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氓》教案设计(九篇)

《氓》教案设计(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0 18:39:05
《氓》教案设计(九篇)
时间:2023-05-20 18:39:05     小编:zxfb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氓》教案设计篇一

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深刻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初步胚芽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4、背诵课文。

反复吟诵,体会感情,背诵课文。

了解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特点。

一复习,背诵课文一二段。

二.分析课文

这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

(1)提问: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的情节线索是什么?

明确:一个女子的婚恋悲剧。

情节线索:“恋爱”——“婚变”——“决绝”

(2)提问:诗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层(1—2):追述恋爱活。

第二层(3—5):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层(6):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从诗中可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

明确:女子在回忆往事时,心情是很复杂的。

从一二两章详写他们恋爱时的幸福可看出她对氓仍怀有一些感情。

从三四五章写他们婚后的痛苦可看出她对“氓”非常怨愤。

思前想后,对“氓”反感到极点,断绝关系。

四、分析诗中女主人公形象

1、诗中女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

a、温柔、热情——“送子涉淇”“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b、勤劳——“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c、重情——“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d清醒刚烈坚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五、写作技巧

1、对比手法

①提问:诗文中怎样体现出氓用情不专的?

明确:使用的“对比”的手法。把氓婚前与婚后的对比。

分心讨论婚前:忠厚——“氓之蚩蚩”

婚后:变心、凶暴——“士贰其行”“至于暴矣”

②提问:这首诗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

明确:女主人公婚前与婚后的对比。

婚前:幸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载笑载言”

婚后:痛苦——“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劳累——“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精神痛苦)

③文中这两次对比有何作用?

明确:突出女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的悲惨生活。

2、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诗文中“赋、比、兴”的分布情况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提问:诗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

明确:“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作用:

①结构上:

a、叙事中插入比兴句,避免了平铺直叙。

b、起过渡作用。

②内容上:

a、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板书设计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氓》教案设计篇二

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

2、《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注音并解释:

氓(méng)淇水(qí)愆期(qiān)将子无怒(qiāng)

乘彼垝垣(guǐ)(yuán)载笑载言(zài)体无咎言(jiù)

尔卜尔筮(bǔ)(shì)于嗟鸠)白话文●(兮(xū)(jiē)其黄而陨(yǔn)

无食桑葚(shèn)犹可说(tuō)自我徂尔(cú)淇水汤汤(shāng)

来即我谋(jí)言既遂矣(suì)无与士耽(dān)以我贿迁(huì)

女也不爽(shuǎng)渐车帷裳(jiān)(cháng)士也罔极(wǎng)

夙兴夜寐(sù)(mèi)靡有朝矣(mǐ)(zhāo)抱布贸丝(mào)

咥其笑矣(xì)及尔偕老(xié)隰则有泮(xí)(pàn)

言笑晏晏(yàn)亦已焉哉(yān)躬自悼矣(gōng)(dào)

2、通假字:

例句假借字本字意义

氓之蚩蚩蚩蚩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将子无怒无毋不要

于嗟鸠兮于吁唉

犹可说也说脱脱身

隰则有泮泮畔边岸

不可说也说脱脱身

3、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到达今义:连词,表另提一事)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你今义:儿子)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请今义:副词,即将)

(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多年今义:表年龄)

(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差错今义:爽快)

(古义:不专一,有二心今义:数词)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快乐今义:宴席)

(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民今义:流氓)

(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

(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标准今义:程度副词,很)

(古义: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今义:数词)

4、词类活用:

(1)其黄而陨(名词作动词,变黄)

(2)士贰其行(数词作形容词,不专一)

(3)二三其德(数词作形容词,不专一)

(4)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早;晚)

5、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

(1)毫厘不爽:丝毫差错也没有。形容非常准确。

屡试不爽:多次验证都准确无误。

(2)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的欢乐。

(3)忠贞不贰:忠诚坚贞,没有二心。

(4)白头偕老:指夫妻相亲相爱,共同生活到老。

(5)信誓旦旦:形容誓言说得非常诚挚。

(6)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

6、文言句式:(翻译下列诗句,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作为婚期。

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不是我拖延时间,你没有好的媒人。

7、固定句式

①载笑载言(载……载……,固定句式,译为“一边……一边……”)

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结构,语气词连用,表示强烈的感叹,可译为“了吧”。【合作探究】

1、《氓》是以谁的口吻写的?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叙述了哪些经历?你能从中感受到主人公怎样的内心情感?

