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14篇)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06 20:35:19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14篇)
时间:2024-06-06 20:35:19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篇一

1.课文摘自《宋史》,讲述了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救同伴,表现了小时候的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课文是文言文,寥寥数语,三十个字,就把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写得清清楚楚,为学生这个单元的习作提供了一个范例。

2.课后练习“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既提出了朗读目标,也指出了教学的方式方法。“跟读”是一个比较快而且容易达成目标的教学方法,但也有其缺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初步跟读的基础上,还是需要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停顿。

3.课后练习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既提出了创造性复述的教学目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又指出了达标的方法兼过程目标“借助注释”了解句意,指明了教学程序的安排。因此,讲故事适宜安排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知道了解为什么这样停顿的之后。

4.课后练习题3,关键是学生交流后老师的小结,从而使学生初步对文言文的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是首次接触这种文体的语言。因而,学生对文言文语言是陌生的。但是对于古代书面语学习而言,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他们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这些古诗、名言,在语言上与文言文是有相同之处的,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2.借助一定的条件复述课文或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借助注释说说古诗句的意思,这些训练,学生也已有过多次的实践,这同样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1.能正确认读“司”等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司”等7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4.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以单音节词为主,有的词的意思与现在的不同)

教学目标2、3。

教学目标3、4。

教师:“司”等5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司”等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两课时。

(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释题

1.导语:通过对第八单元导读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人物美好品质的课文。我们学习的课文《掌声》,谁能记得课文表现了同学们和英子什么样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对了。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同学们关爱、尊重他人和英子微笑面对生活的美好品质。那么,谁还记得这个单元的两个主要学习目标呢?(指名回答)是的,这两个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学习写一件简单的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课文,努力达成单元的主要目标。那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谁的美好品质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24司马光(“司”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

提问:通过课题,你知道课文要表现谁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课文要表现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二)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要表现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司马光是谁呢?(ppt出示司马光的图片,简介复姓司马和司马光。资料见《教师用书》。)那么,课文讲述了司马光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他的什么美好品质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习

1.导语: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是古人写的文章,在语言上,与我们学习的其他课文有所不同,但与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读到的.古人的名人名言是相同的,比如,很多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利用读懂古诗和古人的名人名言的方法来读这篇课文。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借助注释,思考: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情?(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简单说说。)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司”“持”。

(3)“跌、弃、持”口头组词。(注意引导组与课文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的词)

(4)ppt出示会写字词“庭院、登山、众多”复习认读。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其中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事情。

2.小结:这篇文言文课文,寥寥数语,三十个字,就完整清楚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件事情,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习。初读这篇课文,同学们借助注释,就粗知了课文的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并把课文读正确了。

三、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但是,这篇课文的朗读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朗读有什么异同?怎样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谁还记得朗读除了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外,还要注意什么的停顿吗?(指名回答。预设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对了,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句子中间以词语或短语停顿,文言文的朗读停顿的要求与我们学过的课文的要求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差异,所以读起来,会感觉又不一样。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感觉。

出示任务:留心听老师朗读课文,在课文停顿的地方画上“/”。

用较慢的速度朗读两次,朗读的停顿如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反馈指导。

ppt出示朗读的停顿,订正是否这样画停顿。

3.出示任务:借助ppt的停顿提示,跟老师读课文。

用较慢的速度带读两次,再用正常速度带读一次。

4.出示任务:借助ppt的停顿提示,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个体操作。

5.反馈指导。

指名二、三个朗读后齐读课文一次。

6.出示任务:对比以前课文朗读的句子中间停顿,同桌交流一下,这篇课文朗读的句子中间的停顿有什么不一样?

7.反馈指导。

预设:

以前课文句子中间的停顿是没有一个字就停顿的。

四、了解句子意思,通顺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导语:以前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都是现代的语言。现代的汉语言多是使用双音节词语或多音节词语,即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组成的词语,朗读时候,句子中间的以词语或短语为单位停顿。但是这篇课文朗读起来,句子中间的停顿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呢?我们把课文的句子变成现代的语言,了解了句子的意思,就能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了。

出示任务: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用现在的语言,说说课文句子的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说一句意思后,ppt出示意思;与课文句子比照着朗读。)

预设:

群儿/戏/于庭:(司马光和)几个同伴在庭院玩游戏。(板书:戏于庭)

一儿/登瓮:有一个同伴爬上大瓮。(板书:登瓮)

足跌/没/水中:失足跌入大瓮沉没在水里。(板书:没水中)

众/皆/弃去:其他的同伴全部不管跑掉了。

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举起石头击打大瓮使大瓮破了一个大洞。(板书:持石破之)

水/迸:(大瓮里的)水涌了出来。

儿/得活:那个同伴得以活命。(板书:得活)

提问:了解了句子的意思,通过比照着朗读,你知道为什么朗读课文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吗?(指名回答。预设:朗读课文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是因为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语。)

3.小结:是的,文言文多是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即很多单音节词,因此朗读文言文,除了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外,还要格外留心句子中间的停顿,以词语或短语做停顿单位,不要读破句子。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你能不看着停顿,能正确通顺流利朗读课文吗?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4.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朗读,师生评议。

5.导语:刚才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有些同学好像已经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大家试一下,看能不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出示任务:背诵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6.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背诵,师生以词句间停顿为重点评议。齐背诵一次。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六、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背诵课文

