酒活动的增加和社会阴暗面的呈现等多方面,中职院校的教育形式多要求学生进行住校,这就增加了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的自由性和经济方面的充裕性,在面对诱惑或不良行为的影响时学生很难进行察觉或自制,这就导致违反学校规章制度行为的出现和叛逆心理的形成。

最后,对于我国中职院校对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还处于很不完善的阶段,其中包括教师观念的陈旧和教学手段的落后,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和进行相关问题求救的主动性。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必然会导致矛盾的最终激化或不良行为的出现,而学生对于自身问题的不了解和消极态度也导致这一问题出现恶性循环。切实的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跟踪和积极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学生和生活,同时也有助于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中职体育教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具体措施:

首先,体育运动属于积极、主动和健康的锻炼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外界危险的判断和感知能力,通过快速的运动和平衡的协调可以使学生做到迅速的反应和完成相应的动作,从而使人变得更加强壮、敏捷和灵活。其次,通过体育训练还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增强社会交往频率和改善人际关系,相关的研究表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项目和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的适应性。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紧密的协作和积极的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其身心发展的协调性和对环境压力的适应性,这样无疑是增加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改善心理健康状态最为有效的方式。最后,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目前国际范围内风靡的放空方式便是进行极限锻炼,在提高身体素质和和改善自身亚健康状态的情况下,释放由工作、生活或学习产生的压力。虽然对于中职学生不提倡极限运动形式,但是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运动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焦虑状态,同时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进行更加有效的调节和思考。此外体育锻炼还可以完善学生自身人格的发展,其中包括面对困难所必须的刚毅、坚强和乐观品质等,学生可以通过控制自身的身体机能达到主动进行选择和适应的目的,如克服孤僻、扩大社会交往、保持友谊和消除紧张等。

首先,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包括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或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项目或形式,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建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特长可以增加其对体育课程的`喜爱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对于学生不擅长或不足的地方教师可以进行积极的解释和客观评价,在鼓励其发展自身潜能的同时,实现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体验了成功之后学生就会对从前的挫折有更好的认识和建立更加成熟的心理以面对日后可能产生的问题。其次,对于教学项目的选择可以增加如球类比赛、团队竞技和多人协调的形式,这样就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情感交流的机会,在完成相应的运动项目过程中学生通过间接或直接的表情、肢体和语言沟通不自觉的产生亲近感、安全感和集体荣誉感。此外体育教师还应对团队整体的表现进行肯定,在观察学生技术掌握水平的同时通过交换合作伙伴和合理搭配的方式,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使其具备照顾、理解、帮助和关心他人的习惯,只有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才会得到健康的心理发展。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体育锻炼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其中包括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挫折和进取,这样丰富的情感体验无疑会增加学生心理健康的成熟度和自我协调能力。此外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教师应该注重动作难度、气候变化和意外障碍的影响,帮助学生克服运动损伤、畏惧心理和疲劳放弃等心理,促进学生进行目标的完成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通过上文对于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产生原因的简单分析,不仅加深了对于心理健康重要性的了解,同时了解到中职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虽然目前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是随着中职体育教育形式的完善和其他改进措施的建立,一定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有效的提升和改善。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九

引言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意识到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和体能。然而当一个人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面对压力、遭受挫折而出现心理障碍时很少想到通过运动来改善情绪、消除心理障碍。人们更不知道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是预防一些心理疾病、保证心理健康的最佳方法。实际上体育运动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因此人们要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那么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主要包括智力正常、心理特点符合年龄、完整的人格、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等等。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荡、举止大方、言行一致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尊重他人有礼貌有修养尊重别人的意见但有自己的主见不盲从不轻信正确地对待自己周围各种各样不同的关系行为协调、反应适度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等。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最有效手段可锻炼人的意志增加自信心并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使人身心愉快并能从中获得社会需要感的满足。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是一种低经济支出、低风险和低副作用的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的手段。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智力功能想像力和思维能力。长时间地进行脑力劳动后通过体育运动有益于呼吸、血液循环和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的交替更有助于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分析等心智能力的健康发展并可使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能开发具有促进作用。智力功能是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等。在运动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对事物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提高认知能力。因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同时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移过程也得到加强从而有效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并使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的袖珍模式是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忍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在体育运动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因素如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身体素质与能力的限制或者意外等和主观困难如紧张、畏惧、失意、疲劳等这当中包含了来自生理、心理、体内、体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和磨炼后不仅能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勇敢顽强、勇于战胜一切的良好意志品质。从运动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往往可以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发展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运动可发展认知能力减少认知障碍改善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维护心理健康。同时从社会学角度看体育游戏、竞技体育和体育竞赛实质上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体育精神是现代社会精神的缩影许多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实质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获得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群体与个体、合理与不合理等种种体验将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协调人际关系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教授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人际关系是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生活中我们常可以发现那些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乐趣这些人生活得很愉快、很舒畅而那些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常无精打采、郁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然而体育运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体育运动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特殊活动是人的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大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中特别是在体育竞赛中按照项目竞赛规则共同参与在充分发挥个人技术特长的同时又相互配合、相互协助共同享受获胜的喜悦忍受失败的心酸共同体会体育活动的无限乐趣和体育文化的内涵使大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使其个性日趋完善。

