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机械效率教学(优质十四篇)

2023年机械效率教学(优质十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1 11:22:07
2023年机械效率教学(优质十四篇)
时间:2023-05-21 11:22:07     小编:zx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机械效率教学篇一

一、背景

苏科版教材《九上》第十一章第五节为《机械效率》,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省示范初三实验班学生。考虑到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征,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现将其展示如下:

二、教学过程

1.引入

师:生活中处处能听到“效率”一词,父母工作时要讲究效率,早点下班给同学们烧饭、做菜;同学们学习过程中也要讲究学习效率,如果班上某同学在校的总时间10小时,扣除自习时间,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8小时,玩2小时,怎样计算该同学的学习效率?

生a:0.8

生b:80%

师:用小数表示效率不符合人们用法习惯,将学习时间除以总时间再乘以100%就可以计算出学习效率。既然学习上有效率,那么使用机械时也应该有效率,我们将其称为机械效率。下面一起学习11-5节内容。

(板书课题:11-5 机械效率)

2.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概念的建立

师:小明想一次性将家中散落在地面上的大米搬到桌面上,但苦于双手太小,无法将米一次性搬起,这时他找来一个空盒子,将米装入盒子中,很快完成了任务。如果小明直接用手搬大米需克服什么力做功?

生:克服大米重力做功。

师:米装入盒中,又需克服什么力做功?

生:克服盒子的重力做功。

师:此过程中小明的目的是搬大米而不是搬盒子,所以我们将克服大米的重力做功定义为有用功,用w有用表示。搬运大米时克服盒子重力做功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故将其称之为额外功,用w额外表示。对于刚才假设桶的重力为10n、大米重力为100n,装米的盒子升高1m,则有用功为多少焦?额外功为多少焦?

生:有用功为100j、额外功为10j。

师:小明克服大米和盒子的总重力做功为多少焦耳?

生:110j

师:110j即为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我们将其称为总功,用 表示。

(板书:一、有用功―人们使用机械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需要做得功;额外功―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师:下面我们再看几副图片,图2(a)中展示了从井中打水的情况,请问拉力对水做的

功是什么功?拉力对桶做的功又是什么功?

生a:拉力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师:如果从井中捞桶,桶在打捞过程中不小心灌了一些水,请问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

生b:拉力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师:如果老师用手拉着动滑轮两端的绳子将钩码提升高度h,动滑轮被提升高度为多少?

(教师演示用两只手同时拉着绳头提升动滑轮和重物。)

生:动滑轮和物体一起上升高度h。

师:在上升过程中,克服什么力做功是有用功,什么又是额外功?

生:克服钩码重力做功为有用功,克服动滑轮重力做功为额外功。

师:但是在使用动滑轮时并不是拽着两根绳头往上拉,而是按照如图3所示:一端固定,另一端绳头受拉力作用,绳子与轮之间发生相互摩擦,还需要克服什么力做功?

生:克服摩擦力做功。

师:只有克服摩擦力么?如果这根绳子是粗麻绳,什么力会明显显现出来?

生:重力。

师:也就是说还要克服什么力做功。

生:克服绳重做功。

师:很好,由于这两个功都与绳子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就统称为克服绳重和摩擦力做功,它们是有用功么?

生:不是,是额外功。

3.机械效率概念的建立

师:看来动滑轮提升物体的额外功有两项,一是克服动滑轮重力做功,二是克服绳重和摩擦力做功,我们不妨简记为 和 。假如动滑轮重力为0.2n、两个钩码总重力为1.0n、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为1m以及克服绳重和摩擦力做功为0.3j,有用功、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以及总功分别是多少?请三位同学分别回答。

生a:有用功是1j。

生b:克服动滑轮重力做功是0.2j。

生c:总功为1.5j。

(教师板演计算过程。)

师:类比于学习效率,总功类比于总时间,有用功类比于学习时间,额外功类比于玩的时间,则动滑轮也有效率,我们将其称为机械效率,用 表示。计算方法是用有用功除以总功乘以100%。由于有用功和总功的单位都为焦耳,所有 无单位,我们用百分数表示。 表示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比如某机械的机械效率为80%时,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80%。结合刚才的数据和机械效率公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如何计算?

