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公司内刊文章(模板5篇)

2023年公司内刊文章(模板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3 02:38:13
2023年公司内刊文章(模板5篇)
时间:2023-09-13 02:38:13     小编:XY字客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公司内刊文章篇一

华为的最可怕之处:均衡!

最近一段时间,华为再次引起中国业界的关注,诸多企业把华为作为学习的标杆,有的提出要成为某某领域的华为。华为作为一个中国的、非上市的、民营的、高科技的企业,只是一种“现象”,对于中国企业,其模仿与借鉴价值并不太大,但是隐含于华为现象成功背后的经营与管理哲学与理念,则值得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思考。

把握住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底线

企业是什么?最简单的答案:企业是功利组织。

什么是功利?最通俗的定义是:利益。

如果上述两点成立,就可以界定:企业是追求组织利益的特定组织。

对于所有企业来讲,持续地对利益的追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创立、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基因。在这个世界上,最无耻的企业是持续亏损的企业,最失败的企业家是长期为企业带来赤字的企业家,因为他们违背了企业和企业家最根本的本质。不能赚钱的企业是被异化了的企业。

每一个企业都想赚钱,但愿望永远代替不了现实,市场经济永远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愿望,它永远垂青于那些拥有实力和功力的企业。企业靠什么来实现自身对利益的追求?靠企业自身的“功”,即依靠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功力、实力和业绩,来实现对利益的追求,即以企业内部之“功力”,求外部市场之“利益”。

这决定了企业不得不作出理性的选择:保持内部“功”与外部“利”的均衡。

企业内部的“功”,即企业的内部能力又可以区分为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

经营与管理是企业两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人们最熟悉的常用语,但常常被人将其等同或者混同;在实际中,我们很多的迷惑,起源于对这些基本概念及常识的错误理解。把握经营与管理的本质,也是正确把握公司政策的重要前提。

经营,对于任何组织来讲,都是组织目的的最大化。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赋予经营本身以下主要特征,并使得经营与管理有了本质性的差别。

经营是以客户为中心。企业的效益并不是来自于企业的内部,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在未进入市场之前,仅仅存在理论上的效益,只有通过市场,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跳,并被客户所认可之后,企业才有可能实现效益。华为提出客户是企业生存之本,为客户服务是企业存在的唯一价值和理由,因为它是企业效益的源泉。唯有保持经营的持续扩张,才有可能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而管理的目的服从于经营的目的。企业内部的管理并不能解决企业赚钱的课题,但它能为企业赚钱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管理就意味着高效率,管理就是与低效率作斗争的工具与手段。实现效率最大化的目的,赋予管理本身以下主要特征,并使得管理与经营有了本质性的差别。

管理必须以工作绩效为核心。企业的效率在内部表现为工作绩效,它包括组织的绩效和个人绩效。效率来自于工作绩效,管理的高效率,是通过工作的高绩效体现出来的。企业强化管理的目的,就是持续地提高组织内部每一个环节和每个人的工作绩效。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率。管理必须保证工作有效率。管理起源于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经营的目的,管理的使命应服从于经营的使命。从这一层意义上讲,管理定位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这是管理的目标,同样也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华为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聚焦于功利,在商言商,是任正非先生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信条。基于企业基本的和朴素商业逻辑,在理性和智慧的思考基础上,构建企业的发展成长理念,并始终如一地敬畏、坚守和执行之,是任正非及其领导下的华为成功的基因和内在动力。

经营与管理的动态均衡

经营与管理在目标指向、定位与功能上是有区别的,但两者于是统一的,统一于企业这一功能组织中,作为企业的两种职能,相互依赖,共同作用,进而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客户导向下的效益是经营的核心价值观,而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率。两者无疑是有差异的,但也有共性存在,两者最重要的共性在于它同属企业的两种职能。效益与效率的共同基础是绩效。因而它们具有共同的价值主张,这就是高绩效。

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言:“管理是为了组织的绩效而存在,是使一个机构能够产生外部绩效的工具”。不论是经营的高效率,还是管理的高效率,其基础都来自一个共同的价值链:外部绩效是企业效益的前提条件。

