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论文研究综述意思 网络道德研究综述的论文(实用10篇)

论文研究综述意思 网络道德研究综述的论文(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1 08:45:04
论文研究综述意思 网络道德研究综述的论文(实用10篇)
时间:2023-09-21 08:45:04     小编:HT书生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论文研究综述意思篇一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应该怎么写?网络是我们现在生活中不能够少的一部分,看看下面的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吧!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其网络意识和行为对整个网络社会的道德现状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获得大量信息和愉悦身心的同时也陷入了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之中,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本文旨在阐述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而探索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正确引导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网民占网民总数的近40%,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大学生网络行为和意识将影响整个网络的发展。

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规范其运用网络的行为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受到了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网络教育研究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然而,诸如网络语言不文明行为、网络欺骗盗窃行为、网络诽谤行为、传播计算机病毒与网络黑客、网络色情等行为的凸显,说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陷阱常常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引发各种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出现。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

网络交往中大学生可以完全隐去自己真实的身份,以一个或者多个的虚拟身份从事网上活动。

一旦自己不满意,可以随时终止自己某种身份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同时,网络还允许匿名发表个人意见而忽视了发表言论的道德化与合法化,虚拟的世界解除了现实社会对人的身份、角色的束缚,网民可以随心所欲的享受自己的“精神乐园”,并一次性缓解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压抑的情绪,从而获得内心的发泄和平衡。

基于这样的原因,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不顾道德和诚信的约束,在网络交往上产生不负责任的懈怠思想。

至今,不少人尚未将网络上的非诚信行为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由此引发的网络诚信危机,以及在网络活动中的精力消耗,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与周围同学关系的淡薄与疏远。

同时,网络的不良诱导使得网络犯罪率上升。

网络不单单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使大学生难免其害。

网络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网络犯罪”这个名词。

如网络游戏的内容多是带搏杀、武斗、色情等情节,使得一些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深受其害,甚至纷纷效仿。

不良信息的诱惑,使得大学生难以分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由于网络不良诱导而发生的大学生犯罪事件。

同时,由于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无经济能力支付游戏费用,但又抵挡不住游戏的诱惑,从而产生违法犯罪的念头,为达目的铤而走险。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首先,大学生自身价值观不稳定,网络道德认识不高从而导致信念不坚定。

大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差,意志力薄弱,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各种干扰就会改变甚至扭曲其正确的价值观,在网络社会中道德防线很容易崩溃,心中的道德良知很容易泯灭。

其次,由于利益的驱动,网络法规的不完善,网络上充斥着追逐私利和享乐的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和不良信息。

网络的日益普及使得人类社会出现了新的生存空间——电子空间。

电子空间由于互联网所采用的特殊离散结构,没有中心,没有国界,不受任何组织机构的控制,更没有健全的法规制约,加上利益的驱动,电子空间就脱离了网络法规的限制和约束,各种软件开发商开发出虽利润空间大但包含暴力色情等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软件,从而腐蚀大学生身心,引发一系列不良社会问题。

再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缺乏有针对性、积极的教育引导机制。

网络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现行的网络道德教育却将道德从活生生的网络世界中抽离出来,变成了僵硬的教条,让大学生背诵、记忆,将网络道德变成了没有情感与意志的抽象物,使得大学生很难从中找到与自身发展的切合点,无法把道德内化成自身的理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绝大多数大学生明知网络文明公约,却在网络上进行各种不道德行为,获得自我满足。

除此之外,生硬的“灌输教育”和“全程讲授”的教育方法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自我需要,学生没有机会对所接受的道德观念教育进行批评性思考,没有将各种观点进行比较,而是被动的接受,思想灌输并没有真正成为塑造大学生性格的手段,反而降低了学校教育引导的效率和成果。

目前,学校、社会、国家都还没有一套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积极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

因此建立有针对性的积极的教育引导机制迫在眉睫。

三、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第一、要客观认识网络,保持积极心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之所以能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受到欢迎与应用,是因为它自身很多优点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适应了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越来越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三方结合,对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明确大学生网络道德目标,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他们的著作从伦理学的角度审视信息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问题,介绍计算机网络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探讨适应我国网络人群特点和网络文明发展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为进一步具体研究我国网络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要强化思想道德课程教育力度,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道德自律精神。

大学教育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始终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大学要充分认识自身角色的重要性,依托《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积极引导,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行为和思想意识教育,积极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切实实施其中提出的“五要”、“五不要”方略,矫正大学生盲目使用网络的行为。

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端正上网的心态和目的,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

第三、要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手段,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网络强大的交互性、开放性和及时性,使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也相应丰富、及时而全面。

因此,针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手段不能仅仅拘泥于书本理论教条,而是应开拓新颖的教育引导方法,开辟新的教育阵地,充分运用网络自身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正确引导,使教育内容从通俗化向科技化转变。

针对大学生不同类型的网络道德危机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重点教育和引导。

同时,道德的监督需要舆论的有力支持,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道德缺乏舆论监督,因此舆论应该发挥其特点,加强对网络道德的及时监督。

总之,网络一方面使大学生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只要我们积极面对,汲取网络文化的精华,清晰认识问题症结,就一定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的强大优势,推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建立良好的网络伦理规范,将网络技术与道德伦理有机结合,让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充分的认识和发展自我,成为新时代真正的主人,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剑颖论网络环境中的信息理论问题及对策[j]情报杂志,(4)

2、王秀荣建构网络伦理规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中国成人教育,(4)

3、王文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7)

4、张彦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探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4)

论文研究综述意思篇二

对证施教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由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证施教”的概念由李家瑞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先行试点,后经吴祝平、周常青探讨论证,其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

李家瑞、吴祝平、刘宗主、周常青、周腊意申报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对证施教教学模式研究》,被批准立项(项目编号0396)。本文是对其阶段性理论研究成果的梳理。

一、对证施教的内涵

对证施教,即对照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组织实施教学。依照国家职业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对证施教是对双证制的完善和发展,它不仅要求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而且要求教学体系与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接轨。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成为相应专业的教学目标,是编制教学计划、设置专业课程、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互衔接,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适应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使学生完成学业的过程也成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

对证施教的实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人才。对证施教决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也不是为了暂时地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权宜之计。它有效地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即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教学与工作过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对证施教是高职教育的一种模式,而不是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是一种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作为惟一纲领,以学生快速掌握资格证书大纲要求技能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模式。对证施教模式是在高职教育中吸收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内容只是专业教学大纲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只接受培训的学生要强得多,因而具有更强的持续发展能力。

对证施教与“对岗施教”并不矛盾,两者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对岗施教一般是根据某个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来设计课程组织教学,对证施教是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来设计课程组织教学,而职业资格证书反映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因此对证施教与对岗施教从本质上一致的。它们的一致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对证施教和对岗施教都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其次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让学生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达到就业的目的。