(板书二、公式: , =8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80%)

生:用1j除以1.5j,计算结果为67%。

师:对于除不尽时,一般情况下,小数点后保留三位小数化为百分数时就是66.7%。刚才情况中,如果忽略绳重和摩擦,又该怎样计算机械效率?

生:用1j除以1.2,计算结果为83.3%。

师:看来在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越高。额外功由原先的两项变为一项,我们也不妨试着推导忽略绳重和摩擦情况下动滑轮机械效率公式:

(板书三、忽略绳重和摩擦: )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很容易计算出机械效率的高低,然而使用时还需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个功并未涉及,看来还需寻找一个量,它的数值要比gh+g动h大,这样就能反映出实际情况下总功的大小,让我们一起再探动滑轮!实验中除了要测出g、g动、h之外,利用弹簧测力计以及刻度尺又可以测哪些物理量?

生:可以测出拉力f及绳头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师:f和s的乘积是哪一个力做的功?

生:拉力做的功。

师:实验中拉力f、钩码重力g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上升的高度h及绳头移动距离s用刻度尺测量,大家听好了么?各小组一起动手做实验,完成后将数据填入表格中,比比看, fs是否大于gh+g动h。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指点释疑,实验完毕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实验数据)

钩码的重力g/n 1.5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0.1

有用功 /j

0.15

动滑轮重力 /n

0.3

动滑轮上升高度h/m 0.1

克服动滑轮重力做功 h/j

0.03

拉力f/n 1.0

绳头自由端移动距离s/m 0.2

+ h/j

0.18

( )fs/j 0.2

师:根据数据,fs是否大于 + h?

生:大于。

师:多出了多少?

生:多出了0.02j。

师:这0.02j是克服什么力做的功?

生:克服绳重和摩擦力做功。

师:很好,现在额外功都找齐了,加上原先的有用功就是总功,我们一起给fs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应该叫什么?

生:总功。

师:太棒了,请将名称写在表格中括号里。fs即为使用动滑轮时的总功,如果在动滑轮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定滑轮就变成了一定一动的滑轮组,定滑轮只起到改变力的方向作用,fs仍然是此滑轮组的总功,对于其他的滑轮组我们也可用 fs计算总功。现在我们将机械效率公式完善一下:

(板书四:考虑绳重和摩擦、)

4.课堂当堂反馈

这个公式不仅适用于有绳重和摩擦情况同时也适用于无绳重和摩擦情况,下面我们通过习题一起来巩固一下:(学案展示,学生上黑板操练,教师给予相应点评)

如图4所示,工人利用动滑轮将沙匀速向上提升2m,已知沙重184n,桶重10n,拉力为100n,绳重和摩擦均不计,动滑轮的重力为多大?拉力所做的总功是多少j,此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多少?

解:s=2h=2×2m=4m

=fs=100n×4m=400j = h=184n×2m=368j

答:动滑轮的重力为6n,总功为368j,机械效率为92%。

如图5所示,拉力f=80n,物体重g=120n,若绳子自由端匀速拉动的距离s=4m,物体被提高的距离h=2m,求:(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2)拉力所做的总功(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解:s=2h=2×2m=4m

=gh=120n×2m=240j =fs=80n×4m=320j

答:有用功为总功为240j,总功为320j,机械效率为75%。

5.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本是一个抽象难懂的概念,庆幸地是我们从实验中探寻突破口,逐层深入揭开了它迷人的面纱。由于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可能为100%,所以人们需不断改良机械以提高机械的机械效率,我相信各位长大后也能积极投身于机械的生产、制造中去,创造出更多机械效率更高的机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服务!

[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学篇二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l)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三)教具

滑轮、钩码、线、弹簧秤、铁架台、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功的原理是什么?

2.演示(按图1装置)并提问。

用图1的滑轮来提升重5牛的物体,应用功的原理求在细绳端需要加多大的拉力?(动滑轮重忽略不计)

要求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演算,教师讲评并给出正确解答。

二、进行新课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演示实验

用弹簧秤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以下边讲边板书:

“实验数值g=5牛,h=0.5米,f=3牛,s=1米。

弹簧秤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动=f・s=3牛×1米=3焦,

提高重物,动滑轮克服阻力做的功:w阻=g・h=5牛×0.5米=2.5焦”