从客户角度来看,其价值观非常朴实务实,低价、优质和完善的服务。他在选择企业时,实际上是对企业效率和绩效的选择。因为只有实现高效率和高绩效的企业,才能符合其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客户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经营与管理的核心价值观也由此而定。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关系就如太极八卦图,两者在其中实现了完美结合,这也就是一种均衡,这种均衡就是一种“有灰度”的美。所谓的均衡,在经济学意义上讲,就是指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中,每一方都同时达到了约束条件下可能实现的利益最大化目标,因而这种状态可以长期持续存在。经营管理的结合就是:依靠管理的高效率,来实现经营上的高效益。当然,经营与管理的均衡并不排斥企业在重点上的关注。企业依据对方向与节奏的把握,在一定时期将重点放在经营或管理上,正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两者的均衡。

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没有实现这一均衡,即经营与管理是失衡的。主要表现是过分重视经营,将全部的精力聚焦于企业的效益,或者将以经营替代管理,先进的经营模式与落后的管理并存。而在现实中,一些只重经营不抓管理的企业的成功或辉煌案例,为很多企业忽视管理问题提供了借口。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管理无疑是一块“短木板”。结果是,管理蚕食了经营的效益,经营的效益因为失去管理效率的支撑,最后导致企业难以实现持续的存在。

在中国,并不缺少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具有敏锐的市场感觉、经营理念和宏伟的经营战略与经营目标;在中国,也并不缺少优秀的人力资源,不缺少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潜力,这与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中国企业究竟缺什么?不是经营层面的经营能力,而是管理层面的管理能力,这其中包括企业的业务运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知识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等。

所以从长远来看,仅仅有经营的辉煌永远是短暂的,只有实现了经营与管理动态均衡的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华为的成功:均衡的发展模式

华为公司任正非总裁的经营管理可归结为均衡的思想。自20xx年起,任正非都要为制定“十大管理要点”,不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坚持均衡发展”一直放在第一条,这一条从来没变。可以讲,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均衡,均衡是其最高的经营管理哲学。任正非自称是一个有“灰度”的人,他认为: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十分难掌握的,这就是领导与导师的水平。没有真正领会的人,不可能有灰度的。

“均衡就是生产力的最有效形态”,“继续坚持均衡的发展思想,推进各项工作的改革和改良。均衡就是生产力的最有效形态。通过持之有恒的改进,不断地增强组织活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以及不断地提高人均效率。”这是华为长期坚守的核心价值观。

华为二十年的成长与发展之路,是建立在动态地实现功与利、经营与管理的均衡基础之上的,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改良与改善,华为不断强化与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进而使企业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华为的成功,也再次以中国式的案例说明,均衡的管理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从华为战略不难看出,华为的战略既关注经营,又关注管理;既关注企业外部,同时也关注企业内部。可以说基于其经营管理哲学的华为战略,是一个充满了均衡的战略。

在经营模式方面,华为的宏观商业模式是客户化导向,产品的发展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把为客户提供完善和及时的服务作为公司存在的唯一价值和理由。

在管理模式方面,华为的微观商业模式就是流程化的组织建设,完成企业诸元素从端到端、高质、快捷、有效的管理。

同样不难看出,华为所提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同样将内部价值导向(艰苦奋斗)与外部价值导向(客户)有机的和均衡地结合在一起。从整体上看,这一模式将客户价值、企业效益、管理的效率和工作的高绩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一种有效的和谐,一种动态的均衡。可以讲华为提出的宏观商业模式与微观商业模式是建立在理性的思考基础之上的,其实质是经营管理动态均衡变成了有实践意义的华为模式。

从世界一流企业的实践来看,因经营领域、服务的客户的不同,在经营模式上差异很大,但不同经营模式的企业都取得了成功,也就是说,在经营上并不存在世界一流。但同样也会发现,那些世界领先的企业,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就是世界领先的一流的管理,并实现与经营的动态均衡。作为比较与衡量指标,就是人均效率。世界领先公司在许多方面不具可比性,但高于一般企业的人均效率时其优秀的主要标志。

