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课题汇报材料介绍语优质(五篇)

2023年课题汇报材料介绍语优质(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1:05:44
2023年课题汇报材料介绍语优质(五篇)
时间:2024-03-20 21:05:44     小编:xiejingc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题汇报材料介绍语篇一

汇报材料。

《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习题变式设计研究》该课题在相关领导指导和支持下,我课题组正在按计划、组织实施,系本课题的实际,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对“变式教学”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在学生形成初步知识和技能后,加以应用的实践训练,即解题,以其来加深和巩固已经获取的知识,那么怎样的问题训练可以既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而又不重蹈“题海”呢?“变式教学”是很好的载体,符合时代的要求。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可围绕一两道数学问题中所需反映的数学实质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变化,使学生得以掌握与提高,是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创新能力的有益途径之一。

2、对教学现状的考虑

孩子进入高年级后,每道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孩子只能解决最基础的题目,题目稍微变形,孩子就无从下手。我们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考试孩子考得很不理想。我们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孩子的知识学得这么呆板,思维如此狭窄,学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会举一反三,做不到触类旁通。这就促使我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思维更加开阔,掌握知识更加全面,怎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究目标

以“变式教学”为平台,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变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和潜力,激发学生潜能多元化发展,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研究内容

1、教师如何有效利用变式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2、如何变式作业形式,提高作业效率。

四、研究方法

由于本课题是探讨一种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益提高的影响,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尝试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中,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变式练习教学的相关文章。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五、研究措施

1、明确分工,加强合作,在研究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合作的精神共同搞好本课题的研究。

(1)我们课题组是一个非常团结向上的组,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是有商有量。这次的微专题也是我们共同商量的定下来的。我主要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并撰写研究方案,彭老师负责上研讨课的设计展示,罗老师负责指导。

(2)我们的时间是不指定的,只要我们在办公室,总能听到我们的相互切磋的声音,常常会为某个问题争论不休,有时甚至会去向教研员请教。然后把这周研讨的内容记录下来。

2、针对研究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变式,精选作业练习,防止题海战术。

(1)每天课前,我们都会精心准备课件,课件我们不是简单的下载,而是用几个课件综合起来。记得我们为了上课,很多课件都是要花费人民币的,我都会大方的用银行卡支付。我们的原则是保证课堂上的高效率,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课堂上达到最佳的变式训练。

(2)每周都会印一张练习卷,针对本周教学内容,精选各种各样的变式题,相当于一周的作业。罗老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一般都是她为主找资料,我负责修改和排版,而彭老师则负责打印复印。黑板后面都有每天一题,都是当天学完基础的题的变式题。

3、本着把课题做小,研究求深的原则,注重研究过程,讲求速度和效率。

六、研究步骤

实验在步骤上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进行前期准备,本课题组的成员进行收集分析现行教材高年级数学各知识点综合考核水平,教材中对应的相关习题,现有的习题的局限性,如何进行将 它变型,达到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开放性练习。

第二阶段:2015年1月---2015年8月,进行实施,整理第一阶段准备的材料,进行习题课的教学设计,撰写出阶段性的成果,形成课题理念,初步编写《高年级数学习题变式习题集》成员积极实施,并反馈实施情况。

第三阶段:2015年9月----2016年2月,课题成果巩固,完善实施的内容。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阶段:2016年3月---2016年7月,实验成果的巩固、发展、提高,总结提升阶段。收集成果及典型案例,经过运用,实践,撰写相关经验论文,形成性报告。最终定稿。

七、研究成果

在解题教学中,利用变式来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揭示条件、目标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中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可以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探索的思维能力。

1、多题一解,适当变式,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

许多数学习题看似不同,但它们的内在本质(或者说是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这类题目的收集、比较,引导学生寻求通法通解,并让学生己感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五年级上册总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一个玩具厂做一个毛绒兔原来需要3.8元的材料。后来改进了制作方法,每个只需3.6元的材料。原来准备做180个毛绒兔的材料,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当时班上没有几个同学会做,根本不知道先求什么?我让学生小组交流,这道题目当中隐含了一个什么条件?并板书:

原来

每个3.8元

做了180个

现在每个3.6元

做了?个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明白了原来和现在做材料的总价钱是不变的。学生就知道先求出原来材料的总钱数,原来材料的总钱数就是现在材料的总钱数。

接下来我并没有结束这道题,我马上出了三道变式题。

1、星星儿童制衣厂原来做一套童装需要1.8米布料,后来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童装只需1.6米布料。原来准备做360套童装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星星儿童制衣厂原来做一套童装需要1.8米布料,后来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 3 节省布0.2米。原来准备做360套童装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3、童装厂原来做一种儿童服装,每套用布1.8米。现在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原来做360套这样的服装所用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几套? 我们让学生对比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发现了这三道题目共同点是就是总布量是不变的。第二题只是要先求出现在每套需要多少布,其余的解法和第一题相同。第三题只是在第二题的基础上用现在做的套数减去原来做的套数。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真正知道了多题一解的思维方法。果不其然,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县调考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正确率几乎达到了100%。以至于上次考试数学总体排名全县第二。

又如本学期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一个圆柱体的圆的直径是6厘米,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各是多少? 我们可以把这道题目进行变式。

①一个圆柱体的半径是6平方厘米,求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各是多少? ②一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高是20厘米,求表面积、体积名是多少。这几道题目虽然已知条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必须先求出正方体的棱长。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学生对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的概念应该会有根深蒂固的了解。

2、一题多变,旧题变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过程,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利用一题多变就能很好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变成以前曾经学过类似的题目。新课中实施一题多变,使大部分学生对当堂课内容产生兴趣。

刚学完表面积:

如例题: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长4米,宽3米,高2.5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这是一道求表面积的题目,应算6个面,学生完成后。

变式1:我马上又出示了一道,如果把题目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铁皮盒表面积如何求?从对比中,学生在情境中能理解不是所有的表面积都要求6个面的面积。应该少算上面的面积,即求5个面的面积。变式2:如果把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改成一对长方体形状的的铁皮盒。从对比中要算一对就是求出两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

又如:学案上有一道这样的题目:

做一节长120厘米,宽和高都是10厘米的长方体的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左右面通风)

变式题:

做一节长方体通风管,长为120厘米,管口是10厘米的正方形,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管口是10厘米的正方形,可知这个长方体的宽和高都是10厘米)

做一节长方体通风管,长为120厘米,横截面的边长为1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横截面的边长为10厘米,就说明宽和高是10厘米)

学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对表面积的概念能够理解,如果是算6个面孩子面都能迎韧而解。我们知道表面积的应用是这一单元的难点。所以我们特意精选了15道表面积的变式题。

第一类:粉刷教室的四壁和顶棚,扣除门窗面积,求粉刷面积? 第二类:求通风管、烟囱、柱子的表面积。

第三类:游泳池每个面抹水泥,然后贴瓷砖,需要瓷砖多少块?