指名和齐背诵。(板书:第一课时板书)

二、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感悟课文主题

(一)复习句子意思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用现在的语言,说了课文句子的意思,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呢?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课文句子的意思。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逐句说,ppt逐一出示。(预设见上一课时。)

(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导语: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就能读懂文言文课文的句子意思了。在这个基础上,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出示任务:在读懂课文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做到故事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提示:1.要补上故事发生的时间;2.讲故事时可用动作助说话。)

个体操作。

2.(ppt出示听故事交流要求)四人小组讲故事,互评交流;推选代表在班上讲。

听故事交流要求:(1)留心听,评议标准: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完整;语句通顺连贯。(2)哪些地方可以讲得更好些。

小组代表讲故事,师生评议交流。

(三)感悟课文主题

1.导语:我们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读懂文言文课文的句子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了这个故事。那么,你认为这件事表现了小时候的司马光什么样的美好品质呢?

出示任务:用句子“这件事情表现了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反馈指导。

预设:

这件事情表现了司马光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从“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体会出来的。

3.小结:课文用三十个字,就把司马光砸瓮救人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写完整,写清楚。让我们了解到小时候的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三、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1.导语:三十个字,就把事情讲述完整,那么,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任务: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提示:小组长注意小结,并代表发言。)

2.反馈指导:

预设:

(1)以单音节词为主;(2)有的词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如“登”“迸”:(3)有些语序不太一样,如“戏于庭”。

3.小结: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语,在语言上,与我们现在的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大多数词的意思与现在的基本相同。不同的一般有:(1)以单音节词为主;(2)有的词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如“登”“迸”:(3)有些语序不太一样,如“戏于庭”。

四、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知识能力点见教学过程中的导语和小结)

五、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例:“庭”,里面是建字底,不是走之底;“登”,右上部是撇、撇、捺;“弃”,第一笔是点,不是横。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六、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给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见第一课时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篇二

1.通过课前预习、观察字形等方法随文识记“司、跌”等5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写好“司、庭、跌”3个生字。

2.通过跟老师读、画停顿符号等方法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课文节奏。

3.借助注释、插图、微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

一、旧知导课,揭示课题

1.揭题导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司马光(板书课题)。

2.介绍复姓“司马”:司马光是一个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么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姓氏歌,里面就提到了不少复姓,有哪些?(诸葛、东方、上官、欧阳)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复姓,叫——司马。

3.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就是说他研究历史、写文章都非常厉害。他编写的《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很伟大的史书。

4.联系旧知,引出“文言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但是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很不一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叫作“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二、读出节奏,读通课文

1.范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学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有点不一样,所以就先听老师来读一读。

2.跟读:是不是我现代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想不想来学一学呢?好,捧起你们的书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逐句跟读)

3.开火车跟读:接下来我们开一列小火车好不好?(逐句开火车3—4人跟读,随时词卡正音)

4.集中正音(瓮、迸)。

5.联读:读准了字音,又跟着我这样读了几遍,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一读好吗?我们来联读,我读句子的句首,你们连着来把下面的句子读完整。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跟读长句:想不想再来读一读?我们接下来难度加大,跟着我来读长长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读)

7.自由读:想不想试着自己连起来把它读一读?好,那就自己大声地读几遍吧。

8.指名读。

9.画停顿符号:她棒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她读文言文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停顿了呀。我们来看一看,她在哪里做了小小的停顿?(齐答,师画斜杠)

10.引导发现人物后面的停顿。

11.引导发现动作后面的停顿。

12.小结:是呀,在表示人物名称和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稍稍作了停顿,这个文言文读起来味道就不一样了。

13.齐读:我们再一起捧起书本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吧。

三、读懂课文,讲好故事

(一)了解第一句话的大意,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1.粗知大意: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自由交流)

2.引出故事:你们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了周老师这个故事大概的意思,让我知道了故事原来发生的情形就是——一起读(读第一句,其它隐灰)

3.借助不同的方式学习第一句。

(1)“群儿戏于庭”(标红)

借助注释理解“庭”:你是怎么读懂这个“庭”的?噢,注释告诉了我们这里的“庭”是庭院的意思。(圈画)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实借助注释学文言文我们一点也不陌生。注释在哪里出现过?对了,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就碰到过。

引导发现文言文中词语的换序理解:戏于庭——在庭院中玩耍。聪明的你发现了吗,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顺序和我们今天说的不太一样。“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

换序理解(拓展):这样的说法你会吗?下课了,我们都跑到操场上游戏,古人会怎么说?在操场上游戏——戏于场。铃声一响,我们都回到了教师学习,又该怎么说?在教室里学习于室。小结:同学们可真厉害,都会学古人说话了。

文中的这群小朋友是在——庭院里玩耍。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半句话。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标红)

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爬到了一口瓮上面。“瓮”是什么?(微课)

合作表演“足跌没水中”:谁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是呀,“没水中”就是指那个小朋友沉入到水中了。

情景创设,谈感受:眼看着自己的小伙伴要被水淹没了,你的心情怎样?

