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巨人的.花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童话故事,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的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后来,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四年级学生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洋溢、允许、围墙、禁止、告示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童话主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基于文体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童话特点,感受童话魅力。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对童话非常喜爱,也读了很多课内外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又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相信本文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将围绕“对比”展开教学。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扶放结合,渗透学习方法。
学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渗透了读中悟、悟中读的学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读全文。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四年级的学生对童话又有很
大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2.读题想象。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在你的心目中,这个巨人的花园会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导入既能直接切入课题,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好课文埋下伏笔。
3.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第二环节: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一)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读
1.提示说话,接触对比
想想巨人的花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怎样的?并在相关的语句下画上记号。稍后,适时请学生交流。并在屏幕上出示相关的语句。
2.对比朗读,感受对比
以对比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先读读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再读读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和花园后来又富有春意的语句,最后再读读描写花园变成了冬天的语句。
(二)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
1.巨人的性格
(1)我这样引导学生:“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2)“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么样的?”我让学生再次认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3)当学生交流完后,我适时出示相关语句:“你们在这儿干什么!
2.孩子们的性格
让学生试着上面的方法,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并随机理解重点句: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小男孩会对巨人说些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让学生再次朗读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无情的句子。
2.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巨人醒悟后言行的重点句:“ 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再次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三环节:巧设练笔,升华情感
设计有创造性的小练笔:“巨人赶走了小孩,你觉得他赶走的仅仅是小孩吗?还有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学生在练笔中,再次升华学生的情感。
第四环节:综合学习,拓展延伸。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读写结合。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范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当学生明白童话中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我引导学生合作演一演,或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话读一读,或在小组内对人物形象议一议。
通过这些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揣摩、比较、体会中感悟本课的表达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课重点。
六、说作业设计
1.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
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3.收集王尔德的其它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
七、说板书设计
25巨人 的 花园
赶走 孩子 冬天
留住 孩子 春天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二
1、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的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拆除了围墙,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文与学词结合,通过对比朗读感受本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多元交流,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童话中不同人物的言行描写细细品味。
难点:在悟读中初步体会本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将围绕“对比”展开教学。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扶放结合,渗透学习方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渗透了读中悟,悟中读的学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第一环节:精彩回顾,继续学文。
上课伊始,我这样问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这篇童话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咱们来玩个跟童话有关的小游戏——看图片,猜猜看,它们来自于哪篇童话?”我会在屏幕上出示几位童话主人公,很自然地导入课文的学习。
第二环节: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一)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读
1、提示说话,接触对比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巨人的花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怎样的?并在相关的语句下画上记号。稍后,适时请学生交流。并在屏幕上出示相关的语句。
2、对比朗读,感受对比
以对比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先读读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再读读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和花园后来又富有春意的语句,最后再读读描写花园变成了冬天的语句。
(二)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
1、巨人的性格
(1)我这样引导学生:“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2)“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么样的?”我让学生再次认真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2、孩子们的性格
让学生试着上面的方法,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并随机理解重点句: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小男孩会对巨人说些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让学生再次朗读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无情的句子。
2、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巨人醒悟后言行的重点句:“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再次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三环节:巧设练笔,升华情感
设计有创造性的小练笔:“巨人赶走了小孩,你觉得他赶走的仅仅是小孩吗?还有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学生在练笔中,再次升华学生的情感。
第四环节:广泛阅读,超越文本
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收集更多的童话故事读一读,并开展一次讲童话、演童话的比赛。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三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童话故事,是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二组单元第九篇课文。文章以其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故事情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故事讲述了一个巨人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不再有鸟语花香,一片荒凉,只有冬天。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拆除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幸福。
1、认识并掌握课后生字。
2、正确掌握文中一些优美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4、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认识并掌握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1、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体会童话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本课分为三步:
1、学习并掌握课后生字,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积累优美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