第四类:切割和拼成长方体。首先出示简单的如:把一个长方体垂直切割成三个小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增加6个面)把三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减少6个面)再出示稍难的。如一个正方体木块,若把它切成3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五类:四周面贴包装纸的。求包装纸的面积。

通过这些题的训练,学生不管遇到怎样的表面积题都能迎韧而解了。

又例如: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中,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旋转”了。“旋转”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的图形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尽管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他们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会判断一种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但要求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正确的旋转,却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学如何画旋转图形时,我们没有像教材上的出示一个三角形让大家旋转,因为旋转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觉得把题目化难为易,从最简单的入手。(1)教学一条线段的旋转。绕线段的某一点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2)教学一个角的旋转。(两条线段的旋转)

(3)教学三角形的旋转。(转化为线段的旋转,找到对应点)

(4)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旋转。(转化为线段的旋转,找到对应点再依次连接)教学中,如果能对一个普通的数学题进行一题多变,从变中总结解题方法;从变中发现解题规律,从变中发现“不变”,必将使人受益匪浅。学生自己能够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知识进行重组,自己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已学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一题多解,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的实质是以不同的论证方式,反映条件和结论的必然本质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

如:我们在教不规则物体体积时,课堂中总结出了两种方法: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入水后的体积——入水前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底面积×水上升的高度

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我特意设计了几道变式题,两种方法都可用,哪种方法最合适?

学生上台板书:

方法一:8×8×7=448(立方厘米)8×8×6=384(立方厘米)448—384=64(立方厘米)

综合算式:8×8×7—8×8×6=64(立方厘米)方法二:8—7=1(厘米)8×8×1=64(立方厘米)

综合算式:8×8×(8—7)=64(立方厘米)你发现什么:

学生会说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用底面积乘水上升的高度。第一种方法看上去比较 麻烦,其实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八、课题的反响及效应 学生上台板书:

方法一:15厘米=1.5分米

2×2×1.5—5.5=0.5(立方分米)

方法二:15厘米=1.5分米

2×2×(1.5-5.5÷2÷2)=4×(1.5-1.375)=4×0.125 =5(立分分米)

学生异口同声说用入水后的体积减入水前的体积简单多了。

通过这两道题目的对比训练,学生在以后做题过程中就会想虽然有的题目能够一题多解,但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解题。

4、设计数学变式作业,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目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却对如何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不够。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很少出现变式题。

①学了因数和倍数后,我让孩子们设计了猜电话号码、猜年龄的游戏,还有同学引用了郑板桥的一首《咏雪诗》,诗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②学了质数和合数后,有同学写出了数学日记,设计了趣味题,还有同学介绍了巧妙分解质数的方法。

③学了体积单位后,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小日记,有同学甚至写成了小作文。学了长方体的认识,一生写了一篇《棱长总和的奥秘》。表面积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让孩子们写学表面积的感受。棱长总和不变和体积不变孩子混淆不清,一生写出《棱长总和不变和体积总和不变的奥秘》,自己设计了对比题,比较了这两道题的异同,然后进行了总结,还有的同学写了生活中的发现。可见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

课题组5位老师以实践为载体,勤于思考、乐于交流、善于总结,教育科研意识得 到增强,教研、教改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索,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也离我们的生活实际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数学思维能力大大的提高,部分学生利用变式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更注重数学变式练习的设计,注重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教师注重变式训练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

存在问题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

1、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虽然变式练习的设计也是根据不同班级的水平而定,但是教师在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时也不能达成共识。

2、如何才能让所设计的变式练习在教学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课题汇报材料介绍语篇二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变式训练微课题研究方案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对“变式教学”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在学生形成初步知识和技能后,加以应用的实践训练,即解题,以其来加深和巩固已经获取的知识,那么怎样的问题训练可以既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而又不重蹈“题海”呢?“变式教学”是很好的载体,符合时代的要求。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可围绕一两道数学问题中所需反映的数学实质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变化,使学生得以掌握与提高,是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创新能力的有益途径之一。

2、对教学现状的考虑

孩子进入高年级后,每道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孩子只能解决最基础的题目,题目稍微变形,孩子就无从下手。我们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考试孩子考得很不理想。我们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孩子的知识学得这么呆板,思维如此狭窄,学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会举一反三,做不到触类旁通。这就促使我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思维更加开阔,掌握知识更加全面,怎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究目标

以“变式教学”为平台,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变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和潜力,激发学生潜能多元化发展,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研究内容

1、教师如何有效利用变式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2、如何变式作业形式,提高作业效率。

四、研究方法

由于本课题是探讨一种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益提高的影响,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 采取了尝试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中,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变式练习教学的相关文章。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五、研究措施

1、明确分工,加强合作,在研究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合作的精神共同搞好本课题的研究。

(1)我们五年级数学组是一个非常团结向上的组,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是有商有量。这次的微专题也是我们共同商量的定下来的。我主要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并撰写研究方案,彭老师负责上研讨课的设计展示,罗老师负责指导。

(2)我们的时间是不指定的,只要我们在办公室,总能听到我们的相互切磋的声音,常常会为某个问题争论不休,有时甚至会去向教研员请教。然后把这周研讨的内容记录下来。

2、针对研究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变式,精选作业练习,防止题海战术。

(1)每天课前,我们都会精心准备课件,课件我们不是简单的下载,而是用几个课件综合起来。记得我们为了上课,很多课件都是要花费人民币的,我都会大方的用银行卡支付。我们的原则是保证课堂上的高效率,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课堂上达到最佳的变式训练。

(2)每周都会印一张练习卷,针对本周教学内容,精选各种各样的变式题,相当于一周的作业。罗老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一般都是她为主找资料,我负责修改和排版,而彭老师则负责打印复印。黑板后面都有每天一题,都是当天学完基础的题的变式题。