二、对证施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对证施教是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是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然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所培养的人才既“高”又“职”的特点。“高”是指应具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相当智力含量的操作技能。“职”是指所培养的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直接为职业岗位群服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的制度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一性质和目标决定的。

如何实现两种证书并重?近年来,各高职院校进行了很多探索,提出了并举模式、导入模式、对接模式等思路。这些模式的具体做法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同时实施学历教育和职业证书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分属两大不同体系。学历证书以专业分类和专业(学科)教育标准为依据和导向,职业资格证书以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和导向。专业分类和专业(学科)教育标准是国家学历文凭制度的起点,专业(学科)教育是制度的主体;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是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起点,职业资格证书是这个制度的终点。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将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教育标准整合为一个标准,来组织教学,也就是对证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形成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

(二)对证施教是提高教育效益的必然要求

教育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存在着投入、产出和效益问题。对学校来说教育的有效产出是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学生。教育的投入包括教学的基础设施、实验实训设施、教学的人工费用、教学方案的调研设计费用等。对证施教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

首先,对证施教提高了教育质量。职业技术教育能否将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职业技术教育质量又主要体现为学生是否获得了符合社会生产要求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以学历文凭为主的证书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评价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综合文化素质状况,但是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技能的检测。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一种校外评估制度,其职业资格的标准直接由企业等用人单位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参与制定,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对证施教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全面进行了改革,使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其次,对证施教有利于降低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是国家、学校和学生都非常关心和一个问题。学校的教育成本最终由国家和学生共同承担。降低教育成本也就降低了国家负担,降低了学生家庭负担。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学应该分为五个步骤。实施对证施教教学模式只需做好三项工作,即按证书要求设计职业课程、组织教学、考核和评估。这样学校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

(三)对证施教是推行两年制高职的前提条件

高职能否实行两年学制,关键要看课程改革能否到位。两年制对高职课程设置的要求是:

(1)面向整个职业,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即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面向工作过程、岗位的技术领域和任职要求,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

(2)在培养职业专门能力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使学生既掌握做事的能力,又学会做人的本领,既有迅速上岗的能力,又有面向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3)课程设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原则,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原则。这些要求与对证施教的内涵完全吻合,实施对证施教教学模式就能达到上述要求,两年制改革的障碍也就清除了。

三、对证施教的实施步骤

“对证施教”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教学改革工程,它的实施带来整个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其完整的实施过程至少应包括如下步骤:

1. 分析本专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体系。全面分析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体系和《国家职业标准实施手册》是充分了解本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要求的前提,当前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体系如下图所示。

2. 设计培养方案。“对证施教”的培养方案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学制不拘泥传统的三年制,教学可以实行学分制,考核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3. 整合课程体系。要彻底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概念,采用“模块组合”方式,将各项知识与技能整合成相应的课程。在课程类别上,纯理论教学的课程要做到少而精,同时增加实验、实习、实训课程。

4. 制订教学计划。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是对课程体系的再次整合。编制专业教学计划要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按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安排不同课程的开课顺序与学时分配。

5. 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真正起到指导教学实践的作用,其中教学内容应涵盖证书考试大纲。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要求也是“对证施教”教学目标所在,故在制订教学大纲时必须以此为依据。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要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以体现实践课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原则。编制教学大纲是很重要的步骤,耗时耗力、工作量大,需要群策群力,必要时还应该邀请行业专家参加讨论。

6. 组织专家考核。考核是对最终教学效果检验,并非一般的课堂测验或考试,它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依照职业工种的不同等级要求由高一级的操作能手进行具体的技能测试。只有考核通过后才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切不可流于形式。

四、“对证施教”的条件要求

“对证施教”绝不是一种表面形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学改革要求。

(一)教师的“双师”素质准备

“双师”即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应具有相当的技术等级水平,对职业资格证书等级要求了如指掌,能在讲理论课时将理论联系实际,在技能示范操作时将实践上升到理论,使学生能够受到正确的专业指引。目前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自普通高校,有高学历与高职称,但没有在第一线工作的实践经历,也没有经过专业技术等级测试,势必会影响到专业教学,更谈不上“对证施教”。解决此问题的办法,一是将现有教师送到生产一线锻炼、回炉,让他们在生产实际中了解、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二是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含离退休人员)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这样不但能够解决师资的问题,还可以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也有利于专业与(下转第70页)(上接第68页)市场的结合,也只有这样“对证施教”在高职院校里才能成为可能。

(二)教学的实习实训要求

主要包括实习实训条件的要求和实习实训时数的要求。实习实训条件必须体现出现场和技术应用特点,也就是学生的实习场所要尽可能地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或服务场所一致;实训的设施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重点应该是技术应用而不应该是为了理论验证。高职院校除了上述场所、设施条件的要求外,还应该保障一定的实习实训时数,而不是走过场,要求学生要有吃苦耐劳思想准备,扎扎实实地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按照准岗位标准从事相应的工作,这一切也是进行“对证施教”的条件保障。

(三)教学效果的要求

教学效果是教学形式的终结表现。“对证施教”的结果以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表征。但“对证施教”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又绝非是一一的对应关系,“对证施教”是一种过程,“职业资格证书”是结果,“对证施教”的效果的评价要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来体现。

【参考文献】

[4]周常青.对证施教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j].职业,,(6).

论文研究综述意思篇三

摘要:隋唐以来,由于文学作品的散佚,北齐文学的历史地位一直没有收到重视,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北齐根本就没有文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北齐文学逐步走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学术界从北齐文学兴盛的原因、北齐文学作品、北齐作家、北齐文学的影响等方面对北齐文学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后来的研究者开辟了道路。同时,北齐文学的研究依然存在着许多空白,需要后来者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北齐;文学;综述

北齐是一个战乱中的短命王朝,但是文学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在诗歌、散文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著名作家。但是就北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学术界有着一定的分歧。有些人认为北朝是没有文学的,南北朝的文学也就是南朝文学。有些人给予了北朝文学积极的评价,认为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新时期以后,随着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全面展开,北齐文学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从各个方面展开了对其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术界对北齐文学的研究主要从北齐文学兴盛的原因、北齐文学作品、北齐作家、北齐文学的影响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对北齐文学的研究,下面我就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简单综述,以期有利于研究者的研究之用。

北齐文学兴盛原因综述

吉定在《北齐文学兴盛及其原因初探》中指出,北齐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歌、骈文、辞赋、民歌等方面,而北齐文学兴盛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北齐统治者的重视;文林馆的创办;北齐文风的“南化”;南北文士的交流。他认为北齐文学在模仿南朝文学的同时,保持北方文学的贞刚之气、开阔境界是北齐文学的一大特点,在哀婉之情的抒发中,包蕴了一份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折射出南北分裂、融合时期**现实给士人心态造成的精神失落和特殊人生的深悲沉恨,这一点部分地继承了汉魏风骨,是北齐文学的又一特点。