四改善机体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提供物质基础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直接改变人在安静状态下生理、心理活动方式。促使身体各机能系统进入积极活动状态从而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各器官处于高度兴奋和活跃状态把安静时处于长期关闭状态的毛细血管、肺泡、肌纤维和神经细胞尽可能地激活起来从而使各器官的血液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健康的机体、良好的神经系统和各部分机能系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也是保证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物质前提。

五治疗心理疾病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有80的人认为体育运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消除焦虑症的治疗方法。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对大学生做跑步试验发现跑步能成功地减轻大学生在考试期间的焦虑情绪且发现适当的步行达到最大吸氧量的35~65亦能降低焦虑状态的血压。

六调控情感情绪及时发现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在运动中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运动锻炼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大学生作跑步试验发现跑步能成功减轻大学生在考试期间的焦虑情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普遍体会到打打球、跑跑步、练练拳等会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松弛。

七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改善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埃德加富尔。体育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由于体育教学受到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知识与技术技能需要在课外与校外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练习才能掌握与巩固体育课堂学习的知识与技术技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是处在动态之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师生心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利用教学艺术因人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他们的情绪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八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运动要取得较大的心理健康效应就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因为体育运动引起人体构造和功能方面的显著变化不是短期就能见效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系统的锻炼才能促进学生体质和心理水平的增强。如果中断锻炼则体内各器官和系统的构造及其功能会逐渐消退另外体育习惯已经形成就可以成为体育锻炼行为内部的动力此时主题的行为是靠内心驱使的而不是靠外在的约束和限制。据此体育教师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因为兴趣是习惯养成的前提二要强化监督管理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已形成运动心理定势这是运动习惯养成的重要保证。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要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充分运用体育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心理及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因此,体育运动对于当代大学的身体素质、身心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初探[j].宜春医专学报,2000,(s1)

[2]李世芬。试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现代大学教育,1999,(06)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十

【摘要】现阶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逐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成绩,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品格,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现通过了解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最后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来促进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 心理健康 措施

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强身健体,也能够使学生修身养性,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性的锻炼和发展。学校大力开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加快学生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让正在发育的青少年长身体,锻炼发达结实的肌肉,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而且也能使学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通过体育消除疲劳,发泄消极情绪,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给学生提供谈心,化解学习压力等心理健康服务,可以让学生在繁杂枯燥的文化学习中静静体会体育运动的美好,进一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认识到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魅力。另外,通过给学生加强不怕挫折,勇于挑战的心理健康体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增强学生的人格魅力。

现阶段,学校开展体育教育还面临诸多的问题,首先就是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体育的认识比较模糊,而且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上现在手机网游以及动漫等其他诱惑太多,学生更青睐于这些比较安静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较低,使高校体育更加不受学生的欢迎,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的出勤率较低,学生的体质较差,体育成绩较低。

学校领导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深入考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有许多学校没有给学生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提供完善的体育设施,并且学习体育的课时安排的比较少,使学校的体育教育长期处于无序化状态,使青少年学生接受正规的体育教育机会较少,让学生难以体会高校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我国大部分学校在计划开展高校心理健康体育课程所存在的一大难题是缺少专业优秀的体育教师,有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不懂或是不重视,只是流于表面形式教学,不能传授给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体育课上的不够规范,学生的兴致较低,体育学习效果较差。正是由于这些缺乏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体育教师难以承担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严重的阻碍。

当前,有许多体育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已经比较陈旧落后了,一般采取比较枯燥的言传身教法,使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时都比较吃力,容易在体育教学中产生畏难情绪,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另外,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体育教材较差,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其中的教学内容较为刻板生硬,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和地域差异而不断更新完善其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

高校体育教师要想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充分发挥带头和主导作用,端正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在教学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保持稳定的教学情绪,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关心和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和遇到的困难,要耐心细致的给学生讲解体育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因为学生错误的动作而使用不当的言语进行指责,对于学生在体育方面取得的成绩要积极鼓励,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和信心,也使教师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学生更能配合教师的体育教学工作。

体育教师为了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后,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要求和内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通过采取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法等不同教学方式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育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自身的不断努力下优秀完成所学的技术动作,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更加开朗和自信,形成良性的心理定势,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为了顺应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学任务和要求,就要不断研究体育教材新课标,并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挖掘并更新体育教材中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使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教师要增加体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运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规则能力,使学生也能勇于挑战自己,增强意志,而且让学生共同完成体育项目中,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精神,获得更多友谊,让学生心里感受到更多满足和开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虽然当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学认识较少,缺乏学习体育的兴趣、学校领导也不够重视、缺少专业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以及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落后等等问题。但是学校在进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进一步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并更新教材理论内容,增加体育实践活动等措施,这样有目标,有组织的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使高校心理健康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1]郁成刚,刘光。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xx,(04):119+39.