(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动>w阻,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前面研究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我们没有考虑摩擦,没有考虑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动滑轮本身重等因素,是理想情况。实际上,我们用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重物时,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动滑轮一起提升,这时我们用的力(动力)就比没有摩擦时要大(该实验中,理想情况下拉力是2.5牛,而实际的拉力是3牛)。做的功要比没有摩擦时大一些(该实验中,不考虑摩擦时动力做的功是2.5焦,而实际动力对滑轮做的功是3焦)。

(3)总结并边讲边板书

①在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验中,用来提高物体的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

板书:“1.有用功(w有用):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注意,本节标题暂不出)

问:本实验中的有用功是多少?答:w有=g・h=5牛×0.5米=2.5焦。

②本实验中,用来克服摩擦做的功、把动滑轮提升0.5米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叫额外功。使用任何机械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板书:“2.额外功(w额外):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③本实验中,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板书:“3.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

问:本实验中总功w总=?

答:w总=f・s=f・2h=3牛×1米=3焦。

问:本实验中做的额外功是多少?

答:w额外=w总-w有用=3焦-2.5焦=0.5焦。

机械效率教学篇三

问:根据以上实验,你能算出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吗?

学生演算,答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答:83.3%。

教师小结并板书:“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板书:补写本节标题:“三、机械效率”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教师指出:表示机械效率的字母的读音。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问: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70%,它表示什么意思?

答: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是70%,也可以说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70%,另30%做的.是额外功。

3.提高机械效率

阅读课本提高机械效率一段,小结要点,指出采取减小额外功是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巩固练习

例题:用图2所示滑轮组把重600牛的货物匀速提高2米,所用的拉力是375牛,求总功、有用功和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要求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教师小结: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其次要注意,用滑轮组提起货物的高度与人把绳子末端拉下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还要分清总功和有用功。总功是人利用滑轮提升货物时总共做的功,也就是人拉绳子的力做的功(或说动力对滑轮组做的功),计算时,功(w总)=拉力(f)×绳端所通过的距离(s)。有用功是指滑轮组克服货物所受重力竖直升高所做的功,计算时,有用功(w有用)=f・s。因为货物匀速上升,所以滑轮对货物拉力的大小等于货物重,即f=g。货物提升的高度s用字母h表示(要与动力通过的距离s加以区分)。所以,有用功(w有用)=货物重(g)×货物提升ツ高度(h)。

应该指出,在涉及机械效率问题时,功的原理也是适用的。这时动力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使用机械时仍不省功,而且还要不可避免地做额外功。

四、布置作业 :1.课本章后习题8,要求计算出总功、有用功、机械效率。根据计算结果答出哪些说法正确。

2.预习课本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教学篇四

教学目标

1.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 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2.2 教学难点 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面、第87面,完成下列填空:

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需要测量四个物理量: 钩码的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端移动的距离s;

2.计算有用功的方法: w有=gh;

3.计算总功的方法: w总=fs。

●小组讨论:

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实验:

(1)如图安装滑轮,记下钩码所受的重力g及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2)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h,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3)算出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4)改变钩码的数量,再做两次上面的实验。

●教师点拨:

我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没有考虑摩擦的因素.

●跟踪练习:

1.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 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匀速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74%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 b 图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 c 图做的。(选填“a”、“b”或“c”)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 增大提升重物的重力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小 。

(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无关 。

学习指导二、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特点

●自主预习:

阅读第87面内容后完成下面填空:

1.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 改进结构 、使它更合理、更轻巧。

2. 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使机械处于良好的状态 ,对于保持和提高机械效率也有重要作用。

●小组讨论:

1.实验探究:对于同一个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它的机械效率是否改变呢?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步骤:

①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两个钩码,记录钩码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钩码上升的高度、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②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四个钩码,记录钩码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钩码上升的高度、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表格设计:

分析表格数据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点拨:

同一机械的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不同的工作状态和环境而变化的.例如:一个组装好的滑轮组,其提起的物重越大,则其机械效率越高,因为此时的额外功(提起机械本身所需要的功)相对越小;当然,由于机械间的摩擦而造成的额外功并不会减小. 当额外功一定时,在机械能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增加每次提起重物的重力,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

●跟踪练习:

1.甲吊车比乙吊车的机械效率高,当它们分别把相同质 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则( b )

a.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有用功较多

b.乙吊车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c.甲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多

d.甲、乙两吊车的电动机做的总功相同

2.小明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甲、乙两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如图所示.他两次提升钩码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f甲 < f乙;所做的有用功分别为w甲和w乙,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和η乙,则w甲 < w乙,η甲 < η乙.(均选填“>”、“=”或“<”)

3. 在“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1)完成表格中实验数据①、②和③的计算.