3、本着把课题做小,研究求深的原则,注重研究过程,讲求速度和效率。

六、研究步骤

实验在步骤上大致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微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日至22日)l、确定研究课题

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3、学习“新课程标准” 有关理论和“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微课题研究实施、总结阶段(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3月底)

1、记录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

2、“变式教学”课堂汇报。

3、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

七、研究成果

在解题教学中,利用变式来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揭示条件、目标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中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可以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探索的思维能力。

1、多题一解,适当变式,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

许多数学习题看似不同,但它们的内在本质(或者说是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这类题目的收集、比较,引导学生寻求通法通解,并让学生己感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五年级上册总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一个玩具厂做一个毛绒兔原来需要3.8元的材料。后来改进了制作方法,每个只需3.6元的材料。原来准备做180个毛绒兔的材料,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当时班上没有几个同学会做,根本不知道先求什么?我让学生小组交流,这道题目当中隐含了一个什么条件?并板书:

原来

每个3.8元

做了180个

现在每个3.6元

做了?个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明白了原来和现在做材料的总价钱是不变的。学生就知道先求出原来材料的总钱数,原来材料的总钱数就是现在材料的总钱数。

接下来我并没有结束这道题,我马上出了三道变式题。

1、星星儿童制衣厂原来做一套童装需要1.8米布料,后来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童装只需1.6米布料。原来准备做360套童装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星星儿童制衣厂原来做一套童装需要1.8米布料,后来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原来准备做360套童装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3、童装厂原来做一种儿童服装,每套用布1.8米。现在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原来做360套这样的服装所用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几套? 我们让学生对比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发现了这三道题目共同点是就是总布量是不变的。第二题只是要先求出现在每套需要多少布,其余的解法和第一题相同。第三题只是在第二题的基础上用现在做的套数减去原来做的套数。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真正知道了多题一解的思维方法。果不其然,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县调考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正确率几乎达到了100%。以至于上次考试数学总体排名全县第二。

又如本学期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一个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各是多少? 我们可以把这道题目进行变式。

①一个正方体的一个面是9平方厘米,求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各是多少? ②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求棱长总和、体积名是多少。③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求棱长总和和表面积? ④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分米,求表面积和体积。

这几道题目虽然已知条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必须先求出正方体的棱长。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学生对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的概念应该会有根深蒂固的了解。

2、一题多变,旧题变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过程,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利用一题多变就能很好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变成以前曾经学过类似的题目。新课中实施一题多变,使大部分学生对当堂课内容产生兴趣。

刚学完表面积:

如例题: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长4米,宽3米,高2.5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这是一道求表面积的题目,应算6个面,学生完成后。

变式1:我马上又出示了一道,如果把题目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铁皮盒表面积如何求?从对比中,学生在情境中能理解不是所有的表面积都要求6个面的面积。应该少算上面的面积,即求5个面的面积。

变式2:如果把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改成一对长方体形状的的铁皮盒。从对比中要算一对就是求出两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

又如:学案上有一道这样的题目:

做一节长120厘米,宽和高都是10厘米的长方体的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左右面通风)变式题:

做一节长方体通风管,长为120厘米,管口是10厘米的正方形,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管口是10厘米的正方形,可知这个长方体的宽和高都是10厘米)

做一节长方体通风管,长为120厘米,横截面的边长为1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横截面的边长为10厘米,就说明宽和高是10厘米)

学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对表面积的概念能够理解,如果是算6个面孩子面都能迎韧而解。我们知道表面积的应用是这一单元的难点。所以我们特意精选了15道表面积的变式题。

第一类:粉刷教室的四壁和顶棚,扣除门窗面积,求粉刷面积? 第二类:求通风管、烟囱、柱子的表面积。

第三类:游泳池每个面抹水泥,然后贴瓷砖,需要瓷砖多少块?

第四类:切割和拼成长方体。首先出示简单的如:把一个长方体垂直切割成三个小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增加6个面)把三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减少6个面)再出示稍难的。如一个正方体木块,若把它切成3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五类:四周面贴包装纸的。求包装纸的面积。

通过这些题的训练,学生不管遇到怎样的表面积题都能迎韧而解了。

又例如: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中,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旋转”了。“旋转”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的图形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尽管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他们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会判断一种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但要求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正确的旋转,却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学如何画旋转图形时,我们没有像教材上的出示一个三角形让大家旋转,因为旋转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觉得把题目化难为易,从最简单的入手。

(1)教学一条线段的旋转。绕线段的某一点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2)教学一个角的旋转。(两条线段的旋转)

(3)教学三角形的旋转。(转化为线段的旋转,找到对应点)

(4)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旋转。(转化为线段的旋转,找到对应点再依次连接)

教学中,如果能对一个普通的数学题进行一题多变,从变中总结解题方法;从变中发现解题规律,从变中发现“不变”,必将使人受益匪浅。学生自己能够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知识进行重组,自己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已学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一题多解,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的实质是以不同的论证方式,反映条件和结论的必然本质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

如:我们在教不规则物体体积时,课堂中总结出了两种方法: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入水后的体积——入水前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底面积×水上升的高度

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我特意设计了几道变式题,两种方法都可用,哪种方法最合适?

学生上台板书:

方法一:8×8×7=448(立方厘米)8×8×6=384(立方厘米)448—384=64(立方厘米)

综合算式:8×8×7—8×8×6=64(立方厘米)方法二:8—7=1(厘米)8×8×1=64(立方厘米)

综合算式:8×8×(8—7)=64(立方厘米)你发现什么:

学生会说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用底面积乘水上升的高度。第一种方法看上去比较麻烦,其实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八、课题的反响及效应

学生上台板书:

方法一:15厘米=1.5分米

2×2×1.5—5.5=0.5(立方分米)

方法二:15厘米=1.5分米

2×2×(1.5-5.5÷2÷2)=4×(1.5-1.375)=4×0.125 =5(立分分米)

学生异口同声说用入水后的体积减入水前的体积简单多了。

通过这两道题目的对比训练,学生在以后做题过程中就会想虽然有的题目能够一题多解,但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解题。

4、设计数学变式作业,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目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却对如何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不够。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很少出现变式题。

①学了因数和倍数后,我让孩子们设计了猜电话号码、猜年龄的游戏,还有同学引用了郑板桥的一首《咏雪诗》,诗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②学了质数和合数后,有同学写出了数学日记,设计了趣味题,还有同学介绍了巧妙分解质数的方法。