[3]蒋合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才智,20xx,(30):203.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十一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重身心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参加身体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利用体育锻炼改善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已得到更多人的重视。

因此,我个人认为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即以体育为手段,以健康为目的。

体育锻炼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最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够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能达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

为了研究参加运动的作用,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把兔子、鸽子从小就关进笼子喂养。这些小动物长大以后看起来好像发育正常,甚至还有很强壮的感觉。但是,把它们放出笼子后,兔子跑不多远,就会倒地;鸽子在空中飞了几圈便栽下来,圈养的肉鸡被宰杀的时候,折断翅膀是常有的事。解剖分析发现,兔子死于心脏破裂,鸽子死于动脉撕裂,而肉鸡的翅膀则是骨折、韧带断裂或关节脱臼。这个实验说明,生命在于运动。

既然生命在于运动,那么,如果一个人不运动又会怎样呢?

国外一些科学家为了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的作用,曾做过限制人运动的试验:将一些20—30岁的健康男子分成两组,要求第一组20天里一直他躺着,不许起坐、站立;第二组也接受同样的规定,不同的是允许每天躺着时可以在专门的器械上锻炼四次。20天后,第一组测试者一站起来就头晕目眩,脉搏、血压降到危险程度,甚至处在昏迷状态;第二组测试者身体反应成度不大。这一实验表明,如果没有运动,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很大影响,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同样运动缺乏,生命力就脆弱。要保持健康的生命就应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科学家曾把跳蚤放在桌子上,一拍桌子,跳蚤就迅速跳起,其高度一般都在身高的一百倍以上,堪称世界上与身高相比跳的最高的动物。后来,他们又在跳蚤头上罩上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几次之后,跳蚤改变了起跳的高度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接下来,科学家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跳蚤已无法再跳了。此时,科学家们又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已不再跳跃。 这说明:科学家在跳蚤头上设置的罩极大的限制了跳蚤的活动,跳蚤多次碰壁后改变了自己的活动能力,以至于后来跳蚤变成了爬蚤。

可见,不进行体育运动的危害是很大的。

据中国体育报报道,前苏联的跳高冠军艾哈迈托夫16岁时,在两年未长一厘米的情况下,采用体育教师隆思基制定的训练计划,并实施四年,共长高23厘米。在增高的同时,艾哈迈托夫的自信心等心理素质也得到了锻炼、提高,最总使它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暴走妈妈,本名陈玉蓉,1954年出生,湖北武汉人,是患有先天性肝脏功能不全疾病的叶海斌的母亲。因叶海斌的病情多次发作,陈玉蓉决定自己的肝脏换回儿子的性命,但因为自己患有重度脂肪肝而不适合做移植手术。医生了解情况后,建议如果陈玉蓉减肥,倒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脂肪肝。2月18日,陈玉蓉从医院出院后,当天晚上就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由于医生叮嘱不能乱吃药,运动也不能太过剧烈,她选择了走路。后来陈玉蓉通过7个多月在武汉市江岸区谌家矶堤坝上疾步行走锻炼,治愈好了自己的脂肪肝。从陈玉蓉家旁的巷子里走上堤坝,左边不远处,就是标志着“2”的一个石礅,这也是谌家矶东坝的起点。陈玉蓉就从这里开始,走到堤坝的终点——一个标志着“4.5”的石礅,走一个来回,正好5公里。陈玉蓉早上走一次,晚上走一次,一天就是10公里。在七个月时间里,陈玉蓉走破了四双鞋,以前的衣服也变得宽松了,体重显示:她已从68公斤减至60公斤;肝穿显示:脂肪变肝细胞所占小于1%。脂肪肝没有了!这个结果让陈知水教授大为震惊,当时为了安抚她,说只要努力,半年也许可以消除脂肪肝,没想到她真的做到了。“这简直是个奇迹!”去医院一检查,脂肪肝居然完全没有了,这个结果让医生都觉得大为震惊。 2009年1月3日,陈玉蓉接受了肝脏割离手术,随后儿子叶海斌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

这些事例说明:体育锻炼可使人体健康发展,可使人体功能得到充分发展;体育锻炼可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精神;体育锻炼可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创业的资本。体育锻炼的好处大家有目共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意识将会得到更新,健康是人们首先所必须追求的,而体育锻炼是活的健康做好的手段和方法,我们应该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多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用更好的体魄工作,享受生活。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十二

教育部制订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规定了学校应根据课程特点,在高中学生的三年学习期间,实行选项学习方式。按照高中阶段选项学习与获取学分相结合的特点,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选与自选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对选项内容进行适当的规划,学生可以在规划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爱好与专长,进行选择性学习,每个学期有两次选择性机会。在完成一定教学内容与目标之后,获得必要的学分。高中阶段三年中获得11个学分,体育与健康课程为合格。在学校开设的所有学习内容中,田径与健康教育为课程规定必选内容,各占1个学分。其余9个学分,学生可以根据学校提供的场地条件设备允许范围内开设的选项学习小班报名参加学习,在尽可能满足学生选择条件下,组织选项教学。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选项学习具有以下特征:学校根据条件开设尽量多的选项学习模块提供学生多种选择机会;学生必须在三年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采用选项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在选项学习中也有两项内容是必选的,就是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和田径系列中的田径必修模块。选项学习形式构成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与传统体育学科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即学生学习内容大大拓展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己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多次选择,在获取一定学分的条件下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高中学段的学习任务。

