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读《林徽因传》有感1500字 读林徽因传记有感1000(8篇)

2023年读《林徽因传》有感1500字 读林徽因传记有感1000(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30 16:17:02
2023年读《林徽因传》有感1500字 读林徽因传记有感1000(8篇)
时间:2023-04-30 16:17:02     小编:zx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林徽因传》有感1500字 读林徽因传记有感1000篇一

有人说,想起林徽因,总是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鲜妍的美。也有人说林徽因被季节尘封在四月天,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梁间的燕子做了邻伴,梦中的白莲做了知己。

杭州,这座被世人赞誉为天堂的千年古城,是许多人魂梦所系之地。这里有闻名天下的西湖,有恍如梦境的烟雨小巷,有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更有难以言说的梦里情怀。 林徽因有幸地,在一百多年前,在那个莲开的季节,降生生于杭州。

一九二零年,十六岁的林徽因跟随其父去伦敦读书。在康桥,徐志摩认识了林徽因。多年后,徐志摩写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九五五年四月一日,五十一岁过的`林徽病逝。她死在了挚爱了一生的人间四月天,就在某个春风沉醉的夜晚,静静地停止了呼吸。林徽因的一生可以说是“生如夏花一样绚烂,死若秋叶一样静美”。

林徽因是温和的。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 金岳霖为林徽因送去了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贴切的挽联表达了林徽因诗意美丽的一生。

读《林徽因传》有感1500字 读林徽因传记有感1000篇二

世上有一种美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纵然已被时光覆盖,当你再一次翻开它的时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烁烁光华,让后人为之赞叹,而林徽因就是这样的人,她就是拥有着这样美丽光华的人。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她30年代初改名为徽因是为了区别于当时的一位叫林微音的男作家。林徽音的名字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意为美誉,美德,她的祖父为她取名林徽音,在她身上寄予了许多美好的希望。,而林徽因的一生确实不负这个名字,既充满诗意又充满传奇色彩。林徽因出生的年代和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她早年随父亲到欧洲的经历成就了她的事业,也造就了她传奇的一生。她的身世氛围,更多的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风尚,她兼具中西之美,既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又具备独立精神和现代气质。

读《林徽因》,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奇女子对生命和事业涓涓如注的爱。作为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家,在她生活最优裕的那些年里,她和梁思成长年奔走在穷乡僻壤,一点一点地梳理着中国建筑发展的脉络,为每一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发现古代建筑遗存而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即使条件恶劣,路途艰辛。新中国成立后,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即使当时她已经病魔缠身。但她从未因此改变自己的选择和作为,她对自己所珍爱的建筑事业,具有一种献身的热情,这是林徽因最让人难以企及的地方。

林徽因是一个真正懂得自己要什么的女人,无论在事业还是在爱情上。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去美国留学深造,一起选择了建筑专业,在他们一起留学的日子里,徽因经历了与父亲的生离死别,在人生的经历中生命的脆弱和莫测让徽因对人生,对爱有了新的认识。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是患难与共是彼此的`扶助和共同的承担。

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是一个富有诗情的女子。她的儿子梁从戒出生时,她为儿子写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她的才情远不止于写作,在学校里她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中她是朋友们聚焦的中心。

《林徽因传》在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的诗意和才华,还有她的坚韧。生活的艰难有时突如其来,是容不得选择的。在抗战流亡的日子里,为了全家的生计奔波,作为女儿她要照顾年迈的母亲,作为妻子她与思成患难与共,作为母亲她要保护孩子们安危,即使当时自己身染疾病痛苦难忍。在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她的一生如同一首诗,真挚,隽永而有激情。就像是金岳林和邓以哲为她写的挽联一样,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读《林徽因传》有感1500字 读林徽因传记有感1000篇三

一提到林徽因,可能大家会想到:你是人间四月天。正如面前这本书的封面一样,大大写着你是人间四月天的字样。可是我觉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更符合她的一生。

学了《你是人间四月天》以后,我开始对这位民国女神感兴趣。在想象中应该是公主那一类型的,可是这本书的第一页就改变了我的认识。林徽因的童年并没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的母亲是续弦又没有读过书,与这个书香家庭格格不入,脾气越来越暴躁,精神也不太好。这对幼年的她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因此造就了她如此暴躁的脾气。多亏了她姑姑教她读书,让她的精神世界有了依靠。再到后来有了二妈,种种痛苦加在她身上。这样的环境逼迫她长大,小小的年纪就可以撑起整个后院。那种知书达礼、宽容大气、大局意识,足以让人钦佩。

