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三星堆文化遗址导游词(汇总6篇)

三星堆文化遗址导游词(汇总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3 01:13:14
三星堆文化遗址导游词(汇总6篇)
时间:2023-09-13 01:13:14     小编:笔舞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三星堆文化遗址导游词篇一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川三星堆遗址导游词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游客:

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之后,我们在遗址的一角,建起了这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就是为了让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能够得到充分展示。让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领略这批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去回顾一次古蜀历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礼。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属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应属于顶尖级别的范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古蜀史的源头及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认。

三干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也有了确切的实证。本陈列的主旨便是发掘文物内涵,再现历史真实。序展则是陈列的前奏和序言。这里我们使主体展品“人面鸟身”青铜立雕造像和置于其后的三星堆遗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机组合,来反映“土地与人民”、“人民与文化”的深刻命题。而以这个人首鸟身像作为典型器物徽标,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有灵,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古蜀时代特征。

博物馆陈列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就是——人与神。

第一单元 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

第一组雄踞西南(古城、古国)

本组陈列旨在粗略勾勒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说明时空框架及纵向关系。

其后,由一批能够反映时代序列的陶器组合和大量的辅助照片,图板和翔实的考古资料,雄辩地证明了这里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古蜀历史曾在这里展开过无比辉煌灿烂的一叶。

最后,陈列通过与同时代中原地区相比较,三星堆遗址规模之宏大,出土器物之精美,足以证实三星堆一带,是人类早期文明社会初始阶段在西南地区所建立的一座古城,乃至古代王国。

第二组物华天府(农业、商业)

本组陈列主要反映三星堆古蜀国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重要成就。在各位面前所展示的这一大批陶质容器,客观地真实地说明这一点。

大量的家养动物遗骨和塑造乖巧的家养动物造型,说明当时的家畜饲养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而这正是农业发展兴旺的标志之一。而大陶盆、大陶缸、大陶罐等粮食容器和形制各异,用途不一的酒器,则直接表明了当时农业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酿酒的出现,说明已经有了粮食剩余。

再从大量海贝、象牙的出土,雕花漆品的发现和衣饰繁复的青铜雕像等情况来看,当时已存在比较明细的社会分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发展,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第三组镂石琢玉(制玉)

三星堆的玉石器群,与青铜器变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三星堆文明及其文化艺术的成就。各位观众,在你们眼前“矗立”的,由三块巨石垒成的这座“玉山”,请大家用手去感受一下上面这些清晰的切割痕迹,这便是三千多年前古代留下的手迹了。我们展柜里光彩烨然,晶莹剔透的玉石器,就是取材于这种原料。

现在,请大家浏览展柜中蔚为大观的玉石器集群。先请欣赏这件硕大无朋的边璋,它宽约22厘米,长度将近1.6米,上下端还有残损,估计应再加几十厘米。器身有镂刻的线条纹饰。这么大的边璋,目前一件,堪称“边璋”了。

再请欣赏这件大石壁,直径约70厘米,厚近7厘米,重达百斤以上,两三个人搬起来也很吃力。这么大的石壁实属罕见,可谓“石壁之最”了。总的说来,三星堆遗址包括两坑出土的数以百计的玉石器,大致可分为礼器、兵器、用具、乐器、杂器、饰品以及人物及动物造型等类别,其中以礼器及具礼仪用途的兵器和属于祭祀用品的工具居多。

三星堆蔚为大观的玉石器群的发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中国的西南地区,引向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三星堆古蜀国。第四组化土成器(制陶)本组陈列展示三星堆古蜀国在制陶工艺方面取得的成就。观众们,请仔细观看这一大批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陶器。无论是小型的动物造型,器皿盖纽,还是形体硕大的陶尊,陶缸等。都可以看到三星堆无名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意义上讲,陶器是测定年代和分期以及确定某文化体系的重要标尺。蜀地陶器的基本组合是高柄豆、小平底罐(包括尖底器)和鸟头形把勺等。专业人员就是依据这些典型器物及其基本组合来确定蜀文化内涵及承传关系的。第五组烈火熔金(冶铸)如果说三星堆玉石器群的发现已令世人瞩目,那么,三星堆伟大的青铜器群轰轰烈烈、洋洋洒洒地横空出世,则更令全中国、全世界震惊了。

中国青铜时代最为光辉灿烂时期,是商周时期。尤以商代后期的各类青铜器最为壮观、最有气势、魅力。而三星堆的青铜集团军,正属这一时期中国西南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本组陈列有流光溢彩的金叶,有虎虎生威的铜虎,有造型奇特的龙形饰,有气宇轩昂的大雄鸡,更有造型优美无比、林林总总的铜铃……请大家仔细观赏。三星堆的金器纯度高达85%左右。另外的15%是银,其它少许微量元素可以忽略不计。金器的铸造过程大致为:采用原始方法淘洗沙金,再使用熔融法冶炼成合金,经人工锤打和碾压而成金带、金皮、金箔等。三星堆青铜器的合金组成,可分为五个类型,其中以铅锡铜这种三元合金构成的青铜器最多。三星堆青铜器的含铅量普遍较高,古代匠师意在利用铅的易流动性和柔软性,追求青铜器造型的繁复和优美。

接下来,请朋友们凝神专注这一大堆铜眼睛和眼珠。众多的眼睛,可以列出一大阵势,这些林林总总的眼睛群像,或圆睁大跟,或闭目冥思,正清楚地表达一种意象——古蜀先民不懈地追求着对天地、自然、宇宙的认识。而在数千年之后,我们用自己的眼睛,透过这些青铜的眼睛,看到了古蜀先民的灵魂和精神,想象出他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和思索。

第二单元 众神之国——神秘的原始宗教

第一组两坑奇观本组陈列以两个祭祀坑初揭状态下的实景模型为主体展品。模型大体忠于原样,比例略有缩小。

第二组神巫群像

本组陈列以三星堆文物中宗、最富有研究价值的三星堆青铜雕像群为主体,以全方位立体陈列手法,来表现三星堆古蜀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及社会形态。两个祭祀坑共出土人头像50多件,面具20多件以及全身人像十余件,一个遗址,出土如此庞大的青铜偶像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庞大的青铜兵团中,有“王者之风”的青铜大立人像;有栗眉大眼、高鼻阔口的各类人头像;有呲牙咧嘴、形象诡谲的青铜兽面;还有形式各异的各型跪坐人像……硕大无朋的青铜纵目面具有一双呈柱状外凸的“千里眼”和一对宽宽的“顺风耳”,俨然像一位威严的蜀人老祖宗,正率领着它的部众子孙,摆出这青铜军阵,欢迎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朋友。

这些雕像无疑是一批受人顶礼膜拜的偶像,既象征着天神、地祗、祖先等亦折射出人间社会的群体结构,代表着国王及巫师一类世俗领袖;而王、巫同时也是精神领袖。一般认为,大铜立人像代表的是统治者,其他人头像代表的是统治集团的高级成员,所谓纵目面具等代表的是神灵,而具王者身份的巫师在下民眼中亦为神。总而言之,王与巫、人与神,在此复合交融,莫辩彼此。可谓王巫合一,人神一体。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古蜀先民的原始宗教意识,形象地说明了古蜀先民的群体关系。

第三组祭祀大典

本组陈列试图通过模拟的祭祀大典场景,演绎古礼,揭示古蜀先民的精神世界,表现当时的时代特征。陈列借鉴成都羊子山祭台原形,制作了一座三级祭台,祭台四周摆放着根据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人物造型仿制而成的阵势浩大的拜祭人群,祭台正中放置的就是本组的中心展品——青铜神坛。这件神坛是根据原件放大六倍后的仿制品。神坛共分三层,第一层为圆座及两个怪兽;第二层是圆座及四面而向、双手持杖的立人;第三层,先是山形座,再上面是呈方斗形的神殿,神殿分四面,顶部四角饰有立鸟,方斗上额铸有人首鸟身像。整座神坛构思奇特、神异诡秘。它应是当时神庙中的重器。三千多年前的人们在这件神器面前该是何等的虔诚,怎样的膜拜!在那个相信万物有灵的年代,人们渴求丰产和丰收,希望神灵能赐福禳灾,他们通过巫师为中介,把祭品献给天地和诸神,祈求神灵的保佑。而统治集团也就是那些领袖兼巫师的人士,除了自己笃信神灵,也把“神”作为一种统治手段,藉神施法来统驭下民。祭祀成了第一等的国家大事。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教合一的神权政体。而三星堆古蜀国,正是这种典型的神权色彩极重的早期政权之一。

第四组通天神树

本组陈列将展品与博物馆的建筑相结合,在螺旋形结构的中央天井安置了三星堆文物中最为宏伟壮观和无比神奇的——神树。这神树是原件放大3.5倍后的精美仿制品。由底座、树及树上的龙组成,底座呈穹窿形。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一层的三枝是靠后一枝,左右两枝,呈对称布局。左右树枝上分别有二果枝,一果枝朝上,一果枝下垂。向上的果枝上各有一鸟,共九鸟。树干上嵌铸一条绳身马面龙,龙头有一对犄角,龙身有刀状羽翅,前爪匍匐于树座,身尾串连于树干,造型怪异,匪夷所思。全器结构合理,布局严谨,表现出炉火纯青的技艺和极高的艺术境界。

