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农业部农业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农业部部长工作会议讲话(优秀9篇)

2023年农业部农业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农业部部长工作会议讲话(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1 21:42:13
2023年农业部农业工作会议讲话精神 农业部部长工作会议讲话(优秀9篇)
时间:2023-09-11 21:42:13     小编:紫衣梦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农业部农业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篇一

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全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部署,进一步动员起来,紧紧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生产,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哄抬价格等坑农害农行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资供应数量充足、质量合格、价格合理,坚决打赢灾后恢复重建、春耕生产和动物疫病防控三场硬仗,力争灾后农业有一个好收成,实现全年农产品有效供应、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目标。刚才,湖北、河南、黑龙江的有关部门和3位农资生产企业代表分别作了很好发言,国家工商总局钟攸平同志、国家质检总局刘平均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今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等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农业受灾历史罕见,范围广,强度大,时间长,品种多,给灾区农民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给即将展开的春耕生产带来很大困难,给鲜活农产品的供给带来较大压力,给一些农业生产领域带来持续性影响。前不久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会议,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生产进行了全面部署。昨天闭幕的中央xx届二中全会对抗灾救灾,特别是对农业的抗灾救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科学把握灾后恢复重建、春耕生产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任务要求,全面抓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

农资打假是保障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生产的重要基础。春耕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第一仗,它直接关系到春夏鲜活农产品供应、夏粮收成和全年农业稳定发展。春耕期间是全年用种、用肥、用药的高峰期,尤其是灾后恢复重建对种子种苗等生产资料需求大量增加,保证春耕农资数量足、质量优、价格稳,至关重要。如果监管不力,一旦灾区农民用上假劣种子,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灾区农民的生计就会雪上加霜,春夏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就会压力更大,实现全年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难度就会增加。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提高对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认识,尽职尽责,扎实工作,迅速掀起春季打假护农行动热潮,确保优质农资供应,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农资打假是切实做好灾后疫病防控的重要保障。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大量畜禽死亡,处置不好,极易造成病原散播。此外,由于基层免疫工作受灾害影响,大量易感畜禽没有能够及时免疫,抗病能力弱,存在暴发疫情的风险。加强督促检查和市场监管,切实加大假劣兽药、假劣疫苗打击力度,确保疫苗质量和生产供应,才能促进做好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证大灾之年无大疫,保证畜牧业稳定发展。

农资打假是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具体行动。去年以来农资价格普遍上涨,特别是化肥价格一直高位运行,农民购买农资的开支占生产成[fs:page]本比重不断增加。加之受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出现农资供应偏紧、价格上涨过大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制假售假更加有利可图,发生制假售假案件的可能性增加,只有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哄抬价格等坑农害农行为,才能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农资打假是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举措。去年的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提高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肯定,但是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特别是目前仍有个别国家炒作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损害我国产品形象。今年要在我国举办第29届奥运会,将会迎来大批各国贵宾和宾客,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为重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在生产源头,农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高低,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一刻也放松不得。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公安、工商、质检、农业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积极进展,不仅保证了去年的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而且为今年的工作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一是农资打假工作取得新成效。去年,我们重点开展了春秋两大打假战役,全国农业部门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 126万人次,查获假劣农资 9万多吨,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 16亿元。农资产品抽检合格率稳步提高,其中,农药产品合格率和标签合格率分别比上年提高 4。24和 2。39个百分点,有力地维护了农业生产安全,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任务圆满完成。二是部门联动取得新进展。农业、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连续 7年统一部署农资打假工作,坚持联合组织开展声势大、影响广、效果好的执法行动,相互配合,合力推动。去年,联合查处了“北京亚丰农业公司制售假劣种子案”、“湖北江陵猪蓝耳病假疫苗案”等一批重大案件。农业部还与公安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农资打假中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农资打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三是长效机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比如,出台了《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等 6项农药管理新规定,启动了农作物品种退出机制。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全国 16个省(区、市)开通了“ 12316”三农服务热线,农民投诉举报渠道进一步畅通。探索实施了信用分类监管,一些省市已对区域内的农资企业进行了摸底,并建立了企业电子档案。四是农民群众满意度有了新提高。通过连续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农资打假网上论坛、印发技术资料和致全国农民的公开信等等活动,有力普及了农资科学使用知识,提高了农民识假辨假和维权能力。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 20xx年全国农资消费投诉举报数量比上年下降 20。6%。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个地区各部门以及广大农产品、农资生产经营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发扬成绩,再接再厉,更加努力地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二、保供应保质量,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今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六部委《 20xx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和农业部《 20xx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原则,突出抓好重点品种和关键环节,确保农资供应数量充足、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和全年农业生产顺利进行。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重点品种监管。今年要突出抓好六个专项整治。一是种子种苗专项整治。要以当前灾后恢复生产急用的种子种苗和水稻、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种子为重点,坚决查处[fs:page]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全力保障春耕生产所需的种子质量。二是农药专项整治。认真开展“农药登记管理年活动”,严格按照 6项农药管理新规定规范农药登记管理,切实解决农药登记管理当中产品数量多、“一药多名”和标签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贯彻落实六部委关于决定停止甲胺磷等 5种高毒农药的生产、流通、使用的公告,严厉打击非法生产、添加违禁高毒农药行为。三是肥料专项整治。以复混肥、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及床土调酸剂为重点,严查有效成分不足等违法行为。加强对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监测,建立完善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四是兽药和疫苗专项整治。要严查生产经营假劣兽药、无证生产经营、非法生产兽用生物制品等违法行为,加大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质量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合物的行为,坚决取缔国家禁用的兽药。五是饲料专项整治。要组织开展全国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严查在饲料加工和养殖环节添加“瘦肉精”、“蛋白精”、莱克多巴胺、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六是水产苗种专项整治。要严肃查处苗种生产和养殖环节使用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督促苗种生产企业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建立可追溯制度。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和销售带病水产苗种的行为。

(二)突出抓好监管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强审批管理。要严格执行农资产品审定、登记、许可的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依法加强证后管理,监督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审批要求,保证农资产品质量。坚决实施退出机制,对于有重大缺陷的农资产品,要及时撤销登记审批,及时公告审批、撤销等有关信息,增加透明度,维护公众知情权。二是强化生产监管。各级农业部门要与发展改革、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检查农资企业生产记录,督促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企业诚信档案,将失信企业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加大检查力度,曝光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惩处。督促企业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要一律停止销售,已经销售的要及时召回。三是狠抓市场整顿。要组织力量开展拉网式大检查,重点检查农资产品批发市场和县乡农资集散地,重点监控有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坚决取缔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黑窝点。对已不符合法定资质条件或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要依法注销或者吊销其许可证。四是加强质量管理。各地要制定针对性强的农资抽检计划,扩大抽检范围,加大抽检力度,提高抽检覆盖率,及时依法公布抽检结果。对已公告停止生产使用的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以及禁用化学物质等,要继续加大清查的力度,严防流入农业生产领域。要积极开展农机质量监督,确保购机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切实加强农资供应,保证生产需要。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早动手,及时了解当前种子、肥料、农药、兽药、农膜等储备的情况和灾后恢复、春耕生产的需求情况,准确把握各类农资供求信息,加强和规范信息发布,积极促进产销衔接,指导企业做好余缺调剂、调运工作。认真落实灾后恢复重建各项扶持政策,帮助种畜禽企业、水产原良种场和疫苗等生产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扩大生产供应,满足当前及全年农业发展的需要。

(四)严厉打击哄抬农资价格行为,促进农资价格基本稳定。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工商等部门,做好稳定农资价格工作。要加强市场调研 ,严密监测化肥、农膜、饲料等农资产品价格信息,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 ,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要严厉打击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坑农害[fs:page]农行为。协同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尽早发放补贴资金,充分调动农民增加投入的积极性,打牢全年增粮增收的基础。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春耕在即,农业灾后恢复、春耕备耕、疫病防控任务紧迫,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狠抓落实,确保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原则,切实加强对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职责体系,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到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工作中不作为、滥用职权或者有其他渎职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要严肃处理。同时,上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农资打假工作部门的监督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监管能力。

二要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牵头协调职责,切实加强与发展改革、公安、工商、质检、供销、监察等部门配合,密切与法院、检察院等机关的联系,巩固和完善农资打假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多部门整体联动的优势,增强打假工作合力。

三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切实加大对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投入力度,保障农业执法工作经费,不断改善农业执法条件和手段,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加大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形象好、作风硬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要建立完善信息报送、投诉举报受理、监管工作记录、案件查办督办等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利用先进手段,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的信息化管理,提升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监管工作效率。

四要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程。各地要结合实际,大力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组建农资行业协会等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构建覆盖广大农村的农资经营网络。认真总结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和办法,积极推行农资企业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加强对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的跟踪管理和指导,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要强化服务指导和舆论宣传。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农业抗灾救灾技术,指导农民做好灾后恢复生产。要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等多种手段,大力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指导农民在购买农资时要索取票证,使用农资时要科学规范,严格执行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提高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加快“ 12316”农业公益服务热线的开通步伐,让热线家喻户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加大假劣农资案件曝光力度,宣传农资打假工作进展和声势,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资打假的良好氛围。农业部将于 3月份在全国组织开展第四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各级农业部门要精心组织,确保宣传效果。

在这里,我想借这个机会再强调一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20xx年,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但是从当前国内外疫情形势分析,我国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从当前国内疫情形势看,雨雪冰冻灾害对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发病风险加大,控制难度加大,动物疫情形势出现一些新特点、新情况,今年春季局部地区发生疫情可能性增大。从全球疫情形势分析,全球禽流感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我国周边地区一些国家疫情对我国威胁进一步加大。

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当前疫情形势,坚[fs:page]持预防为主,坚持科学防控,坚持依法防控,坚持群防群控,把防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农业部已就当前防控工作做出部署,关键要抓好落实。一要狠抓免疫,这是关键,要按照农业部免疫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组织提前开展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加强对免疫环节监管,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二要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完善村级防疫员和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坚持疫情举报核查制度,继续开展定时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三要加大消毒灭源工作力度。结合春季防疫工作,要及时组织力量对所辖区域进行检查,指导养殖场户加强防疫管理,切实做好消毒灭源工作。要及时做好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对病死畜禽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四要强化检疫监管。加强对动物及畜产品的屠宰、经营、运输、储藏等环节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五要切实做好应急准备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针对“两会”、奥运会期间要制定专门预案,规范应急程序,加强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切实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及时控制和扑灭。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为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全面做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为确保农产品基本供应、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业部农业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篇二

这次会议是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期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去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期间,我们成立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联盟建设,刘延东副、汪洋副对联盟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农业科教部门、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部属“四院”、各省级农科院、地市级农科所、农业大学以及部分涉农企业共600多家单位积极参与联盟建设。山东、江苏、湖北、广东等省,还分别成立了省级创新联盟和跨省区域联盟。

从一年的实践看,联盟成立顺应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和农业科技发展的新需要,取得良好开局。短短一年时间,我们构建了联盟组织体系,建立了常态化工作机构,推动了区域性、行业性科技协同创新,形成了统筹优势资源、搭建共享平台解决重大问题等方面的工作方案,部署实施了农产品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区域农业发展重大问题协同创新行动等一批重大科技任务。这些成绩充分说明,联盟建设是因势而为、大有可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当然,这项工作刚刚起步,离全国农业科技界对解决资源分散、促进协同创新、突破农业瓶颈等期盼还有差距,离农业转型升级和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对联盟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在机制创新上还要再发力,在发挥联盟大协作、大攻关的独特作用上还要再下功夫。这次会议就是对联盟建设工作的再动员、再部署,也表明农业部对这项工作坚持不懈、真抓实干的态度。刚才,家洋同志代表联盟理事会做了工作报告,三个省做了典型发言,会前给大家印发了联盟20xx年工作要点,会议开的很务实、很有成效。在去年联盟成立大会上,我对联盟建设提出了“三个一”的目标任务,就是要搭建分工协作的“一盘棋”农业科研工作新格局,创建覆盖上中下游的“一条龙”农业科研组织模式,构建多学科集成的“一体化”农业科技综合解决方案。这里,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明确定位,切实发挥联盟的独特作用

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落实中央要求,满足现实需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最重大、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切实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支撑引领农业质量效益提升和竞争力增强。联盟突破传统农业科研组织模式的局限,凝聚了全国优势农业科技力量,集合了核心农业科技资源,适应了农业科研活动综合性突出、创新环节多、学科交叉明显等特征要求,具有综合优势与独特作用。发挥好联盟在创新驱动中的骨干作用,关键要强化“三性”。

