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营商环境工作计划篇一
我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在xxx纪委和村党总支的领导下,按照党章和村民自治管理规定的任务和责任,总结2014年度工作经验,经会议讨论后,将xx年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1、每月5日集中对本村上月全部的收支单据、财务报表进行逐笔检查、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予以退回,对有疑问的要求解释,并提出修改意见,对符合规定的确认入账,并在村委公开栏中公开。
2、检查资产、资金的库存情况,审核年终的收益分配方案,配合上级部门对村级财务工作的审计。
3、监督村不合理开支,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向村监会或两委会汇报;参与村群众对财务管理信访问题的调查,反映、解释、参与村干部任中离任的审计。
1、每月6日全部小组成员到村民家中走访,听取建议和意见,认真分析发现的问题,对带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早掌握情况、予以疏导。
2、每三个月召开一次例会,汇报三个月以来村党风廉政工作建设和村干部勤政廉政的监督情况,及其大事项公开情况。
3、每半年末参与村廉政勤政“双述”、“双评”活动,对村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廉洁自律和个人事项方面进行监督。
1、每月8日对村级财务进行公布,监督检查内容的真实性,对公开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改正。
2、对村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布、招投标、资产出售出租,进行全程监督,对工程验收、审核和资金的拨付、追加等情况进行监督,发现不规范行为及时向镇纪委反映。
3、年终时对本村本年度财务收支决赛方案、财务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村务财务工作的执行情况。
营商环境工作计划篇二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及推进放管服改革相关要求,切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我市《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政策和文件精神的落地落实,全面提升我县的营商环境水平,全力推进全县产业项目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动东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东安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先进发达地区,切实解决项目落地时间过长、涉企服务质效不高、生产要素保障不充分、市场监管有缺失等短板和问题,着力建设有利于聚集更多优质产业、先进生产力及生产要素的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不断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
二、主要目标
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紧扣企业和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以及制约企业发展的高频事件,以开展一项活动、建立两项机制、实施三项规范、强化四项服务为工作重点,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成本环境、信用环境,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质,加快构建稳定规范、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为东安经济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开展一项活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全县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以突破一批改革难点、破除一批堵点痛点、查处一批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对标审批服务、监管执法、成本负担、公平信用和工作作风五个方面的95项堵点痛点问题,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主动查找和解决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实行挂账销号。在开展活动中,对发现的损坏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的问题坚决进行查处,并按三个一律规定处理到位。
(二)建立两项机制
1.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好差评测评机制。创新测评方式方法,建立在线测评平台,采取电话民调和在线测评相结合方式,聚焦服务对象和办事群众,运用大数据实现精准测评。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测评库,测评库成员涵盖园区内全部企业、园区外规模以上全部企业、两代表一委员代表、工商联代表、县政务中心及各乡镇政务中心办事群众代表等约1000人左右。年中、年终各采集一次数据,每次测评采取从测评库中随机选取400人左右实行手机app在线测评,并进行电子化量化计分排名。同时,及时公布测评结果,对测评排名靠前的单位实行奖励,对排名靠后的单位加大问责力度。
2.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县直各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客观评估,明确评估指标标准和分值,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纳税、获得信贷、执行合同、政务服务、企业注销、政府采购等13项指标中进一步细化评估标准。通过深入走访和调研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等进行收集数据,规范评估工作客观公正开展,定期发布评估结果。同时,对第三方评估提出的问题,按照属地原则和责任主体,形成整改任务交办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要求各单位对号入座,认账领账,并实行挂账管理,逐项研究,逐项整改,逐项销号,以查改问题的实际成效不断提升各部门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实施三项规范
1.规范涉企执法检查。严格执行《关于对园区企业(项目)开展涉企检查行为实行报备的工作制度》,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组织实施跨部门(单位)综合执法、联合检查,严禁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粗暴执法,严禁以检查之名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并及时将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开。加强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部门(单位)对企业的执法行为,加大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惩处力度。探索构建先辅导再整改后执法的行政执法流程,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促进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合法规范。
2.规范涉企中介服务。编制涉审服务目录清单和涉审中介机构名录库,健全完善网上中介超市平台,扩展信息公示渠道,供业主自主选取。按照多评合一要求,精简整合同类评估事项,推动首次评估结果通用。坚决打破垄断,通过市场化竞争方式选择中介服务主体,对于各类中介服务评估事项能取消的全部取消,能合并的进行合并,最大限度减少评审环节的随意性,从而提高效率、规范行为。
