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企业家的小故事有哪些 聆听企业家的故事心得体会(实用12篇)

企业家的小故事有哪些 聆听企业家的故事心得体会(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4 10:59:25
企业家的小故事有哪些 聆听企业家的故事心得体会(实用12篇)
时间:2023-10-14 10:59:25     小编:BW笔侠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家的小故事有哪些篇一

近年来,“聆听企业家的故事”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广受欢迎的学习方式。在我过去的职业生涯中,我也有机会跟随过多位企业家听他们的故事,我深深感受到这些故事对于自我的启迪和管理思路的拓展的重要作用。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体验

在这段时间里,我了解到不少企业家的故事,包括他们创办公司的初衷,公司遇到过的问题,如何逐渐克服这些问题,以及每个企业家在自己的行业里的成功的原因等等,这些故事让我真正了解了企业家从创业到成功的过程,以及成功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每个企业家都有不同的经历和人生哲学,但他们的成功有共同点——不断的学习、创新和进取。

第三段:收获

在聆听企业家的故事后,我明白了成功的基础是创新和发展,创业是一场解决问题的比赛,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才能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同时,企业家们始终将客户放在第一位,注重用户体验和满意度,这也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企业家们始终坚定自己的理念,并且通过不断地努力实现自己的理念,这也是我学到的另一个重要的经验。

第四段:启示

通过学习企业家的故事,我得到了许多在管理工作中用到的启示。例如,我学到了怎样更好地运营企业,如何改善公司业绩,以及如何激励员工参与公司的发展。此外,我也明白了当代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了解了保持竞争力的策略。

第五段:总结

总之,聆听企业家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通过他们的经验和故事帮助我们拓展了思考的角度,开阔了眼界,激励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和实践,掌握有效的管理技能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行业环境。通过学习企业家的故事,我们能够领会到企业家的创新、拼搏、勇气和成功是如何通过实践来实现的,我们也会了解到我们自己将来的发展也应是不断学习、创新和进取的道路,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但同时也充满了机遇。

企业家的小故事有哪些篇二

1970年7月,一个清瘦的女孩来到台北的一家平面设计公司,她要应聘助理一职,负责招聘的老总翻开她的履历,上面写着东吴大学英文系夜间部肄业,老总皱起了眉头,一个大学肄业、非设计专业学科的女生,为什么要来设计公司应聘呢?她看出了老总的疑问,语气坚定地说:“我太爱设计了,所以才休学专心工作,请给我个机会!”老总被打动了,把助理的职位给了她。

说是助理,其实每天的工作就是洗调色盘、剪报、裁纸、跑腿买便当,实际上就是个跑腿小妹,但是,她并不因此厌倦自卑,而是利用便利条件,开始自学设计专业,为了买一本上千元的设计书,身为穷学生的她只能利用画插图来挣钱,每到深夜,她就拿起笔,为一本本童话故事书画插图,就这样她白天上班、晚上念书、深夜画插画,有不懂的就问设计人员,生活过得充实而忙碌。

三年后,她攒了十万元钱,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创业之初,她冲劲十足,有次赶制出了错,为了让客户出国前拿到产品目录,她一整夜守在印刷厂机器旁,紧盯着工人重印,第二天早上油墨一干,她立即飙车到桃园机场,送到正在办理出关手续的客户手上。她说,那时候过的是只有三分把握就往前冲的日子。

但是经营公司仅凭热情是不够的,公司刚有起色的时候,她被客户盗走了六百万元,这对她是一大打击,为了还债,她将公司由三十人精简为两人,自己则身兼数职,重又操起了跑腿小妹的旧业,同时,她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不足。

这时,有个客户看上了她的形象包装特长,询问她是否有意愿去一家俱乐部担任执行副总经理,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暂时关闭公司去这家俱乐部任职。

这是一家以餐饮娱乐为主的俱乐部,在俱乐部三年,她的勤奋与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让会员人数增长了六倍,俱乐部的工作经验让她学会做事不可不计后果地投入,她说:“设计是公司灵魂,但是要稳稳走下去需要懂得经营布局。”

离开俱乐部,她的设计公司重新开了张,有了市场管理经验的她和过去不同了,她不再是个只谈设计概念的设计师,而是关注市场定位、对手市占率,半年后,几乎一半以上的客户在她的解说下,除了企业识别标志外,连平面设计、广告,甚至人员服装都交由她打理了。

在台湾站稳脚后,她准备走出台湾市场,但是一家小公司怎么会有资源谈合作呢?这难不倒她,为了创造机会,2005年起,只要有设计比赛,她几乎都会参加,渐渐地有了名气,要取得合作机会,她也有自己的策略,她主动将案子让出来和伙伴合作完成,她说:“你要先给,不要想先从别人手中拿。”2008年,她和五国设计公司组成了联盟,约定共同接案。

走入她的设计公司,一整面的白墙,没有挂出任何得奖作品。她说:“我是故意不挂的,挂在墙上就会被过去的作品局限住,未来我还要继续比赛下去,让更多台湾的设计被看见。”

她就是获得过号称平面设计“奥斯卡奖”的if视觉传达奖项的知本形象董事长蔡慧贞。有人问她成功的秘诀,她说,我曾经跌过很重的一跤,很痛,痛到让我记住不要再走同一条路。

不要再走同一条路,不是因为懦弱与胆怯,而是因为睿智与客观,蔡慧贞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跑腿小妹的人生也可以因为不断的进取与修正而变得光彩夺目。

企业家的小故事有哪些篇三

第一篇:企业家的故事

美国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机遇成功,唯有约翰;洛克菲勒例外。他并非多才多艺,但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自己独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庞大的石油帝国。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极具野心、唯利是图的企业家,也有人恭维他是个慷慨的慈善家。但不管怎样,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十亿富翁,作为石油巨子,他在相当一段时期控制着全美国的石油资源,并创设了托拉斯企业制度,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1839年7月8日,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名叫杨佳的小镇。他的父母,个性截然不同:母亲是个一言一行都皈依《圣经》的虔诚的__徒,她勤快、节俭、朴实,家教严格;而父亲却是个讲究实际的花花公子,他自信、好冒险,善交际,任性而又以自我为中心。洛克菲勒作为长子,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讲求实际的经商之道,又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精细、节俭、守信用、一丝不苟的长处,这对他日后的成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父亲名叫威廉,人称“大个子比尔”,是个到处闯荡的木材商、马贩子,也是个走江湖的巫医,兜售所谓“立见奇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此外,他还出卖土地,买卖毛皮,贩盐,推销杂货,几乎是无事不干的百事通。

父亲出外经商,一去就是几个月,家中对孩子们的教育主要由母亲承担。但偶尔归家的父亲也与母亲一样望子成龙,一有空就教约翰如何写商业书信,如何准确而迅速地付款,以及如何清晰地记账。他深知社会的现实和世道的冷酷,所以他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就能坚强而且精明起来。

比尔很注意在游戏中创造机会启发约翰和他的弟弟,以培养他们预防不测的意识。当约翰还是个孩童时,父亲常常让小约翰从高椅子上纵身跳入自己怀抱。有一次父亲没有用双臂接他,他就重重地摔在地上。父亲严肃地对他说:“要记住,决不要完全信任任何人。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也千万不要轻信!”这件事给约翰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在日后的生意场上,他始终保持冷静、警觉的头脑,从而避免了多次失误。

然而,约翰对父亲血液里流淌的东西并没有全盘接受,他完全没有父亲那种花花公子的秉性,而是继承了母亲勤俭的美德。他把这种信念视为“商业训练”,一生中烙守“不俭则匮”的准则;从中他还引申出自己的结论:“只有数字作数。”

约翰洛克菲勒14岁那年,在克利夫兰中心中学上学。放学后,他常到码头上闲逛,看商人做买卖。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同学,两人边走边聊起来。那个同学问:“约翰,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年轻的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说:“我要成为一个有10万美元的人,我准会成功的。”谁曾料到,几十年后,这个蜚声国内外的石油大王,其拥有的财富达10亿美元,是他童年梦想的10万倍!

约翰洛克菲勒1855年中学毕业后,便决定放弃升大学,到商界谋生。为了寻找工作,他在克利夫兰的街上跑了几个星期,拿定主意要找一个前程远大的职业。他的眼界颇高。他后来回忆道:“我上铁路公司、上银行、上批发商那儿去找工作,小铺小店我是不去的。我可是要干大事的。”

当年9月26日,他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从此,这个日子就成了他个人日历中的喜庆纪念日,他把它作为第二个生日来庆祝。“就在那儿,我开始了学做生意的生涯,每周工资是4美元。”他追忆道。

他工作勤勤恳恳,不久就养成了对数字的好眼光。他除了记好账外,还为商行的经营出主意。有一次,商行买入一批大理石,打开包装后竟发现高价购进的大理石材上有瑕疵,商行老板沮丧而又无计可施。这时,头脑灵活的洛克菲勒建议把责任推到负责运货的3家运输公司头上,向这3家公司分别提出赔偿损失的要求。这个绝妙的主意使商行得到的赔款比原来高出两倍,商行由此得到一笔“飞”来的横财。洛克菲勒这种天生的经商才能颇得老板赏识,很快给他提了薪,工作第一年他挣得了300美元。

第三年他的年薪提到600美元。但他知道自己对这家商行的贡献远不止此,因此要求加薪到800美元,结果遭到拒绝。洛克菲勒断然决定离开这家商行,自闯天下。

1858年,年仅19岁的洛克菲勒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与比他大10岁的克拉克合股创办了一家经营谷物和肉类的公司。这是洛克菲勒生平所办第一家公司。由于经营顺利,第一年就做了4.5万美元的生意,净赚4000美元。第二年年底净赚1.2万美元,洛克菲勒分得6000美元。

洛克菲勒做生意时总是信心十足、雄心勃勃;同时又言而有信,想方设法使自己取信于人。克拉克对洛克菲勒做事仔细十分欣赏,他描述当年的情况说:“他有条不紊到极点,留心细节,不差分毫。如果有一分钱该给我们,他必取来。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客户拿走。”

这时候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已经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人像当初采金热潮一样拥向采油区。一时间,宾夕法尼亚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产量飞速上升。

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这一新行当也怦然心动,他们推选年轻有为的经纪商洛克菲勒去宾州原油产地亲自调查一下,以便获得直接而可靠的信息。

经过几日的长途跋涉,洛克菲勒来到产油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触目惊心:到处是高耸的井架、凌乱简陋的小木屋、怪模怪样的挖井设备和储油罐,一片乌烟瘴气,混乱不堪。这种状况令洛克菲勒多少有些沮丧,透过表面的“繁荣”景象,他看到了盲目开采背后潜在的危机。

冷静的洛克菲勒没有急于回去向克利夫兰的商界汇报调查结果,而是在产油地的美利坚饭店住了下来,进一步作实地考察。他每天都看报纸上的市场行情,静静地倾听焦躁而又喋喋不休的石油商人的叙述,认真地作详细的笔记。而他自己则惜字如金,绝不透露什么想法。

第二篇:企业家的故事

陈天桥结婚5年,而他们的孩子盛大网络也5岁了。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陈天桥深有同感。他始终觉得太太的支持是盛大能够发展到今天的最大动力。

每年年底公司员工大会时,陈天桥的第一杯酒都是敬给妻子的,感谢她对公司的贡献。直到今天,陈天桥也没有想过要淡化家族色彩。“我不认为家族企业有什么不好,当初软银4000万美金投资盛大时,还觉得盛大这种家族企业团结,效率高。”谈到妻子,他坦言自己最大的遗憾是结婚时妻子没披婚纱、没摆酒席,然后就匆匆开始创业。3年时间资产过亿的陈天桥,是复旦大学经济系提前一年毕业的优秀生。雒芊芊也是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于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海一家证券公司,从事证券交易。两个人婚后的第一桶金来自炒股票。

1999年,集资了50万人民币后,两人毅然下海。雒芊芊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在公司中甘为幕后英雄,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个漂亮、贤淑的河北女孩,是陈天桥事业中最得力的伙伴。雒芊芊随和,不爱张扬,这对说起话就滔滔不绝、很有激情的陈天桥来说性格上正好互补。在盛大的诸多新闻发布会中,记者唯一一次见到她是在盛大从软银成功融资那次。作为参与整个融资过程的重要一员,芊芊那天除了陪软银这些新投资人,几乎没有发表任何看法。后经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此次融资获得成功很大部分也得益于雒芊芊扎实的金融知识和缜密的思维。了解他们夫妻的人都觉得他们是一个绝好的“黄金组合”,不光男才女貌,彼此对事业的执着创造出了巨大财富。平常陈天桥忙于外交,要参加各种谈判。而芊芊负责打理公司内部管理,员工年纪都比较轻,很多人将她当做自己的朋友。公司内部都习惯叫她芊芊。员工的生日,员工准备生小孩或者有出国念头,陈天桥也都会亲自打电话询问,董事长如此细心,据说是和芊芊的提醒有关。

