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心理学论文网站(大全10篇)

最新心理学论文网站(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7 08:08:21
最新心理学论文网站(大全10篇)
时间:2023-10-17 08:08:21     小编:翰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心理学论文网站篇一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良好品质和高尚的人生境界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较好的实效性,其教育内容、教育理念、原则和教育实践等,也应该随着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社会文化等众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研究趋势,它充分肯定人的潜在能力和自我价值,倡导尊重个体,重视鼓励与肯定,这些理念尤其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并能够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提供借鉴和引导。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点

一、引言

所谓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的各种研究方法,(例如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以及质性研究方法等),来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力量和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更要研究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和强有力的生命力量,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将目光关注在普通人身上,探寻正常人的潜能和寻求幸福感的能力。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研究趋势,属于心理范畴,心理学是一种专门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活动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用正确的思想武装人的头脑,及我赶快去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实践活动过程。它作为塑造人的思想的一项伟大工程,与积极心理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内化过程离不开人的积极心理过程;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启示和借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自觉不自觉地揭示出教育对象的某些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有机的契合点,二者在工作对象上、功能上和理念上存在有机契合,这一点为积极心理学,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同积极心理学都与人密切相关

积极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情绪体验,提高人的幸福感,培养人的良好品性,使人的存在更具有意义和价值,促使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够积极思考,形成积极的应对问题和困难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同样也是人,出发点在于培养人塑造人,用积极正确的思想武装人,培养人的责任意识和价值感,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两者都是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来渗透和影响人,增强人的本性中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积极心理学尊重个体

积极心理学尊重个体,这种对个体的尊重,实际上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更是对人的尊重;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体现的同样是尊重个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平等待人、尊重人”。尊重个体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之一,这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中有很多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其工作方法,工作模式都能体现出对人的尊重。而思想政治教育若要取得实效,必须尊重人的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贴近学生,切实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优良的德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尊重个体体现在其研究内容上,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中,研究内容重点涉及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主观幸福感和主观情绪体验,这种强调各项内容的主观性就足已说明了积极心理学对个体的尊重。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中,人们更关注自我需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决定等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涉及人的三个基本需求,包括能力需求关系需求自我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可以导致人们的主观幸福感,这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会促使人的进步。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学功能一致

从某种意义上讲,二者的教育功能是一致的,因为他们的目的都是促进工作对象,拥有阳光心态。积极心理学重视引导,从而使工作对象接受和内化积极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用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这一点上二者一致。在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活动和工作过程中,积极心理学关注工作对象的改变和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关注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工作中通过尊重、理解、关心人的方式,把正确的积极的思想观念灌输到教育对象头脑当中,使其对教育内容产生内化和认同。积极心理学尽管是应用目前比较完善的心理学方法对个体进行心理辅导和引导,但其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个体的发展与完善,这一点是脱离不开教育功能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依据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运用教育方法,遵循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信仰,最终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积极心理学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在教育方法上同样重视对个体的情绪疏导与引导,积极心理学通过理念倡导和实践活动引导个体走向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大学生走向光明的未来。积极心理学在引导途径中,重视个体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觉悟,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过程中,也同样看重个体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认同。总之,无论是教育目标还是教育方法,积极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共同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暴占光,张向葵.自我决定认知动机理论研究概述[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6).[2]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xx.[3]郝宁.积极心理学:阳光人生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心理学论文网站篇二

摘要:为了使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更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辅助功能,本文就如何把感知、注意、记忆、情感等心理规律运用到历史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以适合中学生的成长特点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件;心理学原理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能使教学内容单用语言描述很难达到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课件活生生地展现在同学面前。从而,课件的设计与运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以学习者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依据而设计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中学历史课程具有真实客观性、思想教育性、情感启发性等多方面要求。本文试从感知、注意、记忆、情感等心理规律与历史学科课件制作要求的关系上进行初步探索。

一、遵循感知规律,实现感官整体交互,激发学习兴趣

(一)遵循对比规律,显示教学主体

显示物应形成色彩对比以便学生能迅速准确地感知。例如,在显示历史地图时,铁路用黑色,公路用红色,河流用蓝色,通过色调对比,使差别增大,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课件设计时一般选择冷色调或中间色调,适当应用暖色以保持学习者稳定的学习情绪,增强其情绪和心理暗示,也体现了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和沉重感。显示物要突出主体。例如设计“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时,可用显眼的红色(暖色彩)指代根据地范围,使其他地区成为背景。主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就容易了。

(二)注意图像与声音的搭配使教学内容和谐统一

课件中的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必须与文件、图像、动画、视频协调搭配。最好用中音中速,平缓语调,在平静中领会;背景和过程阐述有关历史意义、作用、影响时,可用激越、抒情的语调,以增强感染力,以体现历史学科的情感价值。合理地加入一些音乐,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吸引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要选择舒缓,节奏较慢的音乐,以增强感染力;过渡性内容要选择轻快的音乐,给人以轻松感。但不能用得过多,否则将成为一种干扰。总之,音乐的配置应成为“点睛之笔”。适当的历史题材音乐可增强历史学科的时空穿透感。

二、创设美好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优美情景,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寓教于乐,增强感染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设计课件时要将历史教材上描述的'知识用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等方式形象直观地再现或模拟出来,让同学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设计历史上有关战争题材的课件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线条以动画方式展示双方的军事意图和行军路线,战争地点可设计爆炸影像并配以适当的爆炸声,随即显示与之有关的动态录像资料,如此能较为全面地展现战争的全貌。同时,还有历史人物的相关活动情境,让学生有从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

三、运用注意规律,策划教学内容与环节的处理

课件设计中,要强调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对象与背景的差异显著,就容易引起无意注意,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印象。特别是一些正面历史人物形象以及重点史实的展示。由此,应尽量防止引起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物的干扰,以求整体风格的统一;要紧紧围绕主要教学信息选择背景,插图,避免喧宾夺主或画蛇添足;界面色彩反差不要太大,避免不适的视觉冲击。课件不要过于追求动态效果。同一画面色彩数量,以不超过三种为宜,尽可能避免对表现内容无益的花边、彩框。不必制作华丽的片头,内容的跳入转出采用淡出淡进,以“切入式”为宜,避免花哨动作,以突出历史学科的客观性。四、渗入记忆规律,提高课堂知识掌握率cai的定位是“辅助”,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知识的保持主要是通过记忆来实现的,关键是记忆效果。1.课件设计中要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文字内容尽量简明,突出重点,以提纲式为主。在有限幻灯画面里,要求观点明确,一目了然。2.要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的规律设计相关内容,激发其兴趣和感情。例如,在设计中共成立历史背景时,录制影像资料中的列强两尊大炮对准课堂,立即给学生震撼感,无意识地会记住我党成立前我国的沉重灾难状况。又如在设计中共诞生历史意义有关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内容时,交互出现“星火燎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锋火”“百万雄师过大江”“开国大典”画面。学生立即领会了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正内涵。3.要充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系统化在设计中的处理。历史知识具有时段性,系统性特点。由此在教学内容后,必须设计历史课堂小结、知识网架,再认和呈现课堂内容,可条理、结构化,让师生合作完成,归纳的内容最好用“切入式”或“飞入式”显示,争取有规有矩,因为此时师生的思维正处于高度焦躁中之时。语言简洁,不设背景衬托,以利记忆。

