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优质5篇)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优质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1:17:19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优质5篇)
时间:2024-03-20 21:17:19     小编:温柔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篇一

李白,字太白,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被称为“诗仙”。他出生于公元701年,出生地碎叶(古城名,今属俄罗斯),祖上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公元705年,李白的一家从碎叶城搬到了西蜀绵州彰明(今四川北部江油县)。

李白的父亲及其一家,原来住在西域,用的都是胡人的名字。搬到西蜀之后,便要恢复祖上的李姓。但叫什么名字呢?正好这时,乡亲们都来看望他们一家,热情地对他们说:“欢迎你们这远方来的客人!”一句话,使李白的父亲受到启发,遂取名为客。所以,李白的父亲从此便叫李客。至于李白的名字,据传说他的母亲生他那天,梦见了太白金星,所以为他起名李白,字太白。

李白小的时候,天资过人。未来西蜀之前,随胡人习性,喜欢让大人把他抱上马去,还学射箭,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骑射技巧,当时不喜读书。来西蜀定居之后,他父亲李客才开始教他念书。当时西蜀的孩子开始念书时,都是先读“六甲”。“六甲”就是“六十甲子”。即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时,用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因此李客教儿子念书的时候,也从念“六甲”开始。李客念一句“甲、乙、丙、丁”,李白也跟着念一句,结果没几天,李白就把“六十甲子”全部背诵下来了,并且还能默写下来,同时还学会了推算。接着,李客便为李白请了家庭教师,开始教他读《诗经》、《尚书》等经典著作。李白感到这些著作内容丰富,很愿意学,所以十分刻苦勤奋。

由于李白的父亲是个商人,来家谈生意的人多,李白常感嘈杂之声刺耳,为了不影响学习,他要求父亲给他找一个清静的地方。李客答应了他的要求,让他到离家不远的大匡山上去学习,并让他的一个叫月圆的妹妹陪他一块学。

李白兄妹来到山中,见景色幽雅清静,果然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心中非常高兴。从此,兄妹二人在这里争分夺秒,刻苦读书。不到两年,李白的知识水平和写作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业上的进步,李白渐渐产生了松懈情绪,时间也没刚到山上时抓得紧了。从前,他是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如果一篇文章没读完,或者一首诗没写完,他不吃饭,不睡觉,也非读完、写完不可。父亲来山中看望,怕他累坏了身体,便给他硬性规定:上午休息一次,下午休息一次;可是父亲走后,他一次也不肯休息。但是现在,他读累了,便停下来,到山中转一转,玩一会儿,回来再学。开始,他一天休息一次,时间也短;可后来,他一天休息两次、三次,时间也越来越长。

李白被说得哑口无言,但依然我行我素,并没有改。

这一天,正值暮春时节,漫山遍野,桃红柳绿,蜂蝶起舞,百鸟争鸣。李白望着这如画美景,不由得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他顺着一条小溪正往山下漫步,耳边忽然传来一阵“沙沙”的声音。他顺声走去,来到溪边,举目一看,原来是一位白发老妈妈,正拿着一根铁杵,在石头上“沙沙”地磨着。

李白觉得奇怪,上前问道:“老妈妈,你磨铁杵干什么用呢?”

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回到山上去了。

从此,老妈妈决心用铁杵磨成绣花针的事就传开了,后来被编成故事载人了元代《日记故事》中,后又演变成一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流传至今。

李白听了老妈妈的话后,很受震动,也很惭愧。他回到山中,见了妹妹,一句话也不说,便又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白经过四年的山中苦读,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就。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意思是说:山间的流水声中夹着阵阵的狗叫声,带露盛开的桃花显得十分浓艳。沉寂的山林里,常见鹿在走动,中午了,在溪边也听不到钟声。翠竹冲破了青色的云雾,瀑布挂在碧绿的山峰。谁也不知道道士到哪里去了,来访的人,因为没有遇见他,倚在松树上,感到十分遗憾。

人们读了这首诗,仿佛自己就在这幅色彩鲜艳的风景画中。

李白二十五岁离开家乡,漫游长江流域,后至安陆。公元727年,他娶了退休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他后游襄阳,结识了孟浩然;公元730年,他第一次赴长安,结识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及贺知章、崔崇之等人。公元742年,由贺知章推荐,李白受到唐玄宗接见,因才高而做了翰林,专门给皇帝起草诏书。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李白要高力士脱靴才肯写诗的故事。因此,高力士嫉恨在心,挑拨李白和杨贵妃的关系。于是唐玄宗也不再重用李白。一年后,李白辞去官职,离开京城,重新浪迹天涯,遍游祖国各地。就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著名诗篇,其中有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脍炙人口的佳句。公元744年,李白在洛阳结识了大诗人杜甫,成为至交。公元762年十一月李白死于安徽当涂县,时年六十一岁。

