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初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优质12篇)

初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2 20:01:08
初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优质12篇)
时间:2023-09-22 20:01:08     小编:纸韵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篇一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初中教育的主流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而初中德育,对青少年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内在精神关注不够,德育的痕迹过深,德育活动的功利色彩太浓。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创新;教学方法

前言:

德育内容的泛化、德育对象的物化和德育方法的非生理化,使我们的教育者自觉或不自觉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在以非道德的方式实施着道德教育。原本应极具生命活力的道德活动蜕变为盲目的对规范与守则的遵从与机械呆板的行为操练,学生中普遍出现了道德人格的双重性与大量道德行为的两面性,导致初中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1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未成年人产生了道德价值观念的困惑和冲突:

我们面对一个充满挑战、困惑与机会的世界,伴随着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其观念的变化对既有的道德价值观产生了冲击,一部分人日益感到精神上的失落和道德上的无助,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失范。在成人中出现的精神与思想危机通过种种形式又影响到相对封闭的校园,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并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体验,初中学生发现了成年人的言行不一致,发现了书本上写的跟人们做的有很大的差异,包括家长和教师。这种观察和体验,这种差异的发现,使初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使初中生在信仰上产生了困惑与冲突,因此初中德育的实效性逐渐变差的原因就在于此。

1.2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协调性更加突出:

初中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心理问题增加。近年对中学生心理测试发现,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治疗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5。1%。初中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高中学生,初中为16。2%,高中为14%。对城市和农村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学生进行比较,城市为17。5%,农村为14。9%。少年学生生理上的早熟已是普遍现象。除去物质上的外部刺激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外部文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影视、各类大量描写“性知识”的书刊、互联网中种种色情信息,都对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初中生学生不仅对现实社会中既有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还对人的生存意义产生了怀疑,过早地思考着生命的根本问题。但这样沉重的哲学命题,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一个何等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多,学生自杀、出走的报道多见于媒体。

2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2.1构建学校德育目标新体系: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前后连贯、相互联系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过程又有创新。当前的初中德育,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打破僵局,重新构建多层次、多序列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的多层次,就是在同一目标下确定不同等级学校、不同年段班级、不同年龄学生高低不同的德育要求,形成符合学校、班级、年龄实际的标准。德育目标的多序列,就是把同一目标中的不同层次,按其高低不同的要求,顺次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体系。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初中阶段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系列要求,认识到单一德育目标体系在现实情景之下的不适,而对已有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进行调整以解决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中学德育目标的层次序列可以根据年级分别列出“理想信念方面”、“道德品质方面”、“作风素质方面”等。突出学校德育的两大特点,即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更强调实践体验,使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学习同思维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目标层次清晰,具体明确,认知和实践相统一,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2让德育回归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需要和源泉。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有远离生活的倾向,“口头德育”、“说教德育”丧失了德育的生活性、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真正把学生德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所以,我们要构建起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德育模式,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成为热爱生活、言行一致、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2.3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各校都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德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共青团、少先队组织配合抓,政教(德育)主任、班主任、全体教师共同抓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试行副班主任制度,增加德育队伍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师德论坛、师德巡回报告等活动,树立师德新形象。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德育数教师的身教最有效,教师是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和直接影响者,一言一行都给学生提供了德育信息,所以教师的身正垂范是提高初中生德育有效性最重要的环节。

2.4下功夫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要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有专人化时间去做这项工作,明确责任、目标和方法。我们提倡初中生实施德育导师制度,让最需要教育帮助的学生都有一位自己最信得过的老师在思想上得到帮助,行为上得到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文体、艺术、科技、制作等兴趣活动,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消耗在这个年龄必须消耗的能量,实现各自的表现欲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克服自卑心理,然后引导他们逐步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上来。“问题学生”的转化虽然很难,但只要学校领导和教师有这个意识,明确教育转化责任,舍得化时间精力,运用“问题学生”帮教转化规律,像抓学校的升学率那样抓“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完全可以达到目标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初中德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我们的下一代就不可能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可能成为泡影。因此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创新成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楚营颖。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xx(72)。

[2]余清训。初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xx(04)。

初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篇二

一、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从以下这两个方面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要明确现在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知道现代的素质教育要以提升民族的教育作为宗旨。教育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不能只注重优秀的学生,不管那些所谓的差生,这样是不行的,必须要考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关注之下,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2)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改变,否则根本难以适应现代的教学发展步伐。

(3)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为了推进素质的教育,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方法、评价、管理,目前,以下两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放松双基。第二、课程与课时目标的混淆。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的是过程与结果,即实好了三维目标的实现。为了把握好这个“度”,从教学目标的落实开始实施。从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应用的意义,以及其必要性和价值。在课前需要预习,而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就能理解其意义,以及能正确地读写。在结合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信息技术教学要采取分层教学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最关键的一环,教师在分之前,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工作,不要让学生心理有任何的负担,觉得自己比别的学生学习差的思想产生,并不是要将他们进行等级的划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措施。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潜力,缩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整体提高班级的分数。

