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秋天来了教案中班(模板8篇)

秋天来了教案中班(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2 06:32:03
秋天来了教案中班(模板8篇)
时间:2023-10-12 06:32:03     小编:梦幻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秋天来了教案中班篇一

秋天到了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天气,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学习观察秋天的特点,了解秋天的各种果实。

3,了解收获的来之不易。

教学时间:2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收获的季节

活动要求:

1.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中,从自己的感受里去发现秋天的美。

2.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进一步感受,欣赏秋天的丰收的景色。

活动过程:

1.讨论交流:在秋天里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谈一谈。

2.朗诵儿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18页的儿歌对秋天景色的认识。

3.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分成几个合作小组,画一画秋天美丽的风景,写一写关于秋天印象的日记,或者把收集到的秋天的图片剪贴下来。

4.小结要点: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慢慢地变黄了,一片片金黄的落叶像一只只可爱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各种各样的水果丰收了,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像一个火红的小皮球,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像一粒粒晶莹透亮的玛瑙。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棉花白似雪,沉甸甸的谷穗点着头,颗粒饱满的高粱红似火,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秋天多美呀。

第二课时 我们一起来品尝

活动要求:

1.在品尝果实时要安全使用工具,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

2.学生在分组活动时做好合理的分工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空间,鼓励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组之间的交流活动。

活动准备:师生准备秋天的各种果实。

活动过程:

1.举办"秋天美食会"师生共同品尝秋天的果实。

2.在品尝过程中分别展示搜集到的各种果实,分小组讨论:这些果实的名称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作用 说说它们的味道是怎样的 各小组可互相合作,集思广益。

3.设计果实小名片:根据不同果实的特点(外形,味道,颜色)为自己喜欢的果实设计一张小名片。

4.游戏《你说我猜》。

由一名学生说一种果实的颜色,味道,外形特征,其他同学猜猜果实的名称。

5.出示22页下图,提问:小男孩做的对吗 你想对他说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6.游戏《考考你》。

教师提问,学生分小组抢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收获的来之不易和农民伯伯的辛劳。

例1:你知道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农民伯伯经过了哪些辛勤的劳动吗

例2:除了插秧,你还知道哪些作物的种植方法

7.读儿歌《一粒米》小结:收获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珍惜。

秋天来了教案中班篇二

梳子珍藏井井有条羊肠小路

二、新授

炎热的夏天离我们渐渐远去,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音乐)听着录音,我们一齐走进秋天。

大家都还沉醉在秋天里吧!那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交流

学习第一节

交流“更红更娇更甜更好”

指名读:谁能把第一节读好呢?

齐读

秋天的太阳是那么美,空气是那么美,让我们追随着秋风的足迹去看看秋风都到过哪些地方吧!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课文。

交流(如答到小路,师问:小路是在哪啊?

(板书)田野果园

在不同的地方,秋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请大家静静地读一读课文,细心地找一找,一边读一边能够适当的画画。

交流

第二节:

师引读第二节,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看看秋风还带来了些什么?

(把桂子的香气都带来了。)

指名读

评:味道还不够浓,你来读!比较浓了,你来读。好浓的桂花香啊!我们一齐来读好。

大家再读读前面两行,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交流(顽皮的孩子)

从哪体会到的呢?(打滚、奔跑)

指名读:你来把这种顽皮的样貌读出来。

评:还不够调皮,要把这种调皮劲儿读出来。

齐读:我们一齐来读出秋风顽皮的样貌。

真调皮

来,一齐读好这节

秋风不仅仅顽皮,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自己读第三节

交流

a:“稻穗儿”、“蝉声儿”……

师:咦,你们说的这些事物夏天也有啊!再仔细读读看,秋风到底带来些什么呀?

b:圈点:“熟”、“消”、“低头弯腰”、“香了”、“长了”

师:是呀,各种物体到了秋天都发生了变化,能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吗?

指名读

齐读

那秋风还带来了什么呢?

生“苹果熟了”“葡萄熟了”

师:我们看: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师:苹果怎样穿上红袄,葡萄怎样披上紫袍呢?

(嚷着冷了)

是呀,那你能读好吗?

我们一齐来读

是呀,天气冷了,桔子也嚷着冷了(填空)

柿子也嚷着冷了(填空)

看来,我们四二班每一位同学都成了小诗人了,真了不起!

