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汇总8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3 20:57:0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汇总8篇)
时间:2023-09-23 20:57:06     小编:LZ文人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篇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录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原是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切中肯綮地指明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协力应对挑战、齐心开展全球协作的客观要求,还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往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构建对话协商、消解分歧的安全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据可考的事实阐述。邓小平同志基于对美苏争霸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考量,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从根本上而言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形势的长远预判。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逐渐显现,尽管局部地区的战争和冲突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篇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中国的东方剑。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同样,在新冠病毒面前,也没有一个国家会是一座孤岛,没有一个国家能在病毒面前独善其身,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去战胜我们共同的敌人,才是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去做的事。

乐观者在灾难之中看到一个希望,悲观者在希望之中看到一个灾难,诚然如此。一个人看待外界的角度决定了他的“视界”。事实常常是——世界不是这个世界,而是你眼中的世界。“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这也是在角度不同上的玄妙。低头的人永远只能在恶臭中苟且,而仰望的人在星光下追寻,于是便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一生。同样的风光,同样的相机,选取的角度,决定了一张摄影作品的格局,这一切全在摄影师的手法。

那怎样才能以适当的角度看待问题呢?勿求法诀,角度的选取全在个人智慧。个人对世界的认知程度有深浅,阅历有丰瘠,这种.种便决定了每个人看待事物角度必然不尽相同。提升角度的唯一途径,只有开阔自己的胸襟和眼界。拥有了广阔的胸怀就必然不会在“病毒究竟源自哪里”的问题上死缠烂打,恶意中伤他国,更不会在别人施以援手之际,冷语相向,以怨报德。胸襟辽阔高远的人,会更在意真诚和善意,会用智慧博爱的目光看待事物和人,会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

新冠疫情以来,我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稳定的成绩。在我们困难时期也有多国对中国伸出了友谊的援助之手。如:日本、泰国、马来西亚、韩国、印尼、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德国、法国、意大利、白俄罗斯、土耳其、伊朗、英国、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埃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匈牙利、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家政府,还有中国友好邻邦及全球朋友也加入到援助中国的行列,如俄罗斯、柬埔寨、梵蒂冈等国家政府和民间均向中国提出了援助。然而,在国内病情尚未完结之时,中国对其他受新冠肺炎侵害的国家,伸出了友谊之手,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有恩必报,这是我们中国的一贯风范。.

北京后海的冰早已融化,武汉珞珈山的樱花早已花开花谢。今日是我们中国的高考之日,喜闻北京新冠确诊患者归零,湖北也已49天零新增。但是,世界其他国家确诊早已突破1100万,这令我们心痛。“同气连枝,战胜病毒”,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有一点很重要,我们中国人会继续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关心好、照顾好在中国的其他国家的朋友们朋友们,相信其他国家的朋友也会对中国人同样为之。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危难之际伸出援助之手的友好国家和人民,我们也会像支援武汉一样支援其他国家和人民。

因为我们都知道: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战胜病毒,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坚信,那一天终会到来。

2020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演讲稿800字2

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桂临塞上

呜呼哀哉,已亥岁末,庚子未春,九州传大疫,肇于楚,核在鄂,经月余,滥虐天下,万人染疾,亡者时有闻。民众惶恐,城封门闭,舟下楫,车停顿,路断往来,马卸鞍,人解革,皆留户而不出。

时!上使神武,运筹帷幄,举国之力,趋医者动,军者行,逆疫而上,统帅则东南名医,钟氏南山,佐李氏兰娟,皆国之栋梁,虽已杖国杖朝之年,乃亲率举国战疫,身先士卒,昼夜少有歇,更有天下援助,同气连枝,共盼春来,奋勇有报,于花开时节,终致疫尽,国复运昌,九州平安!

山山不相遇,乃海之隔也!君不见山巅眺望,峰峦叠嶂,天地广袤,气象万千,神交云霄,虽不得见,然,风传信也,同天共地,息息相关。

《诗·秦风·无衣》云: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黑夜远逝,曙光必现。敌终为之灭,纷争将休矣,黑夜远逝,黎明,旌旗必将满天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一路前行,荆棘漫野不足惜。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扬帆起航,斩波劈浪不畏惧。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美好未来,携手与共不分离。

天下,乃所有人之天下,未来,乃所有人之未来!青年,当担负重任!你我共创,实你我之幸,国之幸,天下之幸也!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篇三