任何新生事物的开始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力度是非常大的,它完全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框架,无论是教学结构、教学组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要迅速适应这样一种变化,确实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福建省平山中学自20xx年实施体育选项教学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有关体育选项课的若干问题同相关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交流,结合平时在体育课上的观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般在确定各选项班人数时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计算机软件进行选项。运用选项软件各模块教学班人数设置一定的人数,当用电脑点击选项时,某模块教学班人数已满时,学生可以改选其他模块教学班,直到选中为止。二是,由学生填写一至三个志愿,然后再由教师统计各班各项目的人数,教师根据学生志愿进行一定的调整,确定组合新教学班的人数。另外,还可以给各行政班分派各模块教学班的人数名额,如篮球班每行政班10人,这样可以由班级同学互相调整,以保证每个教学班的人数合理,不出现人数差异悬殊。

我校因条件限制,不能采用软件进行选项的方法。综合考虑,我校采用由各个行政班学生填写一至三个志愿进行选项。选项后一般都会产生各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差异,这种情况是由多种原因产生的,比如较多学生对某个模块项目比较感兴趣,则这个模块的教学班人数会较多;或者一个年级实行文理上下区分班,各个行政班男女学生不平衡,如上理科区段时,男子篮球项目或男子武术项目的志愿人数就较多。当出现人数差异悬殊时,教师根据志愿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分配进行相应的调整。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满足大部分的学生在自己的第一志愿中学习,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提出调项要求。

其实,出现各教学班人数差异悬殊,除了可以调整人数外,还可以增加相应模块的上课教师或增添体育器材、场地,对学习人数较多的模块再进行分班。但这种方法不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在学生进行模块选项时,大部分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选项动机的。但我们认为,学生选项时的兴趣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直接兴趣,容易激发也容易发生转变。兴趣会随着学生的即时体验而变化,当学生对某模块项目尚未形成持久、稳定的兴趣时,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很容易转移或消失,因此,在实施选项教学过程中,就会出想个别学生提出调项要求。除了因兴趣转变而提出调项要求外,还有其他几个原因造成学生提出选项要求:一是学生认为自己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某个模块内容的技术,想学习新的模块内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二是觉得原来选择的项目运动量太大,自己的身体不适合;三是从众心理,比如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提出调项要求后,自己也想随之调班,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

教师对学生调项申请要慎重考虑,不能因满足少数学生的意愿而影响学校整体教学秩序的稳定。对于因为已经较好地掌握某项技术的学生,会尽量满足其的调项意愿,而对于因为兴趣发生变化、不能适应运动量和有从众心理的学生,教师会进行积极沟通,加以引导。学生提出选项要求,除了对其沟通引导外,教师还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动机及学习过程心理的变化,及时变换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保持教学过程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继续参加选项课程。

教育部制订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规定:学生可以在规划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爱好与专长,进行选择性学习,每个学期有两次选择性机会。每个学期学生进行两次选项,理论上非常理想,但在实际情况中比较不合理。一是每周2课时,整个学期大概进行室外教学有30个课时。大多数模块教学内容不可能在半学期内完全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如果学生一学期进行两个模块项目的学习,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两个模块教学内容不能系统化掌握,只能学到一点皮毛,事倍功半,不符合《标准》水平五的要求;并且一学期进行两次选项,教学班成员流动性大,这样不利于教学班的稳定和教师的管理。所以,经过选项教学的实践,从上学期开始,我校进行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实行每学期只进行一次选项。通过跟学生交流沟通,大部分学生也认同这种做法。

学生通过个人的选项分别组成各模块的教学班,开始时相互之间既不认识更谈不上了解。通过共同参与模块教学,不同行政班的学生之中在一起,使不通班级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密切了,选项教学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扩大了学生的交际面。但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加强对模块教学班的管理。在选项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对教学班采取了以下几种管理办法:一是每学期的第一节课统一上室内课,分别由各班负责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选项,并重点提出选项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定下规矩,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管理;二是教学过程,教师注意培养教学班中的体育骨干,做好教师的助手,帮助教师进行管理;三是每节课教师要对各自教学班进行严格的考勤,杜绝旷课或随意串班现象出现;四是严格履行请假制度,若学生请假必须要得到班主任的批准。体育教师一定要跟各行政班班主任多做沟通交流,共同管理好学生。

在进行选项中遇到的困难,有的已经通过教师之间沟通交流后得到了克服,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实施选项教学后,教师的备课、授课、教法指导场地布置通过去有很大不同。我们学校高一、高二五位教师跨年段同时进行教学,造成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困难,相互学习的机会比以前减少了,这样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实施选项教学后,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长项目,这样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色,但不能保证学生身体素质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在进行专项练习的同时,有必要辅修一定的基础项目,如田径类项目,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基础性身体素质,也有利于专项技术的进一步掌握;我校根据教师、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提供三个运动项目选项,分成五个教学班进行教学。在选项前,我们教师有向学生明确说明,选项教学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但还是有学生对选项教学项目提出了不满,特别是那些被调整志愿的学生。对于这部份学生我们本着妥善处理,做好思想工作的原则同学生进行交流,也是为了防止个别学生出现消极情绪。志愿被调整的学生,教师有作登记。在第二学期进行选项时,会优先满足他们的志愿。