我们再一齐读好这一节

引读: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相机圈点“乐了”“笑了”

师:它们会笑,会乐吗?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呢?想看看吗?

图文

读读看,感受到什么呀?

是呀,秋天带来了丰硕的果实,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谁来读读看,能读出这种喜悦吗?

指名读

齐读

学习第六节

引读: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图片)……

(鼠标移动,暗示“井井有条”)

师引: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

请你仔细读读这句话,再看看图画,你有什么感受?(图文)

(丰收的景象)

读读看,你能感受到什么呀?

交流

师:是呀,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谁来读好!

指名读

齐读

小结:秋风送来了桂子的香气,秋风送来了丰硕的果实,秋风送来了迷人的景色,捧起书本,我们一齐来读好2到6节。

出示:1、7节

引读

读了这两节,你想说些什么呢?

交流

师:也许不需要用太多的言语,我们用朗读表达出来吧!

指名读

总结:我们喜爱‘秋天美丽的景色,我们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我们我们的心田,永驻人间吧!

配乐齐读

秋天来了教案中班篇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4、秋天

2、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秋高气爽 秋风萧瑟 秋实累累 秋雨绵绵 秋风习习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秋桂飘香)

3、教师适当讲解。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描绘一下吗?可以用上上面的词语。

5、诗人王宜振写的这首《秋天》的诗歌将告诉我们秋天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跟着诗人的脚步去感受。

二、 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2)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把它画出来。

(3)每小节的只要意思是什么?全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

(1)检查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2)检查自读课文的情况。

a、同桌互查自读课文的情况。

b、指名朗读课文。

c、说说大意。

d、交流质疑。

3、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

根据回答板书:

田野里 小路旁 果园里

4、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对比:(1)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

(2)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

5、小结:课文用拟人的手法,优美的词语来展现秋天的美,很有情趣,也饱含感情。

三、 赏读第一部分。

1、读。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2、说 。

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力的,这一小节你们觉得哪些词充满生命力?说说你的理由。

3、小结。

4、读背。

四、 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评价。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这首诗歌。

2、指名朗读课文。

二、 品读课文。

(一)2—5小节。

出示:秋风来到____,在那儿_____。

2、是呀,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出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

3、小结:看来同学们也能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我们来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或某一段,将自己的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

4、学生默读课文,准备。

5、引导交流。

6、学生选择其中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7、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

(二)6小节。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1)“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2)“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小结:诗人就是诗人,他们的诗句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三)7小节。

1、诗歌的最后一小节作者又蕴含着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2、指名读,交流。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 写作实践,拓展延伸。

1、秋天是美丽的,它在每个人的心中又是各不相同的,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

2、交流。

四、 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

秋天来了教案中班篇四

秋天到了,树叶变黄,大雁南飞。天气一天比一天凉。小朋友们的衣服叶渐渐厚了起来。

1、教育儿童理解儿歌的内容,能够朗读儿歌,感觉儿歌中秋天的神韵,进一步了解四季更替与自然现象的联系。

2、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能够背诵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帮助孩子了解四季更替与自然现象的联系。

有关四季景物的图片,视频,幼儿用书,儿歌《秋风吹》

1、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播放有关秋天风景的视频,让幼儿猜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2、让幼儿说一说,秋天来了周围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让幼儿参考视频和图片回答问题)

3、学习儿歌。先播放两遍儿歌让幼儿静听,再向口述诗歌大意,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最后教幼儿逐句背诵,直到幼儿能齐声背诵。

4、让幼儿分别上台朗诵儿歌,看谁朗诵的最好。

5、教师带领孩子表演儿歌。

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组织了此次活动,让幼儿可以了解到神秘的季节更替和秋天独特的自然现象。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很投入,孩子们认识到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和相互交流的互动中兴致很高,了解到了秋天的各种现象。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孩子的记忆、朗诵、表演、配合等能力。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教育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如果有计划再次教学,一定在活动中延伸加入学生对一年四季每个季节不同现象想理解和认识,引导他们尝试去观察,去发现。从而更好地开发孩子的综合素质。

秋天来了教案中班篇五

1.使幼儿认识一些农作物或果树。

2.让幼儿感受秋天的美景,体验金秋是丰收的季节,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教育幼儿尊重成人的'劳动,爱惜农作物。