③学了体积单位后,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小日记,有同学甚至写成了小作文。学了长方体的认识,一生写了一篇《棱长总和的奥秘》。表面积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让孩子们写学表面积的感受。棱长总和不变和体积不变孩子混淆不清,一生写出《棱长总和不变和体积总和不变的奥秘》,自己设计了对比题,比较了这两道题的异同,然后进行了总结,还有的同学写了生活中的发现。可见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三位老师以实践为载体,勤于思考、乐于交流、善于总结,教育科研意识得到增强,教研、教改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索,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也离我们的生活实际并 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数学思维能力大大的提高,部分学生利用变式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更注重数学变式练习的设计,注重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教师注重变式训练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

存在问题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

1、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虽然变式练习的设计也是根据不同班级的水平而定,但是教师在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时也不能达成共识。

2、如何才能让所设计的变式练习在教学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课题汇报材料介绍语篇三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合肥市永和学校 张诗才

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

我是永和学校有效研修课题研究组的负责人张诗才,学校办公室主任。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已有半年多时间,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兄弟学校的密切帮助下,在全体老师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因为,课题研究工作对我们来说,虽不是陌生的领域,可是,将它作为一项研究,我们还是感到压力很大,能否让研修工作取得有效,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下面,我就把我校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作个汇报。我们学校这次承担的有效研修的课题是《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子课题《立足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课题2007年12月申报通过,2008年4月开题,整个研究工作预计到2010年10月结束。我校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有73人(包括本学期新调入的教师)。本的研究工作我们分三个阶段进行,从开题到5月底为理论学习阶段,6月至10月为方案的实施阶段,12月至2009年2月为总结、提炼阶段。具体做法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思想 形成共识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课题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终身学习,实现教师专业化。我们选择这个研究课题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因为我们学校 是由三所农村小学整合而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课改意识同市属学校相比还比较淡薄;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此次校本研修就是要让广大教师能够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使自己能适应终身学习的社会发展潮流,实现教师专业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身价值,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发展和完善新课程改革。

二、找准思路 明确目标

本期,我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题研究工作,以重建师德为核心,打造优秀教师队伍;以自修为主,提高教师生命质量;以问题为切入点,以科研为手段,提高教师信誉素质。力求做到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通过自修-反思,努力探索以校为本的有效研修模式,整体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围绕《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我们确定了如下研究目标: 1.通过研修,构建学习型学校;建立健全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巩固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构建新的教育理念,坚持教中学、教后学、终身学,勇于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改变思想观念和教学行为,在学习和培训中不断充实自己,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促进教师队伍建设。3.形成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拓宽广大教师的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使教师的学科水平和业务水平有所提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4.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新的管理、教学、评价的方法,熟练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5.通过研修,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学会自主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成立机构 精心组织

接到开题任务以后,学校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课题领导小组会议,号召大家积极参与,主动参与,分好工、领好头,把课题研究工作当成一项大事来抓,作为提升学校品位、提升自身素质的一个平台。接着对组内成员作了全面的分工,制定了有效研修活动制度、计划和工作行事历。以学校和教研组为单位精心组织了多种形式和多种类型的关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研讨活动,为教师的学习交流提供了多种机会与途径。同时,召开了由全体教师参加的课题研究动员会,布置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四、实施方案 具体落实

为了让广大教师能尽快地了解和掌握有效研修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学校课题组给广大教师进行了一次理论培训,并为每位教师购买了《有效研修》读本,要求教师认真阅读、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实际在申报的同时,我们就已经要求老师们利用寒假认真自学理论,读一本好书,同时写一篇读书心得。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老师们基本了解并掌握了研修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具体做法: 5月初,在多媒体教室召开了由全体教师参加的课题研究专题会,带领大家集中学习《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学校研修计划和学校《立足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案,制定学校校本研修制度;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制定研修计划;组织数学组和英语组教师参加公开课学习,通过听课、评课,把教师个体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使研修更加具有针对 性和时效性,实现教育教学实践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机统一。6月份,我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广大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要求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教案编写、教学软件的运用等方面融进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7月份,要求教师个体利用暑期自学,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情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教育随笔,认真填写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将自己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感悟与感动、知能与情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认真记录下来;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凸现个性,展示自我,培养善于反思、勤于发现、乐于分享的学习习惯。8月份,校本培训工作正式启动。在这期间,我们要求教师认真梳理前期学习、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积极撰写下一阶段的研修计划,实行小组集中备课,发挥教师多方面的作用,强化教

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为了让教师能深层次地理解校本研修的内涵,以及研修的组织、管理、设计、途径、方法、评价等,学校邀请了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志民同志来校给老师们作了一场题为“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报告会。他从“反思今天的教育”、“好习惯是幸福之源”、“创新意识三要素”、“培养孩子自信心”等方面阐述了教育的真谛,为老师们上了极其精彩的一课。

朱局长还就课题研究工作,给学校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9月初,我们加大了对研修的管理力度,建立了校园网站,布置 教师继续完善个人成长档案,同时作好下一阶段的有效研修工作;多人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他人之长,弥补自身不足。同时还组织教师在校内上公开课。期间,我们还邀请到了市教育局教研室王道宇同志、高新区事业局杜忠厚局长以及兄弟学校的有关专家为研究课作了评点,使得我校老师受益匪浅。

在全校老师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我们不断把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并产生积极成果,把教师从单纯的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创设了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通过有效研修,使得广大教师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学习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篇二:课题汇报材料(发言稿)20120301 “乡镇(办)小区域课程管理与实施水平评估的机制、内容与方法研究”项目阶段实验工作汇报 —市“乡镇小区域整体优化课程实施,均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项目子课题阶段实验工作汇报

(发言稿)

课题单位: 滨城区杨柳雪镇教委

负 责 人: 马 长 民

所在县区: 滨 城 区

报告日期: 二○一二年三月一日

“乡镇(办)小区域课程管理与实施水平评估的机制、内容与方法研究”项目阶段实验工作汇报

—市“乡镇小区域整体优化课程实施,均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项目子课题阶段实验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杨柳雪镇教委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介绍我镇的课题实施情况,请指导。

一、杨柳雪镇基本情况

杨柳雪镇位于滨州市城区西北,总人口4.5万人。我镇现有中学1处,九年一贯制学校1处,完全小学5处,非完全小学2处。现有中小学生3100余人,中小学教师300余人。