3、学习对比手法,使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1、学生边读边想象边体会,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探究兴趣。
2、抓住文中的语言描写,文中人物的变化,体会童话的乐趣和道理。
3、在多读过程中,培养朗读能力和综合能力。说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四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认识到了自己的冷酷后,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从此,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对四年级的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结合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像画面。
(2)了解童话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
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读懂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明白快乐应当与大家共同分享的道理。
众所周知:教无定法,妙在学法,贵在授法。
本课内容生动、意蕴深刻、情节引人入胜。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特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采取了如下教学策略。
1、创没情境,引发想象。
小学中年级学生仍然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我采用生动逼真的画面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花园巨人的前后变化,以景入手把他们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真正让学生做到愿学、愿说、乐学、乐说、会学和会说。
2、以情导读,以读促悟。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是本课教学中最突出的学习方法,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设计多样的形式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教师在学生研读的过程中及时评价不断鼓励,通过“读—议—悟”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再以情促读,把语感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第一步)激趣导入,初读全文。
这样的`导入既能直接切入课题,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好课文埋下伏笔。
(第二步)提炼主线,品读感悟。
文中巨人的花园有几次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些问题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以花园的三次景象变化为主线,采用对比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1、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朗读。
2、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朗读。
3、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朗读。
在花园变化的前后内容的对比读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花园前后的不同,再填空的方式进行对比朗读。
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_____;而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时,花园却_____;当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玩耍时,花园又______;而当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花园却又______。
通过以上对比朗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运用的对比写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样的教学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又体现了童话故事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中,我出示巨人前后两次不同的话语,采用了教师范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说:“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通过这样的朗读对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学后,学生有的说:“人不要自私,要学会爱。”有的还说:“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本课表达的最大特点就是内容的对比。因此,我也采用了这一系列的对比来进行教学。这样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在引导学生理解语句、明白道理时,自然就能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第三步)美读小结,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们美美地齐读最后一小节后,然后总结说:“是啊!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瞧!巨人和孩子们生活得多么幸福啊。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画。”当学生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画面时,我又不失时机问:“如果你是里面的小孩,你要怎样描述那种幸福的场画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有了情感的体验,学生便七嘴八舌议论开来。
在此,我采用语言渲染、观察画面的方法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音符中,再一次接受爱的洗礼,让学生明白是爱使花园变得春意盎然。接着我又出示鲁迅等名人名言,让学生齐读,教育学生把分享之道铭记心间。让学生真正明白:送一份快乐给别人,你会得到成倍的快乐!
(第四步)综合学习,拓展延伸。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读写结合。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范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合作演一演课文、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话读一读、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议一议。
通过这些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揣摩、比较、体会中感悟本课的表达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课重点。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于朗读”。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对比朗读的方法展开教学,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体会课文表达的特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再创造,才能有所得,有所为。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五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童话故事,是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二组单元第九篇课文。文章以其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故事情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故事讲述了一个巨人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花园不再有鸟语花香,一片荒凉,只有冬天。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拆除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幸福。
1、 认识并掌握课后生字。
2、 正确掌握文中一些优美的词语。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4、 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认识并掌握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1、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体会童话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本课分为三步:
1、学习并掌握课后生字,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积累优美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2、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
3、学习对比手法,使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1、 学生边读边想象边体会,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探究兴趣。
2、 抓住文中的语言描写,文中人物的变化,体会童话的乐趣和道理。
3、 在多读过程中,培养朗读能力和综合能力。 说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四、 学习第3至10自然段。
五、 课堂小结。
六、 布置作业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六
本课取自英国著名剧作家、散文家、诗人王尔德的童话《自私的巨人》,根据现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鄂教版中有所改编。鄂教版的教材里基本上都是新课文,因此,要教好一篇文章特别是大师级的作家写的文章,首先要了解它的出处,教师才能对全文有较为准确地把握。经查阅和对比,本课与原文大致相同,但原文的结尾部分被隐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把原文的结尾在适当的时机拿出来与学生交流讨论,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
2.说教法
本课是篇童话,故事曲折有趣,语言通俗易懂,但本文中拟人手法运用较多,句子变化多端,因此,引导学生领悟本课中精彩的句子,并练习模仿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由于文章大意学生容易把握,那么对文章的主题——“只有关爱他人,与他人分享美好的事物,才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如何深入地体会,在心灵深处有所感悟,则是本课教学中的另一个重点。
下面就这些内容,以片断的形式再现。
片断一:品味佳句,特色创造
[出示句子:春天来了,到处鸟语花香,可是巨人的花园里依旧一片冬天的景象。]
[师]巨人的花园现在是一片冬天的景象,可是却“有人欢喜有人忧”,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谁高兴,谁不高兴。最好作出适当的批注。
[生1]鸟儿、树木、花朵它们不高兴。(朗读相关句子)
“因为没有小孩的踪迹,鸟儿不肯到花园里唱歌,树木也忘了开花。偶尔有一朵美丽的花探出头来,看见布告牌,又把头缩回去睡觉去了。”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1]这些事物都是春天里的,可是现在巨人的花园里依旧是一片冬天的景象,没有它们苏醒的环境,所以它们高兴不起来。
[师]你想得真好,话也说得完整。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几句吗?