情感朗读: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个短语。你能把这份心情读出来吗?试试看。

3.想象说话:那你会怎么办呢?想什么办法救出来呢?(指名2—3生)

(二)了解第二句话的大意,在对比中凸显人物形象

1.了解其他人的做法:你们那么多的行为,文言文只用了一句话,那就是,读——众皆弃去。孩子们都怎么样了?(都跑开了,有的去找大人了,有的……有的……)

板书:众 弃去

2.读懂司马光的做法:只有司马光,他怎么办?一起读——光持石击瓮破之,他怎么做的?(指名回答)你从哪里看到的?

3.演一演司马光: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板书:光 )持石击瓮,把这口瓮砸破了,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司马光击瓮破之的样子。

4.情境创设,感情朗读:司马光呀,司马光,当其他小伙伴们都跑了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跑呢?(谈感受,朗读)

5.了解人物形象:同学们,当小伙伴跌入瓮中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读——只有司马光——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指名2生回答,朗读,齐读)

6.读懂结局:果然,司马光的方法奏效了,一起读——水迸,儿得活。开火车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形?

7.小结:瓮被——砸破了,水——涌了出来,所以小孩——得救了。一起再来读一读。

8.齐读:看来你们真的把这个文言文的故事读懂了,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

(三)借助注释讲故事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接下来,我们要借助注释来讲一件这则故事吗?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

2.推荐同桌讲故事:觉得自己的同桌讲得怎么样?推荐一位来讲一讲。(用讯飞呈现于屏幕之中)

3.检查是否借助注释。

4.师生合作文白互读,梳理结构。

5.文白对比,发现特点:刚才那位同学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这么长长的一段话,课文只有短短两句话,你发现文言文有什么特点?(自主交流)

四、小结课堂,指导书写

1.男女生合作读课文。

2.感受文言文的文化:其实啊在古代,读文言文还可以用吟唱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指导书写:庭、跌。=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篇三

1.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以及他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1 . 导言: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他就是司马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2,说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3.你看,司是一个(平舌音),我们一起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

4、(出示图片)你瞧,这就是长大后的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啊,司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马,这是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师还告诉你:司马光曾经做过宰相。他花了19年的时间主持编修了有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

过渡:那课文又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

1.读生字词

(1)出示"一".同学们,这个字,你会读吗?

(2)你再看,这些词你能读准吗?(谁来读前两个?)

后两个你来读。你瞧,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的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一起读准它们。(齐读)

(3)除了一,课文中还有些生字宝宝。现在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词儿连读。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指名读)

3.去拼音,开火车检查

4.初读课文

(1)这些生字宝宝你都会读了,把它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读好它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双手捧书,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 学生 分小节朗读课文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一共有~~~~~~?(手势)

(2)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请你来读。你呢?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听听,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帮着他们读读课题吧。(课文22,司马光)

(3)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图,你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

(出示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高兴表达出来吗?

3.出示第三句话。再读读,花园里还有什么?

(1))(出示"水缸"词)这个缸是一个(后鼻音),我们读准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都用自来水,他们用水需要挑水,这种水缸就是用来装水的。

(出示图片)你看,这口水缸和我们小朋友比比个子,还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谁能读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还装满了水。

(3)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口水缸的大和满表达出来呢?(1个)

4.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

(2)课文第一段有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展的起因,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 学习课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发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 水缸里 .

(2)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又大又装满了水的缸,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出示第一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那其他孩子怎么样?

(出示第二句话)我们一起读读。

(1)什么叫"慌"呀?你瞧这个"慌"字。(出示)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2)情况危急呀,孩子们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

(3)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4)是的,我们都很着急,很担心,人命关天呀。一起读读这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 三 自然段。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文章的第三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出示第一个断句)。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镇静。这就叫"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慌乱,这也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一点儿的意思。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板贴两个词,并说:此时的司马光是从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乱的。司马光他没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4.结果怎么样呢?

面对危险,司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办法。这就叫"临危不惧".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5.孩子得救了,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6.也许,当时的司马光也和我们一样,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办法,可他果断地选择一个办法,这就是"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他想出了这个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这就叫"多谋善断".出示词卡。你读,你读,全班读。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好,好在哪里?聪明,聪明在那里?)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8.你瞧,想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司马光,当时也就只有7岁,和你们一样大。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司马光呢?(四个成语)

1.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2.出示课文填空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四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及反思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

2、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一、激情导入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它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二、朗读感悟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图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象: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的心情怎样/?请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5)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落,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样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马光砸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啊?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有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他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三、发散思维训练

如果你在场,你还有别的办法救出小孩吗?

四、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去做呢?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曲折,反映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有浓厚的兴趣。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课文浅显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在课文学完,我设计让学生讨论:

1、从司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小朋友吗?

3、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去做呢?

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篇五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读懂课文,想一想,说一说,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司马光的聪明,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动 脑筋的孩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感受司马光遇到危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同学们,今天有一个聪明又机智的少年郎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咱们一(6)班,他就是司马光。咱们一起把他的名字写出来吧。(齐读课题)关于司马光,你了解多少?司马光姓什么?司马光姓司马,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这样的姓叫做复姓。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国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他们的姓是复姓。比如:上官婉儿,诸葛亮。

今天我们特别荣幸,因为司马光要带领咱班同学攀登智慧山。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闯过读文关、识字关、写字关,就可以到达最高峰,人人获得小勇士的称号,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光小时候见义勇为的一件事。请大家打开语文书85页。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2、司马光特别想听一听6班的孩子读课文,大家自己借助拼音宝宝,把课文读一读。要求:1级音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是朗读小达人。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读文关)

司马光把词语宝宝请到了大屏幕上,让词语宝宝和我们来一场对抗赛呢!