或者说,世界一流企业的高效益的背后,是由一流管理产生的高效率支撑的。华为公司在前期发展阶段,将企业的重点定位与经营,对于一个还十分弱小的公司来讲,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因为“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公司要活下去,对以一个高科技企业来讲,要成长壮大必须将企业的效益放在首位。97年以后,公司依据公司的现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转换了战略的重点,强化内部的管理,通过引进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上与一流企业接轨,通过管理的效率来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

对于华为公司来讲,强化管理,推行ipd、isc为核心的管理变革,就是补长管理的短木板,因为对华为来讲,管理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强化管理的目的是正如任总所言是:“变革破坏了过去的平衡,但破坏不是目的,必须要实现新的均衡,并且努力实现不断的均衡。”这种均衡就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经营与管理的均衡。

对于公司各部门、项目团队及其主管讲,随着个人绩效承诺制度的实施,其已经不是单纯的职能部门或职能管理者,公司强化了其身上的经营职能,各部门的干部实际上已经转化为集管理职能和经营职能为一体的管理者。因此管理者面临着一个迫切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问题,进而实现个人在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均衡。

在经营职能上,必须真正建立内外部客户导向意识,整肃内部流程,实现个人的绩效承诺,从而支持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在管理职能上,必须建立人均效率意识,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开发人力资源潜力,构建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本部门的组织绩效和下属个人绩效。

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个体层面,实现个人能力与工作职责的动态均衡;在组织层面,实现部门经营目标与管理效率的动态均衡;在公司层面,实现功与利、经营与管理、组织战略目标与组织能力的动态平衡。

真正能够实现上述动态平衡的企业,必定是商业领域的赢家,不成长、不发展、不成功,都很难。

公司内刊文章篇二

浙江省文学内刊百家联盟自成立以来,每年举办一次主题征文活动。继成功举办主题为“我的中国梦”和主题为“和平与梦想”的征文活动之后,今年浙江省文学内刊百家联盟将举办以“浙江故事”为主题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征文。

一、主题内容

当前,在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引下,浙江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浙江大地每天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无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是“最美浙江人”,浙江人用自己的智慧与才能开创出一个又一个奇迹,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素材。本次征文要求是以“浙江故事”为主题,创作非虚构文学作品,讲述浙江人的故事,讲述发生在浙江的人与事,反映浙江人民精神风貌。

二、相关要求

1、体裁:非虚构文学(纪实性的报告文学、散文)。每篇字数控制在6000字以内。

2、截止时间:7月31日。

3、评选。参评作品必须于201月到年年底已在或将在全省各地市文学内刊上首发。优秀作品由浙江省作家协会结集出版。

公司内刊文章篇三

一版:集团动态:即集团新闻,公司内部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或是公司新出台的一些对员工、客户有益的新政策的报道等。每期多篇新闻稿或图片新闻。

行业风云:即跟公司有关的行业动态报道,或是对公司投资行业的动向(新举措、新政策)发表看法或评价。每期限1篇稿。 二版:团队风采:以图片展示为主、辅以简单的文字说明,展示行政、销售或是学生的风采。每期展示一个团队的多张图片或展示多个团队各一张图片以及相关说明文字。

员工沙龙:员工可以在这里尽情地发表各自对公司的看法、意见、见解,或是提出问题,形式不限、文体不限,篇幅在300—800字之间,每期刊登3—5位学员的来稿。每期3-5篇稿。

1、凡是符合以上版面要求的原创文章均可投稿。个人喜好如绘画、书法、摄影等方面的作品也可投稿。

2、作品一般要求字数在1500字以内,有些文章如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理论性的文章等字数可适当放宽。

3、投稿请注明所属单位、部门、姓名及电话号码。 4、稿件最好以电子版的形式通过e-mail发送至********收。

公司内刊文章篇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体现在特定的能力上,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视为多种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其具体体现形式分析,可大体分解为十个内容,称之为十大竞争力。

1、决策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是企业辨别发展陷阱和市场机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不具有这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就成了一具腐尸。决策竞争力与企业决策力是一种同一关系。决策频频失误的企业,肯定没有决策竞争力。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也就是企业决策力薄弱。

2、组织竞争力。

3、员工竞争力。

企业组织的大小事务,必须有人来承担。也只有当员工的能力充分强,做好工作的意愿充分高,并且具有耐心和牺牲精神时,才能保证事事都做到位。否则,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的空话。保障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要有效率和效益,也就是保证活动的主体——员工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意愿、耐心和牺牲精神。