综上所述,cai历史课件的设计制作中应注意人的诸多心理现象、心理过程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割裂的特点,把这些心理学原理都归结起来,体现在历史学科课件设计中,有待向更高更新的层次探索。

心理学论文网站篇三

心理管理学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为管理工作开辟了一条创新道路,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管理心理学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的提出管理心理学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管理心理学;现代化管理;实践探索

管理心理学是在企业长期的管理工作实践中逐渐产生的一门学科。随着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心理学也在逐步的深化,它通过自身基本的原理和独特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

管理心理学,主要就是通过心理学理论体系将某个企业组织中的人当作是其研究的对象,充分掌握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变化规律,进而实现对企业组织中的人的有效管理的重要目的。当前,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企业组织中的领导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在管理决策、管理活动、文化传播以及沟通和交流等方面的行为理论;另一方面,主要是根据企业组织中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并通过教育培训、选拔人才、奖惩机制等措施,使其在企业组织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一)管理心理学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现代化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企业发展需要以人为支撑,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原则,是企业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增强对人的关爱,让企业员工感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从而提升员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2].企业在进行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企业领导者不仅要加强企业的集中管理工作,同时又要将管理权限进行适当的分散,将管理权限发放到各级员工,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积极性。例如,某企业领导制定相关的部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考察和评比,对于表现良好、管理秩序效果明显的部门给予一定的聚餐奖励,让企业各个部分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自主管理工作中去,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通过各个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质量。

(二)管理心理学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根本途径,有利于提升企业发展效率

企业在进行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通过管理心理学的方法来分析员工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深入挖掘企业员工的心里变化规律,并将其有效的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去,为企业领导的管理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导。例如,某企业定期召开员工大会,对企业发展规划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且在会议上广泛听取各部门员工的意见,让他们合作制定出某个项目的具体规划,对于表现良好的部门进行奖励,激发其他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三)管理心理学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基本手段,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工作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企业领导根据管理心理学理论进行管理工作时,需要对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有效的运用。首先,对企业领导的决策心理进行正确的把握。正确的决策可以推动企业发展不断进步,而错误的决策会将企业发展带向下坡路,所以,正确掌握决策的心理,提升企业领导的决策水平和能力,是增强企业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其次,充分分析指导工作中的各种心理因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导,促进企业的发展[3].

(四)管理心理学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有效保证,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所以,企业领导应该充分掌握员工的各种心理因素,努力协调企业员工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建立一个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团体组织,加强企业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奋斗。在企业的日常发展中,企业员工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竞争,面对这一问题企业领导应该通过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企业员工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良性的竞争,防止发生不公平的竞争现象,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效率。例如,某企业定期进行员工旅游、员工聚餐等活动,增强企业各部分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放松的环境中增进企业员工之间的感情;通过这种小聚餐举行一系列的竞赛活动,逐渐引导员工进行有序的参与,潜移默化的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竞争思想,从而在工作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结论:企业领导应该高度重视管理心理学,充分掌握企业员工的各种心理变化规律,处理好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管理,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心理学论文网站篇四

[摘要]人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经济学是以人的理性作为其分析问题的出发点的,而心理学在非理性领域的研究拓展了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探索人类行为之后的动机。“消费者对特定的感觉意象与衍生意义的权重,决定了他们购物的具体指向”,本文对消费者品牌选择进行心理解析。

[关键词]品牌心理学

探求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基本原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类的需求并不是平行和同等重要的,而呈现一定的台阶,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较高的需求才会成为激励因素。品牌内涵的发展也正是沿着“功能性-象征性-体验性”的途径演进的,从关注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价值、满足生理、安全上的需求,到追求情感、身份、尊重,然后把目光投入“通过品牌向他人展示自我”,获得一种心理上温馨美好的感受、遐想。

消费者是如何理解品牌的?

我们发现很多人在走进商场的时候,事先对购买什么牌子的商品是有一些考虑的。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另外消费者在购物时还存在着一种规律,即商品档次越高,购买的现象越普遍。从心理角度讲,名牌的心理效应就是反应在消费者认你的牌子,去买你的东西,达到这个效应,你的牌子就差不多成为名牌的行列了。

品牌选购过程的心理学分析

“来自心理学家的一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人们接受到外界信息中,83%的印象通过眼睛,11%借助听觉,3.5%依赖触摸,其余的源于味觉和嗅觉”。因此,在品牌的设计和传播上,要给顾客足够的刺激强度,形成“视觉冲击力”和“轰动效应”。

在品牌的认知上,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品牌的认知需要和谐,即有关同一品牌的信息应该是相近或相容的。”否则,就会出现费斯汀格(l·festinger,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所称的“认知失调”(cognitivedissonance),即当人们发现自己的信念与行为不一致时而感到焦虑的精神状态。“获得人们的认同是品牌真正的价值所在”,调整这种失调,可以采取改变“导致不协调因素的重要性;个人认为他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协调可能带来的后果。”(斯蒂芬·p·罗宾斯)。利用知名心理学家史金纳(b·f·skinner)的强化理论,可以对厂商和经销商希望的行为给予外在的激励(或惩罚),使之形成购买习惯或惰性。

在品牌联想上,认知心理学中的`记忆网络模型认为,人的记忆就像一张网一样有许多联系着的节点(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记忆单元,是用来表达每一条信息的固定点的)。当人在2个节点之间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进行信息加工时,其之间的联系就建立起来了,之后,联系和节点之间就可以被激活(这里的节点可以是关于企业的信息)。品牌是串联起的故事集,动人、温馨、令人浮想联翩。同时利用心理学中的以点带面和迁移效应(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对陌生的事物总带有观望和不信任的心理)进行品牌的延伸,在产品(服务)之间互通、互感。

品牌体验需要“指消费者需要(消费产品)是为了追求感官上的愉快、体验上的多样化与在认知上的新奇刺激”。这成为现时和未来品牌建设的理论基点,约瑟夫·派恩ii认为体验经济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经济形态。

