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思想品德说课稿(实用13篇)

2023年思想品德说课稿(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6 12:40:09
2023年思想品德说课稿(实用13篇)
时间:2023-09-26 12:40:09     小编:雨中梧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品德说课稿篇一

各位老师:

1、本课设计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初中学生虽然十分注重自我形象,但往往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视内在素质的培养,故而帮助学生认清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也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同时,引导学生从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来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将更利于学生分清主次,重视内在美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形成更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潜能”这一话题往往令人感到遥远、神秘,而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发掘自己的潜能将令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会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新的阶段、新的起点,每个人都应对自己产生新的期待,确立相应的新目标,而这一目标应是在对自己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及社会实际,由自己确立并把握的,因此,通过本课引导学生能有一个新阶段新生活的目标,同时为将来树立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奠定基础。

2、课标的具体要求

设计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功能,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1.学会构建知识体系,能根据老师要求建成本课的知识框架。

2.掌握学案中各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

1、熟悉掌握第5课共三框题的知识点。

2、整体把握本课知识结构。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与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掌握本课知识点。

(设置重、难点的依据:初一学生认识水平低,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系统把握知识的能力,规范答题的能力有待培养与提高,希望通过教学,能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根据教材的编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例题导引法。引导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和感悟形成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自我整体形象,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情境诱思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三、探究过程:

(一)任务引领、明确要求:

组织学生自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1 ) 组织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我复习我会学】

(2)教师巡视(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点拨,获取学生自学信息。)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兵教兵”、 “兵强兵”效果)

(三)你说我说、展示提升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或学生)举手说出自己的疑惑,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成就感,从而树立起信心,找到自信。

(四)、梳理体系、例题引导

老师指导梳理知识点方法,一般知识内容都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路展开的,依据思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再通过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补充完善知识网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理解,为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打下基础。

在例题引导方面,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选取了适当的试题,借助试题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加强对学生题型答题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分析答题思路,归纳同类试题答题方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因为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怎样学。方法的引导和归纳甚至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五)达标测评、巩固知识

针对复习重点、难点,创设情境设计选择、辨析、材料分析等题型进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时巩固答题方法、答题技巧,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和答题能力。

(六)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学生回顾知识体系和训练题型,总结收获。)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反思,提高知识与能力水平。

课下请同学们制定一份详细的初中生活规划。

(略)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本人经验能力有限,本课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也希望老师们能给我更多的指点和帮助。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篇二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一、说教材:

本框题选自七下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本单元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为后几个单元的学习做了铺垫。只有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才能做生活的主人,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唱响自信之歌》一框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中的第三框,本框是本课的总结,是本课的落脚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给学生培养自信的几种方法,这无论是在全册书还是在整个第二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当代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正直青春期的学生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导致很多学生在自我认识上出现偏差,出现不同程度的自负和自卑的心态,因此帮助学生树立真正的自信显得尤为的迫切和急需。

二、说目标:

结合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依据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里的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和自尊自强里的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树立自信的方法。

难点:理解个人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关系,将个人自信上升为民族自信。

四、说设计思路:

这节课我的综合设计思路是通过”改变我心”、”优点记录”、”大话成功”、”自信中国”这四个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和体验,并产生践行的愿望,来达到感受自信、建立自信、增强自信、提升自信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

导课

发现自己的长处

树立自信的方法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学重点

增强信心与实力

做自信的中国人教学难点

小结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基本环节是这样的:改变我心――感受自信

优点记录――建立自信

大话成功――增强自信

自信中国――提升自信

具体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改变我心――感受自信

以春晚盲人歌手杨光的一首歌曲视频,导入本课的主题《唱响自信之歌》。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杨光的身世背景和成长经历,看到他正是因为发挥了歌唱的天分才树立自信,走向成功的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感受到其实有很多事,不是我们无法做到,而是在于我们要不要去做,当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做的时候,会发现一切皆有可能,自信会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要始终唱响自信之歌。

