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大全16篇)

最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7 08:35:14
最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大全16篇)
时间:2023-10-17 08:35:14     小编:薇儿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篇一

常黎明,男,汉族,32岁,中共党员,巩留县东买里乡中学教师。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中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新任教师,做好传帮带工作。他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对我校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于、、年获巩留县东买里乡中学“学科带头人”;2007年7月获巩留县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07年8月获伊犁州“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7月获巩留县“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6月获“新疆教育系统廉政文化进校园作品创作”三等奖;10月获“第五届新疆中小学教师三笔字”一等奖;207月被评为乡级和校级“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常黎明老师是我校一位青年骨干教师,13年来,他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专注于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特别是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朴素情感,成为每一位教师工作的典范。在我校开展师德建设的活动中,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为全校教师做出了表率。

一、勤奋自学,不断进取。

常黎明,毕业于云南省昆明地质学校美术系,19参

加教育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中教二级教师。

常黎明老师从教以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常黎明老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十几年来,他淡泊名利、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堪称教书育人、师德高尚的楷模,备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尊重。

常黎明虽有扎实的美术教学基础,但他从不满足已有的知识水平,十几年如一日,结合自己的专业及相关知识苦学不辍。经过多年的自学,他终于把美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为了检验自己的美术水平,他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不同的美术书法作品比赛,均获得了不同等级的荣誉。为了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他不但涉猎一些高雅的作品,还为县内外一些企事业单位制作宣传牌,而且从不计报酬。在常老师看来,制作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东西,更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近年来他曾先后发表了许多教研和学术论文,并多次参加区、州、县级美术研讨会,受到了同行的好评。

二、勇于教改,追求卓越。

且让学生在趣味丰富、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教材上学不到的知识。常老师还结合学生的实际,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校本教材,效果很好。

他与很多学生建立网上联系,通过互联网辅导学生的学习有关美术中的一些技法和知识。他不仅辅导他所教年级的学生,还辅导其它年级对美术感兴趣的学生。这充分体现出一名优秀教师的高尚品德。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人人参与的美术学习氛围,他带领全组老师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常黎明老师的美术教学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美术教学水平,也影响和带动了全县的美术教学。

常黎明老师,多年来,就是这样勤奋地工作着。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首心灵之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篇二

林崇德,男,汉族,1941年2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教书育人是他毕生的事业,“培养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是他的教育理念。他培养出了88名博士,为中国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学术梯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坚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的育人观,在科研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在生活中对学生关心无微不至。他是师德教育的研究者,也是高尚师德的践行者,2021年被教育部聘为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总顾问。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北京市人民教师等荣誉。

02田树林

田树林,女,满族,1958年2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教师。她扎根基础教育38年,将“一人一天地,一木一自然——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作为教育理念,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优质而个性地发展。她建立教师高质量发展机制,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六大转变,激励教师用心灵教育,为深刻而教,为有效而教。她致力于教育脱贫攻坚,积极承担西藏班培养任务,与贵州、云南、河南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建立友好学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组织学校为国家教育云平台提供了751节课,为各地“停课不停学”作出积极贡献。曾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特级教师等荣誉。

03许京军

许京军,男,汉族,1966年4月生,无党派人士,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他从教28年来,潜心于光学与光子学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推动中国物理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发起了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对大学物理教育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他以育人为根本任务,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批光学和光子学领域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他指导研究生在拓扑光子学、弱光非线性与光场调控、铌酸锂光电器件等领域取得多项原始创新成果,引领相关领域创新发展,部分成果应用于载人航天、航母等重大工程。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04林茂

林茂,男,汉族,1985年6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北辰区双口镇上河头村河头学校教师。作为一名85后青年,他远离家乡,放弃了在城镇学校工作的机会,扎根乡村教育,默默奉献。他潜心钻研教育教学规律,探索出四段励志法的育人方法,_了乡村孩子基础薄弱和不自信的困境,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作为北辰区高层次人才林茂工作室主持人,多次作市级以上示范课、培训、宣讲,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乡村青年教师发展。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05刘少坤

刘少坤,男,汉族,1978年8月生,中共党员,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计算机技术系教授。他辛勤耕耘在职教一线19年,强专业,带队伍,育人才,带领计算机系由弱变强。他以做强项目为抓手,大力提升教师应用技术研发能力,为职教教师强“根”。他设计了“五个一致”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2+1”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可。他带领团队获得国家级赛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0项以及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40项,成绩斐然。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等荣誉。

06李红霞

李红霞,女,汉族,1972年10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教师。从教27年来,她始终坚守在思政课堂第一线,创新思政教学方式,以党建带团建、带队建,打造了幼小初高“四阶梯”育人理念、课程体系、活动体系衔接的“三衔接”思政教育模式。她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四自主·四环节”新模式。她倾情教育扶贫,7年来坚持深入山区送教,带领团队累计送教送培17.75万课时,惠及6县31乡镇5万多个家庭,学校因此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她热心慈善,将第三届明远教育奖的1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山区学校。曾获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北省三八红旗手、河北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07张靖

张靖,男,汉族,1974年1月生,中共党员,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教授。他始终牢记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坚持扎根于中西部,突出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科研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青年人才。他坚守科技教育工作使命,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地方转型发展需要,围绕“卡脖子”技术,矢志打造一流团队、完成一流成果,在国际上率先实验实现一维和两维自旋轨道耦合的简并费米气体。他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相长,打造有力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等荣誉。

08张梅

张梅,女,汉族,1971年11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礼仪幼儿园教师。她扎根幼教31年,积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儿童以主动发展为根,育同伴以生命成长为基,育家长以明明德为本,以优秀中华文化润泽心田。她通过园际联动教研、名师指导乡村教师,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她注重学前教育改革创新,两项个人教学成果获山西省基础教育改革成果奖。她是省幼教指导专家,立足特级教师工作室和教师成长学院,引领幼儿园教师提升保教能力。曾获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优秀幼儿教师等荣誉。

09杨联贵

杨联贵,男,汉族,1961年11月生,民盟盟员,内蒙古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他扎根边疆,耕耘不辍,从教37年来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与使命,坚持教研并重,培养了一大批勇担当、业务强的数学专业人才。他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强调教学上的返璞归真,将思政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家国情怀。他坚持守正创新,在地球物理流体研究上取得大量原创性成果,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他注重团队建设,带领团队获得“数学分析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曾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10高延安

高延安,男,汉族,1970年4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头道营子实验小学校长、教师。执教32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大山深处,致力于办一所孩子们喜欢的乡村小学,用自己的辛勤和努力为教师幸福工作、孩子幸福成长架起了一道桥梁。他以“办好乡村教育、奠基幸福人生”为主旨,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孩子习惯,改革课堂教学,鼓励师生读书,发展社团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成长的舞台。他大力推动学校足球运动,带领孩子们走出大山、奔跑在绿茵场上。曾获内蒙古赤峰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11陈温福

陈温福,男,汉族,1955年12月生,民盟盟员,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扎根高等农业教育42年,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现代农业科技进展》等8门课程,培养硕士52名、博士47名。他敬业爱生,言传身教,悉心教导学生修德修身、自强自立、团结协作。他致力于教学改革,上课内容直面科研前沿,深入浅出、绘声绘色、诙谐生动,赢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他治学严谨,对学生的研究论文和毕业论文,大到试验设计,小到格式标点,均亲自指导、批阅、修改,让学生受益匪浅。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

12张万波

张万波,男,满族,1973年2月生,中共党员,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五中学教师。他扎根乡村教育24年,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书育人,用耐心和爱心教会农村孩子学习知识、学会做人。2009年晋升高级职称后,一直从事着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和教务主任的工作,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他热爱学生,视生如子,潜心钻研业务,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尊敬。他多次担任师德报告团、专家型班主任论坛主讲人,积极分享扎根乡村的教育教学做法。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

13李玉

李玉,男,汉族,1944年1月生,中共党员,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菌物学学科的拓荒者,他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系统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经过30余年努力,他为学校建立了从专科到博士的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科发展体系,培养了100多名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他始终秉持教书育人初心,几十年如一日潜心教学,古稀之年仍坚持为本科生授课。他治学严谨、甘为人梯,以卓越学识和崇高品格,凝聚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教师,推动教育事业青蓝相续、薪火相传。曾获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荣誉。

14王丹丹

王丹丹,女,汉族,1978年2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她努力钻研,以身作则带领老师们不断提升,带出一支勤劳肯干、服务奉献、专业进取的康复团队。她质朴无华,与同事真诚相处,竭尽全力解决特殊儿童实际困难,用真才实干和真诚服务赢得师生及家长的尊重和信赖。她仁爱担当,不管是哪种类型、何种程度的残疾孩子,她从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用温暖的怀抱感化他们。她经常走出校门,通过各种途径让社会了解和关注特殊教育。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15王丹凤

王丹凤,女,汉族,1966年10月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工作31年来,她始终扎根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致力于教学改革,承担了现代学徒制改革、校企合作基地、实训室建设等大量工作。近10年,她担任酒店专业省级技能大赛指导教师,经常辅导学生到深夜,不计报酬,培养的学生多次获得省市奖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创新开展线上教学,课例获学生点赞1万多次,获评省级优秀课例。她注重培养年轻教师,在全省职教活动周、中小学职业启蒙、劳动实践教育、礼仪操的创编等工作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教师。曾获黑龙江省模范教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等荣誉。

16袁艳敏

袁艳敏,女,汉族,1979年12月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横头山镇中心校教师。她扎根乡村教育15年,坚持走村入户,始终关心关注留守儿童生活。为让贫困家庭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她自掏腰包、多方联络,先后为孩子们募集物资5万多元。她注重教育教学创新,让乡村孩子第一次体验到了远程多媒体课堂,第一次玩上了呼啦圈,第一次走进了大学博物馆,第一次有了科技节、上了科技课。她曾两次作为全国优秀特岗教师报告团成员赴各地各高校开展宣讲。曾获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

17樊嘉

樊嘉,男,汉族,1958年3月生,中共党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从教30多年来,他坚持躬耕在教学一线,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悉心引导学生在科研领域攻坚克难,为医学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在教学工作中,他以大先生为追求,强调德才兼备,坚持以身作则,将大医情怀传递给学生,以师德培养医德,让每位学生在行医生涯中为患者带去生命之光。作为医院管理者,他忠实履行附属医院在医学教育中的责任和使命,推动建设一流医学教育,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作为医学专家,立足临床,以病人为中心,创新治疗手段,勇斗“癌王”,为病人带来希望。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18吴蓉瑾

吴蓉瑾,女,汉族,1974年8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教师。她扎根基础教育27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服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16年里培养了千名小讲解员童音讲党史。她倡导情感教育,通过多年实践探索研发了情感教育课程,惠及学生近10万人次。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采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致力于探索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首批教育信息化标杆培育校。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19唐江澎

唐江澎,男,汉族,1963年5月生,无党派人士,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锡山高中校长、教师。他41年坚守教育一线默默探索,形成了“语文体悟教学法”,参编语文教材在20余省市使用。他担任校长15年,积极探索五育并举,推动学生每天上一节体育课或艺术课,将学生培养成为“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提出了“建立班主任国家表彰荣誉体系”“加强学生实验能力考核”“振兴县域教育”等反映基层呼声的建议,为教育改革积极建言献策。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江苏省特级教师等荣誉。