公司一天收入最高时达上百万元。陈天桥说,他会偶尔在子夜醒来时暗问自己“我真的有那么多钱吗?”陈天桥从小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主流人物,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直到今天,坐在财富榜上的陈天桥仍然与这个目标有着距离,并且距离有越来越远的趋势。

从小要当主流人物

1973年,陈天桥出生于浙江新昌县澄潭镇一个叫东坑坪的小山村,出生的时候,爷爷奶奶觉得这个大胖小子有出息,加之陈天桥的父母在当时已经离开了山村,在城里工作,于是给他取名天桥,意为陈家登天的桥梁。

陈天桥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上海导航仪器厂的工程师,母亲是新昌城关中学的英语教师。在东坑坪生活了不久,母亲就把陈天桥接到城关镇上幼儿园,陈离开东坑坪小村,在新昌大佛寺脚下度过了童年。至今,陈天桥对东坑坪有着某种特别的感情,这里毕竟有他的根。陈的婶婶告诉记者,去年清明节,百忙中的陈天桥从上海赶回小山村,看望爷爷奶奶。在新昌城关时,陈天桥经常回老家澄潭。有一次回去,陈天桥看见有两只大公鸡在争斗,便蹲在路边津津有味地看了半个多小时,直到公鸡们精疲力竭不想再斗了,演员和观众才郁郁而散。

回到城关,陈天桥迅速写了一篇观后感,并给了老师。城关南明小学的蒋惠球老师是陈天桥小学四、五年级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看了文章后觉得很精彩,就把文章寄到《小学生优秀作文》杂志并发表了。但在新昌中学的档案室里,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王力红老师给陈天桥的操行评语中,有一条说道:“作为班委,对集体活动却不热心。”“我后来看出来,陈天桥当时是很想当班长的。他小学时候就是少先队大队长,上了初中却只当了个班级生活委员,他总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小孩子难免闹情绪,所以故意对班级活动不那么热心。”王校长解释说。

好学生和网络游戏

1990年,18岁的陈天桥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陈天桥不仅是学习尖子,也是社会活动的热心分子,他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得到了校内外的公认。陈成了“复旦大学1990届经济系的传奇人物”。

大学一年级,陈天桥埋头读书,全系成绩排第一名;大二,陈天桥被上海市教委和团市委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大三,21岁的陈天桥就修满了学分,以上海市惟一的“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称号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提前一年毕业,这在复旦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踏入社会的陈天桥进入了上海陆家嘴集团。从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开始,直到晋升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安德的秘书,在四年时间,陈天桥自称学会了三件事:一件是好事,一件是坏事,还有一件“不好也不坏”。好事是年轻的陈天桥学会传统行业的企业家独立、务实的管理风格。陈天桥没有留洋或者海外求学的经历,曾经有人问他是不是“海归派”,他回答“不是”,又问他是不是“土鳖派”,他回答“也不是”——陈天桥觉得自己比海归派更熟悉中国国情和地区市场,而与本土成长的经理人相比,自己的个性更加独立,更加讲求冒险和创新。

不好不坏的事是陈天桥比一般人更早接触到互联网。十年以前,在陆家嘴集团里,在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互联网和电子邮件为何物时,总裁办公室里就已能24小时上网。老总不在的时候,陈天桥就喜欢在互联网上混。人在网上飘,学会玩游戏是早晚的事情。“玩网络游戏”一开始是件坏事。陈天桥太喜欢游戏了。仅靠办公室偷玩一下实在不过瘾,他干脆买台电脑回家。每到周末,他必玩得个天昏地暗。这还不够,每逢节假日,他必定呼朋唤友,来家里一起“操练”,通宵达旦、挑灯夜战是家常便饭。据说,他曾一连打了七天七夜的游戏没合眼。

1998年,组织上要安排王安德去浦东新区做分管经济的副区长。王安德对陈天桥许诺,如果他选择投身仕途,他有可能成为全上海最年轻有为的区长秘书,前途不可限量。但陈天桥婉言谢绝了:“谢谢您,但那不是我的理想。”离开陆家嘴,陈天桥来到一家证券公司,担任总裁办公室主任。呆在证券公司的这一年多的时间,对于陈天桥来讲是相当重要的一年。跳出国营单位的陈天桥明白了自己的事业要靠自己去打拼。在证券公司工作,面对滚滚财富,他暗暗下定了自己创业的决心。

在证券公司期间,陈天桥碰到了一位聪明能干的女性,这就是他后来的妻子,现在是盛大公司副总裁——雒芊芊。认识雒芊芊并暗恋了4个月后,陈天桥开始大胆进攻,“1999年7月跟芊芊开始恋爱的,9月我们就结了婚”,“在证券公司,最大的收益就是‘骗’到手一个老婆。”开心的时候,陈天桥会这样说。第一次创业很平庸在证券公司娶了老婆,又在股票市场上挣了一些钱,这时候陈天桥有两种选择,一是与太太雒芊芊一起出国;另外就是在国内找个稳定的工作,过小日子。但陈天桥做了第三种选择,自己创业。

1999年是资本疯狂涌向互联网的一个年份。当时的互联网模式就是建立一家网站,然后去赢取风险投资。陈天桥的弟弟陈大年当时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陈氏兄弟一个熟悉互联网,一个熟悉资本市场,就想到了创建网站。

“直觉告诉我互联网是非常有前途的。”陈天桥回忆说。“但以往的工作经验让我觉得,一个公司要赢利需要的是资金流和物流,而物流是比资金流更难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电话线不能代替物流与配送,只有数码娱乐产品比如卡通、游戏才可以通过电话线来传输。”陈天桥找到了创业的方向。

1999年11月,陈天桥听说中华网在寻找可投资的小网站,认为机会来了。经过物色,陈选中了当时由复旦的几个学生为主建立的一个社区,这个社区当时已经有不少人气。陈天桥将自己的想法讲给他们,让他们将这个社区改得更加吸引人。而他则去联系中华网。

谈妥之后,陈天桥迅速注册了一个资本为50万元的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招了20几个人,开始运作.公司成立的初衷并不是要成为大型的门户网站,而是想另辟蹊径,成为中国最大的图形化虚拟社区。

这个社区建设在当时很有特色,不但有白天、黑夜之分,而且每一个社区中的用户都不能不劳而获,饿了就需要种地,然后再把收获的东西做成食品卖钱,而只有拥有钱才能在社区内生存。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类似于网络游戏的互动社区。这种思路是那时的许多网站所共有的,大家就是在比,看谁先能最快找到投资。

靠着在证券公司和政府机构工作时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在陈天桥的运作下,很快,这个和中华网的谈判进入了实质性阶段。1999年12月,中华网ceo叶克勇与陈天桥见面,“我要定了,你带上签好的合同来见我。”这样,陈天桥在2000年1月拿到了中华网300万美元的投资,中华网得到的是相当于它总浏览量30%的.

投资拿到了,但中华网认为,仅凭虚拟社区还不足以带来更高的浏览量,因此他们要求盛大改变经营方向。“面对投资方的意愿,我们很迷茫,最后提出了一鱼四吃的做法。”陈天桥曾经向记者讲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条鱼可以分为头、身子、尾巴和鳍,然后有不同的做法,比如娱乐产业中围绕着一个品牌——樱桃小丸子,可以运作有关她的动画、书籍、游戏,甚至服装等诸多周边产业。因此我们决定不做游戏社区,而做动画网站,这样既可以带来投资方所需要的浏览量,又不会离网络游戏社区很遥远。”

利用这笔资金,盛大购买了黑猫警长的。”

2001年5月,中华网投资盛大的300万美元中还有100万美元没有到账,这时候中华网对盛大提出质疑。陈天桥的大卡通战略即游戏+杂志+flash广告被迫删改,公司的员工从50人裁减到20人,所有非游戏部门的队伍被全部清除。

为了继续事业,陈天桥决定放弃网络动画,但是下一步的着眼点在哪里,他自己其实也很迷茫。正好此时韩国游戏开发商wemadeentertainment到上海来寻找合作伙伴,准备推广自己开发的网络游戏“传奇”。wemade最先找到上海市动画协会,动画协会也不知道网络游戏是干吗的,于是把韩国厂商推荐给了陈天桥。

陈天桥拿到游戏,自己先动手玩玩。按照默认设置,他连接到韩国服务器上,可他看不懂韩文。他又连接到《传奇》意大利服务器,玩起了英文版。尽管网速很慢,并且陈天桥还是认为“传奇”包装很差劲,但还是觉得其内核相当不错。玩到后来,陈天桥欲罢不能了。

陈天桥向中华网请示运营“传奇”,《传奇》先期要交30万美元的安装费。陈天桥希望中华网将剩余的100万美金拿来用。中华网不同意,陈天桥却坚持要做网络游戏,双方“拗断”。最终陈天桥拿回了公司所有的股份,并且仍然保留了至少30万美元拿到了《传奇》的代理。

盛大神话中华网撤出了,《传奇》的代理也谈下来了,陈天桥的公司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传奇”上线两个月的测试期是公司生死存亡的关口,当时所有人都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如果在测试期内不能吸引足够的玩家,就不能收费运营,那么盛大就不会有新的收入,公司就面临着倒闭。

运行网络游戏,需要很多的服务器,而此时的陈天桥根本没有钱来添置服务器。陈天桥拿着与韩国wemade、actoz公司签订的合约,彬彬有礼地找到浪潮、戴尔等服务器厂商,告诉他们,我们要运作韩国人的游戏,申请试用机器两个月。服务器厂商一看的确是国际正规合同,小伙子年纪轻轻来头不小,恐怕是潜在大客户,于是就同意了。

然后陈天桥又拿着服务器的单子,以同样的方式与中国电信谈:“浪潮、戴尔都给我提供服务器,我们需要很大的带宽运营游戏。”电信马上会意,给了测试期免费的带宽试用。陈天桥压上了全部的信誉,从2001年9月,盛大开始了两个月的游戏测试期。

2001年11月,传奇游戏开始收费,仅仅一个月,《传奇》的投资就已完全收回。盛大活了,陈天桥的财富传奇就这样开始。

从陈天桥发迹的故事来看,其成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是一种投机行为,只是这种投机行为具有了更多知识的成分。在投机成功过后,陈天桥爬上了财富榜,倍受瞩目。但是,有着成为主流人物冲动的陈天桥显然不会对此满足,他想要成为这个网络游戏世界的决策者,成为社会所承认的主流人物。

但是,30岁的陈天桥能成为主流人物吗?