如何唱响自信之歌呢?也就是培养自信的方法有哪些呢?我是通过第二个活动“优点记录”和第三个活动“大话成功”来解决本课的这一重点问题的。

(二)优点记录――建立自信

这个环节是通过两个角度来完成的。

其一:发现自己的长处

为了完成这一个教学目的,我采用以下两个步骤

1、介绍一些因找到自己的长处而获得成功的事例

(1)国际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博士年轻时去攻读物理实验,但是他自己

都说:我动手能力差,好多事情不会弄。别人都说,“哪里有爆炸声,哪里就有杨振宁”。后来在导师泰勒先生的指导下,他改学理论物理,发挥了他善于理论研究的特长,终于发现宇宙不守衡定律而获诺贝尔奖。

(2)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语言表达能力差,教书吃力,不合格。但他发现自己长于科研,于是增添了自信心,致力于数学的研究,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设计意图:名人的成长经历可以鼓励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对自我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树立自信。

而发现自己的长处,正是自信的基础。

2、活动:潜能引爆

第一步:我来引爆他(她)

要求:全班分为两大阵营,双方各推选一人上台接受引爆。双方都需集中火力,轰炸他们的优点、特长。每队准备30秒。符合实际并且火力强的阵营获胜。

第二步:你被引爆了吗

请说一说此刻你心中的感受。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思品课应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优点大引爆的活动就是对课堂的延伸。同时,比赛的活动形式,增加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掀起本堂课的一个小高潮。第二步的设置之所以要求谈感受,是为了进一步印证他们的优点,激励他们永葆自信。

其二:看到自己的进步

这部分的学习我是采用活动的方式完成的:每个人找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点滴进步,在小组或在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活动内容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事情无论大小,只要体现一种进步,一种成长,就是学生自信的理由,通过此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给他们树立自信的好方法。设计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通过学生对进步的回忆,进一步增强自信心,使他们相信,有这次进步,就会有下次进步,还会有人生中的许多次进步。

(三)大话成功,增强自信

活动:由广告词猜猜品牌名称

包括:我们领先,他人仿效。(理光复印机)

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佳能打印机)

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ibm公司)

就是这样自信!(飘柔洗发水);

最后出示李宁品牌的标识,请学生猜其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

然后,介绍李宁从106块金牌冠军到16亿身价的历程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告诉学生: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地尝试,接受挑战。体坛巨将过去的成功经历就是他对挑战充满信心的支点,信心,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活动内容以学生熟悉的公众人物为基础,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

以上两个流程环节完成的是教材上提供的两三种培养自信的方法:看到进步、发现长处和增强信心与实力。我认为培养自信的方法不只这三个,因此我引领同学们对教材进行大胆的补充,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出培养自信还有哪些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我再进行归纳总结,以拟人化的图片制作短片“信心背囊”送给同学们,并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利用和充实自己的信心背囊,使我们的自信之歌唱的更加嘹亮。

(四)自信中国――提升自信

自信之歌,回荡在个人成长的努力之中,更应该回荡在民族振兴的奋斗之中,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才更有意义和价值。那么,如何将个人自信上升为民族自信呢?我是通过“自信中国”这一活动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这个活动分两步进行:

设计意图:由刚才李宁品牌的介绍顺势谈到李宁人的目标,承上启下,结合李宁品牌的目标,将个人的成功上升到民族自尊心。自然过渡到对学生道德修养上的要求,指导学生自觉地将个人的自信上升为民族的自信,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2.活动:中华风采知多少接力赛

设计意图:采用竞赛的形式可以极大地增强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在同学们积极竞赛,纷纷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展现中国风采的事例的时候,整堂课达到高潮。同时,同学们的回答互为补充,是每位同学都能更多地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勤劳智慧的人民以及举世瞩目的成就,找到作为中国日呢的自信。

