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交流,你们知道“国宝”指什么吗?(是什么?生:熊猫)对,是我们国家的大熊猫被称为国宝,然而在北京大学曾经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也被称为“国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季羡林)回答得非常正确,正是季羡林老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题目是《怀念母亲》。(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走进季羡林
在了解作者这一个环节中,学生都做了预习,手头有有关季羡林的相关资料。在做汇报时,师应引导学生放下手头资料,口头表述自己所知道的季羡林,可以简短,可以只说一点,忌学生照着资料读。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所了解的季羡林,那么退去我们刚才所听到的那些耀眼的光环,今天他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出现的,我们要品味的是他平凡而真挚的情怀。
3、生字新词
真挚朦胧凄凉可见一斑
篇目薄暗弃养频来入梦
沮丧奔丧寝不安席
心潮腾涌思潮起伏终天之恨
小结:多音字有奔;薄
(在讲解多音字的时候要给学生解释清楚,什么时候读什么音)
奔:奔走;急跑;赶忙或赶急事;逃跑--读一声
直向目的地走去;年纪接近--读四声
薄:与厚相对应,薄板、薄纸--读bao,二声
合成词,单薄,浅薄,红颜薄命--读bo,二声
薄荷、薄荷糖--读bo,四声
师:大家读的都非常准确,老师希望大家在读的时候声音可以放开,再响亮一点,好,我们来一起读一遍。
2)形
小结:斑(班);朦胧(月字旁,指景象、事物模模糊糊,这是一个形声字,用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汉字,这是一个好方法);篇(下面一横);频(不是少)
师:同学们现在打开语文书,翻到25页生字表部分,就我们刚才说的这几个字,容易写错的,你在生字表旁边的空白的地方一个字写一个,要求清楚吗?好,开始。(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坐姿,对)
写完的同学抬头,好,我们现在已经会读会写了,那文中的词语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吗?(小黑板加小三角号标注)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小结:查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好方法。我们对这些词语的理解都是借助了字典这个工具书来理解的,那么接下来我们还要将这些词语放在文章里联系上下文做一个深入的理解。
这个环节的增加是为了让学生对相关词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文探究环节的抓重点字词理解字词及情感打基础、做准备。
4、课文探究
1)朗读课文,梳理脉络;
师:请同学们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在这篇课文里,作者提到了几位母亲?并试着理清课文的层次,划分段落。
2)梳理课文脉络,理清层次
生:提到了两位,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他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呢?
生:“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师:很好,你能告诉大家你从哪找到的吗?
生: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师:生齐读“我对这两位母亲……”,再读:要读得整齐,更要读得有感情。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研究,季老对他的亲生母亲这种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下面请同学们看学习要求3。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的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朗读课文的时候记得拿起笔来在书上做适当的批注、勾画,还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要求清楚了吗?好,开始。
师:如果你自学好了,就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了。
师:好了,同学们,可以了吗?谁来说一下。
分析:
a“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可见作者多么爱自己的母亲。
b“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恨”,终天之恨。作者当时是什么心理?非常悔恨。他悔恨什么呢?六岁离开,大二弃养,20岁,离开了母亲多少年?十四年,相处时间很短,整整十四年几乎没有见过,当他想见母亲的时候,他的母亲却走了,还没有等到孩子报答恩情母亲就弃养了。他悔,悔自己为什么要离开故乡离开母亲,他恨,恨自己为什么没有为母亲承担更多的家务,为什么没有替母亲分担更多的忧愁。
灵魂不全:母爱是我们自身灵魂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母爱将会使灵魂残缺。作者将失去的母爱看成是灵魂缺失的一部分,可见失去母亲对作者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以至于让作者抱憾终身。同样,一个没有了母亲关心.唠叨的人生活就也就变的毫无意义,一切都变的空虚和寂寞了。
在带学生领会“终天之恨”时,让学生出示自己课前预习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写母亲的文章,师简单点评,有学生出示了《赋得永久的悔》,师重点范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及第五自然段的重点语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母亲去世的终身遗恨。
c“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师总结:母亲为孩子付出了全部。可是在母亲临终的时候有没有见到作者?没有见上作者一面就永远的离开了自己的孩子,离开了这个世界,所以作者的内心充满了悔恨,充满了痛苦。
(2)朗读:
a,个别生读(悔恨)
b,生齐读“我痛哭了几天……数十年如一日”。
师:孩子们读的太好了,这里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失去母亲之后的伤心、痛苦和悔恨。
5、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作者,主要学习了作者对亲生母亲的那份情,那么作者对祖国母亲又是怎样的情?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6、作业:继续预习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6、怀念母亲