(二)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学习态度等方面,综合进行考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将学生按照下、中、上三个层次,分为三个层次,分别用字母a、b、c表示:a层表示的是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但是对有发散思维的题目不了解。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

(三)在布置作业方面要层次化

教师在教学完一个章节或者一个概念后,要针对这些概念性质的知识进行相关题目的练习,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所以,在上完一节数学课后,要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不能一刀切,如对于a组学生,要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比如课后练习题。对于b层的学生,则要以基础性为主,同时还要留几道有提高性质的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一些优点难度的.综合性试题。(四)在课外辅导方面也要做到层次化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及时针对学习由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后补习,补习的时间主要是课间或者是课外活动的时间,对于a层学生进行基础补课,对于学习优秀的c层学生来说,要设计一些有难度的试题,让他们多接触一些有思考程度的试题,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要采用多元化评价;

学生一般对于计算机这门课,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要设计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自己的思维,在课堂中,由于一节课只有45分钟的时间,学生在练习完基本操作后,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去做其他的,所以,教师要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做一些好的小视频、小动画等,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上完信息技术课后,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多元化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变教学的方式而已。

在评价中,多给予学生肯定,少点批评,激励学生主动研究一些新的信息技术技能。培养他们的坚强、进取精神,从一点小的进步,获取更多的能力。以上都说明。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教学,我们要采取的评价方法必须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四、信息技术教学课要多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上信息技术课,都要在机房进行上课,所以,在操作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不少的问题,如果都问教师的话,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所以,要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这种方法的使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那些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利用展示台进行展示,给予他们的成绩的一种肯定,对学生进行安排优秀的学生旁边安排2个计算机技术比较差的学生,让优秀生辅导差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师方式的采用大大减少了教师的课堂辅导,使得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容易的进行解决。

同时这样做,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使得教学目标很容易就达到了。综上所述,我国的教育机构已经将信息技术这门课引入了中学的必修课,这对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素质,这是一项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的一个正确措施。教师要不断对这门课程进行研究,勇于创新,不断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做出更多地贡献。

初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篇三

摘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孕育着传统文化的重大变革,诞生了改变和重构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的网络文化,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环境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师德建设必须面对现实进行理念提升,模式重构及方法创新。

关键词:网络文化师德建设影响对策

一、网络新文化的特征

1.1提供资源共享的文化

internet原意是inter——network,通译为“网络互联网”,一般称为“互联网络”,我国官方译名为“因特网”。“因特网”经过远程终端联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和信息高速公路四个阶段的不断发展和推进,显现出“以光纤为骨干网的高速通讯平台;以连接各类应用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网络平台;以传送视频、音频、数字、图象等多媒体服务平台”三大特点,将世界各地的信息源和用户连接到信息网络中。群体和个体用户通过跨越时空、跨越国土、透视社会的各类平台提供的信息源任意选取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共享信息传递的国际性、知识(信息)需求的互换性及快捷性。

1.2信息结构多元的文化

网络文化行为,使进入信息结构高度离散的国际性网络失去主观主导及专门化的特点,面向高度综合性及广泛性的无中心文化环境发展。伴随着改革进程中经济结构、经济成分以及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阶层在重新分化;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以及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日趋多元化。网络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形成,实际上是在强化着文化观念的多元化,多元化的文化明显地体现着转型社会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生活态度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满足了不同层次文化消费的需求。

1.3张扬个体自由的文化

网络象一个工具,本身为中性,而形成载体的网络文化在加载内容的状态下,体现出本质。如人们利用qq、bbs等形式淡化传统的传递和表达方式进行交流,满足个体自由文化的需求,获取交流的共鸣。

1.4提供情感满足的文化

被称之为“人造现实”(artificialre?鄄ality)、电脑空间(cyberspace)、虚拟环境(virtualenvironment)的多媒体网络,将人与计算机的接口扩展为三维,使人们直观地与计算机形式的动态环境交互作用,让人任信服地感受到它仿佛是真实的。这种能够展现色、香、味、触的“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制造了感情化的娱乐效果,即时性的愉悦,迎合了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心理需求和对生活的直观感受相契合,获得广泛的认同。

二、对高校师德建设的若干影响

2.1对建设“伦理政治”即守法文化的影响

网络文化信息结构的高度离散,对师德建设所追求的思想统

一、观念整合的目标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一部分人思想的错位,道德的失范。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求“善”,传统的道德修养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文化的“重人”意识,属于以“求治”为目标的“政治---伦理型”文化。伦理文化是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和各类观念文化的核心。而网络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客观的造成了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渗透,使教师政治观念产生模糊,民族意识出现淡化,教书育人、爱生如子、为人师表、讲究道德、严谨治学、乐于奉献的优良品格受到冲击,伦理政治的守法等行为受到挑战。