带拼音读:

1、1级音量同桌互读

2、小老师读(奖励最佳小听众)

去拼音齐读

1、齐读,读出温度

2、开火车读识字

司马光来到了现代,有许多汉字都不认识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苏老师先来抛砖引玉,我来讲解救字,求加反文旁就是救,当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就要伸出援助之手。救的偏旁是反文旁,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反文旁的字了,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反文旁的前世今生。反文旁由攴字旁演变过来,在金文中,它就是木棍的样子,因此,带有反文旁的字都与棍仗或鞭打有关。你能想到哪些带有反文旁的字(放、牧、收、救)

花园里的花开了,但是,你把生字宝宝介绍一下,让同学们记住,它们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来。

司 吓 慌 块 劲

指名让学生上台讲解,做种花朵的'游戏。

司马光也对我们竖起了大拇哥呢!

朗读接力赛

1、面对突发事件,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3、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4、司马光夸咱班的孩子真机智!

我们都非常喜欢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有人把它编成了歌曲,咱们邀请司马光来跳跳舞吧。

讲解,组词,观察,书空,描红,写字。

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司马光奖励大家做一做手指操呢。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六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⑴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⑵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⑵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⑶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⑷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⑵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⑶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⑷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⑸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⑹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⑴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⑵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⑶小组内练读。

⑷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⑸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⑹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⑴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⑵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⑶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⑷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⑸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⑹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⑺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⑴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⑵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⑴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⑵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⑶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⑷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⑸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篇七

1、学会九个生字,认识国字框、爪字旁、犬字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认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1、学会九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候、爬、使。

2、通过看图、想象、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积极开动脑筋、机智救人的高尚品质。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1、小朋友,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齐读课题——司马光。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从故事里知道了一些什么?

2、师:小朋友真会读书,会思考,从课文里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呀,老师希望小朋友继续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筋,再来学好课文,好吗?

1、师:(示多媒体)瞧,谁来了?(司马光)你知道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呀?示:古时候,读几遍。你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对呀,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指名读。(指导读好轻声)

2、看,(示多媒体)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你知道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他们在什么地方玩呀?是呀,小朋友们玩得真起劲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句话读好?出示: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指名,小组。

3、我们再看图,花园里有些什么景物呀?水缸在什么位置呀?(示多媒体)这口水缸怎么样?水多不多?怎么知道的?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示: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1)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点击“大”“满”,指导读好)(2)谁比他读得更好?(3)齐。

4、打开课本,齐读第一自然段。

1、就在小朋友相互嬉戏的快乐时刻,有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是什么事呀?看,(示多媒体)和文: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指名读。

(2)小朋友是怎么掉进大水缸里的?(点击:爬上一不小心)指导读好这句话。

2、水缸这么大,比小朋友的人都高,小朋友掉进了这样的大水缸里,会怎么样呢?

3、这时的情况真是十分危急,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示:千钧一发,领读三遍。

4、突然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小朋友们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下子,小朋友们可乱套了。(示多媒体)看,小朋友们怎么样了?还有的小朋友没画出来,他们可能怎么样了?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吗?

5、书上是怎么描写这时的小朋友惊慌害怕的样子的?你能在书上找到这句话吗?读给大家听听,看你找的对不对?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1)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心里害怕极了,吓得一点主意也没有,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小朋友此时的心情,哪个字?(点:慌)你还从这句话中哪些词看出小朋友“慌”了?(点:哭喊跑找)

(2)谁能读出小朋友此时的惊慌害怕的心情?指名,男,女,齐。

1、此时,有一个小朋友的表现与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谁呀?(示多媒体)司马光有没有逃走?有没有害怕?师:他非常冷静,镇定,他是怎么做的?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指名读。司马光是怎么砸这口缸的?(点击:使劲)是什么意思?从图上哪里看出司马光很使劲?他为什么要这么使劲?(大石头缸厚)谁把这句话读好?齐。

(1)谁愿意上来学学司马光砸缸的样子?

(2)一起读好这句话(可自己配动作)

2、此时,(示多媒体)及文: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师生接读,指导读好轻松的语气。

3、小朋友被救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对司马光说句心里话吗,谁来夸夸司马光?示:司马光,你!

4、师:司马光能在这种十分危急,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在短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救小朋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这时的司马光,示:急中生智,领读。

5、小朋友,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救这个小朋友?看谁的办法比司马光更棒?

6、总结:司马光的办法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让我们再一起来夸夸司马光。(自己说自己的)。

五、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让老师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你已经对课文读懂了。

六、课文学完了,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七、回去把这个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八、课外延伸:

司马光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来救小朋友,真了不起!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是不是像司马光一样的聪明,机灵,好吗?听好这样一个故事: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八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通过各种富含情趣的朗读形式,让学生熟读背诵文言文。

教学难点:

通过学法迁移,让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

2、板书课题:司马光齐读

3、提问: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

他姓司马,是一个复姓。

4、指导书写“司”字。

让学生观察。想写好这个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里边的横和口要写在框外。

5、通过课前预习,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用一两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

6、指名答。

他是北宋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小时候有砸缸救人的故事。

二、了解学情

1、提问:昨天预习时,你发现这一课和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呢?