三星堆神树是中国“宇宙树”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实物标本,是一棵代表古蜀先民宇宙观念的神树。它反映了古蜀人对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神树枝头的九只立鸟,正是金乌——太阳的写照。太阳及太阳神崇拜是人类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崇拜,三星堆神树正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的产物。同时,神树在古人的神话意识中,还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功能,巫师藉此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

第三单元千裁蜀魂——奇绝的文物精华

在本单元陈列中,我们向各位朋友展示三星堆遗址所出全部文物中的精华之最。

单元标题“千载蜀魂。”我们藉“魂”字象征蜀人自古不泯的精神,又意指与世永在的三星堆文物。

第一组天降斯神——戴冠纵目面具

完美的造型设计及制作,使它显得威凌四面,气盛八方,凛凛然有天神突降人间的感觉。在史书中,有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又有所谓天神烛龙“直目正乘”的记载等。很早以前,就有人解释“直目正乘”为“纵目”和“直目”。是否就是指的这种眼睛呢?一般人都认为这就是蚕丛及其蚕丛部族“纵目”、“其目纵”的形象化的实际写照。我们认为:它们与古蜀先民的太阳及太阳神崇拜有关。同时,也反映了古蜀先民渴望认识人间世界、认识宇宙的精神需求。

第二组山陵之祭——玉石边璋

这件边璋,通长54.5厘米,是三星堆全部玉石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极品文物,珍贵之处在于它满身都是图案,其中有云气纹、太阳符号、山形物及人像等。这幅极为罕见、弥足珍贵的图案,总体内容表现什么呢?我们只能大体推测它与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有关。从每幅图案上各有四座山,山侧有主要用于祭山的璋,以及人像作拜祭状等情况来综合分析,大概正是“山陵之祭”吧。

第三组日照中天——太阳轮

这种青铜太阳轮在出土时,与其它文物的命运一样,被砸碎并经过火烧过,根据残片可大致识别出六件。有关太阳的图案或纹饰,在我国早期岩画和各类文物中,多得不胜枚举。但青铜的太阳轮,目前只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这几件,所以极其珍贵。

第四组群巫之长器

在三星堆的人物雕像群中,如果要找一个领袖人物的话,该是本组陈列的“群巫之长”——青铜立人像了。立人像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通高达2.62米。其中底座高0.9米,人像高1.72米。人像头戴冠,身着三层衣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人像的双手极为夸张,呈抱握状,似乎拿有什么东西。整座塑像构思奇特,精美无比,俨然如天神下凡,神威无穷。我们大致推测:大立人像代表的是国王兼大巫师一类人物。在下民眼中,它同时也是“神”。它是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它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的象征。

第五组登天之梯

这一组展品是被称作“登天之梯”的大型铜神树。三星堆已出土了八棵神树,但均曾被砸烂并经火烧。大多残缺不全。这棵约四米高的是最大型的一棵,经修复后,也是最完整的一棵。有关神树,我们在前面已谈了许多,这里不再重复,请细细欣赏这珍品文物。

第六组凤鸟翔云

这是第六组,展出青铜鸟及饰件等。

在三星堆全部青铜文物中,首屈一指的当然是雕像群。其次,作为集群展现的动物造型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阵容强大的凤鸟一族了。

或许,有观众要问,三星堆何以有如此庞大的鸟群?简单的回答是:它反映了古蜀族的鸟崇拜。鸟崇拜也是古蜀族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崇拜,而鸟崇拜的实质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

第七组龙蛇腾飞

先请看这条蛇,残长55厘米。蛇体形硕大,被刻画得栩栩如生,颇具写实风格,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说三星堆的蛇是具形象化表现的话,那么,这些龙就极富抽象色彩了。当然,谁也没见过龙,在塑造它时,自然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本组陈列设置这个龙、蛇组合,意在使观众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蛇本来是众人皆知的最常见动物之一,但经过人们的想象发挥,它逐渐从蛇(包括蜥蜴、鳄鱼)演变为一种神物了。自从有了所谓“龙”之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断升高。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它渐成最高权威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今天,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正如我们常说的“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第八组青铜神坛

这件空前绝后的稀世之宝,我们在前面已较为详细的介绍过,这里不再多说。它的文物价值极高,内涵深不可测,我们只能大致推测,它是三星堆古蜀国某代王朝神庙中的国家祭祀重器,似乎有点“社稷坛”的意味。总体来讲,或者可以认为,这件神坛反映了古蜀先民的一种宇宙观,一种包罗万象的,对天地、自然、神祗、人世的认识体系。

第九组雄杰灵怪

这一组陈列是三件精品文物的组合。这件顶尊跪坐人像,人像下面有一山形座,座腰上饰扉棱,座上有镂空花纹。人像上身赤裸,下身着裙,腰间系带,头顶一带盖的尊,双手上举护尊,通高15厘米。从造型上看,古代匠师的艺术夸张手法运用得极高明,使整个造像显得结构完整,比例匀称,美观耐看。

请看这件大象头冠人像,人像下部残断,仅存上半身。称它为“大象头冠”,是说这人像的冠饰很像大象的头部。这尊人像被刻画得仪态威严、盛气凌人,颇为生动传神,当是古蜀先民眼中的一位神像。

再请观众特别留意这鸟脚人像,通高81.2厘米。其中鸟高50厘米,人像残高31.2厘米。如果人像是完整的,估计至少有一米二三高吧。出土时,发现这人像遍体涂有朱砂和黑彩,原来又是一个彩色的怪物。人像的脚演化成鸟爪,强劲有力,紧紧钳住下面的鸟头。三星堆的文物千奇百怪,这件文物大概要算是怪得最出奇的一件。

第十组精气长存

此组展示三星堆的众鸟之王——青铜大鸟头。说它是鸟,其实它更像鹰。请凝视这神鹰,它紧闭勾喙、圆睁大眼、精神抖擞、魄力万钧,充溢着无比雄浑壮伟的气势。

今天,当我们不经意地仰头注视西南航空公司在蓝天中飞行的银鹰时,我们突然发现,机身上的徽标,正是一只雄鹰。历史如此巧合,3000年似无时空界限,这种血脉的嗣承相连,精神的交汇遗传,正是蜀人不泯之“千载蜀魂”!

第十一组光焰万丈

这是本陈列文物展的最后一组,我们为三星堆的金器专辟—室,特意展示令万众瞩目的金杖和戴金面罩的铜人头像。请看这金光熠熠、耀人眼目的“金面使者”,如同天神降临人间,何等尊严高贵,何等气度不凡!

请大家参观三星堆盖世无双、绝无仅有的极品文物——金杖。金杖出自一号坑,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一根木杖而成。出土时,金皮内尚存炭化的木渣,可知内有木杖。金杖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约500克。杖的一端,有长46厘米一段图案。图案分三组:靠近端头的一组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形耳附的人头像,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另有两组图案,皆是下方为两头相向的鸟,上方是两背相对的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只似箭样的东西。

目前对这幅图案的各种解释似乎都还不能尽如人意,金杖图案之谜是三星堆诸谜之中的又一大谜。而金杖的性质,一般都公认:金杖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标志,即王杖权杖,是王权的象征;应是集神权与王权于一体,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

第四单元 三星永耀——三星堆的发掘与研究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的考古学人在三星堆不懈地进行着探索工作。80年代中后期举世轰动的重大考古发现,使三星堆成为中国及世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丰厚深邃的文化内涵,使众多的学者为其倾心注力。“古城”、“古国”、“文化”、“文明”等课题早已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围绕三星堆的研究已渐成一门显学,并吸引着更多的海内外学者。三星堆赋予学界的影响是广泛、深远和持久的,随着研究工作日益拓展深入,其学术价值将会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本单元是本陈列的学术展,设置了四个栏目,意图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目前有关三星堆的各方面情况,旨在为学术研究提供一些基本参考资料。

第一组名扬四海——三星堆在海内外的重大影响

公元1986年夏秋之际,三星堆大宗文物重器轰然呈世,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古代文明的独特风貌。国内学术界给予了“全国首次发现”、“填补重要空白”、“前所未有”及“罕见的实物资料”等高度评价。海外更有世界考古“最引人注目”、“最惊人的发现”等盛赞之辞。

1988年1月,三星堆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文物精华,三星堆部分文物曾几次在京展出并走向世界。三星堆文物初露丰采,即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使海内外无数观众称奇道绝,叹赏不已。可以预见,随着三星堆文物的全面展示和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三星堆在海内外的重大影响将会进一步扩展。

第二组心路历程——三星堆的发现及发掘经过

本世纪20年代末,三星堆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玉石器,引起世人对古蜀文化的关注。30年代和40年代,中外考古学人即开始在此地探幽发微并从事专题研究。以后50年代、60年代,四川考古学人踵武前贤,坚持不懈地在此辛勤耕耘。

