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实用8篇)

最新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8 16:30:02
最新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实用8篇)
时间:2023-09-28 16:30:02     小编:BW笔侠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篇一

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诚信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也是值得思考的。在本次调查中,大二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关注比较多,而在调查问卷中反映同学们对校园的缺失诚信问题都感到了危机,因此就此问题我做了一次在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问卷调查。 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等严重腐蚀了大学生的健康思想,使大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大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诚信问题是否影响就业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二、 调查概况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社会诚信在当代看来是最重要的,诚信做人才可以做的光名磊落。可是随着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改变,诚信受到了很大的挑战,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事情。诚信开始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大的裂痕,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将诚信进行下去。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在当今这个物质为主导的社会里,正确的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尤为重要。特别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内在需要,可以促进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追求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讲信誉,诚实不欺。同时,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还可以促进学校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诚信观念,实现依法办学和以德治校。

目的:我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为教育机构提供真实信息来掌握我们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 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现对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总共发出了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占100%,收回的问卷全部是有效答卷,而且卷面干净整洁。

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篇二

本文摘要: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他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并不宽容,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本文正文

1、对大学生诚信度的基本态度问题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

(1)81.2%的大学生仍然认为诚信事十分重要的;

(2)95%的大学生基本都能做到诚信;

从社会调查来看:

(1)有超过一般的人认为大学生对待诚信的态度一般或不重视;

(2)有23.7%的人曾被北大学生欺骗过;

(3)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16.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很好、不值得担忧,73.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度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现象,10.2%的人认为大学生诚信度较差,很多人存在不诚信的行为。

2、关于考试作弊

(1)大学生中32%的人从来没有作弊,而占65.2%的同学偶尔作弊,只有2.8%的人经常作弊。

(2)对于作弊的现象,27.1%的同学反对,认为那是欺骗行为;51.9%的同学认为是以为学校的某些理论课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而5.5%的同学存有侥幸心理,赞成这种行为。

3、作业、论文抄袭

(1)大学生中只有9.4%的同学是个人完成,49.2%的同学是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36.5%的学生是大量引用资料,而占5%的学生完全是用别人的文章来拼凑。

(2)从社会调查方面来看,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发现便取消学位资格的71.2%的人认为“理应如此”,28.8%的人认为处罚过于严厉。

4、对于求职简历美化的现象

(1)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中15.5%的人认为这是不诚实的体现,不值得提倡,77.3%的人认为适当的修饰可以理解,7.2%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没什么大不了,可以接受。

(2)从社会方面来看,40.7%的人认为这是种欺骗行为,很不应当;45.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6.8%的人恩物这是旁边现象无所谓。

5、有钱申贷

你听说过身边的同学有钱而去申请助学贷款吗?6.1%的同学没有这种情况,45.3%的同学很少这么做,而占48.6%的学生经常这么做。

6、请假造假

7、关于编造假的家庭情况申请学杂费的问题

47.5%的大学生会如是说明自己的家庭情况,45.3%的同学基本会照实说,但会稍加渲染;7.2%的同学则是大肆渲染,完全不符合他的实际家庭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明确地知道: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他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并不宽容,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提高诚信度水平的建议

第一、重视家庭教育:长辈应该多对学生做诚信等基本带的观念的教育,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正确的引导,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三、创造良好的社火氛围:采取宣传教育,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信者无处藏身‘加强舆论监督,让失信者身败名裂’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等措施,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社会行为对大学影响巨大,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培植大学生诚信素质的优良土壤,而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成果将整洁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第四、建立公开 透明的个人诚信档案

用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保障个人诚信,把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都如实记录,有效的促使大学生平常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大学生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杜绝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学会分辨真伪,不要被不良的社会风气所侵蚀,并且培养“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篇三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品质,事关重大。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对在全社会倡导“明礼诚信”的文明新风有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的调查,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我们“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课题组开展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为我院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

1.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

第一: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第一,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自身群体诚信道德的认同度也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大学生总体诚信很好,不值得担忧”的只占5%;认为“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行为”的占74%;认为“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信问题”的占21%,没有人认为”很差,前景值得担忧”。