3.规范招投标行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实现政府采购项目的全过程信息公开,中标、成交结果、合同签订等信息应依法依规及时公开。建立政府采购合同跟踪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支付采购资金,严禁无故拖延支付合同款项。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目录,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推进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提高政府采购竞争度和中小企业参与度。加强招投标管理,健全招投标综合监管、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信用管理。规范保证金收取行为,一律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未经国务院批准的保证金项目。强化标后履约监管,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将履约、违约情况纳入信用管理。健全招投标投诉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投诉举报受理和处理机制,实施投诉管理首问负责制。
(四)强化四项服务
1.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全面推行审批服务一网覆盖、一次办好,实现县、乡镇、村(社区)全覆盖。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改进企业不动产登记,优化不动产登记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统筹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简化企业开办注销程序,提升企业注册登记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登记事项全程电子化。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深入推进重点项目一次性盖章汇审批,不断创新政务窗口服务,推广容缺后补、绿色通道、一次性告知等便利化措施,实现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格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来回跑等突出问题。继续实行办事群众三分之一的电话回访制度,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2.创新生产保障服务。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对企业结构性、季节性用工问题加强协调对接。加强落户工业园区的企业水、电、气、讯保障相关设备设施建设,简化业务流程、规范报装收费,大幅压减时限。整合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和供水、供电等市政公用单位分散设立的实体服务窗口,设立县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综合窗口,水、电等相关部门在建设规划、工程报装、维护检修等服务方面为规模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开通绿色通道。在工业园区设立水、电、气、讯保障管理服务的专门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立与水、电、气、讯服务企业、园区企业信息共享、工作互动、矛盾联调的工作长效机制。
3.加大融资信贷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落实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的政策措施,防止对民营企业随意减少授信、抽贷断贷一刀切等做法,落实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小微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通过优化工作流程、简化贷款手续、降低审核门槛,探索通过信用方式发放创业贷款,逐步取消创业担保基金反担保等方式,支持大众创新创业。推进银税互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托纳税信用信息创新信贷产品,推动税务、银行信息互联互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4.完善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建立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依法收集市场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信用记录,以及工商管理、税务、环境保护、金融、社会保险、行政处罚、法院强制执行等信用信息,实现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健全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依托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建立健全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实现红黑名单统一管理和联合惩戒业务协同,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依法采取市场进入限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开展专项巡察。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的工作要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突出经开区、商务、税务、住建等重要涉及部门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着力发现和解决履职尽责不够、履行行业监管责任不严、项目落地难、服务企业和群众不到位、干部作风不严不bu实、审批效率不高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实施精准帮扶。建立健全精准帮扶机制,对全县园区工业实体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开展精准帮扶,并要求每家企业的联系县级领导和责任单位要下沉到企业一线,主动及时了解企业困难所在、发展所需,对企业履约及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畅通问题投诉。在县政务中心设立作风监督岗,做好一线受理办事群众的投诉和服务工作。向企业和群众公布县纪委(监委)、县作风办、优化办和12345投诉受理电话,开通生产保障服务直通车,对反映或收集上来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别交予相关部门认真调查核实处理或协调处理,采取面复、信复等方式在7个工作日内(复杂的案件除外)回复当事人,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四)加强四项保障。聚焦陋习及四风新表现、政务服务、执法规范、企业服务管理等四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县纪委(监委)、县作风办、县行政审批局联合成立纠四风陋习督查组、政务服务督查组、企业服务管理督查组、执法规范督查组,明确督查人员、督查范围、督查时间及任务,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督查中发现的违反优化营商环境十条严禁规定的问题线索及时上报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到位,着力破解影响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大力推动和督促落实各项重点工作,护航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见附件1.2)
(五)注重结果运用。将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好差评测评和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结果等作为县直单位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和干部个人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项奖励,对工作推进积极、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落实、任务完成不好的部门(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营商环境工作计划篇三