陈娟、徐中原在《东魏北齐散文发展的动因及其表现》中也指出,东魏、北齐的散文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一方面是受到北魏的影响,另一方面,北齐统治者的重视和文士自身审美意识的增强也是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东魏北齐不管是在作家、作品数量还是在作品题材、艺术性方面都比前代有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并且开始出现了散文的文学流派,这也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文林馆的设立,是北齐统治者重视文学的一个重要表现,它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出现了多篇单篇研究论文。如宋燕鹏在论文《北齐的文化著述机构——文林馆》中就考证了文林馆设立的时间、执掌与成员人数、成就与撤销时间等一系列问题。他认为文林馆设立于武平三年(572年),颜之推、李德林、张景仁执掌文林馆,经过考证得出文林馆实际有68人,并且整理和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和集子,随着北齐政权的灭亡而消失。《北齐文林馆的设立、构成及其历史意义》也认为文林馆的设立时间应当在武平三年(572年),待诏文林馆的人大都富有才华,待诏文林馆的大都是北方的汉族士人,出身于不同的阶层,年龄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预示着北方文学新的创作高峰的到来。王允亮《北齐文林馆考论》经过研究史料认为北齐文林馆的真正建立时间应当在武平四年(573年),建立之后主要由颜之推、李德林负责,文林馆的主要职责是编纂书籍,编辑了大批类书,文林馆作家创作了大量诗歌。文林馆的建立在南北方文学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对以后朝代相应官职的设置产生了一定影响。石美莹在论文《试论北齐文林馆设立的意义与作用》中着重论述了文林馆设立的意义,她认为文林馆的设立标志着北齐文坛实现了“文学的自觉”,北朝文学开始追赶南朝文学,对南北文风的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还培育了一大批新锐作家。

北齐主要文学成就研究

由于文献资料的散失,北齐文学一直为学术界所忽略,直到近些年,收集到一些散佚的作品,例如严可均辑佚的《全北齐文》,逯立钦编辑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等,基本上反映了现存的北齐文学的整体状况。随着这些辑佚作品的出现,学术界也逐渐开始重视北齐文学的发展,逐步肯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985年,张皓在论文《北朝诗风刍议》中肯定了北朝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通过对北朝诗歌的进一步分析,他认为北朝诗歌应当分为三种:汉魏遗响,燕赵悲歌;民族交融,乐府新声;南北初融,寒木春华。

曹道衡先生在论文《论北齐诗歌的历史地位》中肯定了北齐的诗歌创作,虽然现存数量不多,但是却代表了北朝文学比较繁荣的一个阶段,与北魏、北周相比,诗歌创作在数量上明显要多,就创作技巧而言,相比北魏时期也是比较成熟的。由于地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北齐诗歌呈现出不同于南朝的特色,数量上也无法与之相比,但总体来说,北齐诗歌是代表着上升的趋势。当然,北齐也是在借鉴南朝诗歌的经验,体现了南北文风的大融合。

刘怀荣在《北齐、北周及隋代的歌诗艺术考论》中看到了歌诗在三代中的繁荣发展,王室、贵族和文人们阶层对歌诗艺术的喜爱,极大地促进了歌诗艺术的发展,而这些喜爱歌诗艺术的`文人大多都是歌诗的创作者。胡汉音乐交融,南北歌诗融合,使得歌诗艺术的创作和消费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胡大雷的论文《南北朝外交场景中的诗人诗作》论述了南北朝诗人在外交场景中的诗歌创作。因为外交使者的形象、口辩、风度、才学都与国家的形象、威严紧密相连,所以才学俱佳的诗人就成为了外交场景中的常客。文学作品也承担起了外交往来的重任,双方有往来必有赋诗,这也成为一种定例,包括使者的以诗相会,对自己使节生涯的吟诵等等,这也表明,南北统一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

北齐诗歌与同时期的陈朝相比,有着许多不足之处,但是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也有自己的可取之处。

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还是相对薄弱的,没有对北齐文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这还有待于后来者进一步开掘。

论文研究综述意思篇四

前言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得以广泛的应用,这也使网民对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计算模型中,由于需要大规模的进行底层基础设施的铺设,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当前很大一部分企业由于自身资金不足,再者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实现资金的回笼和调度,这也是导致传统计算模型成本高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传统计算模型中,由于其服务平台缺少弹性,而且不能及时进行调整,这也使其无法满足当前网民不断增长的需求,传统计算模型服务平台较为僵硬,缺乏灵活性。另外在传统计算模型中,由于需要服务商长期进行维护工作,导致占有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不利于新的业务和资源的开辟。由于传统计算模型越来越无法适当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了能够满足网民日益增长的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则云计算应运而生,而且在云计算应用过程中服务商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改时,使其自身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得以提升,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用户。

1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的概述

网络云计算技术是由美国一家网络公司最早提出来的,其主要是对网络和软件等相互之间进行融合,而且网络云计算技术还具有规模化、安全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在云计算中,不同的云都属于计算机并行分布式体系,其服务基础主要是以网络化的计算机为主,同时还要确保其与计算资源之间具有较好的契合性。云计算作为一个综合体,其较有庞大性,而且网络云计算技术作为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具体研究中对于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特点更为重视。在当前大多数网络计算机用户中,由于没有对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有效的方案,这就需要充分的发挥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自身的优势,及时向用户传输其所需要的资源,这就需要计算机云技术能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灵活性和方便性。

2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的分类

在网络云计算技术分类中,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将网络云计算技术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其不同类别的服务特点可以分为公有云和私有云。私有云是针对用户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独立应用,并建立平台,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而公有云则是对其他用户的云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可以从服务的连续性、数据安全性、成本费用及监测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公有云和私有云进行分类。在提供服务方面,公有云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而私有云则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相对于私有云的安全等级来讲,公有云安全等级不高,但其费用成本较低,而私有云成本费用则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另外公有云的监测能力也较为强大,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执行非常严格的监测。

3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的实现

在当前计算机系统中,需要将系统划分为两个层次,即功能实现过程及预处理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处理效果和作用都会有所不同,但能够确保系统功能的实现。在对实现过程中和预处理过程进行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简洁化,确保计算机整体运行效率的提高。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云计算技术也得以不断的应用,为云计算技术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当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的实现形式中,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第一,通过对软件程序在企业管理程序中进行应用,在当前云计算应用实现方式中,多是利用网络浏览器来对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进行传递,这有效的实现了资金和费用的节约。

第二,网络服务。主要是通过对实际软件程序的利用,从而使研发人员更好的参与到计算机网络实际应用的开发中来。

第三,管理服务提供商。相对于其他实现形式,管理服务提供商主要都是向信息技术行业提供较为专业的服务。

4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的发展遇到的问题

在当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云计算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在当前云计算广泛应用过程中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对数据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的保障,这是当前云计算技术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课题。当前很大一部分云端是通过浏览器来进行接入的,在计算机系统中,浏览器处于十分薄弱的环节,自身存在许多漏洞,这样在云端接入浏览器过程中,用户的证书和认证秘钥则极易由于浏览器自身的漏洞而发生泄露。而且在云端中,由于不同的应用都需要进行认证,这就需要对认证机制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有效的保障。在应用服务层中,需要使用安全可行的手段来确保用户隐私的安全性,在基础设施层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密性,有效的'对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控制。