读到她去国外学习后,画风有些变了,有些类似于言情小说。可是这时的林徽因,又不同于偶像剧女主。她既不是傻白甜,又不是野蛮女友,更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人。她是那么的理智,冰清玉洁。不会陷入情感的世界难以自拔,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为重。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自尊自爱这是林徽因教会我如何做一个女孩。

如果说到适合女孩儿的职业,大家给出的回答应该是一些稳定、安逸的工作吧。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女孩儿也认为自己应该安稳度日,而林徽因却不这样认为。虽然外表上看起来甜美柔弱,可是从小受到的家庭的磨练使他的内心不输一个男子。她是那么刚毅、坚强、能吃苦。当第一次听到建筑学时,她就充满了兴趣,那是艺术与智慧的结合的`学科,可是又是一个十分辛苦的学科。因为学建筑,要到各种艰难的环境中去,所以当时是不收女学生的。可林徽因没有放弃追梦,在学校里学习戏剧兼修建筑,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接近梦想。到后来,跟随丈夫一起去勘察建筑。虽然条件很苦,可她没有怕过、怨过。坚强、自立、追求梦想这是林徽因教会我如何做一个女孩。

如此优秀的女子,上天却不眷顾她。一九四五年,林徽因被疾病缠身。可她并没有被病魔打到,反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没有因为自己是病人,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不懈怠自己的工作。在生病期间,以更高的要求去做自己。不向命运低头,乐观,活出生的价值这是林徽因教会我如何做一个女孩。

也许世界上只有一个林徽因,可每个人都可以生如夏花之绚烂,活出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这也许就是最好的诠释。

读《林徽因传》有感1500字 读林徽因传记有感1000篇四

林徽因死了,我的眼睛也湿润了,她连最后想跟李思成说的话都没有说出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逝去的人不再会有感觉,而活着的却有莫大的遗憾,那时候的李思成会是多么的痛心,多么的撕心裂肺。

合上这本书,突然看不清林徽因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是那么的复杂。她的一生是那么的淋漓尽致。她拥有的也是那么的完整。

无疑,林徽因是爱李思成的,但她爱徐志摩吗?也许是模模糊糊的爱着的吧,她对志摩的那份感觉与感情永远都保留着最初的感觉,刚开始在国外时,是懵懂的爱意,她的父亲也曾趁酒意懵懂的表示过,那时的她也许是激动的吧,那个时代的女人们都有着从一而终的美德,所以,当她回国的时候,她应该是特别舍不得吧,因为那份感觉是美妙的。当决定与思成一起时,心中肯定是有遗憾的,但应该对生活有了更高更美好的憧憬,因为思成给她的也很多,而志摩毕竟已有了张幼仪,但殊不知,那时候志摩的爱是那么的强烈,他依然决然的跟张幼仪离了婚奔回国来找寻徽因,当他回来时才知徽因已与李思成一起,那种伤心,那种绝望,那种无处宣泄的感情。虽如此,他仍用了他的一生来守护和保护徽因,感动。。值得尊重,不是吗?就是因为这种戛然而止的爱,所以,对徽因来说,那份感觉才永远都保留了最初的纯净与感觉,才会永远如初。。。当她病危时,还想到要见一下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和他们的孩子,大家都猜不透她心里在想什么,幼仪猜测,那是因为她心里一直爱着志摩,即使跟思成过了一辈子,也在心底深处爱着志摩,但事实上,我们不知道徽因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只是因为这样吗?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林徽因的`一生拥有了李思成和徐志摩两个男人完整的爱。

在这本书里,从没表达过李思成对徽因的爱有多么多么的强烈,但他却用了自己实实在在的一生去守护、保护和照顾了他的爱人,他尽自己的一切去包容作为诗人的徽因,建筑师的徽因,女人的徽因和作为自己妻子的徽因,他们携手走完了这风风雨雨的人生,他们携手共同经历了这淋漓尽致的人生,李思成的人生因为林徽因才够完整,没有林徽因的李思成是一定不完整的。