(2)通过比较哪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以初步判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

(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你可以用哪两次实验数据来验证他的观点是不对的?

解:(1)第3次数据中,有用功w有用=gh=6n×0.2m=1.2j,总功w总=fs=3.3n×0.4m=1.32j,机械效率η= w有用/ w总=1.2j/1.32j≈90.9%;

(2)①②两次实验中,钩码的重力相同,动滑轮的重力不同,机械效率也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的关系;

(3)比较①③,同一个机械,动滑轮重力不变,提升的物体重力不同时,机械效率也不同,提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大.

机械效率教学篇五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 机械效率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5面、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

1.有用功: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用符号w有表示

2. 额外功: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用符号w额表示

3 .总 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也叫动力功。用符号w总表示

●小组讨论:

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实验:

(1)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w1。

(2)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再次计算拉所做的功w2。

(3)比较w1、w2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2.讨论:①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

没有

②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

③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少越好

④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

有用功多

●教师点拨:

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尽量少些,这样可以让机械处于一个高效率的状态,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

●跟踪练习:

1.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 水 做的功是有用功,对 桶 做的功是额外功。

2.如果桶掉进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 有用 功,对水做的功是 额外 功。

3.(天津)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将沙子从地面提升到距地面6m高 的三楼,沙子的质量为50kg,装沙子的桶的质量8kg,动滑轮的质量为2kg,工人匀速拉绳子的力为300n(忽略摩擦和绳重,g取10n/kg)求:(1)工人做的总功;(2)工人做的额外功。

解:(1)拉力做功:w总=fs=300n×12m=3600j;

(2)∵忽略摩擦和绳重,∴w额=(g桶+g动)h=(m桶+m动)gh=(8kg+2kg)×10n/kg×6m=600j

学习指导二、机械效率的计算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86面,完成下列填空:

1.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 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叫做机械效率,它表示的是 有用功 与 总功的比值。用符号 η表示,读作 “依塔”(yita)。

2.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w有用/w总 。

●小组讨论:

1.用一动滑轮把重40n的物体匀速提高20m,所用的拉力是25n,则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2h=2*0.2m=0.4m

有用功w有=gh=40n*0.2m=8j

总功w总=fs=25n*0.4m=10j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η=w有用/w总=8j/10j=80%

2.结合上题计算结果和课本86面:起重机、抽水机的大致机械效率范围。思考: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

利用滑轮组做功时,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使有用功总比总功小,而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小于一。

●教师点拨:

机械效率η是个百分数,一定小于100%,没有单位。

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优劣的物理量,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性能优良。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

●跟踪练习:

1.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做功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c.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2.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将重400n的货物抬高500px,手向下压杠杆的力是240n,手下降的高度是多少cm?这个杠杆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手下降的高度h手=2h物=2*0.2m=0.4m

有用功w有=gh物=400n*0.2m=80j

总功w总=f动h手=240n*0.4m=96j

则此杠杆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80j/96j=83.3%

3.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230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6m 高处,所用拉力为125n。求:(1)工人做的有用功;(2)工人做的总功;(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解:(1)1380j (2)1500j (3)92%

机械效率教学篇六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说明与建议

有用功和总功

首先让学生看课本图14.4-1,弄明白三幅画的意思,然后讨论用图中三种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运上三楼,哪种办法最好。学生可能对第二、三两种方法的区别不太理解,可引导学生注意桶的重量与口袋重量的不同。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每种情况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想想议议

这里意在使学生加深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实际使用机械时,人们总是希望额外功少些。杠杆、起重机、电梯等所有机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额外功。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

机械效率

为了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机械效率这一概念,懂得机械效率的意义,在讲述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后,应强调指出,使用机械做功,为了工作需要以及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等原因,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用水桶从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功是额外功,而为了把水提上来,水桶是不可缺少的。额外功是我们不需要的,它白白浪费能量,因此应尽量减小它。使用不同的机械来提起物体,我们希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说,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好。不同机器这方面的差别,通常用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来表示,叫做机械效率,给出机械效率的公式。一台机器所做的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这台机器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课本列举了一个计算机械效率的例题,意在练习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使学生加深认识有用功和总功的概念。