一要强化创新的引领性。 要围绕国家现代农业发展重大需求,着眼国际农业科技前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快推进关键、核心、重大科技的研发和联合攻关。“十三五”时期,要聚焦基因编辑与生物合成育种、智能农机装备、农业资源环境、农业信息化等重大科技问题,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示范的衔接贯通,特别是要强化原始创新,突破一批世界领先、对现代农业有革命性影响的重大品种、技术和装备,如优质、高效、节本、适于机械化的作物品种、茄果类蔬菜品种、畜牧良种等,充分发挥联盟创新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二要强化创新的系统性。 要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推进不同学科交融、不同环节协同、不同角度突破,形成协同高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网络。“十三五”时期,要重点瞄准东北黑土地修复利用、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稻区集约高效、小麦主产区节本增效等不同区域重大技术需求,整合力量、协同创新、系统集成,研究提出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

三要强化创新的整体性。 联盟涉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企业等各类主体,要通过农业行政与科技对接、农业科学与技术对接、农业科研与推广对接,形成农业科技共同体和全国科研“一盘棋”。围绕制约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技术瓶颈,充分发挥联盟“集团军式”作战优势,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发力。

二、着力创新机制,推动联盟高效运转

国内外实践表明,组成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从国际经验看,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国家均探索建立了符合各自国情的协同创新机制,其共同特点就是强化公益性农业科技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和顶层设计。从国内实践看,上世纪70年代组织实施的黄淮海区域治理,将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有效整合聚集,采用大协作、大联合、集团军作战的方式,取得了盐碱地治理的重大成果。

干非常之事,用非常之策。务实推进联盟建设与发展,要站在全球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做法,遵循农业科技发展自身规律,在现有体制下着力探索创新中国特色的联盟机制,包括政府支持机制、任务引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

一要创新政府支持机制。 要坚持农业科技的基础性、公共性和社会性定位,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推动联盟建设,整合和协调各方面资源支持联盟发展。借鉴中央财政支持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的经验,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稳定支持的力度,发挥好财政资金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优化全国以及区域农业科技布局和顶层设计,指导和支持联盟开展持续协同攻关,在解决农业发展重大问题、集成综合解决方案中发挥主体作用。

二要创新任务牵引机制。 要聚焦全局性、战略性和区域性农业重大问题,凝练重大科技任务,明确创新目标和重点方向,形成重大项目建议,争取国家和地方支持。通过引领创新,遴选和组织优势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攻关,促进农业重大问题解决,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

三要创新资源共享机制。 要充分发挥联盟整合优势资源、促进资源共建共享的作用,围绕重大科技任务和区域性重大科技问题综合解决方案,建立联盟成员单位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基地、生物资源和信息文献等共享信息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发挥已有科技资源的功能和效率。当前,科技资源共享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大型仪器重复购置现象严重,科研基地综合利用率不高,生物资源开放共享不够,地市农业科技部门严重缺乏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等,联盟要优先解决、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四要创新评价激励机制。要建立联盟的科学评价体系,围绕科技任务目标,实行绩效管理,进行分类分级考核。建立联盟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分享办法,实行联盟成员和团队的动态调整,提高团队创新效能,保障联盟任务有序实施。探索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对有成果、有效果的联盟团队给予奖励。

三、真抓实干,把联盟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做实科技资源共建共享。 重点抓好农业生物资源、图书信息资源、科技平台资源和试验基地资源等四类资源的共建共享。迅速开展调查摸底、建立档案,找出影响科技资源共享的瓶颈。建立资源共享信息系统,制定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和使用报告制度,出台共享激励政策,探索联盟资源共享的新模式,让联盟成员便利共享各类科技资源。

二要统筹盘活现有项目资源。 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一控两减三基本”重点任务,组织开展主要农产品绿色增产增效模式研究与示范。要充分利用现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在全国不同生态类型地区,建立示范性强、带动力大、可复制的规模化示范区。各省级农业厅局,也要整合地方资源,发挥省级联盟在破解区域性农业重大科技问题中的主体作用。

三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增量。 按照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要求和国家相关科技计划管理特点,组织好重大科技选题遴选、可行性咨询论证等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全力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支持,发挥联盟在组织、承担国家科技计划中的主体作用。明后两年重点争取东北粮仓绿色增效、华北农业控水提效与生态修复、长江中下游稻田绿色增效等重大区域性项目立项。

四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一致行动。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单位、人员、信息、标准、规范等,分布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要利用联盟成员单位分布领域广、学科门类全等优势,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检验检测科学支撑体系,重点在标准制定、检测方法、诊断试剂等方面进行创新,构建平台,共享共用。

五要突出科技人才联合培养。 联盟整合了全国农业科研单位、教学单位、涉农企业以及技术推广服务等相关机构的力量,打通了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应用的全过程。要充分利用联盟丰富的专家资源和基地平台优势,并推进科教融合、科企融合,加强研究生等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联合培养。

做好上述重点工作,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发挥省级农科院的牵头作用,积极推进区域联盟建设,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进行有效对接,形成中央与地方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合力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中国农科院等要发挥牵头引领作用,做好联盟综合服务工作,并及时总结协同创新行动的成功经验模式,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典型示范。农业部各司局各单位要解放思想,积极争取资源,支持联盟发展,共同推进联盟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同志们,回顾总结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一年来的建设运行成效,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组建联盟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也坚定了把联盟建设好、运行好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胆探索、务实创新,扎实推动联盟工作取得新成效,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农业部农业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篇三

这次会议是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期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去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期间,我们成立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联盟建设,刘延东副、汪洋副对联盟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农业科教部门、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部属“四院”、各省级农科院、地市级农科所、农业大学以及部分涉农企业共600多家单位积极参与联盟建设。山东、江苏、湖北、广东等省,还分别成立了省级创新联盟和跨省区域联盟。

从一年的实践看,联盟成立顺应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和农业科技发展的新需要,取得良好开局。短短一年时间,我们构建了联盟组织体系,建立了常态化工作机构,推动了区域性、行业性科技协同创新,形成了统筹优势资源、搭建共享平台解决重大问题等方面的工作方案,部署实施了农产品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区域农业发展重大问题协同创新行动等一批重大科技任务。这些成绩充分说明,联盟建设是因势而为、大有可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当然,这项工作刚刚起步,离全国农业科技界对解决资源分散、促进协同创新、突破农业瓶颈等期盼还有差距,离农业转型升级和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对联盟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在机制创新上还要再发力,在发挥联盟大协作、大攻关的独特作用上还要再下功夫。这次会议就是对联盟建设工作的再动员、再部署,也表明农业部对这项工作坚持不懈、真抓实干的态度。刚才,家洋同志代表联盟理事会做了工作报告,三个省做了典型发言,会前给大家印发了联盟20xx年工作要点,会议开的很务实、很有成效。在去年联盟成立大会上,我对联盟建设提出了“三个一”的目标任务,就是要搭建分工协作的“一盘棋”农业科研工作新格局,创建覆盖上中下游的“一条龙”农业科研组织模式,构建多学科集成的“一体化”农业科技综合解决方案。这里,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明确定位,切实发挥联盟的独特作用

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落实中央要求,满足现实需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最重大、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切实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支撑引领农业质量效益提升和竞争力增强。联盟突破传统农业科研组织模式的局限,凝聚了全国优势农业科技力量,集合了核心农业科技资源,适应了农业科研活动综合性突出、创新环节多、学科交叉明显等特征要求,具有综合优势与独特作用。发挥好联盟在创新驱动中的骨干作用,关键要强化“三性”。

一要强化创新的引领性。 要围绕国家现代农业发展重大需求,着眼国际农业科技前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快推进关键、核心、重大科技的研发和联合攻关。“十三五”时期,要聚焦基因编辑与生物合成育种、智能农机装备、农业资源环境、农业信息化等重大科技问题,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示范的衔接贯通,特别是要强化原始创新,突破一批世界领先、对现代农业有革命性影响的重大品种、技术和装备,如优质、高效、节本、适于机械化的作物品种、茄果类蔬菜品种、畜牧良种等,充分发挥联盟创新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二要强化创新的系统性。 要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推进不同学科交融、不同环节协同、不同角度突破,形成协同高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网络。“十三五”时期,要重点瞄准东北黑土地修复利用、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稻区集约高效、小麦主产区节本增效等不同区域重大技术需求,整合力量、协同创新、系统集成,研究提出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

三要强化创新的整体性。 联盟涉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企业等各类主体,要通过农业行政与科技对接、农业科学与技术对接、农业科研与推广对接,形成农业科技共同体和全国科研“一盘棋”。围绕制约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技术瓶颈,充分发挥联盟“集团军式”作战优势,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发力。

二、着力创新机制,推动联盟高效运转

国内外实践表明,组成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从国际经验看,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国家均探索建立了符合各自国情的协同创新机制,其共同特点就是强化公益性农业科技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和顶层设计。从国内实践看,上世纪70年代组织实施的黄淮海区域治理,将全国优势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有效整合聚集,采用大协作、大联合、集团军作战的方式,取得了盐碱地治理的重大成果。

干非常之事,用非常之策。务实推进联盟建设与发展,要站在全球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做法,遵循农业科技发展自身规律,在现有体制下着力探索创新中国特色的联盟机制,包括政府支持机制、任务引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

一要创新政府支持机制。 要坚持农业科技的基础性、公共性和社会性定位,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推动联盟建设,整合和协调各方面资源支持联盟发展。借鉴中央财政支持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的经验,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稳定支持的力度,发挥好财政资金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优化全国以及区域农业科技布局和顶层设计,指导和支持联盟开展持续协同攻关,在解决农业发展重大问题、集成综合解决方案中发挥主体作用。

二要创新任务牵引机制。 要聚焦全局性、战略性和区域性农业重大问题,凝练重大科技任务,明确创新目标和重点方向,形成重大项目建议,争取国家和地方支持。通过引领创新,遴选和组织优势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攻关,促进农业重大问题解决,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

三要创新资源共享机制。 要充分发挥联盟整合优势资源、促进资源共建共享的作用,围绕重大科技任务和区域性重大科技问题综合解决方案,建立联盟成员单位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基地、生物资源和信息文献等共享信息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发挥已有科技资源的功能和效率。当前,科技资源共享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大型仪器重复购置现象严重,科研基地综合利用率不高,生物资源开放共享不够,地市农业科技部门严重缺乏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等,联盟要优先解决、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四要创新评价激励机制。要建立联盟的科学评价体系,围绕科技任务目标,实行绩效管理,进行分类分级考核。建立联盟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分享办法,实行联盟成员和团队的动态调整,提高团队创新效能,保障联盟任务有序实施。探索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对有成果、有效果的联盟团队给予奖励。

三、真抓实干,把联盟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做实科技资源共建共享。 重点抓好农业生物资源、图书信息资源、科技平台资源和试验基地资源等四类资源的共建共享。迅速开展调查摸底、建立档案,找出影响科技资源共享的瓶颈。建立资源共享信息系统,制定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和使用报告制度,出台共享激励政策,探索联盟资源共享的新模式,让联盟成员便利共享各类科技资源。

二要统筹盘活现有项目资源。 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一控两减三基本”重点任务,组织开展主要农产品绿色增产增效模式研究与示范。要充分利用现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学科群重点实验室体系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在全国不同生态类型地区,建立示范性强、带动力大、可复制的规模化示范区。各省级农业厅局,也要整合地方资源,发挥省级联盟在破解区域性农业重大科技问题中的主体作用。

三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增量。 按照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要求和国家相关科技计划管理特点,组织好重大科技选题遴选、可行性咨询论证等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全力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支持,发挥联盟在组织、承担国家科技计划中的主体作用。明后两年重点争取东北粮仓绿色增效、华北农业控水提效与生态修复、长江中下游稻田绿色增效等重大区域性项目立项。

四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一致行动。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单位、人员、信息、标准、规范等,分布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要利用联盟成员单位分布领域广、学科门类全等优势,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检验检测科学支撑体系,重点在标准制定、检测方法、诊断试剂等方面进行创新,构建平台,共享共用。

五要突出科技人才联合培养。 联盟整合了全国农业科研单位、教学单位、涉农企业以及技术推广服务等相关机构的力量,打通了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应用的全过程。要充分利用联盟丰富的专家资源和基地平台优势,并推进科教融合、科企融合,加强研究生等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联合培养。

做好上述重点工作,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发挥省级农科院的牵头作用,积极推进区域联盟建设,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进行有效对接,形成中央与地方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合力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中国农科院等要发挥牵头引领作用,做好联盟综合服务工作,并及时总结协同创新行动的成功经验模式,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典型示范。农业部各司局各单位要解放思想,积极争取资源,支持联盟发展,共同推进联盟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同志们,回顾总结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一年来的建设运行成效,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组建联盟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也坚定了把联盟建设好、运行好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胆探索、务实创新,扎实推动联盟工作取得新成效,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农业部农业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篇四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和明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韩长赋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就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做好“十三五”和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农业部党组的工作安排,认真总结“”行业发展的成就经验,分析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明年和“十三五”的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新成绩,总结新经验

