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第一课》读后感大全

2023年《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第一课》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1 08:54:26
2023年《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第一课》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3-06-01 08:54:26     小编:一叶知秋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第一课读后感篇一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老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现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于感恩,是在感恩中静心学习,尽心工作,用爱心回报社会。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我们应该多提问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用键盘留下文字,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

毛泽东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班级管理讲究艺术,要多动脑筋,考虑孩子的需求。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动脑筋,哄着孩子跟你走,制服犟牛用再大的力气不如一把青草效果好。所以教师要形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坚持下去,成为制度。在安排各项工作要统筹兼顾,考虑问题要周密,使各项工作井井有条,井然有序。要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善于培养幼儿自主、自信、自立的品格,善于寓教育于管理之中,使每项管理活动都成为教育机会。总之,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把工作做细、做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营造健康向上、个性张扬的班集体。

人的智力是不等的,有差距的,也就造成了学习的差异。要想把孩子都达到统一标准是不可能,也就是说教好所有的孩子是不容易的。用统一的眼光看不同的孩子是不对的。要用不同的尺子来量孩子,发现孩子与与众不同的长处。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孩子,那样你满眼基本上都是差的孩子。孔子弟子三千,贤者才七十二。爱因斯坦小学呆头呆脑,学校开除;黑格尔大学毕业,辅导员的评价:“此人智力中等,不善长哲学”。没有想到开了个天大的`玩笑,黑格尔成为哲学大师。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我们怎能凭孩子的一时表现,判断他的一生呢?!

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第一课读后感篇二

暑假学校里发了一本《教师第一课》,教师除了耕耘和忙碌,还应不时地仰望星空,让星光照亮自己实践的智慧。看到《教师第一课》这一书名,工作十多年的我产生了疑问:“在教师这岗位上我已度过多少春秋,我还得回到起点,从“教师第一课”开始?”带着可笑与疑问,我翻开了这本《教师第一课》这本书。

还得像朱永新教授所说,在我们抱怨日子陈旧黯淡时,其实我们可以用阅读去无限拓展心灵的领空,只要有一本书,我们就可以飞翔。当我们的精神摆脱束缚时,就是我们真正强壮的'时刻;当教师的心灵开始飞翔时,就是教育翱翔长空的时刻!于是,我改变了最初可笑的想法,用心阅读从这里出发。读了这本书,我想这本书向我们推荐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能作为教师心灵飞翔的导航,引领教师一路前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历不知难。”反观自己,生活中的交谈,教学中的言语表达,教改中的观点陈述,还是写作时的表述,语言贫乏,缺少理论支撑。究其原因,应是少阅读,即使偶尔读读,也是毫无目的,不曾深入。这本书对专业阅读的叙述虽然深奥,细细读来还是有所收获。

首先专业阅读的根本任务是构造一个合宜的大脑,它需要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对心理学的经典思想,教育哲学基本观点,人类最好的教育经验,所教学科的知识精华,所教学科的成功案例,人类的基本价值,中国文化的精髓等等,有一个丰富的了解,再逐渐上升到透彻的理解。我想这应该是给我们读什么提供了一些思路。

其次专业阅读的关键,是必须回到对根本书籍的研读中来。所谓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那些多在童年至青年期出现过的、深刻地影响人的生命以及精神气质的书籍。但不是所有的经典书籍都能成为某位教师的根本书籍。成为一个人的根本书籍意味着,你深刻地理解了这本书,而这本书也成为你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其他书籍的原点。构成一个老师思考原点的根本书籍的高度,往往会影响到这个老师的高度。从这可看出我们应该有选择的阅读,选择能成为你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其他书籍的原点这本书。

接着是知性阅读。要进行咀嚼性质的研读,也就是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重建的过程。是的,专业阅读是一种吸纳,与其抱怨日子,不如用心阅读,迈开阅读的步子,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书的第六章对写作的意义说得很明白,“写作,是平庸教师与卓越教师的分水岭!一个不能写一手好文章的商人,只能算是一台赚钱的机器。而不能写一手好文章的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一个从事教育的劳动力。”看来,若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教书匠,一个从事教育的劳动力,就必须学会和善于写作。