二、课题基本情况

“乡镇小区域整体优化课程实施,均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市教研室于2010年9月提出的一项课题。各乡镇办于2010年9月申报,12月正式启动,并于2011年12月被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共分10个子课题,2010年第一批批立项三个子课题。我镇的子课题就是是首批立项的三个子课题之一。名称是“乡镇(办)小区域课程管理与实施水平评估的机制、内容与方法研究”。

该课题是把“镇教委对所辖学校的课程开设如何进行要求、课程开设质量如何进行评价”等工作难题作为实验项目进行攻关,通过整合全镇的优秀师资力量组成指导与评估小组,进行行动研究与实验,力争实现对全镇小学课程开设管理与指导的全覆盖,促进全镇区域课程实施的整体优化和高位均衡发展。

三、课题研究进程

公布立项时间是2010年12月17日。这时已临近期末。所以课题

立项后我们开展的第一项研究工作就是期末教学质量评价。

其实,我镇的期末教学质量评价一直在搞,只不过搞得很不规范。

一是评价的学科不全。象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等都没进行期末评价。二是评价项目内容不全面,语文、数学、英语只限于书面考试,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只限于技能抽测。三是不能体现评价的多元性、过程性。四是虽然有的学校、有的教师也进行了“分项考查、综合评价”,但欠系统。

那为何不全面开展评价呢?就因为它难办。因为它要受到评价内容、项目、程序、方法、人员、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

课题立项了,难办也得办。怎么办?从17日到21日,我吃饭不香、睡觉不踏实,与校长谈、与教务主任谈、与学科组长谈,谈了5天,苦思冥想了5夜,终于形成了评价的基本思路:建立以学校为主体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镇教委进行个别抽测、部分统考、全面督查,并提供指导、服务与协调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其基本策略是:对所有年级所有学科全部进行评价;评价形式严格依据省、市有关文件规定操作,该考试的考试,该考查的考查;每学科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或实施纲要或指导意见)展开全面评价,努力达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形式的过程性、评价原则的激励性,最终实现评价功能的发展性。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期末评价的一个时间进程表。其中出台镇评价方案用了5天,制定各学科评价方案用了13天,学校着手期末评价用了一个月。

因为这种形式的评价是第一次搞,且评价方案出台的较晩,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是学校层面的问题:学校的材料不完善;学校评价模式待深化;教师对评价标准的理解较肤浅;过程性评价材料较少或欠真实;分项评价到综合评价成绩的等级转换方式不成熟等。二是各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方面的问题:比如有的评价内容不全面,有的评价方式较单一,有的评价方法太繁琐,有的分值权重划分不合理,有的比较粗糙,可操作性差。

针对出现的问题,在2011年上半年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2.分学科召开镇教学质量评价研讨会。树立典型,鞭策后进;对评价方案进行解读说明;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法进行培训。3.针对各学科都有评价表格,特别是学生人手一份的表格,教师单独印制费用高、工作量大等实际情况,镇教委进行了统一印制。2011年3月9日,我们向滨城区教研室唐增波主任汇报了我镇的课题研究情况,请唐主任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课题研究工作得到了唐主任的肯定和大力指导。

在2011年4月,我们接到市教研室召开课题实验座谈会的通知,要求对课题研究进展进行汇报。我们就又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反思和梳理,认为:课程管理不能仅限于期末评价,应该从学期初就着手策划如何管理。这样,我们就对首次期末教学质量评价和镇以前教学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提炼,逐步构建出了比较完善的课程管理与实施水平评估机制,并于4月19日的市课题项目实验区座谈会上进行了汇报。我镇的汇报引起了与会领导的极大关注,与会领导在对我镇课题研究高度肯定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2011年4月26日,市教研室组织一次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到杨柳雪镇送课送研活动。这次活动意义重大。因为实施本课题,对所有学科都进行评价,这样就逼着所有学科都得开设。以前语文、数学等挤占薄弱学科课时的现象就不能有了。于是有的老师,甚至有的学校领导说,某某学科课时不够用,教学任务完成不了。但通过听省、市教学能手的课后,老师们的观念有了较大转变:不是国家学科课时安排的少,而是我们自己的教法太陈旧,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太低。在这种评价形式下,应该转变观念,更新教法,大幅度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大家想一想,通过此次活动让老师们认识到这一点,对我镇的课题顺利实施是多么地重要啊!

在市、区教研室的大力指导下,我镇课题组边探索边实践边修正,使课程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课程评估内容更加全面、评估方法更加科学。

根据课题研究的三项内容介绍一下阶段研究成果。

四、课题阶段研究成果

(一)镇区域课程管理与实施水平评估的机制

我镇课程管理与实施水平评估的机制是“学期初进行学校课程开设把关审核,学期中进行教学视导指导,学期末进行教学质量评价”。

(二)镇区域课程管理与实施水平评估的方法 1.学期初进行学校课程开设把关审核

镇教委出台了《杨柳雪镇中小学教师任课安排及课程表编排指导意见》(见附件一),对教师专职化,专业教师上专业课进行了要求,对课表编排提出了指导意见。并在开学第一周内上报镇教研室,镇教研室逐校逐项进行审查,对不按要求安排任课教师和编排课程表的限期整改。2.学期中进行教学视导

每校半天;第一节听课,第二节说评课,第三节查备课、作业、学生学业成果材料等,最后向学校领导进行集中反馈。

视导组成员是镇学科中心组长。篇三:课题汇报材料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变式训练微课题研究方案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对“变式教学”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在学生形成初步知识和技能后,加以应用的实践训练,即解题,以其来加深和巩固已经获取的知识,那么怎样的问题训练可以既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而又不重蹈“题海”呢?“变式教学”是很好的载体,符合时代的要求。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可围绕一两道数学问题中所需反映的数学实质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变化,使学生得以掌握与提高,是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创新能力的有益途径之一。

2、对教学现状的考虑

孩子进入高年级后,每道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孩子只能解决最基础的题目,题目稍微变形,孩子就无从下手。我们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考试孩子考得很不理想。我们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孩子的知识学得这么呆板,思维如此狭窄,学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会举一反三,做不到触类旁通。这就促使我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思维更加开阔,掌握知识更加全面,怎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究目标

以“变式教学”为平台,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变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和潜力,激发学生潜能多元化发展,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研究内容

1、教师如何有效利用变式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2、如何变式作业形式,提高作业效率。

四、研究方法

由于本课题是探讨一种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益提高的影响,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