“”时期,伴随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依靠市场拉动、科技驱动和政策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保持了较快增长,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中小微企业多、带动作用强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总量规模快速扩大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体量巨大的朝阳产业。20xx—20xx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13万亿增加到20万亿元,年均增长11%,在工业中占比从16%提高到18%,很多农产品加工大省工业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从1.8:1提高到2.2:1。规模以上企业从6.9万家发展到7. 6万家,大中型企业比例达到16.15%,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近2万家,超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70家(其中超500亿元的5家),成为经营主体融合共生的主导者、产业环节融合互动的引领者、资源要素融合渗透的推动者。

(二)发展动力持续强劲。

“”期间,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农产品加工业,既不与民争利,又带农增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入累计达到16.8万亿元,年均增长19%,其中20xx年预计达4万亿元,同比增长9.7%,高于工业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8%,成为经济发展新的亮点,为新常态下稳增长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落后产能逐步消化,装备技术升级加快,为产业发展增强了新的发展动能。目前食用类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达52%。主要农产品加工初步形成齐全的国产化机械设备品种,如肉类加工设备国产化88.5%以上,粮油加工设备逐步替代进口。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正在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电商换市,一批名企、名品、名家正在培育成长。

(四)空间布局更趋合理。

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向加工园区、物流节点、优势主产区集聚,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20xx年农产品加工园区达到1600家,汇聚了3.5万家企业(其中龙头企业1.5万家),成为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聚集地;山东、河南、四川、内蒙古等10个畜禽大省的肉类加工总量占到全国的80%;河南方便食品、湖南辣味、安徽炒货、福建膨化、湖北冷冻、四川豆制品等形成区域特色品牌。

(五)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逐步显现。农业经营主体接二连三融合,吸引农民直接以资金、农产品、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发展加工和流通业,全国农民合作社中已有53.3%从事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龙头企业前延后伸融合,将农户、加工企业和经销商等不同环节的经营主体,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利益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叉融合,打造了农业产业化升级版。“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渗透融合,将电子商务、加工体验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引入,模糊产业边界,实现网络链接,大大缩短了供求距离,降低了经营成本。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实现补农建农带农。目前农民人均收入9%以上来自农产品加工业工资性收入,加上关联产业比重更大,每亿元加工营收吸纳96人就业,明显高于工业;农业逐步从出售原字号农产品转向加工制品,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3、“菜篮子”产品供给的2/3以上都是加工制品。可以讲,“”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的时期。

与此同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风声水起、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作为农业新的业态和农业新的增长点,其内涵日益丰富,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如果说农产品加工业是对农产品资源进行开发,将农产品“卖出去”来增加农民收入的话,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则是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进行开发,将消费“引进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正因如此,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指出:“有一些贫困地区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农家院变成旅游设施,绿水青山变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80万家,预计20xx年经营收入3500亿元,接待游客11亿人次,带动3300万农民受益,已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新亮点,成为城乡居民望山看水忆乡愁的好去处。

“”时期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发展成就来之不易,凝聚了各级管理部门、广大企业和亿万农民群众的智慧与汗水。可以说,产业有了大发展,工作上了新台阶。在实践中大家积累了不少好经验。

一是始终把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作为推进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这些年,我们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重视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指导企业以农为本,引领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加工和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努力为农业注入资金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着力破解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与成本“地板”双重挤压以及资金技术等要素瓶颈问题,充分发挥产业增长带动作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产业功能,从纵横两个方面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就业增收渠道。

二是始终把市场决定和宏观指导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遵循。这些年,我们紧紧围绕产业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产业,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依托社会组织,整合资源要素,针对农产品加工薄弱环节、瓶颈制约和重点领域,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作用,强化各类公共服务,引导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户形成了发展产业的合力,有效激发了产业发展的活力。

三是始终把政策引导和项目推动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这些年,我们努力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用地等政策方面为产业发展争取空间,用政策来推动,用规划做引领,用标准来衡量,善于把问题变成课题,把课题变成政策,把政策变成项目,先后推动出台了粮食加工减损、加强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基地、综合利用、主食加工、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人才队伍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民创业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开展主食加工提升等系列活动,有效组织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等财政项目,为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四是始终把创新和推广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这些年,我们努力把创新练就成看家本事,瞄准资源配置、人才培育、体制机制建设、成果转化等关键问题,不断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实招、下大力,在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地初加工技术装备创新、传统加工技术传承创新、休闲农业、农业文化遗产、创意创新等方面培养了一支强有力的专家队伍,在成果推广应用、标准化进程、品牌培育、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创新支撑。

五是始终把职能和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这些年,各级管理部门履职尽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强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整合系统资源,汇聚工作合力,形成了目标一致、上下联动、部门协作、一起发力、互相支持、攻坚克难、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适应新形势,明确新思路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做好产业工作的行动指南和遵循依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等任务要求。

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强调要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特别是要把供给侧结构改革作为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就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市民化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中央的部署要求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期,也是我们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期。一方面,全面小康社会,居民收入倍增、人们消费结构变化、消费档次升级,形成新的需求,加之现代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为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常态,产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是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要素供应趋紧、投入成本上升等严峻挑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明确新思路。

(一)坚持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工作目标。

这些年,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粮食和主要农产品连年增产,农民收入也连年增长,但受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就会成为空话。这就需要提升新的农业增值空间,开辟新的农民增收渠道。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端伸向消费市场,搭建起了沟通城乡的桥梁,既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又拓展了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了农产品转化增值。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在农村首先要发展那些农民能够广泛参与、共享产业链价值链增值收益的产业。因此,我们要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工作目标,坚持以农为本,立足农业资源特色优势,尊重企业和农民主体地位,做大做强产业,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为实现农业多重增效和农民多渠道增收做出贡献。

(二)坚持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工作路径。

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国际经验也表明,农业不仅是农产品的生产,还包括与农业相关联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天然的“接一连三”的特殊属性,而休闲农业则更是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体。我们要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要求,努力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为载体,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要素聚集、机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一体推进。通过采用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组织形式,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形成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通过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程,努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并进。

(三)要坚持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民创新创业三大任务为工作布局。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已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民创新创业三大任务。这是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抓手,适应新的形势,符合职责要求,应当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体任务和工作布局。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在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的同时,大力推动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促进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和集约发展,构建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公共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到20xx年,农产品加工业总量明显增长,结构明显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争取年均增长7%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达到2.5:1左右。

发展休闲农业,要与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注重规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发掘和氛围营造。要依托农村绿水青山、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培育繁荣农村、富余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力争到20xx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8%以上,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格局基本形成,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引导农民创业创新,要以营造良好农民创业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为主线,以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在农村创业创新为主体,持续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引导农民在农村兴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和小微企业,发展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民俗民族工艺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养老、家教、生产资料供应、生活生产服务业。力争到20xx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民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孵化助推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使农民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三、采取新举措,开拓新局面

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今后一个时期,要聚焦重点,集中力量,组织实施好“三大工程”。

第一,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

在工程实施上,要重点抓好四件事:

一是加快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完善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政策并高效廉洁规范实施,充分发挥补助政策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补助项目向优势产区、特色产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倾斜。加强初加工设施和装备建设,突破初加工关键环节,整体提升初加工水平。积极推进粮食加工减损增效,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烘储设施。加强菜篮子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改造升级贮藏、保鲜、烘干、分类分级、包装和运销等设施装备。

二是推进精深加工。积极采用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灭菌、冷冻保鲜、分子蒸馏等精深加工技术,在提取蛋白质、脂肪、纤维、新营养成分、药用成分及活性物质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发展优秀国产农产品加工设备装备,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三是提升主食加工水平。培育一批产权清晰化、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品牌化的主食加工示范企业,推动主食加工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加大品牌培育,推介成熟的发展经验和模式。

四是推动综合利用。重点针对秸秆、稻壳米糠、等外果及皮渣、畜禽骨血、水产品皮骨内脏等副产物,主攻循环利用、全值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加强综合利用试点,一定要试点出样板和成效来。

在推进方式上,

一要抓好政策指导扶持。集中精力研究制定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抓紧发布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合理、科学、有序地对主要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优化结构布局。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食品和质优、价廉、物美、实用的加工制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拓展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空间。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深加工,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推动解决好农产品加工的税收、用地、用电等问题。

二要抓好科技创新。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支持农产品加工设备改造提升,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推进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切实解决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共性重大技术装备难题。推广成熟适用技术,发布行业重大科技成果,加快推进互联网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人才、企业家人才、技术骨干和生产能手。推进标准化进程和品牌培育,发挥生态、安全标作用,集中力量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计划,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优胜劣汰,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

三要抓好园区建设。着力强化现有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完善园区功能,促进园区前延后伸,创建一批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体系化物流配送营销网络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

四要抓好公共服务。搭建政府服务公共平台,促进投资、贸易、银企、科企对接,搭建主销区向主产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各类平台。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咨询、信息、人才、融资、技术等公共服务及专业服务。建立以农产品加工信息网为主体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中央+地方”联动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加工信息资源数据库,提高农产品加工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创新“互联网+农产品加工业”形式,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第二,大力实施休闲农业提升工程

在工程实施上,要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培育休闲农业品牌。做好顶层设计,用好的规划塑造出一个好的产业来。落实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政策。制定好的标准和程序,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创建活动为重点,打造一批最美休闲乡村、田园,形成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知名品牌,逐步形成休闲农业的品牌体系。鼓励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休闲农业特色村、星级户、精品线路等创建与推介活动,培育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牌。

二是持续发掘农业文化遗产。弘扬中华农耕文化,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内涵。要按照“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思路,以带动遗产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农村文化遗产普查,加大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力度,强化政策创设,完善工作机制,带动遗产地农民增收。

三是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形式。对在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等方面有发展休闲农业优势的贫困地区,优先扶持发展农家乐、小型采摘园、休闲农业专业村等项目,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利益分享机制,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带动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农民脱贫致富。

在推进方式上,

一要创新组织经营形式。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合作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

二要加大标准制修订。要在总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修订创建标准,强化后续监管,确保发挥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园和民俗村四大类型,分门别类研究制定餐饮住宿、景观环境、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和服务礼仪等方面的标准,推动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标准化服务、特色化运营。

三要强化基础设施改造。要结合村庄整洁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争取基本建设项目,在城市周边、景区周边、传统特色农区、扶贫攻坚地区,扶持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专业村和休闲农业园,实现特色农业加速发展、村容环境净化美化和休闲服务能力同步提升,引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着力改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村基础服务设施。积极争取落实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四要加大宣传推介。农产品加工业是工业带动农业,休闲农业就是城市带动农村,做好向市民推介宣传很重要。要站在助推农民增收、方便市民休闲的角度,结合时间节点、产业特点和消费人群的个人化需求,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推介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和线路,扩大产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做到春赏花、夏消暑、秋采摘、冬年庆,四季不断,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三,大力实施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程

在工程实施上,要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落实和创设农民创业创新政策。打通创业创新扶持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能落地生根。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支持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创设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

二是培育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以返乡农民工、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大学生村官为主体,培育一批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以成功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电商辅导员、天使投资人、创业带头人和科研院校专家为主体,培育一批农民创业创新辅导师。利用现有培训资源网络、远程传输、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和培训机构,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职业技能等培训计划,广泛开展农民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

三是搭建农民创业创新平台。利用现有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建设一批农民创业创新园,真正让农民创业创新园成为好的抓手;利用名村、企业、园区和农贸市场,建设一批农民创业创新见习基地。

在推进方式上,

一要建立工作机制。在部级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围绕农民创业创新,加强部门间工作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农民创业创新职能,加强上下间工作联动,形成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要开展试点示范。持续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创建一批农民创业创新试点县、试点乡和村。

三要推介典型代表。总结推广一批农民创业创新模式,引导广大农民在创业创新中学习借鉴。开展农民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宣传推介一批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

四要提供公共服务。努力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配合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鼓励各类协会、中介组织和社会机构开展农民创业创新综合性服务和专业类服务,开展各种促进创业创新的公益活动,为农民创业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同志们,面对“十三五”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紧围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继续加强系统自身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这里,我提四点要求。

一要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以更严的标准和更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做到重实际、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主动破除一些过时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工作惯性,实现思想观念上的新转变、方法路径上的新突破、作风面貌上的新气象,进一步树立全行业讲纪律守规矩、真抓实干的清风正气。

二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的干部队伍。要注重调查研究,深入行业第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农民群众和企业的意愿需求,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研究关系行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

三要创新抓手载体。深入挖掘现有各类典型示范的好经验好做法,抓住那些一举多得和牵动全局的好措施好政策一抓到底。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模式的研究总结。