以女子的口吻,自述的方式,叙述了她自己的婚恋悲剧。

恋爱(热情、幸福)——婚变(怨恨、沉痛)——决绝(清醒、刚烈)

2、本文在表现手法上以叙述为主,这种手法在《诗经》里称什么?赋

3、除了赋的手法,你还了解了《诗经》的哪些手法?举出文中例子,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比兴。详见《教参》。

4、你还能从平素所学的文章或歌曲里举几个用了比兴手法的例子吗?请以“爱心”或“感恩”为话题,尝试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比手法的运用。

⑴“我”婚前和婚后的生活的对比。

⑵“我”婚前与婚后的思想变化的对比。

⑶“氓”婚前和婚后的态度的对比。

(4)“我”和“氓”对婚姻的态度的对比。

【课堂达标】

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和释义有错的一项(a)

a、氓(méng民)之匪我愆(yan拖延)期体地咎(ji灾祸)言

b、靡(mǐ没有)室劳矣躬自悼(dào伤心)言笑晏晏(yàn欢乐的样子)

c、隰(xí低湿的地方)则有泮(pàn通畔)渐(jīan渐湿)车帷裳(cháng布幔)

d、将(qiāng请)淇水汤汤(shāng水势很大的样子)其黄而陨(yǔn落)

2、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a)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下面诗句中没有用“兴”的手法的一句是(d)

a、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b、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室其家。

d、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4、对下列各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终于又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

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劝说了。

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5、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d)

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

b、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c、商店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商店无假货。”但一检查,几乎全是假货。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货!”

6、填空、默写。

(1)(《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2)《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对氓的思念的句子是:乘彼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等到氓后的无比喜悦的心情的诗句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女对爱情有什么深刻的认识?请用原文回答: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表现女对爱情的忠贞及氓的负心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二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表现女的勤劳的诗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5、、语言知识表达与运用:

(1)前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日前在欢迎新党主席郁慕明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后引来一片非议,原话如下:“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这里欢迎郁慕明先生一行。”请问问题出在哪里、

“七月流火”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可见,此词意是指天气渐冷,而不是望文生义的天气炎热、。

【拓展延伸】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礻颉: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氓》教案设计篇三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包含了那段时间的诗歌、内容、写法和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通过三首诗了解国风的写作内容,体会民间的歌谣的特色。

4、了解卫、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体味独特的文化内容。

1、通过本文,了解卫地的风土人情,体会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

2、了解课文的内容,熟悉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透过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对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词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每节课40分钟。

第一节课

教学目标:

1、请学生自己读课文,不要老师来示范,让他们自己亲自体验,老师不要代劳他们的工作。

2、明确字音和个别词语的意思并牢记。

3、请学生示范读课文,进一步明确字音和意思,请大家识记,当堂课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爱情永远是不会变老的话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故事,今天,我们走进遥远的公元前的卫国,聆听一个古老的故事,体会一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们要结识的来个人,还有在那时的另外一些人。让我们走近他们!

一、新授:

1、请一位学生读文题。(2分钟)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①读对了字音,méng,

及时表扬,大家齐读。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含义,明确这是古今异义,把古今异义四个字写在注释处。

第二种情况是读成了máng,请其他同学纠错,通过注释②,了解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含义,读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的内容读课文。明确字音,读到顺畅为止。(15分钟)

(一定要让学生独自的自己来读,有的学生读的快,有的学生会读的慢。照顾多数学生,甚至于照顾到最慢的那个学生的速度。)

3、请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示范读课文(10分钟)

(请大家仔细的听读,用笔画出有读音出入的词语,等同学读完之后,一起订正,不要打断学生的朗读的过程。培养学生彼此尊重的精神。)

5、请学生订正个别字音。(5分钟)

容易出现问题的字音是:(板书)

匪:fēi愆:qiān将:qiāng载:zài于:xū说:tuō

徂:cú汤: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6、集体读订正的字音,明确课下注释的位置。(3分钟)

7、体会四字句两两停顿的朗读方法。

二、布置作业:(3分钟)

1、回家自己读课文,复习课堂上订正的词语,识记词语的含义。下节课在听写本上听写。

2、通过注释一,介绍诗经的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填空。

《诗经》是我国___的诗歌总集,又称《》和《》,搜集了从公元前__世纪到__世纪的诗歌,《诗经》的六义是指: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本文的故事,至少写300字。

第二节课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故事。

2、了解卫地的独特的文化,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仔细品味。

3、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并仿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当我们逆着时间的隧道走进他们的世界,你用你独特的眼光看到了什么,你用你独特的视角体会到了什么?我们等待着你的讲述!