在今后的选项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继续探索,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新课程选项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体育课程高中选项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陈文斌

3、《体育课选项教学的点滴思考》——迟晓东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十三

摘要: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要使女生“动起来”非常困难,运动参与高度疲弱。这是因为漠视了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使之产生了行动抵触。教学如果不能实现众多女生的运动参与,就不可能促进她们的健康,也就无法全面实现本课程的价值。就如何针对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运用“简化、淡化、美化”的教学措施,化解女生的行动抵触,激励她们轻松愉悦地“动起来”,从而实现运动参与,体现“健康第一”。

关键词:中职女生;“三化”;运动参与

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男生大多能够积极参与各种身体练习,而女生要使她们“动起来”,却要颇费一番周折。她们常常使用游击战术,只要教师略有分身,就立刻“暂停”,或是干脆坐下“开吹”。

虽然体育教师想了一些办法,可还是感到一种无形的抵抗。令人感伤的画面,“让你练,你为什么偷懒”“叫你动起来,你为什么躲起来”“再不动,就加跑”等,不时出现。

为什么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难以实现女生们运动参与?

1.心理上

这个阶段的女生更加注重自身形象,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在遇到新、难、累的身体练习时,更是胆怯紧张,生怕引来别人的嘲笑和贬低。再加上冬天怕冷,夏天怕晒黑、怕出汗,因此比较难动。

2.生理上

中职女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伴随着皮下脂肪的增多,力量素质的发展却相对迟滞。特别是臂部、腰腹部与骨盆肌群的肌力更弱,导致她们畏惧动作幅度较大和力量型的身体练习。

3.教学内容方面

没有考虑到性别差异,给予区别对待,没能做到对女生群体的'“有需供给”。其结果,就是女生“动不起来”,课上行动的日趋抵触。

法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体育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主动迎合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产生认可,才会主动参与,才能“乐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身体练习是课的核心;运动参与是第一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采用,必须有益实现男、女生的运动参与。

那么怎样才能使中职女生“动起来”,实现运动参与呢?

1.“淡化”措施,易于参与

在技术教学时,针对女生群体采用“淡化”措施,不强调运动技术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转化畏惧心理,降低练习难度,克服学习的枯燥,使女生能够轻松参加,体验各项运动的魅力。如,田径类的快速跑教学,我重点运用“淡化”措施。采用自由结合成小团体展开分组接力竞赛的形式。用人文与情景,淡化恼人的技术学习,减轻个人运动负荷,鼓励人际交往。女生对这种有情感内涵的身体练习不反感,普遍能够积极投入。

2.“简化”措施,促进参与

在运动项目的练习时,针对女生群体采用“简化”措施,从女生的兴奋点入手教学,同时简化运动项目的一些规则,给女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如,球类项目的教学,我则采用了“简化”措施。首先从女生最感兴趣的投篮技术环节入手,当她们每投入一球而得分时,脸上就会展露成功的喜悦。在组织分队小竞赛时,故意忽略“走步”“两次运球”等非侵害性规则的判罚,使她们把这项运动能够玩起来。比赛中女生你争我夺,兴趣盎然,往往到下课时,她们还欲罢不能。

3.“美化”措施,刺激参与

针对女生的强烈求美心理,在健康教育专题的学习以及日常教学中,我刻意使用“美化”措施。用国际体坛美少女莎拉波娃和中国跳水美女郭晶晶的健美,与普通女子因缺乏锻炼而显臃肿的身形进行比对,使她们明白“只有运动,才能健康;只有健康,才是最美丽”,引导她们转变“运动会变粗、变丑”和“靠不吃饭减肥”的错误观念。之后,课堂上就很难再见到她们悄悄偷懒的背影。即使遇到例假,她们也会选择在运动场上散步,这其实也是一种方式的锻炼。

通过以上策略,任教班级女生在身体练习时,由过去的“怕、让、拖”,变成了现在的“爱、争、乐”。教学实效明显提升,连续两学期获得本校“教学质量考评优质奖”。这是全校师生共同评价的结果,其说服力与含金量均较高!

健康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最基本素质。今天的中职生,明天将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是一幕幕教育情感剧的发生地,而女生就是剧中的女主角。中职体育教师更需全力关注她们,激励每个女主角快乐渡过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使运动参与之花盛开,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2]陈莉。论情感在职业教育基础课教学的运用。新华教育导刊,20xx(05)。

[3]全光德。培养中职学校女生体育课的积极性。金田,20xx(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十四

[摘要]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根底,现代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对美的多元需求,请求我们培育学生体育运动形态美、心灵美、艺术美,将科学的体育锻炼有机地融入熏陶美的心灵这种更高层面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力图收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教学效果。

“健全的肉体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根底。随着社会的开展,体育活动对人类身体的影响以及对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及城市建立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构成了共同的体育文化形态。体育的实质是教育。培育人、进步人的素质,既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体育的基本目的。引导大学生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开展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开展,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顺应才能,让学生控制体育根底学问、根本技艺,培育学生正确的体育理念,强调体育运动中的美及对美的感受才能和对美的鉴赏才能,发明美的才能。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了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开展,这里的美,就是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美的教育,强调学生个性的开展,情感的教育,感受美带来的身心愉悦和激情。所谓体育美,即为体育运动形体美、体育运动心灵美、体育运动艺术美的总称。