四要加强机构职能和队伍建设。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优化内部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分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发挥事业单位作用,加强系统自身建设,完善推动工作和服务基层的体系。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创新意识,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构建协同机制,加强上下联动,加强对外沟通协作,建立领导支持、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行业服务、协调一致的管理服务机制。

明年及“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农民创业创新的任务已经明确,重点工作已经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农业部党组的中心工作,鼓足干劲、拼搏进取、求实创新、攻坚克难,努力推动各项产业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确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部农业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篇五

这次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全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部署,进一步动员起来,紧紧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生产,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哄抬价格等坑农害农行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资供应数量充足、质量合格、价格合理,坚决打赢灾后恢复重建、春耕生产和动物疫病防控三场硬仗,力争灾后农业有一个好收成,实现全年农产品有效供应、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目标。刚才,湖北、河南、黑龙江的有关部门和3位农资生产企业代表分别作了很好发言,国家工商总局钟攸平同志、国家质检总局刘平均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今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等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农业受灾历史罕见,范围广,强度大,时间长,品种多,给灾区农民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给即将展开的春耕生产带来很大困难,给鲜活农产品的供给带来较大压力,给一些农业生产领域带来持续性影响。前不久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会议,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生产进行了全面部署。昨天闭幕的中央xx届二中全会对抗灾救灾,特别是对农业的抗灾救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科学把握灾后恢复重建、春耕生产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任务要求,全面抓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

农资打假是保障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生产的重要基础。春耕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第一仗,它直接关系到春夏鲜活农产品供应、夏粮收成和全年农业稳定发展。春耕期间是全年用种、用肥、用药的高峰期,尤其是灾后恢复重建对种子种苗等生产资料需求大量增加,保证春耕农资数量足、质量优、价格稳,至关重要。如果监管不力,一旦灾区农民用上假劣种子,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灾区农民的生计就会雪上加霜,春夏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就会压力更大,实现全年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难度就会增加。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提高对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认识,尽职尽责,扎实工作,迅速掀起春季打假护农行动热潮,确保优质农资供应,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农资打假是切实做好灾后疫病防控的重要保障。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大量畜禽死亡,处置不好,极易造成病原散播。此外,由于基层免疫工作受灾害影响,大量易感畜禽没有能够及时免疫,抗病能力弱,存在暴发疫情的风险。加强督促检查和市场监管,切实加大假劣兽药、假劣疫苗打击力度,确保疫苗质量和生产供应,才能促进做好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证大灾之年无大疫,保证畜牧业稳定发展。

农资打假是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具体行动。去年以来农资价格普遍上涨,特别是化肥价格一直高位运行,农民购买农资的开支占生产成[fs:page]本比重不断增加。加之受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出现农资供应偏紧、价格上涨过大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制假售假更加有利可图,发生制假售假案件的可能性增加,只有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和哄抬价格等坑农害农行为,才能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农资打假是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举措。去年的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提高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肯定,但是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特别是目前仍有个别国家炒作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损害我国产品形象。今年要在我国举办第29届奥运会,将会迎来大批各国贵宾和宾客,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为重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在生产源头,农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高低,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一刻也放松不得。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公安、工商、质检、农业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积极进展,不仅保证了去年的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而且为今年的工作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一是农资打假工作取得新成效。去年,我们重点开展了春秋两大打假战役,全国农业部门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 126万人次,查获假劣农资 9万多吨,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 16亿元。农资产品抽检合格率稳步提高,其中,农药产品合格率和标签合格率分别比上年提高 4。24和 2。39个百分点,有力地维护了农业生产安全,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任务圆满完成。二是部门联动取得新进展。农业、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连续 7年统一部署农资打假工作,坚持联合组织开展声势大、影响广、效果好的执法行动,相互配合,合力推动。去年,联合查处了“北京亚丰农业公司制售假劣种子案”、“湖北江陵猪蓝耳病假疫苗案”等一批重大案件。农业部还与公安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农资打假中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农资打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三是长效机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比如,出台了《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等 6项农药管理新规定,启动了农作物品种退出机制。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全国 16个省(区、市)开通了“ 12316”三农服务热线,农民投诉举报渠道进一步畅通。探索实施了信用分类监管,一些省市已对区域内的农资企业进行了摸底,并建立了企业电子档案。四是农民群众满意度有了新提高。通过连续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农资打假网上论坛、印发技术资料和致全国农民的公开信等等活动,有力普及了农资科学使用知识,提高了农民识假辨假和维权能力。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 20xx年全国农资消费投诉举报数量比上年下降 20。6%。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个地区各部门以及广大农产品、农资生产经营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发扬成绩,再接再厉,更加努力地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二、保供应保质量,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今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六部委《 20xx年全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和农业部《 20xx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原则,突出抓好重点品种和关键环节,确保农资供应数量充足、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和全年农业生产顺利进行。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重点品种监管。今年要突出抓好六个专项整治。一是种子种苗专项整治。要以当前灾后恢复生产急用的种子种苗和水稻、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种子为重点,坚决查处[fs:page]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全力保障春耕生产所需的种子质量。二是农药专项整治。认真开展“农药登记管理年活动”,严格按照 6项农药管理新规定规范农药登记管理,切实解决农药登记管理当中产品数量多、“一药多名”和标签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贯彻落实六部委关于决定停止甲胺磷等 5种高毒农药的生产、流通、使用的公告,严厉打击非法生产、添加违禁高毒农药行为。三是肥料专项整治。以复混肥、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及床土调酸剂为重点,严查有效成分不足等违法行为。加强对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监测,建立完善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四是兽药和疫苗专项整治。要严查生产经营假劣兽药、无证生产经营、非法生产兽用生物制品等违法行为,加大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质量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合物的行为,坚决取缔国家禁用的兽药。五是饲料专项整治。要组织开展全国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严查在饲料加工和养殖环节添加“瘦肉精”、“蛋白精”、莱克多巴胺、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六是水产苗种专项整治。要严肃查处苗种生产和养殖环节使用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督促苗种生产企业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建立可追溯制度。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和销售带病水产苗种的行为。

(二)突出抓好监管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强审批管理。要严格执行农资产品审定、登记、许可的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和越权审批。依法加强证后管理,监督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审批要求,保证农资产品质量。坚决实施退出机制,对于有重大缺陷的农资产品,要及时撤销登记审批,及时公告审批、撤销等有关信息,增加透明度,维护公众知情权。二是强化生产监管。各级农业部门要与发展改革、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检查农资企业生产记录,督促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企业诚信档案,将失信企业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加大检查力度,曝光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惩处。督促企业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要一律停止销售,已经销售的要及时召回。三是狠抓市场整顿。要组织力量开展拉网式大检查,重点检查农资产品批发市场和县乡农资集散地,重点监控有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坚决取缔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黑窝点。对已不符合法定资质条件或者有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要依法注销或者吊销其许可证。四是加强质量管理。各地要制定针对性强的农资抽检计划,扩大抽检范围,加大抽检力度,提高抽检覆盖率,及时依法公布抽检结果。对已公告停止生产使用的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以及禁用化学物质等,要继续加大清查的力度,严防流入农业生产领域。要积极开展农机质量监督,确保购机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切实加强农资供应,保证生产需要。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早动手,及时了解当前种子、肥料、农药、兽药、农膜等储备的情况和灾后恢复、春耕生产的需求情况,准确把握各类农资供求信息,加强和规范信息发布,积极促进产销衔接,指导企业做好余缺调剂、调运工作。认真落实灾后恢复重建各项扶持政策,帮助种畜禽企业、水产原良种场和疫苗等生产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扩大生产供应,满足当前及全年农业发展的需要。

(四)严厉打击哄抬农资价格行为,促进农资价格基本稳定。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工商等部门,做好稳定农资价格工作。要加强市场调研 ,严密监测化肥、农膜、饲料等农资产品价格信息,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 ,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要严厉打击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坑农害[fs:page]农行为。协同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尽早发放补贴资金,充分调动农民增加投入的积极性,打牢全年增粮增收的基础。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春耕在即,农业灾后恢复、春耕备耕、疫病防控任务紧迫,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狠抓落实,确保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原则,切实加强对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职责体系,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到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工作中不作为、滥用职权或者有其他渎职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要严肃处理。同时,上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农资打假工作部门的监督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监管能力。

二要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牵头协调职责,切实加强与发展改革、公安、工商、质检、供销、监察等部门配合,密切与法院、检察院等机关的联系,巩固和完善农资打假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多部门整体联动的优势,增强打假工作合力。

三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切实加大对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的投入力度,保障农业执法工作经费,不断改善农业执法条件和手段,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加大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形象好、作风硬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要建立完善信息报送、投诉举报受理、监管工作记录、案件查办督办等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利用先进手段,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的信息化管理,提升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监管工作效率。

四要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程。各地要结合实际,大力推广农资连锁、农资农技“双连锁”、组建农资行业协会等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构建覆盖广大农村的农资经营网络。认真总结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和办法,积极推行农资企业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加强对农业部定点农资市场的跟踪管理和指导,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要强化服务指导和舆论宣传。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农业抗灾救灾技术,指导农民做好灾后恢复生产。要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等多种手段,大力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指导农民在购买农资时要索取票证,使用农资时要科学规范,严格执行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提高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加快“ 12316”农业公益服务热线的开通步伐,让热线家喻户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加大假劣农资案件曝光力度,宣传农资打假工作进展和声势,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资打假的良好氛围。农业部将于 3月份在全国组织开展第四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各级农业部门要精心组织,确保宣传效果。

在这里,我想借这个机会再强调一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20xx年,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但是从当前国内外疫情形势分析,我国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从当前国内疫情形势看,雨雪冰冻灾害对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发病风险加大,控制难度加大,动物疫情形势出现一些新特点、新情况,今年春季局部地区发生疫情可能性增大。从全球疫情形势分析,全球禽流感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我国周边地区一些国家疫情对我国威胁进一步加大。

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当前疫情形势,坚[fs:page]持预防为主,坚持科学防控,坚持依法防控,坚持群防群控,把防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农业部已就当前防控工作做出部署,关键要抓好落实。一要狠抓免疫,这是关键,要按照农业部免疫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组织提前开展春季集中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加强对免疫环节监管,保证免疫密度和质量。二要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完善村级防疫员和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坚持疫情举报核查制度,继续开展定时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三要加大消毒灭源工作力度。结合春季防疫工作,要及时组织力量对所辖区域进行检查,指导养殖场户加强防疫管理,切实做好消毒灭源工作。要及时做好死亡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对病死畜禽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四要强化检疫监管。加强对动物及畜产品的屠宰、经营、运输、储藏等环节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五要切实做好应急准备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针对“两会”、奥运会期间要制定专门预案,规范应急程序,加强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切实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及时控制和扑灭。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为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全面做好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为确保农产品基本供应、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业部农业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篇六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旱作农业的发展,抓好旱作农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农业部和财政部在甘肃联合召开部分省区旱作农业工作座谈会,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的指示精神,总结经验,研究政策,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旱作农业重点工作,努力使旱作农业为全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次会议在甘肃召开很有意义。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旱作农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旱作农业发展之路,实现了粮食从调入到调出的历史性跨越,在全国做出了示范和样板,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借鉴。刚才,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甘肃省和云南省农业厅负责同志作了典型发言,四个省区在发展旱作农业方面都有好的经验和做法。中国农科院梅旭荣研究员作了“科学发展旱作农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专题报告,听了很受启发。静林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旱作农业发展成绩和各项关键技术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进一步加大对旱作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午,与会代表还要参观广河县旱作农业现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近年旱作农业取得的成绩应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总结

旱作农业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有近10亿亩耕地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干旱缺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紧紧围绕“集水、保水、用水、节水”做好文章,是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旱区农民持续增收。长期以来,农业部始终把加快旱作农业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以来,组织编制了《全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印发了《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连续五年召开全国农田节水会议,连续多年安排节水示范项目,推动旱作农业发展。各级农业部门积极探索,增加投入,加大示范力度,推广集成了全膜覆盖、坐水种、膜下滴灌、机械深松等旱作农业技术,初步形成了分区域、分作物的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以甘肃为代表的“三北”地区实践证明,发展旱作农业,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也积累了坚持行政推动、加大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和遵循自然规律等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是技术创新与集成配套步伐明显加快。各地紧紧围绕重点作物和优势产业,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水平、水资源状况等因素,顺天应时,主动抗旱、科学抗旱,初步形成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实用简便、投入少、见效快的技术模式。建设了一批不同区域、不同优势作物、不同水资源条件下的旱作农业示范区。尤其是全膜覆盖、膜下滴灌等技术在西北地区率先突破,带动“三北”地区大面积推广,走出了一条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新路子。随着旱作农业综合集成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科技在抗旱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由被动抗旱向主动避灾的转变,由单一抗旱技术向综合集成技术的转变,由传统抗旱技术向现代抗旱技术的转变,实现了大旱少减产、小旱不减产、不旱多增产,旱作区由原来的产量低而不稳变成了现在的粮食主产区。充分说明旱作区实现稳产高产大有潜力、大有希望。20xx年,甘肃省广河县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34.2万亩。当年降雨量为349毫米,1—7月份降雨量比往年减少3成,属于干旱年份,全膜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446斤,比半膜玉米亩均增产457斤,增产46.2%。全膜马铃薯平均亩产6408斤,比露地马铃薯亩均增产1912斤,增产42.6%。在大旱之年全县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纪录。