说到写作,我除了职称晋升迫不得已写下两篇论文,平时不曾用心,至于书中所介绍的几种写作方式,日常的记录(教育日记、个案记录、教学实录)、教育随笔(事理随笔、教学札记、书信小简)、文学作品(诗歌散文、书影评论、教育杂文),我虽有过教学中的思考,写下些教后反思,却是零零散散,没有坚持记录,也未曾认真梳理成文,更不用说进行专业写作。然而,新教育认为,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的,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由此可看出,要养成自觉记录教育、教学的生活习惯,坚持记下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让这些碎片经过提取、理解再拼合成为美丽的图景。

新教育中还提到专业写作具有五个特点,一是强调理解与反思;二是强调与实践相关联;三是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四是主张师生共写随笔;五是注重案例研究。从书中的个例看,对于普通的我而言,个案式的研究应该更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最初的写作应该记录下具体的案例,不一定是为发表而写,只要能把自己每天丰富的生活、奔腾的思绪记录下来就好,相信,只要能坚持写作,十几年过后,这些写给自己看的文字也许能成为教育教学科研最为宝贵的材料。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书的第八章讲到,在与人的交往中能增广见闻,促进学习。是的,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高人、榜样的引领和身边人的陪伴。新教育实验认为:打破教师之间的隔膜,形成对话的传统,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基础上,借助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孤军奋战的时代应该终结,教师应该善于把自己融入一个共同的团体中,主动地和其他教师交流,交流的对象不局限于同一学校的教师,还可与通过网络结识的教师广泛探讨。当学校内部没有共同体的时候,我们就要寻找创造这个共同体。

因为阅读让我们学会了寻找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积极自觉参与,希望通过阅读成长自己,让自己翱翔成长。

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第一课读后感篇三

爱心、信心铺垫成功的谈话。在谈话过程中,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加以宽容,而不是一味的责备。对于犯错了的学生,老师的指责和批评方式要适度,切忌粗暴和予以冷漠、挖苦学生的态度,特别是对于学习成绩不是很棒的学生。否则既有损教师风范,又不利于谈话效果的达成。再者,在谈话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俗话说,成功的首要秘诀在于自信心的培养。否则,将直接影响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甚至自暴自弃,产生逆反心理,反抗教师的教育。在谈话过程中,教师对于平时不敢表现和自卑心理比较重的学生要帮助其树立“我可以”的自信心,适度放大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相信自己。

谈话过程中缺乏尊重、宽容以及信任。一位美国较为知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学生是否得到了尊重。爱学生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而尊重就是教育者进行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对于学生适度性的宽容是很有必要的。

当学生所持的观点与教师发生冲突、不一致时,传统文化里“师道尊严”的教育理念很可能致使教师产生防御心理而否认学生的思想,而学生可能会因为从小就形成了对教师单一的倾听或者受教育而放弃真实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意念。再者,有的学生比较胆小,对教师有着很大的敬畏心理,害怕自己所说的话会得罪老师,或者是老师觉得学生所提的问题比较幼稚,因此在谈话技巧过程中学生更不会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诉诸于在心理上有优越感的教师,这必将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内心困惑或者二者所谈论问题的更不会得到顺畅理想的解决。

人和人之间沟通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沟通,一个是书面沟通。语言沟通,作为一线老师是非常擅长的,很多老师非常能讲,而且讲得也非常好,写作能力其实是他们比较薄弱的一个方面。他们和学生和同事,更多的是用一种口头的方式在沟通。所以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一般都比较好,书面表达对一线的教师来讲,其实机会并不特别多。只不过现在提倡科学研究的工作。

提高写作能力完全可以借鉴书上的例子,写教学日记、个案记录、教学实录,这“记录”不是写正规的文章,而是随意地随机地记在生活中发生的点滴,讲求及时与真实。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需要教师,做到的思路清楚、内容精彩、分析透彻、文字表达精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养成几个好习惯:多看书、多观察、多积累、多分析、多练习,做一名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教师。