5采取措施保障网民数据安全

当数据存在着安全风险时,则会对云计算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地确保网民数据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则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1)隔离操作系统和计算资源。为了有效的确保网民数据的安全性,则需要充分的运用hypervisor,从而将网民的操作系统与所需要存储的计算资源有效的隔离开来,从而有效的提高计算资源的安全性,避免其受到来自于网民操作系统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2)重置api保护层。服务商把api供给用户,用户按需进行运用。但是,第三方也会使用这些api.如果想要保护数据安全,就必须再安装api保护层,对api进行重叠保护。

(3)严格身份认证。服务商需要执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加强对网民账号和密码的管理,对冒充网民身份的行为进行有效的防范,确保网民只对自己的数据和程序进行访问,有效的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6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尽管当前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而且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效果,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较大的改变。近年来,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和企业都加大对其进行研究力度,这使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的高速计算优势得以更好的发挥出来,已成为当前信息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李静媛,徐荣灵。计算机网络云技术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4(1)。

[2]矫玉勋。元计算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用分析及发展策略[d].吉林大学,2013,5(24)。

[3]姜博。基于网络计量学的云计算技术发展态势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6(1)。

论文研究综述意思篇五

一、出土乐器测音研究

对出土乐器进行测音研究,是音乐考古学的核心工作,也是音乐考古学区别于一般考古学的最为重要的方面。目前的测音研究,在技术、方法和软硬件设施上都有新的进展,但普遍侧重于乐器音高的测定分析,而对于乐器音色的测试研究则较为欠缺。

笔者觉得,对于出土乐器进行音高测定,当然是必须从事的音乐考古工作,但测音研究不能仅限于此,还应该包括对出土乐器音响品质的测定。出土乐器由于长久埋藏地下,本身会产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其音响品质也必然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出土乐器的音高和音色均非当时原有。但是,这些变化的范围应是有限的,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音响测试,从一定程度上来了解古代乐器的音色,以及乐器的音列或音阶结构。

实际上,每种古代乐器在设计制造时都会考虑到音响品质,并会产生阶段性的变化。比如石磬,从早期的单件特磬,到商周时代的编磬,期间随着选材、制造技术和工艺的发展,音色也一定会随之发生改变,总体上表现出古人对石磬良好音色的历时性追求。对不同历史时期石磬的音色加以测试,能够得出具体的声谱和相关的音响参数,由此再进行主、客观结合的音响评价,可以探索石磬制造中音色发展变化的历史特点和规律。由此看来,一些零散或单件出土的乐器,虽然不能研究其音列或音阶结构,但却可以用于音色研究,因此它们均有音响测试的必要和价值。出土乐器的音色,既有个体差异,也有时代、地区和民族的差异。因此,需要积累更多资料和数据,方可对出土乐器的音色进行定量分析。

二、出土乐器复原研究

对于出土乐器而言,通过复原研究,有助于了解乐器的设计制造、音响性能、安置和演奏方式等。笔者理解的乐器复原大体包括两方面涵义:一是对出土乐器形态的复原,二是对出土乐器音列或音阶组合的复原。

对出土乐器形态的复原,可以是出土乐器原器的复原,也可依据出土乐器原器,进行复制或仿制,还可参照乐器图像进行仿制。需要指出的是,参照乐器图像进行的复原,只能局限于仿制的层面,其真实性自然要弱于依据乐器实物进行的复制或仿制实验。

出土乐器原器的复原,指的是对出土乐器残品的修复。由于有些出土乐器已经断裂残损,所以需要利用文物修复技术对原器进行复原。经过复原之后,有些乐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不失其音响。如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葬西周晚期编磬、山东章丘洛庄汉墓编磬,出土后均有一些残断,经过拼复粘合,绝大多数能够击奏发音,并且保持其在原有组合中的相对音高,为我们研究编磬的音阶组合提供了条件。过去由于缺乏经验,对残断编磬一般未予测音,芮国编磬和洛庄汉墓编磬的修复工作,为现存大量残断编磬的复原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依据出土乐器原器进行复制,从制作材料、尺寸、重量、工艺和音响等方面,都要求与原器保持高度一致。乐器的仿制则不同,它在这些方面并无十分严格的要求,有时可能仅达到形似。前者如学术界对曾侯乙编钟的复制研究,后者如对敦煌壁画古乐器的仿制。

目前中国学者在出土乐器复原探索方面所做工作尚不普遍,而西方学者比较重视出土乐器的复原研究,他们通常在从事乐器形制研究的同时,制造出乐器的复制或仿制品,并对其进行演奏实践的探索。,在天津音乐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国际音乐考古学学术研讨会上,不少西方学者带来了他们制作的出土乐器复制和仿制品,并在专场音乐会中演奏了骨笛、陶哨、陶号、口弦、鼓等乐器,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流散古乐器研究

有不少中国出土的古代乐器,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流散于中国大陆不同省份、港台地区以及欧美亚澳一些国家,并分别有公、私收藏。在流散古乐器当中,尤以青铜钟类乐器为最。这里试举我接触过的实例略做介绍:

一例是速钟。1985年出土于陕西眉县马家镇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当时共出青铜编钟和编镩18件,后来有5件编钟被盗并流失。国内现存13件,其中包括速钟4件、无铭编钟6件以及编镩3件,均藏陕西眉县博物馆。后来获知,速钟在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1件,美国纽约范季融收藏1件,还有1件现存香港私人藏家。经过形制、纹饰、铭文和测音结果比对,可知克利夫兰所藏f钟应为8件组合编钟的第一件,纽约范氏所藏速钟为全套8件之第七钟。目前第五、第六钟尚未现身,惟盼来日能够珠联璧合。

另一例是虢叔旅钟。早年出土于陕西长安河蠕之中,清代学者业已着录,后流藏于国内和日本。据今所知,虢叔旅钟现存5件,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和京都泉屋博古馆。通过形制、纹饰、铭文和测音结果比对,可知虢叔旅钟全套应为8件,现存5件分别属于第一、第二、第四、第六和第七钟,目前尚有3件下落不明。

有些流散乐器形制独特,目前在国内藏品中尚无同例,因而殊为珍贵。有些流散乐器原本属于编组乐器的一部分,有些属于同一人所作器,但现在却分藏世界各地,不知其音阶组合。当然,对于流散乐器的寻访考察,并非仅限于对失群乐器组合的探讨,还可将流散乐器与现有的科学发掘品加以比较,以判断流散乐器的出土地点或范围,乃至其族属和考古学文化。希望今后能够通过各方协作,对流散乐器进行全面考察,为中国古代乐器研究做出贡献。