4、流程竞争力。

流程就是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的总和。它直接制约着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没有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的运行,也就不会有效率和效益。如果一个企业组织的做事方式没有效率,也就企业组织运行没有效率和效益,这直接是企业没有执行力。

5、文化竞争力。

文化竞争力就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构成的一种整合力,它直接起着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其内、外部资源的作用。蒙牛的二十五个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蒙牛的核心竞争力,其原因就在于这二十五个法则都变成了蒙牛人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为准则。因而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都必然直接受制于它。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不统一,并且腐朽落后,决策就不免频频不失误,工作就不免效率低下。

6、品牌竞争力。

品牌需要以质量为基础,但仅有质量却不能构成品牌。它是强势企业文化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折射体现。因而它也直接构成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的一种能力。没有品牌竞争力,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都不认同企业的做事方式和行事结果,企业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力。品牌一旦形成,又直接是一种资源。因而它是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7、渠道竞争力。

企业要赚钱、赢利、发展,就必须有充分多的客户接受他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宽阔有效的渠道,沟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客户隔离,也就必然会惨败无疑。因而,渠道直接是一种资源,渠道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8、价格竞争力。

便宜是客户寻求的八大价值之一,没有不关注价格的客户。在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同等的情况下,价格优势就是竞争力。没有价格优势,最终都会被消费者淘汰。因而这一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9、伙伴竞争力。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万事不求人地包打天下的日子,已成为过去,要为客户提供全面超值的服务和价值满足,也就必须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合作伙伴的支持,也就无法适应客户价值满足集中化的要求,也就必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它的增强,也就直接是企业支持力和和执行力的提升。

10、创新竞争力。

一招先,吃遍天,这是市场竞争中的不二法门。要一招先就必须有不断的创新。谁能不断地创造出这一招先来,谁就能在这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它既是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企业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十大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就体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十个方面的竞争力,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乏或者降低,又都会直接导致这种能力的下降,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降低。但这十种竞争力又各自相对独立。任何一个企业,拥有了这其中任何一种竞争力,也都是市场竞争一个制高点的占领。

公司内刊文章篇五

管理是就要淘汰人渣, 激活人员, 培养人手, 重用人才!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最新公司内刊文章范文,希望对你有用!

效率是目的,核心是人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体现在特定的能力上,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视为多种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其具体体现形式分析,可大体分解为十个内容,称之为十大竞争力。

1、决策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是企业辨别发展陷阱和市场机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不具有这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就成了一具腐尸。决策竞争力与企业决策力是一种同一关系。决策频频失误的企业,肯定没有决策竞争力。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也就是企业决策力薄弱。

2、组织竞争力。

3、员工竞争力。

企业组织的大小事务,必须有人来承担。也只有当员工的能力充分强,做好工作的意愿充分高,并且具有耐心和牺牲精神时,才能保证事事都做到位。否则,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的空话。保障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要有效率和效益,也就是保证活动的主体——员工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意愿、耐心和牺牲精神。

4、流程竞争力。

流程就是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的总和。它直接制约着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没有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的运行,也就不会有效率和效益。如果一个企业组织的做事方式没有效率,也就企业组织运行没有效率和效益,这直接是企业没有执行力。

5、文化竞争力。

文化竞争力就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构成的一种整合力,它直接起着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其内、外部资源的作用。蒙牛的二十五个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蒙牛的核心竞争力,其原因就在于这二十五个法则都变成了蒙牛人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为准则。因而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都必然直接受制于它。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不统一,并且腐朽落后,决策就不免频频不失误,工作就不免效率低下。

6、品牌竞争力。

品牌需要以质量为基础,但仅有质量却不能构成品牌。它是强势企业文化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折射体现。因而它也直接构成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的一种能力。没有品牌竞争力,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都不认同企业的做事方式和行事结果,企业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力。品牌一旦形成,又直接是一种资源。因而它是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7、渠道竞争力。

企业要赚钱、赢利、发展,就必须有充分多的客户接受他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宽阔有效的渠道,沟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客户隔离,也就必然会惨败无疑。因而,渠道直接是一种资源,渠道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8、价格竞争力。