20邱海波

邱海波,男,汉族,1966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教授。他扎根教学一线30年,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43人,很多毕业生成为重症医学骨干力量。他在重症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做出了重要探索,修订重症医学质控指标,率先在江苏省试点重症医学专项规范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他秉持“重症病人在哪里,我就应该在哪里”作风,持续战斗在救治一线。作为一名医生,他以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维护人民生命安全;作为一名老师,他在课堂上和病房里以身垂范,体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教书育人价值。曾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21吕帆

吕帆,女,汉族,1962年2月生,中共党员,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教授。她从事眼视光医学高等教育事业近30年,坚持以雅博理念全面育人,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情怀有自信、能做事能创新”的人才。她坚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建立了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她用9年时间坚持带学生赴藏区高原做扶贫医疗,促成首家“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医学健康中心”落户中国。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22叶海辉

叶海辉,男,汉族,1971年11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省玉环市坎门海都小学体育教师。他扎根海岛教育27年,爱教乐学,勇于创新,为边远海岛教育默默奉献。他创编体育游戏近2000例,制作80余种4200多件体育器材,让学生爱上体育课。他主持省市两级名师工作室,开设公开课及讲座300余场,受益1.5万余人。他多次赴西藏、青海等地参与乡村支教,助力西部地区教师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制作40多节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指南课程,打造6节“居家锻炼、战疫必胜”课程,其课程在学习强国上推广,点击量高达700多万次。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等荣誉。

23杨善林

杨善林,男,汉族,1948年10月生,中共党员,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从教30多年来,他坚持“至诚至善、务实求真”理念,长期奋斗在科研教学一线,培育出了一代代信息管理人才。他创设“专业导论”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大学时代的基本要求和学习规律,陆续推广到全国。他带领科研团队在智能制造工程管理、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并将其转化为产业资源,为实践育人提供广阔的平台。他注重青年人才培养,率领的团队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24周玲丽

周玲丽,女,汉族,1974年11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马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她扎根特殊教育28年,用爱心和耐心撑起特殊儿童成长的蓝天。她建立的学前康复中心,填补了马鞍山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空白,聋儿康复率达到85%以上,使200多名残疾儿童走进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她积极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孤独症教育,形成了科学评估、动态管理、分层教育、单独成班的教学模式,解决适龄孤独症儿童无法上学难题。她开发的孤独症教育校本教材,被全国30多家特教学校使用。曾获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最美教师等荣誉。

25孙绍振

孙绍振,男,汉族,1936年6月生,无党派人士,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教61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一线课堂,每年为近500名学生授课。从他的课堂走出了军旅作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他主编的初中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在7省市使用15年。他以文本细读为核心,发表论文多篇,出版12部解读专著,成为很多中小学教师案头书。耄耋之年,他牵头开展两岸合编教材项目,历时5年完成34本1000多万字合编教材的编写、出版、推广工作。所在团队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6庄桂淦

庄桂淦,男,汉族,1957年7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西津畲族小学教师。他放弃出国继承家业的优越条件,47年来始终坚守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倾毕生心力,收留照顾了100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生,为他们筑起温暖的家。从2004年西津畲族寄宿制学校创办至今,他十几年如一日和留守儿童同吃同住,退休后依然陪伴在留守儿童的身边,被称为“保姆校长”。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社会捐助,筹集资金400多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曾获福建省最美乡村教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27蒙芳

蒙芳,女,汉族,1978年11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她秉持“一个都不能少”教育理念,扎根一线从教24年,努力当好山沟里特殊儿童的引路人。她积极争取捐资捐物180多万元,努力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她在全市率先开办智力残疾幼儿康复部,免费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早期康复治疗教育。她探索在初中阶段开展职业教育,让孩子们学到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她热心教育扶贫,带领教师奔赴全县14个乡镇,开展4800多人次送教上门活动。曾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28周义朋

周义朋,男,汉族,1974年9月生,中共党员,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中心教授。他坚持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离家万里扎根新疆戈壁荒漠十五载,克服40摄氏度以上高温和零下30摄氏度严寒,每年在野外工作9个月以上,默默奉献核军工教育科研事业。他和团队攻坚克难,建成我国首个生物地浸采铀基地,为铀矿绿色开发做出重要贡献。他把课堂搬进矿山一线,培养了一大批本科生、研究生和企业技术人才,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核能领域的技术骨干。曾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等荣誉。

29孔令让

孔令让,男,汉族,1963年4月生,中共党员,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从教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民教师职业准则。他教导学生学农爱农、立志为农,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多名毕业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行业优秀人才。他历经20年,成功克隆抗赤霉病基因fhb7并探明其遗传和分子机理,实现了重要科技突破。他培育的多个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000万亩,促进小麦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所在团队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山东省齐鲁最美教师等荣誉。

30单美华

单美华,女,汉族,1973年5月生,山东省潍坊市高密经济开发区冯家庄小学教师。从教24年来,她扎根乡村教育,默默耕耘,关爱每一个孩子,用尽全力为贫困家庭点燃希望之光。作为教师,她结合乡村生活,开发了系列乡土田园课程,让学生学习乡贤事迹,立志成为家乡骄傲。她示范着乡贤的为民情怀,自2013年起腾出自己的婚房,举债十几万元,购置2万册图书,设立宝德书院,取“人间至宝是有德”之意,成为留守儿童的阅读天地,成为学生发展兴趣的教育场所,成为以爱换爱的精神家园。其事迹被拍摄为电影《孝义传家风别样中国年》,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曾获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山东省齐鲁最美教师等荣誉。

31董晶晶

董晶晶,女,汉族,1982年5月生,中共党员,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教师。她扎根教育18年,秉承教育平等、共享阳光、报效国家的理念,培养2000多名残疾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她坚持教书育人并重,引导残疾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引领每个特殊孩子自立自强、成长成才、感恩祖国、回馈社会。她搭建平台组建残疾人艺术团,学生的艺术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她坚持实践育人,组建残疾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带领聋人学生志愿者,深入一线和基层,开展各类扶贫扶志志愿活动近百场,以残助残,传递文明与力量。曾获河南省最美教师、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等荣誉。

32郭文艳

郭文艳,女,汉族,1983年5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园长、教师。她积极探索自然教育理念,带领团队开荒建立生态种植园,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构建出适合孩子发展的园本课程。她注重保教课程创新,带领团队开发乡土课程资源,实施生态教育,引领乡村学前教育发展。她成立了以幼儿园为依托的乡村社区大学——川中社区大学,为村民提供社区教育空间,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教育人的力量。曾获河南省李芳式的好老师、河南省最美教师等荣誉。

33马丹

马丹,女,汉族,1973年4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1993年,她拒绝省歌舞剧团的工作,毅然成为一名中职教师,20年来将“尚礼、塑形、弘礼、塑人”作为教育目标,以美化学生形体美化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心灵。她以满腔热血奉献藏区教育,2016年成为首批国家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教师,2019年到期后又申请继续援藏。她用无私的爱关心藏族孩子发展,坚持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农牧民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先后资助多名藏族学生完成学业。她发挥西藏文化优势,创建了舞蹈啦啦操队,代表西藏自治区参加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银奖。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西藏自治区援藏先锋、湖北省荆楚好教师等荣誉。

34张祖勋

张祖勋,男,汉族,1937年6月生,中共党员,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以大先生为追求,61年坚守教学一线,无论是当副校长期间还是当院士后,都从未间断亲自上讲台授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遥感测绘之才。他不遗余力提携后学,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创造平台让他们施展特长,凝聚起遥感测绘研究的强大团队。他向学院捐赠100万元设立“教书育人奖”,奖励教书育人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他首次提出了数字摄影测量网格思想,研制出我国首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字摄影测量网格处理系统,打破了国际软件的垄断,极大推动了我国摄影测量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化发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北省荆楚楷模年度人物等荣誉。

35何继善

何继善,男,汉族,1934年9月生,中共党员,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事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60多年,是我国电磁勘探领域的开拓者,领衔建立的电磁探测中国学派,引领国际地球物理学前沿。他为人师表,在耄耋之年仍奔波在教学科研一线,为我国深地探测战略和新能源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他注重教学科研创新,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中青年人才,很多毕业生成为电磁勘探领域的中坚力量。他积极推动科普教育,成立何继善基金会,资助有益于国家建设的科研项目、社会公益活动、优秀学生,累计近1000名学生获得资助。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36石灵芝

石灵芝,女,汉族,1971年12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金庭学校教师。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从教3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语文教学第一线。她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秉持着“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在日常课堂教育教学中以文化人、以文化道、以意动人,坚持追求有情境、有情感、有意思、有意义的课堂。她潜心钻研心理学,为学生心灵成长护航,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援助。她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多次开展志愿者岗前培训和乡村义务授课。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湖南省特级教师等荣誉。

37吴硕贤

吴硕贤,男,汉族,1947年5月生,中共党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以大先生为追求,做建筑环境声学研究与教学领域的拓荒人与推动者,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为该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培养了重要的学术力量。他热爱教育事业,秉持着“熟能生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理兼修”等教育理念,潜心教书育人,力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他努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之余坚持诗词与书法创作,以诗词阐发治学理念及立人之本,潜移默化影响滋养学生。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等荣誉。

38张忠德

张忠德,男,汉族,1964年9月生,中共党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他坚守临床第一线,从事中医急诊教学33年,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多名。他曾四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开展支援,以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践行医者使命。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从抗疫一线获得的宝贵资料和经验,开发成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实践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做到科研服务于临床、服务于实际。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急救思路引导教学法”,把临床诊治思路推前至课堂,以急救主体思路为纲,强化急诊临床思维的培养。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

39石兰松

石兰松,男,瑶族,1965年9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中心学校刁望教学点教师。他扎根偏僻石山库区35年,用坚守书写着乡村教师的初心使命。他每天4趟往返,义务摆渡接送学生上下学,把“一个都不能少”作为使命担当,圆孩子们的上学梦。他师德高尚,用心用情关注孩子们成长成才,不仅担任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多个学科的教师,还为孩子们做饭、照顾孩子们生活,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扎根山区教育事业的“不老松”。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

40孙杰远

孙杰远,男,汉族,1966年7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他在高校辛勤耕耘30年,持教书育人之责、因材施教之重,长期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学原理”教学任务。他致力乡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施“双师教学”模式,推进民族地区、偏远地区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育精准扶贫。他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潜心学术研究,在教育学原理、民族教育、教育人类学、基础教育改革等领域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曾获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广西优秀共产党员、广西八桂学者等荣誉。

41颜业岸

颜业岸,男,汉族,1973年6月生,中共党员,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教师。他投身基层舞蹈教育30年,用源源不断的创意和永不磨灭的热情,言传身教、传道授艺,带领一批批普通的农村学生走进了国家乃至国际舞蹈艺术殿堂。他编排并指导学生们表演的舞蹈作品,曾70多次荣获国内外舞蹈比赛一等奖或金奖。他为全国艺术院校培养输送了300多名舞蹈艺术特长生。如今他虽然已成为荣誉等身的名师,仍站在舞蹈教学一线,并把舞蹈教学的对象从特长生延伸到了基层舞蹈教师,让更多中小学生能够接受到高水平的舞蹈艺术教育。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教师等荣誉。