第二:大学生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水平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平却予以充分肯定。调查中,认为自己是或基本是讲诚信的人分别占”58%和41%,只有1%的人明确承认自己不讲诚信,这与他们对群体诚信认同度形成鲜明的反差。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存在矛盾心理。大学生对个人的诚信要求高,但同时在现实中,不诚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有些大学生的思想与其自身行为不一致,导致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一部分人在作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本次调查是不记名的,但可反映出他们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诚信的。

2.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的诚信现状。

第一,关于考试作弊问题。调查显示,竟然有高达40%的学生表。

示可以理解作弊行为,并且7%的学生明确承认自己经常作弊,偶尔作弊的也高达57%。这为大学生应该讲诚信的理想蓝图添上了多么不和谐的一笔。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甚至去做作弊这样的不诚信行为理由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大学的学习比较自由,但是许多大学生也因此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平时不注重学习的积累,期末期间临时抱佛脚,最后为了保证自己能通过考试,采取了作弊手段。

2)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及各种荣誉,在自己劣势学科中暴露了自己的不诚实行为。

3)部分学生为了拿一个较好的成绩去应付家长和老师,作弊就成了他们最便捷的方式。作弊变成了一种潮流,这是发人深省的。这不仅仅是欺骗了周围的人,更大的受骗者是他们自己。考试只是检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作弊就使得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和掌握的程度,危害显而易见。

第二,关于作业问题.根据调查结果。

应事先向老师请假,中途溜走和欺骗老师是极其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大学生对于这一情况应该高度重视。

3.大学生诚信与利益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当诚信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又该何去何从在调查问卷的反馈中,71%的答卷者选择在自己利益遭受损失时坚持维护诚信,剩余的21%的学生则表示无可奈何。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会把诚信防在利益之上。而表示无可奈何的学生是采取中立态度的表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部分学生挣扎在诚信和利益的边缘,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追求个人的利益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放弃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没有诚信的社会不可能为我们提供长远的利益。个人应该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处理好诚信和利益的问题是协调好个人和社会的重要问题。

4.诚信缺失的原因。

本次的调查也暴露出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就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1)社会因素。当今社会,不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给年轻的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影响,造成了对诚信的漠视。

2)家庭因素。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对诚信认识模糊。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

3)学校因素。某些学校为了取得学术上的优势,偏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诚信等道德教育,使学生缺乏接受诚信熏陶的环境。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诚信观。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

4)社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等等,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诚信缺失。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篇四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主要为网络调查,少数为校内调查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方法:采取网络问卷调查,qq,随机调查

调查人:刘华德曹泽明卢冠志

调查分工:梁迪江庆曦高松楠

(一)前言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品质,事关重大。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对在全社会倡导“明礼诚信”的文明新风有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的调查,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我们“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课题组开展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为我院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

(二)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

第一: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第一,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自身群体诚信道德的认同度也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大学生总体诚信很好,不值得担忧”的只占5%;认为“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行为”的占74%;认为“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信问题”的占21%,没有人认为”很差,前景值得担忧”。

第二:大学生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水平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平却予以充分肯定。调查中,认为自己是或基本是讲诚信的人分别占”58%和41%,只有1%的人明确承认自己不讲诚信,这与他们对群体诚信认同度形成鲜明的反差。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存在矛盾心理。大学生对个人的诚信要求高,但同时在现实中,不诚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有些大学生的思想与其自身行为不一致,导致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一部分人在作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本次调查是不记名的,但可反映出他们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诚信的。

2、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的诚信现状

第一,关于考试作弊问题。调查显示,竟然有高达40%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作弊行为,并且7%的学生明确承认自己经常作弊,偶尔作弊的也高达57%。这为大学生应该讲诚信的理想蓝图添上了多么不和谐的一笔。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甚至去做作弊这样的不诚信行为理由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大学的学习比较自由,但是许多大学生也因此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平时不注重学习的积累,期末期间临时抱佛脚,最后为了保证自己能通过考试,采取了作弊手段。

2)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及各种荣誉,在自己劣势学科中暴露了自己的不诚实行为。