采取了尝试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中,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变式练习教学的相关文章。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五、研究措施

1、明确分工,加强合作,在研究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合作的精神共同搞好本课题的研究。

(1)我们五年级数学组是一个非常团结向上的组,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是有商有量。这次的微专题也是我们共同商量的定下来的。我主要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并撰写研究方案,彭老师负责上研讨课的设计展示,罗老师负责指导。

(2)我们的时间是不指定的,只要我们在办公室,总能听到我们的相互切磋的声音,常常会为某个问题争论不休,有时甚至会去向教研员请教。然后把这周研讨的内容记录下来。

2、针对研究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变式,精选作业练习,防止题海战术。(1)每天课前,我们都会精心准备课件,课件我们不是简单的下载,而是用几个课件综合起来。记得我们为了上课,很多课件都是要花费人民币的,我都会大方的用银行卡支付。我们的原则是保证课堂上的高效率,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课堂上达到最佳的变式训练。

(2)每周都会印一张练习卷,针对本周教学内容,精选各种各样的变式题,相当于一周的作业。罗老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一般都是她为主找资料,我负责修改和排版,而彭老师则负责打印复印。黑板后面都有每天一题,都是当天学完基础的题的变式题。

3、本着把课题做小,研究求深的原则,注重研究过程,讲求速度和效率。

六、研究步骤

实验在步骤上大致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微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日至22日)l、确定研究课题

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3、学习“新课程标准” 有关理论和“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微课题研究实施、总结阶段(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3月底)

1、记录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

2、“变式教学”课堂汇报。

3、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

七、研究成果

在解题教学中,利用变式来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揭示条件、目标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中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可以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探索的思维能力。

1、多题一解,适当变式,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许多数学习题看似不同,但它们的内在本质(或者说是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这类题目的收集、比较,引导学生寻求通法通解,并让学生己感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五年级上册总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一个玩具厂做一个毛绒兔原来需要3.8元的材料。后来改进了制作方法,每个只需3.6元的材料。原来准备做180个毛绒兔的材料,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当时班上没有几个同学会做,根本不知道先求什么?我让学生小组交流,这道题目当中隐含了一个什么条件?并板书:

原来 每个3.8元 做了180个

现在 每个3.6元 做了?个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明白了原来和现在做材料的总价钱是不变的。学生就知道先求出原来材料的总钱数,原来材料的总钱数就是现在材料的总钱数。

接下来我并没有结束这道题,我马上出了三道变式题。

1、星星儿童制衣厂原来做一套童装需要1.8米布料,后来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童装只需1.6米布料。原来准备做360套童装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星星儿童制衣厂原来做一套童装需要1.8米布料,后来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原来准备做360套童装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3、童装厂原来做一种儿童服装,每套用布1.8米。现在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原来做360套这样的服装所用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几套? 我们让学生对比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发现了这三道题目共同点是就是总布量是不变的。第二题只是要先求出现在每套需要多少布,其余的解法和第一题相同。第三题只是在第二题的基础上用现在做的套数减去原来做的套数。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真正知道了多题一解的思维方法。果不其然,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县调考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正确率几乎达到了100%。以至于上次考试数学总体排名全县第二。

又如本学期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一个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各是多少?

我们可以把这道题目进行变式。

①一个正方体的一个面是9平方厘米,求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各是多少? ②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求棱长总和、体积名是多少。

③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求棱长总和和表面积?

④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分米,求表面积和体积。

这几道题目虽然已知条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必须先求出正方体的棱长。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学生对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的概念应该会有根深蒂固的了解。

2、一题多变,旧题变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过程,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利用一题多变就能很好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变成以前曾经学过类似的题目。新课中实施一题多变,使大部分学生对当堂课内容产生兴趣。

刚学完表面积:

如例题: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长4米,宽3米,高2.5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这是一道求表面积的题目,应算6个面,学生完成后。变式1:我马上又出示了一道,如果把题目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铁皮盒表面积如何求?从对比中,学生在情境中能理解不是所有的表面积都要求6个面的面积。应该少算上面的面积,即求5个面的面积。

变式2:如果把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改成一对长方体形状的的铁皮盒。从对比中要算一对就是求出两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

又如:学案上有一道这样的题目:

做一节长120厘米,宽和高都是10厘米的长方体的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左右面通风)

变式题:

做一节长方体通风管,长为120厘米,管口是10厘米的正方形,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管口是10厘米的正方形,可知这个长方体的宽和高都是10厘米)做一节长方体通风管,长为120厘米,横截面的边长为1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横截面的边长为10厘米,就说明宽和高是10厘米)

学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对表面积的概念能够理解,如果是算6个面孩子面都能迎韧而解。我们知道表面积的应用是这一单元的难点。所以我们特意精选了15道表面积的变式题。

第一类:粉刷教室的四壁和顶棚,扣除门窗面积,求粉刷面积?

第二类:求通风管、烟囱、柱子的表面积。

第三类:游泳池每个面抹水泥,然后贴瓷砖,需要瓷砖多少块?

第四类:切割和拼成长方体。首先出示简单的如:把一个长方体垂直切割成三个小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增加6个面)把三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减少6个面)再出示稍难的。如一个正方体木块,若把它切成3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五类:四周面贴包装纸的。求包装纸的面积。通过这些题的训练,学生不管遇到怎样的表面积题都能迎韧而解了。

又例如: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中,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旋转”了。“旋转”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的图形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尽管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他们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会判断一种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但要求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正确的旋转,却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学如何画旋转图形时,我们没有像教材上的出示一个三角形让大家旋转,因为旋转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觉得把题目化难为易,从最简单的入手。

(1)教学一条线段的旋转。绕线段的某一点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

(2)教学一个角的旋转。(两条线段的旋转)

(3)教学三角形的旋转。(转化为线段的旋转,找到对应点)

(4)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旋转。(转化为线段的旋转,找到对应点再依次连接)篇四:课题研究工作汇报材料

课题研究工作汇报材料

我校现有在职教师10人,我校申报的研究课题是:“地方民族文化在教学中的整合。”根据课题组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我们确立在各学科课程中引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下面就我校课题研究开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成立组织、建立专项制度。

我校接到课题后,确定了王艺同志为课题负责人,以地方课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讨论拟定了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阶段性行动计划。