一、(1)开门见山引出下文
二、(2)怀念亲生母亲
三、(3~12)母亲、祖国
四、(13)呼应开头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篇二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习型校园文化。
3、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
4、加强教师网络技术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本学期,教研组加强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并配合教导处继续强化教学的督查评估,使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教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把安排到的课上足、上好。
2、文化知识考核:平时组内单元把关、每次检测各班都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3、一学期来教研组共检查了备课本x次,教师们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新授课、练习课都能写好详案,并能及时写好教后反思。
4、一学期中全组教师每人听课16节以上,并及时写好听课评。
5、各班针对作业设计,作业量等问题进行讨论,在平时布置了科学的、有价值的作业,结合班级学生特点推出特色作业和创新作业。
6、耐心辅导,关注学困生,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有爱心,信心和耐心去感化学生,使之走出困境,也取得了学习的进步。
7、数学学科竞赛,计算要加强。
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不容乐观的。考虑到这点,组内进行了一次简便计算大竞赛。共20个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20分钟内完成。目的是检验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的准确率。事实表明,学生的计算速度不够快,很多学生都来不及完成。这也给了我们一定启示: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得常抓不懈。
8、各位教师积极阅读名师名著,并做好记录,积极撰写论文。
9、 每周坚持搞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及评课达x次。
1、加强组内教师之间的联系,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及时探讨教学过程中的疑难点及解决策略。
2、继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书本、网络等形式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并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及时反思,为形成案例、论文准备好第一手材料。
3、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断提高学生作业书写质量和读题、解题的能力。
4、加强计算教学和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6、加大思考力度,认真做好科研工作,认真写反思,认真写案例,认真写论文,并积极探讨有效地教学模式,着手研究课题,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在教研组工作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发挥自已的优势积极完成各项工作,努力进行课堂改革,在辅导学困生方面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但由于日常教学工作较多,感觉在教学的研究上理论有了,实践有了,但反思不够,导致课题探索研究工作力度不够。
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继续把加强课题的研究作为一个工作重点。总之,我们教研组活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发扬成绩,弥补工作中的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使我们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篇三
二、出声自读课文,自己动手,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
三、解决重点词语、提出疑难问题
四、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划分课文层次,掌握课文结构
2、全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这几件事情中间是怎么链接起来的?
三件事情(了解三件事情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三件事情。注意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用“无独有偶—— ”“ 最有趣的是——”:过渡句和递进作用。
五、关于文章的体裁
1、什么是议论文
论点、论据、论证
2、全文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
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文中用了另一种形象的表述重复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把?拉成了!)
在文章的第三层哪句话和这两句相照应?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节课主要内容
1、这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课文的标题解释
有几个词语组成?分别说明了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真理——一定是正确的
诞生——一定有孕育的过程
一百个——一定很多
问号——一定有思考
之后——一定得到了解决
三、老师提出问题:
1、真理从什么样的现象中得来?
司空见惯的现象。
2、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板书:司空见惯?————————————!真理)
学生回答:见微知著——善于发问——锲而不舍(板书)
四、讨论交流(小组分工讨论)
1、另外两件事具体是怎么体现这个过程的?将这几个词语标在具体的描写旁边。
2、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你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进行证明?