二是发展旱作农业的条件明显改善。国家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先后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旱作农业示范基地、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为进一步发展旱作农业提供了条件。各级农业、财政等部门,加强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不断完善设施条件建设,加大关键旱作技术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500多个,示范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20xx年,以地膜覆盖、膜下滴灌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4亿多亩。

三是种植结构明显优化。各地顺应天时和作物生长规律,压夏扩秋,调整结构,力求降水和作物需水期同步,大力发展玉米、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北方玉米主要分布在降雨量450毫米以上、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通过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玉米种植范围已扩大到降雨量300毫米以上、海拔2350米以下的地区。如甘肃“压夏扩秋”,夏秋作物比例由44:56调整为36:64;陕西在陕北推行压杂扩薯,渭北推行压小麦扩玉米;宁夏中部干旱带大力发展马铃薯、地膜玉米;山西积极调减小杂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不断完善,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旱作区已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农业生产布局。

四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旱作农业重大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确保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做出了突出贡献。甘肃六年累计推广旱作农业技术3160万亩,累计增产粮食超过64亿斤。陕西五年间全省净增粮食超过36亿斤,主要作物单产增长了10%,其中旱地玉米单产提高100斤以上。山西省长治县从1995年开始,连续十几年坚持在玉米种植上推广整秆半耕半覆盖技术,单产由上世纪90年代的960斤提高到目前的1120斤,自然降水生产效率达到每亩每毫米生产粮食2.2斤。

总的看,旱作农业发展的成效显著、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但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用水资源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大,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的难度不断增加。根据国家水资源发展规划,未来20xx年农业可用水量将维持零增长,农业缺水形势日益严峻。二是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大范围、大面积的干旱频繁发生,从干旱类型、发生范围和发生程度上看都呈增加趋势。20xx年川渝大旱,20xx年东北地区夏伏旱,20xx年北方冬麦区冬春连旱和东北地区夏伏旱,20xx年西南地区冬春连旱,20xx年北方冬麦区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春旱,历史罕见,应对大范围、长时间的旱情已成为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常态。据统计,近20xx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旱灾发生面积4亿亩左右,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两倍以上,平均每年成灾面积2亿多亩,因旱损失粮食平均每年600亿斤以上,约占同期粮食总产量的6%。三是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虽然旱作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旱作区干旱少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发展还面临严重威胁。此外,旱作区大多是贫困地区,经济条件能力较差,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素质不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意识和物质基础均较为薄弱。我们要认真总结旱作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功经验,清醒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旱作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准确把握旱作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5月31日,回良玉副在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要立足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刻领会良玉副的讲话精神,在旱作农业工作中切实加以贯彻落实。当前,随着我国人口增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旱作农业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充足,粮食增产潜力巨大。据专家测算,在旱作雨养农业区,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10个百分点,具有多利用400亿立方米天然降水的潜力。实践证明,通过推广高效旱作农业技术,可以解决光温水不配套的问题,可有效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努力,旱作农业区将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增长极。

发展旱作农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提高旱作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集成配套良种、农艺、农机、农环等综合技术为突破口,以构建扶持旱作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保障,以加强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和完善合作协调机制为支撑,全面推进旱作农业发展,实现“一个促进、两个缓解、三个提高”的总体目标,即: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缓解农业生产缺水矛盾,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提高水分利用率,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充分依托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旱作农业示范工程等项目,加强旱作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强田间小型集雨蓄水设施建设,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坡耕地治理改造,建设水平梯田,开展坡面水系治理,防治水土流失,增加雨水拦蓄能力;加大田型调整,聚土改土,增厚土层,改良土壤,建设土壤水库。

二是构建技术支撑体系。要围绕作物集成技术。充分发挥技术推广和科研院校专家的作用,研发一批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条件的旱作农业技术模式。要抓住关键问题集成技术。针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明确主攻方向和技术路线,不断完善技术模式,逐步建立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要着力加强农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研究探索解决地膜污染的有效途径,防止残膜污染。要加快旱作农业配套机具的研发,为大面积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提供支撑。要坚持把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农技与农环相结合,变单一的抗旱技术为综合的抗旱技术。技术路线、扶持政策也要根据技术集成的要求,通盘考虑,整体设计。

三是提高物质装备水平。各地要适应旱作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农业装备建设,着力提高旱作农业发展物质装备水平。要以提高机耕、机播、机收、机运水平为重点,加快普及各类专用农机产品;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大力推广膜下滴灌、微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设施;以提高抗旱能力为重点,大力建设集雨窖池和配套提灌设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先进技术、设备及设施的组装配套。同时,建立健全土壤墒情监测网络体系,及时监测发布旱情,为农业抗旱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科学编制旱作农业发展规划。旱作农业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必须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农业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发展要求,科学制定旱作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旱作农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重点、主攻方向、技术路线和政策措施,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和关键技术,以县为单位,整建制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形成各具特色的旱作农业发展新格局,力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旱作农业发展步伐。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旱作农业各项工作落实

发展旱作农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营造社会氛围,不断推进旱作农业的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发展旱作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旱作农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建立适应旱作农业的工作机制,确保旱作农业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成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旱作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发展规划,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解决重大问题。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旱作农业工作涉及多部门,农业部门要加强与财政、发改、水利、国土等涉农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良好氛围。农业系统内部要密切配合,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农业行政、科研、教学、推广、协会等各方面技术力量,建立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对接的旱作农业技术研发新机制,形成科技合力。整合项目资源,充分利用高产创建、标准园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平台,集成技术、集中项目、集约资源,推动旱作农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三是强化典型示范。深入开展旱作农业示范活动,积极创新示范模式,为旱作农业发展树立典型和样板。各地要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和平台,针对不同地区的生产条件、资源特点和耕作制度,突出优势农作物,强化旱作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集成示范一批新的简便实用旱作农业技术模式,做到县县有示范、村村有样板,不断扩大示范规模。要根据地膜使用情况,建立一批农田残膜回收示范点,提高农民捡拾残膜、企业回收和加工再利用的积极性;鼓励残膜回收机械的研制和生产,加快机械化残膜回收步伐。

四是加强宣传培训。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既要重视对上的宣传,及时反映情况,报送信息,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财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还要重视对外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广泛宣传旱作农业在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增进社会了解,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旱作农业的良好氛围。要重视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通过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现场观摩、印发明白纸等各种有效形式,宣传旱作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宣传旱作农业的典型,使旱作农业技术进入千家万户。

同志们,我国旱地面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一定意义上讲,粮食生产的差距在旱区,增产的潜力在旱区,粮食上新台阶旱区肩负重要职责。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开创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的新局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

页,当前第

3

1

2

3

农业部农业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篇七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总结今年及“”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研究“十三五”发展思路,部署20xx年工作。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特别强调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为推进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环境,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今天上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达了、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汪洋副发表了重要讲话,对20xx年和“十三五”工作作出系统部署,会后还将正式下发明年的中央1号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这里,我讲四点意见。

一、关于20xx年及“”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20xx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三农”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

农业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12429亿斤,比上年增长2.4%,实现“十二连增”;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预计达到11000元,连续第6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打开新局面,据测算,三大主粮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比20xx年提高2.2和1.6个百分点,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大幅提升,粮改饲、粮豆轮作试点全面启动,农业科技对增产增收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超过3亿亩,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50万家,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有序实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稳步提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

一是着眼于增强农业发展动力,加强政策创设和落实。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推动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整合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实施草原奖补政策,启动实施草牧业发展、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马铃薯主食开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补贴补助项目。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启动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联合有关部门发布《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行动计划》,扩大财政促进金融支农试点范围,推动出台农业保险覆盖主要风险和物化成本政策。推进农产品价格改革,配合实施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积极争取20xx年稻谷和20xx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保持稳定,继续实施并改进玉米、油菜籽临储政策。

二是着眼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深入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优化区域布局,部署调减东北等“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调整南方重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品健康养殖,创建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大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力度,清理整治“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扩大北方大中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业“走出去”,谋划推动农业优势产能和技术对外合作。

三是着眼于推进农业创新驱动,强化科技装备人才支撑。推进农业科技改革和条件建设,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主要粮食作物育种、重大病虫害防治以及以基因组学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共有33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奖。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取得突破,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规划正式出台,实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甘肃、海南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深松整地作业面积超过2亿亩。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开展农业生产物联网试验示范,实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建成并运行村级信息服务站7000多个。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创业创新人才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力度,开展“全国十佳农民”和“十佳农技推广标兵”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扩大到1500多个县,培训农民100多万人。

四是着眼于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打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出台国办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并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了专题现场会,实施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广节水品种和技术,引导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压减井灌小麦面积,减少灌溉用水消耗。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集成推广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建立218个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推进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实施畜禽粪便等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启动秸秆全量化试点,支持地方开展农田地膜污染防治回收试点示范,试验推广可降解地膜。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加快农村沼气转型升级,启动规模化生物天然气试点,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河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完善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加强草原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水生生态环境和资源养护力度。

五是着眼于防范农业风险,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全年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1%、99.4%和95.5%。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制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798项,开展7个专项治理行动,认定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03个、质量安全市4个。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开展国家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推广有效的病死猪收集、处理模式,全国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健全屠宰监管体系,完成省一级屠宰监管职责交接,市、县级调整到位率分别达到95%和90%。

六是着眼于完善农业发展体制机制,积极稳妥抓好农村改革任务落实。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范围扩大到2246个县(市、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开展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各类示范社达13.5万家,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织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研究起草中央关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文件。加强农业法治建设,参与《食品安全法》《种子法》制修订工作,组织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和示范窗口建设。

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实现了“”圆满收官。“”期间,粮食生产连跨两个千亿斤台阶,连续3年稳定在120xx亿斤以上,标志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民收入年均增长9.5%,连续6年实现“两个高于”,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9︰1以下,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超过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有望超过52%,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显著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农产品价格等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农村改革力度显著加大。可以说,“”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农业连年增产增收,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压器”。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国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亿万农民群众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奋战在第一线的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农业科教工作者和农民群众致以亲切问候!向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农业农村形势好,关键在于中央始终坚持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连续20xx年下发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持续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坚持不懈强化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各级农业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在工作中做到“四个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从全局出发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中央要求和形势需要,与时俱进确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布局,提出“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和两个持续提高”的中心任务,强调“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既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又符合中央决策部署和农业发展实际,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引方向的作用。二是始终坚持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巩固完善补贴、价格、金融、保险等政策手段,保护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地方重农抓粮积极性。三是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土地根本制度,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农业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农村集体资产有效实现形式,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四是始终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抓落实。注重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基层意愿,推动政策落实,盯紧重点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狠抓落实的良性工作格局,共同推动“三农”事业稳步发展。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二、关于“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与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xx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为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以此为指导,科学谋划好“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一)准确把握“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装备基础更加雄厚,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涌现,机遇十分难得;另一方面,各种新老矛盾相互交织叠加,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可以说,“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点之高前所未有,挑战之大前所未有,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可概括为“六期同至”。

第一,“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短板在农村贫困人口。农民收入依然不高且不平衡,20xx年末,全国还有7000多万农村人口尚未脱贫,主要集中在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的偏远农村地区,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迫切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xx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十三五”是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的关键期。“十二连增”“十二连快”的好形势来之不易,实现高点强攻、高位护盘难度极大,更不容易,稍有松懈,高点就可能成为拐点。目前,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经营规模小、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突出,农业发展的各种支撑要素特别是资源环境要素已绷得很紧。今年玉米临储价格下调引发市场连锁反应,大宗农产品价格除生猪外普遍下滑,对农民增收和生产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库存增加,主要农产品国内外价差拉大,加上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放松农业、乃至忽视农业的声音。迫切需要凝聚共识,迎难而上,担当有为,决不能让农业农村好形势发生逆转。

第三,“十三五”是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农业已经到了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十三五”时期,农业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在发展思路、技术体系、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农业系统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农民的种植习惯等都要经历重大转型,这无疑是一场革命,必将经历阵痛,需要决断,需要攻坚。