从80年代初始,开展了10多年持续性的大规模考古工作,先后发掘10多处文物点,出土数千件玉石器和陶器,发现房址遗迹数十座,灰坑上百个。80年代中后期,两坑宝藏的出土及大型城墙的勘定,更属重大的考古发现。半个多世纪的遗址考古工作,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从“巴蜀文化独立发展说”,到“广汉文化”的提出;从“三星堆文化”的认同,到“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国”的确证,正是几代的考古学人在三星堆这块土地上前赴后继,抛汗洒血的心路历程。第三组辉映学林解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具有全方位认识古蜀社会及探索上古社会概貌的重要学术价值。三星堆“古国”的典型性,使其成为探索人类早期政治组织及社会形态演化的一个范例。“三星堆文化”这一考古学范畴的确立,历史文献与考古材料相结合,给重建古蜀历史及研究上古历史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星堆文明”的确认,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三星堆的学术研究,不仅具有考古学及历史学方面的价值,还涉及政治、宗教、民族、神话、艺术等领域。三星堆从物质形态和精神文化双重角度,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物资料。

第四组千古之谜——三星堆及古蜀史之谜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向学术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许多重大学术问题,如同千古之谜,尚待人们去上下求索、破译及获取其间宝贵的信息。迄今为止,尽管研究者甚众,著述颇丰,且多所建树,但应当说对三星堆的研究还任重道还。

诸如:古蜀国的政权组织及社会形态将怎样定性?古蜀国何以兴亡?遗址居民的族属?文化的来源?两坑阶性质?两坑的年代?青铜雕像群及金杖等何以产生?古蜀国与周边政权之关系如何?三星堆遗址地下尚有多少宝贵埋藏;如此之类的问题,似皆有待学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栏目将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罗列于兹,旨在将学术问题社会化、公众化,以征得更多的有志者参与讨论。参观到此告一段落,欢迎各位留下宝贵意见!

三星堆文化遗址导游词篇二

在写淡季培训之前,我想先回顾一下这一年以来我的一些感想。

从5月16日进入付总所领导的集体以来,我的感觉便是——一颗漂泊着的导游的心找到了归宿,不论是ktv唱歌,桃园摘桃子,还是淡季学习讨论等等,每一次相聚我都很开心,毕竟作为北漂,在北京认识的人不多,我内心里渴望结识更多的朋友。在这里,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融入在一个多么和谐的大家庭里;在这里,我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在这里,我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在这里,我学到很多的带团技巧和知识。

有些带团的知识和技巧,我可能自己要摸索好几年才能摸索得到的,就这么短短的几次培训,却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捷径,老导游们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都倾囊相授,这一点就很值得令人钦佩。我的手机里存有导游们的电话,上团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给他们打电话。马农曾告诉我如何在餐厅里以最便宜的价格点到最让客人满意的午餐,冯春秀曾告诉我如何把握与司机之间的关系,孟欣曾告诉我如何在购物上产生心理矛盾时候让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还有陈宇昆、王斌等等,他们都曾经在电话的那头给予过我无私的帮助。平时说不出口的感激,今天在这里谨向他们表达一下我的感激之情。

另外还有说说我在张宸身上所学到的一些知识,曾经听别的导游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一直认为自己的服务是很好的了,可是跟张宸比,真还是差远了”,于是,这也就让我对哪天见识一下优秀导游张宸的风采充满了期待。很开心地,前不久,我获得了一次难得的跟团机会。张宸所表现出来的清晰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大的词汇量的积累,以及对客人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都让我学到了很多。

当然平时这样的接触学习的机会毕竟是很稀少的,所以淡季培训对于平时带团很忙没时间相聚的大家而言,就提供了一个很宝贵的机会,可以在短时间内吸收老导游们的一些精心准备的知识精华,算是提供了一条快速提升导游业务与知识的捷径吧!

对于培训,我讲一些自己感受很深的几点。

第一、 注意细节

首先,平时自己在工作中很容易忽视的细节,在此次培训中都得到了很有效的提醒。比如赵锐所讲到的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技术方面,这一点让我想起曾经遇到过建筑方面的客人,如果我能够在这些技术方面能够有些积累的话,就可以很好的向客人从建筑的角度来介绍这些景点。而这些专业的技术方面的细节又应该如何用英文简单易懂地向普通的非专业的客人介绍呢?这也是我们平时在家里自己应该好好总结和思考的问题。另外,我们在长城路上经常吃到的虹鳟鱼的英文单词——trout,以前自己虽然查过,但并没有向赵锐那样用一个小本子将所有的内容都记录下来,这也就导致了自己查过就忘记,忘记又查的一个反复的无效的过程。所以以后我也会向赵锐学习,把所有的重要的却经常容易忘记的词汇给记录下来。

第二、注意框架

说到细节,就还不得不提到孟欣所提到的有关在接机的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我们遇到一些比较闷的不太善于交流的客人的时候,就是自己一个人不断的说的过程,孟欣所说的这许多需要注意的方面就很有用,因为我们在带团的过程中由于面对的只有一两个或者三四个人而已,所以我们就经常会在聊天方面天马行空,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经常没有条理。而孟欣为我们所总结的包括接机、医疗、结婚、房价等许多各方面客人都很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一次很有规划的整理。所以听完孟欣的讲课之后,我所做的就是将这些大的话题进行完善和总结,形成一套自己的系统,在向客人介绍时候脑海中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框架,一旦出现冷场没话可说的时候,就马上可以拿出来说,重新活跃车里的气氛。

第三、注意知识的积累

我不得不说,张宸真的是一位很博学的导游,在一些历史话题方面,他总是能谈到一些很深层次的阶段。比如他所提到的光绪的父亲、溥仪的父亲的名字的那一段,在我们平时看书的时候仅仅就是将这些复杂的满族姓名一带而过了,很难得的是他竟然将这些知识都深深的记在了脑海之中,并且可以做到随口而出,这点让在座的每位导游都很惊讶。这一点充分可以证明他平时看这些历史方面的书籍,不仅仅是功利性的希望能够对带团有什么好处,而是真正的热爱历史、文化、传统等各方面。这也让我知道了一件事,当你自己本身的水平提高了,那么客人的任何问题都不会难倒你的。陈宇昆对颐和园的每一个细节甚至包括每一幅画的熟悉程度,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现在起,让自己热爱吸收这些知识,让自己热爱看书,从本质上做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杂家。

第四、注意提供优质的服务

最近在导游之家的博客上,看到付洁宣布的马农被选为中华游优秀导游的消息,真心祝贺马农!在马农的培训讲解里,我们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他在遇到困难时候从来不抱怨,而是真正的从客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及时的为客人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让客人对你信任,把你当贴心朋友的小小技巧。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另外,我自己也来做一点小小的补充,那就是一定要注意知识的及时更新、与时俱进。目前我正在马不停蹄的学习英语口语和听力,由于培训班所用的题材都是bbc、voa、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最新新闻,在这些新闻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最新的我国最新的国家政策、以及经济、体育、农业、科技、环境保护等等各方面的最新知识,我最喜欢的尤其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新闻(cri),提到了很多中国目前的情况,一些准确最新的数据,都及时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了更新并且学习了大量的地道的英文表达方法与词汇。比如说前不久我所学到的一则新闻便是有关天安门的最新新闻的,我想在过年后的带团过程中,我的这些知识便可以用上了。希望我的这点小建议也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所有的培训中,由于一次跟团,唯一错过了冯春秀主讲的培训,我认真地阅读文本后,在此想借用她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这份总结: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尽力做好,不要把钱看得很重,不要以挣钱为中心,服务好了,自然就有回报了。

这句话看上去很简单,但很朴实很受用。这也是我这一年带团过程中所遵守的一个原则。

我想说,一直觉得自己的性格天生就很适合做导游。

我真心地热爱导游这份工作。

就让我们大家一起热爱、坚持、并快乐着吧……

三星堆文化遗址导游词篇三

白沙古井位于长沙城南的回龙山下西侧, 天心阁东南方约一公里处, 自古以来为江南名泉之一。泉水从井底汩汩流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四季不断。白沙古井始凿于何时,已无 法考证出来。

明以前的长沙地方史志俱已散佚, 所剩明崇祯十二年(公元 1639 年)刊印的 《长沙府志》载了关于白沙古井的简介。可见此时白沙井已大大地有名了。民谣称:“无锡锡山 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清乾隆年间,将它与天下名泉济南趵突泉、贵阳漏突泉和无锡惠山泉相媲美,自 明清以来,长沙人民世世代代饮用此水,前来取水者络驿不绝,即使西城区、北城区 一带的居民也在这里挑水,即使到了晚上也不停止。更有不少穷苦人家在这里取水, 卖给有钱人家,以此为生。清末以后,挑卖沙水的人大多都在白沙古井旁边定居了, 白沙井一带人丁兴旺,遂形成白沙街。白沙古井可说是长沙生命之泉。正因为如此, 自清末以来,官绅恶霸多想方设法妄图垄断白沙井水。清光绪年间,善化知县曾在井 后立碑,将白沙井划为官井、民进,并订立用水章程。民国初年,又有军阀在井旁立 一个“告示”碑。旧时,当地还有“挑水会”,凡挑卖沙水的人须先交银元数元入会,取 得条据,方可取水。解放以后,白沙井回到人民手中,人们才真正自由地畅饮白沙水。