二、新授:

1、了解学生回家读课文的情况,肯定有的学生没有读,课堂上请大家齐读。(8分钟)要求:读准字音,彼此监督,而且要整齐,加进自己的感情,尽量把自己想像成课文中的人物。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内容。

2、请同学介绍自己读完课文的感受,可以谈一点,也可以谈整篇课文。(15分钟)

(总结学生的发言内容,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考虑给以更长的时间进行深刻的讨论。请同学们就课文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4、介绍赋、比和兴的含义,找出课文的例子,请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明确三种写作手法,课堂上仿写。(7分钟)

5、从文化视角体会当时的风土人情。进行今昔对比,体会人物的特点。(5分钟)

(明确:抱布贸丝原始的物物交换,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范围的狭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精神领域的道德方面,尤其爱情观方面,少了更宽泛的选择范围,他和她上演了悲剧。她:温柔体贴,情意绵绵,嫁作他妇,任劳任怨,遭受暴虐,失望决绝。他:喜请良媒,娶她为妇,感情变换,虐待其妻。)

三、布置作业:

1、再读课文,体会他们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语言设计他们另一样的生活。

3、预习下节课。

《氓》教案设计篇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点

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三、教学难点

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幻灯片

学生: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解大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一起回忆《诗经》中熟悉的诗句,比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它们或书写追求爱情的幸福,或表达爱情不可得惆怅,或表达相思之苦,或书写对爱情的忠贞。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经》,学习它的另一篇有名的诗篇——《氓》

(二)、关于《诗经》 :

1、内容与名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间的诗歌,共305篇。

2、组成: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铺陈);“比”者,“以彼物喻此物”(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联想)。

(三)、诵读

1、请学生个别读,边读边纠正读音。(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2、学生自由朗读。

3、齐读课文。

4、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解决重点字词。

(四)、梳理情节。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力求表达完整,叙述完美。

贸丝——送子——复关——贿迁——桑寓——室劳——暴矣——静思——老使我怨——亦已焉哉

2、全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基调:热情、幸福 悔恨、沉痛 清醒、冷静

(五)、具体研习

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后明确。

1、在这个悲剧故事中作者刻画了怎样一个女子的形象?

点拨:大家自由发言,尽量用原文中的诗句来佐证我们的观点 ,学生讨论发言,可以说到勤劳,善良,温柔,忍让,刚强等

《氓》教案设计篇五

《氓》的教案

一。检查预习情况

匪:fēi愆:qiān将:qiāng载:zài于:xū说:tuō

徂:cú汤: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二。播放录音,同学梳理字词

三。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本首诗的内容

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

恋爱(第一、二章)――热情、幸福

婚变(第三、四、五章)――怨恨、沉痛

决绝(第六章)――清醒、刚烈

四。提问教读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蚩蚩”,忠厚老实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

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传统、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6.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7.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女主人公:痴情

8.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

9.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观点?无与士耽

10.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认为婚姻悲剧的过错在哪里?

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1.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a其笑矣

1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13.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决绝分离的态度

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

男:易变

女:决绝,刚强

五。深化探讨

1、从文化视角体会当时的风土人情。进行今昔对比,体会人物的特点。

明确:“抱布贸丝”原始的物物交换,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范围的狭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精神领域的道德方面,尤其爱情观方面,少了更宽泛的选择范围,他和她上演了悲剧。她:温柔体贴,情意绵绵,嫁作他妇,任劳任怨,遭受暴虐,失望决绝。他:喜请良媒,娶她为妇,感情变换,其妻。

2.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3.赋比兴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全文用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为爱着迷。(孔子“过犹不及”)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六、讨论题:

1、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2、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

《氓》教案设计篇六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赋比兴等的艺术手法。

2.能够掌握四言诗的朗读节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古代诗歌的能力。

2.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分析此诗女子婚姻悲剧的原因,了解时代的特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独立人格和精神。

高一的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很多知识没有系统性,探究的精神也不强,要通过教材一一去培养。

重点:梳理字词,理解文意,掌握艺术手法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意义

4.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

故事复述,人物初探

(四)共同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情节和人物形象。

1、抽生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全文结构以及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

一段:定情。

(1)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氓急躁而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终于答应结婚。

三段:懊悔。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弃。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色衰爱弛)

五段:劳苦。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六段:决绝。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

3、总结人物形象

4.2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诗歌的艺术成就

2.诗歌的作品意义

学时重点

把握艺术手法

学时难点

探讨作品意义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手法与效果

(二)《氓》的艺术成就

1.多种表现手法

(1)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

(全文铺陈叙述了女子的婚姻悲剧)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比:同时又是比,以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

以桑树的枝叶枯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比: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神伤。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比: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