对于李白的诗,后人把它和杜甫的诗合在一起,称为中国之最。正如唐代另一位大诗人韩愈所说的:“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其大量作品,皆收于《李太白集》,流传后世,至今不衰。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篇二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为后世敬仰。他小时候很聪明,可他与众多男孩一样地贪玩,做事情没有耐心和恒心。

一位不知名的老婆婆在李白的成长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天天气很好。老婆婆在阳光下打磨一根铁柞。偶尔抬眼,她看到了一个悠闲溜达的少年。少年李白亨受着阳光的照耀,他觉得只要不让他那么辛苦读书,一切都好。

他稍稍转身,就看到了老婆婆手中的铁柞。铁柞铮亮,有些刺目。

阳光下的少年李白,沉默不语。

望着老婆婆的背影,他心里反复念叨着:“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

这是老婆婆送给他的话。

后来李白认真读书,日积月累,终于成了很有学问的人。他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许多光耀千古的名篇。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篇三

【解释】: 杵:舂米或捣衣的棒。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出处】: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举例造句】: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近义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故事】: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1.推小车上台阶 —— 步步有坎;一步一个坎

2.歪嘴讲故事 —— 邪(斜)说

3.外甥打灯笼 —— 照旧(舅)

4.王八吃秤砣 —— 铁了心

5.王婆卖瓜 —— 旁人不夸自己夸;自卖自夸

7.瞎子点灯 —— 白费蜡

8.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9.小和尚念经 —— 有口无心

10.丈二和尚 —— 摸不着头脑

11.飞机上点灯 —— 高明

12.半夜三更放大炮 —— 一鸣惊人

13.木匠带枷 —— 自作自受

14.大水淹了龙王庙 —— 不认自家人

15.八级工拜师傅 —— 精益求精

16.冰糖煮黄莲 —— 同甘共苦

17.聋子耳朵 —— 摆设

18.上鞋不用锥子 —— 针(真)行

19.窗户边吹喇叭 —— 名声在外

20.借了一角还十分 —— 分文不差

21.大姑娘坐轿 —— 头一回

22.提着马灯下矿井 —— 步步深入

23.提着灯笼砍柴 —— 明砍

24.唱歌不看曲本 —— 离谱

25.担着胡子过河 —— 谦虚过度

26.挂羊头卖狗肉 —— 虚情假意

27.出太阳下暴雨 —— 假情(晴)

28.鲁班门前耍斧 —— 有眼无珠

29.到火神庙求雨 —— 找错了门

30.东洋人戴高帽 —— 假充大个

31.顶风顶水划船 —— 硬撑

32.池塘里的风波 —— 大不了

33.放风筝断了线 —— 没指望了

34.只许州官放火 —— 不许百姓点灯

35.猪鼻子里插葱 —— 装象

36.我解缆,你推船 —— 顺水人情

37.苦水里泡黄连 —— 苦上加苦

38.里弄里扛竹竿 —— 直来直去

39.铜钣上钉铆钉 —— 一是一,二是二

40.秀才遇到兵 —— 有理讲不清

41.赶鸭子上架 —— 吃力不讨好

42.泼出去的水 —— 收不回

1.

关于铁杵磨成针歇后语的知识点

2.

歇后语故事

3.

歇后语笑话故事

4.

歇后语故事大全

5.

谐音歇后语故事

6.

歇后语故事精选

7.

故事歇后语大全

8.

歇后语故事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篇四

传说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拾。

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对呀,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篇五

我相信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标准,也会有一千种答案,而对于《我的大唐我的诗》的作者胡维先生,就比较率性,他以个人的认知和喜好,选出了10位顶尖的大唐诗家圣手,而人家更牛的是,在查阅了三十多种古籍、五十多本专著、百余篇论文后,写出一本有趣又生动的书籍:《我的大唐我的诗》。

这是一本让人长知识的诗人小传合集,也是一本不错的唐诗读本。胡维先生为我们精选了大唐10位顶级诗人,以他们的人生经历为线条,通过丰富的史料,以独特的视角,将每一位诗人都写得立体而真实,其中更讲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例如,王勃为何杀人?李白到底出生在哪里?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谁才是大唐第一愤青?元稹真的是渣男吗?白居易为什么推崇中隐?……书中,还引用了多篇诗歌,大都颇为恰当,让我们在了解诗人生平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所创作的诗歌情感。

那么,胡维先生所选取的这10位大唐顶级诗人是谁呢?让我们依此来看。

01、“别人家的孩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杜甫曾写诗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王”,便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而同样是“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评价王勃说:“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别人要学习一百年的学问,他十几天便能学会,古人千百年来的智慧,他随口就能引出。