关于品牌的态度和信念

“人的态度(attitude)形成的基础是经验,其一般是在与对象的直接接触中形成的,从第一次接触开始,然后是随之而来的体验;态度形成的另一个信息来源是广告。”这说明态度是可以在后天的学习中形成或改变的,其途径为:“简单重复”(重复暴露的二因素理论模型;熟悉强化了态度);“经典的或工具的条件化学习”(刺激反映和体验);“观察的学习”(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人们倾向将“重要的他人”视为行为表率)以及“信息加工”(消费者对特定产品或劳务信息掌握得越多、信息可信度越大,便越可能对它产生更强烈的态度)。消费者信念(belief),是“消费者持有的关于事物的属性及其利益的知识”。对同一事物顾客可能有不同的信念,从而影响顾客的态度。如认为名牌产品或服务设计精良、品质卓越。“有了这个信念,消费者就有了一种积极情感的体验,也就是相信这个品牌的东西能满足其需求”。那么,如何影响信念呢?心理学同样认为信念和态度一样,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加以改变。这正是企业所希望的,也是努力加以利用或改变的。

如何提高品牌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度呢?有一个途径就是广告的重复策略。现在一部分人认为重复越多越好。因为重复越多,知名度会越强。

从心理学的理论,这叫重复暴露的二因素理论模型。根据这个理论,假设你的广告不断地重复,每一次重复在心理上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积极因素和乏味因素。当你重复若干次时,积极因素的效果很快上去。然后,你继续重复,该效果开始减少,乏味因素开始出现,它的表现作用小,但是当重复到一定次数以后,效果便明显了。当这两个相互作用时,会出现一曲线,表明在一开始效果与重复的次数成正比,超过一定次数后再重复,就会适得其反,产生反面效果,这是心理学的一个理论。

品牌美誉度不是简单取决于产品那个实物的物理、化学的特性,还要考虑到人的价值观体系。我们做独特卖点的时候,不能仅限制在产品的物理、化学特性这些“理性”层面。而要考虑这个卖点和消费者心理的特点这两者是否一致,从感性即“非理性的”角度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所以,品牌美誉度必须要有一个信念,有了这个信念,消费者有一种积极情感的体验,也就是相信这个品牌的东西能满足其需求。

心理学上的光环(晕轮)效应和选择性知觉对品牌的影响

情人眼里出西施,意乱情迷,光环萦绕。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对环境的性质的认识往往存在这种“光环(或称之为晕轮)效应”,根据第一印象或者某一方面的优缺点,铺陈开来,由点推面,形成整体上的认知。这对品牌的沟通有建设性的意义,注重“第一印象”、坚持高标准、形象统一、理念连贯,让顾客晕得长久、痴迷。

我们有这样的体会,茫茫人海中找人,并不会不知所措,而会选择性地分配眼球,有的放矢,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选择性知觉。网络的应用和普及,消费者选择渠道增多,什么是消费者选择的焦点呢?无疑强势品牌会秋波频频逼入眼睑,启示为制造品牌cis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陈洪,品牌形象树立的消费心理因素[j].中国广告,,(06)

[2]卢利,商品品牌形象分析:心理学视角[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07)

[3]钟华,柳燕.浅析消费者的品牌偏好[j]财经界(下半月),2006,(01)

[4]樊春阳,葛新旗,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7)

[5]李庆春,论品牌个性对消费者的影响以及品牌营销策略[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07)

[6]焦璇、吕建红、陈毅文.品牌形象系统的因素结构[j],心理学报,,(03)

[7]丁家永,从心理学角度谈名牌价值与创建名牌战略[j],机电信息,2006,(02)

[8]许晓勇、吕建红、陈毅文,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04)

心理学论文网站篇五

什么是消费心理学呢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比如说:青年人消费者心理

在我国,青年消费者人口众多,也是所有企业竞相争夺的主要消费目标。因此,了解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对于店铺的经营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具有以下几点:

(1)追求时尚和新颖:青年人的特点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喜欢冒险,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在他们的带领下,消费时尚也就会逐渐形成。

(2)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这一时期,青年人的自我意识日益加强,强烈地追求独立自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力图表现出自我个性。这一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对那些一般化、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商品,他们一般都不屑一顾。

(3)容易冲动,注重情感:由于人生阅历并不丰富,青年人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还不完全稳定,因此在处理事情时,往往容易感情用事,甚至产生冲动行为。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消费行为上,那就是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在选择商品时,感情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往往以能否满足自己的情感愿望来决定对商品的好恶,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会想方设法,迅速做出购买决策。

老年人消费心理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如果企业必须注重分析中老年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中老年消费者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

(1)富于理智,很少感情冲动:中老年消费者由于生活经验丰富,因而情绪反应一般比较平稳,很少感情用事,大多会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因此,他们在消费时比较仔细,不会像年轻人那样产生冲动的购买行为。

(2)精打细算:中老年消费者一般都有家小,他们会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商品,量人为出,注意节俭,对商品的质量、价格、用途、品种等等都会作详细了解,很少盲目购买。

(3)坚持主见,不受外界影响:中老年消费者在消费时,大多会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十分相信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即使听到商家的广告宣传和别人介绍,也要先进行一番分析,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购买这种商品。因此,对这种消费者,商家在进行促销宣传时,不应一味地向他们兜售商品,而应该尊重和听取他们的意见,向他们“晓之以理”,而不能希望对他们“动之以情”。

(4)方便易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或者工作繁忙,时间不够用,或者体力不好,行动不便,所以在购物的时候,常常希望比较方便,不用花费很大的精力。因此,店铺应该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以增加他们的满意度。

(5)品牌忠诚度较高:中老年消费者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而且一般不会作较大的改变,因为他们在购物时具有怀旧和保守心理。他们对于曾经使用过的商品及其品牌,印象比较深刻,而且非常信任,是企业的忠诚消费者。

女性消费心理

在现代社会,谁抓住了女性,谁就抓住了赚钱的机会。要想快速赚钱,就应该将目光瞄准女性的口袋。店铺在市场销售中,应当充分重视女性消费者的重要性,挖掘女性消费市常女性消费者一般具有以下消费心理:

(1)追求时髦: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就更是如此。不论是青年女子,还是中老年女性,她们都愿意将自己打扮得美丽一些,充分展现自己的女性魅力。尽管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但是她们在购买某种商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商品能否展现自己的美,能否增加自己的形象美,使自己显得更加年轻和富有魅力。例如,她们往往喜欢造型别致新颖、包装华丽、气味芬芳的商品。

(2)追求美观:女性消费者还非常注重商品的外观,将外观与商品的`质量、价格当成同样重要的因素来看待,因此在挑选商品时,她们会非常注重商品的色彩、式样。

(3)感情强烈,喜欢从众:女性一般具有比较强烈的情感特征,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商品消费中,主要是用情感支配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同时她们经常受到同伴的影响,喜欢购买和他人一样的东西。