2020年以来,灵武市深入贯彻落实^v^、自治区、银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精神,在“放”字上抓突破,在“管”字上加力度,在“服”字上提效能,千方百计解痛点、疏堵点、攻难点,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作出了积极努力,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优化营商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学习宣传情况。
(二)任务贯彻落实情况。
1.强化组织保障,工作合力不断增强。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晰责任,对指挥部进行了优化调整,将9个专项行动组调整为7个;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印发《灵武市贯彻落实自治区、银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实施方案》(灵党办〔2020〕59号),确定了15个方面工作、46项具体措施;举办灵武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业务培训会,印制发放400本《优化营商环境材料汇编》;市政协开展关于“提高审批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视察暨“政府开放日”活动;召开专题安排部署会议,组织相关单位顺利完成了自治区2020年宁夏营商环境模拟评价和银川市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
2.聚焦释放活力,各个领域改革成效显著。
3.加强督查检查,提升服务满意度。
由市营商办、市委督查室和政府督查室组成联合督查组,通过电话调查、随机暗访、听取汇报等方式,对营商环境指挥部7个专项行动组、各成员单位《条例》及自治区、银川市及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公开曝光。尤其是将窗口单位、行业服务部门作为督查检查重点,促进规范服务、文明服务、优质服务,扎实推行“好差评”制度,切实提高营商环境服务满意度。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积极做了一些工作,也付出了一些努力,但与自治区、银川市和市委、政府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的要求,与企业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视程度不平衡,协同推进合力不够;二是简政放权力度还不大,主动服务的主动性还不强;三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监管、联合监管力度还不够大,新型监管方式未常态化展开,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尚未形成,执法交叉、重复检查问题依然存在;四是法治环境优化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三、2021年工作计划及重点任务
优化营商环境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2021年,灵武市将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和《银川市对标先进 深化改革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意见》,突出全市项目建设、服务招商引资企业、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等重点,抓好《灵武市贯彻落实自治区、银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实施方案》15个方面、46项任务落实,加大跟踪督办,切实做好迎接^v^《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及自治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各项工作,倾力在企业开办、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优化纳税服务、公用设施报装、财产登记、融资贷款、政务服务便利化上抓突破、见实效,举全市之力打造政策更优、审批更简、成本更低、服务更好、监管更准的营商环境品牌,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灵武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工作计划篇四
(一)明确目标,完善措施。5月3日召开的县政府常务会,5月17日县委常委会对今年的营评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指标牵头部门对标先进县市区进行学习。在对标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制定配套措施,近期将召开营评动员会。
(二)健全体制,强化领导。组建县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组,抽调精英骨干,进一步充实工作组办公室人员力量,加强对各牵头指标工作线的培训指导;组织17个一级指标牵头部门,成立 18个专项工作推进组,明确组成人员,细化工作举措,完善推进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落实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加强调度,全面推进。县领导每月召开一次营评工作调度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重大难点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重点;县优化营商环境组每两周召开一次牵头部门营评碰头会,掌握各指标营评进度;各指标专项工作组每周召开一次营评碰头会,按时间节点推进各项工作。
(四)过程管理、调研督导。县优化营商环境组充分发挥工作引领作用,加大营评日常基础工作的指导培训和调研督导,定期抽查各牵头指标工作台账,每月对各指标营评工作进度进行通报;各牵头部门加大对各配合部门的调研督导工作。
(五)周密备考,冲刺营评。一是确定填报标准;二是加大回访力度;三是积极选调人员参加填报团队;四是加强调度指导,营评准备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五是市对营评工作进行周密组织,对各县市区进行有力的督查指导。
(六)督查考核,强化动力。由县纪检监察、县督查事务中心、县放管服改革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组成督查组,加强营评工作督查考核,对牵头不力和配合不够影响工作进展的,及时进行约谈通报,增加营评考核权重,增强营评动力。
营商环境工作计划篇五
自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以来,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贵港市及我市有关优化营商环境文件及会议精神,结合部门实际,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为我市营造的法治营商环境。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作风整治,加强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警“五查整顿专项行动”,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内开展问题大查摆活动,深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出队伍建设、工作程序、业务延伸、服务能力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进一步解决理想信念、纪律作风、责任担当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形成正风肃纪长效机制,努力建立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司法行政干部队伍,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满意度,为我市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创新法制宣传,助推优化营商。