最后指出,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应对这个问题重视。还可以让学生议议:除了用机械做功有个效率问题外,干别的事情有没有效率问题,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个初步观念。

探究 斜面的机械效率

这个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通过探究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摩擦是影响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利用斜面也可以省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过程。同时还可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进一步探究摩擦对机械效率的影响。

动手动脑学物理

1.有用功是14400j,总功是24000j,机械效率是60%,起重机提升装货物用的容器所做的功、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做功等都是额外功。

2.略。

3.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改进机械的结构,例如提水时用容积较大而重量较轻的水桶等;按规程进行保养、合理使用以减小摩擦。

机械效率教学篇七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

(4)了解其他简单机械(轮轴、斜面等)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轮轴、斜面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滑轮、轮轴、斜面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

(5)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由学校升旗杆顶部装置引入新课。

一.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

性质: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等臂杠杆

二.动滑轮:滑轮的轴随重物一起移动

性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三.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

性质: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应用: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和重物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轮轴:动力作用在轮上可省力。例如:方向盘,自行车把手。

斜面:省力。并且斜面越长越省力。

四.练习:一课一练。

五.作业:p731

六.教学后记:

第三节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构效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具:弹簧秤、小车、长木板、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引导:课文107页中的各种方法都能把沙子运到楼上,同学们由此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总共做了多少功?克服沙子重力做多少功?各种方法做功是否同样多等问题。]

2.引入课题:机械效率。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效率

1.组织讨论。找出各种方法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用不同方法,人所做的功不完全相同,但克服沙子重力所做的功是相同的。]

2.能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了吗?

人对沙子所做的功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对桶、口袋所做的功是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额外所做的功,叫做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

分析: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即有用功始终都要小于总功。

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公式:

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

提出问题:机械效率可以大于100%吗?分析得出:使用机械时会不得不做一些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必然小于100%。

例题: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二、斜面的机械效率

1.阅读“斜面的机械效率”。了解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

2.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和记录表格。

3.完成实验的实验报告。

三、课堂小结

四、作用:110页1。

五、教学反思:

板: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公式,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

机械效率教学篇八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 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 理解机构效率

(2)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三)教学准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

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 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六)作业

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机械效率教学篇九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九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章节顺序进行复习,并辅以试卷进行练习,熟练各类题型,由简入深,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给于修整。

二、预计达到的目标:平均分为49分,及格率为31%,优秀率为6%,低分率控制在14%以下。

三、学情分析

这这两个班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后进生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大多数学生基础差,对物理学习还没有找到一定的方法,虽学习刻苦,但成绩很不理想。

四、进度安排

12、3-----12、4 根据练习册章末总结复习第11章

12、5-----12、7 完成两套练习卷

12、8-----12、8 根据练习册章末总结复习第12章

12、9----12、11 完成三套练习卷

12、12---12、13 根据练习册章末总结复习第13章

12、14-------- 杠杆滑轮作图练习

12、15---12、16 完成两套练习卷

12、17---12、19 根据练习册章末总结复习第14章

12、20-------- 压强浮力专项训练

12、21---12、22 完成两套练习卷

12、23---12、27 模拟考试和讲评

五、复习措施

(1)、把握命题脉搏,做到心中有数

考试要考好,老师给于正确的指导是关键。认真研究了去年的抽考命题特点,得到以下结论:命题是以《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标准为依据,以现行课本为依据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依照这样的要求,方向明确了,心中有数了,老师才能有的放失的指导学生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2)、有计划性,针对性复习。

1、梳理知识,形成结构---便于记忆;

2、重点内容,细讲多练---技能知识需要过手、过脑、过心;

3、注意纠错,规范习惯---易错点是难点,找出错误,分析原因,规范格式,养成习惯

4、综合练习,评讲拓展---练中记忆,练中巩固,练中知新,

讲中纠错,讲中深化,讲中思维。

机械效率教学篇十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l)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械效率总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三)教具

滑轮、钩码、线、弹簧秤、铁架台、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功的原理是什么?