42陈晓明

陈晓明,女,汉族,1972年10月生,中共党员,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教师。她扎根山区从事农业职业教育27年来,足迹遍布海南省民族地区,把“爱、责任、幸福”传递到千家万户,展现了当代教师的高尚品德。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克服办学困难,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她始终坚守教书育人的职责,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和民族地区产业发展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她以满腔热忱投入扶贫工作,主动承担帮扶任务,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曾获海南省优秀教师、海南省先进工作者、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43蒋兴良

蒋兴良,男,汉族,1961年6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他从业39年、从教20年,始终坚持奋战在极端环境电气外绝缘、覆冰与防冰减灾教学研究中,为我国电力行业培养了120余名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他始终以身作则,事事敢为人先,为学生树立为人为事的榜样。他带领学生深入青藏高原,攻克2800米至5100米高海拔电气外绝缘难题,为青藏铁路建设节省巨额开支。他在雪峰山历经13年建成能源安全领域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创造性开发我国首套电网覆冰预报预警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持。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44李龙梅

李龙梅,女,汉族,1964年12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教师。她扎根特殊教育20年,勤奋钻研,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打造出一支团结协作、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帮助一批又一批视障孩子用知识立志,以技能自强,获得了有尊严的生活,320多名视障学生升入高等院校深造。她带着全校教师坚持家访10年,累计行程3万多公里,受访学生近300人次,覆盖重庆30多个区县。她注重特殊儿童全面发展,先后组建“扬帆”师生管乐团、盲人跳绳队、啦啦操队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陶冶他们的情操。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道德模范等荣誉。

45黄廷祝

黄廷祝,男,汉族,1964年10月生,中共党员,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实验学院教授。他坚守教书育人初心使命,任教35年始终坚持每年完整主讲本科数学核心基础课,指导本科生研究训练、毕业设计。他积极推动新工科教育,开展全国大学数学课程与教材改革,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格局。他注重教学创新,主持的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全力组织开展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曾获国家教学名师等荣誉。

46高维荣

高维荣,女,汉族,1979年9月生,中共预备党员,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民族中学教师。她扎根贫困地区23年,爱生如子,爱校如家,长期资助贫困孩子,为彝区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新人,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重要贡献。她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用人格魅力引领孩子的成长,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她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大胆创新,注重对学生德育及综合素养的培养,注重做好寄宿制学生生活习惯养成,在全州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她在“控辍保学”工作中,扎实开展学生结对帮扶,没落下一个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47李红波

李红波,女,汉族,1972年4月生,群众,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因为一个扶贫的梦想,她放弃在贵阳工作的优渥环境,在癌症术后恢复的艰难时期,主动请缨到偏远的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扶贫。她倾注了热血与青春,取得职教脱贫攻坚的突出成绩。在她扶贫两年时间里,台江职校的护理专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她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16名教师和18名学生获得全国、全省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类奖项。她提出了“三进三查三帮”的学生管理制度,即辅导学困生,帮助贫困生,关爱留守生,学生从厌学到主动学习,实现了困难学生零辍学。曾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

48刘秀祥

刘秀祥,男,汉族,1986年3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教师。他幼年丧父,从初一到大学,一直带着母亲上学,感动全社会。2012年大学毕业,他放弃外面优厚待遇的工作,回到贵州大山深处从教,将全部精力奉献给山区教育。为了实现控辍保学,9年里他骑着摩托车跑遍了望谟县10余个乡镇的每一个村寨,骑坏了8辆摩托车,使1800多个孩子重返校园。他发起“助学走乡村行动”,牵线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2700多人。他组建名师工作室,培训乡村教师近10万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乡村教师发展。曾获全国最美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49毕首金

毕首金,男,汉族,1964年11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白汉场中心学校教师。他扎根山区小学,从事体育教育工作38年,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他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自制体育器材100多种,共计1万多件,开辟运动场地1000多平方米,为山区孩子开展体育活动创造了条件,被誉为学校体育发明家。他积极推进体育教育改革创新,推动体育“大课间”实验活动,所在学校获得云南省优秀实验学校称号,体育课堂教学竞赛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他勤于思考,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发表了多篇体育教育论文,产生广泛社会影响。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云南省特级教师等荣誉。

50周红杰

周红杰,男,哈尼族,1962年11月生,中共党员,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教授。他三十七年如一日,坚守在茶学教育和科研的第一线,在国内率先开设多门茶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传道授业育人,做好莘莘学子的茶学领路人。他积极投身学科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开设的首门茶学网络慕课,辐射全国170所高校,学习人数达5万人次。他积极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将教学从课堂搬到山间茶园,让学生在夯实技能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他作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以科研成果助农兴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引领推动了当地茶产业发展。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云南省教学名师等荣誉。

51强巴次仁

强巴次仁,男,藏族,1978年9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自治区萨嘎县昌果乡完全小学校长、教师。他从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21年来扎根边疆教书育人岗位,不计得失、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他坚持以仁爱育人,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无条件耐心细致的辅导;对家庭困难学生,送医送鞋送衣,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每一个学生,把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他高度重视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坚持每周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推进全校教师争做敬业、业精、爱生、自律的优秀教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西藏自治区优秀教师等荣誉。

52美郎宗贞

美郎宗贞,男,藏族,1971年3月生,中共党员,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他从教27年来,将立德树人作为目标,用爱心和耐心教育各族学生爱党爱国、学好知识、学会做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坚持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因材施教,推进融合教育,将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优质课程带入西藏大学,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升能力。他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在生动的实践中增长见识,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53郝跃

郝跃,男,汉族,1958年3月生,九三学社社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扎根祖国西部四十年如一日,深耕讲坛、潜心育人,先后培养硕士、博士毕业生370多名。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集成电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多所高校推广应用,为我国关键技术领域突破培养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先后资助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将获得的2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设立奖助基金。他注重科研育人,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带领团队推动我国在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领域步入国际领先行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54孙志成

孙志成,男,汉族,1972年12月生,群众,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蔡川镇两岔口教学点教师。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扎根边远高寒山区一干就是29年,为贫困山区孩子铺就了一条通向未来的平坦大路。一所学校、一个教师,“校长勤杂工、扫地兼打钟、教师又厨师、保姆是护工”是他最真实的写照。他遍访了学区的每个学生家庭,全面掌握孩子们家庭生活状况,努力做山区家长和孩子们的知心人。他通过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探索出上好三级复式课的好方法,将教学点办成了百姓心中“家门口的好学校”。曾获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55董彩云

董彩云,女,保安族,1971年9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吹麻滩小学教师。她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区三州”乡村教育一线,不忘从教初心,牢记育人使命,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她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深入研究教材、探讨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好,成长成才。她坚持以仁爱之心,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努力帮助每一名学生。她注重团队建设,通过参与式教学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薄弱学校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助力推动教育脱贫。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甘肃省陇原名师等荣誉。

56李江红

李江红,女,汉族,1974年10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幼儿园园长、教师。她扎根幼儿教育27年,坚持“灵动教育,生动成长”的办园理念,把幼儿教育融进了自己的生命历程,打造高品质园所。她积极致力于教学改革,潜心于园本课题研究,做学科上的带头人,保教工作中的骨干。她严格要求,躬身垂范,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和传承,做师德上的模范标兵。作为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特聘实践教学指导专家和陇南师专特聘教师,通过结对帮扶、送教下乡等多种方式,先后培训教师3万人次,甘做他人成长阶梯。曾获甘肃省陇原名师、甘肃省特级教师等荣誉。

57周全中

周全中,男,汉族,1973年3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教师。他在语文教学中践行“到生活中学习语文,在体验中感悟语文”的大语文学习理念,力促课内课外学习深度结合。面对当地学生阅读资源不足问题,他曾用铁笔蜡纸刻写阅读资料,编辑印刷《阅读芳草地》达103期270万字,让孩子们阅读不再困难。他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爱护“三江源”母亲河等行动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他关爱学生,连续为7届高三班级寄宿生每人每天早晨煮两个鸡蛋,被学生称为“鸡蛋老师”。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青海省劳动模范、青海省特级教师等荣誉。

58王刚

王刚,男,汉族,1966年4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民族中学教师。他从事民族教育事业30多年,把最大的爱心献给学生,用最好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把最透彻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心系桃李,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专心教导学生,细心照顾学生,在教学上他是严师,在生活上他是慈父,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学生。他寓教于乐,推进启发式、讨论式教育,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他急学生之所急,尽教学之所能,数十年如一日,无偿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料。曾获全国优秀教师、青海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59李新华

李新华,男,汉族,1971年10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中学分校校长、教师。从教25年来,他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功底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作为班主任,他以“厚德”为先,以“关爱”为本,以“上进”为实,鼓励学生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作为校长,他勤勉敬业,以校为家,坚持改革创新,实施“进步体验”教学改革,让学生在自信中快乐学习。他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性地将音体美课程进行整合,开设了足球、篮球、羽毛球、书法、素描、声乐、器乐、舞蹈等综合课程,让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和艺术爱好。曾获宁夏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60李平

李平,女,汉族,1974年2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她扎根西部二十五载,坚守教书育人一线,在构建化工专业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方面不断探索,取得扎实育人成效。她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先后指导200多名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各级奖励30余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负责人,她勇挑重担、锐意创新,将本专业建成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主编的制图教材被全国60多所高校广泛使用。曾获宁夏教学名师、宁夏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61陈丽

陈丽,女,汉族,1972年7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市第三中学党总支书记、教师。她扎根教学一线30年,结合地域实际,开设感恩课程、红色课程、雷锋课程等德育课程,强化师生对党、对祖国的认同。她爱生如子,多年来倾情帮扶残疾学生,耐心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以及有心理障碍的特殊学生学习成长。她注重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探索351智慧课堂教学五步模式,为全县培养了一大批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她用责任和奉献谱写着教育脱贫之歌,所在学校获得新疆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曾获新疆优秀教育工作者、新疆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62祖力亚提·司马义

祖力亚提·司马义,女,维吾尔族,1977年9月生,中共党员,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她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实际,注重引领和促进各民族学生交流交往交融,实现教学育人、科研育人和实践育人的有效衔接和统一。她带领教学团队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形成了具有多民族地区高校特色的“4+1+1”课程体系,帮助师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她坚持科研育人,用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全方位影响学生,培养出了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的高层次优秀人才。曾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63辜薪

辜薪,男,汉族,1979年1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中心教师。他扎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20年,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地区学生。他坚持以爱育爱教育理念,在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使希望与梦想之花在戈壁上绽放。他积极投身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工作,组织实施分层教学,进行点对点精准帮扶,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实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立足岗位、发挥特长,组织协调全师学生“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曾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兵团优秀教研员等荣誉。

64周岭

周岭,女,汉族,1972年6月生,无党派人士,塔里木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她扎根南疆26年,将“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贯穿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培养2100多名毕业生,60%留在新疆,36%留在南疆。她立足农业工程学科实际,坚持以振兴南疆新工科为己任,培养了一大批又红又专的农机人才。她心系贫困百姓,真情为民,坚持把论文写在南疆大地,潜心钻研农机装备和资源利用开发,助力南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她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成为本地区产业升级的助推人。曾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名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篇三