(4)喜欢炫耀,自尊心强:对于许多女性消费者来说,之所以购买商品,除了满足基本需要之外,还有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她们会追求高档产品,而不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只要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她们就会乐意购买。

以上三种人群是较大的消费市场,所以要特别的注意了解。

消费心理学与很多方面都有联系,比如说广告与消费心理。有句话说:成功的广告必然是遵循消费心理规律的广告。有一则广告在我脑海中。女儿为年迈的老母洗脚,孩童见此,转身端来一盆水,稚嫩地说:“妈妈,您洗脚”,画面与语言的配合,烘托出一个感人的主题:献给母亲的爱。虽然整个广告只字未提产品的优点,但却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个广告巧妙地把对母亲的爱与产品相连,诱发了消费者爱的需要,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在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因此,在广告有限的时空中以理服人地呈递信息,固然显得公正客观。但以情动人的方式,更容易感染消费者,打动他们的心。

人的心理真的是如海底捞针,难以捉摸。所以学习心理学是有必要的,无论是什么心理学,而且我觉得心理学是有趣的,去猜别人在想什么,当你知道了他想什么时,他会把你当神一样的或者把你当神经病,不过这跟我国情有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有了新的变化,如绿色消费的兴起。这又是一个新的营销路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心理学论文网站篇六

心理教育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合格的心理教育教师在知识结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敬业精神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只有具有高度的敬业意识、掌握相关的心理咨询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组织、沟通和心理调节能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心理教育教师。

心理教师;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心理教育教师更是学生心灵的主治医师。心理教育教师更是学生心灵的主治医师。心理教育教师除了要具备普通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外,还要有更深层次的要求。

心理教育工作是神圣的,不得有丝毫马虎、敷衍了事的行为。作为心理教育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敬业意识,热爱心理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乐于并且善于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开启学生封闭的心灵。一般说来,学生向心理教育教师所倾诉的都是不愿为人知的内心秘密,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不要轻视,更不要嘲笑他们,尽量作到设身处地,悉心开导,带领学生走出困惑。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一定要保守学生的秘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隐私,绝不可轻易的把学生的内心世界转视给他人,这是对学生最大的伤害。

心理教育教师首先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策略论,其具体的知识结构自然要包括心理学、教育学乃至社会学、神经学、生理学等方面诸多学问。心理教育教师还要对学生在学校中的活动进行心理教育评估,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专业技能。心理教育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种智力量表,能够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测评。除了对学生进行测量外,教师还应掌握一些心理治疗的初步疗法,比如说森田疗法、行为疗法、强化法等。对出现心理理由的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心理教育固然对从事咨询工作的教师提出了一定的素质要求,但更要求咨询人员必须通过教育、训练、研修等积累咨询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咨询工作卓有成效。

近年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自身发生心理危机和心理障碍的事例屡见报端,这说明这些人本身心理素质也存在理由,又怎么能奢望他们在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中起重大作用呢?心理教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之前,应该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其他非智力因素作较为充分的认识分析,在心理理由上,师不必强于弟子。心理教育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节,使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样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作为心理教育教师,每天所听到的都是别人的痛苦,教师要善于把这些痛苦排解,不可总处于对学生的移情当中,这必将对自己的心理造成伤害。心理教育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调节,不要别学生的焦虑不安所感染,要使自己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

这是心理教育教师一种专业性能力,不能为敬业意识、爱人之心和其他专业素质所替代。心理教育针对性、有效性的前提在于准确的把握对象的心理脉搏。一般而言,心理辅导讲究个别性,注重对象的个体差异,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应该采取个别方式。人类心理活动内隐性的特点,要求辅导者善于使咨询对象信任自己,使对象的内心对自己处于开放状态,能够无所顾忌的讲出自己的心里话。由于心理教育教师要经常要面对不同个性的对象,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握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不能根据个人好恶对学生另眼相看,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同每位前来咨询的学生交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这样咨询才会成功。

作为心理教育教师,不仅要给全体学生上好心理辅导课,给个别学生做好心理咨询,还要改善在校工作人员、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家长的教育策略。这类干预包括为各类教育工作者开设教育课程,为家长开设心理学校等。这就要求心理教育教师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将教师、家长组织好,运用相关的知识改善教师及家长不正确的教育策略,为配合心理教育工作开辟道路。当然,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教师会认为心理教育教师根本没有做出有作用的倡议,对改善教育没有帮助;也有人会认为倡议过于空泛,没有办法实行;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教育教师所提出的理由属于自己的职权范围,比如说如何给学生上课。这就要求心理教育教师要具备先进的专业知识,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善于组织教师、家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具备上述知识与能力是能够做一名合格的心理教育教师的前提。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教育教师还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去培养。

[1]谢培松。论小学心理教育教师的素质修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2)

[2]李玉荣。徐颖哲。王春玲。孙永旭。中小学心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心理学论文网站篇七

摘要:文章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特点,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采取的“三级五层”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例,着力探讨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朋辈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有效方法,为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社会心理学;高职院校

20世纪60年代,为弥补学校内专业心理咨询人士不足带来的工作被动,美国一些精神心理健康学者探索高校内非专业心理咨询的改革,在校内设立朋辈辅导机构,选拔部分学生,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充实到心理咨询队伍中,并通过他们向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帮助。在我国,因为受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二十一世纪初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化,心理健康教育和朋辈辅导在我国高校内开始受到重视。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数及在校生数均占全日制普通高校的50%左右,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承担着不可低估的历史重担。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普通高考本科线以下的学生和“三校生”(中专生,职高生,技校生),相对普通高校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个性突出,桀骜不训;自我中心,责任缺失等特点。

即选拔一批具有一定兴趣爱好和责任心的学生,通过专业教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理论和技能培训和考核,以协助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高职院校的朋辈心理辅导是区别于专业心理辅导的一种方式,指的是受过一定培训和考核的非专业人员,义务从事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等活动,又称“准心理咨询”或者“非专业心理咨询”。在这一心理辅导方式中,辅导者与被辅导者关系较为亲密,年龄或层次相当,因而具有义务提供帮助、过程互动较好、帮助充满友谊、辅导简便有效等特点。

朋辈辅导中的“朋辈”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朋”即“朋友”,是指有参与辅导双方是曾经有过交往的,或者比较熟悉,甚至可以使知心朋友,是值得信赖的;“辈”即“同辈”,是指参与辅导双方年龄或者层次相当,他们相互之间的生活方式和阅历相近、人生观和价值观类似、关注的问题或兴趣爱好相同,容易做到同感和移情。