这么看来,王勃妥妥的是父母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简直就是天才。

而纵观王勃短暂的一生,确实很开挂。年仅十六时便通过了幽素科考试,官拜散骑郎;十七岁被唐高宗钦点为儿子沛王的侍读,后因斗鸡案被逐出府中,在蜀中游览三年,回到长安几经波折后,终于决定不再为官,立志于学问,一年便取得了别人十年做不出的成就。

02、布衣中的“异类”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孟浩然有着极其豪华的“朋友圈”,李白是他的粉丝,王维是他的知己,杜甫对他推崇有加,贺知章、储光羲、张说、王昌龄、张九龄……这些大诗人们——有些甚至是大唐宰相,都十分推崇孟浩然。

然而,“人脉”如此之广的孟浩然,却几乎一生布衣,纵观整个唐朝诗坛,独一无二。“仕隐两难”,可以说是孟浩然一生的写照。孟浩然四十岁之前,几乎都在隐居,四十岁后,开始外出求仕,然而,三次仕隐挣扎之后,还是没有任何功名,他选择了终身隐居,最终病逝于襄阳南园家中。

孟浩然去世后没几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孟浩然,可以说是幸运的,他的人生绽放在盛世,也与盛世一起落幕。

03、真“佛”系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的母亲笃信佛教,所以给王维的名字取了一个“维”字,又取了个“摩诘”的字,合起来便是“维摩诘”,在梵文中,这是无垢的意思,是佛祖座下第一居士,传说是金粟如来转世,而王维的一生,也真如一位无垢居士一般。

胡维先生认为,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而剩下锦绣盛唐的一半,便该是王维,他的诗,是画、是禅、是山水,更是桃源。

04、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李白《将进酒》节选

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李白的盛唐,是酒、是剑,是豪侠,是“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气,更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游侠,李白的诗,配上李白的酒,可以沉醉千年,“诗仙”二字,诚不虚传。

仗剑直行千万里,一身风尘一壶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个性,更是李白的仙气。

05、马上封侯、马下走笔的高适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燕歌行并序》节选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只有高适一人而已!

06、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元稹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这话,一点都不错。整个唐代以来,又有谁能像杜甫一样心怀天下,用他那颗博爱之心,温暖着后世一千余年,又有谁能在衣不蔽体、食不饱腹的情况下,还能真挚地呐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呼声!

了解杜甫的一生,就能了解为什么过去了千年,我们仍然要读唐诗。他们生活在苦难和折磨的时代中,然而,他们却能高昂着头颅,拥有吞吐日月的胸襟和对苍生的无限悲悯。

07、“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正如胡维先生所评价的,“白居易这一生,因文字而荣耀,因文字而生,因文字而死,也因文字而不朽”。

白居易字乐天,“乐天,乐天”,似乎也是其一生的写照。白居易的一生,是纠结的一生,到底是出仕兼济天下,还是隐居独善其身,他思考了半辈子,最终确定了“中隐”的人生志向,影响了后世无数士人。

08、渣男,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五次被贬,两次婚姻,三段情史,让世人对元稹的认识,有了两极分化的评价,他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痴情公子,也是始乱终弃的渣男;他是正直敢谏的刚臣,亦是持宠生骄、蒙蔽圣听的奸臣。

09、人间唯有杜司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杜牧出身名门,且少年得志,但终其一生,却仍然有着无数的惆怅,他内心有金戈铁马的豪气,也有风花雪月的柔情,他的文章漂亮,书法也好,写诗,更是晚唐中的翘楚。

杜牧的一生是传奇的,是值得人们去唏嘘且叹息的。

10、无题亦无解的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与杜牧齐名的李商隐,却没有杜牧的幸运,他出身寒门,虽然是帝室之胄,但那点残存的血脉,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他也没有杜牧的潇洒,一生深陷牛李党争之中,犹如一缕飞蓬,丝毫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李商隐的诗出了名的难懂,比如他的这首《锦瑟》,连大学问家梁启超都不懂,但他仍然觉得很美,不懂,丝毫不影响诗的美,不影响读之产生美的感受,或许,这就是李商隐诗歌的魅力。

以上,便是胡维先生所选取的10位顶级诗人,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这都不影响阅读本书所带来的新鲜感和美的体验。有意无意之间,胡维先生似乎在回避关于诗人不好的东西,所以徜徉在这本书中,你看到的都是“完美”的诗人们,可以与这10位大唐的顶级诗人促膝谈心,听他们娓娓道来自己的一生。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因此,胡维先生这本书,作为诗传阅读,自然不错,但有些地方,我持保留意见,总体来说有以下三点不太满意:(1)作者似乎对诗人们有过度美化的嫌疑,大多说他们的天才之处,对于他们的过失或有争议的地方,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往好的方面去解读;(2)有些地方的解释,似乎有点牵强附会,反而有种不真实和过甚的感觉;(3)作为诗传,诗歌解读不深,有些诗歌的引用也未必符合原诗的味道,当然,这一点作者在后记中也提到了,就不再过多饶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