瓶颈盛大成功之后,陈天桥总是在不由自主地表露出一种姿态:要成为这个游戏世界的决策者、规则的制造者。甚至,他还要把游戏范围扩大成娱乐,并梦想着把盛大建成梦幻的大迪斯尼。为此,陈天桥还重金从微软请来了唐骏。

从去年年底网吧老板质问,到今年年初社会学家陶宏开教授代表和带领孩子家长们的炮轰,让陈天桥又一次陷入了纷争。在此之前,关于陈天桥是好人还是烂人,就在另外一件事情上有过很大的争议。

actoz闹,再闹就把它收购了。那么玩家、网吧呢?虽然这里面的确是一个各方利益相争的问题,我们相信如果有足够的利益分配在玩家和网吧的身上,网吧老板、家长和孩子对陈天桥不会有这么大的意见(那么游戏玩得好就是一种有出息的象征)。但是,陈天桥能把全中国网吧收购掉吗?能把全中国玩家招安吗?陈天桥再有钱,这个问题也不现实。

这些只是一些个表象的事情,但从陈天桥不断尴尬地面对这些问题来看,陈正在遭遇着一场危机,从这场危机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网游的社会性问题,更重要的是陈天桥的个人问题。

现在,我们给陈天桥的定位是:陈还只是一个成功的创富者,而还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陈天桥正在试图进行这个过度,但是表现还很稚嫩。一个32岁的年轻人,没有太多的阅历,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一些人事之间微妙的关系,难以把握的东西还很多,所表现出来的举动也还远远不够格。经过投机创富忽然站了出来以后,怀着成为主流的冲动,他遇到了一个坎。

陈天桥也想过并正在实践走提升盛大高度的路线,他想把盛大建设成一个不仅仅是网络游戏的公司,而是一个梦幻的大迪斯尼,并用“娱乐”取代“游戏”,但是结果如何,而效果又如何,还无从知道。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陈天桥还得慢慢煎熬着等待。

现在,盛大还只是一个区区几年历史的企业,网络泡沫的故事已经很多,如果陈天桥稍有不慎,盛大倒下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盛大倒下,那么陈天桥的故事不用再说,主流梦不用再做,陈和盛大将会成为“大败局”里最经典的案例。

如果盛大不倒,依旧向前发展,而陈天桥又不能够正确处理各方关系,不能够把握权衡各方关系,不能够提升自己,陈天桥也将遭遇一个中国企业家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个危机将是众人口诛笔伐,这场战斗对于梦想着成为主流的陈天桥,无疑是将会是一场惨败。

从现在来看,陈天桥作为企业家、作为富人的表现是相当糟糕的,面对网吧老板的质问无法从容面对和回答,面对孩子家长、教育专家的讨伐没有合理的办法应对,甚至常常因此而表现失态。有人说陈天桥表现得与同年龄的人非一般地成熟,但是从这些表现来看,陈天桥并无什么过人之处。

那么陈天桥现在究竟该做些什么,才能成为主流?陈天桥该学一学的不仅是一个外国企业家的管理,更要学一学国外的富人们如何做富人。当然,这句话不仅仅送给陈天桥,一样送给中国的所有富人。要做一个主流的知识富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三篇:企业家的故事

1965年,fredsmith还在耶鲁上学时,有篇研究美国物流的经济学作业要写。那会儿,美国货运商大多都专注于用卡车或者客运飞机的空间运送大件物品。smith觉得搞一个有专用飞机来更高效运送小件物品的公司能填补这个市场空缺。

他拖到最后一刻才写完这篇论文,没有在里面细述怎么来具体经营这个公司。于是他的教授给了他一个“c”。

但这个想法在smith心里生根发芽了,他真的在1971年把这个公司创办了出来。可惜,三年后因为石油价格大幅上升,公司一个月亏掉100万,濒临倒闭,账下只有5000美金。

这点钱压根不够给货运飞机加油。smith四处寻求资金被拒,于是一横心,带着这5000美金飞到了拉斯维加斯。整个周末他都在那里玩21点。

到了周一早上,公司其他高层一查账户,惊呆了……公司名下的资金突然激增到了32000美金,正好刚够给他们的飞机加上油,再飞个几天。

有了这几天缓冲,公司终于筹到足够资金,并在5年后开始盈利。

这家公司名叫fedex,全球最具规模的快递运输公司。


企业家的小故事有哪些篇四

俞敏洪,江苏江阴人,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1985年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天津、南京、成都、重庆、沈阳、深圳、长沙、济南、哈尔滨、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的十八所新东方学校,两家专业研究机构,五家子公司及北美分公司。

俞敏洪创业故事

新东方在美上市,造就了俞敏洪这个新的亿万富翁。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成功的老师,有人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把这两个角色结合在一起,俞敏洪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北京时间9月8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交所上市,首日收盘于20.88美元。新东方董事长、持有公司31.18%股权(4400万股)的俞敏洪的资产一跃超过1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作为国内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声名赫赫。十几年来,它帮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众多莘莘学子借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人评价说,“在中国,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像新东方这样,站在几十万青年命运的转折点上,站在东西方交流的转折点上,对中国社会进步发挥如此直接而重大的作用。”

这样的赞誉现在看来也许并不为过,但对于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来说,当初却根本没有这样的“雄才大略”。

失意的80年代

俞敏洪的授课风格被学生们总结为“激励型”,他常常用到的一个例子就是自己的经历。

1978年,俞敏洪高考失利后回到家里。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高考失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尽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俞敏洪坚持考了三年后,最终考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1985年,俞敏洪毕业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师。接下来是两年平淡的生活。中国随后出现的留学热潮,让俞敏洪也萌生了出国的想法。1988年俞敏洪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他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以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减,再加上他在北大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诸东流,一起逝去的还有他所有的积蓄。

为了谋生,俞敏洪到北大外面去兼课教书,后来又约几个同学一块儿出去办托福班,挣出国的学费。1990年秋天,俞敏洪的如意算盘被打碎了:因为打着学校的名头私自办学,北京大学在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和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高调宣布了对俞敏洪的处分决定。对此,俞敏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被逼下海

1991年,俞敏洪被迫辞去了北京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务,为了挽救颜面不得不离开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但正是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俞敏洪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面子在北大呆下去,反而因此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

离开北大后,俞敏洪开始在一个叫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办培训班,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这一年他29岁,他的目标是挣一笔学费,摆脱生活的窘境,然后像他的同学和朋友一样到美国留学。

尽管困难重重,但拼死拼活干了一段时间后,俞敏洪的培训班渐渐有了起色。眼看着培训班越来越火,俞敏洪渐渐萌生了自己办班的念头。1993年,在一间10平米透风漏雨的小平房里,俞敏洪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1995年底,积累了一小笔财富的俞敏洪飞到北美,这里曾是他心牵梦绕的地方,当年就是为了凑留学的费用,他丢掉了在北大的教师职位。在加拿大,曾经同为北大教师的徐小平听了俞敏洪的创业经历怦然心动,毅然决定回国和俞敏洪一起创业。在美国,看到那么多中国留学生碰到俞敏洪都会叫一声“俞老师”,已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同学王强也深受刺激。,王强终于下定决心回国。

在俞敏洪的鼓动下,昔日好友徐小平、王强、包凡一、钱永强陆陆续续从海外赶回加盟了新东方。经过在海外多年的打拼,这些海归身上都积聚起了巨大的能量。这批从世界各地汇聚到新东方的个性桀骜不驯的人,把世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了新东方。

俞敏洪笑言自己是“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如何将这些有个性的人团结到一起,并让每个人都保持活力和激情,是俞敏洪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俞敏洪说,在新东方,没有任何人把我当领导看,没有任何人会因为我犯了错误而放过我。在无数场合下,我都难堪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我无数次后悔把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东方来,又无数次因为新东方有这么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骄傲。因为这些人的到来,我明显地进步了,新东方明显地进步了。没有他们,我到今天可能还是个目光短浅的个体户,没有他们,新东方到今天还可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培训学校。

新东方精神

如今,新东方已经成为无数人梦想的发源地和实现梦想的场所。成千上万人通过在新东方艰苦的学习,圆了自己的留学梦。

与新东方的英语培训一同冲向全国各地的,还有新东方精神。一位同行在参加完新东方去年的梦想之旅后总结道,新东方最重要的就是告诉了我们,尽管生活沧海桑田,依然不要停止追求自己的梦和理想!

新东方精神到底是什么?俞敏洪说,“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是我生命中一连串铭心刻骨的故事:是在被北大处分后无泪的痛苦,是在被美国大学拒收后无尽的绝望,是在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浑身的颤抖,是在被医生抢救过来后撕心裂肺的哭喊;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更是在痛苦之后决不回头的努力,在绝望之后坚韧不拔的追求,在颤抖之后不屈不饶的勇气,在哭喊之后重新积聚的力量。”

俞敏洪认为,人活着需要有一种感觉,新东方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也是因为新东方有一种感觉存在,凡是到新东方来过的人,都在新东方感觉到了一种活力、一种顽强和一种豁达。

几年前,俞敏洪曾写道,“现在新东方做大了,自己所面对的困难反而越来越多了,有些困难是因为中国的客观现实造成的,但有些困难存在完全是因为我的无能和性格缺陷所致。放眼看去,我开始明白,只要新东方存在着、发展着,我所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将会无穷无尽。多少次痛苦万分时,我下定决心要放弃新东方,希望离新东方越远越好,多少次在我离开新东方一段时间后,又对她如此的魂牵梦绕、日夜思念,只要听不到新东方的消息就茶饭不思,坐立不安。”

惶恐和不安几乎是众多企业领导者共同的体验,唯有战胜它们的人才能轻松走下去。

1.80后创业故事,李想成功创业故事

2.著名企业家创业故事

3.女企业家创业故事

4.美国女企业家的创业故事

5.成功女士的创业故事

6.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7.创业故事――通往成功的笨方法

8.成功创业故事集锦

9.马云成功创业故事

10.女人成功创业故事

企业家的小故事有哪些篇五

对于创业来说,新的路可能在别人不敢走的地方,也可能在别人不愿走的地方,而别人看不到想不到的地方往往很少。为单位做好每件事。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80后企业家创业故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从月薪八百到身价千万,80后夫妻的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80后创业故事:从月薪八百到身价千万!

已经或者接近而立之年的80后们,如今已成为商界一支新崛起的力量。他们中有不少人是靠着自己的打拼,创造一个个传奇的。

就业,在吃苦中培养责任心

来到位于无锡新区工博园的天创佳成文化创意公司,记者立即被公司墙上装饰的多幅油画作品和各种艺术品所吸引。这些油画几乎都出自董事长田成之手。这个1982年出生在连云港的小伙曾把油画当成自己的理想。可现实是:20xx年,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毕业后,他考上了中央美院,可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在朋友介绍下,他来到无锡一家电动车生产企业担任企划工作。

当他的同学们月收入1500元起步时,他的月工资仅有800元,而且工作、生活条件都很艰苦——8个人一间宿舍,没有空调。“夏天到外头上个卫生间,能被蚊子给抬出来。”田成说,那段

时间

早上6点多起床,晚上12点睡觉,经常累得来不及洗就睡了。“凌晨两三点听到打雷,他们都从床上跳起来跑到院内,淋着大雨给放在室外的纸箱和货物盖上帆布。”田成说,自己原有的一点傲气、棱角逐渐被磨掉,同时培养起了责任心。

工作一年后,比他低一届的女友即将毕业,田成想回苏州,但女友不同意,她甚至放话说:“你连这点苦都吃不了,我看不起你!”田成爆发了,他一声不吭离开工厂回苏州。几天后部门领导打电话来说要罚款,他回应说“你要罚就罚吧。”第二天,总经理打电话来说要加工资,田成却说“加工资我也不要。”第三天,老板一句“明天来上班。”他就回到了工厂,“我安慰自己,只要我能在这样的公司多呆一天,以后在别的单位就能多呆三天。”一年后,公司壮大了,田成升任企划主管,月薪涨到了5000元。

创业,第一笔生意就做砸了

20xx年女友研究生毕业,田成想要让女友一起来公司工作。但公司认为,他俩在一个部门不好管理。于是,他让女友到公司附近开了一间图文工作室。田成有空就去女友那帮忙,因而在公司里遭到同事非议,20xx年初,他离开电动车公司,和女友一起创业。

白手起家并不容易。“我分析了一下,光无锡的图文制作公司就有上千家,我没有任何背景和资源,很难超越他们。但当时电动车工业设计公司全国不到十家,我做这行有优势。”于是他决定转行。但几个月下来,夫妻俩一个月收入才1800元。

“我们给客户设计一款贴花才30元。我发现,不能再做纯设计,便找工厂代加工设计产品。”田成说,自己接到的第一单印刷品生意共八千多元,但客户发现有质量问题,他向客户解释是工人生产时弄错了。“客户对我说,‘没本事当老板就不要做,没见过出了问题把责任推给员工的。’我恨不能找个洞钻下去。”田成给客户全部重做,第一笔生意虽然赔了,却让他懂得了很多。

经验:有创意并

坚持

才会有机会

凭着自己在电动车行业的从业经验,他快速适应了市场的需求。不仅做设计,他还给客户提供超值服务,“我为他们产品提优化建议,满足个性化需求。如在车身上安装反光贴花,让车在几十米外就能被看到;座椅上装3d网,可以防晒防积水。我为客户策划营销的点子,我的出发点不是我的利润,而是帮客户挣钱。如果客户赚到钱,不怕我没有利润。”

20xx年,当他的公司在全国电动车行业外观装饰市场占7成份额时,他把目光转向了汽车工业设计。没有任何经验和渠道,起初给4s店做品牌展车,以此来吸引关注。没有广告经费,他想了一个办法,不花钱让自己在淘宝的搜索排名第一位。“汽车车身贴纸一套市场价是四五百元,但是我的每套标价在8000元—10000元。大型的汽车生产商在搜索时是价格从高到低排序,因此我的公司一定排在最前面。对方看到我的价格远高于市场价,就很好奇会问,你的为什么这么贵?当然,我会说工艺特殊之类的,还有这是一套单卖的价格,如果你们大量定制的话,我们也只要四五百元。”此举吸引了汽车生产商的眼球,接下来,在悦达起亚举行的全国车身创意大赛里,5款得票最多的产品,有4款是田成设计的。

如今,公司已成立了3家子公司。今年计划销售上亿元,田成的身家也超过了千万元。

作为

成功

的创业者,他对如今的应届大学生提的建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且坚持下来。

教育集团总裁自述创业史:奋斗是一件容易上瘾的事儿!