联系参观事宜,察看参观路线。(参观农科院、农村或果园)准备交通工具和幼儿必备的生活用品,提醒幼儿穿合适的服装、鞋袜。制订参观计划。教学挂图“丰收的金秋”。

“请你们看看农田里有哪些农作物。”(如稻子、玉米、高粱、棉花、大豆等)

引导幼儿观察稻穗、玉米苞、豆荚等果实,并相互讨论,知道它们是人们的粮食。

“田里还有哪些作物也丰收了?”(引导幼儿观察棉花,摘几只棉桃,知道棉花可以用来做衣服)

“农民伯伯现在在干什么?”(如收割、脱粒、扬稻、摘棉花或玉米、砍高粱等)

“现在我们和他们一起干吧!”(组织幼儿参与,如拾稻穗、拾山芋、搬玉米等)

“今天我们高兴吗?为什么?”“我们参观了农田,知道很多作物丰收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们还参加了劳动。”

“农民伯伯为了给我们种粮食,辛苦了一年,我们要爱惜农作物,爱惜粮食。”

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秋天来了教案中班篇六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结合学校秋游,利用环境资源。

2、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将美丽的秋天留在心中。

1、学习利用落叶拓印,拼贴,进行美的再创作。

2、画一幅表现秋游活动的记忆想象画。

技法的掌握。

秋景挂图,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蜡笔等)

1、回忆:上周五我们进行了什么有意义的活动?(生:秋游,我们去了哪些地方呢?好玩吗?怎样才能留住秋游的精彩瞬间呢?)

2、板书课题:秋游

2、怎样才能使这幅画让人看出是秋游,而不是春游,或者夏游呢?画秋天的景色。

3、怎样表现秋天的景色呢?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图一

(1)画树,有以下几种方法:(示范与范图相结合)

a,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条线来表现层林尽染的秋林。

b,取树干为主的树林局部,突出前面几棵树,再逐层推远。表达密林中秋风落叶的景象。

c,画簇拥在一起的红叶树。

(2)树叶、叶丛画法指导。教师列举几种常见的叶丛的表现方法。

(3)色彩指导:橙,黄等色为主。

深秋到了,树林一般要增添一些黄,红,褐色。在色彩的处理上,既要源于自然又要大胆夸张。使秋味更浓,可允许适当强化这种感受,突出秋林的色彩特征,教材上的几幅作品就明显夸张了秋林的色彩。

4、分析教材范图,简单的介绍画树林的层次,进行近大远小的渗透。

5、学生作业。

6、第二课时,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提醒学生注意构图要满,色彩有特征。

7、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并展示已经完成好的作业。

活动:选一些叶脉凸显的落叶涂色拓印

收集叶脉凸显的落叶2-3种

秋天来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美的阶级。黄橙橙,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成熟,美丽。秋天到了,各色树叶也随风飘落,踏着满地堆积的缤纷落叶。总觉得可惜。何不用这些美丽的落叶做成美丽的画面。来留住秋天呢?板书课题。

1、欣赏机长优秀的叶拓印作品

问: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生:拓印,把颜料涂在椰子反面。再印在作业纸上即可。

2、生尝试拓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拓印不出花纹

解决方法:a,叶脉不明显,换叶。b,颜料不够,加颜料。c,压印力度不够(用力压印)

问题:画面不洁。

解决方法:a,颜料太稀,应稍加水。b,手上不干净;c,反面涂色时颜料渗到作业纸上面。

3、作业步骤并板书:

(1)、拼摆

(2)、交换拼摆

(3)、叶子反面涂色

(4)、拓印

活动:选几种好看的落叶拼贴出一幅生动有趣的画。

1、图片一。表现山村秋色的全景式画面构图,浸染秋色的秋林,低头吃草的牛羊和放牧人家。充分表现了金秋的特征,气氛浓郁。

2、特色式的画面构图,较好的表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秋叶之静美在秋天的阳光下格外艳丽,让人赏心悦目。

1、游戏,几种树叶的拼摆游戏,每片树叶四周都有几个不同的按钮,分别代表放大,缩小,向左旋,向右旋,关闭等。

可选树叶,大的为主,。在旁边选择其他的叶子。

2、游戏二,拼摆。

1、欣赏优秀作业

2、讨论;你准备拼一幅什么样的图案?