最后,对全篇的知识点进行小结,列出本课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对课文知识有个清晰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信息容量大的课堂上,小结的结构图能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结束本课我利用的是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flash短片。在短片中,我再次选用了能展现中华风采,激发中国人自信的图片,目的是通过触动心灵的歌曲,振奋人心的画面,使同学们从内心再次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自信,从而达到个人自信和民族自信的融合。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思想品德说课稿篇三

《善交益友》,是科教版《思品》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明确何为“益友”,并能辨别真正的友谊和“江湖义气”的区别。作为第四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为后面的内容做足了的铺垫,本框题在承接后面教学内容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青春期的学生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逐渐减少,对友谊非常渴望和向往,但由于误读友谊、交友不慎产生消极作用,学生需要这方面的指导和教育。进入八年级来,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迅速发展,对师长的依赖逐步减少。随着其生活、学习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交往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明显发展,一方面,学生对于友谊的向往、追求和需要变得越来越迫切,关于友谊的问题逐步成为学生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由于错误理解友谊和交往不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友谊、发展友谊成为八年级学生迫切的需求。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我反思,力争做他人的益友和诤友。

(二)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交友原则知道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三)知识目标:明白“益友”的含义,掌握分辨真假朋友的方法。

(一)教学重点:何为益友。

(二)教学难点:真假朋友的分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轻音乐)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第一步,播放轻音乐,请一名学生讲述教材第32页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情故事。

第二步,请学生分享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

第三步,教师小结:真正的友谊是真挚、健康和高尚的,并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他们是对“益友”。从而引出本框题的主题:益友。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1.七嘴八舌话益友

第一步,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对“益友”的分类(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第三步,全班交流,教师进行积极引导:虽然现在与古人对“益友”的分类有变化,但其中的实质并没有改变。那就是,品德高尚、志同道合,有助于自己进步的人就是益友。

从而提出益友的概念,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铺垫,并提供了认知基础。

2.我有益友

第二步,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并小结:我们提出善交益友,同时应该给自己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不断地完善自我。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从品德、学识、技能等方面提高,才能成为他人心目中的益友。

3.乐交诤友

第一步,将全班分为2大组,以“朋友之间一味地‘你好,我好,大家好’是不是一件好事”为辩题,举行小型辩论。

第二步,老师总结,提出“诤友”的概念,并分析“诤友”的好处。

4.情景分析——这样的朋友是益友吗?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情景案例:中学生郑某放学途中由于车速过快,刹车不灵,与外校一名同学刘某相撞。虽然双方的车和人均无损伤,但因撞车责任产生纠纷,结果,他俩各自找了自己的“朋友”大打出手,酿成了2死8伤的事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第二步,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他们的“朋友”是益友吗?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哪些是真正的朋友。

第三步,老师小结:善交益友要求分清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并讲解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之间的本质区别。

第四步,列举教材第35页思考中的两个情景,请学生根据真正友谊与“江湖义气”的区别进区分。

(三)总结升华(2—3分钟)

第一步,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并及时巩固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交友的两个原则和注意事项。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交友原则,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人际交往情况,对照一下,看看是否符合这些原则,不符合的要做调整。

板书:

益友

(一)交友的两个原则:善交益友、乐交诤友

(二)交友的注意事项:“够朋友”(老好人、江湖义气)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学法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知识,尽量做到两个突破:

第一,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第二,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思想品德说课稿篇四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人生难免有挫折》是人教版思品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中的第一框的内容。本框是第三单元的起始课。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是上述两个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和“做自立自强的人”的逻辑发展。学生通过上两个单元的学习,渴望做一个自尊自信和自立自强的人。但是,当他们迈步去做的时候,挫折和困难是他们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而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所以,这个单元是解决前两个单元,甚至上册书中的行为实践问题,同时也为下面各单元中的知识学习和行为实践作了有力的准备。本框题共分两目:第一目“挫折与人生相伴”,先通俗地讲解挫折的含义,然后从分析人生难免有挫折入手,阐述了挫折难以避免在于“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很多(如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等),从中得出: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第二目: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分析了面对困难和挫折有三种人生态度,这三种人生态度会导致三种不同的人生结果,引导学生要树立积极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