2、指名答,归纳总结。

字数比较少,内容很短

特别难读,读后还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篇文言文,和以前学的.现代文不一样;

有些字右上角还标有数字。

3、那你知道这些数字有什么用?

对,下面就有这个字的解释,这是一个很大的发现,如果不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就可以往下看注释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练读,要求碰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解决难读字音,提问:你觉得哪些字音比较难读?

出示生字,谁愿意来当小老师,带大家来读读这些生字呢?

3、指名领读

4、比较“瓮”和“缸”。

出示两者不同的图片,解释这两种都是装东西的容器,只是在形状上有所不同,你发现了吗?收口为瓮,敞口为缸。

5、这些难读的字音你都会读了,相信这个难读的文言文也会读了,那么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展示读一读呢?

6、指名读。提示: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来。指导学生根据魔法小棒读出停顿

7、再指名读,最后齐读一遍。

四、理解感悟

1、了解起因‘群儿戏于庭’

2、学生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以‘戏’字引出组词法

4、感悟运用“于”

提示:在庭院里嬉戏,古人说是“戏于庭”

如果在田野里嬉戏,古人会说“戏于野”

如果在庭院里学习,古人会说“学于庭”

5、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你觉得他们的心情一定特别开心。指导朗读这句话。

6、过渡:正玩得开心时,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

7、学习经过

8、出示句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9、学生自由练读。

10、思考:句中意思不懂的字怎么解决?你有什么好办法。

11、指名答。归纳总结:

12、组词法、注释法、联系上下文等。

13、根据这些方法自学理解不懂字的意思。

14、个人汇报交流。

15、重点学习代词“之”

这里指瓮,可以联系上文理解。

若持石击缸破之,那这“之”指的就是缸

若持石击鼓破之,那这“之”指的就是鼓

小结:原来后面这个之就是指代前面的词语。

16、不懂字的意思都明白了,那句子是什么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17、学生自己试着翻译这两句话。

18、同桌相互练习讲,再指名讲。

19、再指名有节奏地读。持石击瓮加快语速

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

20、指导背诵。

出示提纲:

群儿( ),一儿( ), ( )。 众( ),光( ),( ),儿( )。

六、拓展延伸

1、运用本节所学理解字的方法,同桌合作,读懂古文。

2、出示《道边李苦》

3、学生自学,汇报交流文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篇九

通过《司马光砸缸》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识记生字。

明白砸缸救人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马光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或老师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学习“司”字,字谜: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九百多的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人的呢?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展开图上画的故事的。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从前”是什么意思?

(3)在这一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

(3)相机学习“叫”“跑”,请学生列举其他带有“足字旁”字,说说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4)小结: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辞职,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3、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4)相机学习“使、劲、砸、破”。学习“石字旁”,说一说带有“石字旁”的字有哪些?都与什么有关?

(5)结果怎样了呢?

(6)学习“出”、“终”、“于”、“救”。

(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五、朗读课文

六、课后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复述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复习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活动——连线。

3、完成课后活动二,涂色。

4、完成课后活动三,读词语。

三、指导书写。

司:注意第一笔先写“横折勾”

跑:注意“足字旁”的写法。

出:注意笔顺

四、课后作业。书写生字。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十

1)学习了解司马光临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司马光学习遇事镇静、机智过人的情感;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认识走(走字底);

3)学习并会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4)能根据语言内容读出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习课文了,先请你们看课题:22.司马光(齐读)

2)(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2)通过交流,概括出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数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

4)用手势告诉老师,课文有几小节?(指名分节读课文)

5)用引读法学习第一小节。

①从前,有个孩子叫什么?

②什么时候,有个孩子叫什么?

6)在投影片上找出谁是司马光。

1)学习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他是谁?)

②比较句子:一天,他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课文第二小节要用 他而不用司马光?

③出示练习。

一个小朋友掉到_______里去了。

学习掉(动作演示)缸(看图介绍)。

④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焦急吗?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

⑤齐读第一、二小节。

(2)学习第三、四小结。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a.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找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用------划出来。

b.看这个练习,想想该怎么填?

________都慌了。司马光_________一块石头,使劲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

②交流从小朋友们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板书: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学习喊。(分析字形)

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试着喊、叫)

③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读第三小节。

④小朋友们都慌了,如果你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简要板书)

⑤司马光怎么做,找出动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学习起(析字形,动作演示)砸(动作演示,书空)使劲(找同义词:用力)

⑥用镇定的语气读课文第四小节。

⑦同桌对读第三、四小节(男女生对读),试着背背。

2)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

②交流,学习流(看投影片)。

③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课文第五小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想法,概括全文

1)四人小组讨论:你们想的方法和司马光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2)学习课文,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略)】

【附板书】:

22 司马光

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

司马光没有慌 拿起 使劲砸

《司马光》是一篇讲读课文。司马光是900多年前的一个人物。在备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地学,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学到知识,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有获得知识后的愉悦体验。

一、引导学生乐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才能获得认知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愉悦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有些学生连大缸也没见过,课文语言比较简练抽象。在导入教学时,我用复合投影片让学生比较形象地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出众智慧和意义所在。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这样就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课文的需要。

课文第三小节写了小朋友都慌了,叫着,有的跑去找大人。这一节内容如果由教师讲解,学生就会觉得平淡,提不起劲。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一个个边做动作边喊叫。喊叫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学习语言,而接下去的评价喊叫是否合理的过程,更是一种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表达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理解了喊、叫的意思,而全体学生都参与了喊叫和评价,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原则。