这些,对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都起了积极作用。

(2)对比

像同一个人物前后行为的对比,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从而把氓的虚伪卑劣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又如不同人物之间的思想性格的对比,女主人公的纯朴热情,善良勤劳与氓的虚伪冷酷、损人利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更加能激起读者对氓的愤恨很对女主人公的同情;再如在刻画心理状态,在描摹思想情绪上也是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兮”的对比,把女子的色衰而爱驰的痛苦形象地表现出来;“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把一个处于热恋中的女子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诗歌种“比”的描写更是明显,从而也就自然地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使得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含蓄、隽永。

(3)借代修辞

诗是形象思维,不是抽象的说教,要用具体的事物,抒写抽象的意境。形象的语言,容易引起读者想象、共鸣,增强诗的魅力。《氓》诗人用氓住的地方“复关”代表氓,用“总角”代表幼年。以送行之远、乘垣望关表多情。以车来贿迁表同居,以“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表大归。以“三岁”表多年,以“二三”表反复。这和《采薇》诗人用“杨柳依依”代春,“雨雪霜霏”代冬,性质是一样的。收到语言隽永,耐人寻味的效果。

(4)顶真修辞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修辞法。”这种修辞,多见于歌曲。这可能由于集体歌唱,口耳相传,此唱彼和,互相衔接,便于记诵所产生的一种句式。如“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都是《氓》诗中的顶真句。蝉联词不一定都在句首,有的在句中,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加强诗的音乐性。

(5)呼告的表现手法

由于诗人感情的强烈,对所爱者或所憎者,虽不在面前,但觉得如在面前,向他陈诉或斥责,这就是呼告的特征。它在抒情诗中用得最普遍。《氓》诗第三章诗人叙述她的被弃,心情愤激,把个人的命运和当时一般女子的命运联系起来,仿佛有一群青年女子在她面前,她把自己的痛苦告诉她们,在恋爱过程中,要警惕男子将来会变心,自己将难摆脱祸害:“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几句呼告,唱出了对男女不平等社会现象的强烈悲愤。第六章又转为呼告的形式,“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这时好像氓站在面前,斥责他的誓言是个欺骗。接着以少时两情融洽,言笑宴宴,信誓旦旦的情景,反衬氓今日的负心。悲愤之情,又达到了高潮。最后又高呼“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如果这里不用呼告手法向氓发出斥责,是不足以解恨的。

2.语言形式灵活多变

(1)叹辞的应用

诗人抒发猛烈的感情或深沉的思想的时候,经常用一种呼声或感叹辞来表达。如当她追叙婚前恋爱生活的时候,感情比较稳定,没有使用叹辞。第三章转入抒情,感情激昂,连用两个“于嗟”(哎呀),三个“兮”(啊)字,两个“也”(呀)字。第四章对“桑落”有所感,用了一“矣”字。第五章诉说被丈夫虐待,被兄弟讥笑,情绪最激动,连用六个“矣”字,借表她沉痛的心情和口气。最后一章对氓表示愤慨和决绝,加强了语气,拖长了音调,坚决地唱出“亦已焉哉”(也就算了吧)!“焉哉”二字连用,就像歌剧幕终,使人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之感。

(2)叠词的运用

这首诗音调铿锵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诗中用了不少“蚩蚩”、“涟涟”、“汤汤”、“晏晏”、“旦旦”等叠字形容词,它们不但起了摹声绘貌的作用,且加强了诗的音乐性。

3.结构艺术上的特色

《氓》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以及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诗人的感情脉搏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跳动,时而是懊悔,时而是自伤,时而是斥责,抒情与叙事水乳交融,结构严整,形成一首千古动人的诗篇。诗人抒发的感情由于有了叙述作基础,读者也就能更好地体会理解,引起共鸣。

小结:《氓》只有六章共240个字,就能够把我们今天起码要用两个小时去拍摄演绎的电影内容表达出来,达到这样凝练的高度,与其精妙的艺术成就是分不开的。

(三)《氓》的作品意义

讨论:女子的爱情婚姻不幸,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氓》诗是诗人现实生活典型情绪的再现,诗中女主人公所叙述的是自己的切身经历,悲惨的遭遇和真实的感受,都是真情实感。而这种真情实感在阶级社会中是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起了反映、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作用。故作品富于现实性。

2.社会意义

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从父系氏族公社成立后,妇女就成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为下贱,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沦为家庭的奴隶,成了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她悲惨的遭遇,并没有得到亲人的同情和安慰,只得到嘲笑,所有的苦都只能自己一个人承受。诗句“兄弟不知,咥其笑矣”看出来,可见,但是,女子受丈夫的欺凌,是见惯不怪的事情。)她受到氓的遗弃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的,它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中国男尊女卑的社会延续了三千年,这期间,会引起多少人的共鸣啊!

