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石壕吏教案一等奖优质

最新石壕吏教案一等奖优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9 20:09:21
最新石壕吏教案一等奖优质
时间:2023-05-19 20:09:21     小编:xiejingc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石壕吏教案一等奖篇一

 

一、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二、体味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一、品评鉴赏,理解诗歌的思想意义。

二、用吟诵沟通情感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1、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教师解说: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展现的几幅战争画面。观看后老师问:大家有什么感受?

老师接过学生回答导入:战争意味着城市毁灭,战争着意味田园荒芜,战争意味着百姓无家可归,战争意味着人民妻离子散??一代诗圣杜甫对战争的罪恶有深切的体会,在唐王朝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中,神州大地已经是“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战乱恐怖景象。安史之乱中期,唐王朝军队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诗人杜甫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创作出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今天,我们随着诗人的描写走进那恐怖的战乱时代,走进石壕村那个在战争中家破人亡的不幸家庭,去感受战争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2分钟)

2、听朗读,说故事。(8分钟)

播放录音朗读。听完朗读请学生给故事另取一个题目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字词过关。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3分钟)

读音:第一组:吏(lì)逾(yú)邺(yè)城戍(shù)老妪(yù)泣(qì)幽咽(yè)

文言词义:

第二组:暮投()石壕村老翁逾()墙走()吏呼一何()怒听妇前致词()

第三组: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第四组:惟有乳下孙()老妪()力虽衰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4、品读课文,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10分钟)

?(1)学生自由品读诗歌,想象诗歌中描写的场景,用声音传达诗歌的情感,用表情表

现诗歌的情感,做到眼到、声到、心到。

(老师提醒:注意诗歌的感情基调:沉郁顿挫;注意朗读速度和重点词语)

(2)让学生试着每人说一句话,把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告诉大家,用这样的句式:从“??”这句诗里,我看到了??(从“??”这句诗里,我听到了??从“??”这句诗里,我想到了??从“??”这句诗里,我感受到了??)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全体读题目、作者;女声齐读第一节;男声齐读第二节;全体读“听妇前致词”;一生读第三节剩余的内容;全体读最后一节。

5、理解学习本诗的艺术特点——藏问于答、明暗结合。(10分钟)

教师过渡:本诗语言精炼。明代末年一位有独到見解的學者和詩論家陆时雍称赞这篇诗“其事何长!其言何简!”是的,全诗仅用二十四句,就写出了典型性很强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蕴含了诗人矛盾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首诗能够以非常少的语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呢?

提示学生:思考并回答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中的第一小题。

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对诗歌中差吏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合理的补白,同时也对老妇人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进行合理补白。

老师归结: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复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深入思考:为什么诗人要用“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手法呢?直接写官差是怎样抓人的、怎样逼问的,不是更能反映官差的凶暴、从而更突出老百姓的痛苦吗?诗人又为什么不这样写呢?

老师提示:我们国家现在还征兵吗?征兵的目的是什么?(保家卫国)唐朝当时发生安史之乱时为了平定叛乱也得征兵,只不过需要的兵力太多了,以至于征完了所有能够入伍的青壮年男子还不够,所以只好采取捉人的方式把那些老年男子,未成年男孩逼上战场。诗人看到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内心是痛苦的,但他毕竟身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认为唐朝统治者平息那场战争是正义的。他既同情百姓又觉得唐朝政府“捉”人没错,可以说作者的心情是极其矛盾的,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战争。

6、全诗小结:(2分钟)

主要人物:老妪、石壕吏

通过什么描写展开情节:对话描写

全诗内容的核心:一家人的悲惨遭遇

在普通的七口之家中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妪夜往。父子、兄弟、祖孙、婆媳,无一不受到残酷战争的迫害。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在诗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现。

7、再读诗歌。在《二泉映月》音乐背景中深情朗读,再次感受石壕村里这个七口之家在安史之乱中的不幸遭遇。(3分钟)

8、老师致课堂结束语: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危亡,诗人的情感煎熬,这一切都是战争“惹得

祸”。时至今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还有许多的战争正在继续着。然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带给人们的永远都是灾难!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让我们珍惜和平,让石壕吏的故事不再重演!视频播放和和平鸽动画音乐。

9、作业:

(1)想象并补写(300字以上):老妪和她的儿子如果不死,战场归来看到的石壕村会是怎

样的情景?

(2)背诵默写全诗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石壕吏》的背景,能准确、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文朗读、模拟对话、视频片段来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并了解“藏问于答”的巧妙手法;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态度目标了解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感怀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

2学情分析

《石壕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第一课时已学过了前两首,学生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习这篇《石壕吏》应该有了一定的基础。

3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难点:“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4新设计

石壕吏教案一等奖篇二

一、导入新课

通过把诗句补充完整的练习导入新课。投影显示诗句:

1、朱门酒肉臭,。2、烽火连三月,。3、露从今夜白,。4、无边落木萧萧下,。

二、由解析题目引入时代背景和《三吏》《三别》1、时代背景:唐肃宗乾元三年春,唐军在“安史之乱”中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途中就所见所闻,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流传最广。2、“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作者简介

       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了解杜甫投影显示:杜甫,字,代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世称“”,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著有《》2、要求学生从对联中找出杜甫的相关信息投影显示第一幅: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第二幅: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四、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五、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故事

1、学生结合注释,同桌对译

2、教师提示重点字词

3、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把握(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2)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3)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4)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发生了什么事?(5)事情的结果怎样?

4、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5、投影显示连环画图片,要求学生给图片排序

六、精读揣摩要求请找出诗中耐人寻味的字词揣摩其深层含义1、教师示范:“有吏夜捉人”中的“捉”字:诗中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中寓揭露批判之意。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推选代表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备教资源(1)“夜”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2)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3)“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

七、放飞想象,体会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

1、提示思考: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投影显示: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室中更无人。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惟有乳下孙。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2、学生同桌表演,教师抽查

3、总结出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

4、看视频片段加深印象

八、总结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

投影显示通过对诗文的学习,我们能够看出:差役是()的老妇是()的战争是()的作者对老妇一家是()的作者对战争是()的

九、听读模仿、读出感情

1、播放朗读音频,学生揣摩、模仿

2、配乐齐读,教师评价朗读效果

十、齐读对联结课

投影显示第一幅: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第二幅: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十一、布置作业:

1、基础题:背诵并默写全文。

2、拓展题:搜集古诗中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名句。

3、

创新

题:续写石壕村老妇一家人今后的命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