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方案(通用8篇)

最新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方案(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9 04:06:07
最新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方案(通用8篇)
时间:2023-09-19 04:06:07     小编:字海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的安排以及风险的评估等,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设计篇一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关注身边事物,具有初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

2.能够将物品进行分类,并尝试做标识。

3.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事情,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将活动区物品按照不同方式分类。

难点:尝试制作标识。

活动准备:

带领幼儿来到凌乱活动区(美工区、建构区、图书区)。

活动过程:

一、整理活动区。

1、交流整理方法。

互动问题:“活动区怎麽了?”“与我们活动前有什么不一样?”“应该怎麽办?”“由谁来整理?”“你想怎样整理?”

2、幼儿自由分组,整理活动区。

3、介绍自己小组工作。

互动问题:“请你讲一讲你们组整理了哪个活动区?你们是怎样整理?

4、教师分组小结:美工区是按照材料种类进行摆放整理;图书区是按照图书大小进行摆放整理;建构区是按照玩具类型进行摆放整理。

二、制作标识。

1、检验整理后活动区。

师幼共同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2、交流制作标识方法。

互动问题:“活动区里物品种类和数量有很多,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一看就知道物品应该摆放在哪?”

3、制作标识。

三、介绍标识使用。

互动问题:“请介绍一下你为哪个活动区物品设计了标识?我们应该怎样识别与使用呢?”

该活动设计主旨就是帮组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策略,但是从该活动设计整体来看,其设计过于以认知为目,让幼儿按照一定规律对活动区进行整理。缺乏对活动区整理多方式多途径探索,在策略选用上略显单一。

活动后急于制作标识,而在整理意义上以及整理策略应用上以及对探索过程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更好凸显本节活动课主旨。且,授课内容稍显陈旧缺乏新意。

四、为该园提供可操作科学活动课程方案编制策略

为使该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程方案编制更加科学,并且能够以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作为依托更好发展该园幼儿教育事业,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设性策略。

(一)实现课程结构复合化,材料提供多样化

要实现课程结构复合化就要求在科学活动课设置上呈现出细节化特点,哈尔滨市某机关幼儿园这种笼统不细致科学活动方案计划是不可取。

园内制定方案教师组织应该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在结构上进行细化与完善,使一节活动课可以延伸出多个脉络,促进幼儿发散思维发展。

材料提供上更应该以多样化但不分散,用途广而不浪费原则基础上为科学促进幼儿科学活动课程方案编制所用。

(二)重视科学态度培养,素养提升全面化

该园教师在提交报告中提到:园内教师通过观察、询问和引发幼儿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来了解幼儿需求和兴趣。在经过与幼儿讨论探究某种内容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准备所需要材料。通过让幼儿自己来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干什么,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想法,按照自己想法和方式解决问题。

幼儿科学素养建立不仅要在培养幼儿健康生活习惯,更重要是让幼儿具备科学态度和价值观,能够分辨和判断对自己有益事物,并能够做到对异事物保持一定警惕与戒备,至少能够达到保护自己目。

科学态度培养是建立在全面化教育升级上,将无用认知性知识内容减少,将实用,与幼儿息息相关或者是幼儿即将迎接未来生活所必须具备能量储备应该第一时间传递给幼儿。

(三)科学选用活动策略,培养方式创新化

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基础,因此在科学活动中该园教师表示提供给幼儿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感知过或触摸过材料,由此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探索欲望。

但是在给予幼儿相应科学材料同时,应当更注重科学活动策略选用。适当时候应当提示幼儿有更为便捷或能够第一时间采用最有效策略。探索过程固然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应当注重幼儿安全以及幼儿心理调适是否能够适应当下所选择活动策略。

在科学活动过程中给予幼儿探索自由同时时刻观察其变化,寻找最合适策略建议给每个不同幼儿,形成创新、个性化培养方式,让活动策略又自由又科学,这势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如此也是提高整个幼儿科学活动课程方案编制有利手段。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了解认识生活在植物丛中的动植物。

2、经历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过程,学习考察的方法,通过活动记录反映考察的成果。

3、希望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植物丛,能在一定时期内坚持进行观察。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丛中的动物,记录它们的食性。

教学难点:对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要考察植物丛,确定还大致区域提供学生选择进行考察活动。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记录本、放大镜、小铁铲等考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蔷薇花丛里的生物。

(1)说说考察的准备工作。

(2)说说考察的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3)说说怎样考察,准备考察些什么?