林徽因,作为一个女人,她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女人。

林徽因,作为一个诗人和工作者,她永远是最耀眼的,她的才华,她的文采,确实是极其出色的。

林徽因,充分的,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女人的很多面的特征,而每一面,她都做的那么出色。

林徽因的一生,很完整,很丰富,很淋漓尽致。

林徽因,这样的一生,够了

读《林徽因传》有感1500字 读林徽因传记有感1000篇五

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回首遥望的那一夜,湛蓝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题记

我喜欢林徽因,她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颜色,在众人眼中她是世间罕见的奇女子,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更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在当时的社会里,她是特别的,有着寻常人没有的独特想法,一开始就表明心意,不做别人眼里的传奇,要踏踏实实的过一生。女孩在自己最漂亮、最巅峰、最受人崇拜的时候,放弃成为传奇的诱惑和虚荣心的牵引,凭着本能选择最踏实的生活状态,在那个时候还是“第一人”。

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的学识世家,祖父林孝恂为光绪己丑科进士。父亲林长民赴日留学,回国后在杭州东文学校毕业并创办福州私立法政学堂;堂叔林觉民、林尹民均为黄花岗革命烈士。从小就在一个有革命、科技气息的环境中长大的林徽因没有一般富家小姐的娇气,她幼年先后就读于爱国小学、培华女子中学。16岁时,跟随父亲到英国、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等地旅行。回伦敦后,以优异成绩考入st.mary′scollege(圣玛莉学院)学习。至此,林徽因已表现出她过人的学习天赋和才情。

1924年,印度诗哲泰戈尔来华访问,为庆祝泰戈尔先生六十四岁生辰,林徽因、徐志摩等演出泰翁诗剧《齐德拉》,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表演精彩绝伦,成为一时佳话。后来又到康奈尔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此时的林徽因年仅20岁。结束学业后,她并不神往被人奉为传奇的感情,放弃了才子徐志摩,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梁思成,回国过起了安定的生活。

后来,先后于1949年和1952年抱病参加了国徽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改造了传统的景泰蓝工艺。翻译《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又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介绍中国古建筑的文章。1954年6月,时年50岁的林徽因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此时她的肺病已愈发严重。

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北京同仁医院,终年51岁。《北京日报》发表讣告,4月3日在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追悼会,金岳霖先生亲笔题字,作下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字字泣血,令人唏嘘。遗体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至此,民国第一才女,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走完了她绚烂的一生。

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斐然的成就,她拥有出众的才华,倾城的容貌,情感生活也如同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令人艳羡。出身名门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的是她,游历英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的是她,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忍受住生活的艰辛和贫困的是她,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考察古建筑的也是她,战争期间繁华落尽,亲自提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的还是她;最终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的还是她。她遗世独立、温婉清逸、犹如一颗珍贵的珠玉,暗自发出无人能及的光彩;她,林徽因。

走近林徽因,走进她的四月天,品读她诗意绚烂的生命之旅,静听一代才女的灵魂独唱,我在美丽背后触摸到一丝温润,在聪慧之中品味到一缕幽香。

读《林徽因传》有感1500字 读林徽因传记有感1000篇六

在春天的雨夜里,听《相逢是首歌》,就这样做了那个怀旧的人,恋上一首经典老歌。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多么美好的句子,美得让人要落下泪来。那些远去的青葱年华,开始在雨夜里重现,仿佛只在昨天,可我为何早早就更换了容颜。

更换容颜的,又岂止是我,还有岁月,以及行走在岁月河岸的许多人。那么多红颜佳丽都随着时光渐次老去,当你以为过程是缓慢,回首却只需瞬间。是的,覆水难收,春去会有春回,花谢花还会开,可人一旦把恩情偿还,就再也不相欠了。

其实,人生原本就没有相欠。别人对你付出,是因为别人欢喜;你对别人付出,是因为自己甘愿。那些付出了想过要收回的人,又何必让你费心去在意。我佩服那些爱过无悔的人,就算分手,依旧可以做到从容相惜。倘若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这样宽容慈悲,这风尘的世间虽然烟火蔓延,却不会再有伤害。