朋辈心理辅导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适度延伸和有益补充,具有覆盖面广,发现问题及时,能防患于未然,易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等特殊作用。它让受帮助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心理安抚和解脱,让辅导者在帮助他人的活动中得到价值认同并促进自身成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人的社会化是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化进程中,人们发展了自身的心理能力、健全人格及行为方式。从个体视角来看,社会化是一个个体与其他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客观因素中的“同辈群体”亦称“同龄群体”,指年龄与社会地位相似的人结合形成的群体,如同学、朋友、同伴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同辈群体之间的人际沟通属于非正式沟通,相对于正式沟通具有形式灵活随意、传播速度快、容易接受和采纳等显著特点。他们成长于相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有相似的价值观,趣味相同,感情融洽,情绪易相互感染,行为易相互模仿,他们强调参与者的平等和一致,同心协力,相互容忍。这种同辈群体的影响力常常高于家庭、学校和教师、父母,影响着个体社会化的各个方面,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2004年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同时成立学生社团――心理交流社:2006年开始在实施朋辈心理辅导计划,各班级中设立朋辈辅导员(亦称“心理委员”);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以朋辈心理辅导为主的“三级五层”心理防御体系,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在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实施明辈心理辅导应做好以下工作;建立辅导员工作网络;广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建立朋辈心理互助组织;设立团体互动或一对一的个体活动项目;营造心理与行为的`示范氛围。

(一)“三级五层”心理防御体系简述

第一级:分朋辈辅导员(含新生班级班主任助理)、心理健康信息员(学生公寓)两个层面

在各班级设立朋辈辅导员一至两名,主要负责将本班学生中存在的各类心理异常现象、人员及时报告各班主任以及分院,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及时处置。

第二级:分各分院、学生公寓两个层面

在各分院、学生公寓设立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辅导站,由各分院学工负责人、学生处分管学生公寓负责人任站长,并指定一名专职辅导员老师负责(兼任),辅导站成员为各班级朋辈辅导员、各学生公寓心理健康信息员。

第三级:学院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中心

学院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中心(原学生心理辅导室)下设心理素质拓展辅导总站,由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中心从有关学生社团(心理交流社)中选拔10名左右同学加入(按照各分院2名左右配备),并归入学院学生会劳卫部干部管理。

(二)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培训和评价

1.选拔各级各类朋辈辅导员

这是开展朋辈辅导的重要环节。按照社会心理学的人际喜欢和吸引理论,影响人际喜欢和吸引的因素有三类――情景、个人特质、相似与互补。因此,我们在朋辈辅导员的选拔考核过程中,着重考察申请者是否具备相对适合担任朋辈辅导员的人格特征,比如:对心理辅导具有一定的兴趣,强烈的责任心,人际交往和活动组织能力较强,热心于公益服务等。

2.对选拔的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

朋辈辅导虽然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但是要最大程度发挥朋辈辅导的真正作用,在他们真正参与辅导前,首先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心理辅导或咨询职业道德和原则、基本知识、常见心理问题应对、咨询示范、咨询实践、团体辅导的理论及实践等,使朋辈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光凭热心办事,甚至是好心办坏事。

3.相关学生社团――心理交流社,作为校级社团纳入学院团委学生社团管理中心,其成员招纳按照学生社团有关规定执行,具体业务及常规工作开展由学院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中心负责监督和指导,指派学院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任指导老师。

4.建立完善的朋辈辅导员评价体系。为了全面掌控、监督和评价各级各类朋辈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情况,我们还设立了从工作计划、工作开展情况报表、到工作总结及评优的一整套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1.设计朋辈心理辅导活动项目

除了面对面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有针对性地选取或设计项目,并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也是朋辈辅导的主要载体。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做法是在新生班级中设立班主任助理。每学年结束前,各分院就组织开展新生班级班主任助理的选拔工作,除了满足朋辈辅导员的一般素质要求外,特别要求这些学生应当品学兼优,原则上要求为建党积极分子。在新生刚入学的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这些学长除了完成日常学习、配合班主任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外,重点发挥同辈群体的优势,深入到新生的学习、生活中,宣传学校的各项制度、新生适应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全面广泛地与新生交流沟通,解答新生中存在的各类困惑。

2.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正如消防安全中所强调的“安全重在防范”,心理辅导只是一种应急的补救措施,而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融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中,引导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和相互合作获取正确的心理认识,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宣泄和自我安抚,最终达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目的,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学生个体存在的心理困惑。

(四)建立朋辈心理互助组织

“心理互助”组织设立的依据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根据有关调查研究结果,青年学生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这个问题时,有超过70%的调查对象回答的是“寻找同伴”,回答“寻找老师”、“寻找父母”的只占8%和10%。这一结果表明,青年学生更加愿意找与自己情况相似的同伴倾述,而非那些所谓“见多识广”的家长或者老师,主动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也非他们的选择。我们在总院及分院两个层面开通心理帮扶qq、电话热线,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中心和辅导站也分别设立了朋辈心理辅导室,并安排各级朋辈辅导员轮流值班。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或困惑时,通过qq聊天、打电话或直接找朋辈辅导员寻求帮助、倾诉。在经过朋辈心理互助后,绝大多数求助者都能敞开心扉,理顺自己的心态,重新以积极振作的姿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五)设立团体或个体互动活动项目

团体辅导具有教育、发展、预防与治疗四大功能。对人格健全的大学生来说,团体辅导有助于他们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提高适应能力,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对人格欠缺的学生而言,团体辅导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通过与团体成员的互动,减轻症状,培养适应能力,增进心理健康。而以一对一为主要方式的个体辅导则以解决当前存在的心理困惑,引导其摆正心态,疏导心情为主要目的。

(六)营造心理与行为的示范氛围

通过开展年度优秀大学生、各类标兵评选,邀请优秀毕业生、实习生回校作讲座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的模范和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弘扬团结互助、比学赶超的校园文化风尚,营造探索创新、积极向上、和谐共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补充,这种模式克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短缺的不足,为高职院校开展发展性辅导提供了人员保障,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最终有助于成人成才。

心理学论文网站篇八

摘要:在企业的组织管理中,心理学能够引导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帮助从业人员分析员工的行为思维。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联系,为针对心理学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应用

作为一个劳动力大国,我国的劳动资源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劳动市场相对复杂。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是一项不可小视的问题。不断发展中的心理学理论给人力资源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分析探讨这两者间的联系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时代不断变迁,“以人为本”成为各行各业非常普及的概念,国与国、企业与企业间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来提升竞争优势,人力资源强才能给企业强劲发展带来重要意义,企业强是国家强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竞争资源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便是人力资源。过去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则是人事管理,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转变了过去的管理模式,开始使人力资源沿着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也有了全新的解释。无论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更新概念,其发展之本依然是“以人为本”,在企业中实现员工的最佳配置,最终为企业创造最佳的收益。

