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教案(大全14篇)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教案(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9 00:17:04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教案(大全14篇)
时间:2023-10-19 00:17:04     小编:碧墨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归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正确应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0、1、2、3和小数点,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主题。

妻子:“谢谢老公,多了点!”

丈夫想既然嫌多,就给妻子发红包3.80元。

妻子:“我是说多了点!(意思是取掉小数点)。”

丈夫心想还嫌多就又给妻子发红包0.38元。

妻子:“我是说多了一点!”

师:不知道大家听懂这个故事吗?谁来说说?

师:看来大家听懂了这个故事。妻子在这里说的“多了点”,意思让丈夫把小数点去掉(发成3800元),而丈夫理解的却是发的多了。这里的“多了点”,在语文修辞中叫“一语双关”,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表意丰富,值得我们去学习。没想到小数点就在我们生活中作用这么大,而且引出这么有趣的故事。

故事讲到这里,老师的问题也就出来,老师也把问题装在红包里,让我们一起拆开红包。

生:钱数少了,小数点左移动了。

师:(教师板书课题的同时问)同学们,我们先做个猜想:大家猜一猜小数点会向哪个方移动(左右),向哪方移动会变大,哪方移动会变小?好,让我们一起寻找规律,验证猜想。

二:复习旧知讲授新课

1、故事引出新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师:大家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喜欢吗?(喜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大话西游》的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径庆阳,听说庆阳的香包文化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也分别看中标价为80.00元、8.00元、0.08元和0.80元的四款香包,但他们遇到些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以下问题:

1.化简下列小数。

80.00元= 8.00元= 0.80元=

2.说出下列各数中每个8所表示的意义。

80 8 0.08 0.8

3.将下列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80 8 0.08 0.80

(0.080.8 8 80)

小组讨论:

观察下列一组小数,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小数点每移动一位,数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右大)

2、独立思考,总结规律。

(过渡句,大家总结的特别好,刚才大家将从左到右观察,如果让大家从右到左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呢?)

独立思考:

观察下列一组小数,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小数点每移动一位,数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0.080.8 8 80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左小)

树立模型思想:右大左小。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同学们能不能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呢?(右大左小。)

同学们,问一问你们喜欢左还是喜欢右,生,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喜欢左还是右?老师喜欢右,因为小时候左手写字,妈妈就批评,所以我喜欢右,而且如果将这38.00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是不是更喜欢了。

(同学们表现真棒,看看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砸金蛋,同学们,和平常一样,我们把学生分成三组,谁答对问题加一分,获胜组将的到老师送的意外惊喜哦)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二

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分步计算。

在算法多样化中感悟算法合理化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验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过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算法多样化中感悟算法合理化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1、出示27+64=

师:27+64的结果是多少?

你是怎么算的?

生:十加十20+60=80,个加个7+4=11最后把两次结果相加80+11=91

师:还可以怎么想呢?

师: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结果呢?

小结:不管哪种方法,都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相加,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再相加就可以了。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

(1)列式

师:这题怎么列式?

生:356+247

(2)尝试计算:

(3)方法交流

出示学生的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师:这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得出:

生1:个加个6+7=13

十加十50+40=90

百加百300+200=500

13+90+500=603

所以356+247=603

生2:百加百300+200=500

十加十50+40=90

个加个6+7=13

13+90+500=603

所以356+247=603

也有可能学生直接口算,也有可能学生列竖式计算

(4)明确计算方法的表达---分步计算

板书:两种计算的过程,

小结: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把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最后再把每次的得数全部加起来。

跟进练习:

267+314=572+268=

探究二(用递等式计算三位数的加法)

a)这种方法是怎么算的?

b)这种算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何不同?

(只拆一个数)

师:如果要用算线来计算怎么算呢?

出示算线,组织学生观察算线后讨论得出:

生1:356+247

=356+200+40+7

=556+40+7

=596+7

=603

小结:用算线来计算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

生2:356+247

=356+7+40+200

=363+40+200

=403+200

=603

小结;也可以先加个,再加十,最后加百。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连线

382+229=382+200+20+9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

776+198=776+8+90+100个加个,十加十,百加百

173+429=500+90+12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

656+318=14+60+900先加个,再加十,最后加百

练习二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写出过程

478+317=

①478+317

=478+300+10+7

=778+10+7

=788+7

=795

②478+317

=478+7+10+300

=485+10+300

=495+300

=795

③478+317

=15+80+700

=95+700

=795

④478+317

=700+80+15

=780+15

=795

⑤478+317

=480+315

=480+300+15

=780+15

=795

练习三

268元898元348元268元

小明妈妈要为家里添上2件小家电,你猜,小明妈妈挑选了哪两样,共付了多少钱?