2.2对建设工作环境产生的影响

2.3对建设文化场景产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种种类型中,有古代的和传统的成分,也有现代的因素,甚至有后现代的影响;有本民族文化,也有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有科学和理性的文化,也有封建迷信的文化;既有高雅的,也有通俗的,还有庸俗的。并且以视频、音频、数字、图像等多媒体服务平台体现网络文化结构。这种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兼备的立体的多面性的文化结构,使人们从线性的单一思维中解放出来,逐步树立全球意识。但由于高校师德建设进入网络对文化场景的引导性的滞后,面对文化结构多面性的影响缺乏更多的应对措施,因此,高校师德建设必须做出积极的应对。

三、高校师德建设的探索

3.1加强网络文化环境监控机制

网络文化给教师提供了网上行为的极大自由度,其资源共享、结构多元、个体自由、满足情感的特征,对我国思想文化阵地和意识形态领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有的甚至超出了现有道德和法律水准所适应的范围。因此,当前网络管理必须实行政府行为,学校也要建设强有力的网络信息管理监控机构,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网络行为和网络管理行为,对涉及引发社会争论的焦点问题要及时进行审查,对抵制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政府明令禁止的内容要尽快清理,对发表违规文章和散布不良信息的上网人员要予以警告,严重时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维护安定团结,净化学校的教育环境。

3.2强化师德建设的教育导向作用

一是针对“网络社会”可能出现的无序状态,教育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培育教师的文化自省、选择判断和批判意识,使他们在浩如烟海、清芜并存的信息大潮中分清良莠,去伪存真,抵制那些庸俗、低级、劣质、反动的信息的侵蚀与诱惑,从而避免种种困惑、失落与盲从。二是充分发挥网络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深入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趋势,调整心理承受能力优化信息处理的心态。三是尽快把网络伦理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门基础性教育课程,并把他的教学内容引入对教师的计算机等级考核之中,使教师网络伦理和网络技术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并加以遵守。

3.3构建文化体系,占领网上阵地

教师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必须遵守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育人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精神支柱。在教师大量融入“网络社会”的新时期,为高校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驱使我们提升理念、整合资源、构建网上师德建设文化体系。主要是:建立标识独特的校园师德文化网站吸引教师眼球,创造性地建设精品网络文化工程;设计别致的窗口,增强文化内涵,明晰师德建设的责任与义务;以历史、案例、故事、评论、讨论等表现形式,倡导新思想、开启责任心,增强实效性;以有机嫁接各家网站健康、文明、向上的内容,集众站之长,补己站之短,吸引点击频率;以名师qq、bbs在的线交流及邮件的快捷传递,促进师德建设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以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开展信息管理及网络文化的理论研究,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的道德主体,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优化师德建设网络文化环境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韩叶盛,高志军.网络教学与师德建设[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4)

2刘莉萍.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几个基本要求[j].山西教育,(5)

初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篇四

摘 要: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全过程,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德育教育对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讲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工作方法,并且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比如,在上学期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班主任们的发言令我获益非浅,尤其从李慧君老师的发言中受到很大启发,之后,我借阅学习李老师的发言稿,摘抄,并根据我班实际情况付诸实践。除了学习同事的经验,另一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的绝好途径是从各种书籍、报刊杂志中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我尝试着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人生哲学的诸如《嫉妒心理学》、《错误与人生》、《成功启示录》及戴尔卡耐基的人生哲学丛书等,这类书能丰富思想,帮助我们在向学生说明某个问题时,可以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令其信服;另一类就是指导班主任工作的书籍,诸如图书馆的《班主任工作手册》等书籍,阅览室的《班主任工作之友》等杂志,每一次阅读后我都大有收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在看到有关文章时迎刃而解。结合理论在工作中,我把所做的工作中结成四句话,那就是――和谐为根本、质量是生命、文化做底蕴、公平当原则。

一、和谐为根本

从某种意义上说,和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境界,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家校的和谐和、师生的和谐、分数与能力的和谐、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和等等,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将是我的不懈追求,工作中我主要坚持四个多一点点。

1.亲密接触多一点点

平时,学生的业余生活、课外活动、卫生打扫我都乐于参加,半个学期来我一直坚持和学生同桌就餐,也曾多次到男生寝室午休和晚寝,和他们一起打球跳绳、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一起勾肩搭背散步、一起嘻笑怒骂玩要,孩子犯错时,摸摸他的头发,心情沮丧时,捶捶他的肩膀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和同学乐此不疲的亲密接触中不知不觉拉近了距离,融洽了情感,和谐了氛围,为其它班内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蹲下来多一点点

专家们都说,班主任做的越久,“教师本位”心理就越来越严重。而克服它的最好方法就是“心理置换”,即尽可能地蹲下来,设身处地地以孩子的眼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学生让我烦恼,而是我在自寻烦恼,他们只是孩子,用成人的眼光看待、要求他们,怎么能够让我满意呢?在工作中,我会努力蹲下来,认真考虑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我会努力蹲下来,仔细把握学生行为的性质,分清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是故意的还是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我会努力蹲下来,更多地去倾听、去理解、去发现,不是用自己的――而是――用孩子们的眼光与内心。