本框题既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习第二框《挫折面前也从容》的基础。学习本框题,对于提高学生思想、心理素养,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奠定科学人生观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系;

(2)学会遇到挫折时,能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法引入新课,然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交流,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人们遇到的挫折、名人的挫折,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挫折,让学生体验到挫折是难免的,要直面挫折,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使自己在挫折中奋进。

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是关于造成挫折的原因分析。人的活动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的,因此,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教材中指出,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还有可能是各种人为因素(即学校、家庭及个人因素)。只有明确了造成挫折的因素都有哪些,才能懂得为什么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是普遍存在的,是与人生相伴的。对于重点的突出,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的方式,从学生的举例及发言中,可以看出他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

本框题的教学难点是:对造成挫折的社会因素的理解。对于人祸(即社会因素)与人为因素,学生理解上可能有疑点,认为是一回事。其实不然,社会因素(即人祸)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遭到的各种人为因素的打击和阻碍,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宗教、道德、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如正义得不到伸张,长期蒙受冤屈,因得不到公正待遇而使个人才能无法发挥等。可以这样理解,社会因素是人为因素的一种,但人为因素不仅包括社会因素。本教材是将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归为天灾人祸,将学校、家庭和自身造成的影响归为人为因素。对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充分发挥直观教学手段,选用一些典型例子,设计了形象生动的画面。一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则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感性认识。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人生难免有挫折》说课稿》,来自网!

己举例,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体悟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难免的,从而能直面挫折。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诸多活动:

3、积极引导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使教学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是优化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1、自主学习法:挫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本课教学中很多问题的突破都是通过激发学生已有的体验来完成的。

2、合作探究法:为了发挥集体集思广益的优势,三种人在挫折面前的常用词汇填写以及最后的谈收获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

3、实践求知法:如课下实践作业(见附页),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很好地贯彻了“学以导行”的教学理念。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2、学习第一目,挫折与人生相伴;

(1)挫折的含义

(2)造成挫折的因素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

人为因素学校因素

生理因素

个人因素

心理因素

(3)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3、学习第二目: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1)面对挫折的三种不同态度及结果:

a:放弃者——一事无成

b:半途而废者——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c:意志坚强者——获得成功,享受真正的人生

(2)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

4、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那些收获?

(2)介绍邰丽华以及《千手观音》,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遭遇挫折时,向邰丽华等人学习,勇敢地直面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5、布置实践作业(见附页)

由于本校多媒体教室的黑板被大屏幕所遮盖,故无法板书,知识要点均在多媒体课件中。

思想品德说课稿篇五

《……》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第…单元第…课。这一课由…和…等几个板块组成,涉及知识点有…和…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实践中学会调查研究方法,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欲与好奇心很强,自我意识及自主性也日趋强烈,因此教学设计应力求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并充分予以肯定,激发学生主动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新课程倡导孩子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力求寻找教材与生活的连接点进行教学,指导他们沿着熟悉课本、交流讨论、实践调查、感知升华的思路,在开放式活动中认知家乡、感悟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思路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认知注意,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求知欲,我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谈话法进行新课的有效导入,导出课题,进行板书。

(二)熟悉课本,了解各地情况

为突破学生的认知瓶颈,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在互动中实现重难点的各个击破:首先让学生自己熟悉课本内容,掌握课本中所提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会展示出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家乡情况

学生掌握了课本中的几个知识点后,我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家乡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进而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四)课堂拓展

为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我设置了拓展环节,主要是…

(五)课堂小结

课本主要内容讲完后,我对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进行了小结,并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在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思想等方面的升华中,完成对全课的解读。

五、教学反思(上课没有学生的话,本环节不用)

以上教学设计基本都是我个人的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几个环节设计还不到位,比如课前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学生并没有完成预期任务,我没有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使政治教学更好的为生活生产服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说课稿篇六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最后一单元《新的旅程》第二十一课《时间的足迹》第一节的内容。其立意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扬起风帆》形成首尾呼应。