1950年,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古井,特拨款维修古井,建立石栏,铺砌地面,使白沙古井成为长沙解放后最早得到修复的名胜古迹。开国领袖毛泽东在诗词中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沙水、长沙水指的都 是白沙井之水。白沙泉水,水质纯清,泡茶色味殊绝,酿酒芳香醇厚,煎药、熬汤皆 极佳,而且无论冬夏、泉眼不溢,泉井里经常保持同样多的水量,永不枯竭。至今许 多居民仍不辞远劳,来这里取水以作饮用。待会儿大家参观时就会看到人们取水的场 景。 名酒白沙液, 曾经用此水酿制。 关于利用白沙井所在山脉(古称锡山)的泉水酿酒, 历朝很多人皆予以赞赏。晋代文学家谢惠连有“饮湘美之醇酵”之赋,唐代诗人杜甫也 有“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之佳句。

古人对白沙古井的评价也是很高的。清代黄本骥在《湖南方物志》中说:“长沙 之酒,自古有名”。白沙井最早只一眼泉,明末,水分为两个眼,其后又增二眼,现 为四眼。白沙井旁原有亭榭楼台,曾多次修复,后毁于战乱。解放后,白沙井经多次 修整,井台铺花岗石,四周围以石栏,坡侧植以树木,南北井中央立了“白沙古井”石 碑。

20xx年,长沙市政府应市人大提出“保护白沙古井、建设古井公园”的议案要 求,决定修建白沙古井公园,并且效仿古制,号召民间捐建,消息一出,就有很多的 人响应,有的捐款,有点捐古,有的捐花卉,更有三湘文人画士现场绘画,义卖书画 筹款。

20xx年10月1日古井公园正是向长沙市民开放。

公园大门是一个四柱三洞的牌坊式建筑,中间两柱分别刻着“高天聚风月一园是 造物之无尽藏好为寄兴怡神地”和“古井媲潇八景看游人之所共适都在廉泉让水间”, 横 批为“白沙古井”,进门后是一片由条石铺的广场,广场各处有参天古树。广场北面建 有一两层楼的苏州园林式的白沙茶艺馆,茶馆尚未开放。 公园的灵魂当属公园中央的白沙古井,井区背靠仿古而筑的小土山,井周围的麻 石栏杆将山与井分隔开来。

井区用大块条石砌成略低于地面的扇形小广场, 四眼方井, 水从穴底上涌,与井口持平,多余者沿石条缝隙流到小广场两侧的沟渠中排走。前来 取水的人们络绎不绝,盛水的工具更是五花八门,可乐瓶、食用油壶、塑料酒壶,更 有甚者提来了矿泉壶,水声哗然,人声鼎沸。

三星堆文化遗址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之后,我们在遗址的一角,建起了这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就是为了让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能够得到充分展示。让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领略这批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去回顾一次古蜀历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礼。

序展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应属于顶尖级别的范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古蜀史的源头及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认。

三干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也有了确切的实证。本陈列的主旨便是发掘文物内涵,再现历史真实。序展则是陈列的前奏和序言。这里我们使主体展品“人面鸟身”青铜立雕造像和置于其后的三星堆遗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机组合,来反映“土地与人民”、“人民与文化”的深刻命题。而以这个人首鸟身像作为典型器物徽标,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有灵,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古蜀时代特征。

博物馆陈列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就是——人与神。

第一单元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

第一组雄踞西南(古城、古国)

本组陈列旨在粗略勾勒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说明时空框架及纵向关系。

其后,由一批能够反映时代序列的陶器组合和大量的辅助照片,图板和翔实的考古资料,雄辩地证明了这里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古蜀历史曾在这里展开过无比辉煌灿烂的一叶。

最后,陈列通过与同时代中原地区相比较,三星堆遗址规模之宏大,出土器物之精美,足以证实三星堆一带,是人类早期文明社会初始阶段在西南地区所建立的一座古城,乃至古代王国。

第二组物华天府(农业、商业)

本组陈列主要反映三星堆古蜀国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重要成就。在各位面前所展示的这一大批陶质容器,客观地真实地说明这一点。

大量的家养动物遗骨和塑造乖巧的家养动物造型,说明当时的家畜饲养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而这正是农业发展兴旺的标志之一。而大陶盆、大陶缸、大陶罐等粮食容器和形制各异,用途不一的酒器,则直接表明了当时农业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酿酒的出现,说明已经有了粮食剩余。

再从大量海贝、象牙的出土,雕花漆品的发现和衣饰繁复的青铜雕像等情况来看,当时已存在比较明细的社会分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发展,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第三组镂石琢玉(制玉)

三星堆的玉石器群,与青铜器变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三星堆文明及其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各位观众,在你们眼前“矗立”的,由三块巨石垒成的这座“玉山”,请大家用手去感受一下上面这些清晰的切割痕迹,这便是三千多年前古代留下的手迹了。我们展柜里光彩烨然,晶莹剔透的玉石器,就是取材于这种原料。

现在,请大家浏览展柜中蔚为大观的玉石器集群。先请欣赏这件硕大无朋的边璋,它宽约22厘米,长度将近1 .6米,上下端还有残损,估计应再加几十厘米。器身有镂刻的线条纹饰。这么大的边璋,目前仅此一件,堪称“边璋之王”了。

再请欣赏这件大石壁,直径约70厘米,厚近7厘米,重达百斤以上,两三个人搬起来也很吃力。这么大的石壁实属罕见,可谓“石壁之最”了。总的说来,三星堆遗址包括两坑出土的数以百计的玉石器,大致可分为礼器、兵器、用具、乐器、杂器、饰品以及人物及动物造型等类别,其中以礼器及具礼仪用途的兵器和属于祭祀用品的工具居多。

三星堆蔚为大观的玉石器群的发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中国的西南地区,引向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三星堆古蜀国。第四组化土成器(制陶) 本组陈列展示三星堆古蜀国在制陶工艺方面取得的成就。观众们,请仔细观看这一大批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陶器。无论是小型的动物造型,器皿盖纽,还是形体硕大的陶尊,陶缸等。都可以看到三星堆无名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意义上讲,陶器是测定年代和分期以及确定某文化体系的重要标尺。蜀地陶器的基本组合是高柄豆、小平底罐(包括尖底器)和鸟头形把勺等。专业人员就是依据这些典型器物及其基本组合来确定蜀文化内涵及承传关系的。第五组烈火熔金(冶铸) 如果说三星堆玉石器群的发现已令世人瞩目,那么,三星堆伟大的青铜器群轰轰烈烈、洋洋洒洒地横空出世,则更令全中国、全世界震惊了。

三星堆文化遗址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之后,我们在遗址的一角,建起了这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就是为了让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能够得到充分展示。让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领略这批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去回顾一次古蜀历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礼。

序展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应属于顶尖级别的范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古蜀史的源头及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认。

三干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也有了确切的实证。本陈列的主旨便是发掘文物内涵,再现历史真实。序展则是陈列的前奏和序言。这里我们使主体展品“人面鸟身”青铜立雕造像和置于其后的三星堆遗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机组合,来反映“土地与人民”、“人民与文化”的深刻命题。而以这个人首鸟身像作为典型器物徽标,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有灵,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古蜀时代特征。

博物馆陈列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就是——人与神。

第一单元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

第一组雄踞西南(古城、古国)

本组陈列旨在粗略勾勒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说明时空框架及纵向关系。

其后,由一批能够反映时代序列的陶器组合和大量的辅助照片,图板和翔实的考古资料,雄辩地证明了这里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古蜀历史曾在这里展开过无比辉煌灿烂的一叶。

最后,陈列通过与同时代中原地区相比较,三星堆遗址规模之宏大,出土器物之精美,足以证实三星堆一带,是人类早期文明社会初始阶段在西南地区所建立的一座古城,乃至古代王国。

第二组物华天府(农业、商业)

本组陈列主要反映三星堆古蜀国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重要成就。在各位面前所展示的这一大批陶质容器,客观地真实地说明这一点。

大量的家养动物遗骨和塑造乖巧的家养动物造型,说明当时的家畜饲养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而这正是农业发展兴旺的标志之一。而大陶盆、大陶缸、大陶罐等粮食容器和形制各异,用途不一的酒器,则直接表明了当时农业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酿酒的出现,说明已经有了粮食剩余。

再从大量海贝、象牙的出土,雕花漆品的发现和衣饰繁复的青铜雕像等情况来看,当时已存在比较明细的社会分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发展,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第三组镂石琢玉(制玉)

三星堆的玉石器群,与青铜器变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三星堆文明及其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各位观众,在你们眼前“矗立”的,由三块巨石垒成的这座“玉山”,请大家用手去感受一下上面这些清晰的切割痕迹,这便是三千多年前古代留下的手迹了。我们展柜里光彩烨然,晶莹剔透的玉石器,就是取材于这种原料。

现在,请大家浏览展柜中蔚为大观的玉石器集群。先请欣赏这件硕大无朋的边璋,它宽约22厘米,长度将近1 .6米,上下端还有残损,估计应再加几十厘米。器身有镂刻的线条纹饰。这么大的边璋,目前仅此一件,堪称“边璋之王”了。