3)部分学生为了拿一个较好的成绩去应付家长和老师,作弊就成了他们最便捷的方式。作弊变成了一种潮流,这是发人深省的。这不仅仅是欺骗了周围的人,更大的受骗者是他们自己。考试只是检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作弊就使得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和掌握的程度,危害显而易见。

第二,关于作业问题。根据调查结果,12%的学生表示”个人完成”,”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的占59%,”大量引用资料”和”用别人的文章拼凑”的分别占了23%和6%。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图方便,大部分学生借用了他人的劳动成果,东拼西凑,草草地去应付老师。

第三,关于出勤问题。对于”有一门课的上课时间与个人安排发生冲突,课堂考勤又很严格,你会:”这一问题,38%的同学选择上课,等点名后再溜走,35%的同学选择请同学帮忙点名,23%的愿意安心上课,也有4%的不去上课。除了安心上课的同学外,其他同学的行为都是在欺骗老师。如果事情真的比较紧急,应事先向老师请假,中途溜走和欺骗老师是极其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大学生对于这一情况应该高度重视。

3、大学生诚信与利益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诚信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又该何去何从在调查问卷的反馈中,71%的答卷者选择在自己利益遭受损失时坚持维护诚信,剩余的21%的学生则表示无可奈何。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会把诚信防在利益之上。而表示无可奈何的学生是采取中立态度的表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部分学生挣扎在诚信和利益的边缘,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追求个人的利益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放弃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没有诚信的社会不可能为我们提供长远的利益。个人应该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处理好诚信和利益的问题是协调好个人和社会的重要问题。

4、诚信缺失的原因

本次的调查也暴露出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就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1)社会因素。当今社会,不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给年轻的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影响,造成了对诚信的漠视。

2)家庭因素。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对诚信认识模糊。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

3)学校因素。某些学校为了取得学术上的优势,偏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诚信等道德教育,使学生缺乏接受诚信熏陶的环境。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诚信观。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

4)社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等等,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诚信缺失。

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篇五

从调查问卷表中显示,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中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1、 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5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残疾人在路边讨钱,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认为“会”的占50%,认为“不会”的占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结果认为“会”的占37%,认为“不会”的占63%。

(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资助他(她)车费,你会不会给他(她)钱?结果认为“会”的占15%,认为“不会”的占85%。

(4)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讨厌”的占100%,认为“不讨厌”的占0%。

(5)你认为你自己是个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是”的占93%,认为“不是”的占7%。

2、 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4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对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70%,70%以下的占21%。

(2)如果你班同学找你借钱物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给你?结果认为“会”的占88%,认为“不会”的占12%。

(3)你相不相信学校的收费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的?结果认为“相信”的占6%,认为“不相信”的占94%。

(4)你对你所就读的学校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48%,70%以下的占52%。

3、 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3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认为你的父母对你信不信任?结果认为“相信”的占93%,认为“不相信”的占7%。

(2)你认为你父母会不会对你说谎?结果认为“会”的占18%,认为“不会”的占82%。

(3)你对你的父母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98%,70%以下的占2%。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中学生对调查中的诚信对象诚信度高低的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其对社会的诚信度较低,对家庭的诚信度较高。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 社会不良思想的入侵。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模仿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对于不正当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心态。中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对于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对于坏的事物却接受较快。所以,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

2、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了中学生对学校诚信度下降的结果。

有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学生,违背教育规律,肆意增加学生负担,片面追求考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此外,学校收费方面不太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诚信度。

3、父母爱——人类的天性,是中学生对家庭诚信度较高的原因。

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的话题。

1、 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摆在教书育人的首位,让中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道德教育。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时,切忌大道理连篇,唠叨不停,这样极易引起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德育的障碍。

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应注重规范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要求在校内必须佩戴校徽,注意仪表,并并提倡在校内使用普通话及文明语言。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言传身教,以情动人,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同时,还应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让每个中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守法公民。

2、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通过多种媒体对其进行教育。要引导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中学生解除心理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学生先进行教育时,要让他们看到社会的亮点一面,不要过分渲扬社会阴暗面,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的真实,以增强对社会的信任。