四、古乐器辨伪研究

目前国内外收藏的古乐器,尤其是一些传世品,真伪糅杂,需要加以辨别。如大家熟悉的太室埙和韶埙,常被一些古代音乐史着述所称引。这些陶埙现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均系个人捐赠,来历不明。经过实物观测,我认为它们十分可疑,不能作为实用乐器。如太室埙,其吹孔为两面对开的v形凹口,这种形制的吹孔根本无法吹响。埙的制作较为粗陋,埙体按孔排列也非同寻常。不仅如此,其铭文中的“太室埙”三字,在字的构形上也有疑点。综合看来,这些埙恐属伪作。

青铜乐器的作伪更为常见。以收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的“虢叔旅钟”为例,这件钟为甬钟,舞饰变形夔纹,篆饰斜角双头兽纹,鼓饰顾夔纹,右侧鼓饰小鸟纹,钟体内壁有隧,属于中原地区西周晚期编钟常见的形制。编钟的钲间和左鼓有铭文20字,其中有“虢叔旅”字样。以此钟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虢叔旅钟比较,纹饰有明显差异。弗利尔钟的铭文,内容仿自传世虢叔旅钟,但从字体和语例看均有疑点。经过综合考察,可知弗利尔所藏这件“虢叔旅钟”的铭文乃后刻,应是器真铭伪。

再如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宗周钟”,铭文乃仿自传世宗周钟。旧金山这件钟的铭文,钲间、左鼓部分与传世宗周钟相同,但转接至右鼓即露出作伪马脚;传世宗周钟铭文由左鼓接至背面右鼓,与旧金山钟显异。传世宗周钟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从形制、纹饰和铭文看属于西周晚期作品,作器者为周厉王,已成学界共识。而旧金山钟从形制和纹饰看应属春秋时期制品,铭文显系后刻,因此这件“宗周钟”也属于器真铭伪。

五、有关出土文献研究

考古发现的.古文字资料,如甲骨文、金文以及简帛书籍等,目前学术界统称为“出土文献”。这些资料当中,包含有古代音乐理论、音乐事物和音乐史事等记述,对于研究当时的音乐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出土文献资料较多,其中以楚简和秦简的发现最为引人注目。如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发现的战国中期竹简,书写内容属于儒道典籍,其中包含先秦时期的乐教思想,有些方面可以与《乐记》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乐记》的成书年代加以重新审视。

又如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回的战国楚简,目前已经陆续出版齐全,其中也包含一些音乐方面的内容。如上博简第四册所收定名为《采风曲目》的部分,涉及一些乐律文字,有些与曾侯乙编钟乐律铭文相同,有些文字目前还难以确认,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再如入藏清华大学的战国楚简,现在已经有部分资料结集出版。清华简的内容,有些涉及周初饮至典礼中的仪式音乐活动,如《耆夜》讲周武王和周公饮酒作诗,其中周武王致毕公诗中有“作歌一终,曰《乐乐旨酒》”,周公致武王诗有“作祝诵一终,曰《明明上帝》”。清华简尚未完全公布,我们应关注有关资料的发表和研究。

秦简方面的资料,可以举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所出为例,其中涉及乐律的文字,包含五音、十二律以及有关的律数和大数等,整理者定名为《律书》。放马滩简《律书》的生律法,与《吕氏春秋》属于同一理论体系。从简文透露的信息看,六十律的理论探索可能在战国晚期已经萌生。放马滩简还有乐律与五行、时辰、术数、占卜等关系的记述,均需做深入探讨。

涉及音乐方面的出土文献资料,其特点是较为零散,需要从事专门的收集、梳理和分析。以往研究者大多来自于古文字学界、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音乐考古学者较少参与。我们应注意学习和吸纳新的成果,积极参与有关出土文献资料的研究。

六、民族志类比研究

对于考古材料的认识和理解,有时需要借助民族志资料加以类比。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属于民族考古学学科范畴。音乐考古学的研究,可以借鉴民族考古学民族志类比的方法。目前音乐民族志资料主要由民族音乐学者通过田野考察来获取和建立,音乐考古学者应该依靠和利用这些资料,同时还应积极从事实地考察,收集有关的民族志资料。

试以出土的先秦和汉代笛类乐器为例,来说明民族志类比方法的应用。战国早期曾侯乙墓竹篪,马王堆三号汉墓竹笛,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竹笛,甘肃居延汉代遗址竹笛,其按孔的开设都是先将竹面削平,然后再在上面开孔。这种做法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所存在,如景颇族之“比笋”、门巴族之“里令”等。如果对有关民族志记载做深入的实地考察,再与考古发现的笛类乐器加以类比,就有可能得出一些新的认识。

甘肃居延汉笛的奏法,过去一般认为是横吹,但通过考察其形制,并进行民族志类比,发现其奏法应为竖吹。居延汉笛的形制较为独特,它的管端保留竹节,但未将其挖通,这样就自然堵住管腔。竹节两侧各有一个小孔,两孔间表皮削平。类似形制的竹管乐器,见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哈尼族的“竖吹其篥”(又名“曲篥”、“七篥”或“体篥”),以及云南德宏的德昂族“结腊”(又称“布垒”或“直笛”),其奏法均为竖吹。只是竹节两端的小孔上盖有一薄竹片并加以固定,吹奏时,气流经过竹节两端小孔,从而激发边棱发音。经过比较,可知居延汉笛竹节两端的小孔,原来也应有一薄竹片覆盖,其奏法与民族志资料所载相同,即应为竖吹。

论文研究综述意思篇六

转载:

这是篇很好文章,看了后感到无地自容,感到全身充满力量。

1.读计算机研究生最好要有实际际开发经验

9)你能够认识到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在实际编程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10)你完全理解com的设计思想,尤其能够理解com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 11)当我说到虚函数的重要作用时,你不会急着去找书来翻; 12)你能够说出c++为什么比其他语言优秀的理由,记住这种理由应该来自于你的开发体会,而不是因为其他人都这么说。此外还有很多判断标准,但如果你同时具备5条以上,可以认为你已经具备相应的开发经验了。在这种状态下读研,你将取得读研效益的最大值。

当然,如果你有实际开发工作经验,感觉自己的水平和实力进入了一个高原期,迫切需要从理论上提高,那么计算机学院是唯一选择。因为计算机学院才能让你在理论上更上一层楼。当然能不能更上一层楼最终还是完全取决于你自己。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工作经验并不一定等于开发经验,我见过很多工作2-3年的人,但是没有一点开发经验。比如我。我原先的室友,研究生毕业,现在留校当老师,他好象从来都不写程序,好象也写不来程序。还需要说明的是,考计算机的人未必个个都是高手,严格来说,大部分都不会编程序。也就是说,庸庸碌碌之辈仍然占绝大多数。我的许多研究生毕业的师兄都只有到高校教书等,甚至找不到工作。所以不要寄希望于拿一张研究生文凭出去赚高薪。但是,对于有实际开发工作经验的人,要想自己在3年之中有一个真正的提高的话,计算机学院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为什么要读计算机研究生(目的)