在这个广袤大陆上,没有人是自成一体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都需要努力找到人际交往中的平衡点。因为每一个人都与彼此有关。我认为,我们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先是由习主席提出来的。它意味着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在一开始似乎是奇怪的,毕竟古往今来,战争不计其数,人类怎么可能有同种命运,阵营早已被国界划分好,但今年疫情出来后,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明智又伟大的决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早已联为一体,科技的发展更让交流变得密切。正因如此,疫情一出,火速遍及全球,在面对共同的敌人——病毒——的情况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谓非明智之举。

人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点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可能。无论是对个人,对集体,还是对国家,冥冥中总有一种联系让人无法单独割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想必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以先国家之忧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把国家利益看的比自己荣辱还要重,是因为他明白他与国家无可分割,他是社会的一部分。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世界上存在一种力,叫作相互作用力,这是牛顿发现的。相互作用力的定义便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力。通俗来讲,你打人一拳,实际上你也被对方用同样的力还击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因为它告诉我们,伤害与被伤害,实际上是对立统一的。这也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一种可能。二十世纪末,苏联与美国进行核竞赛,所有国家都捏了把冷汗,因为他们知道,在科技无法找到另一个宜居星球前,地球是唯一家园,所有人类的命运是相同的。如果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问题将不再是一种担忧。

身为学生的我们,需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出一份力。我们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外国友人。当然,更重要的是高效利用社会资源,日后能为国家效力。可以预见,若我们达成这一成就,这将是名垂千古的壮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面临的困难远比想象中的多,“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让我们一起加盟于这项伟大事业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篇四

马克思恩格斯有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他们认为,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马克思进而提出了“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真正的共同体”与“虚假的共同体”相对,“真正的共同体”即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这是指区域性(国家)人类共同体的思想内涵,你把它扩大到全世界,就是所有人类命运同体的内涵,毛泽东说,人类诞生以来产生了两种知识,1.自然科学知识2.斗争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好理解,如化学、无力、天文等等,斗争科学知识如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等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斗争,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斗争,家族与家族之间的斗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斗争,而斗争的原动力就是两个字,利益,世界上各种人类所需资源就像一个巨大的饼,但饼再大,量也是固定的,每个国家或大或小的都占据了这块饼的一部分,想要生存的更好,更强就必须扩大自己所占份额,但饼的量又是固定的,所以想扩大自己份额的唯一方法就是想方设法夺取别人手中的份额,但别人也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就造成了战争,所以就有了家的就有了家族就有了国家有了军队有了外交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的丰富,全球经济一体化,人与人之间少了很多必要的竞争,国与国之间距离不再那么遥远,众多有识之士看到了全球政治一体化的希望,你会发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近年来各国政治家们口中耳熟能详的词汇,的确,竞争所带来的内耗是显而易见的,彼此间的相互倾轧,互相伤害,如,各国的军费开支,在国家总支出比例中排名靠前的支出,而全球政治一体,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的益处无疑是巨大的。

所以,我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是对于竞争有一个客观的认知,站在人类整体角度思考人类的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篇五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着眼于全人类发展与世界未来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一向是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的背景下,中国能够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解决方案是具有建设性和重要意义的。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因此,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各国要一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平发展是实现世界稳定的基石,各国之间要通过文明交流,实现互利合作,而不是企图依靠强权政治实现本国繁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主要在于:一、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三、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深刻内涵是建立在以建设好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各国之间持续对话协商、相互尊重、同舟共济,为实现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外交的道路。中国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不遗余力地推动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着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远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不断发展,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是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美好目标。当然,现实情况总是复杂困难的,还需要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一起克服艰难险阻,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实现各国共同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篇六

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全世界共同战“疫”行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最好的诠释。作为党员干部,通过反复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尤其是最后一篇文章《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切体会到,“五个坚持、五个建设”的内涵明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一定要认真学习领悟,深刻认识、理解、把握、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五个方面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引领者。下面,我从这五个方面入手,谈五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是从政治方面,明晰了这项创新成果的战略愿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将其作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重要内容之一,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重大创新成果和哲学理论,成为新时代国内、国际重要的战略愿景。其中国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者共同构成了未来30年中国大战略的主干。从现代历史视角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就是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建成更高版本的现代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了西方推崇强权政治的现实主义逻辑,可以避免不断上演大国政治的悲剧,与联合国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是中国作为新的引领性国家为世界未来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认识和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战略愿景,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化到心灵深处,将责任担当、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包容大度等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是从经济方面,坚定了人民共同富裕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反观世界,低增长、低利率、低贸易和低均衡的态势成为不少国家的通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成为导致2008年以来全球贸易减少一半以上的重要原因;南北贫富差距明显,8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因此,我国在追求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不断推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同时,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三是从文化方面,理清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脉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文明进步,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强调彼此之间要弘义融利、风雨同舟、命运共担,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是基本原则,包容与可持续发展是目标,合作与共赢是核心,有着适应时代发展的、深刻丰富的理论内涵。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接续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理念。同时,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促进发展。