(这一婚姻悲剧又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娘家的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氓》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首弃妇诗,其关键就在于通过两个鲜明的形象的刻画,通过一个女子大胆控诉,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

3.现实意义

如今,这个社会依然有这样的悲剧存在。那不仅是社会制度的错,更是人性贪婪的表现。

清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写道:“氓为盲昧无知之称。《氓》中当与男子不相识之初则称氓;约与婚姻则称子,子者男子美称也,嫁则称士,士则夫也。” 对男子的称呼就寄托了人们对他的期望。

《氓》中的男子不论是婚前还是婚后,都是蒙昧无知的,他的心性并没有随着角色的转换而成长,没有承担起对家庭应有的责任,诗里的这个男子,不配称为“子”,更不配称为“士”,只能永远是氓。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首诗题目叫“氓”,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他将为他的无知付出代价——他得不到家庭的幸福。

希望,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都引以为鉴,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三、总结

有人说:《诗经》的世界,语言是具有魔力的,它曾经或在遥远的过去,也活在忙碌的今天,还将活在永远的未来……

就让我们都能用心多读经典,让它化为我们人生的精神素养,让我们都变得更有气质和智慧。

4.3第三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故事复述,人物初探

(四)共同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情节和人物形象。

1、抽生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全文结构以及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

一段:定情。

(1)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氓急躁而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终于答应结婚。

三段:懊悔。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弃。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色衰爱弛)

五段:劳苦。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六段:决绝。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

3、总结人物形象

《氓》教案设计篇七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一)导入:

我们一起回忆《诗经》中熟悉的诗句,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它们或书写追求爱情的幸福,或表达爱情不可得惆怅,或表达相思之苦,或书写对爱情的忠贞。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经》,学习它的另一篇有名的诗篇——《氓》

(二)《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三首诗作均出自“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现代文中的比兴手法:

1、无垠的天空,是雄鹰一生的行程;苍茫的大地,是流水一生的路程;流逝的岁月,是人的一生的旅程。斗转星移,日落日升,花开花落,时间飞逝,我们背着行囊,永远行走在这没有尽头的旅途中,为了追逐明天的太阳,完成今日的愿望,实现昨日的梦想,拥有美好的未来,我们默默地坚守着一个信念:永不停息。(《倒掉疲惫》)

2、天空没有不逝的彩虹,人生也没有永远灿烂的风景。圆满很美,残缺遗憾有时也是美。(《残缺也是一种美》)

3、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因此,我要说:借人精华,以铸辉煌。(《说借》)

(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6)《诗经》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5、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赞颂品行才学象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作为行为准则。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三)入题

《卫风氓》是一首以爱情为题材的叙事诗,诗中讲的是一个古今中外反复上演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了一位女子被丈夫氓抛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全诗六章,情节单一:一二章写婚前,三四五章写婚后,第六章写结局,整个故事是在抒情女主人公的追述中展开的`。

(四)整体感知

中国历来有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尤其在封建社会中,女子作为男子财产的一部分,与珠宝、美玉并列,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封建伦理又要求她们心甘情愿地充当男子的玩物与奴隶。于是,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史也就充满了闺中女子的哀怨与悲泣,闺怨诗在文学史上有了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这首诗就是在闺怨诗歌星空中闪着熠熠光辉的一颗明星。那么女主人公到底有着怎样的怨恨呢?她又是如何倾诉自己的愁苦情怀呢?让我们来共同感受诗歌内容。

(1)这首诗讲述了怎样一个爱情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的内容:

第一节许婚第二节迎娶第三节劝诫第四节控诉第五节伤自反省第六节决绝

归纳: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爱情悲剧的全过程。

3、文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的情感一直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阅读全诗感受一下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恋爱——热情、幸福婚变——怨恨、痛苦决绝——清醒、刚烈、坚强

(五)具体分析

这首诗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明确】作者很巧妙地把淇水作为抒情线索。女主人公托情于淇水,汤汤淇水成了女主人公生活经历的见证人。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水是流动的,人是变化的,尤其是心境。第二次踏入河流时,水已非当初之水,人亦非当时之人。而《卫风氓》中三次写到同一条河流,女子的心境又有何不同?让我们跟随流淌的文字走进这位女子的心灵世界。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女主人公回忆当初与氓的一次约会的情景。当初老实忠厚的氓已经赢得了女主人公的芳心,这次约会是他们恋爱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次约会,是在女主人公推迟了婚期情况下,氓才心急火燎地以“抱布贸丝”为借口来找女主人公。正是有了这次会面,才有了“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的场景。