3.发展的眼光多一点点

工作中我睁大眼睛,去寻找孩子的优势和长处,公开表扬、私下批评,勤鼓励、重赞赏,努力帮助(注意不是强迫)孩子发展它。我当然不是反对纠正孩子的缺点,而是觉得发展孩子的优势与个性往往是克服其缺点的最佳办法,有了好的精神状态,缺点改正往往事半功倍。而抓住一点小辫子不放,往往会有丢了西瓜捡芝麻的效果。

二、质量是生命

1.坚持不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我觉得,班主任应当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因为现在太多孩子根本不知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到底为了什么”,其实这还真是一个深奥的话题,是一个关系孩子一生的价值观问题,所以我一直在作着这方面的努力,尽管收效可能是缓慢的,但我会一直努力的坚持下去,伴随着他们成长的每个阶段。

2.“小题大做”,注重学习流程

对一天的每个学习流程和细节都给予高度关注,专人管理、认真记录,“小题大做”,这是我质量强班的另一个做法。

例如早读时怎么拿书、每节课有谁发了言、课堂上谁受到了表扬和批评、预备铃响后同学们是否坐在位置上、书本拿出来了没有、每天作业有谁抄袭等等,这些最琐碎的学习小事,这些最平淡的学习流程,每天都有专人监督和详细记录。管理员每天在早读时交到办公室给我批阅,“签署”意见,在第一时间及时给予处理。

3.巧设奖罚,强化目标激励

我觉得,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目标激励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工作中,我既给他们长远的大目标,又有分阶段小目标,既有班级的,更有小组的个人的目标,既要精神激励,也来点物质“诱惑”。总之形式要多样,让学生喜闻乐见。

三、文化做底蕴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在教学活动中我习惯把班级对学生的各种要求、学生在教室、宿舍及公共场所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各种行为经过民主讨论和民主投票后形成各种规章制度。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和班干部一起做制度的监督者,这项工作的重点是:学生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时时要求、处处要求、严格要求、并且有始有终,形成班级文化。它一旦形成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公平当原则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起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我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

有规律,但没有一条规律适合于所有的学生。在今天――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是塑造学生的个性。是把我的学生塑造成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骨气、健全的人。因此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借鉴名师育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路子,在实践过程中再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以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现在的学生由于生在福窝里,有一点挫折就受不了,抱怨上天不公平,怨天尤人,不敢与挫折困难作斗争。我就利用语文课本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蕴含深刻哲理的名言警句教诲他们,让他们从中受到启迪,走出困惑,从而勇于接受生活的磨练。总之,我除了严格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外,还鼓励他们去打球、去唱歌、去练字、去关心社会,做到身心全面发展,德、智、体全面发展。

初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篇五

199x年8月,我离开了大学校园,进入了初中校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99x年9月,我开始担任班主任职务。我发自内心地喜爱这份工作,正因班主任是桥,是园丁,是雕塑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是蜡烛,是春蚕,不求索取,只讲奉献。班主任是扁担,一头担着国家、社会的期望,一头担着家长、学生的心愿。班主任是天空,是大梅,胸怀坦荡,包容万千。因此,我常对自己说:“我是一块石,一块砖,要在学生心中把一座顶天立地的丰碑修建。”十几年来,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塑造一颗颗完美的心灵而辛勤耕耘。

从我参加教育工作的第一天起,学生的影子,学生的表现,学生的一切都牵动着我的心。刘志伟有了困难,我鼎力相助;杨晓飞有了疾病,我去问医求药;憨厚的“大老实”李明可别让他吃亏呀;爱耍小性的“娇娇女“郑侃侃是不是又需要开导指点了;脸皮儿薄的”含羞草“顾海秋是否有了思想负担;屡教不改的”捣蛋鬼“孔庆宇需要诲人不倦。

为了改变学困生成绩不理想的状况,我多次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刻和午后放学时刻为他们义务补习功课,所补课时无法计算。同时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为学困生带给展示自我的机会。当他们回答对一个问题时,就会得到我和同学们的一阵鼓励的掌声。从笑容中能够看出孩子们获得了一种成功感。学困生的家长十分感激我,给学校党支部写来了多封表扬信,其中一封信中充满激-情地写道:“胀老师师德高尚,奉献敬业,我们的孩子能在张老师的教育下学习成长是一种幸福,我们感到一百个放心。”

