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复试审计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

2023年复试审计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06 22:52:32
2023年复试审计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优秀
时间:2023-05-06 22:52:32     小编:zdfb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复试审计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

1.政府审计——又称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3.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4.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5.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6.存货监盘——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的检查。

7.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

8.顺查法——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9.审计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

10.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11.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12.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保持,对业务或事项不加考虑,满不在乎,根本没有遵守专业标准或严重违背审计准则而导致审计失败。

13.审计——是指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型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签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14.专业胜任能力——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

15.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16.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17.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18.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19.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有过失甚至欺诈行为,被揭发后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20.控制测试——是指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为了确定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

21.审阅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2.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23.经营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评价。

24.内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

25.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所谓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职业道德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职业怀疑态度受到损害。

26.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审计的方法。

27.详查法——是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逐一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而达到审计目的的一种方法。

28.抽查法——是指从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会计资料中,选择其中某一部分或某段时期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

29.违约——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未能达到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要求,如未能按时提交审计报告,违反了与被审计单位订立的保密协议等,审计人员应负违约责任。

30.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

31.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

32.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33.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34.盘点法——又称盘存法,是根据账簿记录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清产盘点,以确定账存与实存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35.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实地观察来取得书面资料以外的审计证据的方法。

36.调节法——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节有关数据,证实所需证明数据正确性的一种方法。

37.查询法——是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的疑点和问题,通过向有关人员询问和质疑等方式来证实客观事实或书面资料,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审计方法。

38.鉴定法——是指运用化验分析、物理检验等专门技术对书面资料的真伪、实物的质量等进行分析、鉴别,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检查方法。

39.审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40.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是指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对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在准备报告时形成的结论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

41.经营失败——是指被审计单位发生债务危机、甚至破产清算,无法持续经营的情况。

42.欺诈——指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故意的错误行为,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单位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伪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行为。

43.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44.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

45.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的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46.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

47.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48.合规性审计——是指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了特定的程序、规则或条例而进行的评价。

49.事前审计——是指审计机构的专职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发生之前所进行的审计。

50.事中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审计。

51.事后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完成以后所进行的审计。

52.报送审计——又称送达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将需要审查的全部资料送到审计机关所在地进行的审计。

53.就地审计——又称现场审计,是审计机构派出审计小组和专职人员到被审计单位现场进行的审计。

54.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最终结果。

55.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56.积极式函证——又称肯定式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向第三方发出询证函,要求第三方证实有关信息,注册会计师要求被询证者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确认询证函所列示信息是否正确,或填列询证函要求的信息。

57.消极式函证——又称否定式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向第三方发出询证函,要求第三方证实有关信息,注册会计师只要求被询证者仅在不同意询证函列示信息的情况下才予以回函。

58.标准审计报告——是指包括标准措辞的引言段、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审计意见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

59.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0.详式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是指对审计对象所有重要的经济业务和情况都要作详细说明和分析的审计报告。

答:(1)在审计方式方面,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受托进行,内部审计是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自行安排施行;

(2)在审计的独立方面,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双向独立,内部审计是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仅强调与所审的其他职能部门相对独立;

(3)在审计目标方面,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围绕财务报表进行,是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内部审计主要是检查各项内部 的执行情况等,提出各项改进措施;

(4)在审计职责和作用方面,注册会计师审计需要对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负责,对外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鉴证作用,内部审计只对本部门、本单位负责,只能作为本部门、本单位改进管理的参考,对外不起鉴证作用,并对外界保密;

(5)在审计标准方面,注册会计师审计依据《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执行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依据内部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

答: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

(1)确定应付账款的真实性;

(2)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和偿还记录是否完整;

(3)确定应付账款是否应由被审计单位承担;

(4)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5)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答:注册会计师对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有:

(1)存在。存在的认定是指包含在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权利与义务的认定是指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确属被审计单位的权利,各项负债确属被审计单位的义务。权利与义务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有关;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答: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分析程序:

(1)将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异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

(2)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上期比较,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各期之间是否存在重大波动,查明原因;