从教已经十多年来。回头想想,这么多年居然就这么过来了。真是感慨万千。回顾自己最初的那些愿望,其中并不包含教师这个职业。因为似乎觉得那份工作太烦,每一天要应对那么多叽叽喳喳的小孩子,头都大了。之后进入了这一行,才发觉这个世界的精彩之处,它远比我想象的要有意思得多。于是才开始安下心来,本分工作。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教师要尊重这样的学生,帮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程度的表现自己。教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使他们和同学都能正确看待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问题学生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其次,教师要多与学生多交流,成为他们生活中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学生有烦恼愿意与教师倾诉。教师尽自己所能帮忙他们排忧解难,帮忙他们走出迷茫和困惑。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传道、守业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

当教师让我变成了一个更有耐心的人。和孩子打交道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们很可爱尽管无知。他们屡错屡犯却并非因为他们故意而是因为他们容易遗忘。所以,我就经常告诉自己要放下急噪的情绪低下头、弯下腰和他们说话,毕竟教育是件循序渐进的事情也是件反复的事情。

当教师让我变成了一个更有爱心的人。当初实在不认为教书是一件让我感兴趣的事情,也并不认为它有任何伟大之处。而我却依然能沉下心来工作,的原因可能就是我喜欢孩子。最初喜欢孩子是因为刚毕业自己是个孩子性情的人,和他们打成一片是件最自然但是的事情;之后喜欢孩子是因为我喜欢孩子丰富而纯净的内心世界,他们使我觉得我能够活在他们充满真、善、美的天地里。而且我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越久便让我对他们的喜欢越发深沉。当教师让我变成了一个更有职责心的人。以前一向理解着父母、长辈等的关心而很少去关心别人。成为了那么多孩子的姐姐(或者也能够说妈妈)之后,觉得肩膀上的职责一下子就沉重了起来。觉得不让他们学会什么什么知识,觉得不帮忙他们养成什么什么习惯,那仿佛就是自己的耻辱似的。也不愿意自己去误人子弟,就发狠心要对他们负起职责。这种职责感让我对他们关爱有余、监管有加、严格有度。我也从这份职责之中体会到了疲惫和幸福。旧的教育方法强调: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因此各种教师进修班应运而生,课堂上教师为表现自己有一桶水,45分钟的课,自己就讲了近40分钟,有的还觉得没讲透,经常拖到下一科老师来上课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把教学看作是知识的传授是最普遍、最传统的,也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认为:中国教育方法是一步步教、一步步学。传统教育方法训练出来的小孩,能够深入地学习很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入大学、考试有很多帮忙但中国最需要的恐怕不见得是会考试的人。很显然,只会考试的人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的。

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两大重要资料,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开创性地学习,并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到美国访问,在谈论对美国教育的看法时很直率的对美国人说:你们的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美国人问道:先生,请允许我叫一个学生,来考一考如何于是美方找来了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顾教授提了一个问题:你明白什么叫算珠吗学生回答:我不明白。说完后,小学生立刻坐在计算机前提检索。哒、哒、哒随着键盘的敲击声,计算机屏幕上出现了什么是算珠、算珠的历史、算珠的应用等问题的说明。

这件事引起教授的思考,其实也值得我们大家思考。正如北京大学附中校长赵钰对中国基础教育的评价那样:我国的基础教育存在两强两弱的现象。我们的基础知识比较强,考试潜力比较强;但是我们的动手潜力、实践潜力比较弱,我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潜力比较弱。我们弱项恰恰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

《中国教育报》教师应是自来水一文中,把教与学比作一桶水和一瓢水,并推而广之,教师务必是自来水。笔者则认为,水再多,也不外乎教与学的灌输关系,只但是是量的大小。教师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并不断去探索水源,发现水源,这才是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真正成功,才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实质。授人以鱼只能使人受用一时;只有授人以渔才能使人受用终身。

202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5

在学习了“三爱”教育读本,让我明白了许多事情,我看到了穿透井喷嚣张弥漫的毒气和无情的茫茫洪水的是人民教师高尚师德的光芒.我懂得了有一种比自己生命,比家人的安全更重要的东西,叫做老师的职责.在开展“三爱”师德师风阶段的学习后,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师无尚光荣,看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重大社会反响,赢得了高度的赞誉。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爱教育。有敬业爱岗的精神,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职责,提高意识、潜力。歌德说:“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明白你的价值。”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奉献,透过向学生带给优质的服务使学生理解良好的教育,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此,我们的职责在于教育和引导,重在树立让学生满意的思想观念,努力实现学生合理的要求。为了把教育寓于服务之中,使我们的教育得到学生的认可,成为社会满意的教育。

其次,要爱学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能是学校中最不容易满足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对周围的人和事容易理想化,而我们又习惯把学生当成“不懂事者”,对他们的声音往往听不见或者不想听,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往往是不屑一顾,做错了事情不去深入了解就一味的批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努力地去挖掘,其实就能发现他们每个都是祖国的花朵。要把“学生当成人来培养”,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师生之间应持续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实际上是一种矛盾,处理得好就会像父与子、母与子的关系,但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对立态度。我在今后的教育中,注重把学生当成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习俗,彻底转换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共同发展,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

最后,要爱自己。塑造师表风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增强教师职业的光荣感、成就感、使命感和职责感,正确处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忠于职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做社会的表率,注重自身全面发展,增强自身师德修养,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自身价值。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学识,努力提高自身潜力、业务水平。教师的素质不高也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随着“育人”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资料,那么就要求老师具有必须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此刻教学过程中,应开发多方面的智力。

透过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了:师生之间是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教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并在服务的同时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句话,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教师人生价值,让学生满意的客观需要。

愿“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成为我们的师表之基,师风之根,师德之魂。

202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篇四

立足讲台34年,把儿童成长当作最高荣誉,从“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三个超越的探索,到“语文立人”的主题教学的提出,“1+x课程”的整体建构,再到“成志教育”立德树人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道路上留下坚实脚印。她心系全国儿童和教师,通过清华附小互联网学校,向900个贫困县3800个远程教学站输送课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带领团队273位教师,承担国家云课堂346节微课和“同上一堂课”816节电视直播课。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张伯礼

张伯礼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开展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开拓了舌象色度学和舌底诊研究方向。20世纪90年代开展血管性痴呆(vd)系统研究,制定了vd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证治方案;明确了中风病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创立了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机制。自开展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创建了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途径和关键技术。21世纪初完成了首个中医药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大规模循证研究,建立了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开拓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领域,促进中药科技内涵和质量提升,推动了中药产业技术升级,培育了中药大品种群。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高夯

他坚持“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理念,提倡“问题驱动+互动研讨”式教学,着眼学生全面、个性、终身发展,为文科生开发《人文数学》课程与教材,并将人文数学课程做成了网络课程,在“学堂在线”平台上线,选课人数达2万余人。他带领团队探索实施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教育扶贫的新路,创建《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课程与教材,将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高度融合,被全国师范大学广泛应用,多项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汴河中心小学教师孙浩

他扎根乡村教育20年,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做农村娃身边最亲的人,走进留守孩子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他深入研究农村课堂,形成了质朴自然的教学风格,发表多篇教学感悟,20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成为年轻的省级教坛新星。他每年进行公开课讲座10多场,有效带动了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他积极响应号召,远赴新疆皮山县开展援疆支教工作,为促进民族团结、助力教育脱贫作出了贡献。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支教教师等荣誉。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教师魏亚丽

她坚守会计专业教学一线27年,用热情和奉献成就学生职业梦想,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把职业教育塑造成幸福的教育。她学识扎实、业务能力精湛,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主持完成“3+4”中职本科贯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丰硕育人成果。她注重实践教学,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次,指导学生3次创造点钞世界纪录。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胡豫

胡豫,男,汉族,1964年4月生,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院长、教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团队构建涵盖“诊断筛查、患者收治、重症救治、康复管理”的全链条防治网,落实开展核酸检测、改造重症患者定点医院、开建方舱医院。他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科研创新有机融合,培养了大批卓越医学人才。主持建设高校本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展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结合临床教学特点,应用于理论课、教学查房及临床技能课等诸多教学环节中,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等荣誉。

广州医科大学教授钟南山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1958年8月,在第一届全运会的比赛测验中,钟南山以54秒2的成绩,打破了当时54秒6的400米栏全国纪录[9]。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10];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8月11日,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11];9月4日,钟南山入选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12]。

钟南山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成果丰硕,实绩突出。

海南大学教授张云阁

张云阁,男,汉族,1963年4月生,中共党员,哲学博士,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点负责人,日本杏林大学访问学者,海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海南省首批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海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指导专家。

自1985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第一线。先后给本科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给研究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沿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等课程。

先后主持教育部教学改革方法择优推广计划、海南省社科联、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黑龙江省教育厅等各类课题18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主编、参编著作、教材7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学习与探索》、《理论探讨》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50多篇。

先后荣获教育部(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20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3名);年黑龙江省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3名);20海南大学(首届)“最受欢迎研究生导师”;海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海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名);海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名)等荣誉称号。

四川省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肖敏

从事特教24年以来,她秉持“适性而教,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真情付出,潜心育人。在聋生语文等学科教学中,她以心理辅导、社会实践、课外阅读、多元表达等方式_沟通障碍,联通无声世界与有声世界。带领团队建设“听障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听障学生手工艺”“残障学生校园游戏”“重度多重障碍儿童送教上门”等系列校本课程,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主动承担对薄弱特殊教育学校的支教工作,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曾获教育部“特教园丁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城关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何梅

她钟爱幼教事业,以慈母之心架起育人之桥,接送学生过河,为贫困山区学生提供免费午餐。2020年7月2日,赫章县发生4.5级地震,她率先冲进教室,采取先避后撤措施,在17秒内让32名孩子安全撤离教室,1分钟内完成全部躲避和撤离工作,确保孩子们在大灾面前安然无恙。她坚持每周开展一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安全主题教育,每月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每学期开展一次防震演练,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社会树立了正能量的幼儿教师形象。

曾获贵州省教学科研论文奖、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教师张桂梅

张桂梅,女,满族,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现任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2]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会长[3]。

先后荣获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国十大师德标兵、全国十佳知识女性、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系十七大代表。

9月,荣获最美乡村教师[4]。2019年11月,入选“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5]。2020年1月10日,获得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6]。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教师丁海燕

为山区教育事业奉献30余年,任教期间,翻山越岭,到学生家为学生辅导、补课。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给家庭贫困的学生送吃送穿,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丁妈妈”。热心帮助同事,指导年轻教师,深得大家信任。工作之余深入到学生和群众中,利用家访等时机,讲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尽管自己生活拮据,但依然长期义务照料村上的两名孤寡老人,用实际行动书写师者风范,诠释立德树人。

曾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篇五

一、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求学期间,她学的是声乐专业,以为自己拥有的知识能完全胜任小学音乐教学,但真正步入工作岗位以后,她才发现从“自己会”到“让学生会”的距离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近,让学生理解共鸣,完全不象想象得那么容易,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处于变声期,方法上细小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学生发声不科学,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学生音乐技能的发展,因而,为确保自己声乐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她每年暑假都自费到北京学习,接受更高水平大师的专业指导。每一次北京之行,经济上都要付出很多,更重要的是,她不得不舍下年幼的孩子,也亏欠了家人很多,但看到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不断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二、坚守教学阵地,无私奉献