深夜里听到乐声,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静听着,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凄凉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这是林徽因写的诗,爱过之后写的诗。因为爱了,所以听一首弦音,颊边泛上了红。我是多么的喜欢那一句:"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在她很青春的时候,似乎就已经知道,世间万物有其自身规律,就如同山河不可逆转,岁月不可回流。很多人说她永远像梦一样美丽迷人,其实她活得比谁都清醒。

她和所有女孩一样,甚至比所有女孩都更喜欢做梦,但是她不会让自己沉迷。她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心,为的是不让自己受伤。所以读林徽因的文字,永远没有疼痛之感。即使她伤了,也会掩饰得很好,也许她会觉得,快乐是所有人的快乐,悲伤是一个人的悲伤。这么说,不是歌颂林徽因多么的伟大,而是有些人从来都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伤处。

林徽因和徐志摩在康桥深刻浪漫地爱了一场,爱到几乎忘记他们的相逢其实是一场美丽的错误。茫茫人海,遇见是多么的不容易,怎么忍心轻易说别离。他们甚至愿意一直梦着不要回到现实,现实像一把利刃会将彼此都割伤。

几乎每一天徐志摩都去找寻林徽因,他们在一起谈论诗歌,所以林徽因诗歌里一定有徐志摩的影子。那时候,徐志摩和林长民是挚友。林长民欣赏他骨子里浪漫的诗情,但作为林徽因的父亲,他知道徐志摩已是有妇之夫,况他和好友梁启超有过口头之约,曾想过将林徽因许配给梁思成。林长民亦是一个潇洒浪漫的人,他认为徐志摩可以和女儿林徽因相恋,但需要适可而止,并且不能与婚嫁相关。

读《林徽因传》有感1500字 读林徽因传记有感1000篇七

我一同学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当下应是华东政法大学,据史讲是曾与清华、北大齐名的东吴大学分出来的。当年暑期回苏,一天谋面,他兴致勃勃告诉我徐志摩的诗句,用苏州话说了两字:服贴,应是现在不少人讲的妥贴或熨贴。

如果没记错应该是:那是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姣羞。至于林徽因也是那次听说的。数天前在山塘街旧书店偶遇《林徽因传》,作者是白落梅,果断收入囊中。

白落梅拥有众多读者,被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打开书页,经年往事一一重现,徐志摩的诗情浪漫,梁思成的烟火平稳,金岳霖的理智相守。爱的方式不同,彰显了大写的一个“人”字。其中平稳安逸的人生追求,无可指责。上苍赋于人极至的才能,它也是公道的,完美是不现实的。缺憾也是一种美。烟花已冷,楼空人去。寂寞是一种美,折向空寂。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繁华之后的淡定从容。阅尽世事苍桑后的简静与纯粹。

中国画讲留白,西洋画讲满。前者讲韵味,后者讲视野冲击。

坦率说,前天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位朋友的画作,似一夜间圈内的两三个知名画家没了影,不见了。文人相轻乎?同行相忌矣?我早前说过,人与人之间要包容,不仅要包容人的弱点,更要包容人之姹紫嫣红。

一幅画的思想境界取决于画家对人生与生活的感悟与渊博学识。有高超的画工而无渊博的学识怎能成为画家?或许一辈子也只是一个画匠吧。或者事实上,那些画家应不是这样的文人,另有隐情。从他们画作的气韵可窥见一斑。他们又是怎样的一些文人呢?

这是发生在阅读《林徽因传》期间的故事。

《林徽因传》,使一个林徽因仿佛活生生跃然纸上。作者把自己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到的林徽因展现在读者面前。那么,书中的林徽因到底又是一个怎样的江南女子?书中没有直白地讲林徽因的身高,更不会推测其三围,但是根据书中线索找到了林徽因、徐志摩与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合影,根据江南女子普遍特征约略有了其磨糊影像。徐志摩一副郊荒岛瘦的模样,算不上帅哥。林徽因则柔美、姣小。所谓才子佳人,恰恰好。

一九三二年,林徽因分别在元旦和正月两次致信给胡适。林徽因在信中提到最多的则是徐志摩,徐志摩的死是她心口永合的伤。她说过,徐志摩给了她不少人格上、知识上磨炼修养的帮助……他死后,她的心一直不得舒展,导致肺病复发。因为康桥之恋这个男人扣开了她心灵的门扉、在她心中筑的梦。

徐志摩真的如《再别康桥》所写,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世间真的有人可以让自己轻巧地来往于梦醒之间,出尘入世收放自如?作者白落梅在书中肯定林徽因,她是夏日白莲,怎会陪他热烈燃烧,终成云中过客。梁思成于她,终究还是把她装帧在过去的岁月里。白落梅无奈地揣测道:他是不忍碰触,还是不愿碰触?