二、指导学生会学。

学生在一堂课上的所得,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是素质的提高,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形成能力。

课文第二小节有一句话:一天,他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我让学生先读读、想想,比较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吗?为什么课文中用他而不用司马光。学生通过读,明白两句话是一样的,用他就避免了重复。这中间还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读下文,这是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又如课文第三、四小节分别写了小朋友慌了和司马光没有慌的表现。如果由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就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索然无味。我让学生先读读这两节,讲讲读懂了什么?再读读课文,用_____划出小朋友的表现,再用-------划出司马光的表现,然后思考下面这个填空题:( )都慌了。司马光( )一块石头,使劲( )那口缸。通过这样的读读、划划、讲讲、填填,使学生学习、内化了课文语言,学会了读懂课文的方法。通过对小朋友和司马光不同表现的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司马光临危不慌的愿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三、让学生有利于发展地学。

学会课堂上所教的知识,这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结,也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结。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在学习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前,我先请学生讲讲他们救小朋友的方法。有的说推缸倒水救人,有的说用绳子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来,也有的说用抽水机将缸里的水抽调,还有的说打110报警电话学生的这些想法有的不合理,有的不符合当时情况,但学生都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与司马光的做法哪一个更适合当时的情况。这样,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发展。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十一

知识与技能:能认读课文中的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一两句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主动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遇到困难时,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设计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按着鸡吃米,它怎么也不肯吃;把它放在地上,它会主动地去找着吃。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学情,抓住教学过程中随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自然生成,将会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1、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2、正音:司、光。

3、学生质疑。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是怎样一个人?

(学贵有疑。让学生学会提问,一半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生字,并联系课文组词、说句。

3、结合课文说说对司马光的认识。

(字词的教学仍不可放松,让学生结合课文来学,不但学得有趣,而且有效。)

1、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找找课文哪一小节交待了这一内容,读一读。

2、司马光是怎样一个人?学习课文2----6小节,重点学习4、5、6小节。

(1)自由读课文的2、3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事情发生后,在场的小朋友是如何表现的?你觉得谁做得比较好?为什么?

(3)对比朗读4、5小节。注意读出慌张急切的心情,读出司马光的冷静沉着,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4)课本剧表演《司马光砸缸》。

3、感情朗读课文。

(对课文的研读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使学习成为了学生的主动需要。)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想对身边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通过说话的形式,进一步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使“遇到困难时,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的思想真正得到内化。)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十二

《司马光》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感受人物优秀品质为主题展开,同时《司马光》也是统编教材小学阶段编排的第一篇文言文。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仅以33字就讲清楚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为大家刻画出一个遇事沉着冷静、机制勇敢的男孩形象。

1.会认“司、跌”等五个生字,会写“跌”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言上的不同。

3.借助多种方法读懂文言文,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借助多种方法读懂文言文,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法:朗读指导法、启发提问法

学法:诵读法

多媒体课件

40分钟

一、激趣导入

1.猜图导入

师: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看图猜故事的游戏吧。(出示图片: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你们平时一定很善于积累,这些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代儿童故事,其中司马光的故事最早被记录在距今将近700年的《宋史 司马光传》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看看古人是如何用文言文来记载这一段故事的。

2.师板题、生书空、齐读

二、初读文言文。

出示阅读提示

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请同学们轻翻课本到102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注音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用坐姿示意老师。

三、读通课文、渗透方法

1.指导朗读第一句。

(1)带拼音读准字音(指读正音、师领读词语)

(2)去拼音读通句子(指读、领读)

(3)师范读按停顿读出节奏(生练习、指读、男女赛读)

2.学习句子,渗透方法

(1)找出第一句中表示人物的词语,理解意思。(群儿、一儿)

(2)学习方法:看注释

师:这一群小孩儿在干什么?在哪里做游戏?(庭院)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

师:看注释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板书:看注释)

(3)联系生活合理想象:想一想这群孩子会在庭院里玩什么有趣的游戏呢?(交流)

(4)学习方法:观插图

师:他们玩的正开心,其中一儿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交流)一儿被淹没水中(板书:没)用文中话说就是“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你们知道瓮是什么样子?(交流)你掌握了看注释的学习方法。

师:除了注释,还能在课本哪儿看到瓮的样子。(看插图)没错,观插图也可以更加直观的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板书:观插图)这样口小肚大的陶器就叫做瓮,古时候装酒的就叫酒瓮,文中这样装水的就叫水瓮,古时候用水不方便,常常会用很大的瓮来装水,有的瓮比人还要高。

(5)指导书写“跌”

生观察跌的字形、师范写指导、生练习

3.引导学生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四、运用方法,读懂文言文。

1.按节奏读通第二句。

(1)师教读。

(2)自由练读,同桌互读。

(3)抽读,齐读

2.默读句子,理解句意。

师:通过第一句我们学习了“看注释”“观插图”两种方法,用一用这两种方法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出示阅读提示)提醒:默读时贵在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完成之后示意老师。

(1)找出第二句表示人物的字词。

(2)练习说话

师:一儿跌落水瓮,生死攸关,众是什么反应?(板书:弃)他们为什么会跑掉?(害怕)看来他们真的很害怕,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他们当时的反应。