20_年3月她担任贾寨联合校少先大队辅导员,当年6月接到通知,县里9月份要进行鼓号操比赛和少先队档案工作检查。那时乡镇的少先队工作,想必各位领导和老师都有一定的了解,用一穷二白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但是她想,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不可能让工作适应她,无论多么艰难的任务,她必须坚持下去。于是,千挑万选,终于在放暑假前把训练队伍组建起来了。7月8月,骄阳似火,白天她在操场上训练学生,晚上加班整理少先队档案。比赛结果,是全县一等奖。

三、给留守儿童和生活困难的孩子一片光

日常教学中,面对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和大家一样,她也曾面临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儿童和问题家长,面对这些,她总是更多的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去分析自己的言行是否恰当,对于困难学生,她努力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学生小豹,他来自一个农村单亲家庭,有音乐天赋,热爱表演,但家境十分困难,父母离异,和弟弟奶奶爸爸一起生活。4口人生活唯一的来源是爸爸的打工收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帮他交资料费,为他定制演出服等。然后在音乐上给了他更多的指导,如今的他已经在高中就读,受她的影响,也选择了声乐特长。她想,等他长大了,如果选择教师职业的话,也一定是一个有德、有爱的好老师。

来到振兴联合校以后,她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县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真的不一样,个体之间的差异更大,孩子的个性更加鲜明,但是她会把每一个孩子都放在心上,她一定会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因她而精彩。

四、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一路走来,有汗水,也有收获,在她看来,自己只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只是做了一些她该做的工作,但她认为自己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因为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经典论述;她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因为她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爱无价,情永恒,为了教育的更高境界,为了学生的全面成长,为了振兴街道小学教育的发展,她将继续尽她所有的努力,用爱和奉献,继续在这片热土上跋涉耕耘,一如既往。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篇六

李粉霞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首届高职高专双师型优秀教师,被记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从教二十余载,她恪守为师之责,时刻要求自己要做到为人师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的敬业精神投入到她所热爱的职教事业中,并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永不停歇,执着追求。

心中永远年轻的“霞姐”——一片爱心换真情

2000年8月,李粉霞走进了当时还是中专的山西省机械工业学校,成为了这里的一名新教师。刚进学校就被安排当上了班主任,当时职业教育正面临招生困难期,来到学校上学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分数要求,好几个家长在她面前直言不讳自己的孩子无可救药,还有几个孩子嚷着想退学,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她,面对一群不懂事的熊孩子,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让一个孩子离群,绝不让这群孩子迷失,要让他们重拾信心,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于是,李粉霞把大量的时间都留给了她的学生,早上跑操,走在班级队伍最前面的是她;晚上自习,坐在教室最后面的是她,她细心地观察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了解着他们的日常点滴,暗暗与学生斗智斗勇。

学生刘斌连续几天装病不想上课,李粉霞没有直接戳破他的谎言,而是回到自己的单身宿舍为学生亲手做了一顿病号饭,亲自送到了学生宿舍。刘斌顿时泪流满面,长期以来饱受老师、家长否定的那颗幼小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从此他再也没有旷过课,如今已成为了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业务骨干。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阻挡了学生下厂实习的路,学生都心烦气躁,没有心情学习。李粉霞不想让学生荒废时间,于是主动向学校申请,由她带着学生在数控实训中心完成实习项目。她带着学生找资料、设计项目,把实训中心的所有设备让学生熟练操作,高水平、高效率地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2年守在班主任的岗位,李粉霞送走了一届届的学生,也送上了一片片的爱心。2012年,作为刚上任的数控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李粉霞在早晨查宿舍时,发现一名学生不愿意起床,从辅导员口中得知该学生不服从管理,家里也无能为力。李粉霞主动把学生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经过推心置腹地聊天,学生向她敞开心扉——父亲在他上高中时车祸身亡,他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变得心灰意冷,行为不受控制。李粉霞没有责备这名学生,而是将他安排到自己办公室做助理,负责打水、扫地、文件整理,只为给他多一份约束。在办公桌左侧抽屉里有一个“谈心本”,是师生之间吐露真情的地方。直到如今,那个“谈心本”还静静地躺在李粉霞的抽屉里,闲暇时她还会拿出来,静静地享受着一个孩子蜕变的过程。

不知什么时候,“霞姐”这个充满亲情的称呼被一届届的学生传了下来。学生心中这位年轻的姐姐,用一个女老师特有的细心和自己特别的方式在关爱着每一个孩子。李粉霞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学院优秀班集体,个人2次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3次被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

“永不服输的铁娘子”——一股“拼”劲儿强自身

提起数控技术教师团队带头人李粉霞,大家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当年技能大赛场上那个挺着大肚子,仍然气定神闲,沉着应战的女教师。2004年,学院首次组队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李粉霞恰逢孕期,可她不想放弃这次实践锻炼的机会,主动请缨,参加培训,备战比赛。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在实训室练习数控加工技能,查资料、做方案,在机床上实操练习,回参、对刀、输入、加工、测量,产品不尽完美,再查资料,再修改方案。一直工作到很晚,李粉霞才拖着笨重的身体走在回家的路上,身边的同事都为她捏一把汗,李粉霞却非常乐观,还经常笑着说:“挺好的,忙起来,就忘记呕吐和各种身体的不适了,这是精神转移法。”靠着自己对专业的执着与热爱,李粉霞一天又一天地坚持,一次又一次完成训练预期目标。勤奋的人运气不会太差,最终李粉霞在省级数控技能比赛的赛场上取得数控铣工职工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为学院争得了荣誉,“这个女老师的那股子拼劲儿真厉害!”当场,所有参赛选手和裁判都为她竖起大拇指,回到学校,全院师生以她为楷模,被誉为“省机数控铁娘子”。

十年磨一剑,李粉霞连续4次参加数控技能大赛,2次代表山西省冲向全国赛场,她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数控工程系主任。期间,李粉霞带头搞专业建设,推进学院2015-2018创新行动计划和优质校建设,带领团队日夜奋战打磨方案、整理佐证资料,为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立下汗马功劳;她带头搞课改,凭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新颖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口诀式的知识总结,参加省第十三届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得二等奖;她带头搞科研,教学成果获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成为学院唯一的二级教授;她带头搞创业,组建大师工作室,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她带头搞调研,深入企业,寻求校企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模式;她带头搞培训,为区域转型升级技能人才贡献力量,她心有猛虎,事业上奋发有为,永远干劲十足;她细嗅蔷薇,工作生活上给予年轻人悉心指导和细微关怀。李粉霞常对青年教师说:“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想学生半桶水,自己必须先蓄满水,重复的事情认真做,要做就认真做到极致,技能自然就培养出来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以技服生,才配做职教教师。”

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机械行业先进制造领域领军人才、省党代会代表、三八红旗手、十大杰出知识女性、三晋技术能手、省优秀指导教练……耀眼的不是这些荣誉和称号,而是李粉霞一颗永远向前向善的心。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股“闯”劲儿练团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李粉霞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新,团队才有进步的灵魂;只有创新,团队才有不竭的动力,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关门办学、故步自封、停步不前,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李粉霞率先寻求校企合作之路,与苏州勤美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连续九年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双主体”“过程四共同”(即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进行质量监控、共同安排就业)“效果五共赢”(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家长);率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提炼并归纳大赛赛项、企业生产项目,开发赛训融合课程;推行“三融合”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建设实境化、企业化、生产化的校内实训工厂,推行现场教学与虚拟仿真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知识教学与能力培育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模式;率先开展“社团传、导师帮、师傅带、大赛练”的传、帮、带、练四级培优工程,更好地实现了“技能为本,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率先为本科院校、赞比亚等海外学员开展师资培训,承担国培项目;率先成立数控技能大师工作室,淮海集团副总工程师“老匠人”李勇怀、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韩利萍等11位技术精英成为驻校大师,共同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实施技术改造;率先在全省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申报获批教育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并挂牌成为abb工业机器人技能认证中心,确立了全省领先地位。

没有经验,李粉霞就摸着石头过河。这些举措培养出数控人身上的一股“闯”劲儿,他们“闯”出了成果、“闯”出了天地。在李粉霞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积极申报课题,获批各类项目百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厅级50余项;与淮海集团技术人员合作对其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床进行了后处理开发,为企业每年创益60万;为长治凯诺机械厂进行了钻井设备的逆向设计与多轴加工,为企业节省维修基金10万元;为长治中天汽车半轴有限公司汽车半轴钻模进行开发设计,被公司聘请为技术指导;为繁盛煤机进行龙门式等离子自动堆焊机等10台设备的数控化改造,产品已对外销售200余台套,为企业获益近4000余万元,受到企业广泛赞誉。李粉霞还组建了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历年的校园科技文化节中,数控学子的科技作品被学院列入收藏。

正是李粉霞身体中的这份不安分,才使她和她的团队拥有了不竭的动力,取得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西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山西省育人杯先进集体”“山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荣誉。

“一生择一事成一事”——一份责任育匠才

“如果你不小心与清华北大擦肩而过,那么不要迷茫和失望,这里将是你梦想起航的地方。”李粉霞经常用这段话来激励刚刚入学的新生,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同时也是给自己肩上压担子,她心里知道,既然承诺了学生,就必须让学生在这里找到梦想和希望,那就是以技立身。于是,李粉霞带领团队对现有生源质量进行充分分析,在人才培养方面逐步形成了“传、帮、带、练”“分梯次、能力递进”的个性化人才培养途径。

“传”就是社团传,充分发挥专业社团作用。一个良好的学风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是新老学生一届带一届流传下来的,数控团队更是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传承。团队成立专业社团,新生一入校,就可以加入社团进行学习,为社团配备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定期组织授课。实训室在课余时间全部面向学生开放,形成了一种老带新的良好学习氛围,并使学生提早了解专业知识。

“帮”就是导师帮,精准实施培优工程。在一年级基础知识学习完成之后,团队会根据学生一年的专业基础学习成绩和专业素养进行选拔,利用暑期,组织优秀教师进行强化培优,提前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带”就是师傅带,实践岗位提升技能。培优结束,团队会挑选优秀教师,师徒结队,一个教师带领一个小组,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帮带训练,并实行考核淘汰机制,为参加技能大赛等培养优秀选手。

“练”即大赛练,竞赛场上尽显风采。优秀选手经过分级培养,技能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第三年经过严格的备赛训练,从技能和个人心理素质上进行轮番训练,成为参加各级各类大赛的种子选手。

优秀的人才吸引了以中国航天一院、二院、三院、五院,中国工程核物理研究院等央企为代表的一批高质量实践教学就业基地的加入,巩固了与中国重汽大同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清华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淮海集团、平阳重工等为代表的一批省内就业基地的合作;深化了与苏州勤美达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众捷零件制造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为代表的一批省外就业基地的合作关系。