便宜是客户寻求的八大价值之一,没有不关注价格的客户。在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同等的情况下,价格优势就是竞争力。没有价格优势,最终都会被消费者淘汰。因而这一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9、伙伴竞争力。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万事不求人地包打天下的日子,已成为过去,要为客户提供全面超值的服务和价值满足,也就必须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合作伙伴的支持,也就无法适应客户价值满足集中化的要求,也就必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它的增强,也就直接是企业支持力和和执行力的提升。

10、创新竞争力。

一招先,吃遍天,这是市场竞争中的不二法门。要一招先就必须有不断的创新。谁能不断地创造出这一招先来,谁就能在这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它既是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企业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十大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就体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十个方面的竞争力,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乏或者降低,又都会直接导致这种能力的下降,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降低。但这十种竞争力又各自相对独立。任何一个企业,拥有了这其中任何一种竞争力,也都是市场竞争一个制高点的占领。

华为的最可怕之处:均衡!

最近一段时间,华为再次引起中国业界的关注,诸多企业把华为作为学习的标杆,有的提出要成为某某领域的华为。华为作为一个中国的、非上市的、民营的、高科技的企业,只是一种“现象”,对于中国企业,其模仿与借鉴价值并不太大,但是隐含于华为现象成功背后的经营与管理哲学与理念,则值得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思考。

把握住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底线

企业是什么?最简单的答案:企业是功利组织。

什么是功利?最通俗的定义是:利益。

如果上述两点成立,就可以界定:企业是追求组织利益的特定组织。

对于所有企业来讲,持续地对利益的追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创立、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基因。在这个世界上,最无耻的企业是持续亏损的企业,最失败的企业家是长期为企业带来赤字的企业家,因为他们违背了企业和企业家最根本的本质。不能赚钱的企业是被异化了的企业。

每一个企业都想赚钱,但愿望永远代替不了现实,市场经济永远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愿望,它永远垂青于那些拥有实力和功力的企业。企业靠什么来实现自身对利益的追求?靠企业自身的“功”,即依靠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功力、实力和业绩,来实现对利益的追求,即以企业内部之“功力”,求外部市场之“利益”。

这决定了企业不得不作出理性的选择:保持内部“功”与外部“利”的均衡。

企业内部的“功”,即企业的内部能力又可以区分为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

经营与管理是企业两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人们最熟悉的常用语,但常常被人将其等同或者混同;在实际中,我们很多的迷惑,起源于对这些基本概念及常识的错误理解。把握经营与管理的本质,也是正确把握公司政策的重要前提。

经营,对于任何组织来讲,都是组织目的的最大化。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赋予经营本身以下主要特征,并使得经营与管理有了本质性的差别。

经营是以客户为中心。企业的效益并不是来自于企业的内部,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在未进入市场之前,仅仅存在理论上的效益,只有通过市场,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跳,并被客户所认可之后,企业才有可能实现效益。华为提出客户是企业生存之本,为客户服务是企业存在的唯一价值和理由,因为它是企业效益的源泉。唯有保持经营的持续扩张,才有可能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而管理的目的服从于经营的目的。企业内部的管理并不能解决企业赚钱的课题,但它能为企业赚钱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管理就意味着高效率,管理就是与低效率作斗争的工具与手段。实现效率最大化的目的,赋予管理本身以下主要特征,并使得管理与经营有了本质性的差别。

管理必须以工作绩效为核心。企业的效率在内部表现为工作绩效,它包括组织的绩效和个人绩效。效率来自于工作绩效,管理的高效率,是通过工作的高绩效体现出来的。企业强化管理的目的,就是持续地提高组织内部每一个环节和每个人的工作绩效。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率。管理必须保证工作有效率。管理起源于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经营的目的,管理的使命应服从于经营的使命。从这一层意义上讲,管理定位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这是管理的目标,同样也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华为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聚焦于功利,在商言商,是任正非先生的经营管理理念与信条。基于企业基本的和朴素商业逻辑,在理性和智慧的思考基础上,构建企业的发展成长理念,并始终如一地敬畏、坚守和执行之,是任正非及其领导下的华为成功的基因和内在动力。