2心理学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联系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关系到人、事等方面的各类技术和概念,帮助企业完成发展目标的管理模式便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竞争不仅表现在企业间,更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稀缺人才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国际竞争还是国内竞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人才的竞争,这是当前社会竞争的主要内容。如何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更加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合理开发人力资源都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针对的是人,心理学理论探究的对象也是人,这两者有很多相通之处。他们都在有意识地认识如何了解人、使用人。从这一点出发,在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方面,心理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是这两者研究的重要资源,也是第一资源。人是无法取代的,也是无法模仿的。如何管理好人,充分发挥好人的潜力,将他们的价值显示出来,也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学理论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此时在应用人力资源时,心理学理论显得无可替代。有效应用心理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管理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心理学理论,不仅能够给使工作开展地更加人性化,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企业生产发展的效率。与此同时,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的反馈信息,也为心理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由此可见,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非常密切。

3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学理论的应用

3。1在员工招聘、培训方面的应用

过去的企业招聘中,大多数缺乏科学依据,很多情况下公司的管理层依靠主观臆断便招聘员工。但应聘者在应聘的过程中无法将所有的职业能力及素质表现出来,这就导致公司管理层无法全面、客观地掌握招聘者的能力。这样做难免会使这样的招聘方式,招不到合适的员工,最终导致失败。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如果加入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公司招聘人才的精确度,帮助公司尽早寻找到需要的人才。很多心理学理论中,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出应聘者的真实情况。例如,暗示效应在招聘中的使用,正是最常见且最有效的心理学测试手段。例如,在企业招聘中有a、b两名招聘者,对应聘人员询问同样的问题,两人的回答可以体现两种不同的暗示内容,比如问题围绕工作强度、福利待遇、薪酬水平、奖励制度等内容进行提问,a可以针对应聘者进行积极的暗示,而b对应聘者进行消极的暗示。此时观察应聘者对相同问题给出的不同答案,不仅能够了解两位应聘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更能了解他的自信心、意志力、抗压能力、工作动机等各方面的内容。除了招聘工作以外,面对现有员工的培训方面也应当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其中。过去单一的企业员工培训显然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发展形势,并且这种传统的培训无法得到员工的认同。如果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其中,可以得到更多员工的认可。这主要应用的是心理学理论中的“首因效应”理论,也就是培训者给员工的第一印象。培训人员应当以和蔼可亲的姿态和形象面对员工,并且用宽容大度的态度和轻松幽默的授课内容吸引员工,给他们带来良好的印象,让更多的员工乐于参加培训,并主动接受培训课程的内容。

3。2在员工考核方面的应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一家企业要想得到高效的发展,势必要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绩效考核对员工及企业发展来说都有两面性,对绩效考核的运用应当把握尺度,它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并且对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作用。在心理学理论中,“顺序效应”理论可以应用到员工的绩效考核中来,可以根据员工的职能和具体的考核内容,设置考核内容是按照“先宽后严”还是“先严后宽”。例如,企业运行一项新的制度,此时应当按照“先宽后严”的顺序,让员工在按照新制度工作一段时间后,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适应新工作任务,之后再按照工作目标严格考核内容。而对企业的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时,或对某些领导干部进行提拔过程中,应当按照“先严后宽”的顺序,在考核开始之初要制定较高的门槛,选择管理能力强的候选人进入考核,这样有助于企业今后的发展,也关系到个人的发展。

3。3在员工激励制度方面的应用

要想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在企业中找到自我价值,在人力管理方面还可以通过激励制度的应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员工在工作中充满动力,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因此,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好的方式便是激励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部门及企业的管理层应当从员工的需求出发,了解什么是员工最需要的,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用以满足员工的真实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作为企业的管理层,不仅要多听员工的心里话,更要在日常工作中仔细观察,通过员工的行为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从而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例如,为员工营造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在管理员工时,制定更加详尽而科学的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员工的能力情况,安排适度的工作,让员工力所能及地完成相应的工作,激发他们在企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获取事业上的成就感。对于在日常工作中遇到挫折的员工,还要多给予鼓励和培训,让他们重塑信心。此外,在激励制度中,职务晋升也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但是,选用激励制度还应当适度,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如果给员工的激励不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可能会引起负面效果,反而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从心理学理论的角度讲,层次理论及公平理论适用于对员工激励方面。首先可以根据员工的努力情况,改变员工原本不满意的岗位,还应当根据公平的原则平衡岗位之间具体工作内容,不让员工产生心理落差。例如,在企业中,有空缺的职位可以首先在内部公布,让员工公平竞争上岗,让员工根据自己的工作诉求获得相应的职位和报酬。对于企业中级别相同但工作不同的岗位,管理层可以采取定期轮换岗位的方式,让员工始终保持工作激情和热情,保持着工作的新鲜感,时刻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机遇。

3。4在员工个体心理差异方面的应用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身上都具备独一无二的特点。即便是处于相同的社会环境或工作环境中,不同的员工所表现出的特点也是不同的,其中心理特征是最为显著的个体化差异表现。这些心理特征受到自身活动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的活动和能力,并且这些心理特征也会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层要充分挖掘员工的优点,将这些内容充分发挥出来,依据员工的不同特点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内容。让员工都能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最终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例如,在员工中有的性格外向,可以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安排宣传或公关工作。对于善于表达的员工来说,可以从事组织协调或管理方面的工作。对于性格成熟稳重的员工,可以安排文员等方面的工作。在今后员工的晋升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根据员工特点,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3。5在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方面的应用

此外,还应当关注的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可能出现员工工作状态欠佳,或与公司中的其他同事关系不和睦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管理层应当采用心理学理论中的“近因效应”理论,让员工暂时离开原有的岗位,调换至其他岗位上,暂时离开周围关系紧张的员工,以此来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一段时间后,待员工的心理状态和工作状态恢复后,再调回原有岗位,让员工以全新的状态改变过去周围人的印象,这样也有助于促进员工间的和谐。综上所述,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个方面都有应用价值,很多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它可以弥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帮助管理层解决问题。作为企业的管理层还应当灵活运用心理学理论,不要拘泥于固定的工作模式中。在今后的应用中,还有待于企业的管理层及从业人员不懈的努力,去完善挖掘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范围,使人力资源管理更科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罗银实。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xx(8)。

[2]王玉珅,田莹。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xx(8)。

[3]邹火英。浅议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xx(1)。

[4]商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看心理学的应用[j]。沧桑,20xx(3)。

[5]张志远。心理学理论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科学应用[j]。学理论,20xx(27)。