“一生择一事成一事”是李粉霞的信念,职教耕耘者是她无悔的追求。说起这些优秀的学生,她掩不住心里那股“高兴”劲儿,浑身充满了自豪。

成绩属于过去,不进则退,无功为过。未来,李粉霞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扎根职教,奋斗!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篇七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物质条件不断进步,人类的自身道德和职业道德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各行各业都在提倡“诚信”,“诚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行规”,它成为全社会、全人类都在呼唤的一种道德的回归,一种生存的法则,一种对人的品质的基本要求。教育更是如此,诚信教育已深入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

一、学生的“向师性”呼唤教师诚信形象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以自己模范的行为去影响学生,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去熏陶学生,以自己完美的人格力量去感化学生。一个人从幼儿长大成人,教师对其的影响力是最重要的,教师的气质性格、行为习惯、处世方法、人生态度、精神追求等等都或多或少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幼儿园的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行为倾向,这就是学生的“向师性”。要使“对自己诚信、对他人诚信、对家庭诚信、对社会诚信、对国家诚信”成为学生的内在要求,树立教师的诚信形象变得刻不容缓。

二、“诚信”是师德的目标和灵魂

当今社会在各种利益驱动下的道德缺失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而道德缺失主要表现为诚信的缺失。受此影响,教育行为中也或多或少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因此,我们更应讲究“诚信”。

做一名诚信的教师,一是对学生和家长诚信,在师生的教与学的交往和活动中认真负责,在与家长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中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二是对职业诚信,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这一职业,而且也没有打算或者没有能力去改变,那与其每天在抱怨郁闷中度过,不如换一个角度重新去审视我们的工作。认真履行一名教师应该履行的职责,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真正肩负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下一代的神圣使命,将其自觉体现和落实到自己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同时作为学校的一份子,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们都希望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好,因此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积极维护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活动,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不管在什么地方,小到一言一行,我想我们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是北小的一名老师。其实爱我们的学校也就是爱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我们还能奢望他会做些什么呢?我说这些并不是想表明自己有多么崇高,而是我觉得这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做人的底线。诚信构成了教师个体道德的新内涵,而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对于教师队伍的群体道德也极为重要。教师的合作文化不仅包括教师相互之间的合作,还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教师与学校领导和管理者的合作等等,这些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将“诚信”内化为教师的观念和行为

教师的师德规范要求作为一种职业道德要求,明显地具有外在的约束力,但是,停留在他律阶段的师德规范,毕竟是一种外在于主体的要求,只有在教育行为中内化为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时,这种规范对于教师主体才有价值,才能成为教师的内在追求,真正指导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

也许大家会说,我都做这么多年老师了,都成惯性了,早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但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地想想,我们真的用心做了吗?或者说我们对待我们的工作真的很真诚吗?还是仅仅为了工作而工作?我们真的是在享受工作,享受生命吗?我知道做到这些很难,因为小学教师这一工作的繁琐与乏味会消耗掉我们仅有的热情与冲劲,但为了让我们的人生不会有遗憾,当我们老的时候还会有回忆的资源,我们应该去尝试着再努力一些,再试着去改变一些,加强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培养的积极性,并在自我学习、体验、对照、检查、反省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做一个真正的麦田里的守卫者,这个世界的守望者,人类心灵的守护神。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平庸的生命,因为努力而精彩!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21先进事迹心得5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的、穿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适应能力较差,任性,怕苦等问题。从开学初教师的上门家访及调查问卷中发现,小班大都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纠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不少幼儿在表演节目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尚未形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3~4岁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更重要意义。

一、坚持“做中学”,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2、通过重复训练对幼儿强化教育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家长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收拾整理的习惯,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孩子6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

3、通过听故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和入厕习惯

午餐是一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孩子们在用餐的时候,有的桌子上撒满了米粒和菜,有时候地板上到处都是,妈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于小班的幼儿,如果采取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肯定是不行的。别急,告诉您小窍门,孩子对故事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进行尝试,利用睡觉前的一段时间,天天给孩子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让孩子懂得吃饭时不能掉米粒。有的孩子经常小便在床上,针对此现象,您可以给孩子讲《小猪尿床》的故事,幼儿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受到了启发,懂得睡觉前要及时上厕所,才不会尿床的道理。有的孩子很难入睡,可以通过欣赏歌曲“9点钟静悄悄”,逐渐使孩子养成9点要准时睡觉的好习惯,平时注意观察,要抓住一切可表扬的机会,督促和鼓励孩子。促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

4、和孩子玩扮家家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的生活习惯。

家长们可以用雪碧瓶做可爱的瓶娃娃,让孩子用筷子给瓶娃娃喂饭吃;提供玩具娃娃,给娃娃穿衣服,拉拉链,系蝴蝶结,穿鞋子等,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学习兴趣也会变浓厚。孩子通过给娃娃喂饭,手指的小肌肉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可以把家中的玩具集中搜集好开展游戏“玩具商店”,孩子通过买卖玩具,逐渐养成了把玩具放回原处的好习惯。在与您的游戏中,孩子的合作、分享等良好的社会情感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争取家长配合,改变幼儿的不良习惯。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人的宠爱,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致使一些幼儿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对工作负责和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一日活动中给以纠正。我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给他们讲道理,以理服人。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所以我尽量做到有耐心,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急于求成,我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1、争取家长配合,改变幼儿的不良习惯。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人的宠爱,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致使一些幼儿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对工作负责和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一日活动中给以纠正。我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给他们讲道理,以理服人。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所以我尽量做到有耐心,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急于求成,我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学会了很多生活自理本领,不知道您能不能说出?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的原则。鼓励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次,我们建议家长订阅《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杂志,并定期组织家长来谈谈自己的育儿经验,反馈阅读家庭教育文章的心得,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用心地向书本学习,用心地向他人学习,用心地向孩子学习,用心地进行教育反思。“学、思、行”三者相结合,探索育儿规律,成为教育孩子的行家里手。我们还积极引导家长在家中统一家庭成员间的认识,统一教育方法,在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反复强调,各种规则不断地得到强化和补充,使幼儿能够坚定不移地朝目标去努力。如:溶溶小朋友对进餐不感兴趣,胃口不好食欲差,进餐时注意力分散,常常将饭菜含在嘴里或吐在碗内。经过幼儿园的教育孩子在进餐习惯和进餐时间上都有了进步,但孩子在家中仍要外婆喂。我们及时与家长联系,希望家长配合并能和幼儿园一样地要求孩子,不无故迁就,在家中坚持让孩子独立进餐坚决不喂,而对孩子进餐时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渐渐地孩子在家和在园一个样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在逐步改变,他们不仅增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4、勤督促,多提醒,使孩子在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一个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主动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孩子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有的孩子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原处的习惯,家长就要有意识地督促孩子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而且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玩具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家家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的生活习惯。

家长们可以用雪碧瓶做可爱的瓶娃娃,让孩子用筷子给瓶娃娃喂饭吃;提供玩具娃娃,给娃娃穿衣服,拉拉链,系蝴蝶结,穿鞋子等,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学习兴趣也会变浓厚。孩子通过给娃娃喂饭,手指的小肌肉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可以把家中的玩具集中搜集好开展游戏“玩具商店”,孩子通过买卖玩具,逐渐养成了把玩具放回原处的好习惯。在与您的游戏中,孩子的合作、分享等良好的社会情感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争取家长配合,改变幼儿的不良习惯。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备受家人的宠爱,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致使一些幼儿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本着对工作负责和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在一日活动中给以纠正。我在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后,给他们讲道理,以理服人。由于幼儿自制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弱,改正缺点比较困难,所以我尽量做到有耐心,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急于求成,我坚信只要坚持下去,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21先进事迹心得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篇八

___,中共党员,从教以来,时刻以一名优秀教师、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使她成为“四有”好老师。

每年,她主动参与学校的慈善捐款活动,积极参加每一次的志愿者服务,清扫积雪,去受灾教师家里、康店一中等灾区清扫淤泥,顶着寒风、冒着酷暑,她满手泥浆、满头大汗、满身泥巴,不怕苦,继续干,直到全部清理完才肯离开。每一个善良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于行动,她的一言一行无形之中也在影响着她的学生。有一次数学课上,她正在讲课,突然听到一个学生吐了。衣服上、地上到处都是喷出来的食物,她赶紧掏出卫生纸把孩子的嘴上、鼻子上、手上、衣服上擦干净。孩子们看到后,也纷纷帮忙他擦桌子上的污渍,还有一个平时很顽皮的孩子去拿来了拖把……后来,孩子的妈妈在班级群里表示感谢:“闫老师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师,培养了一群有爱心的孩子!谢谢!”

一位同学手流血了,校医说需要去医院。孩子疼的直哭,她一边安慰着孩子,一边给家长打电话说明情况,同时第一时间带着孩子赶去医院,医生说,必须马上缝针,可是他的妈妈说:“路上堵车太严重,最少还得半个小时才能赶过去,闫老师,恳请您先带孩子缝针”。她顶着压力签了字,缝针会不会落下伤口、用哪种线更好、会不会落家长埋怨,她无暇思考,跑前跑后去找医生,一直握着孩子的手,陪伴孩子缝合伤口,又自掏腰包取了药,正在作皮试准备打破伤风时,家长才匆匆赶来。这件事情以后,孩子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了,家长的心与老师贴的更近了,更加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了。她全心全意做好每一件事情,用心地带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快乐前行,家长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爱,意味着奉献,她爱着学生,爱她的事业,不忘初心,努力前行,越而胜己,一定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篇九

通过前几天学校组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的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期的素质要求。下面简单谈谈几点体会: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篇十

记得有位教师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可见,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纯真的爱心是“施爱”的基础。有人说:一切的教育方法,一切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对幼儿无比炽热爱的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做到爱孩子。刚接触孩子,他们纯真的笑容感染了我,因此对于一些童趣十足,忧伤大雅的举动我总是宽容对待,欣赏他们的可爱之处,保护他们珍贵的自尊心。

真挚的情感是“施爱”的前提,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传导,教师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的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幼儿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打开幼儿的心扉引导他们走上一条充满自信,充满欢乐的人生大道,这比什么都重要。

尊重幼儿是“施爱”的关键。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感情,有礼貌的对待幼儿。严厉的责备和不适当的批评都会招来失败,甚至导致师生的对立。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强,对他们的的教育方法是:避开严厉的直接批评、尽量和风细雨,说服教育。

了解幼儿是“施爱”的途径。教师对幼儿的情况要深入了解,对幼儿的心理变化要细致观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更好地接触到幼儿情感的点子上了,这种接触点就像是个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师传授爱的门路。老师用心去多方面地了解幼儿,然后适时地进行鼓励,这可能改变幼儿的一生,毕竟,一个人人品好、城实、最可贵。

教师生活在幼儿中间,深知幼儿需要教师的关怀与爱护,而喜欢得到这种师爱的并非是一个或几个幼儿,而是所教的全部幼儿。但教师只有一个,时间和精神有限,这就必须调动集体力量,通过集体力量,通过集体关心,使幼儿感到温暖,相互影响、帮助、扩大和深化师爱的作用。

魏书生老师说:“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教师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事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使我们无愧于孩子,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篇十一

一切教育都源于爱。”师爱是教书育人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因此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

加强对师德师风的学习。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第一,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的现在;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

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教师的选择标准应该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通过的学习,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应该是学校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

师德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上,成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我们教师要确切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最新202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4

从20__年考入教师队伍,如今已有9个年头了,在这九年里,我不断思考如何不忘育人的初心,牢记教师的使命,做个“四有”好老师。

教师的初心是什么样的初心?我认为教育应该是育人为本,育人应该是我们教师永恒不变的初心。

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如何完成我们的使命?