用有的孩子(),有的孩子(),有的孩子( ) 练习说话。

3.感受司马光的冷静与聪明

师:读完句子谁来说说司马光想到了什么办法?(引导学生说句意)

师:通过光与众的对比,你认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图片对比)

4.齐读全文

师:这个孩子最终得救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通读第二句,感受司马光的聪慧过人吧。

五、试讲故事、对比文体

1.师:这篇文言文大家已经理解,现在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讲的时候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1)同桌互讲、抽生讲

(2)想象画面齐声诵读全文

2.文体对比

师:这么生动的故事,古人只用了30个字就写清楚了,这样看来,文言文和我们的现代文有什么区别?(生交流、师总结)

师:文言文句子虽短,意思却很丰富,一言概之“言简义丰”

六、背诵古文。

1.试着背诵文言文。

师: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光要读出韵味,如果能够背诵下来就更好了。

看提示背诵。老师读提示你们补充。(抽生挑战按提示背诵)

2.合书观图片背诵。

七、作业布置

师总结:这节课虽然快要结束了,但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才刚刚开始,课后老师给你们再推荐一篇同样的古代儿童故事,文言文版的《曹冲称象》,下去大家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读一读这篇文言文。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十三

《司马光》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20.司马光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司马光

2.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一.试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讲读第三段。

(1)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指名读课文。

(3)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司马光杂那口缸。

b.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总结课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作业

填空:

别的()()()都慌了,()()哭,()()喊,()()()跑去()()()。()()()没有慌,他搬起一块()()()使劲砸()()()。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

2.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shi)找(zhaozao)座(zhuozuo)砸(zazha)

二.练词说话

1.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用词练习说话。

(1)不小心

(2)有的……有的……有的……

三.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gushihouyihoujindoulailezhaodaren

2.组词区别。

古()时()候()

石()村()后()

那()缸()找()

都()红()我()

【教学目的】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1、学生:

⑴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⑵认读字卡片。

2、教师:

⑴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

⑵课文插图,第4、5自然段的文字。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

(板书课题20、司马光)

(从图入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司马光了解的愿望。)

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

⑴借助拼音。

⑵问别人。

⑶联系上下文猜字。

⑷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教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字。)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

(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

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

叫──收球──救

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出示了四种识字方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6、四人一小组读课文,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小组汇报交流。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到、别”两个生字:

1、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找一找两个字的相同点。

(学生知道这两个字是同部首的字,学习立刀旁)

2、教师范写,生描写

3、请写的好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

4、生练写,同桌互评。写的满意的画一个。

《司马光》教学设计1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同时感悟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好听的故事,大家齐读课题;司马是复姓,注意节奏,再读;“光”是因为当时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在“光山”这个地方做官,所以起名“光”,再次读好课题。

2、词宝宝看到我们小朋友坐那么好,急着要和大家见面呢!

3、读得真好,告诉大家,这几个词还能编一个小故事呢,你来试试。

1、你喜欢故事中的谁?带着你的喜欢读读他的名字。

2、司马光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出示: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你能读好吗?谁能把大家带到很久很久以前,齐读。

1、有一天,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发生什么事?

2、自读,交流,什么样的大水缸?

3、出示:假如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评:不错,你的水缸最大,里面的水也很多,齐读。

4、就是这么大,这么满的水,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去了。

5、“一不小心”?出示:练习,你能试说说吗?

6、一不小心掉进去了,你什么心情?试读读。(害怕、着急)

1、过渡:你为什么不救他呢?水缸太高了。

2、其他小朋友什么表现,先看图,看看书上怎么写的?

3、交流:都慌了。慌成什么程度?

4、生活中遇到两种以上情况都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

5、出示填空。通过说话告诉老师你理解了,那齐读,读慌张样子。

6、小朋友可能会喊什么?再读读。

7、过渡: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怎么做的?

8、找两个小朋友读。

9、老师把“搬”换成“拿”你觉得好不好?指名交流

10、谁上来把司马光砸缸样子通过朗读读出来?

11、司马光当时怎么想的?再读。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高兴齐读。

1、出示全部填空。

2、司马光当时怎么想的,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3、大人会说,同伴会说,你会说?

1、如果商场迷了路,你会怎么做?

2、司马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学习他勤奋好学,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慌了

司马光:没有慌

《司马光》教学设计12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两个字,

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3、能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

能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①、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②、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宝宝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检查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课后“司、假”等13个生字(带拼音)让学生认读

(2)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个别字让学生给他找朋友(组词)

(3)出示课文词语让学生读

古时候(轻声)、司马光、假山、一口水缸、装满、举起、叫着、使劲、砸破、得救、一不小心

师:小朋友们,这些词语里有两个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着、得)

强调“一”是变调不是多音字

出示多音字让学生拼读

三、明白课文大意

1、生字词语都会读了,相信课文就难不倒大家了吧!小朋友们自己再把课文读一读,过会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来分段朗读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的是谁吗?哪一段介绍了他?(出示第一段,注意古时候,孩子是轻声词)

2、谁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救人

师: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救小朋友呢?请你们自己读读2、3两个自然段,从课文中找一找,找到的答案可以用“————”划出来

师:小朋友们找到了吗?大部分找到了,还有个别小朋友找不到。老师要请两位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两段(课件出示)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课件出示:小朋友在玩时掉进水缸里了(在第3个自然段中找答案)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