(3)比较本期各月各类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

(4)将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

(5)根据增值税发票申报表或普通发票,估算全年收入,与实际收入金额比较。

按获取手段可分为:(1)检查记录或文件;(2)检查有形资产;(3)观察;(4)询问;(5)函证;(6)重新计算;(7)重新执行;(8)分析程序。

答: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1)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

(2)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

(3)在执行审计工作和评价审计结果时需要做出判断的范围;

(4)已获取审计证据的重要程度;

(5)已识别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

(6)当从已执行审计工作或结论的基础上,记录结论或结论的基础的必要性;

(7)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工具。

答:面对独立性的威胁,会计师事务所采取具体防范措施包括:

(1)安排鉴证小组以外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复核。

(2)定期轮换项目负责人及签字会计师。

(3)与鉴证客户的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讨论独立性问题。

(4)向鉴证客户的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告知服务性质和收费范围。

(5)制定确保鉴证小组成员不代替鉴证客户行使管理决策或承担相应责任的政策和程序。

(6)将独立性受到威胁的鉴证小组成员调离鉴证小组。

当维护措施不足以消除独立性因素的影响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拒绝承接业务或解除业务约定。

答:鉴证业务的五要素:

(1)三方关系;

(2)鉴证对象与鉴证对象信息;

(3)标准;

(4)证据;

(5)鉴证报告。

答:审计报告的特征:

(1)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2)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出具审计报告;

(3)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履行业务约定书的责任;

(4)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出具审计报告。

答: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只有既充分又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即审计证据的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越少。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那么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数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简单评价审计证据可靠性原则。

答:注册会计师通常按照下列原则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简述审计程序的主要内容。

答:审计程序的主要内容有:

(1)接受业务委托;

(2)计划审计工作;

(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5)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答:审计的特征是指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特之处。它的特征集中体现在:

(1)独立性;(2)权威性。

审计组织的权威性是审计监督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答:职业、法律或规章产生的防范措施包括:

(1)进入该职业的教育、培训和经验要求;

(2)继续教育与要求;

(3)执业准则和监督、惩戒程序;

(4)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外部复核;

(5)有关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要求的法律。

简述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目标。

答: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目标:

(1)建立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权威性标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促使注册会计师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有效地发挥注册会计师的鉴证和服务作用;

(2)促使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按照统一执业准则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

(3)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建立与国际审计准则相衔接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答: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包括:

(1)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收入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营业收入均已记录;

(3)确定与营业收入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以恰当记录,包括对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处理是否适当;

(4)确定营业收入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确定营业收入是否已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

答:应付账款的实质性分析程序包括:

(1)将本期期末应付账款余额与上期期末余额进行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对本期期末应付账款构成、账龄与上期期末进行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

(2)分析应付账款的明细余额,将固定供货单位的明细余额与上期期末数字对比,如果同一单位在两年内余额差别很大,要检查其原因;

(3)分析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出解释,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缺乏偿债能力或利用应付账款隐瞒利润;

(4)计算应付账款对存货的比率、应付账款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并与以前期间对比分析,评价应付账款整体的合理性;

(5)根据存货、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减变动幅度,判断应付账款增减变动的合理性;

(6)比较当年及以前年度应付账款支付期的变动情况;

(7)比较截止日期前后两个月的支付期、余额构成及主要供货商的变化;

(8)比较两年间信用额度和折扣及采购金额的比例。

答:管理费用的审计程序主要包括:

(1)获取或编制管理费用明细表,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一致;

(2)检查管理费用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

(3)进行分析性复核;

(4)审查管理费用的发生额是否真实、正确;

(5)确认管理费用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答:所得税费用的实质性程序主要包括:

(1)获取或编制所得税费用明细表、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表、递延所得税负债明细表,核对与明细账合计数、总账及报表数是否相符;

(2)根据审计结果和税法规定,合适当期的纳税调整事项,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

(3)根据期末资产负债表及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以及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的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的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应有余额,并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倒轧出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