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反思三年的成长历程,使学生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体验个人成长过程中他人给予的帮助、社会提供的支持,从而正确认识和理解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进而激发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感。

1知识目标:通过对比,体会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通过总结和反思,明确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得与失。

2能力目标:通过全面回顾与反思三年的学习生活,掌握能够全面、客观、发展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成长变化能力。学会辩证看待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悦纳自己,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初步规划自己的未来。

面临毕业的九年级学生,一方面对三年的初中生活眷恋和不舍,另一方面又对未来有新的憧憬和向往,同时又有许多的茫然和困惑。本课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初中三年的成长历程的回顾,使学生既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又能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做好规划。

教师:搜集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生活的一些照片或其它图片资料,制成。

学生:整理反映自己或本班同学成长的照片或图片资料。

教学重点: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教学难点:感悟体验成长的收获。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从三个环节、五个活动来进行教学。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环节二 系列活动 实现目标

环节三 悦纳自己 形成观点

活动一 我的变化

活动二 我的收获

活动三 我的遗憾

活动四 我印象最深的人或事

活动五 同学眼中的我

设计意图:通过照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气氛。

教师展示同学们在小学毕业时的照片,发放刚入初中时办的学籍表,让同学观看。

问:看了这些照片,你能确认这是自己吗?

老师:通过与小学毕业照片的对比,相信同学们已经发现自己的变化很大,今天我们来回顾、总结初中三年的收获,相信大家的感触会有很多。

老师导入新课。

本环节准备通过五个系列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三年来的对比,让同学从身体、心里、性格等方面感受到身体成长到心理成熟的快乐与烦恼。

教师指名部分同学在班上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很高兴看到你们的成长和变化。成长,实质是增加的过程;成长,也是身体发育的过程;成长,更是你们心理成熟的过程、能力提高的过程;成长,也是你们获得友谊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三年在校的学习生活,盘点自己在知识、能力、理念、情感、态度、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感悟学习的快乐。

请同学们参照教室宣传墙上“成长足迹”、“群星璀璨”栏目上的内容,仔细阅读老师在《学籍表》上的评语,从知识知识、能力、理念、情感、态度、方法、价值观等方面客观全面的谈谈自己的收获,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请各组推选一位代表做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自己三年来的不足之处,认清自己以后需要改进的方向,学会辩证看问题的方法。

该活动要求每位同学认真反思自己在三年来最不满意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名同学在班上交流,师生共同讨论以后的具体做法。

教师总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更何况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只要我们同学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学习和改进,人生就会少许多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三年来同学、老师、社会、国家给自己的成长提供的帮助,激发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感。

这项活动要求同学认真反思三年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人、探讨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同学们健康成长所提供的帮助,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们的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认识自我、剖析自我,了解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要求同学对熟悉自己的人进行交流,请对方说说对“我”的看法,特别是今年来的变化及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将访谈结果与自我认识进行对照。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学习后的收获和感悟,进行归纳,升华思想。

该环节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总结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教师完善板书设计。

成长纪事

1、成长,是身体发育、心理成熟的过程;

2、成长,是知识积累、能力提高的过程;

3、成长,是获得友谊、责任感增强、理想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利用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学习生活的照片和图片做导入,很自然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系列活动教学,贴近学生学校生活实际,让学生切身感到自己在成长,在成熟,在进步,更易于全面、客观的审视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均有话可说,也能够说,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活动较多,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

思想品德说课稿篇七

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品质,就会有不同的人生之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也不同。

教师:就像大家从出生到现在,每个人走过的道路是不是一样的?

学生1:一样,从学前班到小学然后到初中。

教师: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今后不同寻常的成长道路呢?