奋斗是一件容易上瘾的事儿!

十四年前他是安徽肥东乡村少年,第一次坐火车离开合肥,第一次睡在火车地板上,周遭都是脚丫子的味道,好在梦好香,去看海的梦。七年前,他是厦门大学在读研究生,依然接受家中的贴补,赖以赚钱的手艺无非家教。现在他是八百名弱冠少年的“浩哥”,东南地区最大“私塾生意”的带头人,快乐学习教育集团总裁张浩。

疯狂的想法

我是20xx年开始创业的。20xx年寒假,我回老家合肥,突然发现爸妈老了,而我还在

读书

,一无是处,还要靠他们养活我。我爸爸是个小学老师,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合肥冬天很冷,我看得心很痛。男孩的成熟往往是突然完成的。回到厦门学校,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就想家,想父母,想自己,于是很快就冲动地做了一个决定——在老爸退休之前买辆车送给他。

有了想法后,我觉得很紧张,他快退休了,而我还没毕业。我马上产生第二个想法——要赚钱,我一定要挣十万元。当时恰好在看

卡耐基

的《成功学》,有点疯狂,我拿了张纸打印了“十万”两个大字贴在墙上。

我可以先找一份家教,做出成绩后,拿这个做案例,再涨价。我通过中介给一个初二的男孩做家教,带了他一年后,他中考时候从全年级360名中的倒数第五十名,考到全校第二,考到厦门最好的中学厦门一中。

之后,那个孩子的父母主动帮我介绍100元的家教了,后来好多人找我,所以几个月后我的业余时间就排满了,但是我觉得很累,每天要一遍一遍地讲。我就对孩子父母讲:周末的时候你把孩子送到厦大来,让孩子感受下厦大的人文氛围。这样我就在厦大找了个小教室,然后同年龄段的孩子放在一起教。就这么做一直做到暑假前。暑假我开了两个班,招了20多个学生,挣了18000多元。

当时厦大对面有个光大银行,我每次做家教拿到钱都会全部存进去,每次特别开心的就是看存折上最后的那个数字。有时候为了凑一个整数,会把口袋的零钱全搭进去。暑假后开学的时候我开了四个班。那年的11月,我存最后一笔钱进去的时候,整十万。

创业之初

这是20xx年的事情,后来我最多在厦门大学同时租用4个教室,开16个班。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招兼职家教老师了,我去贴招聘广告,亲自面试、培训、代课。我们公司现在的副总裁、上海事业部的主管,很多骨干都是那时加入的,那时他们才上大二、大三,从那以后就没有离开过“快乐学习”。

20xx年,我从厦门回了趟合肥,给我爸爸买了一辆车,我爸成了他们小学唯一一个开着轿车从乡下去上课的老师,那部北京现代每天都会停在学校操场上。

从20xx年开始我在讲台上一直站到20xx年,五年中我每个周末每天八个小时的课。中午我们去小教室吃盒饭,然后一个人躺一个垫子立马睡着,睡半个小时,起来后洗把脸,看一下下午的讲义,下午接着上课到晚上8点。20xx年之前我们没有请过一个保洁员,卫生都是我们自己打扫,晚上9点钟吃饭,之后备课。

奋斗中那些事

课外辅导,首先必须满足家长的功利性需求,就是成绩要改变,所以在这方面一定要有效果。但是一个机构如果只做到这样的话,我们称之为有现在,没未来。我们有个“3s快乐学习法”:第一步,激发你的学习兴趣,孩子不想读的话,神仙也帮不了他。第二步,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第三步,培养孩子的价值观。

关于竞争对手,最大竞争对手其实是自己——能不能静下心来做好这件事?教育是个慢产业,需要紧紧聚焦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耐下心来慢慢做。“企业如同万物,有其自然生长规律”,如果你违背了规律,迟早是要还的。

教育产业政策上没有风险,只要高考不取消,家长对补习的需求一定存在。我们希望在师资的培养上,“快乐学习”是这个行业最用心、做得最扎实的。稳定的教师资源是“快乐学习”最大的财富。未来我们要做一家在所有教育机构中最有灵魂的机构,而不仅仅就是为了满足孩子们上课、考试。

那时招生压力很大,有时候备课后还要背个大包,里面装着满满的传单,往一个个小区的邮箱里塞、贴。常常会碰到大叔大妈干涉,有时候碰到熟人也很没面子。更糟糕的是会碰到保安。

一次我们到一个小区,信箱有一排,很长,很多,每次看到这种情况我都很兴奋,有点像电影《摩登时代》中卓别林饰演的那个见到螺丝就疯狂的劳工,于是就刷刷往里塞传单,速度那是相当快。

不幸的是,保安来了,告诉我小区不能发广告,要把传单从信箱中一个个夹出来,不夹就得挨揍,一群保安把我围起来,那一瞬我最无助。

我带着我太太天天晚上出去,特别是像暑假前的招生旺季,每次投到凌晨一点两点。我太太不想去,我说你还是陪我吧,你什么都不用做,站在我身旁跟我讲讲话就好了。只为克服心理恐惧。

有时候想想,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啊?研究生毕业,厦门大学企业管理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没问题,但是想完后还是继续贴。为什么?大概奋斗是一件容易上瘾的事儿。

80后创业者和玩自拍,36氪,天使汇,拉勾网宣布合作

手指轻触屏幕,一张自拍合影将时间定格在20xx年10月19日。画面中央是出席20xx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的国务院,围绕在他身边三张青春笑脸的主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创新创业者。

20xx年10月19日,拉勾网、36氪和天使汇三方宣布启动名为“创业三棱镜计划”的深度合作,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人群。当天上午,在中关村双创周现场接见了这三家企业的负责人。

“据说我们是第一个和玩自拍的中国人。”36氪创始人刘成城难掩兴奋。也正因为这张难得的自拍照,让他和天使汇创始人兰宁羽、拉勾网创始人马德龙一起,将创新创业者的自信和阳光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

刘成城觉得,欣然和他们一起自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都是80后的创新创业者,他们创业的领域都是“为创业者服务”。

当现场向刘成城询问36氪的业务模式时,他回答,36氪从4年前就开始做创业服务平台,希望给创业者提供最好的产品与服务,20xx年搭建私募股权融资平台,给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对此表示赞许,连称‘好,好,好’。”

启动仪式上,将“双创”解读为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在可能的条件下,去创业,去创新,旗帜鲜明地为创业创新者“站台”。

而兰宁羽、马德龙、刘成城,则和其他青年创新创业者一起,用亲身经历告诉更多渴望创新创业的人,这是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也是一个平等上升的通道,这更是一个社会正义的重要标志。

3人之中,3w咖啡馆、拉勾网创始人马德龙是在半年内第二次见到。20xx年5月7日,参观中关村创业大街时,就走进3w咖啡馆喝了一杯香草拿铁。马德龙为演示了一场跟投资人的“路演”,得到了的好评。

从知名互联网主题咖啡馆的创始人,到创建互联网垂直招聘平台拉勾网,马德龙将自己的创新创业经验归结于“叩响新世界大门的好奇心”。

20xx年5月,北京邮电大学第七届创新实践成果展期间,毕业于该校工业设计专业的马德龙回到母校,以“好奇心伴我成长”为主题,与师弟师妹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那场演讲听下来,马德龙成功地让这些同样渴望创新创业的北邮学子记住了他那与好奇心相关的3个故事。

故事一是初入大学校园的农村孩子马德龙,仅仅因为对电脑的好奇,就拿出半年生活费和室友合买了一台586电脑,虽然上不了网,却打开了人生的新世界。

故事二是个别老师手中的“新生事物”手机,再次触发了马德龙的好奇心,他用大二暑假做了整整两个月的服务生,每天刷马桶、铺床单、擦地板,换来一部当时的“顶级”手机,感受到信息即时传递的欣喜若狂。

故事三是有了前两个故事对好奇心的深度铺垫,大四毕业时,马德龙选择了当时并不受重视的互联网行业,在腾讯公司开始了自己创新创业的原始积累。

时任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分团委书记的王云红清晰地记得,当时马德龙是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做事爱动脑子,敢创新。“印象中,他不放弃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学院志愿者协会会旗和其他学院的院徽设计、校庆50周年学校宣传方案设计,他都带领团队积极参与。”王云红回忆说,当年在马德龙的带领下,学生会组织的很多活动都办成了品牌活动。

20xx年10月17日,马德龙和其他14位创新创业校友被母校“召回”,受聘成为首批创业导师。

“创业导师将会通过创业者沙龙,面对面地与创业初期的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创业公开课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交流。”该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王巧妹说,学校还会邀请马德龙等导师担任学生项目评审,手把手地帮助他们发展项目。

在中关村核心位置——创业大街入口前广场,有一块7米宽、16米高,外观上相近于手机比例的户外屏幕,兰宁羽称之为“全球第一块为创业者设立的大屏幕”。

在这块为初期创业者提供的园地里,将免费满足企业招聘人才、树立口碑、获取早期用户、建立行业影响、展示团队成员等需求。截至20xx年12月底,天使汇已为近300个创业项目完成融资,融资总额超过30亿元,项目融资额度多集中在100万至500万元之间。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的兰宁羽因其7次创业经历被人们所知晓。19岁时,一起音乐网让他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或许是此后在跨平台出版公司、机场广告营销公司、全球通信行业咨询等领域的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坚持让他找到了做“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这一新方向。

本科和研究生先后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和中科院计算机专业的刘成城,曾在20xx年上榜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从高二逃学到中关村创业被家人追回,到大一时和同学一起组建团购网站,帮大学生团购3c类设备,直到研究生阶段和一些志同道合的网友一起兼职筹备36氪网站()并于同年12月正式上线,刘成城终于找到了创业创新的感觉。

后来的故事似乎和很多成功的创新创业故事不谋而合。

100万元的天使投资起步,再加上经纬创投的a轮投资,让一个以科技博客起家的网站,成功转型为“服务互联网创业”的线上融资平台。20xx年5月,36氪获得中关村授予的“创新型孵化器”称号。截至20xx年8月,36氪有认证创业者7243人、认证投资人976人,收录创业项目超过1.91万个。

“他们对于服务的理解和模式的创新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作为36氪旗下孵化器氪空间的首家入驻团队,公司联合创始人石争妍说,在36氪最新推出的融资平台上,公司挂牌融资约一周时间内就提前完成了众筹。

刘成城认为,对于渴望创新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有三种特质十分重要,决断力、坚持和学习。“在未来非常不确定的时候,创业者必须要内心非常强大才有可能实现梦想。”刘成城经常这样鼓励自己的团队。

企业家的小故事有哪些篇六

俞敏洪,江苏江阴人,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1985年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xx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天津、南京、成都、重庆、沈阳、深圳、长沙、济南、哈尔滨、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的十八所新东方学校,两家专业研究机构,五家子公司及北美分公司。

新东方在美上市,造就了俞敏洪这个新的亿万富翁。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成功的老师,有人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把这两个角色结合在一起,俞敏洪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北京时间9月8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交所上市,首日收盘于20.88美元。新东方董事长、持有公司31.18%股权(4400万股)的俞敏洪的资产一跃超过1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作为国内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声名赫赫。十几年来,它帮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众多莘莘学子借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人评价说,“在中国,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像新东方这样,站在几十万青年命运的转折点上,站在东西方交流的转折点上,对中国社会进步发挥如此直接而重大的作用。”

undefinedundefined

这样的赞誉现在看来也许并不为过,但对于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来说,当初却根本没有这样的“雄才大略”。

俞敏洪的授课风格被学生们总结为“激励型”,他常常用到的一个例子就是自己的经历。

1978年,俞敏洪高考失利后回到家里。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高考失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尽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俞敏洪坚持考了三年后,最终考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1985年,俞敏洪毕业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师。接下来是两年平淡的生活。中国随后出现的留学热潮,让俞敏洪也萌生了出国的想法。1988年俞敏洪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他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以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减,再加上他在北大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诸东流,一起逝去的还有他所有的积蓄。

为了谋生,俞敏洪到北大外面去兼课教书,后来又约几个同学一块儿出去办托福班,挣出国的学费。1990年秋天,俞敏洪的如意算盘被打碎了:因为打着学校的名头私自办学,北京大学在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和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高调宣布了对俞敏洪的处分决定。对此,俞敏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1991年,俞敏洪被迫辞去了北京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务,为了挽救颜面不得不离开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但正是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俞敏洪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面子在北大呆下去,反而因此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

离开北大后,俞敏洪开始在一个叫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办培训班,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这一年他29岁,他的目标是挣一笔学费,摆脱生活的窘境,然后像他的同学和朋友一样到美国留学。