再请欣赏这件大石壁,直径约70厘米,厚近7厘米,重达百斤以上,两三个人搬起来也很吃力。这么大的石壁实属罕见,可谓“石壁之最”了。总的说来,三星堆遗址包括两坑出土的数以百计的玉石器,大致可分为礼器、兵器、用具、乐器、杂器、饰品以及人物及动物造型等类别,其中以礼器及具礼仪用途的兵器和属于祭祀用品的工具居多。

三星堆蔚为大观的玉石器群的发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中国的西南地区,引向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三星堆古蜀国。第四组化土成器(制陶) 本组陈列展示三星堆古蜀国在制陶工艺方面取得的成就。观众们,请仔细观看这一大批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陶器。无论是小型的动物造型,器皿盖纽,还是形体硕大的陶尊,陶缸等。都可以看到三星堆无名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意义上讲,陶器是测定年代和分期以及确定某文化体系的重要标尺。蜀地陶器的基本组合是高柄豆、小平底罐(包括尖底器)和鸟头形把勺等。专业人员就是依据这些典型器物及其基本组合来确定蜀文化内涵及承传关系的。第五组烈火熔金(冶铸) 如果说三星堆玉石器群的发现已令世人瞩目,那么,三星堆伟大的青铜器群轰轰烈烈、洋洋洒洒地横空出世,则更令全中国、全世界震惊了。

中国青铜时代最为光辉灿烂时期,是商周时期。尤以商代后期的各类青铜器最为壮观、最有气势、最具魅力。而三星堆的青铜集团军,正属这一时期中国西南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本组陈列有流光溢彩的金叶,有虎虎生威的铜虎,有造型奇特的龙形饰,有气宇轩昂的大雄鸡,更有造型优美无比、林林总总的铜铃……请大家仔细观赏。三星堆的金器纯度高达85%左右。另外的15%是银,其它少许微量元素可以忽略不计。金器的铸造过程大致为:采用原始方法淘洗沙金,再使用熔融法冶炼成合金,经人工锤打和碾压而成金带、金皮、金箔等。三星堆青铜器的合金组成,可分为五个类型,其中以铅锡铜这种三元合金构成的青铜器最多。三星堆青铜器的含铅量普遍较高,古代匠师意在利用铅的易流动性和柔软性,追求青铜器造型的繁复和优美。

接下来,请朋友们凝神专注这一大堆铜眼睛和眼珠。众多的眼睛,可以列出一大阵势,这些林林总总的眼睛群像,或圆睁大跟,或闭目冥思,正清楚地表达一种意象——古蜀先民不懈地追求着对天地、自然、宇宙的认识。而在数千年之后,我们用自己的眼睛,透过这些青铜的眼睛,看到了古蜀先民的灵魂和精神,想象出他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和思索。

第二单元众神之国——神秘的原始宗教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打破了以往橱窗式单一陈列的传统手法,以全景式的陈列方式,设置了四个大型场景组合,意图揭示古蜀先民的社会结构和精神世界,再现一个久已消逝的上古社会的轮廓。请看:第一组两坑奇观本组陈列以两个祭祀坑初揭状态下的实景模型为主体展品。模型大体忠于原样,比例略有缩小。

第二组神巫群像

本组陈列以三星堆文物中最大宗、最富有研究价值的三星堆青铜雕像群为主体,以全方位立体陈列手法,来表现三星堆古蜀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及社会形态。两个祭祀坑共出土人头像50多件,面具20多件以及全身人像十余件,一个遗址,出土如此庞大的青铜偶像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庞大的青铜兵团中,有“王者之风”的青铜大立人像;有栗眉大眼、高鼻阔口的各类人头像;有呲牙咧嘴、形象诡谲的青铜兽面;还有形式各异的各型跪坐人像……。硕大无朋的青铜纵目面具有一双呈柱状外凸的“千里眼”和一对宽宽的“顺风耳”,俨然像一位威严的蜀人老祖宗,正率领着它的部众子孙,摆出这青铜军阵,欢迎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朋友。

这些雕像无疑是一批受人顶礼膜拜的偶像,既象征着天神、地祗、祖先等亦折射出人间社会的群体结构,代表着国王及巫师一类世俗领袖;而王、巫同时也是精神领袖。一般认为,大铜立人像代表的是最高统治者,其他人头像代表的是统治集团的高级成员,所谓纵目面具等代表的是神灵,而具王者身份的巫师在下民眼中亦为神。总而言之,王与巫、人与神,在此复合交融,莫辩彼此.可谓王巫合一,人神一体。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古蜀先民的原始宗教意识,形象地说明了古蜀先民的群体关系。

第三组祭祀大典

本组陈列试图通过模拟的祭祀大典场景,演绎古礼,揭示古蜀先民的精神世界,表现当时的时代特征。陈列借鉴成都羊子山祭台原形,制作了一座三级祭台,祭台四周摆放着根据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人物造型仿制而成的阵势浩大的拜祭人群,祭台正中放置的就是本组的中心展品——青铜神坛。这件神坛是根据原件放大六倍后的仿制品。神坛共分三层,第一层为圆座及两个怪兽;第二层是圆座及四面而向、双手持杖的立人;第三层,先是山形座,再上面是呈方斗形的神殿,神殿分四面,顶部四角饰有立鸟,方斗上额铸有人首鸟身像。整座神坛构思奇特、神异诡秘。它应是当时神庙中的重器。三千多年前的人们在这件神器面前该是何等的虔诚,怎样的膜拜!在那个相信万物有灵的年代,人们渴求丰产和丰收,希望神灵能赐福禳灾,他们通过巫师为中介,把祭品献给天地和诸神,祈求神灵的保佑。而统治集团也就是那些领袖兼巫师的人士,除了自己笃信神灵,也把“神”作为一种统治手段,藉神施法来统驭下民。祭祀成了第一等的国家大事。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教合一的神权政体。而三星堆古蜀国,正是这种典型的神权色彩极重的早期政权之一。

第四组通天神树

本组陈列将展品与博物馆的建筑相结合,在螺旋形结构的中央天井安置了三星堆文物中最为宏伟壮观和无比神奇的极品——神树。这神树是原件放大3.5倍后的精美仿制品。由底座、树及树上的龙组成,底座呈穹窿形。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一层的三枝是靠后一枝,左右两枝,呈对称布局。左右树枝上分别有二果枝,一果枝朝上,一果枝下垂。向上的果枝上各有一鸟,共九鸟。树干上嵌铸一条绳身马面龙,龙头有一对犄角,龙身有刀状羽翅,前爪匍匐于树座,身尾串连于树干,造型怪异,匪夷所思。全器结构合理,布局严谨,表现出炉火纯青的技艺和极高的艺术境界。

三星堆神树是中国“宇宙树”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实物标本,是一棵代表古蜀先民宇宙观念的神树。它反映了古蜀人对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神树枝头的九只立鸟,正是金乌——太阳的写照。太阳及太阳神崇拜是人类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崇拜,三星堆神树正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的产物。同时,神树在古人的神话意识中,还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功能,巫师藉此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

第三单元千裁蜀魂——奇绝的文物精华

在本单元陈列中,我们向各位朋友展示三星堆遗址所出全部文物中的精华之最。

单元标题“千载蜀魂。”我们藉“魂”字象征蜀人自古不泯的精神,又意指与世永在的三星堆文物。

第一组天降斯神——戴冠纵目面具

完美的造型设计及制作,使它显得威凌四面,气盛八方,凛凛然有天神突降人间的感觉。在史书中,有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又有所谓天神烛龙“直目正乘”的记载等。很早以前,就有人解释“直目正乘”为“纵目”和“直目”。是否就是指的这种眼睛呢? 一般人都认为这就是蚕丛及其蚕丛部族“纵目”、“其目纵”的形象化的实际写照。我们认为:它们与古蜀先民的太阳及太阳神崇拜有关。同时,也反映了古蜀先民渴望认识人间世界、认识宇宙的精神需求。

第二组山陵之祭——玉石边璋

这件边璋,通长54.5厘米,是三星堆全部玉石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极品文物,珍贵之处在于它满身都是图案,其中有云气纹、太阳符号、山形物及人像等。这幅极为罕见、弥足珍贵的图案,总体内容表现什么呢?我们只能大体推测它与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有关。从每幅图案上各有四座山,山侧有主要用于祭山的璋,以及人像作拜祭状等情况来综合分析,大概正是“山陵之祭”吧。

第三组日照中天——太阳轮

这种青铜太阳轮在出土时,与其它文物的命运一样,被砸碎并经过火烧过,根据残片可大致识别出六件。有关太阳的图案或纹饰,在我国早期岩画和各类文物中,多得不胜枚举。但青铜的太阳轮,目前只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这几件,所以极其珍贵。

第四组群巫之长器

在三星堆的人物雕像群中,如果要找一个领袖人物的话,该是本组陈列的“群巫之长”——青铜立人像了。立人像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通高达2.62米。其中底座高0.9米,人像高1.72米。人像头戴冠,身着三层衣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人像的双手极为夸张,呈抱握状,似乎拿有什么东西。整座塑像构思奇特,精美无比,俨然如天神下凡,神威无穷。我们大致推测:大立人像代表的是国王兼大巫师一类人物。在下民眼中,它同时也是“神”。它是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它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的象征。