第一,努力提高教学能力。纵观历史,教育界耳熟能详的前辈,如蔡元培,叶嘉莹,潘鼎坤,章竹君等。他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教诲自己的学生,他们是我们所有教育者的楷模。我常想,也许我一辈子也不能取得像他们那样辉煌的成绩,但我可以像他们一样,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不断前行!

传播科学知识。只有在知识上,思想上有了开放进取的态度,才能不被愚昧的、落后的思想所局限。现如今,科技快速发展,社会也不断在进步,所以我们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理念,向社会传播科学,传播正能量,这是我们作为教师的使命。我们要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扶去那社会的糟粕,还学生一份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常怀一颗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因为“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爱的过程,教师有爱,学生才有爱。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教师才是有爱的教师;拼搏进取、积极奋进的学生才是有爱的学生;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爱护每一个生命,育人为本、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成为最棒的。

教育是有力量的,只有给孩子们更多更好的知识,才能开启智慧的大门。教师改变的不仅是一个个体的命运,也会影响我们国家民族复兴。教育有了新的使命,教师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篇十二

“以事业为重,用心灵育人。”是小学教师孙艳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十九年前,踏着自己恩师走过的路,年仅十九岁的孙艳艳圆了儿时的梦想,怀着对教育事业无比崇尚的神圣情感,走上了三尺讲台。从踏入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就立下了“当圆丁培育百花,做黄牛无私奉献”的誓言,并为自己定下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准则。在那一方黑板前,用全部的深情和爱心浇灌着稚嫩的幼苗,用满腔的热血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乐章。

要想培育出合格的人才,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当孙艳艳踏入熟悉的教室,看到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时,情绪无比激动,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她年轻有活力,热爱自己的学生,使许多曾怀疑她的家长对她信任有加。当孩子们需要升入高年段时家长们找校领导要求她继续带这些孩子,这在村小的教学史上是从没有过的,这样的厚爱也给她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校园领导的鼓励下,她把压力转成了动力,专研教材研究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她是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她一面向老教师请教管理班级的经验,一面在抓教学上狠下功夫。她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锲而不舍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实践中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下来,她负责的班级学风浓厚、秩序井然。她赢得了学生的心,赢得了家长的赞许,甚至在整个乡村颇负盛名。

为了适应新世纪教育工作的需要,孙艳艳把学习做为自己的使命,勤学不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了练好普通话,她一遍遍地跟着电视播音员练发音。在练习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在念“j”“q”“x”时舌头总是前置。为了纠正自己的读音,她一有空闲就练这几个拼音,一段时间下来,舌头红肿了,但历经苦寒终得梅花扑鼻香,学生纷纷反应,听孙老师读课文真是一种享受,令她欣慰的是,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迅速提高了。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孙艳艳认真学习优秀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用心参加各种教学竞赛,不断积累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她能教善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教学,构成一套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她相信:用爱的和弦,会奏出美的乐章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用深厚的爱心浇灌他们的心田。她认为“爱心是伟大的,是教师的天赋,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姚传吉是孙艳艳班里的学生,父母离异后,跟父亲一同生活。因为缺少双亲的关爱,姚传吉行为离群,经常迟到、旷课,常因一点小事就向同学大打出手。看到这一切,孙艳艳没有因他违犯纪律而训斥、挖苦他,而是以母亲般的爱心关心他、爱护他。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她在教室里见到强豪,却见他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衬衣,小脸冻得煞白,不停地哆嗦,孙老师感到一阵揪心的痛。她急忙脱下自己的绒衣给姚传吉穿上。这个倔强的孩子轻轻说了声:“我不冷。”了解到因为爸爸昨晚没回家,他没能进去家门,在邻居家借宿一夜时,孙老师又领他去吃饭。父母的漠视、老师的关爱,使得这个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泪水夺眶而出。

孙艳艳老师把若林的座位安排到几位活泼健康的女孩身旁,鼓励她与她们多交往。她还教育其他孩子,让他们不要取笑若林,真诚的与她交朋友。自己也经常拉拉她的手,拍拍她的肩,会意地朝她笑笑,开开玩笑,说上几句鼓励的话语,这一切都是为了告诉若林:老师时时都在关注着她,这个世界充满着爱。一个月后,母亲来到了校园,激动地拉着孙老师的手说:“孙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的孩子看到了希望,让她重燃生活的信心,您就是那个能够让我的孩子重新飞起来的人。”当爱真正浸润在教育之中时,枯死的花朵也会起死回生。从此,若林开始跟同学说话了,这不仅仅使孙艳艳老师享受到作花匠的乐趣,又深感到作教师的重任。功夫不负有心人,若林慢慢地变得开朗起来了。若林送给孙艳艳老师的一张照片的背后写着:“孙老师,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遇见您,真幸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既是作教师的一种收获,也是作教师的一种职责。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阵热情的掌声,一次善意的举动......这都是在播撒着教师们的爱。对于教师们可能只是举手投足的瞬间,但是不经意之间,你可能在孩子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甚至会改变她的一生。孙老师觉得这才是教育的真谛——用爱去点燃生命。爱心是最好的肥料用它灌溉的花朵必须最美最香,永不凋谢!孙艳艳老师相信爱在温暖照亮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充满了力量!

她总是用最真诚的爱去关心和教育学生,她是孩子们的好伙伴,也是他们的大朋友。哪儿有学生,哪儿就有她滞留的身影。她十斤年年如一日,以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职责感,对所教的每个学生都怀着一片赤忱,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雕细刻的工作,塑造一个个孩子的完美灵魂。刘若林是孙艳艳老师十几年教学生涯中遇到的最不幸的女孩。开学伊始,连续几次的病假让孙老师开始关注这个女孩,每次孙艳艳老师都打电话询问她的病情,并亲自去看望她。也许正是孙老师“絮絮叨叨”的关怀和“喋喋不休”的叮嘱,她的母亲最后向孙老师吐露了孩子的不幸。由于一次意外,孩子的脸上永久的留下了一道伤疤,同学的嘲笑让这个本就内向的女孩更沉默了。这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她恨这个世界!”从此,她沉默不语,成绩一落千丈,心灵扭曲的若林生活中再也没有欢笑。她经常把自己关在家中,不与人交流和说话,甚至一个月能够不与母亲说一句话。孙艳艳老师觉得若林实在是太可怜了,作为她的老师,我不伸手,谁伸手?为此孙老师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也请教了一些长辈。除了一些经验,其实没有现成的答案。如果说若林是一朵被暴风骤雨摧残过的玫瑰,那孙艳艳老师就是花匠。孙老师决定用爱心去重新浇灌它,让玫瑰再吐芬芳。

若林同学的故事只是孙老师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案例,在她的教学生涯里拯救和教育了多个若林样的孩子。多年来,她一向深爱着她的学生,让学生从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从爱中汲取精神的营养,从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把孩子交给孙老师,我们放心。”这质朴的语言就是家长对她教育工作的最大肯定。她深深地热爱她的事业,她将终身奉献给教育事业,无怨、无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孙艳艳老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累累硕果,她个人先后获得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能手竞赛等多项奖励。她带的班级学生的成绩优秀,班级荣获先进班级体称号,她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篇十三

1、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3、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幅教书育人的重担。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其次,要热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会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爱不应该是挂在嘴上,也不应该是肤浅的凡事包办,而应该深入到思想落实在行动上。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我们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护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长。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鼓足干劲,以他们为榜样,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上好每一节课,善待每一位学生,无愧为一名人民教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篇十四

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必将付出艰辛的努力;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也必须要靠不懈地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于漪就是靠着勤于学习,一辈子自我教育,学而不厌,才会出口成章,才会让人心生感佩和敬服。

如采访她的记者所说的一样:“当优秀成为习惯,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聚成了大海一样壮阔的伟大师魂。”真的,习惯成自然,当一个人在哪一方面养成了好习惯,他所取得的成功会相继而来。我想,于老师的成功就是勤于学习、自我教育。当她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时,聊起的国家政策方针,身边的新事物、新现象;当她在报告会上轻松引用《韩诗外传》、《论语》儒林外史》、《后汉书》等作品里的句子,便可以看出:持久勤奋的学习带给她的无穷力量,让她变得那么具有智慧。

劝告人们多读经典作品,这不是少数人的思想。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卡莱尔说:“好书是人类灵魂最纯洁的精华。”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所有这些名人的经典论述都是指经典书籍而言,不读书学习,就不会提高,不提高就会落伍,落伍就要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当你感到教育的挑战的严酷性,自己所面临的竞争而产生紧迫感时,你就会很自然地萌发出对学习的迫切渴求。要学习,要读书,就应该多选择经典书籍。

现实中,很多老师埋怨学生不会写作文,理解能力差,读书读得少,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老师们,我们有没有自问:自己做到了吗?自己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了吗?......多反思自己的言行,多“照照镜子”,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行“自我教育”,做一个像于漪一样的教师。

看着于漪老师慈祥谦和的面容,仿佛听到了她在勉励学生踏实做人、勤奋学习、孝敬父母、报效祖国的话语。她的语言如春风似春雨,浇灌了学生成长的心田,育人的责任感已融入了她的血液,成为她一生的使命和追求。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向于老师一样,“一辈子学做老师”。“自己学,学别人”。在自我教育中成长、成熟。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篇十五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前夕,视察北师大时向全国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与现实要求。从教二十多年来,我以“四有”为前行的目标,在三尺讲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四有教师”的深刻内涵。

以平等和关爱,践行学校的办学理念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作为掘小的教师,我时刻坚持学校提出的“儿童至上,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平等地对待关爱每个学生。

记得我在担任109班班主任时,开学的第一天,当我在训练课堂常规时,一个两手背涂满红色水彩笔,两腮上也稍微沾染了一些红颜料的男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太累了。”弄得我哭笑不得。于是,第一天我就深深记下了男生的名字——科。接下来的日子可想而知,那个叫科的男生自己不遵守课堂纪律便罢了,周围同学的书会莫名其妙地被摔出去很远。一批评他,他会立马张大嘴巴放声大哭,一边哭还一边骂着老师。课堂上学的东西是一无所知。我偶然遇到科上幼儿园时的老师,老师也介绍说“他是幼儿园里的王,我们幼儿园的所有人都认识他。”班上还有一个学生叫鹏,他家长有一次慌慌张张地跑来找我说:“老师,你上课别喊我家孩子回答问题。”我听了大吃一惊,回想自己并没有用训斥性的语言对任何学生进行“心理惩罚”。只是每次上课一喊到他回答问题,他就会哭。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中午把他找来细细交谈,原来教的东西他一点不会。单是“bpm f”四个字母,我就单独教了两个中午,他还是不会。