尽管困难重重,但拼死拼活干了一段时间后,俞敏洪的培训班渐渐有了起色。眼看着培训班越来越火,俞敏洪渐渐萌生了自己办班的念头。1993年,在一间10平米透风漏雨的小平房里,俞敏洪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1995年底,积累了一小笔财富的俞敏洪飞到北美,这里曾是他心牵梦绕的地方,当年就是为了凑留学的费用,他丢掉了在北大的教师职位。在加拿大,曾经同为北大教师的徐小平听了俞敏洪的创业经历怦然心动,毅然决定回国和俞敏洪一起创业。在美国,看到那么多中国留学生碰到俞敏洪都会叫一声“俞老师”,已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同学王强也深受刺激。1996年,王强终于下定决心回国。

在俞敏洪的鼓动下,昔日好友徐小平、王强、包凡一、钱永强陆陆续续从海外赶回加盟了新东方。经过在海外多年的打拼,这些海归身上都积聚起了巨大的能量。这批从世界各地汇聚到新东方的个性桀骜不驯的人,把世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了新东方。

俞敏洪笑言自己是“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如何将这些有个性的人团结到一起,并让每个人都保持活力和激情,是俞敏洪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俞敏洪说,在新东方,没有任何人把我当领导看,没有任何人会因为我犯了错误而放过我。在无数场合下,我都难堪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我无数次后悔把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东方来,又无数次因为新东方有这么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骄傲。因为这些人的到来,我明显地进步了,新东方明显地进步了。没有他们,我到今天可能还是个目光短浅的个体户,没有他们,新东方到今天还可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培训学校。

如今,新东方已经成为无数人梦想的发源地和实现梦想的场所。成千上万人通过在新东方艰苦的学习,圆了自己的留学梦。

与新东方的英语培训一同冲向全国各地的,还有新东方精神。一位同行在参加完新东方去年的梦想之旅后总结道,新东方最重要的就是告诉了我们,尽管生活沧海桑田,依然不要停止追求自己的梦和理想!

新东方精神到底是什么?俞敏洪说,“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是我生命中一连串铭心刻骨的故事:是在被北大处分后无泪的痛苦,是在被美国大学拒收后无尽的绝望,是在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浑身的颤抖,是在被医生抢救过来后撕心裂肺的哭喊;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更是在痛苦之后决不回头的努力,在绝望之后坚韧不拔的追求,在颤抖之后不屈不饶的勇气,在哭喊之后重新积聚的力量。”

undefinedundefined

俞敏洪认为,人活着需要有一种感觉,新东方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也是因为新东方有一种感觉存在,凡是到新东方来过的人,都在新东方感觉到了一种活力、一种顽强和一种豁达。

几年前,俞敏洪曾写道,“现在新东方做大了,自己所面对的困难反而越来越多了,有些困难是因为中国的客观现实造成的,但有些困难存在完全是因为我的无能和性格缺陷所致。放眼看去,我开始明白,只要新东方存在着、发展着,我所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将会无穷无尽。多少次痛苦万分时,我下定决心要放弃新东方,希望离新东方越远越好,多少次在我离开新东方一段时间后,又对她如此的魂牵梦绕、日夜思念,只要听不到新东方的消息就茶饭不思,坐立不安。”

惶恐和不安几乎是众多企业领导者共同的体验,唯有战胜它们的人才能轻松走下去。

企业家的小故事有哪些篇七

17岁第一次创业,22岁创办深圳市聚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25岁带领企业走在国内同行业最前列,2009年,28岁的他正在积极运作,争取聚成首批创业板上市——这就是刘松琳,聚成资讯集团的董事长,一个被媒体称为“有着羚羊跳跃般的创业经历”的“80后”创业者。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刘松琳领导下的聚成集团稳步前进,营业额达到3.4亿。初中都没毕业的他,如何从一个培训业的门外汉,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培训公司的老总?是什么支撑他一直不断向前进步? 2009年4月28日,在深圳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堂,刘松琳接受了《南方企业家》记者的专访。 4月的阳光,明净、灿烂,透过巨大的透明落地窗,淡淡地洒了进来,让人感觉温暖极了。也许是做过形象设计师的缘故,面前的刘松琳发型一丝不苟,仪容清爽,西装合身得体,侃侃而谈时,始终带着淡淡的笑容。

三次出走,从迷茫到目标。在刘松琳年轻的人生中,有过三次离家出走的经历。刘松琳说,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出走中,他逐渐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祖籍山东荣成县的刘松琳,出生成长于吉林省通化县抚民镇,16岁就辍学了。不是因为家贫,刘家在抚民是首富,也不是因为学习不好,刘松琳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只因为父亲“多读书不如早做事”的信条,小小年纪的刘松琳不得不到家族企业里帮忙,成了一个小老板。 严厉的刘父崇尚的是“当面教子”,教训起儿子来从不顾及情面。偏偏刘松琳的性子与父亲是如出一辙的倔强。1997年,因为一件小事被父亲当众打骂后,刘松琳愤然出走。 多年以后,刘松琳依然清晰地记得挨打离开的那一幕。“你要走,我的家产一分钱都不会给你。”父亲的话并没有威迫到刘松琳,他咬着牙对父亲说,“我就是要饭也不要你一分钱。” 狠话撂下了,可毕竟只有17岁,该何去何从?一离家,刘松琳就后悔了。从没出过远门的他,只知道一条回老家山东的路。于是,带着身上仅有的四五百块钱,他跳上了前往威海的船。 初到威海,没高学历的刘松琳连找个活养活自己都难,不得不从舅舅那里赊酒来卖。开始推销酒的日子很苦,铺货时还屡屡遭人白眼,后来,刘松琳想到让人家先摆着卖,卖完了才结账。这种“先铺货再付钱”的方式在当时当地很“新鲜”。那一年,靠着卖酒,刘松琳赚了二三十万。 就在这时,父亲打来了电话。“儿子,就算我错了,回来吧。”这是刘松琳离家后两人的第一次通话。第一次发现了父亲脆弱的一面,深觉自己不懂事的刘松琳满怀愧疚地回了家。 但在2000年,刘松琳又因同样的原因,再次离开了家。这一次,他没有再卖酒,而是师从学习化妆、形象设计。当年,那英、吕燕、马艳丽、李咏……都曾经过刘松琳的手而神采焕然,这让刘松琳很有成就感。可是,正当刘松琳自己也开了个店,事业一步步上升时,母亲的召唤电话来了。“总是事业有点起色时,就被叫回家。”刘松琳有些无奈,却仍是回了家。 只是,这一次刘松琳依然没有在家呆很久。2003年3月,当父亲打电话给他交待事情时,他已经在开往南方的火车上了。这一次,想在更广阔的世界里闯荡的刘松琳,选择了南方热土深圳。

首创培训超市模式。刘松琳的人生,在第一次接触培训业时就开始了彻底的改变,“当时就觉得这是我想要的事业。” 初到深圳时,还没有找到事业方向的刘松琳,一有时间就往深圳书城跑。企业管理、成功励志、商务礼仪……刘松琳硬啃了很多书。后来,刘松琳在其中一本书的光碟上看到了号称“华人第一成功学专家”的陈安之的培训课程广告。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刘松琳去参加了这场培训课。 计算成本是商人本性,刘松琳边听课边在心中算计:现在现场是200多人,如果变成1000多人,每人交3000多元,就是3百多万,若以成本不超过30%算,每个月一场,那10期不就是净赚2000多万?而且人数多了,同样的成本分担下来,学习的费用不就能大幅度降低学习成本,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吗?这个念头,令刘松琳一下子热血沸腾起来。 但2003年的培训市场,一边是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一边是昂贵,培训产品主要集中在基本层次上,根本适应不了迅速膨胀的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才能很好地切入培训业,改变这种矛盾?刘松琳开始苦思。 后来,刘松琳的培训师朋友罗恩和周嵘提出了“培训超市”的概念——让培训课程像超市一样,既便宜又能自由选择。刘松琳不禁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一条很好的发展路子吗?于是,刘松琳拿出全部的积蓄,与罗恩、周嵘一起,创办了聚成公司。 2003年6月11日,刘松琳从家乡小镇的首富——他父亲那里借了100万元,聚成正式成立,最初的办公地是深圳深南东路新闻大厦。他担任董事长负责财务与管理;罗恩与周嵘则以技术入股,负责运营和销售。1个多月后,陈永亮加入任总裁。 那时国内管理培训市场还处于“一二三”的阶段:一个老师,两个助理,三台电话就开始做培训公司,但收费昂贵,每堂课都要3000元多甚至上万元。 聚成“学习卡”定价10800元,一次性卖给企业客户,里面打包了一年的课程。其间,这家企业的老板、员工都可以来听课,每人每次300-500元,好像预存在美容馆、健身房会员卡的钱,去一次划一次;卡的有效期一年,有效期内可以退。 只是,想法虽好,做起来却往往不是那么简单。 整整两个月,“学习卡”只卖出了几张。而更让刘松琳不堪重负的,是来自各方面的非议。市场和客户认为刘松琳和聚成是骗子;同行也嗤之以鼻,甚至有人放言“聚成能活半年,我把脑袋给他们”。 “我是以虔诚的心态进入这个行业的,可进来了却不是想象中的友好。”刘松琳觉得很委屈,却没想过放弃,反而更坚定了他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 最初的聚成,只有6个人:3个创始人,外加3个员工。为了介绍聚成模式和课程师资,6个人开着一辆破面包车,四处开研讨会进行推介。保安、文员、财务、老板——身兼数职的刘松琳累了乏了,就在办公室那张从二手市场淘来的桌子上休息。结果没几个月,可怜的桌子就被他魁梧的身躯给睡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8月,聚成在深圳银湖度假村举办了第一堂公开课——“名嘴”张锦贵的“总裁魅力沟通与领导管理”,400多人的现场,反响热烈。 经此一役,“学习卡”开始热销,聚成也开始在业内声名鹊起,迅速壮大。2006年,聚成被评为“2006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第一大品牌”。世界第一行销大师杰·亚布拉罕甚至在2007年世界营销管理大会上称,聚成的员工规模、年开课场次、年培训人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到2009年,刘松琳领导下的聚成,已有会员企业50000余家,员工4000多人,分(子)公司遍布国内40多个省市,每年为社会和企业培训各类人才超过100万人次。

首席“服务员”。“服务员”——刘松琳的名片上,赫然印着这3个字,排在“董事长”之前。堂堂聚成董事长,竟然自称服务员,是否有点贬低自己? “培训行业的理念就是注重服务,在聚成,服务精神贯穿每个人心中。我当然就是聚成最大的服务员,或者说首席服务员。”刘松琳笑得很坦然。他说,聚成的“服务员”理念从2007年8月正式推广,每个董事和高管都在自己的职位前加上了“服务员”的称呼,以此来加强服务意识。 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培训的公司,首要任务当然是服务好客户。为此,刘松琳从一开始就在筛选老师和课程方面下了大功夫。 “很多企业家在黑暗中前进,没有人为他照亮前路,他看不到想要的东西,聚成就来帮助他,告诉他怎么走。”刘松琳生意人出身,自然了解老板们的需求是什么。因此,聚成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实战为主的课程需求模式。 “我们比较注重效果。”刘松琳说,这是作为民营企业的聚成,与清华经管、北大光华等知名管理学院竞争的主要资本。因为聚成的主要客户是中小企业,而聚成创办6年来的飞速发展,证明了刘松琳的路子走对了。 从最初的“学习卡”开始,聚成一直在不断地创新培训模式,研发新产品和服务,以更好地服务客户。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小企业作为最敏感、脆弱的企业群体,首当其冲。刘松琳提出了“与中小企业一起过冬,拒绝参与衰退”的主张。聚成在继续巩固和提升公开课产品的同时,还邀请十几位世界大师和中外商界领袖从2009年5月9日开始在全国聚成巡回演讲。目前,已经与聚成签约并开始在全国演讲的有:世界实战派营销大师、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主席米尔顿·科特勒,世界第一谈判大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白宫双料首席谈判顾问罗杰·道森,全球第一客户关系管理大师大卫·弗曼多,以及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民营企业教父”郎咸平等。 2009年3月31日,中国股市翘首以待了十年的创业板在千呼万唤下,终于正式启动。刘松琳也正在努力使聚成成为登录创业板首批企业之一。他看重的是,上市有利于聚成树立品牌形象,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聚成创新的动力,但更重要的,这是他建设“百年聚成”的重要一步。 “聚成不是在种花,是在种树。”这是刘松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培训行业对国家、对企业界的贡献很大。如果我们正好有这样的机遇,做成了第一名,又有机会做成百年聚成,那我们当然就得努力把这块牌子树起来。”花,只是昙花一现,但树,却可以基业常青。因此,刘松琳想把聚成做成一棵百年大树。 “我们内部有一个培训口号——服务到客户绝望为止,就是超出他的期望,然后还让他绝望。”刘松琳笑了起来。正是这种“服务到客户绝望为止”的理念,让聚成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并一直在向前迈进。