第五组登天之梯

这一组展品是被称作“登天之梯”的大型铜神树。三星堆已出土了八棵神树,但均曾被砸烂并经火烧。大多残缺不全。这棵约四米高的是最大型的一棵,经修复后,也是最完整的一棵。有关神树,我们在前面已谈了许多,这里不再重复,请细细欣赏这珍品文物。

第六组凤鸟翔云

这是第六组,展出青铜鸟及饰件等。

在三星堆全部青铜文物中,首屈一指的当然是雕像群。其次,作为集群展现的动物造型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阵容强大的凤鸟一族了。

或许,有观众要问,三星堆何以有如此庞大的鸟群?简单的回答是:它反映了古蜀族的鸟崇拜。鸟崇拜也是古蜀族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崇拜,而鸟崇拜的实质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

第七组龙蛇腾飞

先请看这条蛇,残长55厘米。蛇体形硕大,被刻画得栩栩如生,颇具写实风格,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说三星堆的蛇是具形象化表现的话,那么,这些龙就极富抽象色彩了。当然,谁也没见过龙,在塑造它时,自然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本组陈列设置这个龙、蛇组合,意在使观众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蛇本来是众人皆知的最常见动物之一,但经过人们的想象发挥,它逐渐从蛇(包括蜥蜴、鳄鱼) 演变为一种神物了。自从有了所谓“龙”之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断升高。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它渐成最高权威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今天,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正如我们常说的“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第八组青铜神坛

这件空前绝后的稀世之宝,我们在前面已较为详细的介绍过,这里不再多说。它的文物价值极高,内涵深不可测,我们只能大致推测,它是三星堆古蜀国某代王朝神庙中的国家祭祀重器,似乎有点“社稷坛”的意味。总体来讲,或者可以认为,这件神坛反映了古蜀先民的一种宇宙观,一种包罗万象的,对天地、自然、神祗、人世的认识体系。

第九组雄杰灵怪

这一组陈列是三件精品文物的组合。这件顶尊跪坐人像,人像下面有一山形座,座腰上饰扉棱,座上有镂空花纹。人像上身赤裸,下身着裙,腰间系带,头顶一带盖的尊,双手上举护尊,通高15厘米。从造型上看,古代匠师的艺术夸张手法运用得极高明,使整个造像显得结构完整,比例匀称,美观耐看。

请看这件大象头冠人像,人像下部残断,仅存上半身。称它为“大象头冠”,是说这人像的冠饰很像大象的头部。这尊人像被刻画得仪态威严、盛气凌人,颇为生动传神,当是古蜀先民眼中的一位神像。

再请观众特别留意这鸟脚人像,通高81.2厘米。其中鸟高50厘米,人像残高31.2厘米。如果人像是完整的,估计至少有一米二三高吧。出土时,发现这人像遍体涂有朱砂和黑彩,原来又是一个彩色的怪物。人像的脚演化成鸟爪,强劲有力,紧紧钳住下面的鸟头。三星堆的文物千奇百怪,这件文物大概要算是怪得最出奇的一件。

第十组精气长存

此组展示三星堆的众鸟之王——青铜大鸟头。说它是鸟,其实它更像鹰。请凝视这神鹰,它紧闭勾喙、圆睁大眼、精神抖擞、魄力万钧,充溢着无比雄浑壮伟的气势。

第十一组光焰万丈

请大家参观三星堆盖世无双、绝无仅有的极品文物——金杖。金杖出自一号坑,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一根木杖而成。出土时,金皮内尚存炭化的木渣,可知内有木杖。金杖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约500克。杖的一端,有长46厘米一段图案。图案分三组:靠近端头的一组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形耳附的人头像,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另有两组图案,皆是下方为两头相向的鸟,上方是两背相对的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只似箭样的东西。

目前对这幅图案的各种解释似乎都还不能尽如人意,金杖图案之谜是三星堆诸谜之中的又一大谜。而金杖的性质,一般都公认:金杖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标志,即王杖权杖,是王权的象征;应是集神权与王权于一体,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

第四单元三星永耀——三星堆的发掘与研究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考古学人在三星堆不懈地进行着探索工作。80年代中后期举世轰动的重大考古发现,使三星堆成为中国及世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丰厚深邃的文化内涵,使众多的学者为其倾心注力。“古城”、“古国”、“文化”、“文明”等课题早已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围绕三星堆的研究已渐成一门显学,并吸引着更多的海内外学者。三星堆赋予学界的影响是广泛、深远和持久的,随着研究工作日益拓展深入,其学术价值将会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本单元是本陈列的学术展,设置了四个栏目,意图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目前有关三星堆的各方面情况,旨在为学术研究提供一些基本参考资料。

第一组名扬四海——三星堆在海内外的重大影响

公元1986年夏秋之际,三星堆大宗文物重器轰然呈世,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古代文明的独特风貌。国内学术界给予了“全国首次发现”、“填补重要空白”、“前所未有”及“罕见的实物资料”等高度评价。海外更有世界考古“最引人注目”、“最惊人的发现”等盛赞之辞。

1988年1月,三星堆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文物精华,三星堆部分文物曾几次在京展出并走向世界。三星堆文物初露丰采,即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使海内外无数观众称奇道绝,叹赏不已。可以预见,随着三星堆文物的全面展示和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三星堆在海内外的重大影响将会进一步扩展。

第二组心路历程——三星堆的发现及发掘经过

本世纪20xx年代末,三星堆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玉石器,引起世人对古蜀文化的关注。30年代和40年代,中外考古学人即开始在此地探幽发微并从事专题研究。以后50年代、60年代,四川考古学人踵武前贤,坚持不懈地在此辛勤耕耘。

从8年代初始,开展了10多年持续性的大规模考古工作,先后发掘10多处文物点,出土数千件玉石器和陶器,发现房址遗迹数十座,灰坑上百个。80年代中后期,两坑宝藏的出土及大型城墙的勘定,更属重大的考古发现。半个多世纪的遗址考古工作,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从“巴蜀文化独立发展说”,到“广汉文化”的提出;从“三星堆文化”的认同,到“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国”的确证,正是几代考古学人在三星堆这块土地上前赴后继,抛汗洒血的心路历程。第三组辉映学林解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具有全方位认识古蜀社会及探索上古社会概貌的重要学术价值。三星堆“古国”的典型性,使其成为探索人类早期政治组织及社会形态演化的一个范例。“三星堆文化”这一考古学范畴的确立,历史文献与考古材料相结合,给重建古蜀历史及研究上古历史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星堆文明”的确认,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三星堆的学术研究,不仅具有考古学及历史学方面的价值,还涉及政治、宗教、民族、神话、艺术等领域。三星堆从物质形态和精神文化双重角度,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物资料。

第四组千古之谜——三星堆及古蜀史之谜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向学术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许多重大学术问题,如同千古之谜,尚待人们去上下求索、破译及获取其间宝贵的信息。迄今为止,尽管研究者甚众,著述颇丰,且多所建树,但应当说对三星堆的研究还任重道还。

诸如:古蜀国的政权组织及社会形态将怎样定性?古蜀国何以兴亡?遗址居民的族属?文化的来源?两坑阶性质?两坑的年代?青铜雕像群及金杖等何以产生?古蜀国与周边政权之关系如何?三星堆遗址地下尚有多少宝贵埋藏;如此之类的问题,似皆有待学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栏目将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罗列于兹,旨在将学术问题社会化、公众化,以征得更多的有志者参与讨论。参观到此告一段落,欢迎各位留下宝贵意见!

三星堆文化遗址导游词篇六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之后,我们在遗址的一角,建起了这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就是为了让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能够得到充分展示。让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领略这批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去回顾一次古蜀历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礼。

序展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应属于顶尖级别的范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古蜀史的源头及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认。

三干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也有了确切的实证。本陈列的主旨便是发掘文物内涵,再现历史真实。序展则是陈列的前奏和序言。这里我们使主体展品“人面鸟身”青铜立雕造像和置于其后的三星堆遗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机组合,来反映“土地与人民”、“人民与文化”的深刻命题。而以这个人首鸟身像作为典型器物徽标,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有灵,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古蜀时代特征。

博物馆陈列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就是——人与神。

第一单元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

第一组雄踞西南(古城、古国)

本组陈列旨在粗略勾勒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说明时空框架及纵向关系。

其后,由一批能够反映时代序列的陶器组合和大量的辅助照片,图板和翔实的考古资料,雄辩地证明了这里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古蜀历史曾在这里展开过无比辉煌灿烂的一叶。

最后,陈列通过与同时代中原地区相比较,三星堆遗址规模之宏大,出土器物之精美,足以证实三星堆一带,是人类早期文明社会初始阶段在西南地区所建立的一座古城,乃至古代王国。

第二组物华天府(农业、商业)

本组陈列主要反映三星堆古蜀国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重要成就。在各位面前所展示的这一大批陶质容器,客观地真实地说明这一点。

大量的家养动物遗骨和塑造乖巧的家养动物造型,说明当时的家畜饲养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而这正是农业发展兴旺的标志之一。而大陶盆、大陶缸、大陶罐等粮食容器和形制各异,用途不一的酒器,则直接表明了当时农业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酿酒的出现,说明已经有了粮食剩余。