指名学生赛读。
[生](读句子)只有雪和霜觉得高兴。雪用白色的大衣盖着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银色。北风整天在园子里四处吼叫。冰雹也来凑热闹,把房屋上的瓦片弄坏了一大半。
[师]你找得很全面,我们来演一演,现在雪、霜、北风、冰雹在花园里的表演。老师来读句子,你想演哪种角色就演哪种。
(师读句子,生在座位上表演。)
[师]作者在这些句子里把事物当作人一样来表达,大家既容易读懂,又觉得句子表达得形象生动。这些事物大家基本上都认识,能不能用文中的方法也说些能体现它们的特点的句子?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反思]
本课的第6自然段是拟人句相对集中的一个自然段,在本段中渗透学生对拟人句的体会与模仿练习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学生能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花更多地时间让学生去表演拟人句所描述的景象,就能较深刻地体会到拟人句的好处,再加上及时的说话练习,更能巩固对拟人句的理解和运用。
文章中的句子精彩纷呈,课堂上不可能详细地品味每一句,让学生在品味每一句的同时还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再创造。因此,如果能像这样由点及面地进行句子的品味与创造练习,抓住内容集中的段落进行重点地教学,在这一点上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片断二:欣赏原文,升华感情
[师]这篇文章是英国的大作家王尔德的著名作品,原文名为《自私的巨人》。英国的《典雅》杂志曾将他与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这篇童话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
[出示原文结尾部分,教师配乐朗诵。]
(冬天的一个早晨,巨人起床穿衣时朝窗外望了望。现在他已不讨厌冬天了,因为他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让春天打个吨,让花儿们歇口气罢了。
突然,他惊讶地揉揉眼,定睛看了又看。眼前的景色真是美妙无比:在花园尽头的角落里,有一棵树上开满了逗人喜爱的白花,满树的枝条金光闪闪,枝头上垂挂着银色的果实,树的下边就站着巨人特别喜爱的那个小男孩。
巨人激动地跑下楼,出门朝花园奔去。他急匆匆地跑过草地,奔向孩子。来到孩子面前,他脸红脖子粗地愤愤说道,“谁敢把你弄成这样?”只见孩子的一双小手掌心上留有两个钉痕,他的一双小脚上也有两个钉痕。
“谁敢把你弄成这样?”巨人吼道,“告诉我,我去取我的长剑把他杀死。”
“不要!”孩子回答说,“这些都是爱的烙印啊。”
“你是谁?”巨人说着,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奇特的敬畏之情。他一下子跪在小男孩的面前。
小男孩面带笑容地看着巨人说道:“你让我在你的花园中玩过一次。今天我要带你去我的花园,那就是天堂。”
那天下午孩子们跑进花园的时候,他们看见巨人躺在那棵树下,已经死了,满身都盖着白花。)
[师]聪明的孩子们,听老师读了原文的结尾,你们现在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吗?