可以想见,女主人公对氓的爱是真挚而深厚的,她推迟婚期,是因为“子无良媒”,这是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因此,女主人公一边送氓回家,一边叙谈家常,一直把氓送过了淇水。也正是这次约会,女主人公向氓许诺“秋以为期”,让氓吃下了定心丸。

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女主人公在恋爱期间像这样“送子涉淇”的经历不止一次,这时的淇水不仅见证了女主人公与氓的热恋场景,而且“淇水汤汤”,流动的都是二人甜蜜幸福的情愫。

【小结】第一次穿越淇水时,正是女子与氓两情相悦的恋爱时期,对貌似忠厚老实的氓,女子一见倾心。离别时十八相送,情意绵绵,难舍难分。送走之后,翘首企盼,望眼欲穿。“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时哭时笑,抑制不住的眼泪和笑容泄露了心底最深的爱意。远古时代的郊外旷野竟有如此清新纯朴、芳香迷人的爱情;娴静似水的女子竟有如此简单而真诚、随意而自由的胸怀。笑是一种幸福,哭未尝不是另外一种幸福,毕竟还有人让她牵挂落泪。好一个一往情深,纯情浪漫的热恋女子呀。淇水清澈明媚,女子痴情陶醉。甜蜜而幸福、温馨而浪漫。心中有情,眼里看水,如果此时河流是有颜色的,那应该是一片粉红,代表的是幸福的爱恋。

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这时的女主人公已经成了弃妇,独自坐在车上,缓行于淇水岸边,以至于淇水波涛卷起的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女主人公何以成了弃妇呢?“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是氓家生活清贫,她不能与氓共患难吗?不。“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是氓家劳作太累,她不堪其苦好逸恶劳吗?否。

当初女主人公与氓两情相悦,感情深厚,有诗为证:“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可见女主人公已到了时刻想见到氓,时刻想依偎在氓身边的痴情程度。如此痴情的女子,一般对夫家的清贫生活与辛勤劳作是不会介意的。

那么是女主人公品行不贞,红杏出墙,被氓遗弃吗?也不是。诗中没有以上三方面的蛛丝马迹。而一句“女也不爽”表明女主人公并没有什么过错。她之所以被遗弃,是因为氓“士贰其行”,而且“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子婚前婚后行为不一致了,他感情不专,甚至一变再变。这种现象古往今来从未消失过。喜新厌旧是感情不专一男子的通病。婚前女子花容月貌,温顺可人,男子自会不遗余力地追求;然而婚后,由于生活劳苦,女子姣容衰退而成为黄脸婆,感情不专的男子就会露出喜新厌旧的面目,进而抛弃糟糠之妻。诗中女主人公就遭遇了这种不幸。氓不仅“二三其德”感情一变再变,甚至“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发展到家庭暴力地步了,女子被遗弃的命运已成定局。更可悲的是,女主人公被丈夫虐待,向娘家人诉说,却得不到同情与安慰,反而“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如此酸楚悲痛,“更向何人说”?可怜的女主人公只能“静言思之,躬有悼矣。”

诗人二写淇水,自然是让淇水目睹女主人公被遗弃后的孤寂与悲愤的身影,让淇水倾听弃妇饱含辛酸而又怨恨的诉说。倘若淇水有情,那么她扬起的水花是对弃妇的安慰,她奔腾的涛声是在为弃妇鸣不平。可以说,此时“淇水汤汤”,流动的都是弃妇内心的苦汁。如果仅写这位弃妇的悲苦与哀怨,就只能赢得人们的同情;然而作者插入了弃妇的生活经验,以此告诫世上的女子要慎重对待婚姻,“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弃妇不幸婚姻经历的经验总结,是对男女不平等的封建婚姻的控诉,更是对热恋中的和后世的女子的善意告诫。所以说淇水扬波,也是对弃妇善良之心的赞许。

【小结】事易时移,物是人非了。“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树枯萎凋零,女子流年已逝、人老珠黄,氓二三其德,夫妻感情破裂,女子被弃,痛苦伤悲。而桑树曾经葱茏茂盛,女子曾经青春美丽光彩照人,氓曾经信誓旦旦,两人曾经感情亲密,女子曾经幸福甜蜜。对比是如此地鲜明,桑树迎来了自然的秋天,女子也步入了人生之秋。