一个很爱学习的人。这几乎是所有接触过刘松琳的人对他的一个共同的评价。而刘松琳也承认,“我花了很多钱去学习。”刘松琳自认为是个比较上进的人,事实也确实如此。虽然他总是自嘲自己小学毕业,文化不高,但与他交流,你绝对找不到一丝他谈吐上的不妥之处。 工作之余,刘松琳除了听音乐,骑车,最主要的还是看书学习。这样的生活未免有些枯燥,但刘松琳毫不以为苦,因为他的目标是成功,是幸福着去赚钱。 在金融危机中,许多企业就此倒下,聚成却依然稳步前进,从2008年初到2009年4月,新增分公司10家,客户总数增长了1万家。钱越赚越多了,刘松琳却觉得那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一种尊重,“很多企业家都很认同我。”

企业家的小故事有哪些篇八

手指轻触屏幕,一张自拍合影将时间定格在2015年10月19日。画面中央是出席2015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的国务院,围绕在他身边三张青春笑脸的主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创新创业者。

2015年10月19日,拉勾网、36氪和天使汇三方宣布启动名为“创业三棱镜计划”的深度合作,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人群。当天上午,在中关村双创周现场接见了这三家企业的负责人。

“据说我们是第一个和玩自拍的中国人。”36氪创始人刘成城难掩兴奋。也正因为这张难得的自拍照,让他和天使汇创始人兰宁羽、拉勾网创始人马德龙一起,将创新创业者的自信和阳光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

刘成城觉得,欣然和他们一起自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都是80后的创新创业者,他们创业的领域都是“为创业者服务”。

当现场向刘成城询问36氪的业务模式时,他回答,36氪从4年前就开始做创业服务平台,希望给创业者提供最好的产品与服务,2014年搭建私募股权融资平台,给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对此表示赞许,连称‘好,好,好’。”

启动仪式上,将“双创”解读为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在可能的条件下,去创业,去创新,旗帜鲜明地为创业创新者“站台”。

而兰宁羽、马德龙、刘成城,则和其他青年创新创业者一起,用亲身经历告诉更多渴望创新创业的人,这是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也是一个平等上升的通道,这更是一个社会正义的重要标志。

3人之中,3w咖啡馆、拉勾网创始人马德龙是在半年内第二次见到。2015年5月7日,参观中关村创业大街时,就走进3w咖啡馆喝了一杯香草拿铁。马德龙为演示了一场跟投资人的“路演”,得到了的好评。

从知名互联网主题咖啡馆的创始人,到创建互联网垂直招聘平台拉勾网,马德龙将自己的创新创业经验归结于“叩响新世界大门的好奇心”。

2015年5月,北京邮电大学第七届创新实践成果展期间,毕业于该校工业设计专业的马德龙回到母校,以“好奇心伴我成长”为主题,与师弟师妹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那场演讲听下来,马德龙成功地让这些同样渴望创新创业的北邮学子记住了他那与好奇心相关的3个故事。

故事一是初入大学校园的农村孩子马德龙,仅仅因为对电脑的好奇,就拿出半年生活费和室友合买了一台586电脑,虽然上不了网,却打开了人生的新世界。

故事二是个别老师手中的“新生事物”手机,再次触发了马德龙的好奇心,他用大二暑假做了整整两个月的服务生,每天刷马桶、铺床单、擦地板,换来一部当时的“顶级”手机,感受到信息即时传递的欣喜若狂。

故事三是有了前两个故事对好奇心的深度铺垫,大四毕业时,马德龙选择了当时并不受重视的互联网行业,在腾讯公司开始了自己创新创业的原始积累。

时任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分团委书记的王云红清晰地记得,当时马德龙是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做事爱动脑子,敢创新。“印象中,他不放弃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学院志愿者协会会旗和其他学院的院徽设计、校庆50周年学校宣传方案设计,他都带领团队积极参与。”王云红回忆说,当年在马德龙的带领下,学生会组织的很多活动都办成了品牌活动。

2015年10月17日,马德龙和其他14位创新创业校友被母校“召回”,受聘成为首批创业导师。

“创业导师将会通过创业者沙龙,面对面地与创业初期的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创业公开课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交流。”该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王巧妹说,学校还会邀请马德龙等导师担任学生项目评审,手把手地帮助他们发展项目。

在中关村核心位置——创业大街入口前广场,有一块7米宽、16米高,外观上相近于手机比例的户外屏幕,兰宁羽称之为“全球第一块为创业者设立的大屏幕”。

在这块为初期创业者提供的园地里,将免费满足企业招聘人才、树立口碑、获取早期用户、建立行业影响、展示团队成员等需求。截至2014年12月底,天使汇已为近300个创业项目完成融资,融资总额超过30亿元,项目融资额度多集中在100万至500万元之间。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的兰宁羽因其7次创业经历被人们所知晓。19岁时,一起音乐网让他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或许是此后在跨平台出版公司、机场广告营销公司、全球通信行业咨询等领域的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坚持让他找到了做“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这一新方向。

本科和研究生先后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和中科院计算机专业的刘成城,曾在2013年上榜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从高二逃学到中关村创业被家人追回,团购网站,帮大学生团购3c类设备,直到研究生阶段和一些志同道合的网友一起兼职筹备36氪网站()并于同年12月正式上线,刘成城终于找到了创业创新的感觉。

后来的故事似乎和很多成功的创新创业故事不谋而合。

100万元的天使投资起步,再加上经纬创投的a轮投资,让一个以科技博客起家的网站,成功转型为“服务互联网创业”的线上融资平台。2013年5月,36氪获得中关村授予的“创新型孵化器”称号。截至2014年8月,36氪有认证创业者7243人、认证投资人976人,收录创业项目超过1.91万个。

“他们对于服务的理解和模式的创新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作为36氪旗下孵化器氪空间的首家入驻团队,公司联合创始人石争妍说,在36氪最新推出的融资平台上,公司挂牌融资约一周时间内就提前完成了众筹。

刘成城认为,对于渴望创新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有三种特质十分重要,决断力、坚持和学习。“在未来非常不确定的时候,创业者必须要内心非常强大才有可能实现梦想。”刘成城经常这样鼓励自己的团队。

企业家的小故事有哪些篇九

因为家里穷,孩子又多,邓明善初中没有读完就被迫辍学,并外出打工,挣钱弥补家用。1993年他来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东莞,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第一次来到广东,人生地不熟,又没有什么太高的文化,只能做苦力活。他先是来到一家建筑公司当小工,月工资400元,因为个子小干不了重活,常被工头责骂。半年以后,他来到广东某礼品厂当学习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靠勤学苦干,掌握了一定的技术,随后到了东莞的'一家印刷厂聘用他做技术员,工资待遇有了提高,生活工作基本稳定下来。

追求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谁都渴望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来。邓明善不甘心一成不变的打工生活,1997年他果断辞职。他用5000元接手了一家复印店。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客户来到店里,拿出一张名片,问能不能制作?客户说这名片是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他想定做1000张。邓明善看到这张名片时,立刻被它的独特所吸引,从侧面看一幅图片、从正面看又一张别的图片,可相互变幻,还有点空间感,奇妙无比。但是找遍了东莞甚至整个广东,多数人都没有见过这种奇特的名片。

虽然这张单子却最终没有做成。然而通过这件事,使他对这种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的邓明善已经意识到这是一种全新的技术,目前国内做得很少,所以这是切入这个领域的一个绝佳的机会。长期以来,成像领域一直都有专业技术人员在不断攀登技术高峰,他们做不了的事情,难道邓明善能做出来?一个初中生去做专家才能做的事情,他要付出的艰辛不是常人能想象的。

邓明善对这种新型技术的研发到了醉心痴迷的程度,但就在他满腹激情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在一次产品研发过程中,一瓶硫酸不慎落到了邓明善的脸上,强烈的化学腐蚀,令邓明善的面部皮肤严重损坏,从此,他成为一名“半面人”。

如果说,没有经历的男人或许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那么邓明善的经历可以写本自传了。曾几何时,“残疾”这个词是他心上的痛,为了一项发明,毁容几乎毁了风华正茂的邓明善。曾经一度,他不敢与人正视,因为他的半张脸,和一个听不到的耳朵,他被人耻笑过、排斥过。但邓明善相信这种新型技术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他决不会放弃他的选择。他一方面请教专家,一方面将国内现有的技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同时他自己做试验搞研究。在这段时间里,他做试验产生的废品就达数吨多,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多的时间下来,他已经在立体画领域小有成就。由于已经有了先期的技术积累,他的研究很快进入了快车道。20xx年,代表最新成像科技的全景奇画研制成功,这是邓明善人生事业的一个辉煌时期。

这项用巨大的身心创伤换来的发明,让他不但实现了人生舞台的华丽转身,由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普通的农民工成长为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而且为世界成像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成像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商机。如今,我们看到经过历练的他全新蜕变。他微带自嘲地说,以后要将“半面人”设计注册成为商标。

邓明善开发研制的全景奇画,是当今成像行业中照片、图片、印刷品表现的最高形式,代表了成像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它采用了视差营造、景深拓展、层间优化、多维展示等先进技术,能将任何普通的画产生神奇变幻效果,震撼人心,开创出新的艺术境界,号称“有生命力的图像”、“纸上动画”。产品防油防水、不沾灰尘,薄如一张纸,百年不褪色,彻底颠覆了传统成像制作工艺,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创新。

全景奇画开创了成像技术的新时代,将为广告行业、印刷行业、包装行业、室内装饰画行业、工艺品行业、摄影等行业带来革命-眭的影响,推动这些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市场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全景奇画开发成功后,邓明善开始将目光从纸上做画转向在其他材质上做画,他对新型制画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又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邓明善想到了把各种技术进行全面融合,为此他发明了一种新的石画制作工艺——神奇石画。不仅普通的砖块,石板上能印画,而且,在瓦片、玻璃等特殊的物体上都能印上画。

邓明善的制画技术已经可以延用到各种媒介物质上,用他的话说,除了空气和水,任何物质都可以制画了。

“两年内帮助一万人成功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超过十万人。”邓明善说,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说辞,你会看见事实的见证。

记者面前的邓明善,早已不是当年的打工仔,也早已褪去尘世浮华,他的中科创意产业园总部地处北京cbd国际商务中心东区,从一个园区,已发展到4个分园,总占地120亩,办公场地及厂房超过了10万平方米,是一个专业以创新科技研发、创意产业孵化、精品项目推广、技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自主产业园区,专业致力于数码、创意、影像、广告、装饰、礼品等各类项目创业孵化,目前已成为国内较高知名度的创意产业基地,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先锋企业。

经过十余年发展历程,邓明善和他的中科创业产业园始终秉承“创业带动就业”、“为创业者服务”的至上原则,开创了“一台电脑创业”的模式,帮助了上万名创业者成功创业,并提供一条龙式的创业服务12011年初,邓明善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共同成立了“中国创业就业扶助基金”,发起中国创业就业扶助工程,旨在帮助更多有识之士实现成功创业或再就业梦想,致力于传播公益文化,搭建公益平台,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20xx年3月中科创意产业园与北京大学联手、吉利大学、华西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大学共同探讨设立成功创业课程,并将中科创意产业园设立为多所大学的创业培训基地。

有人称邓明善是创业教父,邓明善笑着回应说:“一个人去闯,去奋斗是寂寞的,孤独的,倘若能帮助到他人,那真是一种幸福,很奢侈的幸福。”“我经历过苦难,所以我想把我奋斗出来的果实能够与现代青年们一同分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企业家的小故事有哪些篇十

孙明楠,大连鹏生企业集团董事长。出生于80后、毕业于名校、身价达30多亿,一系列关键词令这个年轻、时尚,富有朝气的小伙子成为夏季达沃斯论坛里最令人关注的企业家。今年已经是孙明楠先生第三次参加达沃斯论坛,在记者眼中他思维敏捷、观点独到,比起前辈他多了几分亲切,比起同龄人又多了几分沉稳与干练。

毕业于多伦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孙明楠,23岁时接手父亲的房地产企业;24岁时,他以达沃斯论坛史上最年轻的企业家身份亮相;25岁时,他向大连市政府交付两个经济适用房小区;26岁时,他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董事局主席……在他带领下,鹏生这一年中交出的答卷让所有人对这位新锐企业家刮目相看。

房产市场:二、三线城市趋于饱和

。企业家不要对危机产生过度反应,虽然金融危机的影响似乎正渐行渐远。有人说“我们要采取措施,永远不要让市场再出现这样的危机了。”孙明楠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企业员工:情义贵于金钱

连续两天参会,孙明楠对“吸引最优秀与最聪明的人才”论坛印象最深,这更让他更明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20,金融危机’引发了新一轮世界经济周期调整,今天听了辩论嘉宾的发言,让我深切地意识到,必须要将对员工的激励体制与事业的成败挂钩。如果你不懂得基本规则,就无法在市场中生存,也很难在资本市场中成功;如果你不懂如何激励或者不会管理员工,同样也很难实现成功,因为完善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80后企业家的创业故事“80后”企业家的成功故事

可你知道,创业何其艰辛?常言道“白手起家”,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一个英明决策往往比登天还难。尤其在一些无从规避的主客观因素作用下,资金的匮乏、信心的缺失、众人的诟病,将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身心压力。

曾几何时,毕业于南京某高等学府的“80后”本科生孙亮,也是千万创业大军中的一员。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创业不只需要信仰、坚持与值得信赖的伙伴,拥有充足的资金储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完善的投资技巧,尤为关键。

今年29岁的他,已是南京某家平面设计公司的总经理,团队共有200余名正式员工。回想大学毕业那年,青涩的他屡屡参加各大招聘会,呈上一份份简历,终因缺乏工作经验而被招聘方婉拒。经过数夜辗转思考,孙亮意识到,既然自己有着不错的设计功底,何不与能力相仿的同学一起,合作开办自己的设计外包公司呢?他的大脑像被通了电一样,越想越是兴奋:没错,就这么办!