(学生交流略。)
[反思]
并不是每篇课文都有原文可以比对,但是如果有原文可以拿来欣赏的话,我们怎能放过这个良机呢?本课对结尾部分的改动较大,原文中的那个哭泣的小男孩其实是天使的化身,在巨人去世前引领他步入天堂。原文结尾中的巨人已由原来自私的人转变为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由他看到小男孩身上的伤痕非常地愤怒,可见他确实已 “洗心革面”,并且“痛改前非”。在本课的结尾对这一部分的修改则显得本文的主题不突出,因为巨人前后的变化对比并不强烈,所以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还浮于文字,并没有触及心灵。现在提倡感悟由文中来,还要回文中去。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灵深受震动呢?我想到了原文。
我出示了原文,并把原文朗读给学生听。读完后,我看到有的孩子已经红了眼圈,从他们对结尾的看法来看,巨人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是让人高兴的,像这样的人我们都舍不得他离我们而去,我们都喜欢那些愿意与他人他分享美好事物的人,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博得大家的喜爱,只有像这样的人才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也要学会关爱他人,与他人分享美好的事物。
虽然只是短短的补白,却让给孩子们的心灵上了深刻的一课,对“分享即是快乐”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对课文中的巨人也有了新的看法,对自己今后的做人的态度也起了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像这样的补白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主题,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真正地学会做人。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七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选择的课文是《巨人的花园》,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巨人的花园》一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以“中外童话”为专题,旨在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随之而来,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再次把孩子们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能深深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文语言优美、生动,以动作、神态描写来反应人物内心活动,特别适合该年段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和朗读的训练。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安排为2个课时,第一课时抓住写景主线,品味本文的语言,了解写作上的特点,第二课时是抓住课文的人文内涵,了解巨人的性格,并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这里我主要进行本课第二课时的说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想象画面,并能用较优美的语言进行形容。
2、通过朗读、品味,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
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情节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对比。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针对教材特点,我以“变”为中心,辐射全文,围绕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为中心展开教学。
(一)冷美对比,引发疑问
可是,后来巨人的花园是:北风呼啸 隆冬来临刺骨寒风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瑟瑟发抖
2、当村子里春天来临的时候,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为什么他今年春天
这么冷,这么荒凉呀?引导学生用课文里的话来回答(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二)细读课文,认识“自私”
1、巨人的心究竟是怎样地任性,冷酷,使春天都变得如此寒冷了呢?请大家自
由读课文3—8自然段,去找一找,划一划,然后集体交流。
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
(1)你从巨人的言行中感受到了(冷酷,凶恶……)
(2)当时孩子们都在干什么欢乐地玩耍,这突如其来的吼声让他们———四处逃散。
(3)巨人他赶走了孩子,也赶走了——快乐。
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1)你从哪里感受到他的任性冷酷——"砌起围墙""禁止入内"。
(2)当春天来临,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时,围墙里却是——引读(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
(3)当巨人迷惑不解时,我们多么希望能站在他的面前告诉他,——引读:唤来寒冷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1)谁来学学巨人如此大声的训斥和斥责
(2)面对巨人,你多想说(巨人,你太自私了,你太任性了!你也太残酷了吧!你的斥责只会将美丽,欢乐,幸福赶走。)
(三)再读课文,感悟孤独
1、巨人的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难道仅仅是寒冬吗?请大家在自由读第6,7自然段,他还唤来了什么(孤独,冷清……)
2、在这个村子里,谁最不幸(孩子们是不幸的,但,没有花园他们还有别的地方。巨人却被封闭在寒冷的花园中,饱受孤独寂寞。)
(四)三读课文,领会幸福
2、巨人终于明白了,巨人拆除了围墙,拆除的仅仅是围墙吗?他还拆除了(寒冷,孤独……)
3、巨人想要自私地享受快乐,却——迎来了寒冷,孤独,寂寞;无私地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终于大家都快乐!至此我们领会了文章的人文思想。
为了使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交流意见,全班交流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自读自悟,逐步体会出无私的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
课文最后,我安排了写话练习,
1、请为这个美丽的花园起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2、我的警言送巨人。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表达及概括能力,形成自己的名言,告诫巨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教育。
通过这几个问题,使阅读与说话相结合,使人文教育融入学习中。
板书设计本着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我主要以学生的思路为中心,根据课堂实际随机生成,大致设计如下:
巨人的花园
对比
快乐————孤独