第四,“十三五”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爬坡期。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粮棉油、果菜鱼等大宗农产品总量均居世界首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竞争力弱的问题已经显现。今年前10个月,粮食进口已达1亿多吨,超过去年全年水平,这很大程度上是内外价差引起的。我国农业在与发达国家竞争中处于劣势,迫切需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坚持不懈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爬坡过坎、突破瓶颈,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

第五,“十三五”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期。目前,农村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任务艰巨,尤其是承包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事项,涉及多方利益关系调整,容易引发农村社会矛盾和冲突。但这些都是绕不过去的坎,非改不可,迫切需要攻坚克难,一关一关地闯、一道一道地破,为农业农村发展释放改革红利,增添新的活力。

第六,“十三五”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深化期。当前,城乡不协调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不协调,农村土地、资金、高素质劳动力等优质资源过多地流向城市,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仍然明显滞后,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反哺带动不足。迫切需要进一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藩篱,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这些情况集中到一点,就是我国已经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成功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农业就能顺利转型升级,实现“四化”同步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基固本、加力助跑;如果应对不力、无所作为,农业农村发展就可能愈加滞后,势必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拿出应对复杂局面的有效举措和实际行动。

(二)科学谋划“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党的xx届五中全会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十三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和系统安排。“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这是一个新的重大提法,是对农业基础地位新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凸显了农业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作用。《建议》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这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建议》还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等等。这些新要求新举措为做好“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动政策创设提供了依据,我们要全面把握,创造性地抓好落实。

贯彻落实五中全会决策部署,“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一条主线”,突出“一个中心”,努力实现“六个全面提升”。

“一个目标”,就是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力争到20xx年,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经营规模适度、一二三产业融合、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大型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条主线”,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是“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要以新的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大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

“一个中心”,就是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这是“十三五”重点难点所在,关系农民能否同步进入全面小康。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挖掘增收新潜力,拓宽增收新渠道,努力保持农民增收“两个高于”的好势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六个全面提升”:

一是全面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十三五”时期,不追求粮食连续增产,根据供需情况,年度产量可以有增减,但必须巩固和提升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战略上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术上要重点加强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二是全面提升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水平。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是把现代生产要素、经营模式、发展理念引入农业的重要载体,因而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在完善“三权分置”办法、引导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上多下功夫,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三是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强化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等关键性技术研发攻关,重点突破一批世界领先、能够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转型升级产生革命性影响的重大品种、共性关键技术和现代装备,力争到20xx年,完成主要农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

四是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水平。这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加务农种粮收入、从而稳定农业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要大力推进农业节本增效,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发展高效优质农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发展农业分享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五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是“十三五”农业发展的一场硬仗。要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标准化生产,一手抓执法监管,加快推进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加大抽检覆盖率,力争到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升。

六是全面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抓住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和农产品供给充足的历史机遇,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力争到20xx年,农业面源污染和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实现重点突破,初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三、关于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20xx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任务十分艰巨,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双碰头”,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压力加大,巩固发展农业好形势十分不易。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源泉,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强化科技、装备、人才、政策、法治支撑,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绿色发展,统筹国内国际,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既是对过去“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坚持和延续,也是适应当前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新要求,对原有工作思路的丰富和发展。提质增效转方式,就是要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向现代化进军,实现农业发展动力转化、结构优化、方式变化,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既是路径,也是抓手,是今后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稳粮增收可持续,就是要努力实现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粮食总量基本稳定,市场和价格不发生大的波动;农民收入不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保持“两个高于”,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势头;资源环境有改善,把农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质量安全风险较大的隐患控制下来,为农业长远发展创造条件、留下空间。这既是目标,也是底线,是今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到“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难点在于兼顾好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一定要辩证想问题、统筹顾两头。在注重资源环境保护治理中,必须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力上去了,只要市场有需要,就可以产得出、供得上,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在注重保障总量、改善环境中,必须始终关注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只有质量效益上去了,才能有效破解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以及资源环境硬约束,形成竞争优势,真正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生态良好。

为此,明年要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在调整优化结构上下功夫。当前,农业经济运行中有总量平衡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结构调整放在重要位置,树立“大粮食”理念,下力气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调优、调高、调精,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重点是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生猪、牛羊、渔业生产布局,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要在促进节本增效上下功夫。当前,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行,节本就是增效,就是增收。要从技术、装备、设施、服务、加工和流通等多方面着手,从节水、节肥、节药、节电、节油等多环节入手,降低生产成本,延伸价值链条,大力提高农业效益。三要在推进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农业要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动力。要抓紧抓好农村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发挥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先行先试作用,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20xx年要在做好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20项重点工作。

1.积极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研究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政策建议,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支持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农民土地,鼓励农民在自愿前提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形成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让农民更多参与和分享。探索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政策。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明年再培训100万人,抓紧建立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直报信息系统,构建集补贴、金融、保险和设施用地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体系。

2.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按照5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倒排时间表,积极稳妥推进。明年再选择10个省份开展整省试点,切实抓好宣传培训、政策执行、督查督导等关键环节工作。已经开展整省试点的12个省份要及时组织“回头看”,抓好各个环节的完善补充。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利用确权登记时机,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将分散零碎的承包地通过互换或流转等方式,集中归并,解决地块细碎化问题。

3.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中央将要出台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文件,重点抓好经营性资产量化、资源性资产确权、公共服务性资产管护等工作。继续开展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在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发展股份合作以及完善股份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方面探索形成一批成熟经验。抓紧谋划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法律法规。

4.推动农业金融保险创新。加快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明年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要全部组建完成,并开始实质运营。各地农业部门要履职尽责,积极参与组建工作,确保农业信贷担保“姓农为农”。降低产粮大县三大主粮作物保费补贴县级配套比例,推动建立农业保险协同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口粮作物基本保险普惠补贴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生猪及糖料蔗等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拓展水产养殖业保险。要进一步树立现代农业金融意识,注重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5.着力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全面落实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抓紧细化实化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农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配套实施办法,落实支持政策;争取在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上取得实质进展,在垦区联合联盟联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强化工作指导督导,鼓励和支持各地积极开展先行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农垦改革发展进程。

6.推动种植业转型升级。明年粮食生产要保持总体稳定,可以有波动,但不能发生大的滑坡。稳固提升粮食产能,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高标准口粮田,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探索建立棉油糖果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加快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大中城市周边、交通沿线优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稳定水稻、小麦生产,明年力争“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调减1000万亩以上,继续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和热带农业发展。探索在河北地下水漏斗区、南方重金属污染区开展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在玉米非优势产区进行轮作试点,实现种地养地相结合。

7.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调整生猪生产布局,合理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和草业,逐步将“镰刀弯”地区和牛羊养殖优势区纳入粮改饲试点实施范围。扩大退耕还草,加强草原保护。加强奶源建设,大力推进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切实提高国产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中国奶业d20提升,振兴民族奶业。加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质量安全监管。

8.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围绕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的目标,促进渔业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合理调整渔业养殖布局结构,减少湖泊、水库和近海网箱养殖密度,鼓励发展大水面养殖和离岸养殖,逐步压减近海和内陆捕捞产能,不断提高远洋渔业国际竞争力。拓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营销渠道,发展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等新型业态,继续推动渔民转产转业。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坚持休渔禁渔制度,清除“绝户网”等禁用渔具,实施江豚、中华鲟等珍稀物种拯救行动计划。加强渔政渔港建设和渔船更新改造,提高渔业执法和设施装备水平。

9.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市场流通。争取出台指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分等分级、产地初加工、直接营销、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推动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健全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土地入股和财政性支持资金折股到户,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继续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公共服务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健全市场体系,发展冷链物流,创新农产品流通业态,鼓励农村经纪人和新农民搞活农产品流通。

10.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启动实施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加速构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资源配置体系,着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链,大力推进原始创新,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深化农业科研管理改革,创新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机制,完成农业领域科技计划管理专业机构改建工作。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优化升级,更好适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要求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作用,围绕重大科技问题和共性突出问题,协同推进重点攻关。发挥农业成果转化平台作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现代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工程,努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

11.加快发展现代种业。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种子法》,抓紧制修订相关配套法规。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建立健全种业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政策机制。实施现代种业建设工程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开展新一轮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积极推进玉米、大豆等良种科研攻关,加强南繁科研育种和国家级制种基地建设。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加强国家级种畜禽核心场建设,强化畜禽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资源保护,继续推进水产种业发展。

12.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重点突破油菜、棉花、甘蔗等作业瓶颈,进一步提升水稻机插、玉米机收比例,积极发展畜牧业和渔业机械化。配合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xx》农机装备行动方案,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持续开展深松整地作业,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积极推行订单式、托管式、承包式等农机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农机作业、维修、培训等社会化服务水平。

13.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启动建设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加强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服务改造搞活传统农业,连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稳步扩大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农业电子商务试点范围。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农业遥感技术和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配套应用。

14.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深入研究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培育现代农业服务组织。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积极发展良种苗繁育、水稻集中育插秧、农机承包作业、饲料散装散运、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养殖业粪污专业化处理等服务。鼓励地方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支持发展粮食烘干、农机场库棚、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服务。

15.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能力。开展产地环境污染调查与治理修复示范,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相关法规,制修订农兽药残留标准1000项,推行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实名购买制度,在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推行投入品记录制度。积极争取支持政策,再创建20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推动建立健全省、地、县、乡四级监管机构,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能力,强化责任追究,严打重罚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

16.全面提高从养殖到屠宰的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控制能力。从养殖、动物移动、屠宰等环节入手,运用新设备新技术,打造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管理体系。严把养殖业监管关,强化养殖档案管理,加强网格化日常监管,实施禽流感、口蹄疫等优先防治病种控制计划,防范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全面推行兽药“二维码”,从源头上加强兽药生产销售使用管理,控制药残超标风险。严把活动物移动监管关,加强动物卫生检疫和疫病区域化管理,严防动物疫情跨区域传播。严把屠宰业监管关,组织开展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养殖业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17.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往年增收主要靠价格带动、补贴增长和工资提高,明年这几方面形势都不容乐观,继续保持“两个高于”面临很大挑战。要全面推动“三补合一”改革,探索建立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并适当提高标准,探索建立农民生态补偿、轮作休耕等补贴,推进渔业柴油补贴政策调整,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实施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推动玉米价补分离、价补统筹和收储制度改革,继续搞好大豆和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探索实施鲜活农产品调控目录制度;引导农民主动对接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优质优价农产品,稳定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产权股份化等改革试点,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18.扎实推进特色产业精准脱贫。中央明确提出,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这是农业部门的光荣责任和用武之地。要充分发挥农业行业优势,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强化致富带头人培训,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特色农产品市场开拓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抓紧研究制定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规划,谋划具体支持政策,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带动模式,推动扶贫政策落实到户到人、扶贫资金量化到户到人。

19.继续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突出干旱半干旱重点区域,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扎实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继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试点,大力推广高效缓释肥、有机肥、低毒低残高效农药和绿色防控。启动农作物秸秆及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开展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综合示范,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20.深入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努力构建财税、金融、保险、外经贸等农业“走出去”支持政策框架,编制完成《农业对外合作规划(20xx-20xx年)》。支持建设与“走出去”紧密相关的育种、仓储、加工、物流等基础设施,建立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搭建农业“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走出去”企业信用评价制度,打造跨国涉农企业集团。启动农业科技国际合作行动计划,特别要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落实好在南南合作圆桌会上提出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个农业合作项目。

四、关于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

做好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完成“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农业部系统各单位和各地农业部门都要主动破除过时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工作惯性,实现思想观念上的新引领、方法路径上的新突破、工作职能上的新转变和作风面貌上的新气象。

一要转变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用新的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树立“创新强农”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经营方式创新和支持保护制度创新,实现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树立“协调惠农”理念,大力推进生产消费、一二三产、种养加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供需平衡、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结构。树立“绿色兴农”理念,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型农业,促进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打造农业发展新增长点。树立“开放助农”理念,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农业发展战略空间,加快形成进出有序、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树立“共享富农”理念,用工业化的设施武装农业、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农业、用城镇化的进程带动农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要转变工作职能。重点是“一简、一规、三加强”。“一简”,就是要继续简政放权。20xx年以来,农业部已经累计取消和下放了53%的行政审批事项,下一步还要加大力度。只有把该放的坚决放下去,才有精力把该管的切实管好。各地要继续做好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落实工作,确保平稳过渡,防止“中梗阻”和“一放了之”。“一规”,就是要规范制约用权。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要探索规范制约权力运行的有效机制,积极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切实强化权力监督,确保公正公开、透明高效行使权力,有效预防公权运行中的廉政风险。“三加强”,就是要加强政策创设。对“十三五”规划建议和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涉农政策举措逐条梳理研究,加紧谋划提出一批重大政策和工程项目。加强体系建设。推动农业部门优化职能配置,提升履职能力,进一步理顺职责分工,切实发挥事业单位作用,加强地方农业系统自身建设,完善推动工作和服务基层的体系,形成工作合力。加强法治建设。核心是“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强化涉农法律法规制修订,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提高农业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转变工作方式。“三农”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多年未有的深刻变化,对我们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优化决策方式,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好传统,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模式的调研总结,强化典型示范带动;更加注重发挥各类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更加注重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优化管理方式,在继续发挥好我们行政体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优势的同时,更多运用法治思维、市场办法、大众传媒和信息化手段,指导生产、推动工作、落实政策。优化投入方式,大力加强资金优化整合,将投资重点向主产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倾斜,逐步实现差异化、精准化、滴灌式支持。更好发挥财政杠杆撬动功能,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我们不能再停留在简单的批项目、管资金上,要将工作重点转向事前制定规划、创设扶持政策、制定建设标准、强化信息引导、加强事中事后督查验收上来。