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第一课读后感篇四

“梦”是理想、是希望,所谓“梦想成真”;“山”是丰碑,是名山事业。“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我们希望通过点点滴滴的辛勤积累,能矗起教育的高山;希望有志于教育的专家、学着嫩鼓荡起教育改革的风雨。“梦山书系”力图集教育研究之菁华,成就教育的名山事业之梦。

这本书出自福建教育出版社“梦山书系”,打开书,扉页的这段话首先吸引了我。单说这文字和气势,就让我无比欢喜,就像是遇见旧识般欣喜不已。于是带着这种好感,怀着一种期盼,我对这本书进行了细致的阅读。

虽然到今天仍然没有读完,但,我感慨颇多,有话要说。

主编朱永新给的序言叫“只要一本书就能使我们飞翔”,指出本书能提供解决现实生活里种种问题的“药方”,说它是“通俗易懂的小书”。我想,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因为直接操作,遇到的现实难题多,往往没有方向,正苦于没有良药医治问题,这本书就是这味药,这个好!同样身为琐事缠身的一线教师,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攻读高深的理论,而它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小书”,这是极好的!

阅读第一章《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以《论语》、《礼记大学》开篇,我足足读了五遍之多,而且是出声朗读。不禁感慨经典不老、思想深邃、琅琅上口、百读不厌,每次读都因环境、机遇、心态的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共鸣和思考。

我想,“至善”是教育的最低要求,同时也是最高境界。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育怎样的人?培育善良的人是根本,只有善良的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于个人而言,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幸福的人,他们能体会到幸福,会创造幸福,而幸福往往栖息在善良者的身上,因为幸福的感受来源于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心性纯良更容易获得满足和快乐。

古今文人常常励志“修身、治国、平天下”,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它之前的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会整顿好。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推而广之,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明确的以递进方式告知我们怎样才能取得成功,怎样才能获得成就。而练习到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最基础抓起,带领学生逐层取得进步,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小就教学生立志,高远的志向是前行的动力。

注定我们今生无法做像孔子一样的教师,因为他老人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至少我们可以像孔子一样做教师。这是我们应该确立的职业信仰。

显然,如今的社会缺乏信任,重建信任,也应该成为肩负民族使命的教师的己任。教学生信任,首先要自己先懂得信任。相信社会真善美、相信自己能做好、相信学生求上进。就像我们常说的,应该让自己阳光一些,再阳光一些。更多的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绝不向假恶丑低头。同时要把这种阳光传递给学生,给学生正能量,言传身教让学生积极向上。教师肩负的民族使命感要求我们必须阳光。

面对个别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谎言,作为教师,我实在是哭笑不得,久而久之,难免对他失去信任,但我又时刻提醒自己,孩子还小,三四年级正是撒谎的年纪,这时候不纠正长大了再也没有机会了,这关系着每个学生甚至是家庭的幸福,我有责任抓住这个教育时机,教育他们。时光不等人,教育没有回头路,谨慎为之,尽力为之。

孔子的教育观我最有感触、最赞同的莫过于两点:1、有教无类;2、德育为先。

我不赞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我认为应该是“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学生都可以教育,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决定了他们的可塑造型,但能教育到什么程度,关键还是取决于他们性格的走向。作为外因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为之,争取让自己的教育在每一个孩子身上看到效果,无论从孩子的言行举止还是谈吐修养,都能体现出教育的痕迹,希望这种痕迹是教育者的荣耀而不是污点。

德育先于智育,重于智育,从古至今,一辈一辈人用实践检验着这个真理,无数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如今,我们仍做的不够。自从教育部提倡素质教育开始,中国的教育便大规模的钻进了形式、套路的怪圈,素质教育提的及时、响亮,但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怎么实施,我想需要我们教育者深入思考、谨慎为之。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四章重点强调了师爱。其中,给我最大帮助的莫过于第二节“在真爱中一起行走”,第二点“爱需要智慧”。其中阐述的“惩戒机智”让我茅塞顿开。

惩戒机智,师爱,没有惩戒是不完整的,惩戒过度则又是扭曲的。如何把握度?如何找到恰当的方式方法,邵统亮老师认为,惩戒教育的机智体现为代偿惩戒、自然惩戒、反省惩戒和处分性惩戒等四种方式。