美丽————荒凉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八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一篇文章,和《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一起构成童话单元,作为单元起始篇目,学好本课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
2.教材内容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通过巨人和花园诸多变化,揭示“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道理。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像画面。
(2)能力目标: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读懂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明白快乐应当与大家共同分享的道理。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明白快乐应当与大家共同分享的道理。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感受童话魅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本课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简洁优美,情节夸张有致,契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指导学生学生采用诵读感悟、想象、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明白反复诵读,不断揣摩,才可以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一)板书课题,复习导入。
1、学生与老师一起板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其中。齐读课题,加深印象,为学习打下基础。
2、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词语,既是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复习,也为本节课学习课文奠定基础。复习上节课初读课文巨人的花园留下的印象既是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也是与本节课新内容的学习的一个很好的衔接。
(二)品读感悟,想象画面。
1、研读巨人的性格。默读3——8自然段,画出巨人言行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加上自己的想象,想象巨人在发脾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心里在想些什么。从而领悟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性格。这也是造成花园荒凉的原因。
(此环节指导学生运用诵读法和想象法读书,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读文本,实现教学目标(1),突破了教学重点。)
2、研读小男孩的行为。合作读8、9自然段,提出问题: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神里给巨人传递了怎样的信息,让巨人觉得心里火辣辣的?想象小男孩都做了什么,使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学生想象,联系上下文回答。
(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通过小组合作,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此环节体现新课标精神,落实了教学目标(2),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感悟主旨,体会情感。
1、理解“春天”代表着什么。自由读第九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讨论解决。
2、体会巨人转变后的美好和快乐。齐读11自然段,体会真正的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落实教学目标(3),突破教学难点。)
(四)拓展延伸,升华原著。
1、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与谁分享过什么,有什么感受?
2、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补充原著故事的结尾,(出示课件)既忠实于文本,忠实于作者,又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同时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及其它童话故事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及方式。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搜集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读一读,与同学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对童话的了解。
板书设计:
漂亮荒凉
孩子巨人
热情冷酷
快乐分享
板书设计清楚地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和主旨,同时也体现了本文的一个重要的表达方法——对比,一目了然。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九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选择的课文是《巨人的花园》,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巨人的花园》一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以“中外童话”为专题,旨在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随之而来,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再次把孩子们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能深深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文语言优美、生动,以动作、神态描写来反应人物内心活动,特别适合该年段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和朗读的训练。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安排为2个课时,第一课时抓住写景主线,品味本文的语言,了解写作上的特点,第二课时是抓住课文的人文内涵,了解巨人的性格,并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这里我主要进行本课第二课时的说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想象画面,并能用较优美的语言进行形容。
2、通过朗读、品味,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
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情节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对比。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针对教材特点,我以“变”为中心,辐射全文,围绕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为中心展开教学。
(一)冷美对比,引发疑问