2.演示(按图1装置)并提问。

用图1的滑轮来提升重5牛的物体,应用功的原理求在细绳端需要加多大的拉力?(动滑轮重忽略不计)

要求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演算,教师讲评并给出正确解答。

二、进行新课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演示实验

用弹簧秤匀速拉动绳端,使重物g升高。从弹簧秤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以下边讲边板书:

“实验数值g=5牛,h=0.5米,f=3牛,s=1米。

弹簧秤的拉力(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w动=f·s=3牛×1米=3焦,

提高重物,动滑轮克服阻力做的功:w阻=g·h=5牛×0.5米=2.5焦”

(2)提问:由实验可以看到w动>w阻,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前面研究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我们没有考虑摩擦,没有考虑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动滑轮本身重等因素,是理想情况。实际上,我们用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重物时,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动滑轮一起提升,这时我们用的力(动力)就比没有摩擦时要大(该实验中,理想情况下拉力是2.5牛,而实际的拉力是3牛)。做的功要比没有摩擦时大一些(该实验中,不考虑摩擦时动力做的功是2.5焦,而实际动力对滑轮做的功是3焦)。

(3)总结并边讲边板书

①在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验中,用来提高物体的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

板书:“1.有用功(w有用):利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注意,本节标题暂不出)

问:本实验中的有用功是多少?答:w有=g·h=5牛×0.5米=2.5焦。

②本实验中,用来克服摩擦做的功、把动滑轮提升0.5米做的功对我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这种功叫额外功。使用任何机械做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板书:“2.额外功(w额外):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③本实验中,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板书:“3.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叫总功”

问:本实验中总功w总=?

答:w总=f·s=f·2h=3牛×1米=3焦。

问:本实验中做的额外功是多少?

答:w额外=w总-w有用=3焦-2.5焦=0.5焦。

2.机械效率

问:根据以上实验,你能算出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百分比吗?

学生演算,答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答:83.3%。

教师小结并板书:“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板书:补写本节标题:“三、机械效率”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教师指出:表示机械效率的字母的读音。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问: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70%,它表示什么意思?

答:使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是70%,也可以说有用功在总功中占有70%,另30%做的是额外功。

3.提高机械效率

阅读课本提高机械效率一段,小结要点,指出采取减小额外功是提高机械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巩固练习

例题:用图2所示滑轮组把重600牛的货物匀速提高2米,所用的拉力是375牛,求总功、有用功和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要求学生板演,教师讲评。

教师小结: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其次要注意,用滑轮组提起货物的高度与人把绳子末端拉下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还要分清总功和有用功。总功是人利用滑轮提升货物时总共做的功,也就是人拉绳子的力做的功(或说动力对滑轮组做的功),计算时,功(w总)=拉力(f)×绳端所通过的距离(s)。有用功是指滑轮组克服货物所受重力竖直升高所做的功,计算时,有用功(w有用)=f·s。因为货物匀速上升,所以滑轮对货物拉力的大小等于货物重,即f=g。货物提升的高度s用字母h表示(要与动力通过的距离s加以区分)。所以,有用功(w有用)=货物重(g)×货物提升ツ高度(h)。

应该指出,在涉及机械效率问题时,功的原理也是适用的。这时动力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使用机械时仍不省功,而且还要不可避免地做额外功。

四、布置作业:

1.课本章后习题8,要求计算出总功、有用功、机械效率。根据计算结果答出哪些说法正确。

2.预习课本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教学篇十一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二、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米(1j=1n?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三、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注:这里强调使用机械所做的功都不小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与后面的机械效率对应,指的是使用机械会做额外功。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小结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课后总结

苏科版机械效率教案

机械效率教学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会应用功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对机械效率的了解,认识到做所有的事情 都要讲究效率。4.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并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5.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教学重点 1.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功的原理,2. 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3.会应用功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

教学难点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突破重难点主要策略 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机械效率课前准备 弹簧测力计,滑轮,钩码,刻度尺,细线,铁架台,ppt等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提问:小明利用动 滑轮将木料运上楼,对木料做功了吗 ?这个功的大小与用绳子将木料直接提上楼相等吗?(引导学生从实际考虑)利用动滑轮达到了什么目的?有没有省功?