心理学论文网站篇九

1.1、完美主义倾向导致单身

某女,33岁,知识女性,学时曾经有一个富裕的男友,各方面都不错,因为自己坚持读研,不愿结婚,最终两人选择分手。参加工作后,也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些朋友,可是自己总觉得不适合,要不条件不高,要不素质不行,比自己的前男友差多了。加上自己工作比较忙,这样拖来拖去,岁月在不知不觉中就蹉跎了,一转眼已经三十多岁的了,自己还是单身。在这类案例中,我们看到个体的人格类型倾向于完美主义,追求完美的近义词叫过分挑剔,总是不满意,总是患得患失。这类人格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活在自我世界与标准中,当外在的客观条件发生改变时,我们内心的标准还没有改变,还在跟以前比较。就象很多优秀的单身一样,总是以自己年轻时候的标准去选择,不愿意面对现实。

1.2、维持亲密关系的能力欠缺导致单身

某男,今年33岁,10年前大学毕业后留在重庆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现在是公司主管。因为幽默风趣、口才俱佳,他像一只花蝴蝶般穿行于艳丽的花丛中,周旋于许多优秀的单身女性之间并游刃有余而自动选择保持单身的状态。他的心声是———“我有很多女朋友,每一个都有各自的优点,也各有缺点。我就是享受她们的优点。他对这种幸福生活乐此不彼,不愿意选择一颗树木而失去一片森林。在这类案例中,个体不愿意走进婚姻建立一个稳定的亲密关系。恋爱讲感觉,婚姻是相处,更是一种责任。我们讲的“花心男”,不愿意走进婚姻是不愿意承担责任。特别是80后的独身子女占多,在成长过程中挫折的训练与经历少,很多人的内心还没有担当与面对的勇气。其实在表面的光鲜背后,内心深处还是比较孤独的,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也不愿意去付出与行动。

1.3、对婚姻的恐惧导致单身

某女,34岁,公务员,她在20出头的时候也曾经有个很相爱的对象,在快要谈婚论嫁的时候,因为恐婚选择了分手。她说也许是受父母的影响,我对婚姻有种恐惧感。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为了一点小事都会吵得鸡犬不宁。在我12岁的时候他们离婚了,妈妈一直在我面前说父亲的各种不好,这让我从小就对婚姻有些排斥。后来也谈过好几个男朋友,但没有一个能让我对婚姻产生憧憬感。我并不是玩弄感情,每次恋爱都陷得很深,但当对方提出结婚时,我就不由自主地后退,并强烈反对。最终,我和他们都一一分开了,每到过年过节看到别人的阖家团圆更映衬着自己的冷清凄凉,心里也很不好受。另一位女士,今年40岁,26岁结的婚,婚后两人经常为一些小事吵架,这种状态持续4年后,两人终于结束了婚姻,离婚的时候坚信是老公的错。过了不久,谈了一个男朋友,两人好了一段时间,后又因为性格原因分手了。何女士很伤心,怎么自己命这么不好,尽是遇到些不好的人。自己都是正确的,没有错,可受伤的总是自己。这两类情况均为婚姻恐惧症。主要是对婚后生活相处的担心害怕,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离婚的经历让她有了“家庭是要分裂的”,“两性关系是不可靠的”等诸多来自原生家庭的决断,让她很害怕重新导演父母的悲剧。第二是自己情感创伤的经历导致。婚姻可以让人变成天使,也可以让人成为魔鬼。一段创伤的经历有时让人很难忘记,有的直到终身,因为情感的创伤是最深的。也许婚姻是美好的,可是如果再受伤,自己宁可不要这份美好,宁可孤单寂寞,这是大多数人的心声。第三是对于婚姻中问题的出现,没有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处理,过分强调对与错,过分用道德标准来评判婚姻,这样,自己总是没有错。可是,也许你都是对的,你赢得了道理却输了感情。所以婚姻不是过分讲对错的地方。四是对婚姻动机的害怕。这主要是针对条件好的男女,担心对方是冲着自己的物质与金钱来的。因为这种情况不少,所以财富变成一种负担,财富成为一种罪过。

2、对单身人群的建议

单身之所以成为一个受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关注的现象,说明单身现象不适合社会主流文化,也不适合人性的需要。从人字来看,就需要两个人在一起,相互理解,相互支撑。特别是在中国人眼里,结婚是人生的必须,有一个家。单身代表一种残缺,单个人不成为一个家。要解决单身问题,让单身不成为一个问题,个人认为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2.1、合理单身合理单身主要针对不想结婚,但又迫于外界、社会的压力,不得不找一个人在一起,甚至出现过年租男友女友回家的现象。很多人就是这样,自己并不喜欢,可是没办法,这样违背自己意愿的告别单身其实是一种痛苦。所以社会也需要能接纳单身一族,给他们这个群体一个空间,特别是一个理解的空间、成长的空间。现在单身的人越来越多,其实大家也慢慢接受了。只是做为单身人自己,要有这种观念,单身也是合理的,单身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不要有更多的内心冲突,不要觉得单身就是失败的代名词。如果觉得自己什么都经历过了,一个人的生活也很好,就坚持下去吧。过分在意别人,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

进入婚姻创造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自己的人格相对成熟,目标相对清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选择什么,这样进入婚姻就不会盲目和盲从。不要利用婚姻走所谓的成功捷径,到最终你还是要重头再来。也不要过分抱怨社会对物质的需求,过分愤恨社会的价值取向,从我做起,不要乞求别人标准的降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就行。同时,要在单身阶段做好婚姻家庭方面知识的学习,需要对未来的家庭角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适应,这方面我们以前的老师没有教过,所以要去学习。

———对于选择有冲突的大龄青年,之所以迟迟没有结婚,一方面是因为创业错过了最佳时间,另一方面是内心完美的个性。所以呢,我们需要回到现实中,创业给我们带来了事业的成功,也让我们更加成熟,我们今天的选择为时并不晚。关键是对待选择的态度,现在的社会选择太多,如果你心中坚持更好,你永远找不到最好的。所以这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而是一个自我人格的成长过程。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抛弃的过程,看看自己完美追求的背后是什么,在意什么。看看自己是选择成功的婚姻还是选择成功的伴侣,为什么很多优秀的人在一起不适合。如果是选择对方,则忽视自己;如果是选择婚姻,则会把两个人放在婚姻之中。当然还有逃避的个性,不敢去承担。这种个性的人在心理发展阶段还处于一种儿童的状态,以儿童的心态、成人的身体与人交往,这也是需要成长的。当你成长了,你的选择答案自动呈现;当你成长了,幸福就会向你招手,不在乎你有多少岁。六十岁,你还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爱人。