二、克服困难,为课题实施艰苦努力。

我们学校在教研工作中有许多实际性的操作困难,尤其是教学条件落后,一些教师的课改、教研观念还十分保守、落后,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十分困难。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校在教学骨干教师王艺老师的策划下,开展了“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探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将课题展开。

三、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自确立本课题研究以来,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听课学习,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四、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的主要做法。

1、课题组成员自学、收集资料。

2、以问题为切入口,在教研活动中研讨。

3、课题组成员,在教学教育实践中有效的将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运用。

五、主要经验与成绩

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的发展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逐渐深入,现在的状态整体日趋良好。因为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有限,对所取得的经验与成绩无法做出全面、深刻的总结,只概括了以下几点:

1、领导的作用比较显明、重要。学校领导的重视是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2、实验的方法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课题组运用多种方式的理论学习、课例研究、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重要研究方法,体现应用型课题研究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课题组积极参与各级研讨交流活动;拓宽研究、交流的区域空间。

3、课题研讨中注重师生的发展,做到有实效。

促进教师、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和谐发展是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这一理念得到较好的贯彻与落实。

在教师方面,通过深入参与课题研究,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专业水平得到发展,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和实践,交流合作能力、实施课程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总结经验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学生方面,通过参与多层面、多形式、多时机的课题实践活动,日积月累,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习信心得到有效增强,也有效地丰富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成果。

在学校方面,通过课题研究的手段和方式,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最有力抓手和重要举措。

六、存在问题:

1、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主动性不够,基本上是任务型开展工作。

2、缺少专家引领,难以提炼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3、由于我校没有多媒体教室,全体教师培训工作难以进行,已经开展的时效性不大,制约了课题活动有效开展。

4、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不够,知识面较窄,尤其是关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极为欠缺和薄弱

5、对什么是课题研究认识不清,造成实验工作没有针对性。

6、课题范围太大,研究缺乏实效性。

7、课题研究的目标不够明确,分工不够细致,制度不够健全。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学习交流,有机会选派年轻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学习培训。

2、建立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课题论文。

汇报人:大屯小学赢来

2012年12月31日篇五:课题汇报材料

构建中职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研究

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中级人才的使命,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学生缺乏职业技能素质的训练,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熟练的技能和相关职业素质的获得,必须依赖于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训教学离不开企业的真实环境,教学内容也必须和企业技术改革及产品更新实时联系在一起。所以说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研究内容

1、校企合作模式的涵义及理论依据

(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的涵义、特征及理论依据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对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2、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的现状

(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现状调查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调查结果

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多样化构建模式

(1)校企互动合作模式,建立互惠互利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从制度层面规范和推进校企合作。

(2)专业建设合作模式,共建专业和课程,根据市场调研和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专业设置。

(3)校企双挂的资源共享模式,建立“融入式”、“引入式”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旨在搭建一种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才的桥梁,开辟一条利企、利校、利民的多赢之路,探索一条快速、优质、规模化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新途径。这里所强调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再是基础层面上的讨论,而是一种理念的更新和模式的创新;不仅是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更是中职学校深层次发展的根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产生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为学校、企业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预期会产生如下积极作用:

1、促进适宜、有效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的构建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从本课题研究成果中,选择适宜、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从而构建更加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营造良性、稳定、可持续的校企互动环境,促进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双赢。

2、促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价值实现

课题对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存在的问题并剖析深层次的原因,据此提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促使中职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交流等方面进行校企对接,从而大大促进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3、作为政府制定政策,学校与企业改进合作模式、完善措施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中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在深入开展合作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模式与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 调查显示,人们的工作技能无论是专业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还是计划、组织、沟通、合作能力,其获取途径70%以上来自实践中的工作经验。通过本课题研究,学校与企业有效合作,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有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养的提高,促使毕业生真正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成为企业乐于接收、愿意重用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5、增强合作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效益。

职业学校的“智力”资源通过合作流向企业,与企业的生产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技术的新组合,不但提高了企业组织的整体有效性,也保证了企业发展所需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的稳定供给。

研究进展

目前课题研究正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的方式,针对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设、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现已实地调研本地20多家企业,涉及汽车、化工、服装、机械加工等多个领域,共发放调查问卷300多份,现正积极整理、分析,形成初步调查报告,并为下阶段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通过近一阶段的理论学习和研究、研讨,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校企合作也有了全新的认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在2015年安徽省“创新校企合作 提升育人质量”

主题征文评选活动中,王永、陈迪、孙萍三位老师的论文获得二等奖,李丽娜老师的论文获得三等奖,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果。

课题汇报材料介绍语篇四

新标准英语不同课型教学设计的研究

汇报材料

青州市王府街道团结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为适应21世纪激烈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我校自1999年起开设了英语课。我们始终把“承百年教育之精华,攀名校教育新平台”作为目标,以英语新课程标准为准则,加强英语教学研究,努力实践,提升课程教育品位,形成我校独特的办学特色和风格。十几年来,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在英语教学中大胆革新,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实践、学习、研究,努力在开拓中求发展。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既是素质教育课程的补充,更是时代的需要。目前基础英语教学还存在“ 高消耗、低收效 ”,尤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 少慢差费 ” 的现象。我校有着一批教改意识强、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针对课程改革的重点,并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我们英语课题组提出了“新标准英语不同课型的研究”。积极探索基础英语教学的最佳学习过程的新方法、新途径,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把英语课堂教学从 “ 以教师为中心 ” 转入 “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不同起点、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英语的课堂焕发出知识学习与交际运用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的身心潜能和健全人格和谐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二、问题和思考

1、优化学习时间、训练结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实现科学分配时间,合理采纳训练结构,向40分钟要效率,是我校英语教师长期教学中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行5分钟free talk.(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5分钟presentation(呈现新知),10分钟drill(模仿操练),5分钟practice(实践操练),5分钟consolidation(巩固训练),通过合理分配时间,环环相扣;科学采纳各种训练形式,步步完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率。我们的英语老师作为组织者,关注细节、关注学情、关注体验、关注整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创造更多的训练机会,让他们动脑想、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与读、动手写,实现40分钟高效率教学,从而切实增强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优化课型、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研究如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新型教学课型,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层次变革的重点项目之一。小学英语课有新授课、巩固课、复习课等课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有自学辅导式、训练式和多课型单元教学结构,而讲练则是各种课型的基本活动形式。多课型单元教学结构:教师通过新授呈现、巩固掌握到复习运用,展现一个单元的完整教学结构。

几点思考:

1、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小学大部份教师为中等师范学校毕业,虽然很多教师通过进修达到专科或本科水平,但他们学英语专业的极少。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来源有以下几种:

我校英语老师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的在职教师。他们原来或教语文,或教数学,或教其他,因为学校工作安排,他们走上了兼职英语教学的任务。他们学过英语,但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而且大多数只学过三年,也就是当初自己读初中时学的三年英语。他们的英语基础不高,唯一比学生好的是,他们具有很强的进取心,比学生学得快。这类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岗位所占比例最大,而他们之中的很大一部份难以担任英语教学任务,于是,他们的英语课就可能变成语文数学课,真正上英语课也只是学学单词,抄抄句子。

2、英语教学环境不理想。对于语言教学来说,教学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环境不理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农村小学学生因地域限制,他们从未接触过英语。他们不知英语是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农村小学生中多留守儿童,在家的爷爷奶奶只能保证学生的衣穿饭吃,根本不可能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能指出个一二三。即使有的学生家长有可能学习过英语,但因水平限制,也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其次是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支持不够。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学习与不学习都不要紧,甚至认为小学生学习英语会耽误学习语文数学时间,影响孩子精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个别家长认识到了小学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由于家庭经济、家长个人素质等客观原因的限制,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设备设施相对落后。从小学生心理年龄分析,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直观的多媒体的运用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各种原因,学校没有语音教室,学生在家中也不能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

三、研究主要目标及方法

(一)实验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英语不同课型教学设计的模式。

初步设想分为单词课文课、句型操练课、拓展运用课、整理复习课。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3、通过实验,培养一支适应现代英语教学的教师队伍。

(二)实验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助以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等进行。

四、实验对象及内容

(一)实验对象:

三至六年级所有班级为研究对象。

(二)实验内容:

1.新标准英语不同课型教学设计的研究。

分为单词课文课、句型操练课、拓展运用课、整理复习课。单词课文课一般在每个块的第一课时进行。首先,呈现本模块的新单词,运用各种任务型活动掌握本模块的单词,然后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有条件的可以对课文进行进一步加工。句型操练课 在单词课文的基础上,对unit1进行熟练操练,由机械性操练逐步过度到熟练性的对句型的输出。可以呈现为脱离课本的对句型的展示。拓展运用课 在句型操练课的基础上,能够对句型进行一些替换。一般对unit2进行熟练掌握。进一步深入。整理复习课 在进行完unit1 unit2的练习后,对本模块的难点进一步加工,通过activity book 的各种练习呈现。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3、培养一支适应现代英语教学的教师队伍。

课题汇报材料介绍语篇五

《初中数学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阶段汇报材料

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顾帮福

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初中数学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这个课题是基于社会和我校实际情况提出来的。

1.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持续、全面、更加和谐地发展。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同样的教学班的学生他们虽然处于同一年龄段.受到几乎相同的教育;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其中在数学学科体现尤为明显。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参与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经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需要。采用统一的教法、布置同样的作业和采用统一的评价的模式对学生的发展不利:不利于在大面积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又要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打算探索研究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类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得到进步和发展。依托本校进行研究,进而拓展与推广。

4.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趁着县教育局“打造高效课堂”的东风,打造学校管理、工作特色,把开放性的教学信息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学生为重点,从而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5.让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改变传统教学中采用的“一刀切”、“满堂灌”、“齐步走”的教学行为。在教学方法上,从根本解决学生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得不到开发,学生的特长无法施展的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拓宽教学门路,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为了开展好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从2012年10月开始对涉及本课题有关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进行分析研究,确立研究方向和内容,组建课题组,组织学习有关理论,确定研究范围,深入调查,了解现状。每个成员做好学生资料袋,并对每个学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1)收集、整理、归类上级文件、课题研究纸质资料。负责人:季向阳

(2)收集课题组成员提交整理资料。整理并形成电子文稿。负责人:于恒武

(3)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申报课题立项。负责人:顾帮福

二、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当课题申请立项得到批准以后,学校首先成立了以副校长李叶飞任组长、教导主任高国庆为副组长,教科室领导直接指导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立出课题实施目标和鼓励措施,教科室召开课题研究开题动员大会。

三、对实验教师进行集中理论培训。3月12日我们学校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让实验教师了解目前课题研究的成果,确立自己研究的侧重点。实验教师拟订个人研究的子课题,并且制定个人研究计划。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教育理论知识后,都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动的发现问题,本着解决问题的宗旨,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制定了自己的研究子课题。

季向阳:数学课前预习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

于恒武:数学课堂提问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

朱崇玉:数学课堂练习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

上官庆党:数学作业辅导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

顾帮福:数学测试评价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

有学期课题计划,每位课题成员都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按时做好课题的阶段性总结。科研室也成立科研专柜,及时地把实验情况收集存档,建立起教师个人的研究档案。

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师资保证:

本课题组由省级课题一等奖获得者顾帮福担任,其余4人,县教学新秀一名、县优质课获得者三名,课题组成员都是既能干又肯干的优秀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相互配合,统一协作的原则,以保证课题实验的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二)制度保证:

(1)学习研讨制度。要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承担的课题做好学习笔记,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

(2)通报例会制度。要及时填写“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表”,及时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题研究情况。规定学校课题例会是在隔周周二下午进行。学习形式采用了辅导与自学相结合;座谈与讲座相结合的学习形式。每次研讨都有主题,有重点,有心得。同时在课题例会中,对于课题中的难点、重点内容推出了问题研讨法:收集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选择重点问题,集中研讨。每一位课题实验教师每一学期都有一本课题学习笔记。

3月12日:材料:如何做好课题研究。观看张锐主任的关于课题研究方法课件。

3月26日主题:课题研究收获和疑惑研讨小结材料。

(3)专题调研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及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专题调研(原则上每学期两次),通过听汇报、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

(4)协作交流制度。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要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5)经费保障制度。学校将拿出专项资金,实行课题研究专款专用,给予经费保障。实行专款专用,由课题负责人统筹安排使用。

(6)评比表彰制度。要对课题实验的理论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案例、论文总结等成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并对实验成果突出者予以表彰。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全程录像;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教师学习、调查问卷、教师研讨等全程录像,保留原始资料。

2、论文:把课题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论文、反思等编辑成册,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3、结题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力争在省以上刊物、杂志发表。

4、争取在我校召开市以上“初中数学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现场研讨会,力争在全市推广。

2013年3月25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