4、师:小朋友们读的真仔细,这么快就把答案全部找出来了

四、说话训练(会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1、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把上面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2、课件出示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_。

师:那你能用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_来造句吗?先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反馈

五、小结

1、师:小朋友们真是一次比一次又进步。

2、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快要淹死了。那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会怎么做呢?小朋友得救了吗?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

1、这节课我们要来学写两个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别、到”两个生字,先让学生观察怎么写,再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学生自己写,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六、布置作业

在抄写本上把“到、别”两行字写好。

《司马光》这篇文章是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主要讲司马光砸缸救人,体现出他聪明、机智,勇敢的品质。第一课时,我主要以字词为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能够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课上字词较扎实,就是在朗读方面不够多,老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让给学生自由探讨的机会不多,以至于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从读中发现问题,从读中自己解决问题!

《司马光》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指导朗读2、3自然段。

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二课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学生自己想办法。

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指导生字书写

认读“别”“到”等6个字。

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教学设计14

《司马光》这一课,讲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看图读懂课文法合作探究法自主识字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1、读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假山慌了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古时候司马光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教师提问:

①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同学自身练习朗读。

⑥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

⑸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和。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自身认读生字。

⑵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

篇文言文,文章篇幅短小,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有难度,因为这是他们与文言文的正式相遇。在做这篇

文的教学设计的时候,

个立足点便是立足三年级,关注学情。

在本节

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

次与文言文接触,重要的

点就是要解决朗读,通过教师的两次范读,示范正音以及词句间的停顿,帮助学生熟悉古文的语感,让学生感觉自己可以从容面对,感觉舒服,从而愿意去亲近古文。之后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经历多次朗读后,几乎可以背诵,至此,完成

后的

题要求。

方面,学生在获得初步读懂文言文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另

方面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兴趣。所以在

堂上推荐了

篇简短的小古文《孔融让梨》,同样也是学生熟悉的故事,让学生学以致用,保护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在

后推荐了两篇带有故事色彩的小古文,

是司马光的另外

则小故事,

是稍微长

点的学生熟悉的古文,让学生自读自赏,体验阅读的乐趣,激活继续深入了解的愿望。

反思这节

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从教学的方面上,

个环节——朗读,本班学生从低年级就有进行经典诵读,如《论语》、还有本学期的《道德经》,学生对于古文并不是

张白纸,若是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试读,随后再是老师的范读、带读,给学生较为充分的自学自悟的空间会,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其二,在于

文的讲解上,比较零碎,讲解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做到以读代讲。若是换为

个问题“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进行汇报,抓住学生的

堂生成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收获会更大,对于

文的理解会深刻;其三,在板书设计方面缺少故事“结果”的呈现,板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用简洁的语言、符号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本节

上缺少司马光破瓮的结果,简单的故事情节呈现,再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助于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

讲故事,从而达到本节

的另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学有所获,但如何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如何培养质疑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寻找出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方面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努力。

《司马光》是六年制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5节,写的是司马光小时候急中生智砸缸救人的故事,说明司马光小时候聪明、果断,遇到紧急情况镇定、沉着,能动脑筋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根据课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教学中抓住“慌”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能取得牵一字而动全篇的效果。

一、“慌”中知险情

在导入新课后提问:课文哪一部分写“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让学生读读第二节,接着问:当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怎么样?他们为什么都慌了呢?学生们不难理解,是因为缸里盛满的水会把那个小朋友淹死的。至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险情已发生了。

二、“慌”中品形象

险情发生了,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这时,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话。再边读课文第三节边思考:别的小朋友“慌”成了什么样子了?划出课文中说明小朋友都慌了的词语(叫、喊、跑、找)。然后指导学生用慌张的语气齐读课文第三节。这样,能使学生凭借这一具体的语言环境。比较深切地理解“慌”字的意思。之后,又让学生细读课文的第四节,接着问:别的小朋友都慌了,那么司马光又是怎样的呢?(司马光没有慌)紧接着又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当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的?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在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后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提问: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课文中的插图,想象出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情景?至此,司马光在险情面前临危不惧的形象,一个“挥石救人图”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

在学生们已经大致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别的小朋友在险情面前都慌了,而司马光没有慌,他在想办法,并且想到了用石砸缸的办法。司马光救人的办法与别的小朋友叫着、喊着去找大人的办法,哪种好?为什么?那时候只有用这个办法才能救那个小朋友吗?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迸发求异的火花。在学生们进行充分而热烈的讨论后,使他们明白,此时只有用石头砸缸,缸破水流,人才能得救。接着又问: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这样事中懂得了什么?(司马光遇事沉着,善于动脑,是个聪明、勇敢、机智的孩子,我们也要像他那样,遇到危急情况不能慌,要开动脑筋想办法。)从而领会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司马光》教学设计15

走迷宫:出示课件,学生分组依次认读生字,全部读完方可走出迷宫。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小结: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读第二句,把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水缸究竟有多大?缸里的水多不多?

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小朋友们都怎样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交流汇报,师板书:小朋友慌了叫喊跑找(分析字形)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学生试着叫、喊)

(4)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学生练读,评读)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板书: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6.学习课文第六小节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2.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救人?

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部编版篇十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板书课题:司马光

2.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1.范读课文。

2.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