读研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你自己要干什么,不能等导师来告诉你你应该干什么。研究生的优势在于理论功底深厚,思维具有穿透力,当然编程能力首先要过关,不要读完研究生还不知道mfc程序的winmain函数在哪里。所以,研究生期间,你一定要做有理论深度的算法设计,比如大规模数据的搜索算法,性能是首要考虑因素,不要奢望sql函数能够帮你解决问题,所有的问题你都必须自己解决,你必须解决内外存交换的性能瓶颈。再比如极品飞车的3d场景生成,图形变换,碰撞检测,物性模拟,纹理映射,灯光模型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保证你能拿到2万以上月薪的技术。如果你认为这些东西太难,不可能做得出来的话,那么你就不适合读研。真的,要是你认为读研之后还是要去搞一般的程序设计,如信息管理系统之类的软件,那么你读研的价值就完全不会得到体现,因为这些工作根本就不需要读研。如果你只想成为软件开发高手(比如认为会编驱动程序或杀毒软件就是高手的那种),建议工作,不要考研;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也不建议考研,你进来了只有瞎混一通。如果你有上述工作经验且想成为高级软件工程师(能够独立理解并设计出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的那种软件工程师)的话,那么强烈建议考研。考研让你有3年放松思考的机会,也有3年让你思想和技术积累沉淀的机会。非常难得的机会。不考研的话,这种机会就是一种奢侈,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么一种奢侈。同时,不管你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建议考软件学院。除非你是女生,把能够成为一个研究生当着一生最大满足的那种女生。

3.读计算机研究生投入与产出分析

1)机会成本。这是个经济学问题。读研的机会成本的确是很高。任何人都可以简单地计算出来。所以,我也不赞成所有的人都去读研。读研只适合那些痛感数学在编程中的极端重要性的人。如果对理论工具和理论思维的极端重要性没有切肤的认识,那么读研的价值几乎为0;读研的好处在于:a,把你自己放在一个学术和工程的交叉点上;b,让你具备了进入微软等世界顶级软件研发机构的可能性;记住只是可能性。但是不读研这种可能性为0;c,如前所述,如果没有读研的机会,你也就没有静下心来好好钻研几年理论的机会;一边工作拿高薪,一边深入地学习各种理论,诸位认为这可能吗?我反正认为不可能,我觉得学习钻研理论最需要的就是一个长期安静独处的环境,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环境的,你会觉得每天都在疲于奔命。而读研正好可以提供这样一个环境。我同时还反对整天跟着导师的屁股后面跑,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读计算机的研究生,主要依靠自己去查阅最新文献,自己去研读文献,和导师的口头交流一个月一次就足够了,前提还需要导师的水平足够牛。如果导师的水平不牛,这也没关系,不理他就是了,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

3)理论与实践。这没有定论,如前所述,管理信息系统,设备驱动开发,工具软件开发,软件病毒剖析等等这些工作不太需要创造性,需要的是耐心和经验,需要的是对既有规范的准确理解,这类开发工作最适合在实战中提高,理论学习没什么作用。但是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像压缩,虚拟现实,巨量数据检索,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图形学等等领域,理论学习就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这些领域的突破对人类的生活的影响是极其巨大而深刻的。某些领域处于一个极其快速发展的态势之中,比如计算机图形学,相信诸君能够从众多3d游戏的灿烂辉煌中体认到我的这种说法。在这些领域,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一切都是那么遥远,不管你花了多少时间在编程上面。

4)知识结构。首先声明,我不是一个纯粹理论激进分子,即认为除了理论之外,一切都不重要。我认为,纯熟的编程技能是最基本但也是最必不可少的技能。没有这个基础,一切计算机理论就是空谈(研究图灵可计算性理论的研究者除外)。有了这个基础之后,一些基本理论学习方向必须重点突破。

4.读计算机研究生应具备的理论素养

1,科学哲学。这是核心中的核心!可惜国内不开这门课。不但不开课,而且还作为批判对象来引用,实在是遗憾至极!这是一门教你如何“钓鱼”的学科,在一切科学研究中居于最核心的地位。它是古今科研方法和思维方法的集大成者,很难想象一个成熟的研究者没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体系。科学哲学最需要的是领会与总结,它的思想与启示会伴随我们的一生。

2,康托集合论,矩阵方法,离散结构,图论方法,群论方法之间的紧密关系。最重要的认识这些理论对实践的重要启示和方法引导。我始终认为,如果你学了一门理论之后,却不知道这门理论有什么作用,那么你的理论就白学了,你什么东西都没有捞着。所以,学习任何理论之前,先问自己:它有什么用?在哪里用?如何用?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理论,你才会真正地学到东西。用这三个问题去问你的理论课老师,他的回答就是判断其实际水平的最佳标准。

3,思维要有极强的穿透力,学会看透文献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动机。绝大部分大师都有隐瞒自己最具有方法论启示意义的思考环节的习惯。牛顿和华罗庚先生都有这个坏习惯。这让大家认为他们是天才,因为很多问题他想到了,我们想不到。但是为什么他们能想到,我们想不到?他们是怎样想到的?没有人告诉我们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时的思考过程,当然,牛顿可以慷慨地把他的思考结果告诉我们,但是,他那可以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却没有教给我们。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透过文章看穿作者背后意图和动机的能力,在这方面,台湾的侯捷和美国的donbox是绝佳典范。这两只老狐狸(呵呵,是爱称)凭着其猎犬一般的嗅觉,抽丝剥茧,一个把com背后的幕后设计动机揭开并暴露到了光天化日之下,另一个把mfc的宏观架构做了一次完美的外科手术。其非凡的思维穿透力令人惊叹。

最后,英语这个狐狸精。英语本身不重要,但是用英语写成的文献就极其重要了。所以,专门把英语作为一个重头戏列出来。大家不要相信英语无用论的鬼话。对于搞计算机的而言,英语就是你的母语!英语是科学家的工作语言,就如普通话是教师的工作语言一样,一个不会普通话的老师,一定是最早该下课的老师,一个讲着方言的人,一定是没有什么文化含量的人,一个到处是方言的学校,一定是三流或者三流一下,甚至是y学校,一个只讲方言的寝室要么是不团结,要么是地方学校,要么都是一群没有眼光的人,没有什么出息。

其它的具体理论还有很多,但是都不如这几个个方面重要,因为我觉得这几个个方面是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能力培养环节。需要指出的是,很多高深理论对你的工作是无意义的,当心时间陷进去。一定要把效率最高的时间段用在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理论学习上。关于读研之后的出路是否光明的问题。我们应该承认,读研之后,你的工作机会不是变多了,而是变少了。而且越是高手,他的工作机会和工作范围就越少。这是因为,越是搞前沿研发的公司,其数量越少,在这个圈子的人也就越少。你找工作的范围就越小,试问:如果微软的os设计专家出来找工作,能够让他选择的公司能有几家?但是,这种公司数量的减少是以工资待遇的急剧上升为补偿的,同时,你在工作中所受到的充分尊重也是在一般公司中体会不到的。所以不要担心学了高科技用不上,呵呵,你只会越来越感觉自己学的不够用。既然选择了理论深入,那么就应该把眼光放得更远。