经营与管理的动态均衡

经营与管理在目标指向、定位与功能上是有区别的,但两者于是统一的,统一于企业这一功能组织中,作为企业的两种职能,相互依赖,共同作用,进而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客户导向下的效益是经营的核心价值观,而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率。两者无疑是有差异的,但也有共性存在,两者最重要的共性在于它同属企业的两种职能。效益与效率的共同基础是绩效。因而它们具有共同的价值主张,这就是高绩效。

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言:“管理是为了组织的绩效而存在,是使一个机构能够产生外部绩效的工具”。不论是经营的高效率,还是管理的高效率,其基础都来自一个共同的价值链:外部绩效是企业效益的前提条件。

从客户角度来看,其价值观非常朴实务实,低价、优质和完善的服务。他在选择企业时,实际上是对企业效率和绩效的选择。因为只有实现高效率和高绩效的企业,才能符合其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客户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经营与管理的核心价值观也由此而定。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关系就如太极八卦图,两者在其中实现了完美结合,这也就是一种均衡,这种均衡就是一种“有灰度”的美。所谓的均衡,在经济学意义上讲,就是指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中,每一方都同时达到了约束条件下可能实现的利益最大化目标,因而这种状态可以长期持续存在。经营管理的结合就是:依靠管理的高效率,来实现经营上的高效益。当然,经营与管理的均衡并不排斥企业在重点上的关注。企业依据对方向与节奏的把握,在一定时期将重点放在经营或管理上,正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两者的均衡。

但在现实中,很多企业没有实现这一均衡,即经营与管理是失衡的。主要表现是过分重视经营,将全部的精力聚焦于企业的效益,或者将以经营替代管理,先进的经营模式与落后的管理并存。而在现实中,一些只重经营不抓管理的企业的成功或辉煌案例,为很多企业忽视管理问题提供了借口。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管理无疑是一块“短木板”。结果是,管理蚕食了经营的效益,经营的效益因为失去管理效率的支撑,最后导致企业难以实现持续的存在。

在中国,并不缺少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具有敏锐的市场感觉、经营理念和宏伟的经营战略与经营目标;在中国,也并不缺少优秀的人力资源,不缺少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潜力,这与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中国企业究竟缺什么?不是经营层面的经营能力,而是管理层面的管理能力,这其中包括企业的业务运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知识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等。

所以从长远来看,仅仅有经营的辉煌永远是短暂的,只有实现了经营与管理动态均衡的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华为的成功:均衡的发展模式

华为公司任正非总裁的经营管理可归结为均衡的思想。自20xx年起,任正非都要为制定“十大管理要点”,不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坚持均衡发展”一直放在第一条,这一条从来没变。可以讲,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均衡,均衡是其最高的经营管理哲学。任正非自称是一个有“灰度”的人,他认为: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十分难掌握的,这就是领导与导师的水平。没有真正领会的人,不可能有灰度的。

“均衡就是生产力的最有效形态”,“继续坚持均衡的发展思想,推进各项工作的改革和改良。均衡就是生产力的最有效形态。通过持之有恒的改进,不断地增强组织活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以及不断地提高人均效率。”这是华为长期坚守的核心价值观。

华为二十年的成长与发展之路,是建立在动态地实现功与利、经营与管理的均衡基础之上的,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改良与改善,华为不断强化与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进而使企业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华为的成功,也再次以中国式的案例说明,均衡的管理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从华为战略不难看出,华为的战略既关注经营,又关注管理;既关注企业外部,同时也关注企业内部。可以说基于其经营管理哲学的华为战略,是一个充满了均衡的战略。

在经营模式方面,华为的宏观商业模式是客户化导向,产品的发展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把为客户提供完善和及时的服务作为公司存在的唯一价值和理由。

在管理模式方面,华为的微观商业模式就是流程化的组织建设,完成企业诸元素从端到端、高质、快捷、有效的管理。

同样不难看出,华为所提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同样将内部价值导向(艰苦奋斗)与外部价值导向(客户)有机的和均衡地结合在一起。从整体上看,这一模式将客户价值、企业效益、管理的效率和工作的高绩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一种有效的和谐,一种动态的均衡。可以讲华为提出的宏观商业模式与微观商业模式是建立在理性的思考基础之上的,其实质是经营管理动态均衡变成了有实践意义的华为模式。