二、新课教学(一).演示实验。(1)杠杆(图14-4)。 (2)动滑轮(图14-5),省力但没有省功。(3)学生把数据填入表格(p209)。(二).师生共同分析 、结论:1.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即w1=w22.斜面。(1) 做功的原理:fl=g h f=gh/l (2)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3) 利用斜面知识解释盘山路。3、探究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提问: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 些因素有关?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引导学生探讨,给予必要的帮助。师:想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通过增大 功和减小 功,来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师:如何才能在额外功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有用功呢?生:增大物重师:如何才能减小额外功呢?生:减小动滑轮的重力生:减小绳子和滑轮之间的摩 擦力 板书: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下列因素有关○1摩擦力 ○2动滑轮的自重 ○3重物的 重量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主要有;○1在滑轮的转动轴中加润滑油,以减小摩擦力○2减小动滑轮的自重○3使机械在满载的情况下工作,以增大有用功的比例。4:课堂练习:(1).在如图所示中,人们分别利用动滑轮将重为150n的砂子提升到高处。 其中,动滑轮重10n,桶重30n,口袋重5n。请想一想:在此过程中, 动力要做功,克服砂子、动滑轮、桶子、口袋的重要做功,请想一想:哪些功是有用的,哪些功是无用的?做的无用功少好,还是多好?

(2).在使用机械时,人们对机械所做的功叫做 ;为达到某一目的必须做的功叫做 功,对人们无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 功。(3).机械效率是指 的比值,它总是 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在甲、乙两种方法中,你认为利用那种方法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较高,为什么?

(5).甲、乙两位工人分别用如图所示的a 、b两种方式,将同样重的一 袋沙子提到高处,滑轮的重力小于沙子的重力,不计摩擦阻力和绳子的重力,则甲、乙两机械的效率谁的大? 例题:市政府投入巨资,对二环路沿街实施景观改造。施工中,一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将一桶 沙匀速拉到10m高 处,沙重90n,所用的拉力是100n。求:⑴有用功是多少?解:w有用=gh=90nх10m=900j ⑵总功是多少?w总=fs=100nх10m=1000j ⑶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三、布置作业:练习:补充习题12至14页完成学习与评价第14至17页

机械效率教学篇十三

1一个滑轮组经过改进提高了机械效率,把同一个物体匀速升高同样的高度,那么改进后和改进前相比较,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做的有用功减少 b做的总功减少

c,做的额外功减少 d,所用拉力减少

2、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对于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秤移动的距离s,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h和s 都由尺测出

b、只需要用尺测出h,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s可由h算出来

c、h和s 都不需要用尺测出具体数值,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h和s 的比值是可以知道的,而知道这个比值,再结合测得的g、f就可以算出η

d、h和s 都不需要用尺测出具体数值,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h=s,而知道这个关系再结合测得的g、f就可以算出η

3、有甲、乙两辆车物重相等的汽车,正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甲车所受阻力是乙车的2倍,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倍,则甲、乙两辆汽车在相等时间内做的功之比( )

a、1:1 b、2:1c、1:2 d、4:1

4、一个人将一个重196牛的物体拎到5米高的楼上,如果用定滑轮、动滑轮,将此物体提到同样高的楼上,不计摩擦和动滑轮的物重,对重物做功最少的是( )

a、人拎重物 b、用定滑轮

c、用动滑轮 d、三种情况都一样

5、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一个滑轮组,绳子的固定端拴在动滑轮上,用此滑轮组提起物重是200牛的物体,如果提起物体所需要的动力是50牛,则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a、80% b、65% c、60% d、85%

机械效率教学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构效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具:弹簧秤、小车、长木板、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引导:课文107页中的各种方法都能把沙子运到楼上,同学们由此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总共做了多少功?克服沙子重力做多少功?各种方法做功是否同样多等问题。]

2.引入课题:机械效率。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效率

1.组织讨论。找出各种方法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用不同方法,人所做的功不完全相同,但克服沙子重力所做的功是相同的。]

2.能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了吗?

人对沙子所做的功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对桶、口袋所做的功是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额外所做的功,叫做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总功。

分析: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即有用功始终都要小于总功。

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公式:

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机械效率-η

提出问题:机械效率可以大于100%吗?分析得出:使用机械时会不得不做一些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必然小于100%。

例题:起重机把质量为0.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二、斜面的机械效率

1.阅读“斜面的机械效率”。了解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

2.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和记录表格。

3.完成实验的实验报告。

三、课堂小结

四、作用:110页1。

五、教学反思:

板: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公式,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估。

初三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