四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以更严的标准和更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大兴敢于担当之风。“十三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任务急难险重,必须大力发扬农业系统“三种精神”,坚决杜绝庸懒散木推,倡导快准严细实,要敢于负责、乐于负责、善于负责,做到关键时刻能冲得出、顶得住、拿得下。大兴狠抓落实之风。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靠真抓实干。要用好绩效管理工具,突出重点抓落实,集中力量在明年20项重点工作上发狠力、寻突破、出成效。农业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亲力亲为,抓重点,抓落实。大兴清正廉洁之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加大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力度,坚决防止跑冒滴漏、虚报冒领。总之,要用过硬作风和一流业绩树立农业系统干部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明年及“十三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已经明确,号令已经发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

页,当前第

2

1

2

3

农业部农业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篇八

在全国开展集中治超工作一周年之际,我们再次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主要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有关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总结一年来治超工作,研究部署下阶段治超工作任务,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刚才,国家发改委欧新黔副主任传达了国办《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北京、山西、贵州三省市分别介绍了开展治超的情况。下面,我代表全国治超工作领导小组讲三个问题。

一、齐抓共管,通力合作,一年来全国治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去年6月20日,八部委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全国集中治超统一行动。一年来,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管省级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加强了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治超工作总体上顺利推开。交通、公安部门开展了联合执法,一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350万人次,检查车辆8275多万辆,卸载货物1200万吨。发展改革委公布了10批《载货类汽车质量参数调整更正表》,涉及250多个企业、1.2万多个车型、245万多辆在用“大吨小标”车辆;清理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目录,撤销了2万多个不符合国家新标准的车型。公安、交通部门免费更正和恢复了全国203万辆在用“大吨小标”车辆的核定吨位,依法增加运量360万多吨。工商部门出动检查人员14万多人次,检查车辆改装企业8.6万家,查处违法案件20xx余起。质检部门出台了我国首部规范车辆生产的强制性国标,组织开展了汽车产品质量3c认证活动和危险化学品罐车专项整治活动。交通、价格部门出台了降低大吨位车辆通行费的措施,运用经济调节办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宣传部门开展了有广度、有深度、有成效的宣传活动。安监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法制部门及时研究和调整有关政策法律问题,为依法治超创造了有利条件。纠风、财政等部门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年来,治超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车辆超限超载的比例大幅下降,从治理前的80%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车辆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二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在机动车总量增加16%的情况下,去年全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较上年减少10万起,死亡人数减少5100多人。今年以来,全国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的道路安全事故较去年同期减少14起。三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取缔了非法汽车改装企业728家,85%的车辆恢复核定吨位,90%的运输业户合法装载运输,市场恶性竞争减少,运价合理回归;四是经济调节效果得到呈现,10吨以上货车普遍降低了20—30%的通行费,江苏、安徽等省试行计重收费,依法运输车辆和多轴大型车辆的运输成本降低,效益增加;五是资源消耗大幅降低,合法装载延长了车辆使用寿命,原来货车使用2年、轮胎使用2个月即报废的现象基本扭转,汽车维修费用也减少了。在开展治超工作的同时,也有效保障了道路运输,保障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20*年,公路货物运输完成货运量124.5亿吨,比上年增加8.5亿吨,占全社会货运增量14.2亿吨的60%,治超工作没有影响宏观经济运行,运量增幅明显,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治超期间,开辟了鲜活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公安、交通部门对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不扣车、不卸载、不罚款,公路交通以及重点物资运输畅通,市场供应正常,物价平稳。社会各界和新闻舆论对治超工作反响良好,给予了充分理解和积极支持,强烈要求治超工作要坚持下去并进一步加大力度。今年的“两会”还把治超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介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给予了高度评价。

回顾一年来集中治超工作的实践,我们得出以下三点启示:一是必须形成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的治理工作格局。治超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靠部门联合、地区联动进行治超,否则就有可能事倍功半或半途而废;二是必须坚持依法整治、堵疏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措施,依靠科技手段,通过经济调节、政策引导,才能稳步推进治超工作;三是必须要有正确的舆论引向、依靠全社会的支持。针对社会上对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普遍存在的“不超不赚钱”、“治超就是罚款”、“法不责众”、“治超是一阵风”等片面认识和观望态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治超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也关系到自身利益和人身安全,进而了解治超、理解治超、支持治超、监督治超,使治超由政府行为、行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和公众行为,从而形成有利于开展治超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推进治超的高压态势。

国务院领导对治超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一年来,家宝、黄菊副,永康、建敏国务委员先后作出20多次重要批示,对治超工作给予有力指导和提出明确要求。去年11月19日,家宝批示要求“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坚持综合治理,注重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体制,以巩固成果。”去年12月26日,黄菊副出席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大治超工作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今年3月22日,永康国务委员批示:“治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来之不易。望各方协力,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务求取得更大成效。”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出了《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责任,提出了长效治理的要求。国务院领导的批示指示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既是对一年来治超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明确了做好今后治理工作的努力方向。

在治超工作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集中治超工作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生超限超载的各种条件和基础尚未彻底消除,治理成果还不够稳固,“大吨小标”车辆尚未彻底纠正;二是目前超载率控制在10%,意味着全国还有60多万运输业户程度不同的存在着超限超载行为,治超工作任务依然艰巨;三是经济调节效果的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一些运输业户仍有观望倾向;四是长时间高强度执法引发的人员疲劳和松懈畏难情绪,一些地方治超工作力度下降,春节以来少数地区超限超载反弹严重;五是一些地区暴力抗法现象有所增加,执法行为不规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一年来的治理成果表明,治超工作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既是现实的,也是长远的。这项工作不仅为运输业户守法诚信运输、规范道路运输市场提供了保证,而且为保证公路交通安全畅通创造了必要条件,更为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治超工作绝不仅仅是解决车辆装载、保护公路基础设施完好和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问题,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推进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检验政府部门公信力和提高行政能力的体现。我们要不断深化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认认真真、扎扎实实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国办《通知》要求,坚持不懈地把治超工作抓紧抓好,绝不能半途而废。

三、突出重点,落实责任,确保实现集中治超第二阶段的工作目标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通过3年的综合治理,要从根本上解决车辆超限超载问题。这是治超工作的重要目标。过去的一年是集中治理、打开局面、争取理解、探索经验的阶段,通过强化宣传和专项整治,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从现在起,治超工作进入巩固成果、依法严管、重点突破、有效推进的阶段,工作重点是严厉打击少数恶意超限超载的违法分子,基本解决车辆“大吨小标”问题,探索完善长效治理机制。

(一)进一步落实责任制

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治超列入政府工作重点,主管领导要亲自负责,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制订计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强化监督,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务必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交通、公安、发展改革、价格、宣传、工商、质检、安监、法制等部门,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落实措施,保障经费,确保部门联合、地区联动,坚持治超工作机构不变、宣传不断、力度不减。

(二)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从7月份开始,对车辆超限超载要依法严管,保护广大合法运输业户的利益。交通、公安部门要继续实行联合执法,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超载超限车辆实行严厉处罚,并根据超限超载程度确定处罚额度,恶意超限超载的要按上限处罚,同时对车辆驾驶员严格实行扣分制度。交通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将分期公布超限超载重点监管车型,要针对重点监管车型和重点地区加大执法力度,各级公安部门要增加警力,严厉打击治超工作出现暴力抗法、野蛮闯关等行为,坚决查处各类不法分子,净化治超工作执法环境。同时,各地有关部门要继续落实治超工作“五不准”规定,不定期组织明查暗访,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执法行为,严肃查处“三乱”行为和违法乱纪人员,并接受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全国治超领导小组将派出多个工作组,分赴全国各地进行明查暗访和督导检查。

(三)进一步加大源头管理力度

各级公安交管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通过重点督办,加快已公布更正表的“大吨小标”车辆的恢复与更正工作,确保年内更正率达到95%以上。对于车主不愿更正、超过规定时限的车辆,年检时将不予通过。发展改革委要在年内再公布“大吨小标”车辆质量参数更正表,以便目前确需更正但未予公布的车辆尽快恢复吨位,希望有关单位和个人能够及时申报。所有20*年4月1日以后新生产的“大吨小标”车辆,将一律视同违法车辆,由车辆生产厂家负责召回,并承担相应责任,发展改革委也将撤消其《公告》车型,公安交管部门不得发放车辆牌照,禁止违法车辆上路行驶。各级工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打击、取缔非法车辆改装企业,并公开曝光。7月份工商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汽车非法改装企业专项整治活动,对非法改装车辆严重的地区进行重点打击。此外,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清理整顿公路沿线的小煤场及各类货物分装场,非法的站场要坚决关闭,违规的站场要停业整顿,禁止超限超载车辆出场出站。通过对车辆源头、装载源头以及路面行驶等三个环节实行“封堵”,进一步遏制车辆超限超载。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短期治标,长期治本”的原则,在开展专项治理的同时,通过建章立制,逐步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首先要把好三个关口: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专门的办法,加强监管,严厉查处“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行为。各地要采取措施,规范车辆生产和改装行为,确保不符合国标的车辆一律不得生产和销售,不符合标准的改装车辆一律不得出厂,不符合资质条件的改装企业一律清除出市场,严格把好车辆生产和改装关;公安交管部门要规范车辆注册登记工作,确保外廓尺寸、技术参数不符合国家标准或与公告不符的车辆,一律不予注册登记,杜绝非法车辆上路行驶,严格把好车辆注册登记关;各级交通部门要加强对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督管理,不断优化运输车辆结构,不符合国标的车辆一律不予发放道路运输证,严格把好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关。

同时还要建立三个体系:交通部门要结合公路建设,设置一批规范化、标准化的检测站,改善条件,加强管理,充实人员,完善制度,建立起全国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体系;交通、价格部门要落实大吨位车辆降低通行费的措施,研究修订养路费等交通规费征收方式和管理办法,并以华东区域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和开展计重收费工作,建立鼓励多轴大型车辆发展、降低运输成本的交通规费管理体系;法制、交通等部门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立法计划,加快公路保护条例的起草工作,同时研究出台相关规定,对严重破坏桥梁和公路的超限超载车辆依法追究责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五)进一步强化宣传与保障工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宣传贯穿治超工作的全过程,提前宣传政策、措施,深入宣传做法、成效,有针对性地宣传重点工作。宣传部门要及时引导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舆论宣传推动治超工作健康发展。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开展的“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加大对治超工作的宣传力度。各地治超机构要继续按照全国治超信息管理制度的要求,密切监测和跟踪了解市场动态和公路交通流量,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对出现的问题要快速反应,及时研究解决,必要时要及时启动运输应急预案。交通、公安部门在治超工作中要坚持保交通畅通优先,对交通堵塞严重的路段,要加强疏导;对鲜活农产品运输要继续实施“三不”政策,同时加快全国高效绿色通道建设,实现治超工作与保障运输的双赢。

同志们,治超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攻坚战,下阶段的任务会更加艰巨繁重。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坚定信心,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再作新贡献。

谢谢大家。

农业部农业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篇九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水平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运行的稳定。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农业部农业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和明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韩长赋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就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做好“十三五”和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农业部党组的工作安排,认真总结“”行业发展的成就经验,分析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明年和“十三五”的重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新成绩,总结新经验

“”时期,伴随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依靠市场拉动、科技驱动和政策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保持了较快增长,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中小微企业多、带动作用强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总量规模快速扩大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体量巨大的朝阳产业。20xx—20xx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13万亿增加到20万亿元,年均增长11%,在工业中占比从16%提高到18%,很多农产品加工大省工业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从1.8:1提高到2.2:1。规模以上企业从6.9万家发展到7. 6万家,大中型企业比例达到16.15%,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近2万家,超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70家(其中超500亿元的5家),成为经营主体融合共生的主导者、产业环节融合互动的引领者、资源要素融合渗透的推动者。