(4)将当期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费用之和与利润表上的“所得税”项目金额相核对。

(5)确定所得税费用是否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

答: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实质性程序通常包括:

(1)获取或编制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否恰当,前后期是否一致;

(3)检查被审计单位用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税率是否正确;

(4)检查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减变动记录,以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形成原因,确定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算是否正确,预计转销期是否恰当;

(5)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6)当适用税率发生变化时,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重新计算,对其影响数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7)检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列报是否恰当。

答:注册会计师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审计程序包括:

(1)验算调节表的数字计算是否正确;

(2)审查、验证未达账项的真实性,并作出相应的记录;

(3)核对银行存款总账余额、银行对账单加总金额。

答:注册会计师可以披露客户的有关信息的情况如下:

(1)取得客户的授权;

(2)根据法规要求,为法律诉讼准备文件或提供证据以及向监管机构报告发现的违反法规行为;

(3)接受同业复核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监管机构依法进行的质量检查。

简述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收费时应考虑的因素。答:收费考虑的因素:(1)专业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2)所需专业人员的水平和经验;

(3)每一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所需的时间;(4)提供专业服务所需承担的责任。

答:不能对注册会计师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以招揽业务的原因:

(1)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及能力无法由广告内容加以评估;

(2)广告可能威胁专业服务的精神;

(3)广告可能导致同行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答: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禁止的业务招揽方式:

(1)暗示有能力影响法院、监管机构或类似机构及其官员;

(2)作出自我标榜的陈述,且陈述无法予以证实;

(3)与其他注册会计师进行比较;

(4)不恰当地声明自己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

(5)作出其他欺骗性的或可能误解的声明。

答: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作用:

(1)可以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使审计工作规范化;

(2)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质量;

(3)可以维护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4)可以促进国际间审计经验的交流。

答:注册会计师对列报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类别: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答: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答: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

(1)请购商品和劳务;

(2)对外订购;

(3)验收商品;

(4)储存商品;

(5)付款;

(6)记账。

答: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包括:

(1)计划和安排生产;

(2)发出原材料;

(3)生产产品;

(4)核算产品成本;

(5)储存产成品;

(6)发出产成品。

答: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包括三大系统:

(1)生产过程中的存货的内部控制;

(2)工薪的内部控制;

(3)对产品成本进行记录与控制的成本会计控制。

答:筹资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1)筹资的审批授权;

(2)签订

合同

或协议;

(3)取得资金;

(4)计算利息或股利;

(5)偿还本息或发放股利。

答: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包括:

(1)了解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

(2)抽查有关的会计记录;

(3)审查筹资业务中实物资产的保管情况;

(4)评价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

答:筹资业务的审计目标:

(1)确认被审计单位所记录的各项筹资业务是否确实存在,记录金额是否正确;

(2)审查所有与筹资有关的业务是否全部得到记录,入账是否及时;

(3)确认负债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承担,出资者的投资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

(4)审查筹资业务的核算和计价是否正确;

(5)审查筹资业务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

(6)审查筹资业务在财务报表中是否得到恰当的披露。

答:资产减值损失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

(1)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确定应当记录的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均已记录;

(3)确定与资产减值损失有关的金额及其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

(4)确定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确定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6)确定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答:库存现金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

(1)确定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项目中的库存现金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确实存在,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

(2)确定被审计单位在特定期间内发生的现金收支业务是否均为记录完毕,有无遗漏。

(3)确定库存现金余额是否正确。

(4)确定库存现金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简述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答: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1)核对明细账期末合计数与总账数是否相符。

(2)函证外埠存款户、银行汇票存款户、银行本票存款户期末余额。

(3)对于外币其他货币资金,检查其所折算汇率是否正确。

(4)抽查一定数量的原始凭证作为样本进行测试,检查其经济内容是否完整,有无适当的审批授权,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

(5)抽取资产负债表日后的大额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如有跨期收支事项,应作适当调整。

(6)确定其他货币资金的披露是否恰当。

答: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方面:

(1)评价所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

(2)评价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3)评价财务报表所反映信息的质量;

(4)评价财务报表的披露。

答:强调事项应当同时符合两个条件:

(1)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但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恰当的会计处理,且在财务报表中作出充分披露;

(2)不影响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除以下两种情形以及其他审计准则规定的增加强调事项段的情形外,注册会计师不应在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或任何解释段落,以免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

答: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情形:

(1)财务报表已经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

答案要点:(每点需要展开论述)

(1)在审计方式方面。

(2)在审计目标方面。

(3)在审计监督的性质方面。

(4)在审计实施的手段方面。

(5)在审计的独立性方面。

(6)在审计标准方面。

答案要点:(每点需要展开论述)

(1)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相核对。

(2)检查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作出的重大会计分录和其他会计调整。

(3)由于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一种判断,可能无法充分识别所有的重大错报风险,并且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

(4)如果认为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或将细节测试和实质分析程序结合使用,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答案要点:(每点需要展开论述)

(1)计算固定资产原值与本期产品产量的比率,并与以前期间比较,可能发现虚增、闲置固定资产,或以减少的固定资产未记账、虚增产量等情况;

(2)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本期折旧额计算上的错误;

(3)计算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累计折旧核算上的错误;

(4)比较本期各月之间、本期与以前各期之间的修理及维护费用,旨在发现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区分上可能存在的错误;

(5)比较本期与以前各期的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

(6)分析固定资产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与在建工程、现金流量表、生产能力等相关信息交叉复核,检查固定资产相关金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7)比较本期与以前各期的固定资产的增加或减少,与未来生产经营发展趋势、战略规划比较,判断差异产生原因的合理性;

(8)将本期固定资产增加与预算相比,判断预算外增加项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答案要点:(每点需要展开论述)

在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风险的重要性;

(2)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3)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特征;

(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

(5)注册会计师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

答案要点:(每点需要展开论述)

我国审计方法体系中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种类繁多,可将其按不同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

(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划分,可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等。

答案要点:(每点需要展开论述)

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的内容包括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和推断误差:

(1)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包括两类:①对事实的错报;②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

(2)推断误差。包括:①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②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

答案要点:(每点需要展开论述)

为计划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的事项:

(1)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时间表;

(2)与管理层和治理层就审计工作的性质、范围和时间所举行的会议的组织工作;

(3)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讨论预期签发报告和其他沟通文件的类型及提交时间,报告和其他沟通文件,既包括书面的,也包括口头的,如审计报告、管理

建议书

和与治理层沟通函等;

(4)就组成部分的报告及其他沟通文件的类型及提交时间与负责组成部分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沟通;

(5)项目组成员之间预期沟通的性质和时间安排,包括项目组会议的性质和时间安排及复核工作的时间安排;

(6)是否需要跟第三方沟通,包括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与业务约定书约定的报告责任;

(7)与管理层讨论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通报审计工作进展及审计结果的预期方式。

答案要点:(每点需要展开论述)

(1)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

①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

②经营失败。

(2)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

①违约。

②过失。

③欺诈。

答案要点:(每点需要展开论述)

(1)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实施的审计程序和获取的审计证据,评价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否仍然适当。

(2)财务报表审计是一个累积和不断修正信息的过程。

(3)在实施控制测试时,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控制运行出现偏差,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这些偏差及其潜在后果,并确定已实施的控制测试是否为信赖控制提供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否需要实施进一步的控制测试,或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应对潜在的错报风险。

(4)注册会计师不应将审计中发现的舞弊或错误视为孤立发生的事项,而应当考虑其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5)在形成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上评价是否已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已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答案要点:(每点需要展开论述)

(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表、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各项风险评估程序,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并将识别的风险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相联系;

(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

(3)考虑识别风险是否重大,如销售困难时产品的市场价格下降,除考虑产品市场价格下架因素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考虑产品市场价格下降的幅度,该产品在被审计单位产品中的比重,以确定识别的风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是否重大;

(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例如,考虑存贷的账面余额是否重大,是否已适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