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优秀6篇)

最新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优秀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3 01:27:18
最新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3-09-13 01:27:18     小编:HT书生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篇一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竞赛、直观、游戏相结合式的综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三角形,圆形印尼(或圆片、三角形),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设计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挂图出示:校园里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花坛里五颜六色的花开了,招来了许多蝴蝶。

教师:图中有几只白蝴蝶?有几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几只?

(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倍)

二、谈话讨论共建倍的概念:

教师:我把两只白蝴蝶看成一份。(课件展示1个圈,把两只白蝴蝶圈上)

花蝴蝶有几个两只呢?(课件展示3个圈,每两只花蝴蝶圈一个圈)

花蝴蝶与白蝴蝶比:板书白蝴蝶有两只;花蝴蝶有3个两只

当花蝴蝶的只数有3份白蝴蝶那么多时,我们就说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板书: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分组讨论:

学生:因为花蝴蝶的只数和白蝴蝶比,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有3个2只,所以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学生:4倍,有4个2只

共同小结:要回答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就要看白蝴蝶有几只,把它看成一份,再看花蝴蝶的只数有几份白蝴蝶那么多?花蝴蝶的只数,就是白蝴蝶的几倍。

三、集体练习:

1、图片展示:

教师:的个数是的几倍?为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摆

教师:的个数是的2倍,谁会摆?同学们拿出学具自己摆或用印尼在练习本上印。

(请一个同学上台摆,教师来回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

2、拍手游戏:

教师:第一次拍几下?(3下)第二次拍几个3下?(2个3下)

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

师生对拍:

教师:拍2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自己的4倍

教师:拍1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自己的5倍

同桌对拍练习:

3、组织分小组找倍数关系比赛:

分小组说一说:

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把谁看成一份,谁是谁的几倍。(对一题加10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鸟的只数是熊猫的5倍。(5个2只,2只)

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2个3只,3只)

兔子的只数是大象的4倍。(4个1只,1只)……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将板书完整:倍的认识)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小鸟的只数是熊猫的5倍。

(5个2只,2只)

(1份)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

(2个3只,3只)

兔子的只数是大象的4倍。

(4个1只,1只)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中口算乘法第一课时,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已有经验,以及本课在本单元教学中的基础作用,我将教学目标预设为:尝试口算方法探究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体验多种口算方法及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为重、难点。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辅以教师点拨、精讲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

1、借助实际问题学习口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如邮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情景、小朋友买邮票的情景等,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究口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我发现把探讨口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口算方法,又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口算,切实体会口算的意义和作用。把数学学习置于现实情境问题之中,是今天数学教学所提倡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并努力做好。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节教学,我预设了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已有的口算方法,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口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并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教学中,学生均能主动参与学习,只是不太善于根据固有经验迁移运用,对口算方法的表述也不够准确。在这方面,我虽及时为学生指正,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可见,在这方面,我仍需加强学习、锻炼,以便给学生做好点拨、指导。

3。提倡、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倡导学生运用、体验多种口算方法,但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多数学生方法单一,而且经我点拨后,未见很好的效果。课后,我深入思考,认为本班学生已学习过本节内容,应是教师曾强调:两个因数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所致。这也给我启示,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培养学生“能为实际问题选择适当方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而非简单地教会为止。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篇三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它是针对计算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其实质是尊重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自主选择。让他们在计算中感受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为此,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算法的多样化,而将算法形式化、教条化。

不少算法是在教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的不停追问、暗示下“逼”出来的。像有的学生为了“配合”教师,把实际计算中自己不用的算法“上报交差”;有的学生则为了“与众不同”,人为地拼凑算法;有的算法实际上是与别人雷同的……可以说,这些算法并不反映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也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由此可见,教师如果片面地追求算法的数量,以为算法越多越好,而忽视算法的质量,忽视算法背后所代表的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很容易会把学生引入钻牛角尖和乱用算法的'误区。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表现出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多样性,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形成多种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有些算法比较简便,有些算法比较麻烦;有些算法思维水平较低,有些算法层次较高,这就会产生算法优化的问题。算法优化的过程应是学生不断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强制规定和主观臆断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算法。例如,解决“18+7”这样的计算问题时,学生提出各种算法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也不要用一种算法去统一,更不能算法“自由化”,即想怎样算就怎样算。可以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比较中了解各种算法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几种算法,以此正确地理解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至于教材中编排的某些算法,如果在教学时没有学生提出,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其一,若已经是学生不用的“低思维层次的算法”,教师可以不再出示,以免学生走回头路。其二,若是算法经教师“千呼万唤”仍不“出来”,说明算法离学生“最近发展区”很远,大可不必呈现。其三,若是有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算法,教师可通过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也可通过向学生推荐等形式进行呈现。当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把算法刻意“灌输”给学生。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篇四

数学是门很有意思的学科,数学教学要合理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节课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就是立足于一年下期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的预设中,我就想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计算方法,并把它直接迁移到笔算中来。

上课伊始,我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开门见山就问:“我们前面学习了加法的笔算,你想想接下来会学与什么相关的笔算呢?”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学生都踊跃回答:“还有减法。”“那谁知道减法又可以分为哪几种呢?”这个问题还是颇具专业性的,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是很具有难度的,于是举手的人少了,他们努力在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我呢,也不着急,耐心等待着,不一小会,举起的小手越来越多了,我才不急不慢指名回答。“减法可以分为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真是太完美了。紧接着我又问:“那你能举几个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的实际例子吗?”孩子们们又进入沉思。一分钟过去了,二分钟过去了,终于有一部分孩子自信地举起了手。