一是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七五”普法内容,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积极推进法治进机关创建,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优势作用,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用良好的行政环境和法治环境吸引外来投资,邀请了广西君望律师事务所律师为全市26乡镇分管法制宣传领导、依法治市成员单位分管领导授课,内容包括《监察法》和新修订《宪法》。三是积极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围绕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利企惠民政策,聚焦影响市场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园区”活动,深化法治园区、法治企业创建活动,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法治化建设水*。四是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好环保专项法治宣传,增强企业和群众法治环保意识,促进企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截止目前,共印发各类宣传资料8000多份,发放法律书籍4000多册,接受宣传教育的群众达8000人次,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活动6场次。
(三)拓宽服务方式,推动企业发展。一是组织律师为我市企业开展送法活动,目前已开展活动4次。三是拓展公证业务,尽量为企业融资公证开通“绿色通道”,目前xx市公证处还没接到企业融资方面的公证;四是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对农民工讨薪或企业纠纷开辟“绿色通道”,坚持优先受理、优先指派,截止目前,已办理各类农民工讨薪案115件。为我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良好法治保障。
为贯彻落实好营商环境“加速度”要求,为我市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根据本局实际,对照改进作风要求,我局及时梳理本单位在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服务窗口人员服务意识得到提高。加强对本单位服务窗口人员服务意识培训,增强为民办事的责任感,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群众投诉率已降低96%。
(二)落实“一次性告知制”,群众办事效率得到提高。优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制定细化办事一次告知(限时办结)清单,将审批依据、办理形式、办结时限、申请材料、审查方式及标准、办理流程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法律援助办结事项从原来法定的5个工作日,到现在承若时限3个工作日,不断缩短群众办事时限,降低群众*成本。
(三)制定完善“一事通办”事项八统一成果表。及时完善了xx市司法行政系统“一事通办”成果表,确保了本级与上级部门事项统一,不断提高司法行政部门群众满意度。
今年7月份在xx市木乐工业园区内成立了法律服务工作站,并指派律师轮流值班,无偿为园区内企业及员工解决各类法律问题,受到了企业及员工的高度赞扬,截止目前,共接受各类法律问题咨询1354人次,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是组织律师开展法律服务面对面进企业活动,主动走访相关企业,切实为他们解决在发展上遇到的法律纠纷,及时了解需求,有针对性开展服务活动,为项目落地xx提供法律保障。让企业“走得进、稳得下、做得久”,不断促进xx市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及时解决企业欠薪引发的职工讨薪事件,切实*社会稳定,如贵通新能源事件、华盛酒店、超市等大规模的员工讨薪案,市司法局优先受理、优先指派律师参与,及时稳控,确保社会稳定,企业正常健康发展。
营商环境工作计划篇六
已印发《绵阳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议事规则》,规范区党工委会议、管委会主任办公会议、专题办公会议。正抓紧制定《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
(二)积极走访联系,努力破解难题
印发《绵阳高新区关于开展全区“四上”企业大走访专项活动的通知》文件,将辖区262户“四上”企业走访工作分解到区领导及责任部门,制定走访企业信息登记表,采取集中走访和单独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了解每个企业生产经营、项目投资、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情况。目前已完成全覆盖走访工作。
(三)落实“服务绿卡”,提供优质服务
积极落实“服务绿卡”相关工作要求,扎实推进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服务绿卡”制度,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寻求更多支持的同时,为持卡人及子女在就医、就学及其他等方面提供便利。下一步,将按照工作要求严格落实上级制定的《绵阳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办法》,为外投资者和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子女在落户、就业、就医、上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营商环境工作计划篇七
3.建成饶平县税收普法教育基地并全面投入使用。联合县^v^门在三饶税务分局创建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宣传教育基地,把捣毁涉税违法犯罪窝点缴获的作案工具和假发票等涉案物品集中展示,以案普法,以物说法,警示世人。6月8日,饶平县委副书记、县长雷伟平和饶平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吴俊楷一行到税收普法教育基地实地考察、指导,基地建设得到雷伟平县长充分肯定。税收普法教育基地持续开放给纳税人、学生、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类人士参观学习。至目前,接受参观学习累计约300人。同时,我局加大涉税违法犯罪案件曝光力度,选取有代表性的涉税违法犯罪案例,在新丰、三饶等5个镇区交通要道制作安装24幅宣传画(共750平方米),加大涉税违法犯罪案件曝光力度。
(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采购并在各税务分局配备足量执法记录仪,按照《执法音像记录事项清单(试行)》,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税控系统)最高开票限额审批、除适用简易程序注销以外的一般注销程序等事项进行实地查验并录音录像或拍照留档,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根据《执法音像记录工作指引(试行)》《现场执法语言行为指引(试行)》做到语言规范,程序得当,流程完整。各基层分局指定一名业务骨干,按照《三项制度一体化管理平台用户操作手册》,做好音像文档等的上传工作。推行至今,已在“三项制度一体化管理平台”成功上传。根据《国家^v^潮州市税务局办公室关于修改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事项清单的通知》(潮税办发〔2021〕23号)要求,修改《饶平县税务局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事项清单(试行)》,适应立法变化,进一步规范我县税务行政执法。
(三)执法行为自觉接受监督
1.畅通违法行为投诉举报渠道。通过设置税收违法案件举报中心、税收违法行为检举信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举报箱接收各类信访、举报案件,并对举报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的有功人员依法予以奖励和严格保护。今年来,通过市局第一稽查局转办、县政府转办等信访举报案件合计12个,均已完成反馈。