(4)学生分小组进行考察。

2、整理完善考察记录。

(1)了解认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2)对蔷薇花丛里的动物按食性进行统计。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设计篇三

1、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掌握蔷薇花丛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手册。

一、引入

师:谁能说说蔷薇花丛里的小动物们吃些什么?

二、探究过程

1、讨论:它们谁吃谁?

(1)动植物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

(2)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树叶蚯蚓鸟

(3)分析这条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

(4)找出蔷薇花丛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食物链,写在活动手册上。

2、水田里的食物网。

(1)看看水田里有哪些生物,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阅读竹林村的同学们写的观察报告。

(3)对照报告,看看他们记录的食物链。

(4)有没有他们没观察记录到的食物链?请补充记录在图中。

(5)回过头整体看一看水田里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们有什么发现?

(6)认识食物网。像这种错综复杂成网状的食物链就组成了一个食物网。

3、扩展与思考。

(1)出示一组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态系统,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让学生们观察身边的群落,画出一个食物网。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设计篇四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绘本故事中,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探索用多种材料的进行测量,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

《蜂蜜蛋糕树》绘本ppt、操作材料、不同长度的测量工具、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阅读绘本,学习测量

1、阅读绘本前几页

提问: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吗?为什么没有挖到?

2、出示图片,了解量具长短与测量距离的关系

出示蜂蜜的路线图

小熊猫从家门口走了五步,小老鼠走了也走了五步,谁来把小老鼠的测量的结果表示一下?

阿力走了几步,谁来表示一下?

3、师小结:原来脚步的长短不一样,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

4、了解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小老鼠的脚步最短,所以测量出来的距离最短;河马的脚步最长,所以测量出来的距离也最长,因此,虽然都走了5步,但是和熊猫的都不一样,就挖不到蜂蜜了。

5、欣赏后半部分

我们来看看,小老鼠和阿力有没有发现?

师讲述后半部分绘本内容

6、师小结: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蜂蜜蛋糕树》,好听吗?

三、幼儿测量

1、出示操作材料

2、交代要求

请幼儿选用一种测量工具,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幼儿操作

四、讲评

1、记录幼儿的操作结果

2、为什么不同的测量材料,相同的距长度,测量的次数不一样?

3、师小结:相同的长度,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设计篇五

活动目标:

1、感受电话的有趣和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2、学习打电话的方法,能有礼貌和别人打电话。

3、能主动地和同伴打电话。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娃娃家的游戏场景、电话机

活动过程:

1、娃娃家的场景,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师:爸爸妈妈应该怎样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呢?

幼儿自由地打电话,教师观察并请幼儿讲讲自己是怎样打电话的?获得正确打电话的经验,师生共同讲讲怎样打电话:首先拨号再接通、通话时要问好,说自己找谁?再告诉别人自己是谁,最后要和别人说再见,才能挂电话。

3、游戏:我和你打电话幼儿两人一组互相打电话,邀请对方来家做客,巩固打电话的方法。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设计篇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课外书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他们看到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读书使人灵秀聪慧,读书令人识趣明礼。通过活动,旨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让书香陪伴孩子快乐成长,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校园洋溢浓郁书香。

xxxx

全体学生

1、读书手抄报评比

3-6年级各班围绕“书香润心灵,阅读伴成长”的主题,创办读书手抄报。题目各班自拟。要求8开图画纸大小,报头醒目、文字工整、插图精美、排版合理。可介绍课内外读物、精美文章,名人读书故事、交流阅读心得等,在班级展示后,评选出5张优秀作品,上交学校图书室全校展示。(时间12月9日上交学校,12月10日展示)

2、读书小榜样评选

1-6年级各班根据学生在平日的读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评选出两名“读书小榜样”撰写读书事迹在每周校电视台节目中讲讲自己的读书事迹、读书心得、展示读书成果。(介绍自己看什么书,什么时间看、学到什么、有什么收获等。)(交稿时间12月5日)

3、读书故事会

1-6年级各班利用周五班会时间开展讲故事比赛评选出两名讲故事小能手。(活动时间12月13日)

4、读书笔记展示评比

3-6年级在班级进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每班评选出5名优秀读书笔记作业本上交学校统一展示。(活动时间12月17日班级展评,12月20日校展示)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设计篇七

活动背景:

这是我们教研的内容,老师们在自己理解、同伴互动的前提下,进行了教研观摩活动。这是在同事第一次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有了这次的想法和设计。