再从大量海贝、象牙的出土,雕花漆品的发现和衣饰繁复的青铜雕像等情况来看,当时已存在比较明细的社会分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发展,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第三组镂石琢玉(制玉)

三星堆的玉石器群,与青铜器变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三星堆文明及其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各位观众,在你们眼前“矗立”的,由三块巨石垒成的这座“玉山”,请大家用手去感受一下上面这些清晰的切割痕迹,这便是三千多年前古代留下的手迹了。我们展柜里光彩烨然,晶莹剔透的玉石器,就是取材于这种原料。

现在,请大家浏览展柜中蔚为大观的玉石器集群。先请欣赏这件硕大无朋的边璋,它宽约22厘米,长度将近1.6米,上下端还有残损,估计应再加几十厘米。器身有镂刻的线条纹饰。这么大的边璋,目前仅此一件,堪称“边璋之王”了。

再请欣赏这件大石壁,直径约70厘米,厚近7厘米,重达百斤以上,两三个人搬起来也很吃力。这么大的石壁实属罕见,可谓“石壁之最”了。总的说来,三星堆遗址包括两坑出土的数以百计的玉石器,大致可分为礼器、兵器、用具、乐器、杂器、饰品以及人物及动物造型等类别,其中以礼器及具礼仪用途的兵器和属于祭祀用品的工具居多。

三星堆蔚为大观的玉石器群的发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中国的西南地区,引向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三星堆古蜀国。第四组化土成器(制陶)本组陈列展示三星堆古蜀国在制陶工艺方面取得的成就。观众们,请仔细观看这一大批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陶器。无论是小型的动物造型,器皿盖纽,还是形体硕大的陶尊,陶缸等。都可以看到三星堆无名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意义上讲,陶器是测定年代和分期以及确定某文化体系的重要标尺。蜀地陶器的基本组合是高柄豆、小平底罐(包括尖底器)和鸟头形把勺等。专业人员就是依据这些典型器物及其基本组合来确定蜀文化内涵及承传关系的。第五组烈火熔金(冶铸)如果说三星堆玉石器群的发现已令世人瞩目,那么,三星堆伟大的青铜器群轰轰烈烈、洋洋洒洒地横空出世,则更令全中国、全世界震惊了。

中国青铜时代最为光辉灿烂时期,是商周时期。尤以商代后期的各类青铜器最为壮观、最有气势、最具魅力。而三星堆的青铜集团军,正属这一时期中国西南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本组陈列有流光溢彩的金叶,有虎虎生威的铜虎,有造型奇特的龙形饰,有气宇轩昂的大雄鸡,更有造型优美无比、林林总总的铜铃……请大家仔细观赏。三星堆的金器纯度高达85%左右。另外的15%是银,其它少许微量元素可以忽略不计。金器的铸造过程大致为:采用原始方法淘洗沙金,再使用熔融法冶炼成合金,经人工锤打和碾压而成金带、金皮、金箔等。三星堆青铜器的合金组成,可分为五个类型,其中以铅锡铜这种三元合金构成的青铜器最多。三星堆青铜器的含铅量普遍较高,古代匠师意在利用铅的易流动性和柔软性,追求青铜器造型的繁复和优美。

接下来,请朋友们凝神专注这一大堆铜眼睛和眼珠。众多的眼睛,可以列出一大阵势,这些林林总总的眼睛群像,或圆睁大跟,或闭目冥思,正清楚地表达一种意象——古蜀先民不懈地追求着对天地、自然、宇宙的认识。而在数千年之后,我们用自己的眼睛,透过这些青铜的眼睛,看到了古蜀先民的灵魂和精神,想象出他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和思索。

第二单元众神之国——神秘的原始宗教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打破了以往橱窗式单一陈列的传统手法,以全景式的陈列方式,设置了四个大型场景组合,意图揭示古蜀先民的社会结构和精神世界,再现一个久已消逝的上古社会的轮廓。请看:第一组两坑奇观本组陈列以两个祭祀坑初揭状态下的实景模型为主体展品。模型大体忠于原样,比例略有缩小。

第二组神巫群像

本组陈列以三星堆文物中最大宗、最富有研究价值的三星堆青铜雕像群为主体,以全方位立体陈列手法,来表现三星堆古蜀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及社会形态。两个祭祀坑共出土人头像50多件,面具20多件以及全身人像十余件,一个遗址,出土如此庞大的青铜偶像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庞大的青铜兵团中,有“王者之风”的青铜大立人像;有栗眉大眼、高鼻阔口的各类人头像;有呲牙咧嘴、形象诡谲的青铜兽面;还有形式各异的各型跪坐人像……。硕大无朋的青铜纵目面具有一双呈柱状外凸的“千里眼”和一对宽宽的“顺风耳”,俨然像一位威严的蜀人老祖宗,正率领着它的部众子孙,摆出这青铜军阵,欢迎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朋友。

这些雕像无疑是一批受人顶礼膜拜的偶像,既象征着天神、地祗、祖先等亦折射出人间社会的群体结构,代表着国王及巫师一类世俗领袖;而王、巫同时也是精神领袖。一般认为,大铜立人像代表的是最高统治者,其他人头像代表的是统治集团的高级成员,所谓纵目面具等代表的是神灵,而具王者身份的巫师在下民眼中亦为神。总而言之,王与巫、人与神,在此复合交融,莫辩彼此.可谓王巫合一,人神一体。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古蜀先民的原始宗教意识,形象地说明了古蜀先民的群体关系。

第三组祭祀大典

本组陈列试图通过模拟的祭祀大典场景,演绎古礼,揭示古蜀先民的精神世界,表现当时的时代特征。陈列借鉴成都羊子山祭台原形,制作了一座三级祭台,祭台四周摆放着根据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人物造型仿制而成的阵势浩大的拜祭人群,祭台正中放置的就是本组的中心展品——青铜神坛。这件神坛是根据原件放大六倍后的仿制品。神坛共分三层,第一层为圆座及两个怪兽;第二层是圆座及四面而向、双手持杖的立人;第三层,先是山形座,再上面是呈方斗形的神殿,神殿分四面,顶部四角饰有立鸟,方斗上额铸有人首鸟身像。整座神坛构思奇特、神异诡秘。它应是当时神庙中的重器。三千多年前的人们在这件神器面前该是何等的虔诚,怎样的膜拜!在那个相信万物有灵的年代,人们渴求丰产和丰收,希望神灵能赐福禳灾,他们通过巫师为中介,把祭品献给天地和诸神,祈求神灵的保佑。而统治集团也就是那些领袖兼巫师的人士,除了自己笃信神灵,也把“神”作为一种统治手段,藉神施法来统驭下民。祭祀成了第一等的国家大事。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教合一的神权政体。而三星堆古蜀国,正是这种典型的神权色彩极重的早期政权之一。

第四组通天神树

本组陈列将展品与博物馆的建筑相结合,在螺旋形结构的中央天井安置了三星堆文物中最为宏伟壮观和无比神奇的极品——神树。这神树是原件放大3.5倍后的精美仿制品。由底座、树及树上的龙组成,底座呈穹窿形。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一层的三枝是靠后一枝,左右两枝,呈对称布局。左右树枝上分别有二果枝,一果枝朝上,一果枝下垂。向上的果枝上各有一鸟,共九鸟。树干上嵌铸一条绳身马面龙,龙头有一对犄角,龙身有刀状羽翅,前爪匍匐于树座,身尾串连于树干,造型怪异,匪夷所思。全器结构合理,布局严谨,表现出炉火纯青的技艺和极高的艺术境界。

三星堆神树是中国“宇宙树”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实物标本,是一棵代表古蜀先民宇宙观念的神树。它反映了古蜀人对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神树枝头的九只立鸟,正是金乌——太阳的写照。太阳及太阳神崇拜是人类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崇拜,三星堆神树正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的产物。同时,神树在古人的神话意识中,还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功能,巫师藉此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

第三单元千裁蜀魂——奇绝的文物精华

在本单元陈列中,我们向各位朋友展示三星堆遗址所出全部文物中的精华之最。

单元标题“千载蜀魂。”我们藉“魂”字象征蜀人自古不泯的精神,又意指与世永在的三星堆文物。

第一组天降斯神——戴冠纵目面具

完美的造型设计及制作,使它显得威凌四面,气盛八方,凛凛然有天神突降人间的感觉。在史书中,有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又有所谓天神烛龙“直目正乘”的记载等。很早以前,就有人解释“直目正乘”为“纵目”和“直目”。是否就是指的这种眼睛呢? 一般人都认为这就是蚕丛及其蚕丛部族“纵目”、“其目纵”的形象化的实际写照。我们认为:它们与古蜀先民的太阳及太阳神崇拜有关。同时,也反映了古蜀先民渴望认识人间世界、认识宇宙的精神需求。

第二组山陵之祭——玉石边璋

这件边璋,通长54.5厘米,是三星堆全部玉石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极品文物,珍贵之处在于它满身都是图案,其中有云气纹、太阳符号、山形物及人像等。这幅极为罕见、弥足珍贵的图案,总体内容表现什么呢?我们只能大体推测它与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有关。从每幅图案上各有四座山,山侧有主要用于祭山的璋,以及人像作拜祭状等情况来综合分析,大概正是“山陵之祭”吧。