损伤,每一天要支付几百元药费,当医大二院的医生和纪伟的父母向社会发出求救时,张哲主动和几名同学把平时节省下来的731元钱捐给了素不相识的纪伟。他们还在信封上写下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这是所有善良人的'心愿。当纪伟的母亲用跪拜的形式向同学们致谢时,在场的同学们都落了泪,这件事对他们的感触实在太深了,以致连续几天他们都在议论这个话题。他们感到自己在助人为乐活动中净化了自己的灵魂。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经常对班千部进行考查,然后启用有正义感、潜质强、进步明显、成绩突出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并透过召开班会、联欢会,利用早、午检工作总结等机会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潜质,工作潜质和组织潜质。一旦他们在工作中出现偏差,不是求全责备而是主动承担职责,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有一次,在学校篮球比赛中我所带的班级失败了,有的同学埋怨班长王莹抽了四号签,有的同学责备体委曲波水平不高,两位千部在同学们的起哄下,难过得流下了眼泪。我应对此情此景,站起来说:“俄十分明白大家,我的情绪和大家是一样的,但我们的干部的确花了很多时刻和精力,失败的原因有多种,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这个班主任缺少体育细胞......“我诚恳的自我批评使得同学们的起哄声立刻安静下来,当同学们了解到王莹和曲波自费请校外体育教师来指导后,大家都很感动,接下来的拔河比赛,我所带的班级以全胜战绩获得了全校冠军,班干部的威信得到了维护,从此他们的工作更用心、主动和有创造性。

组织培养班群众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在班群众建设中实行学生的民-主、自主管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所进行的创造性管理活动。199x年,我在班级中采取了”值日班长制“的教育形式。具体的做法是: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座位顺序或学号顺序,每一天安排几人担任当天的“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当天各小组到校学习状况,督促做好“两操”,检查卫生,处理偶发事件,记载好人好事等。到周末,在我的指导下,分析总结各个小组状况,指出倾向性问题,提出班群众发奋方向,评寻礼貌小组“,从而到达学生的自主管理,培养良好班群众的目的。班级在短时刻内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多年的学子与教育生涯使我深切休会到丰富的育人形式是培养优才生的重要途径。班会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班会的题目要具备必须的教育好处,还要适应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所处的时期。我认为,初一入学时,题目可定为”请你认识我“,在班会上由每位学生进行自我说,包括学生的姓名、爱好、特长等等,使班主任了解学生,也使学生了解班主任,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还能够适时召开题目为“理想与实现理想”、“某班,我爱你“、”毕业相聚某一天“等主题班会,为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学生群众荣誉感。

初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篇六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

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在军训期间,我和学生顶着烈日,共同进退,短短四天的共同生活,很快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在他们入校后的第一次运动会,我和同学们一起写标语、做小旗,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虽然嗓子哑了、晒脱皮了,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增强了新集体的凝聚力。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等。

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抓得好,就能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出现积极向上稳步前进的局面。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的综合评比也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每月一次的流动红旗既是见证更是进一步前进的动力。

小学的孩子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班主任论文)实行班级工作”分权“,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以及班主任”小密探“都应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

当然,选出的这些班级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指导,给他们讲解各部分的工作要点,组织他们学会指定计划及具体措施,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纠正。同时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

自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它建筑在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上,并能认清自己潜在的能力,相信今天办不到的事,经过努力明天一定能办到。由此可见,自信是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开学初,很多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出现”消化不良“或”欠债“的现象,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导致恶性循环。我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并指导人的行为,使之按预想的目标活动,最终达到目的。例如,当一个人心情沮丧时,反复在心里默念:”我精神抖擞,心情愉快。“很快就能帮助人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所以,经常让学生在心里郑重其事地默念一些暗示语,比如”我一定能学好英语“,”我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好“,考前默念”这次考试一定能考好“等,不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有了自信,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就能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开学初,我就邀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异的老生来到班上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介绍他们是怎样较快适应中专学习生活的,一方面请他们从整体讲他们的学习经验体会,另一方面讲学好各科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老生的现身说法,对新生是大有帮助的,使他们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我还经常与任课老师保持联系,请任课老师进行各科学习的具体指导,包括听课习惯、作业要求、学法指导等,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真正地学会学习。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加强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

”万事开头难“,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位班主任在管理这个班级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初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篇七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的确难管、难教,在处理班级的突发事件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这个过程真的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但教育学生绝不是打、骂、训,尤其是面对初一的新生。初三毕业班的学生成熟懂事,而新来的“小朋友”怎样,对我来说,真是一《白话文·》种责任和挑战。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很多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不同于他们小学六年的所学,所以,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融入新的教学模式中,即用情境改造学生心态,引导学生快速上路。

什么是情境改造?情境改造的作用和引导教育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在积极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已经改变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初一学习中更早成熟起来,认识到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因此,对初一学生的情境改造教育也很重要,以我班为例: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徐校长每次班主任例会上都要说的,也是毛校长没学期期末总结里谈到的,更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老师如果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新生入学后,我便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流;课间、饭后找他们说话聊天;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指导他们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坐下来陪他们谈心,耐心地说服教育;此外,体育课上、运动会上,为他们大声加油、呐喊助威;考试前,陪他们共背共记,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配合。虽然嗓子会哑、会晒脱皮、会浪费很多个人时间,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了整个集体的凝聚力。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很快用新奇和欢乐取代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能为这个集体而努力。