孩子对磁铁有一种好奇:因为它会吸住东西。在以前的日子里,孩子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磁铁的经验。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是不难的,但是,孩子们在还没有探索习惯和能力的时候,这样的活动,无疑会让孩子获得许多方法和乐趣,这使我们更关注孩子的活动过程。

活动应该根植于孩子的生活。科学探索活动很容易只关注科学概念而忽视了它对孩子的现实意义。所以,本活动努力将有关磁铁的每一点认识,迁移回归孩子的生活,使活动贴近孩子原本的需要。

内容与要求:

1、了解磁铁的名称和可以吸住铁制品的基本特征。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和问题。

3、重点和难点:探索磁铁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的操作用具:磁铁、各类铁制品(大头针、曲别针、铁钉、铁丝、铁片)、非铁制品(塑料勺子、积木、雪花片、纽扣、泡沫、硬)每人一份。

2、放有雪花片和曲别针的筐(每桌两筐)。

3、教师演示用具:磁铁、垫板、别有曲别针的娃娃纸片。

过程与指导:

一、摆弄操作

老师:请你把筐里的东西分成两堆,分的时候要用到这东西指磁铁),你去试试。

——由于上次活动的开始,老师指导语过于的含蓄,出现了许 多与“磁铁"无关的操作现象,使得孩子走了一些弯路,降低了集体教学的效率。因此,本活动的开始,直接引入磁铁,使孩子立即对当前的学习对象进行关注,大大减少了教学上的麻烦。

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在活动中,由于我的指导语的暗示,大多数的孩子都用磁铁(尽管孩子都叫不出它的学名)把东西分成两堆,有1个孩子按大小分,有2个孩子按材料质地分,有1个孩子按长短分,终因材料的不规则,而无法进行,于是,抬眼看同伴,便拿起磁铁,立即被磁铁能吸住铁制品现象吸引住,从而信心倍增,很快,也将材料分成了两堆。

二、协调交流

讨论:说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老师(小结):用这(磁铁)可以将筐里的东西分成两堆:能被吸住和不能被吸住的。这东西叫磁铁,它能吸住铁的东西。

三、迁移验证

找一找: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铁做的?你怎么知道的?

——上次的研究活动表明,孩子更容易记住“吸铁石",而不容易记忆“磁铁”,所以,这里让孩子有反复使用“磁铁”这个学名的机会,如,孩子说:门把手被磁铁吸住,它是铁做的。孩子在寻找过程中。,既验证了磁铁的特征,又记住了“磁铁”这个名字。

在活动中,有半数的孩子似乎都知道:能吸住铁的东西,就叫“吸铁石",于是,他们很不容易记住“磁铁”这个学名。在寻找“铁做的东西"的过程中,当孩子们欢呼“这是铁做的”,我就问“你怎么知道的?”孩子大多回答“因为它被磁铁吸住了”,如此反复多次,孩子就记住了这个比较陌生的名字。

四、迁移运用

1、游戏:找别针。

老师介绍:曲别针掉到雪花片筐里去了,请大家帮老师一起找曲别针,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孩子在混有曲别针的雪花片筐里,挑选别针。在活动中,有的孩子一开始没有想到用磁铁,而用手拣。当看到同伴使用时,立刻仿效,果然方便得很,于是兴趣大增。

2、游戏:小动物跳舞。

将立体人物别上回形针放在垫板上面,用磁铁在垫板下面移动,让人物跳起舞来(也可以准备更丰富的磁性玩具,如:塑料盒里小鱼游、小纸棍里红旗升等等)。

——这些游戏可以放在区角学习中。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设计篇八

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风》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验,认识空气流动就是风,从而体会到风的大小、冷热,认识到大自然的风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学情分析

科学教学要实现教学的任务就必须对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有充分的了解与分析。其中包括他们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影响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各种因素;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的非认知因素以及学生集体对教学的影响。这样才能有效地调整教师的教学,调整课堂设计,调整教学方法,协调教学环境等等,实现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发展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借助媒体的实验方法,推断空气流动可以形成风。

(2)通过对教室里的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知道教室里的空气也在流动。

(3)认识流动空气就是风,体验到空气流动得越快,风越大;空气流动得越慢,风越小。

(4)能说出大自然中不同的风,并认识它们的好坏处。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过程,体验空气流动就是风的探究过程。

(2)能根据假想的答案,自行设计观察空气流动的方法,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认识科学存在与周围世界,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周围世界的科学精神。

(2)养成保持室内空气流动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空气流动与风之间的联系,即“空气流动就是风”的真正理解。

教学难点

借助观察受风影响的可见物运动情况来观察教室里风的运动情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