第三组日照中天——太阳轮

这种青铜太阳轮在出土时,与其它文物的命运一样,被砸碎并经过火烧过,根据残片可大致识别出六件。有关太阳的图案或纹饰,在我国早期岩画和各类文物中,多得不胜枚举。但青铜的太阳轮,目前只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这几件,所以极其珍贵。

第四组群巫之长器

在三星堆的人物雕像群中,如果要找一个领袖人物的话,该是本组陈列的“群巫之长”——青铜立人像了。立人像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通高达2.62米。其中底座高0.9米,人像高1.72米。人像头戴冠,身着三层衣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人像的双手极为夸张,呈抱握状,似乎拿有什么东西。整座塑像构思奇特,精美无比,俨然如天神下凡,神威无穷。我们大致推测:大立人像代表的是国王兼大巫师一类人物。在下民眼中,它同时也是“神”。它是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它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的象征。

第五组登天之梯

这一组展品是被称作“登天之梯”的大型铜神树。三星堆已出土了八棵神树,但均曾被砸烂并经火烧。大多残缺不全。这棵约四米高的是最大型的一棵,经修复后,也是最完整的一棵。有关神树,我们在前面已谈了许多,这里不再重复,请细细欣赏这珍品文物。

第六组凤鸟翔云

这是第六组,展出青铜鸟及饰件等。

在三星堆全部青铜文物中,首屈一指的当然是雕像群。其次,作为集群展现的动物造型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阵容强大的凤鸟一族了。

或许,有观众要问,三星堆何以有如此庞大的鸟群?简单的回答是:它反映了古蜀族的鸟崇拜。鸟崇拜也是古蜀族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崇拜,而鸟崇拜的实质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

第七组龙蛇腾飞

先请看这条蛇,残长55厘米。蛇体形硕大,被刻画得栩栩如生,颇具写实风格,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说三星堆的蛇是具形象化表现的话,那么,这些龙就极富抽象色彩了。当然,谁也没见过龙,在塑造它时,自然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本组陈列设置这个龙、蛇组合,意在使观众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蛇本来是众人皆知的最常见动物之一,但经过人们的想象发挥,它逐渐从蛇(包括蜥蜴、鳄鱼)演变为一种神物了。自从有了所谓“龙”之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断升高。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它渐成最高权威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今天,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正如我们常说的“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第八组青铜神坛

这件空前绝后的稀世之宝,我们在前面已较为详细的介绍过,这里不再多说。它的文物价值极高,内涵深不可测,我们只能大致推测,它是三星堆古蜀国某代王朝神庙中的国家祭祀重器,似乎有点“社稷坛”的意味。总体来讲,或者可以认为,这件神坛反映了古蜀先民的一种宇宙观,一种包罗万象的,对天地、自然、神祗、人世的认识体系。

第九组雄杰灵怪

这一组陈列是三件精品文物的组合。这件顶尊跪坐人像,人像下面有一山形座,座腰上饰扉棱,座上有镂空花纹。人像上身赤裸,下身着裙,腰间系带,头顶一带盖的尊,双手上举护尊,通高15厘米。从造型上看,古代匠师的艺术夸张手法运用得极高明,使整个造像显得结构完整,比例匀称,美观耐看。

请看这件大象头冠人像,人像下部残断,仅存上半身。称它为“大象头冠”,是说这人像的冠饰很像大象的头部。这尊人像被刻画得仪态威严、盛气凌人,颇为生动传神,当是古蜀先民眼中的一位神像。

再请观众特别留意这鸟脚人像,通高81.2厘米。其中鸟高50厘米,人像残高31.2厘米。如果人像是完整的,估计至少有一米二三高吧。出土时,发现这人像遍体涂有朱砂和黑彩,原来又是一个彩色的怪物。人像的脚演化成鸟爪,强劲有力,紧紧钳住下面的鸟头。三星堆的文物千奇百怪,这件文物大概要算是怪得最出奇的一件。

第十组精气长存

此组展示三星堆的众鸟之王——青铜大鸟头。说它是鸟,其实它更像鹰。请凝视这神鹰,它紧闭勾喙、圆睁大眼、精神抖擞、魄力万钧,充溢着无比雄浑壮伟的气势。

今天,当我们不经意地仰头注视西南航空公司在蓝天中飞行的银鹰时,我们突然发现,机身上的徽标,正是一只雄鹰。历史如此巧合,3000年似无时空界限,这种血脉的嗣承相连,精神的交汇遗传,正是蜀人不泯之“千载蜀魂”!

第十一组光焰万丈

这是本陈列文物展的最后一组,我们为三星堆的金器专辟—室,特意展示令万众瞩目的金杖和戴金面罩的铜人头像。请看这金光熠熠、耀人眼目的“金面使者”,如同天神降临人间,何等尊严高贵,何等气度不凡!

请大家参观三星堆盖世无双、绝无仅有的极品文物——金杖。金杖出自一号坑,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一根木杖而成。出土时,金皮内尚存炭化的木渣,可知内有木杖。金杖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约500克。杖的一端,有长46厘米一段图案。图案分三组:靠近端头的一组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形耳附的人头像,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另有两组图案,皆是下方为两头相向的鸟,上方是两背相对的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只似箭样的东西。

目前对这幅图案的各种解释似乎都还不能尽如人意,金杖图案之谜是三星堆诸谜之中的又一大谜。而金杖的性质,一般都公认:金杖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标志,即王杖权杖,是王权的象征;应是集神权与王权于一体,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

第四单元三星永耀——三星堆的发掘与研究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考古学人在三星堆不懈地进行着探索工作。80年代中后期举世轰动的重大考古发现,使三星堆成为中国及世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丰厚深邃的文化内涵,使众多的学者为其倾心注力。“古城”、“古国”、“文化”、“文明”等课题早已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围绕三星堆的研究已渐成一门显学,并吸引着更多的海内外学者。三星堆赋予学界的影响是广泛、深远和持久的,随着研究工作日益拓展深入,其学术价值将会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本单元是本陈列的学术展,设置了四个栏目,意图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目前有关三星堆的各方面情况,旨在为学术研究提供一些基本参考资料。

第一组名扬四海——三星堆在海内外的重大影响

公元1986年夏秋之际,三星堆大宗文物重器轰然呈世,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古代文明的独特风貌。国内学术界给予了“全国首次发现”、“填补重要空白”、“前所未有”及“罕见的实物资料”等高度评价。海外更有世界考古“最引人注目”、“最惊人的发现”等盛赞之辞。

1988年1月,三星堆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文物精华,三星堆部分文物曾几次在京展出并走向世界。三星堆文物初露丰采,即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使海内外无数观众称奇道绝,叹赏不已。可以预见,随着三星堆文物的全面展示和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三星堆在海内外的重大影响将会进一步扩展。

第二组心路历程——三星堆的发现及发掘经过

本世纪20年代末,三星堆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玉石器,引起世人对古蜀文化的关注。30年代和40年代,中外考古学人即开始在此地探幽发微并从事专题研究。以后50年代、60年代,四川考古学人踵武前贤,坚持不懈地在此辛勤耕耘。

从8()年代初始,开展了10多年持续性的大规模考古工作,先后发掘10多处文物点,出土数千件玉石器和陶器,发现房址遗迹数十座,灰坑上百个。80年代中后期,两坑宝藏的出土及大型城墙的勘定,更属重大的考古发现。半个多世纪的遗址考古工作,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从“巴蜀文化独立发展说”,到“广汉文化”的提出;从“三星堆文化”的认同,到“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国”的确证,正是几代考古学人在三星堆这块土地上前赴后继,抛汗洒血的心路历程。第三组辉映学林解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具有全方位认识古蜀社会及探索上古社会概貌的重要学术价值。三星堆“古国”的典型性,使其成为探索人类早期政治组织及社会形态演化的一个范例。“三星堆文化”这一考古学范畴的确立,历史文献与考古材料相结合,给重建古蜀历史及研究上古历史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星堆文明”的确认,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三星堆的学术研究,不仅具有考古学及历史学方面的价值,还涉及政治、宗教、民族、神话、艺术等领域。三星堆从物质形态和精神文化双重角度,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物资料。

第四组千古之谜——三星堆及古蜀史之谜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向学术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许多重大学术问题,如同千古之谜,尚待人们去上下求索、破译及获取其间宝贵的信息。迄今为止,尽管研究者甚众,著述颇丰,且多所建树,但应当说对三星堆的研究还任重道还。

诸如:古蜀国的政权组织及社会形态将怎样定性?古蜀国何以兴亡?遗址居民的族属?文化的来源?两坑阶性质?两坑的年代?青铜雕像群及金杖等何以产生?古蜀国与周边政权之关系如何?三星堆遗址地下尚有多少宝贵埋藏;如此之类的问题,似皆有待学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栏目将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罗列于兹,旨在将学术问题社会化、公众化,以征得更多的有志者参与讨论。参观到此告一段落,欢迎各位留下宝贵意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