然而一个难堪的事实却摆在眼前。工薪家庭出生的孙亮并没有多少积蓄开办公司。他和他的伙伴通过代中小单位设计单页、海报、画册等筹集资金,能接一单是一单,常常通宵加班,一过就是半年。这半年来,他从未放弃希望,终于迎来了曙光。谁知好事多磨,当他怀揣万元“辛苦钱”到某银行办理贷款业务时,却因工作年资不足遭到拒绝。心灰意冷的他徘徊在外,恍惚想着不知何时才能一圆“创业梦”?也好给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一个交代、一种宽慰。

关键时刻,好友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般令他恍然大悟:银行不行,为什么不试试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其实孙亮并非不曾想过,只是现今社会某些非正规金融机构虚假宣传、非法集资的不良行径,令他对未来可能遭受的精神财产损失倍感担忧。但在好友的推荐下,孙亮还是决定到“南京合联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说起与“合联胜”的首次接触,孙亮至今记忆犹新。宽敞的接待大厅整洁如新,工作人员规范着装、礼貌待人,别有一种朝气蓬勃、活力向上的职业气质。当说明来意后,公司投资部主任亲自接待了他,并告诉他:

“合联胜”是获相关部门批准的正规投资管理公司,自3月成立至今,已成功为中小企业与个人投资者贷款融资约30亿元人民币,因专业领先的素质、周到热心的服务、规范合理的流程、缜密细致的运作,获广大客户好评。

除企业资质外,“合联胜”的专业度还体现在如下方面:先后与农业银行、南京银行等银行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拥有良好的信誉基础,能为客户提供最优惠、最放心的贷款利率,并为中小企业与个人投资者提供最全面的贷款咨询与贷款服务,包括贷款方案设计、贷款手续办理、还款方式对比分析等;专业工作人员全天接受洽询,能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最优理财方案;资深贷款规划师“一对一服务”,认真严谨,诚实守信,客观中肯的理财信息与建议,能使客户快速掌握完整的投资时讯、方向与技巧;公司立志成为客户投融资的好帮手,让闲余资金找到项目,让优良项目找到资金,解决中小企业与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困难问题,构建安全透明、快捷灵活的投融资桥梁,携手共筑财富平台,开启财富人生。

这所有的一切,不正是孙亮迫切需要的么?

如今,事业有成、家庭圆满的他非常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这些年来,他与“合联胜”的密切合作,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合联胜”全面规范的无抵押信用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二手住房按揭贷款、现房抵押贷款、企业贷款、银票贴现、垫资还款、项目融资等服务项目,以无需抵押、无需担保、贷款额高、手续简便、快速批核、即时到款等为突出特色,除最大程度为客户谋得福利外,也让更多投资者看到了“良心企业”的诚信经营,及其对和谐社会、幸福人民的职责与奉献。

如果您还在迷茫、左右为难或踟蹰不前,不妨与青年企业家孙亮一同选择“合联胜”。相信它将以稳重热忱的经营、科学责任的管理、精诚周到的服务、至臻至善的追求,在越来越多的客户朋友的认可与支持下,成长为贷款融资、管理顾问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缓解客户投资压力,加快社会资源融合,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响应《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着力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方针政策,为促进金融改革、共创和谐社会、共圆中国梦想做出贡献。

创业路上,有付出、有收获,有辛劳、有喜悦,有投资人、有“合联胜”。想成就人生事业?想开启财富之门?携手“合联胜”,成功不是梦!

80后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企业家80后企业家的家纺创业故事

他生于上世纪80年代,喜欢旅行,热爱时尚、潮流,他追逐理想,享受生活。他对商机嗅觉敏锐,抓住机会就决不放弃。他渴望得到社会承认,但更在乎自己的内心感受。他生于上世纪80年代,喜欢旅行,热爱时尚、潮流,他追逐理想,享受生活。

他对商机嗅觉敏锐,捉住机会就决不放弃。他渴望得到社会承认,但更在乎自己的内心感受。

他正走在为理想奋斗的路上这路上,坎坷荆棘与东风自得同在。

他是80后白领企业家,瑞德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安之语家纺总裁陈成象。

学生时代勤奋积极活跃

学生时代的他,学习就认真勤奋,积极活跃参与学校工作。1995年,15岁的陈成象就读高中一年级,由于学习成绩优同、工作勤奋被学校选为学生会副主席,高中二年级被学校推荐选举为学生会主席,高中三年级被选举为温州市学联代表。

自主创业始于实干

大学毕业后,陈成象从北京回到温州进入中国百强企业德力西集团工作。2005年重回北京开始了创业之路,在香港创办了瑞德国际集团,开始了他的幸福家纺生涯。进入新的行业,为了尽快熟悉各个环节,他拼命地学习、请教、积累,向一线工人、裁剪师傅、供给商、同行前辈学习家纺临盆工艺,向家纺设想师请教最新时尚流行元素。工作中的陈成象亲力亲为经常工作到深夜12点,天天工作15个小时。

看似少语、忸怩的陈成象,实在有一颗果敢、坚定而激情奔放的心。谈起家纺行业,他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

在陈成象的精心治理下,公司得到快速发展。

来到安之语家纺,记者看到各车间临盆秩序井然,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令人赞叹,每件产品都要经由8道检验才能出厂。

为了做大做强家纺企业,陈成象向全国家纺行业的年轻精英们发出“英雄帖”,有20多个志同道合的海归精英加盟安之语家纺。于是,企业生产、治理、销售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年轻团队。

金融危机时代名企取经修炼内功

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了所有行业,家纺行业的发展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为了寻求出路得到更大发展,陈成象选择屈身到另一家集团担任董事长助理,向前辈亲身学习经营之道,修炼内功。

二次创业品牌飞速发展

现在,瑞德国际集团和其旗下安之语家纺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有员工500多人。企业在国表里有200多家代理商、经销商和100多家专卖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德国、丹麦和澳大利亚。

陈成象自信地说:“我们的家纺产量,三年之内争取进入全国前十强。目前,公司正在洽商风险投资项目,力争在实现上市。”

陈成象一直奉行《商道》“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为行事准则。

远大的理想,活跃的思维,敢闯的魄力,踏实的作风,陈成象和他的团队以年轻的特质继续引领安之语家纺实现丹麦幸福生活之路与我相拥、幸福相伴。

企业家的小故事有哪些篇十一

手指轻触屏幕,一张自拍合影将时间定格在2015年10月19日。画面中央是出席2015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仪式的国务院,围绕在他身边三张青春笑脸的主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创新创业者。

2015年10月19日,拉勾网、36氪和天使汇三方宣布启动名为“创业三棱镜计划”的深度合作,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人群。当天上午,在中关村双创周现场接见了这三家企业的负责人。

“据说我们是第一个和玩自拍的中国人。”36氪创始人刘成城难掩兴奋。也正因为这张难得的自拍照,让他和天使汇创始人兰宁羽、拉勾网创始人马德龙一起,将创新创业者的自信和阳光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

刘成城觉得,欣然和他们一起自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都是80后的创新创业者,他们创业的领域都是“为创业者服务”。

当现场向刘成城询问36氪的业务模式时,他回答,36氪从4年前就开始做创业服务平台,希望给创业者提供最好的产品与服务,2014年搭建私募股权融资平台,给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对此表示赞许,连称‘好,好,好’。”

启动仪式上,将“双创”解读为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在可能的条件下,去创业,去创新,旗帜鲜明地为创业创新者“站台”。

而兰宁羽、马德龙、刘成城,则和其他青年创新创业者一起,用亲身经历告诉更多渴望创新创业的人,这是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也是一个平等上升的通道,这更是一个社会正义的重要标志。

3人之中,3w咖啡馆、拉勾网创始人马德龙是在半年内第二次见到。2015年5月7日,参观中关村创业大街时,就走进3w咖啡馆喝了一杯香草拿铁。马德龙为演示了一场跟投资人的“路演”,得到了的好评。

从知名互联网主题咖啡馆的创始人,到创建互联网垂直招聘平台拉勾网,马德龙将自己的创新创业经验归结于“叩响新世界大门的好奇心”。

2015年5月,北京邮电大学第七届创新实践成果展期间,毕业于该校工业设计专业的马德龙回到母校,以“好奇心伴我成长”为主题,与师弟师妹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那场演讲听下来,马德龙成功地让这些同样渴望创新创业的北邮学子记住了他那与好奇心相关的3个故事。

故事一是初入大学校园的农村孩子马德龙,仅仅因为对电脑的好奇,就拿出半年生活费和室友合买了一台586电脑,虽然上不了网,却打开了人生的新世界。

故事二是个别老师手中的“新生事物”手机,再次触发了马德龙的好奇心,他用大二暑假做了整整两个月的服务生,每天刷马桶、铺床单、擦地板,换来一部当时的“顶级”手机,感受到信息即时传递的欣喜若狂。

故事三是有了前两个故事对好奇心的深度铺垫,大四毕业时,马德龙选择了当时并不受重视的互联网行业,在腾讯公司开始了自己创新创业的原始积累。

时任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分团委书记的王云红清晰地记得,当时马德龙是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做事爱动脑子,敢创新。“印象中,他不放弃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学院志愿者协会会旗和其他学院的院徽设计、校庆50周年学校宣传方案设计,他都带领团队积极参与。”王云红回忆说,当年在马德龙的带领下,学生会组织的很多活动都办成了品牌活动。

2015年10月17日,马德龙和其他14位创新创业校友被母校“召回”,受聘成为首批创业导师。

“创业导师将会通过创业者沙龙,面对面地与创业初期的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创业公开课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交流。”该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王巧妹说,学校还会邀请马德龙等导师担任学生项目评审,手把手地帮助他们发展项目。

在中关村核心位置——创业大街入口前广场,有一块7米宽、16米高,外观上相近于手机比例的户外屏幕,兰宁羽称之为“全球第一块为创业者设立的大屏幕”。

在这块为初期创业者提供的园地里,将免费满足企业招聘人才、树立口碑、获取早期用户、建立行业影响、展示团队成员等需求。截至2014年12月底,天使汇已为近300个创业项目完成融资,融资总额超过30亿元,项目融资额度多集中在100万至500万元之间。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的兰宁羽因其7次创业经历被人们所知晓。19岁时,一起音乐网让他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或许是此后在跨平台出版公司、机场广告营销公司、全球通信行业咨询等领域的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坚持让他找到了做“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这一新方向。

本科和研究生先后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和中科院计算机专业的刘成城,曾在2013年上榜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从高二逃学到中关村创业被家人追回,团购网站,帮大学生团购3c类设备,直到研究生阶段和一些志同道合的网友一起兼职筹备36氪网站()并于同年12月正式上线,刘成城终于找到了创业创新的感觉。

后来的故事似乎和很多成功的创新创业故事不谋而合。

100万元的天使投资起步,再加上经纬创投的a轮投资,让一个以科技博客起家的网站,成功转型为“服务互联网创业”的线上融资平台。2013年5月,36氪获得中关村授予的“创新型孵化器”称号。截至2014年8月,36氪有认证创业者7243人、认证投资人976人,收录创业项目超过1.91万个。