她遭受着双重的痛苦:身体上,生活贫穷、劳作艰辛、丈夫拳脚相加;精神上,丈夫背叛,亲人讥笑,爱情已丢失,亲情也难寻,前路渺茫。这些,交织成一张痛苦之网,使她痛不欲生,身累心更苦。第二次穿越淇水时,她会不由地想到当初的有情人共涉淇水,那时的甜蜜越多,此时的悲痛越重。淇水波涛翻滚,女子悲情汹涌;天地同悲,江河落泪。一切景语皆情语,淇水成了横跨在夫妻间的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面对汤汤淇水的弃妇“静言思之”,认识到自己的愿望与现实已形成尖锐矛盾,“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夫妻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了。她清醒地认识到她与氓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就如同淇水“有岸”。此时弃妇面对滔滔淇水,心潮起伏,往事如同电影特写镜头一样,一幕幕在弃妇脑海中闪现,总角时期青梅竹马“言笑晏晏”,何等愉快;恋爱时期,“信誓旦旦”,海枯石烂不变心,何等坚决。可是好景不长,没想到氓“反是不思”(违背誓言,不念旧情),既然氓如此绝情,那就算了吧!此时女主人公已从痛苦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表达了“亦已焉哉”的决绝态度。

【小结】《卫风氓》中的女子,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时,她纯真浪漫、柔情似水;陡然跌落至婚变的黑色深渊后她怨恨悲痛、伤心绝望;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勇敢决断,最终浮出水面,重新上岸,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

(六)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女子:勤劳、善良、热情、淳朴、智慧、坚强。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位善良、热情的劳动妇女形象,她勤劳、淳朴、不畏贫苦,与“氓”结合后,操持家务,任劳任怨,真诚地把幸福寄托在“氓”的身上。然而,婚后丈夫对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尔偕老”的愿望完全破灭了,她由忍耐、不平而转为怨恨,终于发出痛楚的呼喊。诗中表露的她的怨恨多于悲伤,在彻底无望的处境中,她变得清醒而坚强,和氓彻底决绝,这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守压迫和欺凌的底层妇女的另一面。

氓:始乱终弃、无信义、自私自利的伪君子。他以虚假的热情欺骗了淳朴的少女,用谎言和空咒赢得了女子的信任,一旦骗取到手,便露出了卑劣、凶暴的本性。

(七)启示

痴情──“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中女主人公在“氓”离开后总是牵挂着他,多情的她独自登上破旧的城垣眺望复关寻找氓的身影。当她看见了心上人时就会欣喜若狂,若她看不见心上人则会伤心流泪。痴心的她总是因为“氓”的出现高兴,而又会因为“氓”的离去而伤心。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痴情的女子,却遭到了负心汉的遗弃。

结论:痴情是一剂毒药。容易使人利令智昏。

启发:面对漫漫人生路,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智慧──“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主人公在被人遗弃时并没有呼天抢地,寻死上吊,而是对婚姻爱情作了认真地反思,她清楚地看到作为女子绝对不能够沉溺于爱情,否则就陷入泥潭、很难自拔。要知道这种道理有的人一生中都不可能领悟得到。另外,在她与氓婚变后,并没有乱了方寸,而是“静言思之”,思考现在自己的处境并及时做出决定。因此,我们不能不说她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女子。

结论:智慧的人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

启发:漫漫人生路,总会错几步。错几步不要紧,关键是知道怎么错,不再错。

坚强──面对突如其来的婚变,咱们的女主人公并没有以泪洗面,而是“静言思之”,看清了“反是不思”的丈夫的真面目。她明白貌合神离的婚姻是没有幸福可言的,于是她坚强地面对自己的处境,果断地做出分手的决定。她不甘心受命运的摆布,她要寻求自主的婚姻,寻求自己的幸福。

结论:坚强的人是不会受命运的摆布的。

启发:要做生活的强者。(女人当自强)

惜缘

《氓》教案设计篇八

1、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体悟其情感变化;

2、分析卫女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通过“淇水”意象感知卫女情感历程,体悟其情感变化,从而分析卫女形象。

通过分析卫女形象,感受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

一、导语设计

一方红笺承载了薛涛无尽的爱恋;一枝青梅读懂了易安懵懂的初春;漫天飞花飘零了黛玉满腹的爱恨;无际的沙漠抚慰了三毛不羁的灵魂;而滔滔的淇水见证了女子艰辛的情路。淇水与女子的生活和命运始终相随,我们就随着缓缓的淇水去见证一下女子的喜怒与哀乐。

二、整体把握——把书读薄

《诗经》被誉为现实主义的渊源,其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卫风·氓》里面又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1、主人公是谁?以第几人称来讲述故事的?

女子第一人称

2、讲述了一个什么样故事?