(二)发展动力持续强劲。

“”期间,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农产品加工业,既不与民争利,又带农增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入累计达到16.8万亿元,年均增长19%,其中20xx年预计达4万亿元,同比增长9.7%,高于工业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8%,成为经济发展新的亮点,为新常态下稳增长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落后产能逐步消化,装备技术升级加快,为产业发展增强了新的发展动能。目前食用类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农产品加工业比重达52%。主要农产品加工初步形成齐全的国产化机械设备品种,如肉类加工设备国产化88.5%以上,粮油加工设备逐步替代进口。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正在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电商换市,一批名企、名品、名家正在培育成长。

(四)空间布局更趋合理。

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向加工园区、物流节点、优势主产区集聚,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20xx年农产品加工园区达到1600家,汇聚了3.5万家企业(其中龙头企业1.5万家),成为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聚集地;山东、河南、四川、内蒙古等10个畜禽大省的肉类加工总量占到全国的80%;河南方便食品、湖南辣味、安徽炒货、福建膨化、湖北冷冻、四川豆制品等形成区域特色品牌。

(五)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逐步显现。农业经营主体接二连三融合,吸引农民直接以资金、农产品、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发展加工和流通业,全国农民合作社中已有53.3%从事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龙头企业前延后伸融合,将农户、加工企业和经销商等不同环节的经营主体,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利益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叉融合,打造了农业产业化升级版。“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渗透融合,将电子商务、加工体验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引入,模糊产业边界,实现网络链接,大大缩短了供求距离,降低了经营成本。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实现补农建农带农。目前农民人均收入9%以上来自农产品加工业工资性收入,加上关联产业比重更大,每亿元加工营收吸纳96人就业,明显高于工业;农业逐步从出售原字号农产品转向加工制品,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3、“菜篮子”产品供给的2/3以上都是加工制品。可以讲,“”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的时期。

与此同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风声水起、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作为农业新的业态和农业新的增长点,其内涵日益丰富,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如果说农产品加工业是对农产品资源进行开发,将农产品“卖出去”来增加农民收入的话,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则是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进行开发,将消费“引进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正因如此,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指出:“有一些贫困地区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农家院变成旅游设施,绿水青山变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80万家,预计20xx年经营收入3500亿元,接待游客11亿人次,带动3300万农民受益,已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新亮点,成为城乡居民望山看水忆乡愁的好去处。

“”时期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发展成就来之不易,凝聚了各级管理部门、广大企业和亿万农民群众的智慧与汗水。可以说,产业有了大发展,工作上了新台阶。在实践中大家积累了不少好经验。

一是始终把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作为推进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这些年,我们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重视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指导企业以农为本,引领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加工和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努力为农业注入资金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着力破解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与成本“地板”双重挤压以及资金技术等要素瓶颈问题,充分发挥产业增长带动作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产业功能,从纵横两个方面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就业增收渠道。

二是始终把市场决定和宏观指导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遵循。这些年,我们紧紧围绕产业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产业,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依托社会组织,整合资源要素,针对农产品加工薄弱环节、瓶颈制约和重点领域,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作用,强化各类公共服务,引导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户形成了发展产业的合力,有效激发了产业发展的活力。

三是始终把政策引导和项目推动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这些年,我们努力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用地等政策方面为产业发展争取空间,用政策来推动,用规划做引领,用标准来衡量,善于把问题变成课题,把课题变成政策,把政策变成项目,先后推动出台了粮食加工减损、加强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基地、综合利用、主食加工、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人才队伍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民创业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开展主食加工提升等系列活动,有效组织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等财政项目,为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四是始终把创新和推广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这些年,我们努力把创新练就成看家本事,瞄准资源配置、人才培育、体制机制建设、成果转化等关键问题,不断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实招、下大力,在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产地初加工技术装备创新、传统加工技术传承创新、休闲农业、农业文化遗产、创意创新等方面培养了一支强有力的专家队伍,在成果推广应用、标准化进程、品牌培育、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创新支撑。

五是始终把职能和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这些年,各级管理部门履职尽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强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整合系统资源,汇聚工作合力,形成了目标一致、上下联动、部门协作、一起发力、互相支持、攻坚克难、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适应新形势,明确新思路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做好产业工作的行动指南和遵循依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等任务要求。

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强调要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特别是要把供给侧结构改革作为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就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市民化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中央的部署要求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期,也是我们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期。一方面,全面小康社会,居民收入倍增、人们消费结构变化、消费档次升级,形成新的需求,加之现代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为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常态,产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是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要素供应趋紧、投入成本上升等严峻挑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明确新思路。

(一)坚持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工作目标。

这些年,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粮食和主要农产品连年增产,农民收入也连年增长,但受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就会成为空话。这就需要提升新的农业增值空间,开辟新的农民增收渠道。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端伸向消费市场,搭建起了沟通城乡的桥梁,既吸引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又拓展了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了农产品转化增值。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在农村首先要发展那些农民能够广泛参与、共享产业链价值链增值收益的产业。因此,我们要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工作目标,坚持以农为本,立足农业资源特色优势,尊重企业和农民主体地位,做大做强产业,完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为实现农业多重增效和农民多渠道增收做出贡献。

(二)坚持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工作路径。

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国际经验也表明,农业不仅是农产品的生产,还包括与农业相关联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天然的“接一连三”的特殊属性,而休闲农业则更是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体。我们要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要求,努力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为载体,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要素聚集、机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一体推进。通过采用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组织形式,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形成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通过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程,努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并进。

(三)要坚持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民创新创业三大任务为工作布局。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已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民创新创业三大任务。这是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抓手,适应新的形势,符合职责要求,应当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体任务和工作布局。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在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的同时,大力推动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促进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更加注重资源环境和集约发展,构建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公共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到20xx年,农产品加工业总量明显增长,结构明显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争取年均增长7%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达到2.5:1左右。

发展休闲农业,要与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注重规范管理、内涵提升、公共服务、文化发掘和氛围营造。要依托农村绿水青山、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培育繁荣农村、富余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力争到20xx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8%以上,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格局基本形成,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引导农民创业创新,要以营造良好农民创业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为主线,以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在农村创业创新为主体,持续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引导农民在农村兴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和小微企业,发展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民俗民族工艺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养老、家教、生产资料供应、生活生产服务业。力争到20xx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民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孵化助推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使农民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三、采取新举措,开拓新局面

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今后一个时期,要聚焦重点,集中力量,组织实施好“三大工程”。

第一,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

在工程实施上,要重点抓好四件事:

一是加快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完善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政策并高效廉洁规范实施,充分发挥补助政策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补助项目向优势产区、特色产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倾斜。加强初加工设施和装备建设,突破初加工关键环节,整体提升初加工水平。积极推进粮食加工减损增效,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烘储设施。加强菜篮子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改造升级贮藏、保鲜、烘干、分类分级、包装和运销等设施装备。

二是推进精深加工。积极采用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灭菌、冷冻保鲜、分子蒸馏等精深加工技术,在提取蛋白质、脂肪、纤维、新营养成分、药用成分及活性物质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发展优秀国产农产品加工设备装备,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三是提升主食加工水平。培育一批产权清晰化、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品牌化的主食加工示范企业,推动主食加工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加大品牌培育,推介成熟的发展经验和模式。

四是推动综合利用。重点针对秸秆、稻壳米糠、等外果及皮渣、畜禽骨血、水产品皮骨内脏等副产物,主攻循环利用、全值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加强综合利用试点,一定要试点出样板和成效来。

在推进方式上,

一要抓好政策指导扶持。集中精力研究制定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抓紧发布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合理、科学、有序地对主要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优化结构布局。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食品和质优、价廉、物美、实用的加工制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拓展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空间。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深加工,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推动解决好农产品加工的税收、用地、用电等问题。

二要抓好科技创新。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支持农产品加工设备改造提升,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推进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切实解决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共性重大技术装备难题。推广成熟适用技术,发布行业重大科技成果,加快推进互联网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人才、企业家人才、技术骨干和生产能手。推进标准化进程和品牌培育,发挥生态、安全标作用,集中力量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计划,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优胜劣汰,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

三要抓好园区建设。着力强化现有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完善园区功能,促进园区前延后伸,创建一批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体系化物流配送营销网络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

四要抓好公共服务。搭建政府服务公共平台,促进投资、贸易、银企、科企对接,搭建主销区向主产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各类平台。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咨询、信息、人才、融资、技术等公共服务及专业服务。建立以农产品加工信息网为主体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中央+地方”联动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加工信息资源数据库,提高农产品加工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创新“互联网+农产品加工业”形式,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第二,大力实施休闲农业提升工程

在工程实施上,要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培育休闲农业品牌。做好顶层设计,用好的规划塑造出一个好的产业来。落实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政策。制定好的标准和程序,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创建活动为重点,打造一批最美休闲乡村、田园,形成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知名品牌,逐步形成休闲农业的品牌体系。鼓励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休闲农业特色村、星级户、精品线路等创建与推介活动,培育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牌。

二是持续发掘农业文化遗产。弘扬中华农耕文化,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内涵。要按照“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思路,以带动遗产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农村文化遗产普查,加大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力度,强化政策创设,完善工作机制,带动遗产地农民增收。

三是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形式。对在资源禀赋、人文历史、交通区位等方面有发展休闲农业优势的贫困地区,优先扶持发展农家乐、小型采摘园、休闲农业专业村等项目,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利益分享机制,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带动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农民脱贫致富。

在推进方式上,

一要创新组织经营形式。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合作社。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旅游项目。

二要加大标准制修订。要在总结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修订创建标准,强化后续监管,确保发挥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园和民俗村四大类型,分门别类研究制定餐饮住宿、景观环境、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和服务礼仪等方面的标准,推动产业的规范化发展、标准化服务、特色化运营。

三要强化基础设施改造。要结合村庄整洁和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争取基本建设项目,在城市周边、景区周边、传统特色农区、扶贫攻坚地区,扶持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专业村和休闲农业园,实现特色农业加速发展、村容环境净化美化和休闲服务能力同步提升,引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着力改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村基础服务设施。积极争取落实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四要加大宣传推介。农产品加工业是工业带动农业,休闲农业就是城市带动农村,做好向市民推介宣传很重要。要站在助推农民增收、方便市民休闲的角度,结合时间节点、产业特点和消费人群的个人化需求,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推介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和线路,扩大产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做到春赏花、夏消暑、秋采摘、冬年庆,四季不断,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三,大力实施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程

在工程实施上,要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落实和创设农民创业创新政策。打通创业创新扶持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能落地生根。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农业农村补助项目等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支持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创设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

二是培育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以返乡农民工、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大学生村官为主体,培育一批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以成功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电商辅导员、天使投资人、创业带头人和科研院校专家为主体,培育一批农民创业创新辅导师。利用现有培训资源网络、远程传输、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和培训机构,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职业技能等培训计划,广泛开展农民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创业创新能力。

三是搭建农民创业创新平台。利用现有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建设一批农民创业创新园,真正让农民创业创新园成为好的抓手;利用名村、企业、园区和农贸市场,建设一批农民创业创新见习基地。

在推进方式上,

一要建立工作机制。在部级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围绕农民创业创新,加强部门间工作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农民创业创新职能,加强上下间工作联动,形成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要开展试点示范。持续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创建一批农民创业创新试点县、试点乡和村。

三要推介典型代表。总结推广一批农民创业创新模式,引导广大农民在创业创新中学习借鉴。开展农民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宣传推介一批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

四要提供公共服务。努力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配合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鼓励各类协会、中介组织和社会机构开展农民创业创新综合性服务和专业类服务,开展各种促进创业创新的公益活动,为农民创业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同志们,面对“十三五”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紧围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继续加强系统自身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这里,我提四点要求。

一要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以更严的标准和更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做到重实际、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主动破除一些过时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工作惯性,实现思想观念上的新转变、方法路径上的新突破、作风面貌上的新气象,进一步树立全行业讲纪律守规矩、真抓实干的清风正气。

二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的干部队伍。要注重调查研究,深入行业第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农民群众和企业的意愿需求,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研究关系行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

三要创新抓手载体。深入挖掘现有各类典型示范的好经验好做法,抓住那些一举多得和牵动全局的好措施好政策一抓到底。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模式的研究总结。

四要加强机构职能和队伍建设。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优化内部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分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发挥事业单位作用,加强系统自身建设,完善推动工作和服务基层的体系。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创新意识,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构建协同机制,加强上下联动,加强对外沟通协作,建立领导支持、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行业服务、协调一致的管理服务机制。

明年及“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农民创业创新的任务已经明确,重点工作已经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农业部党组的中心工作,鼓足干劲、拼搏进取、求实创新、攻坚克难,努力推动各项产业发展不断登上新台阶,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确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出更大的贡献。

3

页,当前第

1

1

2

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