“他们对于服务的理解和模式的创新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作为36氪旗下孵化器氪空间的首家入驻团队,公司联合创始人石争妍说,在36氪最新推出的融资平台上,公司挂牌融资约一周时间内就提前完成了众筹。

刘成城认为,对于渴望创新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有三种特质十分重要,决断力、坚持和学习。“在未来非常不确定的时候,创业者必须要内心非常强大才有可能实现梦想。”刘成城经常这样鼓励自己的团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企业家的小故事有哪些篇十二

蔡祖明,1960年出生在浙江省萧山西兴“豆腐世家”。早在18,清仁宗嘉庆二十一年,蔡祖明爷爷的太爷爷,就开始做豆腐了。蔡祖明初中毕业后,既不想“倒腾”豆腐,也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农活,一门心思只想赚大钱——青春期男孩的梦想总是带着不切实际的痞气。于是,他拜师学艺做木匠。木匠一做就是7年,虽然娶了妻子王茶英,但他并没有成为富翁。他郁郁不得志。

当时,蔡祖明的父亲在杭州当工人。父亲42岁那年,身体不好,办了病退,年纪还不太大,便想找点事做。思来想去后,父亲决定把豆腐这门生意“捡”起来。于是,他把杭州豆制品厂的豆腐贩到西兴来卖。杭州与西兴隔条江,当年往返需要坐轮渡,一天一个来回,十分辛苦。

蔡祖明不忍心看年迈的父亲如此劳累,便和妻子王茶英一起,跟着父亲干起卖豆腐的买卖来。

很快,卖豆腐赚得的“杯水车薪”又不能满足蔡祖明的“胃口”了。他把卖豆腐挣来的钱拿去买了台三轮摩托车,跑短途客运,卖豆腐的事交给了妻子。

摩托车开了不到两年,蔡祖明觉得不过瘾,想开汽车,便把王茶英卖豆腐赚得的钱花了个精光,买了辆“达西亚”,当起了出租车司机。

那时,出租车行业刚刚起步,蔡祖明算是农民中最前卫的了。可时代发展太快,他的“达西亚”还没开到两年时间,就有不少出租车换了空调车。不甘落后的他立即也换上了空调车。随后,别人换“夏利”,他就换“捷达”……他开出租车挣得的辛苦钱都用在了换车上。

见蔡祖明换车换上了瘾,父亲和妻子发出了反对的声音。妻子王茶英对蔡祖明说:“开车挣钱,挣钱换新车,没日没夜地跟着四个轱辘转,赚来的钱还是塞进了轱辘里,何必讨这份辛苦呢?还不如做豆腐赚得实在!”父亲对蔡祖明说:“你以为开车值得骄傲?开再好的出租车也是个车夫,坐车的人才值得骄傲!人家当官的,坐专车,一分钱也不用花。”蔡祖明不服气,认为他一天能挣500—600元,官员有这么高的工资吗?父亲却说:“你一天24小时不睡觉,才可以赚到500元钱。可你不是机器,你需要吃饭睡觉。即便是机器,也得喝油。算得出来的钱总是不多的,算不出来的钱那才叫赚大钱。”

父亲的话令蔡祖明醍醐灌顶。是呀!开出租车不就挣个辛苦钱嘛,而且还不安全。既然父亲和妻子都不支持自己开出租车,那就转行吧!可转行干什么呢?这个问题又难住了蔡祖明。

就在这时,萧山的国营豆制品厂倒闭了。在社会上已摸爬滚打多年的蔡祖明意识到商机来了:萧山这么大的一块地盘,总不能没有豆腐厂吧?于是,他和王茶英商量办个豆腐厂,得到了她和父亲的热烈响应。

1994年4月18日,“萧山华源豆制品厂”的执照拿到手,蔡祖明正式走上了卖豆腐的道路。现在回想起走上这条路的契机,蔡祖明坦言,并没有多少“时势造英雄”的味道,更多的是当时的他从妻子那里看到卖豆腐卖得好是可以让家人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而幸福和安稳即是财富。

“折腾”了那么多,却返回到了卖豆腐这条路上,那之前的“折腾”岂不白费了?蔡祖明却说:“所有的折腾都是为了让自己看清楚,到底什么行业什么职业才适合自己;所有的折腾都是财富,将自己磨练得更加稳重、干练和成熟。”对于“大学生就业难”以及“大学毕业该就业还是该创业”这两个问题,蔡祖明作为“过来人”,如此建议:“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首先要磨练。等磨练过了之后,这些问题自然就会有答案。”

蔡氏创富秘诀二:责任

就这样,经过两年汗水的“浸泡”,“华源”豆腐不仅占据了萧山的一半乡镇,还占领了城区市场。

3月,为了提高产量,蔡祖明拿出手中全部积蓄扩建厂房。可就在厂房破土动工两个月时,杭州一家豆制品厂突然杀入他卖豆腐的农贸市场,并在他的对面摆起了摊位。令他更气愤的是,那家豆制品厂摆了一块黑板,上面写着:“豆腐每箱13元”,而他的豆腐每箱18元。

无奈之下,蔡祖明只好降低价格。可降价意味着亏本。眼看着辛苦赚到的钱又赔了进去,王茶英心中万分焦急。就在她和蔡祖明束手无策时,却发现那些经销商又一个个都回来了。

原来,那家豆制品厂因为压低价格,所以采用低廉劣质的豆子,导致豆腐放一天就坏了。而蔡祖明坚持用最好的豆子,制作出来的豆腐可以保质存放两三天。

产品质量提上去了,接下来就是向市场做推广。209月,蔡祖明夫妇的第一家豆制品专卖店在杭州开业。晚上做好的豆腐,早上送到专卖店销售,蔡祖明夫妇的做法让杭州市民渐渐感到放心。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们先后在杭州开了28家专卖店。

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产品的知名度,初,蔡祖明夫妇想去电视台做广告,可高昂的广告费让他们舍不得赔本赚吆喝。几经思考与权衡后,蔡祖明觉得,既然做广告的目的是吸引消费者,不如直接把消费者拉到工厂来参观。

王茶英在厂里修建了参观走廊。蔡祖明买了几台依维柯中巴车,免费请杭州城里的老百姓来他的厂里现场参观流水线,包来包回,参观者可以现场吃,现场买,相当于赶了趟超市。在老百姓心中,豆腐作坊总是脏乱差。然而,在蔡祖明这里,老百姓却看到了干净、整洁、每道程序都绿色有机,还可追溯责任。这样的免费接客,坚持了一年时间。蔡祖明的产品“清洁可靠,放心食用”的印象终于在杭州城的老百姓中扎了根。(原作者:王玉吴洪范艳林)口碑相传后,杭州城里几乎所有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都有了蔡祖明的豆腐。

3月,萧山撤市,并入杭州,设为萧山区。蔡祖明的厂挂上了“杭州华源豆制品有限公司”的牌子。如今,蔡祖明在萧山拥有一座占地面积达36亩、4万平方米的特制厂房。规模扩大了,“透明度”也进一步加强了。在这座特制厂房里,修有一条参观通道。工人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举动,在参观通道里都看得一清二楚。

只有真正有良心的企业,才可以做到这样360度无死角的“透明”——在蔡祖明看来,豆制品加工,工艺并不复杂,技术也不高深,但是豆制品微生物多,容易变质,在工厂化作业和市场化流通的条件下要把质量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键是企业从上到下,各个环节,人人都要有一颗责任心。首先是企业上上下下都要有像关爱家人一样关心消费者的责任心。只有做有责任心的企业和产品,才可以有长远的发展,才可以完成他的商业帝国梦想。

就是这样的一份责任心,使得蔡祖明的产品相继通过了iso9000认证、iso14000认证和haccp认证。同时,饱含“责任心”的产品很快就走出了杭州,覆盖长三角地区。

蔡氏创富秘诀三:创新

生意做大的时候,也是考虑给产品取个响亮名字的时候。在搜集来的众多的名字中,蔡祖明看中了“祖名”,既与自己名字同音,也是对祖宗的感恩。

生意做大,随之而来还有一个更令蔡祖明头痛的问题,那就是被仿冒。

4月的一天,在杭州锦江农贸市场负责销售的赵志军无意中发现,有几筐公司的豆腐看起来不大对劲——公司包豆腐的布一向是很白的,而这几筐豆腐的布却很脏——显然这几筐豆腐是假冒的。但豆腐筐上又印刷着“祖名”二字。

赵志军马上打电话给工商管理部门,值勤人员过来后,把假冒的豆腐没收了。

蔡祖明的本意是把产品名字印在豆腐筐上,以防别人假冒,没想到有些批发商不负责,被别有用心的人把豆腐筐也偷了去。

一筐豆腐卖10。5元,而一个豆腐筐就要20。5元的进价。很多消费者看到豆腐筐上面的“祖名”才掏钱购买,结果买到假豆腐,一时间投诉电话接连不断。情急之中,蔡祖明想了一个办法——此后,凡有经销商来进货,就得拿来卖完豆腐的豆腐筐。经销商拿几个空豆腐筐来,他们就给经销商几筐豆腐。

宁可少卖豆腐也要保证豆腐筐不丢失。蔡祖明的方法虽然有些无奈,但豆腐筐的数量明显得到了控制。他和他的产品也重新得到了消费者的信任。

“祖名”最早推出可吸式豆奶系列,采取独特的可吸式外包装。如今,在市场上,除商标有所差别以外,豆奶的外包装几乎都一模一样,大家都“学”了“祖名”。但在蔡祖明看来:被仿冒也不完全是坏事,这督促着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升级,更新换代。

没过多久,蔡祖明就和他的研发团队研制了“黑活”系列新品种豆奶,有黑米、黑芝麻、黑豆奶等几个口味,还推出了5种口味的“祖名”牌豆腐卷、卤制豆干、臭豆腐、香豆干。

广交会上,“祖名”共有近50种真空包装豆制品类产品参展。参展产品包括豆干类、卤制豆干类、豆腐卷类、重庆风味类、臭豆腐类以及炒菜专用类等。

谈到产品创新,蔡祖明也聊到了大学生求职。每年向他们公司递交求职简历的大学生数以万计,但大多数学生都被他们拒之门外。这些被拒绝的学生,且不说有没有特长特色,就连简历设计几乎都一模一样。蔡祖明说:“有个性有特色才能吸引别人的关注,而不断创新又能使你立于不败之地。做企业做产品是这样,求职就业亦如此。”

蔡氏创富秘诀四:共赢

一次,蔡祖明到香港参加一个农产品展销会,发现香港与扬州合作的一家豆制品厂经营不善,亏了本。对方正想找出路,他们也看到了“祖名”产品的销量好、前景好。双方一接触,有了一些合作的意向。可几经谈判,合作的条件始终没能达到。蔡祖明便劝对方干脆甩包袱,把厂折成股份出卖,对方居然采纳了他的建议。

最终,蔡祖明以2200万收购了扬州豆制品厂,又投入2400万重新装置,建起了扬州生产基地,生产“祖名”系列产品。这个分厂由他控股,扬州当地也参股一部分。不足部分,蔡祖明采取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方式,让公司的部分高管来参股。就这样,16个股东抬起了扬州基地。

人心齐,泰山移——蔡祖明深信不疑,并始终将这条古训贯穿于企业管理中。第一年,扬州分厂的产值就超过了1000万。

12月18日,蔡祖明又迎来了浙江安吉分公司的开业。安吉分公司占地面积178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继续秉承蔡祖明的生产过程“透明化”理念,建造了参观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参观者除了可以随时看到原料投放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还可以通过参观通道另一侧看到以大豆和豆腐文化为主题特色的大型豆文化馆,全馆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投资1000多万元。馆内蜡像惟妙惟肖,通过声光电的作用,使参观者身临其境。

蔡祖明的想法是,安吉分公司不但要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还要打造成为食品工业旅游基地和豆制品文化传播基地。

“祖名”为何要下血本誓要在安吉做生产生活旅游消费一条龙服务呢?血本的背后,其实蕴藏着蔡祖明对员工的无私关怀。

对于这些为“祖名”奉献青春和热血的优秀人才,蔡祖明向来优待他们——他希望借助公司扩张的力量,努力提高员工下班后的生活质量。比如建造运动馆、健身房、幼儿园,甚至配备“婚房”。目前,这些为员工服务的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得民心者,得天下!蔡祖明和他的“祖名”系列产品,赢得了员工的心,也赢得了消费者的心。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祖名”豆奶也会打出一片天下来,跟牛奶制品一争天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