生:268+348

200+300=500

60+40=100

8+8=16

500+100+16=616

四、本课小结

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可以用个加个,十加十,百加百的方法计算,也可以用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的方法来计算。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三

1、在课堂上做作业时应该听清要求,明确格式,不擅自离开座位或窃窃私语,保持教室的安静。

2、作业格式规范、行款整齐,独立、按时完成。

3、作业若有差错,需要更改之处,不可乱涂乱改,只须在错误部分划两条斜线或直线,删去即可,再在规定区域订正。

4、作业姿势要端正,左手按住作业本或是平放桌上,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自觉保护视力。

5、作业本要妥善保管,不能乱扔、乱写、乱画与撕毁,保持作业本的卫生与整洁。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四

1.请你仔细地观察量角器,然后做一个介绍。

2.罗列量角器的相关知识:(请学生介绍)

(1)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这个半圆被分成180等份;

(2)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叫做“中心”;

(3)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条直线,都叫做“零刻度线”;

(4)两条零刻度线分别对应两组读数;

(5)读一读量角器上的刻度

说明:通过对量角器的认识,让学生熟知量角器每部分的构成,为下部分的量角做好必要准备,并且由学生自主观察,获得新知,这样对于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会有所帮助。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五

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

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

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偶数有(),是3的倍数有(),是5的倍数有(),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2)的三位偶数是(),最小的二位奇数是()。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六

1、出示情境图:

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48户,小高层楼每幢住128户,高层楼每幢住236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层楼共可住()户

16幢多层楼共可住()户

16幢小高层楼共可住()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道算式。

(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都要用每幢楼住的户数乘幢数,算出一共能住的户数)

(2)学生用竖式计算236×5和48×16。

2、揭示课题

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住12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128×16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认识量角器。

2.会使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

1.灵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据测量的情况,区分内、外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张练习纸,两种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八

学会用网格法来比较难以数清的对象的数目进行估测。

让学生认识我们所选的对象的大致个数。

选取适中的格子作为样本。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画面:木材厂堆放着一批圆木,数一数有多少根木材?

2、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发现:数量太多,数不清楚,怎么办?

3、引导学生画上网格线,进行估算。

用估测的方法算出圆木的数量。

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格子。

数一数一格有多少根。

乘上格数。

凑成整数。

二、小组讨论,发现问题

(1)木材在方格线上怎么算?

(2)凑成什么样的整数,是整十数,还是整百数?

(3)每个人选取的格子一样吗,估算的结果一样吗?

小结

(1)记数对象正好在框线上,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计算。

(2)凑成什么样的整数,看实际需要。

(3)每个人选取的样本不一样,在估测前要说明选取的是哪一个。

三、练习提高。

1、书p83,分别选取不同的格子进行估测。(学生独立作业,注意书写格式)

左上格左中格左下格

右中格右上格右下格

教师可先示范“左上格有44根”的`计算过程。

2、大约有多少颗糖?

小胖数的是红框线的格子,进行估算。

第二行第一格有3颗,

小亚数的是绿框线的格子,进行估算。

第一行第四格有6颗,

自己选一个格子,进行估算。

四、全课总结。

五、质疑问难,布置作业。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九

教学目标:

学会用网格法来比较难以数清的对象的数目进行估测。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我们所选的对象的大致个数。

教学难点:

选取适中的格子作为样本。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画面:木材厂堆放着一批圆木,数一数有多少根木材?

2、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发现:数量太多,数不清楚,怎么办?

3、引导学生画上网格线,进行估算。

用估测的方法算出圆木的数量。

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格子。

数一数一格有多少根。

乘上格数。

凑成整数。

二、小组讨论,发现问题

(1)木材在方格线上怎么算?

(2)凑成什么样的整数,是整十数,还是整百数?

(3)每个人选取的格子一样吗,估算的结果一样吗?

小结

(1)记数对象正好在框线上,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计算。

(2)凑成什么样的整数,看实际需要。

(3)每个人选取的样本不一样,在估测前要说明选取的是哪一个。

三、练习提高。

1、书p83,分别选取不同的格子进行估测。(学生独立作业,注意书写格式)

左上格左中格左下格

右中格右上格右下格

教师可先示范“左上格有44根”的计算过程。

2、大约有多少颗糖?

小胖数的是红框线的格子,进行估算。

第二行第一格有3颗,

小亚数的是绿框线的格子,进行估算。

第一行第四格有6颗,

自己选一个格子,进行估算。

四、全课总结。

五、质疑问难,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估算

(1)记数对象正好在框线上,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计算。

(2)凑成什么样的整数,看实际需要。

(3)每个人选取的样本不一样,在估测前要说明选取的是哪一个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十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十一

(出示两个角,角一和角二)课前纪翔和李毅画了两个角,让我帮忙比较大小,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俩比较一下,哪一个角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此处更改为直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贴近生活,引出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十二

学会用网格法来比较难以数清的对象的数目进行估测。

让学生认识我们所选的对象的大致个数。

选取适中的格子作为样本。

1、出示画面:木材厂堆放着一批圆木,数一数有多少根木材?

2、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发现:数量太多,数不清楚,怎么办?