———对于婚姻恐惧,如果是在原生家庭中感觉到的,则需要从内心潜意识去修复,要重构对婚姻家庭的认识。当你的思维观点是负性的,你会收集所有证据去证明你观点的正确性,这叫注意力等于结果。对于在婚姻中有过创伤经历的男女,痛苦让人难受,但不是沉迷于痛苦,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痛苦是人生的财富,没有体验过痛苦怎么知道我们想要什么呢!痛苦会让我们去反思自己,在反思的过程中去明白。要去觉察自己,要增强自己内心的承受力,要降低对婚姻的预期,要增加内在的安全感。而不是抱怨,不是一直把自己当成受害者。当你以受害者的心态去看待,所有人都是可怕的,不安全的。对于条件好的男女,不要过分去怀疑别人跟你接触的动机,自我保护不要太强。因为我们的婚姻法已经对我们的财富进行了保护,你需要以一种平常心、平等的方式去交往。同时,我们每个人都要合理看待婚前婚后的变化,合理看待恋爱与婚姻的区别,恋爱是感觉的舞蹈,婚姻是相处的艺术。当你了解了,你就会有接受差异的心理准备,并做出合理的心理调整。

2.3、快乐单身大家谈论得多的单身一般都有特指,主要是指要结婚而没有结婚的人,或者离婚没有再婚的人,年轻人不在此列。作为已在单身状态下的男女,每个人赋于这个词的意义不同,感受会有不同。自由、潇洒、可以随性而为等,我们感受到的是积极向上、阳光;孤单、孤寂、无依无靠等,我们感受到的是消极的情绪。怎么样去感觉,取决于个人心态。不想结婚的,就享受独身的快乐,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高品质去享受。以后准备结婚,首先也要让自己快乐起来,自己给自己力量,而不是希望别人给自己带来快乐,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未来那个人身上。因为一个人只有自己快乐,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才能给婚姻中的两个人带来快乐。如果你还带着创伤,希望通过新的婚姻来医治,这本身就不公平。所以,离婚的男女最好不要在过短的时间内进入一段新的恋情,更要慎重闪婚,因为这个时候还处于不理智的状态。好好思考一下,修复好自己的内心再去对生活重新作出选择,才是对自己和别人都负责的态度。

3、结语

单身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状态和阶段,没有好与坏的分别,也没有对与错的划分,重要的是个体对此状态的自我接纳如何。如果自我能够很好地接受单身的生活状态,单身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如果自我对单身状态存在内心冲突,则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内心,提升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心理学论文网站篇十

摘要:

现今小学生大多是家庭的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也因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等亲人对孩子百般宠爱、有求必应,从而使得许多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与不端品行。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因离异家庭或留守儿童的理由,导致这些孩子没有监护人的严格管理和正确的教育抚养,最后自身缺点逐渐增加,甚至自暴自弃,失去希望。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不喜欢被任何人约束,对师长的教育置若罔闻,有的还有抵触、反抗情绪。对于这些心理上需要帮助、情感上需要关怀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更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

关键词:

后进生 心理教育 教育策略

一、尊重孩子的差异

每位学生的性格与智力都是不同的,就像有的孩子生来就是高智商,有的生来身体或头脑就有残疾一样,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差异性,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衡量每位学生,更不应该对不同孩子持不同态度,而应一视同仁,把所有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培养,给予后进生足够的关怀与爱护,不让他们产生被歧视与被疏远的感觉,而应让他们感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关爱。不要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差而放弃或感到厌烦,否则只会给这些后进生以极大的伤害,严重的还会毁了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与教育理念,让这些后进生感到被重视、被理解、被关怀、被尊重,教师的尊重会影响其他学生对后进生的态度,这样大家都没有了歧视,剩下的只是尊重与关怀,将对后进生的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

后进生会表现出封闭、羞怯、害怕、孤独、倔强、暴躁等不良行为,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本理由有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家庭因素。因此教师要对这些学生开展教育,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家庭状况,掌握家庭实际情况对教育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转变这些孩子的切入点,或治病救人的药引子。教师要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状况不是简单易行的,因为这些学生本身会有自卑心理,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家事,对家庭情况有所隐瞒。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开导教育,给这些学生以足够的尊重,不要伤害他们的心理,可让学生或敞开心扉或侧面了解,在得到其家庭实际情况后,我们便可以根据这些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策略或开展教育行动,总之不能盲目地对这些心理上有理由的孩子展开说教,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好心办坏事,伤害学生。

三、真诚地与学生沟通、不断鼓励

后进生时间久了往往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觉得社会不喜欢我们、家里得不到关爱与温暖、学校里到处是歧视看不起的眼神,让他们觉得自己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四处遇冷受挫,而自己不可能转变这种目前状况。因而破罐子破摔。经常打架的会觉得还需要打架,让大家怕我也是一种骄傲;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经常与老师唱反调,这样在同学面前感觉很威风等不良现象愈演愈烈。此时教师应该与这些后进生真心交流,与他们交朋友,谈他们喜欢的话题,让他们把自己当做可以吐露心声的人,之后再寻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以鼓励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有可取之处,不只是缺点毛病,如果把这些优点发挥好同样会让同学、老师刮目相看,甚至他们的某些优点可以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经常得到鼓励,这些孩子就会看到希望,有了希望他们就会有所转变,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及实现理想的信心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后进生同样如此,只是他们会把理想埋在心底,深深地埋藏起来,他们觉得自己如果说出自己有某某理想,想实现某某目标会被同学、老师笑话,自尊心会被伤害。所以他们通常让人觉得自暴自弃、没有理想就是自己的真实状态,但教师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些孩子也有理想、也有目标,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自己的理想勇敢地说出来,并朝着这个理想目标努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帮他们树立近期可以实现的小的理想目标,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实现这些切合实际的目标。之后再逐渐树立远大目标,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重拾信心,不放弃理想、不抛弃自我,只要自己不断努力,理想均会实现。

五、做学生的楷模,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推动作用,小学时期,教师往往会成为学生的第一榜样,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有了这个重要角色,教师应该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的榜样的魅力与力量,可以和学生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坎坷与磨难、艰辛与不易跟学生分享。通过现身说教告诉学生,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道路上不只有甜蜜跟坦途,人总要经历各种磨难与不幸才会逐渐成长为能抗击风雨的强者。有的人会经历家庭的不幸,有的人生来就是身残或智残……不幸有各种各样的,但相同的是只要自己努力拼搏、相信生活、乐观向上,未来就会是丰富多彩的。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变化,给他们足够的关怀帮助,逐步培养他们成为社会所需的有用人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