学生1:没有想过。

学生2:想过,因为每个人的成长、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样的,今后从事的职业也会有区别的。所以我要刻苦学习考取理想的高中,还要考理想的大学等。

…………

教师:请根据你自己前面所分析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等等为自己设计人生道路。

学生:(反思自己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设计自己的未来。也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爱好、特长,但要视其具体情况而定。)

教师:最后,送上老师真诚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开拓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成为社会的栋梁,成为国家的有力建设者。”

思想品德说课稿篇八

会用“分”计时、区分轻重缓急、一心二用。

这个课题是整个生命教育的重点。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利用

时间。

二、说教法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有人说,人们对待时间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求知的人抓紧时间,聪明的人利用时间,愚蠢的人等待时间,无聊的人消磨时间,无为的人放弃时间,懒惰的人失去时间,勤奋的人珍惜时间。

问:你属于哪种人?你想作为哪种人?

学生回答:略

1、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时间?

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再引导学生归纳。

时间是生命的刻度,是人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财富。但我们不能做时间的奴仆,而要做时间的主人。

2、用“分”计时。

先让学生齐读短文“一分钟”

教师提问:本杰明的做法是想告诉青年人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活动:1分钟能干什么?看谁说的又快又好?

活动过程:略

3、区分轻重缓急

上中学了,许多科目的作业,还有一些必须处理的事情,有时我们会顾此失彼,有时我们会顾此失彼,甚至束手无策,觉得无从下手,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将繁多的事情排个次序。

家务、复习今天学的功课、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预习第二天的功课,和爸爸妈妈谈学校的事,给小学时期最要好的朋友打个电话。问题:你如何安排这十项,写出完成的顺序。

学生先排序,再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完成本节课同步指导练习。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思想品德说课稿篇九

本单元是思想品德课的开篇第一章,主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教育并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生活,追求生命的价值。标题直接、简明地说明了本单元的生活主题。把本单元作为思想品德课的开篇是因为进行生命教育是教育自身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教育中不能缺少生命教育,缺少生命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另外初中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心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的漠视,不懂得尊重、珍爱生命。如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这一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尤为重要,而且放在第一位置上。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以下知识:知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认识人类生命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生命都就有独特性。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并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知道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懂得实现人生的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在此过程中培养其整合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新的生态道德观,善待大自然尊重其他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青春年华,激发创造有意义人生。

重点:

1、人最保贵的是生命 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2、人的生命在于创造和奉献,让我们的青春更美丽

难点:

1、 人的生命是独特的。

2、人的生命在于创造和奉献

学生由小学生入到初中,在课程上有很多方面还不太适应,特别是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考试学科正式进入学生的生活,学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一门课程里学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粗或细都会有一定的体验和感受,但他们的感受不全面不深刻也不具体,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他们已有的认知和感受,通过体验教学通过大量的事实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体会人生的意义,并能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加以掌握。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节课知识的整合上还有一定的欠缺,通过深层次的学习,使学生能逐步建立起整合意识,培养各种能力。

本节课作为复习课我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启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从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疏理巩固、拓展延伸、达标检测七个层次进行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一)明确目标-

通过导学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以及各部分的学习方式,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和任务,使学生学习起来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二)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学案独立阅读教材,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学习。教师必须给学生适当的时间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动脑思考的机会。

一、自己复习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30分钟)。

1、学生个人根据教师给的知识结构图熟读课本,并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附表中指定任务,将所标题目在课本中找到并注明在卷子上。

(2) 通过阅读课本学生独立整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3)将重点知识进行标记记忆记忆

2、学生将重点知识在笔记本上做好记录

(三)小组合作探究:

对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小组内合作探究出答案。

(四)班级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之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补充,师生达成共识。

(五)疏理巩固:

学生疏理本节课的知识,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并利用简单的选择进行巩固训练。

(六)拓展延伸:

通过综合训练达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对于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主要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结合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分析归纳。

(七)达标测试

为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达标检测题,这样可以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查漏缺。

思想品德说课稿篇十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框题是《我知我家》。我打算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它们分别是:说教学资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

第一:说教学资源首先是对于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对于学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因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对《我知我家》这一框题的学习,不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