论文研究综述意思篇七

一、研究方法综述

归纳高校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方法,基本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主观性的研究,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其二是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如通过量表的客观研究。

二、研究内容综述

概括高校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内容,其主要涉及压力源的调查、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压力程度的比较、学生对压力的应对措施、供学生参考的解决方案,以及典型人群的心理压力问题,等等。

压力源的调查主要涉及学习、人际交往、经济状况、恋爱、前途等方面;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环境等;学生的应对措施一般有消极逃避、宣泄、找人倾诉、认知调节等。

解决方案中的社会方面主要提出应提高全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社会机制。多位学者提出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积极进取、愉悦和谐的社会环境,提高全民的心理健康意识,为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通过社会减轻疏导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相关部门要切实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配合高校,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社会机制来减轻、疏导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压力,遏制用人制度上的不正之风,使学校和用人单位形成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机制。

家庭方面主要提出应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等。一方面,父母本身要在耳濡目染中教会子女宽容理解、乐观豁达、自信开朗、与人为善的良好性格和品质,为子女营造一个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另一方面,父母应与子女多进行交流沟通,使子女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给予的强大支持,让子女能够在家庭成员间健康和谐的氛围中获得尊重与信任,进而树立自信;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为了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需要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营造宁静愉快的家庭气氛,和孩子形成亲密关系,并注意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多引导其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或比赛,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多给予子女理解支持和鼓励,培养子女的自信心;父母对子女提出的要求要实事求是,不能不切实际地将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强加于子女身上,等等。总之,要尽可能地采取科学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来减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以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

学校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提出应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环境,培养综合素质,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等。

压力程度的比较主要涉及性别压力之间的比较、年级之间的比较、生源地区之间的比较、专业比较、年龄比较等;对典型人群的心理压力研究一般是对学生干部或身体健康有问题学生的研究。

三、研究结果的综述

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没有压力的学生占极少数。男生的压力水平要略高于女生。

从整体来看大学阶段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对学习、人际交往和前途方面的考虑,经济状况、恋爱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比重不是很大。

虽然学习问题是大学阶段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特别是大三以后学习方面的'压力是逐渐减少的,恋爱问题在大二和大三的时候比较突出。在恋爱的问题上女生所承受的压力要比男生大得多;地区差异表现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经济上所承受的压力要大于来自城市的学生。另外,不同专业方面的比较显示,理科生的学习压力要远高于文科生;人际关系维度一般没有明显的年级差异。

综合研究报道,学生认为压力给自己带来的是消极影响,大学生应对压力时所采取的措施是多元的。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压力事件,少数学生缺乏解决能力。

四、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现有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但是当下的研究对于压力源的划分缺乏一致性,诸多研究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学术界尚未形成比较统一的观点。同时大多数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压力状况的描述方面,关于压力的应对策略研究尽管提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参考,但是总体来说,这些方法推广性不高,有的比较空泛,有的又过于具体,对于实际问题的根本解决指导意义不大。大学生在面临压力的时候应该怎样做,教师和家长应该怎样做,这些有应用价值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另外从研究方法来看很多人都采用问卷法,实际上就是通过大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进行研究,主观性很强,尽管也有很多研究者使用了量表法,以实现客观化研究的目的,但是这些量表的推广性不强。最后从理论基础来看,目前的研究由于是描述性的居多,因而理论的依据不是很充分,对于一些由压力性事件带来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没有从心理学理论的高度加以解释,不利于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文丰安.当代大学生压力之理性审视[j].社会科学家,2009,10.

[2]周少贤.当代大学生的压力状况及其应对策略[j].心理研究.2009,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论文研究综述意思篇八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己被多数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特别是2001年和2002年国家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2004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团中央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这些文件精神对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不仅对他们在校期间自身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他们个人毕生的发展以及国家一代新人总体素质的提高有深远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历经二十多年。回顾这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思想上明确了工作的定位,实践上形成了一定的工作基础,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全国各高校的开展情况很不平衡,存在覆盖面不够、针对性不强、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这些问题不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求各高校及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外,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需进一步深化。以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才会有效地提高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认识和理论思考,并从中归纳、探索有效的实践方法,促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近10年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国内一些高校已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的华杰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档案法、网络收集法等;理论灌输――认知干预法;情景创设――情绪干预法;社会实践――行为干预法等。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孙竟猛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档案法;理论灌输法;心理咨询法(支持疗法、心理分析法、人本主义疗法、认知疗法)。

概括以上研究,现将近10年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罗列如下:

(一)信息获取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系统的教育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了解受教育者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情况。信息获取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和获得实效性的有力保证。具体有以下方法:

1、调查获取法

教育者以调查的方式获取被教育者心理状况相关信息的方法,有访问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获得信息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2、观察获取法

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实施观察中获得被教育者的.心理状况相关信息的方法。教育者有计划地观察记录个体或团体的心理行为,从而分析判断其内在心理健康状况。观察可多角度、多渠道进行。可事先创设一定的情景,将被观察者置身于该情境中,对其行为进行可控观察,也可在自然的生活场景中进行随机观察。

3、测验获取法

用具备信度、效度、常模等基本条件的心理测验获取被教育者心理状况相关信息的方法。该方法是用心理测验工具测量个体的智力、能力、人格等方面的特征,以分析受测者心理健康状况。需强调的是测验时所用量表的科学性,以保证获取信息的有效性。

4、档案获取法

通过对被教育者的生活病历、家庭关系状况、生活环境状况、人际关系、智力状况、人格测验结果汇总,建立个体心理档案,进而获取被教育者心理状况相关信息的方法。该方法需将学生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归类、整理,从历史与现实的档案材料中获取其心理健康状况信息。

(二)理论灌输法

要想使心理健康教育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最基本的理论灌输教育。通过心理健康相关理论的灌输,使学生了解、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常识,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意识;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保持自己心理健康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则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相联系,避免一味刻板的理论灌输,以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该方法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了解自我心理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心理状况,最终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

(三)心理咨询法

心理咨询法是被教育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向咨询员诉说、询问与商讨,在咨询员的帮助下,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以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的方法。具体方法有:

1、支持疗法

咨询员通过支持与鼓励,使情绪低落的学生看到希望,恢复信心。鼓励他们将内心的痛苦、不满等情绪得到宣泄,从而使心理压力得到缓解。

2、心理分析法

咨询员力图破除来访者的心理阻抗,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诱发出来,帮助来访者明确症状的实质,从而使症状失去存在的意义,最终消失。一般有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等方法。