读完这些内容,对照自己,我有些沾沾自喜,因为我最常用的惩戒方式被冠以名称便是“自然惩戒”、“反省惩戒”,我没有超纲,暗自幸庆。回想自己的惩戒方式,“反省惩戒”几乎每次都效果明显,学生改变大,记忆深刻。“自然惩戒”没有能坚持跟踪关注,所以最后常常不了了之,能在其身上产生效果的学生只是极个别。看样子这种惩戒不太适合年龄小的学生,因为他们遗忘的本领实在太强,但这似乎也正是这个年纪孩子的可爱之处。

“代偿惩戒”有时候也会用到,想不起具体事例,但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小孩子尤为管用,所以以后在教育教学中可以相机使用。“处分式惩戒”度太难把握,对自己情绪把控要求比较高,所以易冲动的人慎用。

这章内容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心中的困惑,对处于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说实用性强。我读得较为仔细,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取长补短,在对自己肯定与否定中学习取经,并实践应用。相信这本书能给我极好的指导。

书就是老师,它虽心有千言万语却从不强行言语,只待你静心阅读领悟,它也从不强行灌输,只待你自取自用。做老师,就做书一样的老师,敦厚儒雅、博学厚重、轻声细语、不怒自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愈渊博愈安静。

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第一课读后感篇五

暑假学校里发了一本《教师第一课》,教师除了耕耘和忙碌,还应不时地仰望星空,让星光照亮自己实践的智慧。看到《教师第一课》这一书名,工作十多年的我产生了疑问:“在教师这岗位上我已度过多少春秋,我还得回到起点,从“教师第一课”开始?”带着可笑与疑问,我翻开了这本《教师第一课》这本书。

还得像朱永新教授所说,在我们抱怨日子陈旧黯淡时,其实我们可以用阅读去无限拓展心灵的领空,只要有一本书,我们就可以飞翔。当我们的精神摆脱束缚时,就是我们真正强壮的时刻;当教师的心灵开始飞翔时,就是教育翱翔长空的时刻!于是,我改变了最初可笑的想法,用心阅读从这里出发。读了这本书,我想这本书向我们推荐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能作为教师心灵飞翔的导航,引领教师一路前行。

一、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历不知难。”反观自己,生活中的交谈,教学中的言语表达,教改中的观点陈述,还是写作时的表述,语言贫乏,缺少理论支撑。究其原因,应是少阅读,即使偶尔读读,也是毫无目的,不曾深入。这本书对专业阅读的叙述虽然深奥,细细读来还是有所收获。

首先专业阅读的根本任务是构造一个合宜的大脑,它需要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对心理学的经典思想,教育哲学基本观点,人类最好的教育经验,所教学科的知识精华,所教学科的成功案例,人类的基本价值,中国文化的精髓等等,有一个丰富的了解,再逐渐上升到透彻的理解。我想这应该是给我们读什么提供了一些思路。

其次专业阅读的关键,是必须回到对根本书籍的研读中来。所谓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那些多在童年至青年期出现过的、深刻地影响人的生命以及精神气质的书籍。但不是所有的经典书籍都能成为某位教师的根本书籍。成为一个人的根本书籍意味着,你深刻地理解了这本书,而这本书也成为你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其他书籍的原点。构成一个老师思考原点的根本书籍的高度,往往会影响到这个老师的高度。从这可看出我们应该有选择的阅读,选择能成为你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其他书籍的原点这本书。

接着是知性阅读。要进行咀嚼性质的研读,也就是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重建的过程。是的,专业阅读是一种吸纳,与其抱怨日子,不如用心阅读,迈开阅读的步子,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二、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前行。

书的第六章对写作的意义说得很明白,“写作,是平庸教师与卓越教师的分水岭!一个不能写一手好文章的商人,只能算是一台赚钱的机器。而不能写一手好文章的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一个从事教育的劳动力。”看来,若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教书匠,一个从事教育的劳动力,就必须学会和善于写作。