人生就是一种交换,所谓此消彼长,得到与舍弃是等同的。在感情上,诗意浪漫与简单平稳不可得兼。苏州幽巷之内私家花园,一关一至,门内是世外桃源,门外是喧嚣浮世。但这《白发苏州》与喜欢热闹仅二十多岁的《我们太太的客厅》里的太太秉性显然不付的。

白落露的文笔是温婉的,边议边叙,缓缓推进。文中批评也带着对人生的叹喟,对生命无常的无奈。

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当我们似乎都明白了,已是垂垂老矣。

林徽因曾给徐志摩的学生沈从文写信说:“人活着的意义基本的是在能体验情感。能体验情感还得有智慧有思想来分别了解那情感——自己的或别人的!”(1936年《致沈从文》)“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点浪漫发生。或者有个人扣下门走进来坐在我对面同我谈话,或是同我同坐在楼上炉边给我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要来爱我。我做着所有女孩的梦。”(1937年《致沈从文》)才华横溢又柔情似水的林徽因,就这样追寻着她与徐志摩那场难以忘怀的梦。

人生就是一条不断修行的旅程。愿我们多一些包容,包容人的缺点,包容人不同的视点,包容人在不同成长过程中。

张爱玲哀叹到:“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其实又何止于女人呢?无论哪个时代,无论高低贵贱,女人也好,男人也罢,作为一个个体,灵魂的独立和内心的强大,永远是一生要做的修行。今时今日,恋爱与婚姻自由,我们需要心灵的依傍,需要相知相守,但同样需要独立的人格,自我温暖的力量,而不是以爱之名,以婚姻之名,谁成为谁的附属品。

只有这样的两个人相遇,才能细水长流,做到舒婷说的那样:仿佛各自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在年轻的林徽因身上发生了建筑师那严谨冷静理性和诗人那浪漫热情感性的碰撞。有人说得好:人的前半生,没有对错,只有成长。”这句话多么有深意和内涵啊!这话放在这里也应该恰当吧。

赞赏落梅风骨爱好者之研:隐世才女白落梅,以禅意写红尘,以佛法道人生,化云水禅心,入人间烟火。与她共有一剪菩提的光阴,也听她静静地诉说这来往的缘分,俯瞰烟火人间,品静好人生,盼现世安稳……

读《林徽因传》有感1500字 读林徽因传记有感1000篇八

几落年华,几卷荷风,窗外的柳絮做了萍客,梁间的燕子作了邻伴。她,让每一次转身都隔世,又让每一次相逢都成永远。她走在人间的四月天,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寒冰玉露的林徽因,一代传奇女子。

林徽因,简单自持,凌霜傲雪,拣尽梅枝。姽婳如徽因,在那个时代的罅隙中清清爽爽盛开,既有着大家闺秀的温婉芳华,更生动描绘出新时代女性的自尊自爱。

书中的字里行间,我总能看到这样的徽因:着一身素衣,踏着青石长巷,莲开六月,浮光潋滟。出生书香门第的她,氤氲了家族的儒墨气质,一身斐然,才情绝世,亦姿容倾城。一身的白梅风骨,梅枝尽落,素笔傲然。清丽卓然的笔触间,她也如同静绽在池中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欣赏林徽因,欣赏她走过的平淡而淡淡出彩的一生,欣赏她的铮铮傲骨、冰清玉洁。这缓缓撩开的意境,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仅仅沉迷雕梁画栋,沉迷于对称的艺术。

人需要怎样的勇气,闯出自己最精彩的故事。人又需要怎样的勇气,在人前轻轻巧巧地走过,是是非非交与众口评说,转身即离,处之泰然,置之度外。

刹那缘起,刹那缘灭,人间萍客,慕开慕容。浮光潋滟,菡萏花尽,唯有你那开在季节里的容颜,以不败的,不朽的姿态,盛放在人间的四月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