3、行为疗法

起源于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异常行为是习得性行为,因强化而得到巩固。因此,可通过对个体再训练以及在某些方面改变个体环境的方法把异常行为变正常。一般采用的方法有: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条件操作法、角色扮演法等。

4、人本主义疗法

该方法强调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真诚相待、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气氛,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潜能,发现自我,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并朝着自我实现的目标前进。

5、认知疗法

该方法的关键在于指导来访者改变原来的认知结构,以更现实的思维方式代替错误的想法,纠正不合理信念,从而使其在正确认知的指导下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行为,如合理情绪疗法。

心理咨询法有很多,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恰当灵活地运用咨询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在此过程中还应遵循理解支持、保密性、耐心细致和启发教育等原则。

二、结论

本文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为前提,对近10年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由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所以在一些环节上还很薄弱,具体表现在:当前理论界的观点,还缺乏理论深度,普遍存在片面性和系统性不强等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论文研究综述意思篇九

论文摘要: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经历了博雅教育、近代理性人文主义和现代科学人文主义等阶段,以人为本的核心渗透了现代教育思想,语言教学也不例外。二十世纪是人文语言教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学思想从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涌现出大批的人文主义教学法,具体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但教育的核心都指向学生的自我实现。

论文关键词:人文主义教学流派外语教学

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发展

在古希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身心平衡发展而健全的人。古罗马继承并发扬了古希腊的文明,在教育上着重于利用文化来陶冶一个健康的人的理念。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兴趣原则”、“亲身经历”、“适应个性”和“社会竞争”等教学理念和方法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彼得拉克、维多里诺及荷兰的伊拉斯谟等教育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倡自由教育,倡导博雅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关心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

近代人文教育思想伴随着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而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理性的人。20世纪下半叶盛行于美国的“人本化教育”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主张教育应培养整体的、自我实现的和创造型的人。人本化教育家主张“课程人本化”,“强调学校应该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提出“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的学生中心理论。

在“人本化教育”逐渐走向极端并受到社会舆论质疑的时候,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了“科学人道主义”的概念:“科学人道主义”是人道主义的,因为它的目的是关心人及其福利;它又是科学的,因为它的人道主义内容要通过科学对人与世界的知识领域继续不断地做出新贡献而加以规定和实现[1]。

在历史的各个阶段人文主义思想带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但“以人为本”的核心没有变。目前,中国提倡素质教育,正是人本主义的`体现。

二、人文主义语言教学法

1、人文主义与语言教学结合的基础――认知与情感的需求

语言教学与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不是偶然的。正如亨特所言,“人文主义跟英语教学的关系由来已久”[2]。16世纪著名的英国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阿卡姆就在语言教学中溶入了人文思想。他认为,教育中的人文主义就是用文学去铸成人的心智[3]。在阿卡姆看来,拉丁文学中的一些经典著作凝聚了人类思想精华,而且语言风格优美典雅,是铸造儿童心灵的最好的材料。

当代科学研究更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科学依据。认知是情感发生的前提,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心理学界较为一致的肯定。实证研究表明,诸如记忆、思维等人类认知加工过程都受到各种情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约翰・舒曼,情感和认知是可区分但不可分割的[2]。神经生物学家安东尼・戴马西也断言:“我们的情感生活是理智机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所以,语言学习作为一种认知活动,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有智力和情感需求的完整的人来对待,既要扩展学生语言知识,也要加强情商的培养。

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人际关系和个人情感因素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习得的影响,认为在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环境和气氛,学习者只有在放松和协调的状态下才能最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这从心理学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语言活动中认知与情感紧密结合的必要性。

正是基于对认知结构的科学和心理的研究,现代语言学家积极推动人文思想与语言教学的结合,产生了不少人文主义教学流派。

2、人文主义语言教学流派

人文主义教学思想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来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罗杰斯在1969年就于《学习的自由》一书中概括出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要素: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主动参与之势[4]。较明确的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出现在二十世纪60-70年代。6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论,开创了听说法。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外语教学中学生本身因素起着很大作用,强调外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最典型的教学流派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罗的“沉默法”,美国的教育家库兰的“集体语言学习法”,保加利亚人罗扎诺夫的“暗示法”等。虽然他们所提倡的教学形式和课堂活动全然不同,但共同点是将学生看成既有智慧又有情感的完整个体,重视学生自我意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常被统称为“人文主义流派”。从80年代起,教育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生能力,90年代则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在这一背景下,人文主义心理学、人文主义外语教学法便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根据教授观点的差异,人文主义教学流派又可以分为浪漫人文主义和实用人文主义。

浪漫人文主义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学生发展自我。课堂教学应主要关注学生情感,经历和观点。学生要学的东西就在他们自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即是所有的教学活动的目标,无论是语法练习,考试和翻译,都是基于学生的经验。但当教学过于关注学生个人经验,学生接触到的语域和语体相当有限,所以这一教学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

斯戴威克是实用人文主义的代表。他认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态度,调整自己教学方法。教师应让学生发展和展示创新与合作能力,学会表现的自我和批判的自我的协调。在斯戴威克最近的著作中强调了教师对学生需要的关注。另一方面,斯戴威克还认为,过分强调人文方法会带来负面影响。在关注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决不能放弃自己的职责,即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技巧的掌握。除了情感因素外,学生最重要的还应发展语言能力、记忆、动机和认知能力。

现代外语教学实践中,人文思想已经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除以上所述的人文流派外,许多教学流派也反映了人文思想,如认知教学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具体操作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一定程度上暗合了斯戴威克的实用人文主义思想,是人文教育思想更理性化的表现。

三、人文主义语言教育对国内外语教学的启示

四、六级考试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风向标。这造成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标准过于理性化,教学过程重知识传授,轻学生需求,尤其是个体发展的需求。这与人文思想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距甚远。外语教学中提倡人文教学势在必行。

加强课堂教学的人文性有助于打破英语教学的瓶颈,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加强人文性,要注意:

(1)正确理解人文教学法的含义。人性化不等于自由化。以学生为中心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课程目标不能取消。人性化与语言教学不是格格不入的。语言技能的培养是在个体主观意志的调动下积极地语言习得。

(2)明确外语教育的目的。教师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在语言教学中融入人文观,指导学生意识到个体发展的需求,既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恰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要勇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变被动为主动。课堂形式要多样化,促使学生动手又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商和情商。要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得到表现自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参考文献:

co,1972.26。

论文研究综述意思篇十

摘要:“一带一路”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正式发布,获得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响应。宣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和路线图。“一带一路”的立体布局日趋清晰,同沿线国家发展规划的对接不断取得进展,特别是我国分别同俄罗斯、欧洲签署了发展规划对接的联合声明,使“一带一路”倡议在这两个方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带一路”也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自贸区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重点。

一、“一带一路”概念由来

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二、“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3、推动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各种机遇

1、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

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2、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3、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四、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首先,自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参考文献:

[1]剧锦文经济日报[n]中国社会科学院/4/2第13版

[2]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人民出版社2015

[3]冯并著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m]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