说到写作,我除了职称晋升迫不得已写下两篇论文,平时不曾用心,至于书中所介绍的几种写作方式,日常的记录(教育日记、个案记录、教学实录)、教育随笔(事理随笔、教学札记、书信小简)、文学作品(诗歌散文、书影评论、教育杂文),我虽有过教学中的思考,写下些教后反思,却是零零散散,没有坚持记录,也未曾认真梳理成文,更不用说进行专业写作。然而,新教育认为,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的.,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由此可看出,要养成自觉记录教育、教学的生活习惯,坚持记下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让这些碎片经过提取、理解再拼合成为美丽的图景。

新教育中还提到专业写作具有五个特点,一是强调理解与反思;二是强调与实践相关联;三是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四是主张师生共写随笔;五是注重案例研究。从书中的个例看,对于普通的我而言,个案式的研究应该更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最初的写作应该记录下具体的案例,不一定是为发表而写,只要能把自己每天丰富的生活、奔腾的思绪记录下来就好,相信,只要能坚持写作,十几年过后,这些写给自己看的文字也许能成为教育教学科研最为宝贵的材料。

三、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书的第八章讲到,在与人的交往中能增广见闻,促进学习。是的,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高人、榜样的引领和身边人的陪伴。新教育实验认为:打破教师之间的隔膜,形成对话的传统,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基础上,借助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孤军奋战的时代应该终结,教师应该善于把自己融入一个共同的团体中,主动地和其他教师交流,交流的对象不局限于同一学校的教师,还可与通过网络结识的教师广泛探讨。当学校内部没有共同体的时候,我们就要寻找创造这个共同体。

因为阅读让我们学会了寻找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积极自觉参与,希望通过阅读成长自己,让自己翱翔成长。

教师第一课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第一课读后感篇六

《教师第一课》一书,书写生命的传奇。其中我看到对待教师的态度,有三种境界:一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二是把教师作为事业,三是把教师作为志业。我想自己还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还没有把它当作一种事业来做。所以有时候觉得当老师一点也没有意思,渐渐地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倦怠。

还记得几年前那天课间,我在教室中呆坐着,想想生活当中众多的不如意,评职、考核、进修……越想自己越觉得当老师没劲,肯定我当时的表情很痛苦,不知不觉地泪水也流了下来。

一只轻盈的小手滑过我的面颊,“老师,您怎么哭了?”是我的一个学生。我一愣,慌忙擦去腮边的泪。“我们玩得多快活啊!老师,您也加入我们的游戏吧!您不是常说‘运动使人快乐’吗?来吧,来吧!”没办法,我也参加了进去。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他们围着我,跳啊,唱啊,非常快活,慢慢地我也被他们感染了。不知何时,微笑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我感到一身轻松。

上课了,目送着学生们进入教室,我的心情竟变得非常愉快……

走进学生中间,感受学生的朝气蓬勃、无忧无虑,与学生贴心交流,我们的心会变得非常年轻,我们也能很快地找准自己的位置,职业倦怠也会随风而逝,因为,对教师来说,学生永远是教师快乐的源泉。

做教师久了,特别是教同一个年级、同一门学科久了,往往觉得每天都在做重复性的工作,由于对本门学科比较熟悉,所以觉得没有挑战性了,除了重复性的工作以外,就是倦怠了。看了《教师第一课》这本书,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有句名言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其实,对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方法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使教同一课也会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倦怠,其实就是思想停滞的表现。一旦产生倦怠,必须及时警醒自己。这个时候我往往会静下心来,认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读一本好书,不断充实自己。读好书,找出自己与名家的不足,改变自己幼稚的想法,提升自己的理念,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的方法。从而在读书中寻找乐趣,寻找幸福,并依靠不断给予我营养的书驱走弥漫在我思想上的倦怠烟雾。

书中也提到,教育要在真爱中一起行走,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是爱的艺术。师爱是教师对教育的浓厚情感,是教育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爱,需要把心掏出来,只有纯粹的师爱,才能收获教育过程中的幸福和成就。纯粹的师爱,才能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同时爱也需要智慧,就像刚开始提到的格桑德吉老师,在劝学的过程中,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才能使孩子们重返校园,她用智慧,用心,用爱赢得了这些。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和事实相结合,通过阅读这本《教师第一课》,再看看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先进教师,我不由得暗下决心,要在教书育人的这条路上走的更精彩,我要把我全部的爱给我的学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