2.加强税收违法行为管理。根据国家^v^令第49号《税收违法行为检举管理办法》《国家^v^潮州市税务局稽查局关于做好税收违法行为检举工作的通知》(潮税稽便函〔2020〕1号)的要求,对外设置税收违法案件举报中心并加挂标识牌和检举箱。至12月,共受理各类税收违法行为举报工单51份。此外,积极配合上级局、兄弟单位开展对医疗、建筑、水产、成品油等行业的专项整治工作,有效降低税收违法行为发生率。
六、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一)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
(二)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
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应急电话时时畅通、纳税人咨询电话工作时间畅通,加强办税厅应急值守和舆情监测。严格落实纳税服务投诉“受理、承办、转办、督办、反馈、分析和持续改进”处理机制,畅通投诉受理渠道,建立问题收集、调查核实、整改处理、监督问责、定期报告等环节的闭环问题处理机制,加强纳税人、缴费人需求管理。建立工作情况反馈机制,完善纳税服务问题反馈流程,对于各种渠道收集反映的纳税服务问题,统筹跟踪、督办落实。
七、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完善权利救济和纠纷化解机制
(一)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目前,我局未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对此,全县税务系统本着未雨绸缪的精神,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持续推动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转变,切实加强税务行政应诉工作,提高依法治税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
(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营商环境工作计划篇八
营商环境是制约经济活力,影响经济实力的基本因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一直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区域优势产业的培育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与现阶段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要求相比,投资和营商环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就当前营商环境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解决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入手,来破除发展进程中的种.种障碍;大力创建一流的营商环境,营造新常态下加快建设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
(一)外部因素
1、地区各类资源有限,整体发展水*有限。目前大部分地区可利用的土地指标有限、近半数地区楼宇高度受限,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受到土地成本较高和发展空间有限等方面制约,且存量土地比较零散、缺乏统一规划,用地成本较高,在土地开发上缺乏竞争优势。给企业发展的空间、机会不足。
2、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少。目前国家整个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普遍很难得到金融单位的信贷支持,发展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大部分客商对下一步投资持观望态度,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内部因素
1、招商竞争激烈,政策优惠无竞争力。日前,各市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黄金十条”,各地区招商引资竞争加剧。
2、产业布局不明,招商项目结构不合理。目前,区域引进落地的项目大多为金融、餐饮等服务业项目较多,缺少高科技、高税收、带动能力强的生产性企业,不利于区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没有形成企业在我区聚集发展的土壤。
3、行政效率不高,“软环境”有待改善。行政审批事项难,项目手续办理周期过长、进展缓慢,甚至个别单位部门仍存在“吃拿卡要”现象,企业家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不强。
营商环境工作计划篇九
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目前,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依然存在“上热下冷”的问题,对营商环境的重视度不够、责任感还不够强,研究评价指标不深入、不透彻;牵头抓总、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发挥不够充分;同时,宣传发动不够深入,覆盖面不够广。
企业融资、市场准入、降本增效、政务服务、数据壁垒短板依然存在,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审管互动还不够顺畅;人才资源短缺、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随着各项改革任务的全面推行,政务大厅所承载的服务功能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大厅服务场所面积不足,人员密集场所存在安全隐患,人流密度大,停车位严重不足,不符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有窗口无后台,集成审批、并联办理效率不高,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民化水平还需提标升级。
惠企利企扶持政策落实不够,投资吸引力、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市场主体的满意度获得感不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有待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银川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确保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各成员单位要对优化营商环境的紧迫性认识再强化,切实扛起优化营商环境主体责任,主动认领任务、制定工作方案,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好各项具体任务,一把手要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具体抓协调、抓落实,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持续围绕市场、政务、监管、创新、法治五大环境18项指标,精细化分析73项改革任务的短板弱项,逐项精准发力,对应政策调整,破除门槛,打通堵点、减少环节、优化方式,确保各项指标争先进位,不断提升,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精细化服务新体系,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加快完善办事大厅场所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建立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便民政务大厅,优化窗口设置,持续推进政务大厅事项“综合窗口”“一站式”全科服务改革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个场所办公,一体化运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集中对外服务,进一步促进规范服务、文明服务、优质服务,切实提高全市营商环境服务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