第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了解家庭的相关功能;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二.能力目标增强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自己良好的家风和传统的能力;三情感目标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热爱、对于父母的热爱。

第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家庭关系的确立的认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并明确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说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的活动的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说学法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我所设计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这三种学法。希望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主动探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把握整个学习过程的节奏。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应试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要着重突出讲解的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第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5-6分钟)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约5-6分钟的新课导入。首先我会为学生播放歌曲《大中国》,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各种照片,先通过歌曲与图片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而通过歌曲和图片的展示,我意图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亲人,彼此之间有亲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除了这个大家之外还有自己的小家,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间就像一颗大树上的枝与干相互牵连。接着我会设计小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亲情树,让学生从自己的家人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义。

(2)讲授新课活动一:我说我家(30-35分钟)我会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然后我会让学生从自己的家庭成员、家庭特色等各个方面去介绍自己的家,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的不同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然后我会总结一下,告诉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结构,都不能淡化家人之间的关系,父母永远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永远是手足情深。虽然我们的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有别,但一样的是:我们都有家人,都有亲情。活动二:我爱我家我会给学生播放配乐诗《孩子,快抓紧哈哈哈手》(汶川地震相关作品),告诉他们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许多孩子失去父母,也让许多父母痛失孩子,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诗歌及音乐作品,就是网友为纪念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小生命所作的。然后我会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父母们怎样的心情?第二个问题:在孩子与哈哈哈对话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约定,是什么?(来生还要一起走)这个心愿真的能实现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领悟到,也许他们曾经和父母有过争吵,有过意见分歧。也许他们曾抱怨过父母的诸多不是,但所有的这些不快、不解、不满在最纯真的亲情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生命是父母给的,这种关系不可改变,无法选择。与痛失亲人的同胞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和幸运,亲人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每天都能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何须等到来世?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换句话说,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父母肯定有不少值得称道地方。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再次认识自己的家庭。活动三:我家“趣事”大爆料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认为自己父亲或母亲最值得他自豪的事.(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家中的趣事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这个很人性化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既然我们不能选择父母和家庭,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学会珍爱。当我们学会用“心”来看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时,就会发现其实他们真的很优秀。

(3)知识小结,巩固升华(2-3分钟)我主要通过两个部分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一个是通过看板书回忆所学内容,同时还准备了两道小练习来帮助学生进行操练,最后总结一下,儿不嫌母丑,爱家要知家,爱父母要知父母,我们要发扬良好家风,为家庭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贡献。

(5)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6)课后作业课外实践:写给爸爸哈哈哈一封信。

思想品德说课稿篇十一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为正义高歌》,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教方法、教学预设、板书设计六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课的设计。

本节课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十二课的第二部分内容。

本单元是以道德教育为主题的:主要对学生进行公平、正义和责任方面的道德教育。本课的第一部分主要谈公平,第二部分主要谈正义,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即公平是正义的基础,正义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同时,两个项目的内容也揭示了公平、正义都要求人们承担责任,从而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崇尚公平正义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正义感教育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根据对教材、课标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规则意识,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分清什么是正义行为,什么是非正义行为;学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学习重点: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学习正义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走向社会能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能有强烈的正义感,为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本课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点、就落脚点在此。

学习难点: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了解正义行为的目的就是学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行动中体现正义,既需要意志,也需要勇气。)

根据学习目标、本课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学案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指导自主阅读、师生互动、体验感悟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体验、践行正义;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疑惑;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课件出示——水浒英雄人物像,播放歌曲《好汉歌》。

说一说看后和听后的感受?引出“正义”.。板书课题:为正义高歌

(设计意图:水浒人物,学生心中的英雄,一身正气。从而为下一步正义知识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课件投出,找生快速阅读)

课件出示——电影:任长霞的葬礼的图片

思考:任长霞为什么被誉为“人民的好卫士”“当代女包公”?