一、培育学生体育运动形体美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腕,具有健身性、活动性、文娱性和教育性,不懂得谐和开展肌体和健康,就不能了解人的内在美,体育教育中的健美运动就是一项集健、力、美三者于一体,塑造人体形体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是人们对人体健美的追求,是体操、舞蹈、音乐逐渐开展和分离的产物。我们首先晓得构成人体美的根底是线条和形体。普通说来,垂直线给人以坚硬、庄严、昂扬的觉得,曲线给人以伸展、温和、流利的觉得。通常,男性的健美表现为刚健有力,直线多一些;女性的健美则表现为优美秀丽,曲线多一些。在教学理论中,男学生强壮的身体上能够找到温和的曲线之美,女学生秀美的身姿,也显得矫健有力。刚柔是互相浸透、相辅相成的,常常是既刚柔相分,又刚柔相济。其次,体育运动中形体美包括静态美和动态美。从静态美方面来看,美的形体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骨骼为支架所构成的人体各局部比例要匀称、适度、发育良好;第二,由肌肉的圆满兴旺所呈现的人体形态要强壮而谐和;第三是肤色红润而有光泽。从动态方面来看,动作是在谐和分歧的动作流程中显现的,它的根底是节拍,还包括连续外型,从而构成了动态美。

美育是培育学生审美观念和美妙姿势的教育过程。一个形态美、表面整洁、举止端庄的体育教员无疑将给学生们一种美的觉得,美的向往,从而唤起学生对美的激情。如今很多大学生,只注重文化学问的学习,而无视了对体育的认识、理论,更别说是美育的学习。基于大学阶段的特殊性,针对大学生生理及心理特殊的转变过程,首先教员在教学内容上,要分离学生实践状况,布置丰厚多彩、方式多样的各种单一动作的美体练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树立自信心、大胆尝试、积极模拟、按部就班、盲目积极地完成教员所授内容。在课堂上我鼓舞学生克制羞怯的心理,本人应战本人,并不时反复练习每一个美体动作,领会动作变化、衔接,最终使动作构造、思想情感融入一体。我常对学生讲,人一举一动自身就是一种艺术美,你想怎样美,就纵情地发挥展示本人,并发明本人的形态美。我形象的解说充沛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学生思想上放开了许多,动作也伸展大方。我认真察看学生练习,觉得是一种美的享用。经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晓得体育的宏大魅力来自于它所表现的那种“超越自我、应战极限”的肉体气概,来自于它提供了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的时机和可能。认识体育教育不再是教育的附庸,而应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开展学生个性最理想的天地。

二、培育学生体育运动心灵美

在体育运动中,能恪守纪律、服从命令、酷爱集体、生动生动、乐于助人、英勇顽强、胜不骄、败不馁、悲观坚毅、具有团队认识和肉体,这就是体育运动心灵美。是体育与素质教育的综合表现,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开展为目的,进步学生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的有机分离,在体育教育中,我们不只要对学生今天的身体开展和健康担任,更要对明天的身心全面开展担任。针对大学生特性,以学生开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专长与喜好,注重学生的运动享用和参与乐趣,强调学生健身理论与体育活动良好的心理体验,追求学生的身心高兴和全面开展,丰厚体育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不同的自我开展需求,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培育竞争认识、法律认识、体验竞争的剧烈和严酷性,禁受胜利与失败的磨炼,培育拼搏肉体和勇于开辟创新肉体。经过参与体育运动使大学生遭到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进步他们对体育的兴味,促进同窗之间的友谊、交流和团结,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遵纪违法、公平竞争、勇攀顶峰的良好道德风气,活泼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沛表现体育运动的心灵美。

三、培育学生体育运动艺术美

在体育运动中的韵律美、柔韧美、谐和美、外型美就是体育运动的艺术美。在教学中,体育教员把示范动作做得谐和刚毅、纯熟轻巧、矫捷漂亮,就会给学生展现出美的形象。经过艺术体操各类动作的合成教学开展了学生谐和、柔软、力气、耐力等身体素质,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并在练习中领会动作构造,竭力仿效,积极练习,体验和感受美,发明完善本人的艺术美。如:如今人们所喜欢的群众体操,在教学中我揉进了这套体操的局部内容,它以漂亮的动作,鲜明的节拍感和韵律感,配上和悦的音乐,给人以特别的美感,学生在做这套操的时分,显得特别有兴味、有激情,使单调、乏味的体育锻炼活动焕发出生命的生机。因而,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要培育学生的艺术美,还应尽量给教学内容和设计添加更多美学元素,揉进一些必要的体育舞蹈动作,加强韵律感、节拍感,有条件的状况下再配上节拍明快、韵律感强的音乐,到达锻炼和艺术天衣无缝。

总之,大学是培育全面开展人才的基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积极探究融入美育教学的内容和办法,开展体育美,这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员的重要任务之一,开展体育美并让学生充沛认识体育教育,进一步推进学生终生健身认识、兴味和习气,促进学生个性、人格、自尊及社会生存和顺应才能等多方面的开展与完善,完成人的全面素质的进步,使体育教育真正的适用化、生活化、个性化和终生化。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十五