3、 培养中学生的“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中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都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这样,社会就多了一片爱的天空,并且社会也会给予真诚的回报。不能让受骗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受了骗却去骗别人。要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中学生辨别社会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骗,同时,也不会去骗别人。这样,社会才会得到净化,才会让“爱心”滋润人间每一个心灵。

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要等着他(她)们来继续完成。

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篇六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主要为网络调查,少数为校内调查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方法:采取网络问卷调查,qq,随机调查

调查人:

调查分工:

(一)前言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品质,事关重大。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对在全社会倡导“明礼诚信”的文明新风有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的调查,具体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我们“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课题组开展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为我院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对诚信的认识、考试作弊、出勤问题等。

(二)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

第一: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第一,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自身群体诚信道德的认同度也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大学生总体诚信很好,不值得担忧”的只占5%;认为“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行为”的占74%;认为“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信问题”的占21%,没有人认为”很差,前景值得担忧”。

第二:大学生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水平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平却予以充分肯定。调查中,认为自己是或基本是讲诚信的人分别占”58%和41%,只有1%的人明确承认自己不讲诚信,这与他们对群体诚信认同度形成鲜明的反差。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存在矛盾心理。大学生对个人的诚信要求高,但同时在现实中,不诚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有些大学生的思想与其自身行为不一致,导致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另一方面,可能一部分人在作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本次调查是不记名的,但可反映出他们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诚信的。

2.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的诚信现状

第一,关于考试作弊问题。调查显示,竟然有高达40%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作弊行为,并且7%的学生明确承认自己经常作弊,偶尔作弊的也高达57%。这为大学生应该讲诚信的理想蓝图添上了多么不和谐的一笔。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学生表示可以理解甚至去做作弊这样的不诚信行为理由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大学的学习比较自由,但是许多大学生也因此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平时不注重学习的积累,期末期间临时抱佛脚,最后为了保证自己能通过考试,采取了作弊手段。

2)有些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及各种荣誉,在自己劣势学科中暴露了自己的不诚实行为。

3)部分学生为了拿一个较好的成绩去应付家长和老师,作弊就成了他们最便捷的方式。作弊变成了一种潮流,这是发人深省的。这不仅仅是欺骗了周围的人,更大的受骗者是他们自己。考试只是检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作弊就使得大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和掌握的程度,危害显而易见。

第二,关于作业问题.根据调查结果,12%的学生表示”个人完成”,”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的占59%,”大量引用资料”和”用别人的文章拼凑”的分别占了23%和6%.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图方便,大部分学生借用了他人的劳动成果,东拼西凑,草草地去应付老师。

第三,关于出勤问题。对于”有一门课的上课时间与个人安排发生冲突,课堂考勤又很严格,你会:”这一问题,38%的同学选择上课,等点名后再溜走,35%的同学选择请同学帮忙点名,23%的愿意安心上课,也有4%的不去上课。除了安心上课的同学外,其他同学的行为都是在欺骗老师。如果事情真的比较紧急,应事先向老师请假,中途溜走和欺骗老师是极其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大学生对于这一情况应该高度重视。

3.大学生诚信与利益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诚信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又该何去何从在调查问卷的反馈中,71%的答卷者选择在自己利益遭受损失时坚持维护诚信,剩余的21%的学生则表示无可奈何。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会把诚信防在利益之上。而表示无可奈何的学生是采取中立态度的表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这部分学生挣扎在诚信和利益的边缘,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追求个人的利益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放弃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原则。没有诚信的社会不可能为我们提供长远的利益。个人应该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处理好诚信和利益的问题是协调好个人和社会的重要问题。

4.诚信缺失的原因

本次的调查也暴露出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就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1)社会因素。当今社会,不诚信的现象比比皆是,给年轻的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影响,造成了对诚信的漠视。

2)家庭因素。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则弄虚作假。教育子女说真话,自己却假话连篇,使子女对诚信认识模糊。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

3)学校因素。某些学校为了取得学术上的优势,偏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诚信等道德教育,使学生缺乏接受诚信熏陶的环境。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诚信观。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

4)社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等等,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诚信缺失。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篇七