四是从生态方面,增强了保护美好地球家园的意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强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我国生态文明共同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新冠病毒,就是前所未见的全球生态危机、人类健康危机,是一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冲击。我国在做好国内防控、化解危机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崇和赞誉。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头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做到绿色、低碳、环保,而且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积极采取行动应对生态危机的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逐步构筑全球治理生态体系。

五是从安全方面,拓展了防范风险的内涵和外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做出的贡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冷战思维、军事同盟、追求自身绝对安全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各国共同安全的“四点主张”,是一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之路。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大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始终把维护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传动性风险,紧密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排查潜在风险,进行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在谋求我国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用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篇七

我们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推动周边环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力。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形成携手并进,共同发展新局面。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

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实现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国家共谋发展,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发展。其中,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

我们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面对美国不断以单边主义行动挑起贸易争端,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的行为,我国在按照自身既定节奏,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气魄与担当。15年宣布设立为期十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支持联合国工作,促进多边合作事业,现在,基金已正式投入运营,将把资金优先用于联合国及相关国际机构提出的和平与发展项目。

安全格局,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今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积极变化,在事实上实现了中方提出的双暂停倡议。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给世界安全带来了挑战,当前,难民数量已经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历史纪录,这些问题都与地缘冲突密切相关,化解冲突是根本之策,中国提供2亿人民币人道援助用于帮助叙利亚难民和流离失所者。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全球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去年9月,20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聚焦全球经济治理等重大问题,首次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并制定了行动计划。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中国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也对降低世界经济波动风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减贫奇迹,改革开放以来,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对于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成功探索出一条减贫与发展相互促进、并行推动的增长之路。1950年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4000多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今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国出口提供新机遇,为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搭建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互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全球掀起合作共赢的热潮。2013年至2017年,中国同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为沿线国家与地区创造了数以10万计的就业岗位。

深入推动中国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学互鉴,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包容发展。

生态体系,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以上是我的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正如习主席所指出:“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习主席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

中国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全面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录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原是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切中肯綮地指明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协力应对挑战、齐心开展全球协作的客观要求,还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往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构建对话协商、消解分歧的安全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据可考的事实阐述。邓小平同志基于对美苏争霸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考量,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从根本上而言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形势的长远预判。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逐渐显现,尽管局部地区的战争和冲突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录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原是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切中肯綮地指明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协力应对挑战、齐心开展全球协作的客观要求,还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往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构建对话协商、消解分歧的安全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据可考的事实阐述。邓小平同志基于对美苏争霸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考量,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从根本上而言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形势的长远预判。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逐渐显现,尽管局部地区的战争和冲突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录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原是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切中肯綮地指明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协力应对挑战、齐心开展全球协作的客观要求,还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往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构建对话协商、消解分歧的安全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据可考的事实阐述。邓小平同志基于对美苏争霸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考量,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从根本上而言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形势的长远预判。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逐渐显现,尽管局部地区的战争和冲突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

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

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

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

中国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全面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实现各国共同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正如习主席所指出:“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习主席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中国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全面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篇八

“自由事业终未竟,风雨飘摇两百年。”“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以全球为关注视域,谋求人类前途命运共同繁荣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和力量。

树立平等、开放和参与的全球观念,提升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认同基础,对巩固各国的生产经济文化发展成果具有深远意义。经济全球化把全世界范围内联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已经不再局限某个国家某个民族,而是整个世界。在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认同基础上,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的人文基础,尊重差异,以谋求人与事物内在的和谐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一切生产趋一体化全球化,谁拒绝了它,谁将会被它淘汰。

树立多元、公平和合理的全球观念,建立一个统一的类型学和共同的法规,是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目标的愿景蓝图。要逐渐对世界的内在结构进行细致而具体的研究,从旧单一的生产方式交替到新多元的生产方式,建立公平合理的“两制”新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只有正确把握谋求人类当下的幸福存在和人类社会文明的未来走向,与时代同行,推进国家关系的发展、全球治理的良性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全球治理方案”,才能早日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福祉的“大同世界”理想。

树立互鉴、共治和可持续的全球观念,继承和发展“真正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是各国投入人类文明与进步事业的呼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世界各国也将会给中国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前途命运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成为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如中国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 6 万亿美元,推动国家间的联动发展和全球经济更加平衡。

当代同进步、共发展。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意识自觉,厚植人类情怀和家国情怀,将自己的小我融入大我的“无我”状态之中,用新思想新思维提升新作为新担当,让国家政权更加牢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