从世界一流企业的实践来看,因经营领域、服务的客户的不同,在经营模式上差异很大,但不同经营模式的企业都取得了成功,也就是说,在经营上并不存在世界一流。但同样也会发现,那些世界领先的企业,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就是世界领先的一流的管理,并实现与经营的动态均衡。作为比较与衡量指标,就是人均效率。世界领先公司在许多方面不具可比性,但高于一般企业的人均效率时其优秀的主要标志。

或者说,世界一流企业的高效益的背后,是由一流管理产生的高效率支撑的。华为公司在前期发展阶段,将企业的重点定位与经营,对于一个还十分弱小的公司来讲,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因为“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公司要活下去,对以一个高科技企业来讲,要成长壮大必须将企业的效益放在首位。97年以后,公司依据公司的现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转换了战略的重点,强化内部的管理,通过引进世界一流企业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上与一流企业接轨,通过管理的效率来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

对于华为公司来讲,强化管理,推行ipd、isc为核心的管理变革,就是补长管理的短木板,因为对华为来讲,管理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强化管理的目的是正如任总所言是:“变革破坏了过去的平衡,但破坏不是目的,必须要实现新的均衡,并且努力实现不断的均衡。”这种均衡就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经营与管理的均衡。

对于公司各部门、项目团队及其主管讲,随着个人绩效承诺制度的实施,其已经不是单纯的职能部门或职能管理者,公司强化了其身上的经营职能,各部门的干部实际上已经转化为集管理职能和经营职能为一体的管理者。因此管理者面临着一个迫切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问题,进而实现个人在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均衡。

在经营职能上,必须真正建立内外部客户导向意识,整肃内部流程,实现个人的绩效承诺,从而支持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在管理职能上,必须建立人均效率意识,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开发人力资源潜力,构建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本部门的组织绩效和下属个人绩效。

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个体层面,实现个人能力与工作职责的动态均衡;在组织层面,实现部门经营目标与管理效率的动态均衡;在公司层面,实现功与利、经营与管理、组织战略目标与组织能力的动态平衡。

真正能够实现上述动态平衡的企业,必定是商业领域的赢家,不成长、不发展、不成功,都很难。

相信生活

我始终相信生活不会有绝境。不管有多少困难、挫折、失败,我都继续奋勇向前。我始终相信,中国诗人食指所说的一句话,叫做“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永远相信你的未来、相信你的未来会比现在更好,相信你的生命不管处于多么灰暗的状态,只要你还活着,未来就能闪现出光辉。

信念和激情这两个词是连在一起的,激情是信念的一种外在表现,如果内心没有信念的话,外在的言行不可能产生激情,所以激情是源于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认可,放到企业身上是对企业的价值体系和对社会所做贡献的一种认可。也就是说你只有内心认为你的企业做的事情对社会是有用的、是崇高的,或者说至少不是伤天害理的,你才能够对你自己、对你的员工和对社会来展示你做这件事情的激情。

如果我们发现一个企业家对自己的企业充满激情的时候,一般来说不太容易装得出来的,装出来的肯定是假的,不能持久的。只有源自内心的,因为自己做的事情而激动,才是信念和激情的良好结合。做事情不仅仅是说能够赚多少钱、能够带来多少名声,而是实实在在的就是觉得自己做的是好事。

对个人来说,坚持信念要比一个企业坚持信念来得简单。我发现有这样一个矛盾状态,有很多企业家或者说做事情的人,在自身信仰相对比较完整的情况下,他做的企业却是跟他的信念不符合的,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做企业所带来的利益、名声、地位的诱惑超过了他的信念、压倒了他的信念,利益战胜了良知。当一个人为了名利再也不按照自己内心的信念和良知去做事情的时候,信念就变得一钱不值了。有的时候我也常常问自己,我坚持的信念和我做的事情一致吗?还好,我觉得我还比较一致。不管是有钱还是有名,都不影响我对生命的看法。

一旦一个人有了信念,就像是两只手和两只脚都撑在地上一样,你就不太容易摔倒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