从社会调查来看:(1)有超过一般的人认为大学生对待诚信的态度一般或不重视;(2)有23.7%的人曾被北大学生欺骗过;(3)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16.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很好、不值得担忧,73.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度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现象,10.2%的'人认为大学生诚信度较差,很多人存在不诚信的行为。

(1)大学生中32%的人从来没有作弊,而占65.2%的同学偶尔作弊,只有2.8%的人经常作弊。

(2)对于作弊的现象,27.1%的同学反对,认为那是欺骗行为;51.9%的同学认为是以为学校的某些理论课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而5.5%的同学存有侥幸心理,赞成这种行为。

(1)大学生中只有9.4%的同学是个人完成,49.2%的同学是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36.5%的学生是大量引用资料,而占5%的学生完全是用别人的文章来拼凑。

(2)从社会调查方面来看,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发现便取消学位资格的71.2%的人认为“理应如此”,28.8%的人认为处罚过于严厉。

(1)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中15.5%的人认为这是不诚实的体现,不值得提倡,77.3%的人认为适当的修饰可以理解,7.2%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没什么大不了,可以接受。

(2)从社会方面来看,40.7%的人认为这是种欺骗行为,很不应当;45.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6.8%的人恩物这是旁边现象无所谓。

你听说过身边的同学有钱而去申请助学贷款吗?6.1%的同学没有这种情况,45.3%的同学很少这么做,而占48.6%的学生经常这么做。

47.5%的大学生会如是说明自己的家庭情况,45.3%的同学基本会照实说,但会稍加渲染;7.2%的同学则是大肆渲染,完全不符合他的实际家庭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明确地知道: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他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并不宽容,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篇八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期,我对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共回收问卷20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在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6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则,35%的学生认为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断。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60%的学生认为他人的诚信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证。从自己的角度讲,50%的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40%的学生认为基本能,视情况而定。

理想层面与现实操作,对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诚信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操守被学生认为是重要的,但诚信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并没有充分体现,即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诚信作为对他人的品质要求体现得较强烈,而作为自己的道德实践则较差,即对别人要求什么与自己做到了什么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较多学生来讲,诚信不是作为一种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而是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否遵守诚信,不少学生的做法是“视情况而定”。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偿还要求是苛刻的、难以理解的。这说明很多同学并不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更多地看作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履行。在“如果您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对您的家境会”一题中70%的学生回答会如实说,30%的学生回答会大肆渲染或稍加渲染,可见,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遵守诚信的原则来对待此事。在“如果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会”一题中,80%的学生回答会按时还款,20%的学生回答到时再看,或者能拖就拖。

虽然诚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义务,但道德义务的实现并不单纯依赖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调整和控制这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在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诚信体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对诚信的反面——不诚信的约束力太强大了。一个人完全置道德义务于不顾,他无法承受违反这种道德义务所要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处境。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对契约的遵守本身就能够保障道德的实现。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如55%的学生认为若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于大学生违约行为会视具体情况而定,理解年轻人的选择;60%的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简历的适当修饰是可以理解的;50%的学生认为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实际利益,相对于诚信的遵守,适合自己利益的选择可能更重要,这时品质不再是绝对的。品质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品质在一些我们看似更重要的事物面前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我们是坚持自己的操守还是灵活处理,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您认为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题中,学生的回答结果较分散,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占20%,认为较多的占25%,认为较少的占46%,认为极少的占10%,可见,多数学生认为作弊现象是存在的,不同的是人数的多少而已。在“您能否接受学生作弊行为”一题中,50%的学生认为不可以接受,39%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10%的学生认为只要不被抓就可以。可见,50%的学生是能认同作弊行为的。在“您在平时的考试中”,回答从没作过弊的学生占60%,偶尔作过弊的占3%,经常作弊的占5%,可见,约有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学生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说到底,诚信是一种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上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对他人进行价值和道德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实际的操作情况。在调查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诚信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困境”,因为在品质的对立面,往往存在一些更现实、更直接的利益,怎样做出选择,并不容易。

所以,我们有必要继续思考一个问题:“诚信,真的是一个困境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