体育课是实践类课程,学生通过情景变化来表现出感情变化;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情节表现出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显示他们的个性特征。不论这种角色是小学低年级游戏“老鹰捉小鸡”中的老鹰、母鸡、小鸡,还是中年级“老狼、老狼几点了”中的老狼、小羊。这种角色变化就是未来生活的演习,更是在体育课堂上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最佳时机,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一、挖掘教材,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体育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因素,例如基本体操、队列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动作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坚韧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和群体合作的意识等;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广阔天地,它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加深对同伴的情感,增强交往与合作。例如教学“各种方式的起跑”时,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我以《老鹰和小鸡》的故事导入课堂,让学生认真听故事,了解故事中发生的问题,使学生亲身加入到故事情景中,参与《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扮演好老鹰、小鸡、母鸡的角色。通过游戏,强调学生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同心协力,力争第一,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再如参与“我是木头人”游戏让学生目视前方、一动不动,坚持1分钟训练等有效手段,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雅俗的学习态度,从而改变或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爱上体育课。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悉心培养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与信任之情。教师首先要增强民主宽松的意识,允许学生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应尽可能地争取学生的认同后再执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放开胆子敢表真情,敢吐真言。因此,开学初一般我会采用师生商量式制定学期教学活动:如“我们都喜欢体育课,新学期我们对体育课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希望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本领。所以,让我们共同努力,使体育课变得更加充实、更有趣好不好?”这种信任学生的方式,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说出心中的话,使课堂真正服务于学生的需求。

2、教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发展

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都同老师的评价方式有关。评价是老师的责任,也是老师的权利,说出一句话,递出一个眼神,做出一个动作,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这之前,也应该想一想这些可能引发的后果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全面观察,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同时注意评价的发展性。

(1)教师语言激励。教师对学生的激励,通常是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是学生兴奋和沉闷的调和剂。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正确、恰当。尤其在学生完成某一个动作时,教师应多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比如“动作完成的很规范!”、“你是怎样做到的,能给我们展示一下吗?”、“从你掌握动作的情况,我确信你认真听课了!”“动作做得非常完美!”、“你是一个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你的想法很独特充满创意!”等等;如果学生动作不正确或不够好时,教师不能责备,讽刺学生,而是以表扬的形式表达批评的。意见:“动作做得比以前好多了,继续努力!”、“再努力一下更漂亮了!”、“不信再试试”、“简单的事情要重复着做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继续加油!”等,在指出问题的同时,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认真地把动作做好。而等到他把动作一旦学会,他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加高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教师体态激励。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也可以运用体态语言。如在学生学练过程中给予赞许的目光、理解的表情,对学生点点头、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膀等给予肯定的暗示,都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所以,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最佳策略之一,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从引导入手,要尽量给他们创造和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增添勇气、增强信心,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十六

《体育与健康》课可以帮助初中学生竖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让学生在掌握体育运动技巧的基础上,为学生建立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标,采取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对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体验式教学是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一定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进行情境体验的过程中来提升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可以极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地去发现、思考问题,极大大胆的去进行实践,增加学生的体验度,最后总结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

体验式教学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心理认识程度,老师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体验式教学可以合理的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感官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可以根据体验式教学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去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让学生发现体育的魅力,培养起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竖立起良好的体育观念,让学生健康的发展。

体验式教学可以在教学中拉近老师跟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关系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在获得丰富教学体验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但注重学生的身体发展,更加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体验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材创设,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将体育课当成是一个玩耍的课堂,老师也仅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通常利用长跑以及跳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枯燥无味的训练方式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增强对体育課程的抵触情绪。体验式教学方式应用于体育教学中,老师需要在课堂中营造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科学的方式调度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老师通过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想法,为完善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应用积累经验,老师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当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在运动中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

学生比较热衷于体育运动,但在体育知识的学习上缺乏足够的兴趣。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进行体育知识的渗透,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增加对体育知识的积累量。《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在运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注意团队配合,在上篮球课时,可以先给学生看一些nba的相关比赛视频,在观看视频中给学生讲解一些篮球的操作技巧以及运动规范,再通过实际的教学学生一些基本的篮球操作技巧,通过组织比赛,在比赛中提高学生篮球运动的规范性。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规范后,给学生讲讲怎么打好篮球,锻炼学生的合作技巧,在提高学生篮球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3在体验式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将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在平时给学生进行身体协调性训练的时候,学生对于身体协调性的重视程度不高,老师讲的相关知识即使记住了也很少去真正理解,训练效果也缺乏积极主动性,老师可以在平时体育教学中,找两个灵活性差异比价明显的同学,让他们同时完成一项都比较陌生的体育运动,身体协调性好的学生完成情况比较好,从而增强学生对协调性的重视程度,更加深入的掌握协调性的知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讲解到一些关于健康方面的知识时,给学生播放一些平时广场上人们应用比较多的锻炼方式,让学生积极讨论,列举出一些对身体健康不利的健身运动,比如在雾霾天气进行锻炼,并让学生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看法,加强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加深学生在健康方面的知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体验式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理念,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在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能有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十七

