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篇一
作者提到要改革必须深入底线,触及最原始“动力”即教师、学生!作者在书中这样写到:“在想观察什么之前,先把自己作为教室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教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当我看到这些句子时,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惭愧几乎同时产生。我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教师?我做称职了吗?
作者还提到课堂追求的是“用心地相互聆听的教室”而不是追求“发言热闹的教室”。回想起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追求孩子们热烈的回应,如果大家没有回应便会觉得制定的目标没有完成,便会直接给予提示或者答案,随后加上一句“听明白了吗?”“知道了吗?”以此继续下一环节。久而久之这样的回应造成孩子们不管有没有在聆听,不管是在听还是不在听全然惯性的回答“是”“明白了”“知道了”的局面。这不由的让我开始深思这个问题。这样的做法毫无疑问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和创新的机会。因此要创设一个每个学生都安心发言的环境氛围是多么的重要。在《纲要》语言领域中也这样提到:创设一个幼儿想说愿意说的氛围与意境。让幼儿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现在回想作为教师就必须自始自终保持愿意倾听的态度,学会等待,学会给学生时间,并及时给予回应。以保护幼儿自尊心和培养自信心。
书中还提到:“教学是多种思考相互呼应的活动,同时也是对应每一个学生的活动。分组活动时,教师要走到需要帮助的学生前,倾听他的想法和了解他的思想。即使在以教室中的全体学生为对象讲话时,也必须从心底里意识到,存在的是每个学生个体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同一视线上交互目光的关系是教育的基本。”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贯穿了师幼互动这一教育的基本形态,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还有许多观点和案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小林老师开始了在教室里构筑相互学习的实践的案例,原田老师,——从蒲公英的学习开始,与学生的气息绝妙地息息相通的案例,一个个都是那样的鲜活生动、引人入胜。然而,案例中作为代课教师的原田老师,只能偷偷地与学生进行那种心灵的沟通,她与学生、家长息息相通的交往结晶——蒲公英,还没等到开花,就通通被校长拔掉了的结局,使我深刻感受到改革的艰难。
在看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鼓舞着我促使我开始行动,就从最基本的倾听出发,从和幼儿建立同一视线上交互目光的关系出发,在班级中也来开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以积极探索幼儿教育的新路。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篇二
最近,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读过之后,我静下心来想想,对我们有哪些帮助和启发呢?我认为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研究,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去“理解”学生、“倾听”学生?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学校如何实际而有效地帮助教师成长?怎样把学校变成“学习的共同体”等等。
首先,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教师不再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中那种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扮演三个重要的角色:学习环境的组织者、儿童思维的评价者、小组活动包括游戏和讨论的发起者。”特别是“每个”学生,我们谁能够达到“每个”学生的这一要求?通常是极少数学生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难以或者说难以自始至终地得到了尊重、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关注的学习。我们常常批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的兴趣”、“不好好听讲”、“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等等,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何谈“润泽的教室”?
现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这并非否定教师的积极作用,反而更重要,更需要专业素养。“教师要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以让学习活动更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各种引发‘交往’和‘联系’的活动构成了教师工作的中轴。”我们既要追求“发言热闹的教室”,又要追求“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我们对课堂上学生不爱发言的这种状况也十分苦恼,认为是学生基础差,自己的教学设计有问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等等,其实问题的症结还不仅仅只是这些,作为一种普遍情形,原因有哪些呢?如学生不能够明白老师提问的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者回答不上老师的提问;学生胆小,不敢发言,久而久之就养成不发言的习惯;明明知道答案,懒得发言,或者在自己的心里说了;某一次回答错了,老师不经意的批评了,无形中打击了他的自信心等等。
我们首先要理解这种拒绝发言的情形,其次,重新唤回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这种表达应该是真实的表达,我们的目的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倾听”是重点。我们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听讲,其实是要求学生“倾听”老师的讲。教师首先不去“倾听”学生,如何要求学生来听讲呢?教师不仅要倾听学生的声音,而且要倾听学生未能表达的内在的声音,“教师边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耳静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只要我们教师学会了“倾听”,对于那些上课发言不积极的现象,我们或许多一些理解。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倾听”呢?我认为首先思想上要有这种“倾听”的认识,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水平,还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教师的爱岗敬业、对学生的爱心、灵活的教法就要体现在和学生的交往互动上,体现到“倾听”得到学生发出的和未发出的声音,体现在让学生自立、合作地进行活动,使得“各种让学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形成教室里的“交响乐团”。
我想作为老师吧,多年来已经有了一种职业的倦怠,不愿意去研究教学,不想上公开课,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教研似乎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走过场,要是有上级领导检查工作,学校也只是安排年轻的、听话的教师去应付。作为教师,这样想,危害的只是自己,没有提升的只是自我。而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没有创新教研的想法,没有看过上面的文字,甚至自己都不愿意参加课堂教学的评论,不愿意充实改革学校的教研活动,真是学校、学生的悲哀!
我想作为教师就应该做敢于开放课堂的老师,向自己挑战。作为学校的领导,就要勇于带领学校,使教师成为最好的`教师,使学校成为最好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