五、展示回报
1、各小组把自己讨论的结果来进行展示。
2、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能不能从自己的阅读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呢?补充例子。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篇四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篇五
1、绍长城的知识;
2、了解对联的常识。
1、对联的常识;
2、说明的顺序。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三、出示目标
四、学习新知:
1、师范读对联。
2、生自读,师领读。
3、生再读,指生读。
4、课文分析
《长城赞》
(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5、朗诵课文。
五、小结:对联常识。
六、作业:背诵课文。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篇六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一课时
生字卡、挂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篇七
1、能正确地看拼音写词语,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进一步理解和积累本单元的词语。
2、训练正确地进行多种病因修改;体会排比、比喻、拟人句子的作用,积累佳句,有余力的模仿样句写句子。
3、读懂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划准中心句,能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并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
完成第1、2、4、5(1)(2)题,继续理解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准确修改病句,归纳说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并完成1——3题,掌握积累好词语的知识要求。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讲清目标
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积累好词语”的训练要求,理解积累本单元更多的词语。
二、看拼音写汉字
1、学生独立做,指名板演
2、反馈订正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完成书中练习中的4个词
2、补充下列解释:
1)青绿色的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2)招引朋友、同伴。()
四、照样子写词语。
家家户户aabb:
活动活动abab:
闪闪亮aab:
金亮亮abb:
五、修改病句。
1、小黑板出示:
缺主语病句修改
1)从这件小事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3)读了《一件小事》使我提高了认识。
搭配不当的病句修改
1)联欢会上的音乐歌舞真好听。
2)天黑了,风雨越刮越猛。
3)小河两岸荡着醉人的桂花香。
4)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的。
5)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6)《养花》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关联词语使用错位的病句修改
7)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8)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
9)尽管刮风下雨,民警总是站在马路上,指挥来往的车辆。
2、出示题目——各自阅读思考试改——四人小组议论,找出一类病因及修改办法——个人修改订正。
2、独立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修改病句。
3、交流讲评:说病因,讲修改办法及修改病句的结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完成4——4题。
2、积累佳句,划出中心句,进行说理训练。
教学过程
一、单元听写
二、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写法。
1、比较下列句子的异同:
1)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春风吹拂着你。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
两组句子的一、二句,句子意思都一样,但都是第一句生动,读起来感到亲切。把春风比作慈爱的母亲的手,那多亲切。把书上开满了花,写成花儿像人一样,赶趟儿的争相开放,又生动又有意思。
自由读思考——同桌议论——全班交流——齐读课文中样句。
2、比较下面的句子与课文第四大段的异同。
春天是美丽的,充满着活力。你看春天万物苏醒,小草泛青,花儿开放。春天给人们带来希望和积极向前的力量。
相同:思想内容一致。
不同:课本中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很生动很形象,也很容易懂,句子写得很美。课文中第四段读起来有劲,越读越想读。
自读——互议——交流——齐读——小结
(教师简略讲述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句式)
三、阅读短文
1、阅读短文,在文中划出“惊叹不已”、“前俯后仰”、“津津有味”、“悠闲自得”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2、第二次阅读,划出中心句,校对说理。
3、指名读短文,思考第3小题。
出示说话训练的借用句式和词汇:
之所以……是因为……既……又……只有……才……
自由说——指名说——评议学说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
五、补充练习
2、模仿第4题写句子:
1)夏天的太阳像。
2)西北风像。
3)满天的星星。
4)当烈日炎炎的时候,树木为我们;当我们;当工厂喧嚣的噪音向城市袭来时,树木为我们,绿叶你真是。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篇八
2、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能力以及朗读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带给人们骄傲和快乐的原因及造成现在景象变化的原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课时安排:本文为略读课文,1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安排:
一、谈话导入,了解地理。
1.出示地图,介绍地理位置。
2.出示课题。
(1)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理清文章主要内容。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2)交流读文后的收获。
三、今昔对比,品鉴感悟。
1.学习昔日瀑布。
(1)默读课文,找找文中让人看出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瀑布,带给巴西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骄傲与自豪的句子。把有关内容划出来,动情地读一读。
聚焦1描写昔日瀑布的句子。
聚焦2人们游览瀑布后感受的句子。
(2)交流品鉴,朗读和感受。
主要教学策略:
(1)抓词眼感受昔日瀑布的雄伟壮丽。
(2)分层感受昔日瀑布的特点。
(3)反复朗读,体验感悟。
2.学习今天瀑布。
(1)观看图片谈感受。
(2)朗读感悟。
3.感受悲剧的原因。
(1)读文,感受原因。
(2)补白写话,感受已至暮年的塞特凯斯瀑布内心的心灵读白。
(3)交流补白,提升认识。
四、感悟葬礼,提升主旨。
你从这场特殊的葬礼上感受到了什么?