摘要从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来看,要想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就要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充分吸收体育教育学内容,并积极开展体育教育学的推广和应用,使体育教育学能够在高校中得到全面应用,提高体育教育学对高校教学的促进作用,满足高校体育教学需要,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对体育教育学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体育教育学的应用范围,发挥体育教育学的作用,提升体育教育学水平,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体育教育学高校应用探讨

一、前言

在目前高校教育中,体育教育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成为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指导。结合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实际,我们应对体育教育学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发挥体育教育学的重要作用,提升体育教育学的整体应用效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由此可见,对体育教育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积极应用体育教育学内容,促进体育高校体育发展取得积极效果。

二、体育教育学内容分析

体育教育首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作指导,才能准确地观察分析问题;与心理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体育教育学还必须以生物科学和人体科学理论作为坚实基础。体育教学法亦称教授法,主要研究教学理论和实践及其过程、原则、内容、组织、方法和评价。体育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教育学是体育教育学的理论支柱。教育学研究一般教育规律和一般教育原则、方针、方法,构成体育教育学理论前提。体育教育学是体育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理论、原则、方法,两者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体育教育学具有应用性学科特征。体育教育学与学校体育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学科,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管理、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科研等,其中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说,学校体育学涉及学校体育总体,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学的局部,同时是该部分的扩展和延伸,是学校体育学在个体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落实和发展。

三、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作用及应用

从体育教育学的内容来看,体育教育学与实际体育教学联系十分紧密,对体育教学形成了有力的支撑,满足了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来看,应对体育教育学有足够的认识,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教育学作为主要指导。目前来看,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由于体育教育学在内容和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形成了有效的指导,保证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来看,体育教育学内容得到了贯彻和落实,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得到了有力的指导,满足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需求。

(二)体育教育学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

考虑到体育教育学的重要作用,目前体育教学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来看,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就要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应用体育教育学,并将体育教育学作为主要学科来看待,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要清楚体育教育学的。主体地位。

(三)体育教育学形成了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有力促进

由于体育教育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高校中要想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就要积极利用体育教育学,提高体育教育学的应用范围,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育学能够形成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有力促进,我们应认识到体育教育学的重要作用,提升体育教育学的应用效果。

(四)体育教育学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体育教育学的内容来看,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形成了有效的促进,对高校体育教学开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体育教育学的重要性,推动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应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由此可见,我们要认识到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对体育教育学的内容和重要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应用体育教育学,发挥体育教育学的指导作用,积极贯彻落实体育教育学内容,提升体育教育学的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充分满足高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刘献君。中国院校研究将从初步形成走向规范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xx(07).

[2]邹循豪。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契约与工作状态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xx.

[3]刘芬。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xx(07).

[4]李少华,龚耀。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博览。20xx(07).

[5]崔艳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xx.

[6]朱传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xx.

体育与健康论文篇十八

一、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1.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需要。现今的体育学习已经不单单是一种课程的学习,而更应该是将体育的学习当成一种必备的能力来培养,将这种能力化作学生生命中的品质。体育学习的意义也并非只是在具体的比赛中,在现实中体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健全的体魄是非常重要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健康的体制和充沛的精力才能够积极地融入到各项活动中去,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为集体创造更多的荣誉。

2.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今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早晚都会面临社会的考验。在激烈的社会角逐中,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就很难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加强体育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需要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更要有健全的体魄和强大的抗打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从学生时代就要着重加强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优势。

3.素质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改革下,尤其加强了对体育能力的要求,作为素质教育重点改革的部分,加强必要的改进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应试教育中尤其要加强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发展,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和核心竞争力。体育的学习看似仅仅是运动和比赛,其实其本质意义还是为了综合、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只有身体素质搞上去了,学生才能够以更加充盈的步伐和饱满的精力从事其他社会上的活动,让学生领悟到体育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二、深化体育素质教育改革的几点举措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向来是学习的主体,对于实践性很强的体育来说更是如此。只有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高,让学生在体育的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上的能力的训练。体育的教学是灵活多变的,应格外地重视学生的自我训练,让学生更多地进行锻炼,掌握各种运动的技能,不断地发掘自身的潜能,在体育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起到引领和点拨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指点和教导,而不能代替学生的`作用。

2.突出教学的重心和中心。在体育的课堂上,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体育本身涉及到多方面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两点是重点突出和高效。高效是要简明扼要地给学生进行讲解,把各项运动的核心要领告诉学生。其次要注意重点突出,即将各项运动训练项目的核心告诉学生,带领学生不断地加强学习,突出学习的重点和核心,努力地深化体育的素质教育的改革,为学生的体育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将体育的教育拓展为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新时期中的体育学习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技能或者某些体育项目的学习,体育的学习涉及到多方多面,不仅仅包括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有心理素质的训练、精神意志的培养,体育的意义是多重的,它能够积极地促进学生向全面发展的人才迈进,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三、体育素质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的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在体育的改革中要充分地结合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来改革,力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让学生收获更多,还要善于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能够让学生的意志力有大幅度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体育的改革,必须要以先进的理论为先导,在实际的教学中加以运用,在课堂的活动中加以实践,促进体育教育改革的成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