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于是很多老师会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校规校纪,但这样多往往会适得其反,让调皮的学生反感,让胆小的学生害怕。应该多鼓励,少惩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还有一点,“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点错,班规不要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鼓励大部分,批评教育小部分”才是我们制定班规的初衷。

需要补充一点,班规的制定要在开学初,定下了就不要随意改变,有了班规就要以规定办事,这样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就能抓得住、抓得好,也能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积极向上稳步前进。

自信,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是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开学初始,很多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出现“拖腿”、“瘸腿”现象,严重的还会产生怕学、厌学心理,此时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是有很大帮助的。元旦的时候,我邀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异的毕业生来到班上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介绍他们是怎样较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毕业生的现身说法,对新生是大有帮助的,使他们建立信心,相信自己也会走出阴霾,迎来阳光。除了学生学会自我“安慰”外,外来的信心教育也很重要,例如,期末考前每天放学时,我总会带学生大声喊出“自强不息,勇争第一”的口号,很多老师笑我说我们班在搞传销,其实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是能凝聚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一个班级既有纪律,又有信心,还有目标,这样的班级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班级。所以情境教育对新生教育和插班生教育作用较大,适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班级的形成,更有助于他们心态的成熟。

解决班级难题的方法有很多,我所说的情境改造也是一种摸索,也是一种探求,希望这种方法能给学生带来好的帮助与作用。如何把班级工作做好,我想方法只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态度。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结果,好的态度会给班级带来希望,好的态度更会带来更好的办法,如果每个班主任都能积极挑战班级难题,难就能“迎刃而解”。

初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篇八

摘要:教学“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所以语文课堂上,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侧重举例论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方法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有针对性

在初中阶段,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通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和《绿》,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等。

2.可以通过充满爱国主义的文章和诗篇,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做》,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3.还可以通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事迹的文章,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好习惯。如:《老山界》《金色的鱼钩》《草地晚餐》等。

二、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内容丰富而新颖、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读书活动,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性格,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当然,课外读物五花八门,学生一定要有选择地去读,教师也一定要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给出有价值的书目供学生参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并且及时加以指导,使他们真正地热爱阅读,主动阅读。

三、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从古到今,在学生教材中,有很多非常出名、历史悠久的名言警句,其中包括诗词、散文或小说,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文学特色,而且还含有一些诗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还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往往通过其中的几句话或者一段话来体现。面对这些非常有教育意义和思想道德理论的句子,我们更应紧紧抓住其核心意义,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来逐字逐句地分析他们的喻义和作用。举例说明。如,在讲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不仅要求学生领会作者对洞庭湖的美好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学生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时的写作背景。又如,在讲解鲁迅小说《故乡》,在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的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绝对不可少的环节。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磨炼学生的意志,激活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使语文教学工作达到真正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王涵。名人名言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04.

初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篇九

xx说:“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在改变中学德育状况,实现中学德育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也一致认为:应该把道德教育置于突出地位,不然,21世纪人们面临的将是一个可怕的道德环境,而道德的沦丧又会加剧政治经济等问题的恶化。在我国现阶段,加强恩德教育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在作为道德教育与品格养成主阵地的学校,却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况。

中学德育状况的“三化”问题:

一·德育目标理想化

在德育目标的认识上,不从实际出发,习惯性的把中学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的境界中,脱离了学生的道德实际认知水平,学生只能肤浅地唯心地理解它。这就直接导致了德育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空,过高,进而导致德育内容的大而宽。德育目标贵在切实可行,贵在与生命主体的和谐通融。华而不实,大而宽的德育目标,必然在实践中失去信度和效度,进而造成德育实践的空耗,最终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二.育人方法简单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育人方法过于简单陈旧,缺乏新意,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德育,要借助于与德育内容和德育目标相关的情境,依赖于受教育者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靠特定情境中的受教育者的反省,自责,自律等深层次的精神搏击过程,才能形成他的道德理念,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

三.环境影响的消极化

中学德育工作的一大误区,就是试图将学校变成道德上的“世外桃源”。而德育系统是一个与外部社会相互影响的而又具有性对稳定性的运行系统。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的活动交往,接受的信息和受到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在校内受到教师,同学,集体的影响:在校外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果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不一致,甚至相互抵消,德育的实效性讲大大折扣,得不偿失。

中学德育现状的应对措施。

针对中学德育的现状,中学德育工作的应对措施是:

1 德育目标要不高不空,具有可操纵性

德育目标“应该是生命内在的要求,而不应该是游离生命以外的什么东西。”美国道 德品质教育的目标就具体而实在,他们把青少年道德教育目标建立在“六大支柱”上。即是:

(1) 信赖——诚实,不欺骗,不偷窃,坚持真理,效忠国家和家庭。

(2) 敬重——尊重别人,宽容差异,举止礼貌,用语文明,用和平方式处理愤

怒和争执。

(3) 责任——干好本职工作,自控自律,谨慎,可靠。

(4) 公平——坦率办事,不存偏见,不推委过失,倾听他人意见。

(5) 关怀——善良,热情,宽恕,助人。

(6) 公德——合作,参与,睦邻,遵纪守法,敬重师长,保护环境。

这些品质教育的目标就不空不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值得我们借鉴。

2 改变观念,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扬弃传统的育人模式

中学德育的主体是学生,是鲜活的中学生的个体生命。由于我们忽视甚至无视青少年鲜活生命的生动性,丰富性,多样性,忽视甚至无视青少年个体生命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对精神的独特追求,从而导致了简单生硬的教条主义灌输。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冲破传统的育人方式,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在德育工作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把学生看作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与规范,使主体根据自我实践传递信息,及时调节主体自我与非我的影响因素,使自我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指向有意义的德育目标,从而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

3 重视优化育人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网络

首先,要大力改善学校教育环境。二十一世纪信息交流的渠道多种多样,社会开放,我们不应该还把学生关在“世外桃源”中来进行呵护,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观察社会,思考现实问题,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只有把学生放到真实可感的社会生活中去接受教育,才能使其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哪些该做,那些不该做。深切体验后所受的教育,远胜于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

初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篇十

如何做好初中作文教学德育论文(九年级上册)

对于广大初中教师来说说,初三的作文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考是通往名牌高中的敲门砖。而一篇精彩的中考作文,往往会给学生增加不少分量。

那么,如何怎样做好初三学生的作文指导呢?

步骤/方法

1、记实与想象并举

在整个三年级习作内容的编排上,记实作文占较大的比重。如,三年级上册有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身边熟悉的人,写观察日记,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写自己去过的地方。这样的编排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

此外,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想象作文在实验教科书中也有相当篇幅。如,三年级上册有编童话故事。从低年级乐于写话到中高年级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常见的应用文,实验教科书对三年级习作内容的安排,不仅符合小学生学习习作的实际,体现基础性和发展性的有机联系,而且反映了贯穿于课程标准之中的语文学习整体推进、螺旋上升的指导思想。

2、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

一是口语交际和习作相结合。

与低年级写话的思想一脉相承,三年级习作的安排重视与口语交际相结合。语文园地一、三、四、六,都是将口语交际安排在最前面,习作紧跟其后,内容一致。如,语文园地一,习作导语是这样说的:在口语交际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这次习作就来写一些自己的课余生活。又如,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是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或最想去的地方,习作要求学生把自己介绍的去过的地方写下来。实验教科书将部分口语交际和习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先说后写,既加强了口头、书面语言的训练,又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二是结合阅读,安排随文练笔。

教科书选用的课文是学生练笔的范例,教科书重视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丰富自己的表达。如,在《小摄影师》课后安排了续写故事,《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安排写一处景物。这些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阅读和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

三是结合综合性学习,提供习作机会。

长期以来,困扰学生习作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真实感受,内容空洞。要解决这个问题,习作的设计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情境之中去体验、感受,然后将自己的经历、感受写成作文。如:语文园地五的习作内容与综合性学习密切关联。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体验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自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3、习作不定题目

课程标准在习作指导方面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鼓励“自由表达”。鼓励“自由表达”,首先要做的就是减少束缚,开阔学生习作的思路。实验教科书在习作的编排上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习作留有较大空间,不规定题目,题目一般由学生自己拟定,大多只提出大致的内容和范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写的'内容。如,语文园地一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教科书提供的范围是“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此外,书中都安排了一次不提任何范围的自由习作,完全放开,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放手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这样的编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4、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

实验教科书十分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编排中多处提到“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把习作和图画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写完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听”“读给同学听”“读给大家听”,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习作是一种交际的工具,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应付老师的任务。与此同时,习作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也将极大地鼓舞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

5、写作文和改作文的能力同步培养

实验教科书在习作的编排上,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和改作文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种能力同步培养。习作不要求打草稿,想好后就直接认真地写在作文本上。习作写好后,要求在作文本上认真修改,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习作编排中多次提到,“写完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改一改。”把写、说、评、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老师既要看是怎样写的,也要看是怎样改的,要表扬、鼓励那些认真写、认真改的学生。这客观上为学生今后进行电脑作文奠定了基础。

李倩

初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篇十一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初中教育的主流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而初中德育,对青少年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内在精神关注不够,德育的痕迹过深,德育活动的功利色彩太浓。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德育内容的泛化、德育对象的物化和德育方法的非生理化,使我们的教育者自觉或不自觉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在以非道德的方式实施着道德教育。原本应极具生命活力的道德活动蜕变为盲目的对规范与守则的遵从与机械呆板的行为操练,学生中普遍出现了道德人格的双重性与大量道德行为的两面性,导致初中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1.1未成年人产生了道德价值观念的困惑和冲突:

我们面对一个充满挑战、困惑与机会的世界,伴随着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其观念的变化对既有的道德价值观产生了冲击,一部分人日益感到精神上的失落和道德上的无助,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失范。在成人中出现的精神与思想危机通过种种形式又影响到相对封闭的校园,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并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体验,初中学生发现了成年人的言行不一致,发现了书本上写的跟人们做的有很大的差异,包括家长和教师。这种观察和体验,这种差异的发现,使初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使初中生在信仰上产生了困惑与冲突,因此初中德育的实效性逐渐变差的原因就在于此。

1.2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协调性更加突出:

初中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心理问题增加。近年对中学生心理测试发现,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治疗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5。1%。初中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高中学生,初中为16。2%,高中为14%。对城市和农村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学生进行比较,城市为17。5%,农村为14。9%。少年学生生理上的早熟已是普遍现象。除去物质上的外部刺激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外部文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影视、各类大量描写“性知识”的书刊、互联网中种种色情信息,都对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初中生学生不仅对现实社会中既有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还对人的生存意义产生了怀疑,过早地思考着生命的根本问题。但这样沉重的哲学命题,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一个何等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多,学生自杀、出走的报道多见于媒体。

2.1构建学校德育目标新体系: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前后连贯、相互联系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过程又有创新。当前的初中德育,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打破僵局,重新构建多层次、多序列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的多层次,就是在同一目标下确定不同等级学校、不同年段班级、不同年龄学生高低不同的德育要求,形成符合学校、班级、年龄实际的标准。德育目标的多序列,就是把同一目标中的不同层次,按其高低不同的要求,顺次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体系。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初中阶段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系列要求,认识到单一德育目标体系在现实情景之下的不适,而对已有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进行调整以解决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中学德育目标的层次序列可以根据年级分别列出“理想信念方面”、“道德品质方面”、“作风素质方面”等。突出学校德育的两大特点,即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更强调实践体验,使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学习同思维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目标层次清晰,具体明确,认知和实践相统一,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2让德育回归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需要和源泉。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有远离生活的倾向,“口头德育”、“说教德育”丧失了德育的生活性、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真正把学生德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所以,我们要构建起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德育模式,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成为热爱生活、言行一致、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2.3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各校都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德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共青团、少先队组织配合抓,政教(德育)主任、班主任、全体教师共同抓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试行副班主任制度,增加德育队伍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师德论坛、师德巡回报告等活动,树立师德新形象。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德育数教师的身教最有效,教师是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和直接影响者,一言一行都给学生提供了德育信息,所以教师的身正垂范是提高初中生德育有效性最重要的环节。

2.4下功夫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要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有专人化时间去做这项工作,明确责任、目标和方法。我们提倡初中生实施德育导师制度,让最需要教育帮助的学生都有一位自己最信得过的老师在思想上得到帮助,行为上得到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文体、艺术、科技、制作等兴趣活动,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消耗在这个年龄必须消耗的能量,实现各自的表现欲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克服自卑心理,然后引导他们逐步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上来。“问题学生”的转化虽然很难,但只要学校领导和教师有这个意识,明确教育转化责任,舍得化时间精力,运用“问题学生”帮教转化规律,像抓学校的升学率那样抓“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完全可以达到目标的。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初中德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我们的下一代就不可能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可能成为泡影。因此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创新成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重要任务。

[1]楚营颖。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xx(72)。

[2]余清训。初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xx(04)。

初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篇十二

一、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指导实践,只有让学生首先学习理论知识,才能在以后的行为活动中树立规范。

1.开设思想道德课程,讲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2.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让行为准则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

二、教师以身作则

老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其行为举止都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一个爱党爱国、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教师形象是每个老师应该做到的。

三、做好沟通工作

初中时期是学生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人将之称为“叛逆期”,初中生处于心理、生理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在心理、生理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所以,在这一时期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以谈心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念,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人际交流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并和他们共同商议解决对策,给予耐心指导,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充分发挥沟通在教育上的重要作用。

四、主题班会做引导

规定出每周的一个具体时间作为每个班级的主题班会时间,在班会上让学生们畅谈自己所熟悉的传统道德故事,背诵名人名言等,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分辨清楚是非对错及善恶美丑,树立不盲目攀比、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优良作风。

五、营造良好校园舆论环境

1.学校组织每周升旗仪式及国旗下演讲,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开展主题黑板报评比,校园广播优秀文章等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

3.开展学习雷锋先进事迹活动及英雄人物先进事迹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六、突出榜样的力量

中学生活泼爱动,好奇心重,又善于模仿学习。因此,学校应对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宣传并给予表彰,召大家向模范学生学习。

七、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活动

1.学校定期邀请相关部门法律工作者来校做法制报告,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2.邀请消防工作者为学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建设平安校园。

3.举行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激发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4.举行知识竞赛、作文大赛等,鼓励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

八、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们开展一些益于社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锻炼,并培养他们贡献社会的奉献主义精神。

1.带领学生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给老人带去一些文艺娱乐小节目。

2.组织学生走向街头,帮助清洁工阿姨打扫卫生。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广大教育者能够将其当做日常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不断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并持之以恒,真正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国家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