3、引导学生画上网格线,进行估算。

用估测的方法算出圆木的数量。

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格子。

数一数一格有多少根。

乘上格数。

凑成整数。

(1)木材在方格线上怎么算?

(2)凑成什么样的整数,是整十数,还是整百数?

(3)每个人选取的格子一样吗,估算的结果一样吗?

小结

(1)记数对象正好在框线上,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计算。

(2)凑成什么样的整数,看实际需要。

(3)每个人选取的样本不一样,在估测前要说明选取的是哪一个。

1、书p83,分别选取不同的格子进行估测。(学生独立作业,注意书写格式)

左上格 左中格 左下格

右中格 右上格 右下格

教师可先示范“左上格有44根”的计算过程。

2、大约有多少颗糖?

小胖数的是红框线的格子,进行估算。

第二行第一格有3颗,

小亚数的是绿框线的格子,进行估算。

第一行第四格有6颗,

自己选一个格子,进行估算。

板书设计:

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估算

(1)记数对象正好在框线上,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计算。

(2)凑成什么样的整数,看实际需要。

(3)每个人选取的样本不一样,在估测前要说明选取的是哪一个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十三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十四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为了突破难点,我选择了金箍棒的变化这一情境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考和理解问题。同时以完整的、学生熟悉的、又非常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自主探究规律、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因为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单位名称换算的重要基础。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学生能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移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用的是金箍棒变化的情境,借助长度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

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发现并归纳变化规律。

多媒体课件;圆形磁铁等。

(1)出示例5:

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环画吗?(喜欢)、大家请看:这是西游记里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 (生讲:一只小妖手持大锤对孙悟空说: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说:休想,看我金箍棒!他边说边从耳洞里掏出金箍棒,长0.009米。孙悟空说:变!他边说边把金箍棒抛向空中,金箍棒变成0.09米。小妖看得目瞪口呆。孙悟空又说:变!金箍棒又变成了0.9米。小妖惊呆了。孙悟空再大声一吼:看棒!金箍棒变成了9米长。小妖还来不及反映,“哇!”的一声,就被金箍棒-。)

这里有一组数据显示金箍棒变长的过程,谁发现了?

师板:(0.009米,0.09米,0.9米,9米,)观察这组数据,看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数字相同、位数不同,大小不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说的不错,这主要因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规律。师板:小数点移动(齐读)

我们接着来研究,师问:0.009米的金箍棒能打死妖怪吗?你能比划0.009米的长度吗?为了更清楚的知道这些小数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把这些小数换算成整数,用毫米来表示。

师板: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自己思考一下,然后五人一小组根据大屏幕的提示进行合作,组长主持,记录员做好记录。

出示大屏幕;快乐合作:

(2)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汇报

小组一:(以第1式为标准,第2式同第1式比较,0.009米变为0.09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毫米变为90毫米,扩大到原数的10倍-----)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3、拓展延伸,小组合作

(1)猜想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那么小数点向左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小数会缩小)

我们一起来验证。

(2)验证猜想

讨论:

(3)小组合作

(4)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1(以第4式为标准,第3式同第4式比较,9米变为0.9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000毫米变为900毫米,缩小到原数的1/10----)

把书打开到61页,完善书下面的内容。

为了方便我们记忆,老师把它编成儿歌,大家请看。

(5)出示四句歌

谈话:刚才咱们班同学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现在能有信心用规律解决碰见的数学问题吗?咱们来个小比赛,谁最棒!

1、把下面的小数点移到位数字的左边后填空

(1)36.8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2)5.41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3)128.6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2、判断

(1)把5.6扩大它的10倍是560。( )

(2)把1.502的小数点去掉,它的值就缩小10。 ( )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 )

3、选择

(1)把5.08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 )。

a、扩大到原数的10倍b、缩小到原数的

c、扩大到原数的100倍d、缩小到原数的

(2)把的一位数先扩大10倍,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 )。

a、9 b、 0.9 c、900 d、 9000

(3)把0.717的小数点去掉后,再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与0.717比较( )。

a、缩小到原数的b、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c、相等

4、思考题:

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得4.02,原来的小数是( )。

1、探索乘法的结合律要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依托。下面请老师们见教材19页探索部分,教材是通过比较2个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发现规律的。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指群体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比较不同学生的不同策略,来发现其中的规律,而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

2、猜测、举例、验证必不可少。与学习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一样,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也要经过猜测、举例、验证的过程。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已有所渗透。

3、运算律的字母描述形式,可以尝试放手。在教学第一单元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本学习本单元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用字母表式规律的经验,所以教师可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表达。

4、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迁移点。学生有了第一单元学习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经验,再来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应该说难度不大。因此,教师要尽量放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组织教学方面,由于本单元教材的呈现形式及教法渗透方面,与上单元很相似,因此,可参照第一单元的教学流程去组织学习活动(比如说,猜想——举例——验证)

5、运算律的探索、理解、运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规律的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数学课程标准对运算律的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从字面意义上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是学会探索方法,理解定律的意义。当然作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也即规律的记忆,这是必要的,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6、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