1、通过诵读《巨人的花园》,我们认识到一开始的花园是:鲜花盛开 绿树成荫 鲜果飘香 白雪一片 草翠花开 洋溢笑声,可是,后来巨人的花园是:北风呼啸 隆冬来临 刺骨 寒风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瑟瑟发抖。
2、当村子里春天来临的时候,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为什么他今年春天这么冷,这么荒凉呀?引导学生用课文里的话来回答(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二)细读课文,认识“自私”
1、巨人的心究竟是怎样地任性,冷酷,使春天都变得如此寒冷了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3—8自然段,去找一找,划一划,然后集体交流。
板块一: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
(1)你从巨人的言行中感受到了(冷酷,凶恶……)
(2)当时孩子们都在干什么欢乐地玩耍,这突如其来的吼声让他们———四处逃散。
(3)巨人他赶走了孩子,也赶走了——快乐。
版块二: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1)你从哪里感受到他的任性冷酷——"砌起围墙""禁止入内"。
(2)当春天来临,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时,围墙里却是——引读(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
(3)当巨人迷惑不解时,我们多么希望能站在他的面前告诉他,——引读:唤来寒冷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板块三: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1)谁来学学巨人如此大声的训斥和斥责
(2)面对巨人,你多想说(巨人,你太自私了,你太任性了!你也太残酷了吧!你的斥责只会将美丽,欢乐,幸福赶走。)
(三)再读课文,感悟孤独
1、巨人的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难道仅仅是寒冬吗?请大家在自由读第6,7自然段,他还唤来了什么(孤独,冷清……)
2、在这个村子里,谁最不幸(孩子们是不幸的,但,没有花园他们还有别的地方。巨人却被封闭在寒冷的花园中,饱受孤独寂寞。)
(四)三读课文,领会幸福
2、巨人终于明白了,巨人拆除了围墙,拆除的仅仅是围墙吗?他还拆除了(寒冷,孤独……)
3、巨人想要自私地享受快乐,却——迎来了寒冷,孤独,寂寞;无私地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终于大家都快乐!至此我们领会了文章的人文思想。
为了使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交流意见,全班交流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自读自悟,逐步体会出无私的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
课文最后,我安排了写话练习。
1、请为这个美丽的花园起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2、我的警言送巨人。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表达及概括能力,形成自己的名言,告诫巨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教育。
通过这几个问题,使阅读与说话相结合,使人文教育融入学习中。
板书设计本着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我主要以学生的思路为中心,根据课堂实际随机生成,大致设计如下:
巨人的花园
对比
快乐————孤独
美丽————荒凉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一等奖篇十
《巨人的花园》是本册书第三单元“感受亲情”单元的一篇课文。“感受真情”共包括五篇文章:《一把倾斜的伞》感受的是平淡细腻而无私的爱在亲人之间的传递与延续;《伙伴》感受的是朋友间的赤诚之情;《信任》品尝的是人与人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金色的蒲公英》品味的是妈妈对女儿充满爱的教育。而《巨人的花园》则通过巨人的花园由“开满五颜六色的鲜花”到“冰雪覆盖,满园荒凉”再变回到“鸟语花香”,以及巨人由自私自利到不自私自利,从而学会与人分享快乐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爱是分享,真正的快乐来自分享。课文以童话的形式,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使其中蕴涵的道理自然流露,贴近儿童心里,孩子容易接受。
同时,我认为这篇课文也是第六单元“安徒生和他的童话”的前奏,其童话的形式和爱的主题正与安徒生童话中“同情和关爱”的主题产生共鸣。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们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知道巨人以及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技能目标:能复述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明白自私自利的人不会快乐,只有学会与人分享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巨人的花园以及巨人变化的原因,从而感悟出学会与人分享才会快乐。
阅读教学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我们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激发情感”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感悟、情境体验、对话交流、激情朗读,体会巨人前后态度情感的变化,从而感悟出爱就是分享,分享才会快乐!
(一)阅读引入,点明爱的主题
本单元所有文章都在回答“爱是什么”这一问题,我们由67页阅读链接中选自刘墉玉兰花中的一个故事引入,让学生自读,明白选文中爱是什么的主题。这段选文与巨人的花园的主题正好吻合,但内容更浅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故而作为引入,也算做是我们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整合。
(二)自私自利,走进爱的冬天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读中想象和想象中读的方法,让学生想象当春天又来时,花园中却仍是冬天的荒凉景象,交流自己此时的感受并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注意尊重、珍视孩子的独特体验,从而读出自己的个性。再通过“表演探究”了解花园之所以没有春天的原因,探究出巨人自私自利的内心世界。
(三)幡然醒悟,找回爱的春天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这一段是课文理解中的难点,我们设想能通过与故事中人物对话和感情朗读探究出巨人思想变化的原因,从而领悟学会分享才会快乐。最后通过给花园起名字使主题得到升华。
(四)教给方法,指导复述
出示本文的故事提纲,让学生看提纲复述,告诉学生这是讲故事的一种方法。
我们这节课的设计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自然,希望能让学生在自然、主动的状态下、在不知不觉的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评说课稿
1、对教材分析的透彻、明白。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有层次性,
3、教师对课文重点选择恰当,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阅读,但对不同学生的阅读层次,没有充分的体现。
4、教学重难点得到体现,并能解决重难点。
5、教学过程清楚明白,脉络清晰,围绕着“爱”的主题进行教学,主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