“爱心三帮”活动,注意对这些学生多提问,让他们多练习,作业多面批,树立他们的自信,多做纵向对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我深深地懂得: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当一个家庭怀着神圣之感迎来那个鲜活稚嫩的小生命时,无不充满了幸福的憧憬与期望。虽然每一个孩子在六十几个人的班级里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但对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是全部的希望和寄托。我就是这样点点滴滴平等关爱着每一个学生成长,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学习的快乐,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用理解与真诚,叩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课堂上,我引导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朗读,品悟语言的精髓,感知文字的魅力;课后,我引领孩子们广泛地阅读,在唐诗宋词中徜徉,与经典名著共舞。在阅读中,孩子们的语言生动起来了,并乐于把他们的感受诉诸笔端。在观看学校捡纸视频后,孩子们积极撰写体会;听了两只纸飞机的故事传说后,孩子们更是畅谈心语;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情感也有所流露,我会适时在作业本上写下心语,肯定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通过心语对话,让他们心心相印。因此,不少学生的习作发表或获奖,多名学生在写字、演讲、读写大赛中获奖。

身为一名班主任,我言传身教,严于律己。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总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濡染,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感染学生,用自己美好心灵去净化学生。我与孩子们的交流,常常如和风细雨的循循善诱,常常是合理化的建议,语言中多了一些“如果……就……”,更多的是“我相信……”,用委婉和细心来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当面对学生身上的缺点时,我总是善于挖掘深藏在他们缺点中的金子,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欣赏他们,常常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惊喜:孩子们在广播操、黑板报、课外阅读、歌咏节合唱、手抄报……比赛中获奖。

我总是不断与家长沟通,充分了解每一个孩子,真诚地鼓励和帮助他们,欣赏优秀的学生,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关爱后进的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在我现任教的班上,瘦弱矮小的奕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行为怪异,动作协调性不及同龄孩子。入学后,他的筷子上的食物始终到不了嘴里;他的发音始终不清晰,甚至还呢喃地咒骂满怀激情地上课的我;他的握笔姿势始终不正确,每写出一个歪曲、难以辨别的字,几乎用上了全身的力气。家长心急如焚。为了使奕更加健康自信,我强忍住为生癌症住院的父亲着急的泪水,课堂上,请他当小老师领读;课间,让他为老师送作业本;写字课上,不厌其烦地教他握笔;食堂里,手把手教他拿筷子,耐心地鼓励他。渐渐地,奕肚子不再饿得瘪瘪的了,写的字也像模像样了,同学们听他的发言也不再那么费力了,更为可喜的是他在县期末素质调研中还取得双百分的好成绩。打这以后,孩子的眼神不再是怯生生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性格也日渐开朗了。奕的母亲感激不尽,逢人便夸。

以威严和宽容,照亮学生的成长道路

作为老师,在对待孩子所犯错误时,我不是一味地逞“口舌之能”,而是把宽容融进眼神,让学生在宽容与理解的和风中荡漾。同时,在宽容的眼神中也渗进威严的批评,让威严的批评在细微而不露痕迹的雨露中流淌。

在我以前所教的班级里,有几个孩子特别淘气,个别老师在讲课时表现得几乎“歇斯底里”,以致于患上了所谓的声带小结之类。而我在这个班的教学中,虽谈不上游刃有余,但也做到了挥洒自如,这一切就是归功于我的一双眼睛。尽管我有五百度近视,却几乎练就了一双“魔眼”。四下环顾,课堂上,某某一双手伸进桌肚子在摸东西;某某微微侧过身与同伴说悄悄话……这时,我总是有意地走到这些孩子的身边,用眼神示意,孩子们马上有了警觉,重新投入学习。

二十年多来,我就是这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教育学生,用自己的爱感染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践行着一个朴实的承诺——当一个老师,做一个“四有教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心得篇十六

我来到佃庄工作已经11年了,期间在中学任教过,担任七年级班主任,任英语课、美术课和生物课。在小学任教过,担任二年级班主任,任二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三到六年级英语。今年又到碑楼小学进行工作。担任二年级班主任,任语文和四年级英语。不管在哪里工作,不管兼任什么课。我觉得都是为同学们服务,为孩子们着想。在这摇曳生辉的校园内,在这多姿多彩的讲台上,我作为一名为孩子们服务的普普通通的老师,工作中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我只是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犹如大路边一株清丽的野菊花的存在,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看着他们的成长变化,看着他们变得懂事可爱,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为了他们,怎样普通都无怨无悔。

一、输送关心,收获快乐。

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信,融入集体。我班的是一个个性特别的孩子史相卿,可能由于小时候失去亲生母亲,心里有些受伤,想时刻吸引别人的注意,自制力方面也比较差,时不时的就“啊哦————”,他刚到我们班时,他以前的班主任,他的监护人都给我说过这些现象,所以,在到我们班报到时,我主动先找他说话,让他知道我对他很了解,很重视他,同时也表达出我对他的喜爱之情。他一下子就亲近我了。以后等他每天来上学时,我都主动跟他打招呼,有时过去抚摸他一下。课堂上他只要一举手我立即找他发言。在校外碰到他,我都和颜悦色地问他做什么去,自己能不能行,他都兴奋地跟我说这说那。就这样,我让他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他也就不再扰乱课堂秩序了。即使他有小走神时,我也不用担心他会走多远,因为我一直在他的身边。这个可爱的孩子跟他的家人甚至跟我们的校长说他喜欢上学,喜欢这个班。这话传到我这里来,我周身都洋溢着幸福的快乐。真的,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孩子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二、挥洒爱心,收获感谢

在我的从教经历中,我始终坚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多一些鼓励。”使优秀学生变得更加优秀,点燃学生学习的希望。正因为这样,所以当我嗓子哑了的时候,那些孩子就给我送润喉片并说一些让我感动得热泪长流的话语,当我难过的时候,细心的他们都能发现,总是写小纸条、画画来安慰我。二年级的孩子中有一个女孩叫吴毅曼,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所以在刚到我班的时候我就特别的关注她。提醒她上课中需要去厕所时不用和老师说可以直接从后门出去。提醒她天冷了多穿衣服。提醒她勤洗手、脸。还经常教育班里的学生要爱护她帮助她。就这样,毅曼有一次不小心还是尿裤子了。学生在第一时间告诉了我。我不假思索的让她把脏衣服脱掉。让她先在我屋里休息。赶忙通知家长送衣服来。家长来后看到毅曼坐在被窝里,特别感激。虽然,我们的工作不是为了得到感谢才做的,但是家长们的感谢却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使我们的工作更出色。得到家长的认可也是我们工作价值的体现之一了。

三、播种耐心,收获希望

常吃力,别的孩子写四遍就能记牢的字,他得写八遍甚至十六遍。身子瘦弱,握笔都看着很累。有时我都不忍心看下去,就让他休息,出去跟别的小朋友玩。天天这样,我累,他更累。但是,不能放弃呀,有时狠下心让他多学些,哪怕多认识一个字也好,就是这样朴素的想法。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月月累计,他在以11分成绩进入我班时,期中47分,期末66分。“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相信,我的耐心,他的耐心,就是他成功的希望,也是他成长的希望,更是他家庭的希望。

四、低调淡薄,升华人格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时常想,我们作教师的,每天教育学生,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自己的心中是否拥有这片阳光呢?在我们学校这个和谐环境的影响下,我与同事之间和睦相处,与科任老师之间团结协作,努力以宽容、谅解待人,规范自己的言行道德,在领导分配的任务面前,默默接受,在荣誉面前不想去争去抢,我想,用实际行动能够证明一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师任重而道远,而我只是千万教师中最普通的一名,我将继续向我的前辈们、我优秀的同事们学习,刻苦钻研,不图名利,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工作。

202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

__,男,现年26岁,__小学教师,现担任学校语文教学、计算机管理。参加工作5年以来,我爱岗敬业,勤奋踏实,追求上进,努力钻研,在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一、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能够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因而在业务上迅速成长起来。注意研究和把握语文教学改革动向,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总结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激趣——欣赏——创新——评述”四步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和谐交流的互动平台。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法是成功的,符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也符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总是用大量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好语文对于智力开发、锻炼意志品质和培养严谨学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也深入浅出地讲解其它学科的特点、价值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对学生开设的其它功课都下过工夫研究,几年来,我所教过的学生很少偏科。我还注重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经常结合语文教学跟学生讲雷锋、董存瑞、黄继光的故事和赖宁的事迹。我还结合我镇当前形势,要求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建设经济强镇做贡献,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操。刚接一个新班时,学生学习参差不齐,我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严格归类、归档,把学生分成优秀、中等、后进三类,基础知识的教学搞“齐步走”,能力训练发展搞“三级复式”,力求优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后进生“吃到”。教学拼音时,我将三种拼读方式一并传授,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过程中,将歌谣、游戏、速读速写竞赛引入课堂,一周下来,只有两名学生未达标。纠正错别字时,笔画相近,就用“笔画分析法”,笔画繁多,就用“部件分析法”,常见字用“构字规律分析法”,外来字用“追根溯源法”,典型字用“字谜口诀趣味法”。为了克服容易遗忘的毛病,隔周举行一次听写拼音、汉字的竞赛活动,并记录每个学生情况,加强个别辅导。

二、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我除负责语文教学外,还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教育学生时,我始终把理解、爱护学生作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对于后进生,坚持倾注更多的爱。有一名男生,学习很差,经常打架闹事,家长经常打骂他。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厌学情绪。我就多次找他谈心,为他补习功课,并多次通过家访做家长的工作,这个学生终于变了,不仅逐渐改掉了坏习气,还经常做好事,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还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父母离异给他心灵造成创伤,性格变得孤僻,并拒绝老师的帮助和教育。对此,我从不灰心,而是付出极大的耐心,平时认真观察这名学生的言行,把握他的心理,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时机。一次交谈不行,就来第二次、第三次,还经常打电话劝导他、鼓励他。使他受到强烈震动。他愧疚地说:“老师,从今以后,你就看我的行动吧。”从那以后,他真的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积极探索班级管理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制定了系统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采的主题教育活动,做到了寓教于乐,注重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班队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学十佳”、“学雷锋”、“学赖宁”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在学生中开展了“五自”、“雏鹰”活动,班队活动思想性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得到同事们的一致赞赏。

几年来,我努力探索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我一直认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我常给学生讲诗,讲历史,讲军事,讲世界风云,讲足球,一节语文课有时候自然地联系到了数学、自然和社会,我带同学们唱歌、游泳,举办球类比赛,只要对学生身心有益的事情,我都要去做,我最喜欢一句话:“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我要让德育教育渗透学生的心田,让他们拥有健康体格的同时,拥有健全的人格。

针对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和爱心两大弱点,我积极在学生中开展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责任心的培养。进而引导学生开展“多给别人留方便”的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只会关心自己的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在持久的、有意识的引导下,“不给别人添麻烦”和“多给别人留方便”成了班上同学的自觉行动,班级集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年5月12日14:28分,我国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震波覆盖大半个中国,我在课堂中穿插介绍地震中的点点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关心他人,并带头倡议学生把平时的零花钱凑起来给灾区的孩子捐去。

三、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由于我的计算机操作熟练,我经常热心帮助同志,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学校交代的事之外,其他老师邀请的帮忙我都是有求必应。帮助老师们设计课件,制作教具、挂图。为学校设计网站,活动录象等,我都是毫无怨言的接受并出色的完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师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为人师表已成为对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作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教师本身就是一块丰富的教育资源,所以,教师应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

我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我只是做了一些我该做的工作。但我认为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因为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经典论述;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因为我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

202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