有创意,有特色,工艺工整的作业评为较优秀的作业。

秋天来了教案中班篇七

1、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抓住景物的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乐于与人交流。

3、能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描写,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语言通顺,体现秋天的特点。

学会有顺序、抓特点地观察和描写。体现秋天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充满喜悦与收获的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那么,日常生活中通过你对秋天的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你眼重的秋天吗?(学生自由描述。)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室外走一走,观赏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写写我们眼中的秋天。揭示课题。

(一)、走进大自然

(二)、走进田野

1、学生仔细有序地观察,在来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说一说,可以和同桌进行交流,互相补充,看哪桌合作得好?(学生自由观察,互相交流。)

2、指名汇报,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相。

3、教师表达的优缺点。

(三)、走进田野

2、全班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1、学生动笔文,可以写一段,也可以写几段。

2、指名读,学生。

3、教师。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吧!

秋天来了教案中班篇八

1、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知识技能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过程和方法目标

(1)诵读法。

(2)品析语言美,想象画面美。

(3)与课后《秋景》(美国・狄金森)及其他写秋的诗句作比较阅读。着重品析在内容、感情、语言、意境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幻灯片、录音机。

2、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吟咏古诗,走进秋天

1、导入新课:秋天,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季节。多少诗人因秋的到来而获得了灵感。同学们知道哪些咏秋的诗句?(学生背诵诗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是豪迈的秋;“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忧伤的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是寂寥的秋。秋天还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有清淡的神韵,深情的怀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幻灯展示)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重庆万州人。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合作出版诗集《汉园集》,1937年出版散文集《画梦录》。《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幻灯展示)

a、正音

b、解释词语:

丁丁:伐木声。

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清洌:水清。

寥阔:高远空旷。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梦寐:睡梦。

二、朗读诗歌,聆听秋韵

要求:朗读时要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读出感情。

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学生点评;

4、学生点评,老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

三、整体把握,畅览秋光

问题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诗共三小节,如三幅美图,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分别给它们拟个标题。学生讨论合作完成。

师点拨:三幅图,即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问题2:仔细阅读,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师点拨: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洌,这些都暗示了是在秋天。

问题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师点拨:由远及近的顺序。

问题4: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师点拨:抒发了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四、欣赏佳句,细品秋味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从内容与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说之前先在课本中写出简单的批注。

佳句赏析参考: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此比喻似拙实妙,是一个倒装句,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耐人寻味,与渔人生活联系起来,实在而又能引起人的联想。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五、展开想象,绘出秋色

推荐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余学生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1、小组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其他三位同学适当给予补充或指出不当之处。

2、全班交流:请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然后描绘画面。

3、学生点评,老师补充。

4、背诵比赛:齐读――自背(先一段一段背,然后背整首诗)――齐背――个人或小组比赛背诵。

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六、迁移训练,再谱秋歌

1、秋天南飞的大雁是一首清远的诗,秋天广袤的天空是一首嘹亮的歌,秋天黄昏的大海是一幅辽远的画,秋天深情的叮咛是一杯相思的酒。在你的心中,秋天是什么呢?请用你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

2、全班交流,评选出优秀诗文。

总结:同学们笔下的秋虽各不相同,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体现了美,我想,这都是由于我们受到了何其芳诗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在正值金秋十月,让我们走进这硕果飘香的季节,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美吧。

七、课外作业

1、仿写练习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万里。(排比)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阅读:欣赏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晨》,说说这首诗展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和课文相比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栖息)

秋天霜晨归渔图(游戏)表达热爱赞美之情

少女思恋图(梦寐)

备教手记:

《秋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多姿多彩的乡村秋景。该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极适合朗读的佳作。为实现《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及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一目标,依据本诗的内容及特点,我设计了“吟咏古诗走进秋天”、“朗读诗歌聆听秋韵”、“整体把握畅览秋光”、“欣赏佳句细品秋味”、“展开想象绘出秋色”、“迁移训练再谱秋歌”六个教学环节,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向课外逐步提高学生对文本欣赏、创作、想象的能力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我立足文本,以朗读贯穿始终,以品味语言为核心,以体会意境为重点,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方法,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