女主人公回忆了与氓从相恋结婚到婚后被弃再到决然分手的故事。

3、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请找出依据

淇水旁

第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第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第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4、请仔细品味这些地方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还有哪些段落也是在表现同样的内容?

第一、二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恋爱的甜蜜

第三、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婚变的沉痛

第五、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分手的决绝

(讲解其中字词,推测事情变化)

三、细嚼慢咽——把书读厚

(一)一写淇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恋爱的甜蜜

1、根据诗中的描写,想象一写此时的淇水是什么样的?

淇水:平静安详波澜不惊

2、如果淇水是有生命的他会看到什么样的两个人?请找出描写人物的地方。

直接描写——动作:送、涉、将、乘、望、泣、笑

——温婉、多情、天真、善良

直接描写——蚩蚩、即、卜筮

间接描写——无怒——憨厚、老实、认真、暴躁易怒

(他们在这里盟誓,在这里分别,淇水是那么的静缓、安详,一如一位慈祥的月老分享着女子的幸福甜蜜。)

3、“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抒写或铺叙,直陈其事

(二)再写淇水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婚变的沉痛

1、再次写到淇水,淇水是什么样子?让我们联想到什么?

汤汤: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动荡不安

情海波澜命运动荡心潮澎湃愤愤难平

2、淇水浩荡,女子的内心愤愤难平,从哪里可以看出女子内心情感的剧烈变化?

于嗟女兮,无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愤然直抒惨痛教训,语调激切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诚恳审视自身不足,内心愤然

3、在这两章中表现了她和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她: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任劳任怨

女也不爽——感情专一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年老色衰

他: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用情不专

4、女子最想说的莫过于刚才讲过的那些教训和被弃的原因,那么为什么还要写桑树呢?在诗经里有没有写植物的地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或发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对象。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喻,对事物进行形象具体的比况。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女子容颜靓丽;两人的浓情蜜意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子容颜憔悴;两人的感情枯竭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子不要沉醉于爱情的甜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三)三写淇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分手的决绝

1、这次强调了淇水的什么特征?

有岸有泮——我的容忍,我的退让是有限度正比

有岸有泮——氓的放纵,氓的暴虐没有止境反比

2、此时女子处于进退维谷、左右两难的处境:往事不堪回首;前途复又可畏,体会女子想走还是想留?

想留:“及尔偕老”“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对以前温馨时光的深切怀念

不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老使我怨”“不思其反”

——对以后悲惨遭遇的清醒认识

3、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他和她?

她——清醒、刚烈、坚毅

他——暴虐、毫无担当

四、消化吸收——把书读薄

淇水见证了女子怎样的性格变化?

温婉、多情、善良、单纯

任劳任怨、忠贞不二、年老色衰

清醒、刚烈、坚毅

——痛苦的心灵挣扎,完成了一个女子自我的心灵救赎,表现了她的个性成长和人格的完善

五、探讨爱情——共同成长

寄语少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寄语少女: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启示:爱情幸福而美好,但也会有痛苦和伤害,不要因为害怕受伤就不敢追求,既不要轻易开始一段感情,更不能随意放弃。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要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真诚负责的态度。只有具备爱的能力,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六、作业布置——学有所用

围绕“淇水”,从卫女的角度,以第一人称重新讲述这个故事。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氓》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目的】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体会诗歌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2、背诵课文,熟练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

3.理解三首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

4.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和其现实主义的风格;

【教学重点】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习掌握《诗经》四言诗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节奏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导学点拨

一、导入:

《氓》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作家作品】

诗经简介(内容、形式、影响、作品分类)

【思路结构】

《氓》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二章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深情而渺远恻然;第三、四章是全诗的主旨,写了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的生活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宛如长歌当哭般的呼号;第五章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后四句则是回娘家后的情景,不禁伤心落泪;最后一章十句是一片如泣如咽之音多百无聊赖,无复可言。全诗层次分明,在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诗经》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结构图: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无衣》可理解一首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的出兵动员誓词。全诗三章,采用了增叠复沓的结构形式,每一章字数、句数相等,但又不是简单地机械地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体现出一种高昂的战斗激情。结构图:

与子同仇”

(感情基础)“与子偕作”

(行动开始)“与子偕行”

(共赴战场)

《静女》描写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运用赋的手法,把诗中的“我”和静女约会于城隅,以及静女“爱而不见”的逗趣,“我”得到赠物时的喜悦等一一叙述出来。结构图:

俟于城隅不见人贻我彤管思情人爱物及乌重归荑

【疑难指津】

如何理解《卫风氓》第二、三章的比兴手法?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诗集传》)。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如何理解《邶风静女》中男子所接受的两件礼物?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接受彤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