过度:请大家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开始今天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一身正义的任长霞的案例,足以概括本课的知识点,使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更有针对性。)

(1):自主学习:(看课本73 ---78页,完成学案上的五个填空题,时间7—8分)

学生对答案,教师纠错。完成基础知识学习。

(设计意图:符合新课程精神:学生会的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合作探究:(四人一组探究学案上的五个问题:时间:12---15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对于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及时解疑释疑,点拨学生不会的、有疑问的、探究不全面的。落实好教材上的教学活动。探究1不难。探究2规则和程序的列举,老师可启示学生分类;探究3分析完后,通过75页的案例,可让学生感受正义行为、非正义行为的后果,激发学生树立正义感;体现思想道德教育。

探究4“哥们义气”:重点全面分析:“报仇”的行为不是正直地表现,而是愚昧鲁莽的行为;“报仇”轻者是一种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严重了是违法行为,缺乏规则意识的表现;正义不能凭个人情感,而应按客观标准,这个问题中学生常凭个人情感,易产生误区;“报仇”行为侵犯别人的人身权益,伤害别人的身体,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报仇”是用非正义行为制止非正义行为,方法大错特错,可采用告诉老师,或讲清道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疑惑。

思想品德说课稿篇十二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小到个人,大到社会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对于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生理的残疾带来了巨大的生理不便和心灵创伤,自强不息又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涵义。

《自强不息》是全日制聋校八年级实验教材思想政治第一册第二十课的内容,主要讲了肢残人洪仿毅在身体高度残疾,累受生活磨难的情况下,顽强不屈,自立自强,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的事迹。

本课的'主要编写意图是对学生进行自强不息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残疾人虽然遭遇生命的挫折,但只要不甘沉沦,勇于拼搏,一样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信念,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搏取生命的精彩。

由于聋校一直使用较为陈旧的人教版原编聋校实验教材,不仅教材编写理念落后,编写的结构生硬,而且内容贫乏,缺乏立体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大胆地挖掘、取舍,进行师本开发,以期在老教材的旧瓶中装入新思想、新理念的酒。

教师的师本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舍弃。即去掉教材中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

2、添加。即添加新的时代环境下有益教学的内容;

3、改造。即对原来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和变化。

七年级的聋生在年龄上达到了初中学生的阶段,已经具有了较好的认知能力,但认知的表面性、片面性也比较突出,情感、思维发展已较为丰富,但受认知局限影响,情感缺乏深度,抽象思维的发展也较为缓慢。而且,由于学生的残疾状况各不相同,残疾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较之健全学生要更大、更复杂。

根据聋校思品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前面的教材和学生的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自强不息”字面和丰富的内在涵义。

2、懂得残疾人只要自强不息,一样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

(二)情感目标:

1、欣赏、敬佩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

2、立志学习残疾人典型事迹,做自强不息的人。

(三)行为目标:

做到从身边小事做起,身残志坚,奋发向上。

思想品德说课稿篇十三

本课围绕教学目的,贯彻知行结合的原则,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良好的劳动习惯及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做好父母“小帮手”的思想感情。

通情达理是本课所追求的目的之一。通过总结上节课《从小爱劳动》,导出:“一个勤劳的好孩子,不仅在学校里要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在家里也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做家务事”。这样不仅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热爱劳动”含义的认识。进而通过观看录像,引导学生自行得出为什么要学做家务事的道理。再结合谈自己父母既要为四化辛勤工作,又要关心自己健康成长,实在很辛苦的事例,激发孩子们要学做家务事,减轻父母负担的情感。

联系实际是本课追求的目的之二。在课前教师进行了班级调查,了解到孩子们在学做家务事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有二:一是家长的阻挠,二是没有坚持性。针对这两种情况,教师组织了课堂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

学生主体参与是本课追求的的目的之三。本课通过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自行得出结论,明白道理;通过学生之间交流父母辛苦的事例,自发地激起内心的情感;通过学生示范,自行学会家务本领;通过观看师生共同参与的小品表演,自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以上是我们本课尝试达到的目的,望批评指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