五、回环昔日,向往美好。
读曾经瀑布的句子,向往美好的未来。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篇九
承蒙学校领导的信任,我担任了语文高段教研组长。在即将结束的一个学期里,我和组内的'的十一位老师一道秉谨严之风,举合众之力,在教学、教研、教改之路上幸福前行。虽然说步履踉跄,但是大家耕耘着、付出着、成长着。一路上点点滴滴的收获,使每个人的内心充盈着丝丝快意。
学校一直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本学期,组内的青年教师都能虚心学习,安心教学,耐心施教。做师傅的都能不吝赐教,深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指导徒弟,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在组内研讨课上,刘xx老师执教的《圆圆的沙粒》,能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放在首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比较充分。胡xx执教的《海底世界》能抓住文章的重难点设计小组合作议题,讨论很充分,课堂效果较好。不怕不会,就怕不学。相信在师傅的引领下,青年教师会不断地呈现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和教研室陶主任的亲自指导下,三四年级语文教案继续尝试“预习交流合学讨论拓展延伸总结作业”四环节备课模式。陶主任亲力亲为,对教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可行性方案,把预习交流环节和拓展延伸环节做的更细了,更实了。六年级的三位语文老师则承担了语文“一课三篇”导学案的编写和试用工作。“一课三篇”包括预习篇、合学篇、拓展篇。预习篇要求学生在新课之前完成,合学篇重在指导课堂教学,拓展篇则是针对本课内容所做的补充和延伸。这是基于我校承担的课题“促进学生自主能力提高的高效课堂研究”而开展的一项有益的教改尝试,旨在通过改革学习模式,把学生推到课堂最前沿,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过这个编写工作耗时费力,也走了不少弯路。
由最初的懵懂到后期的熟谙,由最初的小心翼翼到后期的熟练自如,由最初的举步维艰到后期的进退有序,他们身体力行,从教学环节的每一个细微处入手,大踏步地走上了改革之路。合理构建小组、训练课堂语言、深入钻研教材、不断调整内容,反复切磋教法……。在xx月底的校级研讨课上,吴xx老师执教的《成吉思汗和鹰》,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出精彩。课堂活了,学生变了,效果好了。这一切正如吴xx老师所说,“蚕儿吐丝结茧的过程往往被人们讴歌,因为它将硕果呈现,但破茧过程也许是最艰难的,因为它要完成一次全新的蜕变,才能重生。本学期做导学案虽然很忙很累,但这种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便是成长!”教案改革,使教案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而是指导课堂的指挥棒、航标灯。
针对中高段学生阅读题十分较为严重的现状,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放在了阅读训练的研讨上。陶主任亲自参加教研活动,在各位老师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根据雁塔区历年来的阅读题的特点,从阅读题材、内容篇幅、题型设置、指导策略四个方面入手,制定了《曲江一小阅读训练计划》。随即,组内老师雷厉风行,即刻动手,根据此计划重新编写阅读训练题,并在短时间内投入使用。随后,我们将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稳中有升。
幸福是什么?是相扶相携的温暖,是互问互学的感动,是彼此牵挂的惬意,是破茧重生的快慰。如果曲江一小每一个单薄的个体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与学校的发展接通,那将是曲江教育的一件幸事。这种接通才能使我们在真正意义上领略大成长,问津大幸福!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篇十
一、板书课题
二、出声自读课文,自己动手,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
三、解决重点词语、提出疑难问题
司空见惯: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四、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划分课文层次,掌握课文结构
2、全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这几件事情中间是怎么链接起来的?
三件事情(了解三件事情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三件事情。注意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用“无独有偶—— ”“ 最有趣的是——”:过渡句和递进作用。
五、关于文章的体裁
1、什么是议论文
论点、论据、论证
2、全文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
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文中用了另一种形象的表述重复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把?拉成了!)
在文章的第三层哪句话和这两句相照应?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板书: 标题
?——————————!
司空见惯 真理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节课主要内容
1、这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课文的标题解释
有几个词语组成?分别说明了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真理——一定是正确的
诞生——一定有孕育的过程
一百个——一定很多
问号——一定有思考
之后——一定得到了解决
三、老师提出问题:
1、真理从什么样的现象中得来?
司空见惯的现象。
2、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板书:司空见惯?————————————!真理)
学生回答:见微知著——善于发问——锲而不舍(板书)
四、讨论交流(小组分工讨论)
1、另外两件事具体是怎么体现这个过程的?将这几个词语标在具体的描写旁边。
2、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你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例子进行证明?
五、展示回报
1、各小组把自己讨论的结果来进行展示。
2、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能不能从自己的阅读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呢?补充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