这时,我只需要负责将孩子们举的例子写在黑板的副板书上就可以了。渐渐的,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我请了八个孩子回答。孩子们回答完后,我就挑出几个典型的`例子,再次问他们:“这个为什么是退位减,你是怎么想的。这个为什么又是不退位减,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孩子们开始自主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够减就是不退位。”真是厉害呢,关键点都抓到了。

看到孩子们对退位和不退位理解的还比较清楚,我选择了56-29这个算式,要求孩子们先自己笔算。我想孩子们有了加法的学习,应该减法问题不大。在实际巡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算出,还有一小部分还存在困难。于是我从几个孩子的作业中抽出了几个样本来进行展演,指明孩子来分析板演同学的题目。我在他们分析中,适时提问,重点突破“6-9不够减”时是怎么办,“十位上为什么是4-2?”学生的回答真得很精彩,在这个基础上,我再让孩子们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完整地说一篇算法。紧接着我又要求孩子们笔算一个“60-23=?”进一步巩固刚才所学。从巡查中发现,只有极少部分的孩子没有打退位点导致十位算错。再次通过板演,让孩子们指出他们的错误,并告知他们要怎样写才能使自己算正确。

然后我要求孩子算一个不退位减,对比“为什么这个不退位?”通过对比打破孩子们的定式思维,让他们进一步懂得不是所有的减法都要退位,只有个位不够减时才退位。最后总结,笔算减法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将孩子们的语言转化成准确的数学语言。一节课下来,减法的三个例题就在这样的互动引导中悄然学完,所有的问题既来自于孩子本身,也让孩子本身得到解决,他们在课堂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他们欣喜轻松,我也很轻松。

这一节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耐性,要愿意等待,愿意倾听,要愿意把表现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提高、创造的机会与可能,让他们在体验与重视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篇五

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内容是学习《笔算乘法》的引路课,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的。

我教学的知识目标是:

1、借助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不进位)的必要性。

2、通过算用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建立乘法竖式的计算模型,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

能力目标是:

1、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用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

3、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很成功的。

例题,我创设了一个“为地震中的儿童捐书”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解读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在解决第1个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笔算的必要必性;同时,通过几个措施理清算理和算法。最后通过对比,将估算、口算、笔算建立联系。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结论是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是巩固2位数乘1位数的算理与算法。第三个问题的解决,是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让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算式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综合练习题,我创设了一个“老师们为地震中的人们捐衣”的情境,目的是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先让学生估一估,并连问:你能估算吗?怎么估?估大了还是估小了?因为之前刚刚学过,很容易就唤醒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估完后,问学生,能口算吗?既起到了复习的作用,也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再通过引导,让学生了解笔算乘法的必要性,展开新课。

基础题:一组笔算题。3×223×2223×2之前面设及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此组题中有三位数乘一位数,先让学生说说223×2算理与算法,再让学生对比三道算式,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方法是一样的,再在223前面添一个2,让学生感悟。

综合题:老师们为灾区捐衣物。在掌握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数形结合题:(1)先估后算。(2)先移后算。

本课节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面对学生的多种解法,还可以站得更高。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让学生分类,按解题思路的不同进行分类。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会有所帮助。

二、31×2+33,应该问问学生31×2表示什么意思?而不只是为有新的解法而解题,是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三、在对比口算、笔算有什么相同处时,事先需要沟通,先要让学生理解,教研员田老师给了一个建议:在让学生口算时,将过程板书下来,说一说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笔算之后,再对比,就有对比的依据。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反思篇六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知识的新课教学。回顾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整个过程,自己收获很多。

1.计算教学中的知识迁移可以将整个计算知识体系中相关连的知识融会贯通。本节课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一个知识迁移,迅速的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和方法两个重难点突破,学生既容易理解掌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大量的计算练习是学生掌握计算知识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在教学中我共设置了四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模仿练习巩固练习提高练习应用练习拓展练习。

3.为课堂教学中的和谐、高效作初步的探索。教学设计经过反复修改,知识的迁移和不同层次的反复练习,每个教学环节的不断调整只为一个目的提高有限时间内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把老师与学生放在同一水平位置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大量的激励语言和适当的教师幽默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老师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教师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老师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老师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教师教学智慧的贫乏。

3.所学知识的深度拓展不够。由于时间不够,“思维训练”环节在课堂上被临时删除,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有得到发挥。

1、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

2、掌握用一位数与多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把积写在相应的位置上的'笔算乘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体现算法多样化,并为笔算的计算方法、算理所服务。

计算12×3时,我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有些学生运用口算的方法2×3=610×3=3030+6=36,有些学生用的是,有的是用加法的方法12+12+12=36(元),还有是用笔算的方法。在教学笔算乘法时,引导学生把口算的方法写成竖式的形式,再观察竖式可以怎样写比较简便,从而让学生学会笔算乘法。过程自然、流畅。同时在理解算理时让学生比较三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得出方法其实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

当然我的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笔算课在于其他类型的课相比相对比较枯燥,为此我设置了一定的情景,情境教学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练习的量不是很大。

本文为小学数学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上完课后,对上课全过程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我在课前进行了认真备课,并向其他教师虚心请教,精心编写了教案,同时根据上课反馈情况,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在上评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上课要求,紧扣小学数学课堂规范,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现总结如下:

通过参加讲课,我深刻地理解了小学数学课堂规范,对规范中数学新授课的四个步骤的意义、作用与实际教学中的相互衔接有了更加准确地认识。

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使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学习同伴的长处,取长补短。

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传授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课前,我向其他班的数学教师了解到,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对整百整十的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口算乘法中,不理解三位数的百位数如何参加运算。对于这个新情况,我迅速调整教学步骤,在复习两位数乘法后,临时增加了321×3的练习,让两位数乘法向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中间的过渡难度变小,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减轻了学生直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难度,通过学生的练习,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数时,基本没有出错,效果较好。这让我再次意识到,必须随时了解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