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杨素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杨素字处道文言文翻译(7篇)

《杨素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杨素字处道文言文翻译(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30 14:52:03
《杨素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杨素字处道文言文翻译(7篇)
时间:2023-04-30 14:52:03     小编:zx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杨素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杨素字处道文言文翻译篇一

杨素传

①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祖暄,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敷,周汾州刺史,没于齐。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世人多未知之,唯从叔祖魏尚书仆射宽深异之,每谓子孙曰:“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后与安定牛弘同志好学,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髯,有英杰之表。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

②武帝亲总万机,素以其父守节陷齐,未蒙朝命,上表申理,帝不许。至于再三,帝大怒,命左右斩之。素乃大言曰:“臣事无道天子,死其分也。”帝壮其言,由是赠敷为大将军,谥曰忠壮。拜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渐见礼遇。帝命素为诏书,下笔立成,词义兼美。帝嘉之,顾谓素曰:“善自勉之,勿忧不富贵。”素应声答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③及平齐之役,素请率父麾下先驱。帝从之,赐以竹策,曰:“朕方欲大相驱策,故用此物赐卿。”从齐王宪①与齐人战于河阴,以功封清河县子,邑五百户。其年授司城大夫。明年复从宪拔晋州。宪屯兵栖原,齐主②以大军至,宪惧而宵遁,为齐兵所蹑,众多败散。素与骁将十余人尽力苦战,宪仅而获免。其后每战有功。

【注】

①齐王宪:北周武帝之弟宇文宪,武成初年晋封齐国公,故称齐王。②齐主:这里指北齐国主。

16.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没于齐(2)非汝曹所逮也(3)死其分也()(4)复从宪拔晋州()

17.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宪屯兵栖原,齐主以大军至,宪惧而宵遁,为齐兵所蹑,众多败散。

18.下列与“帝壮其言”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唯从叔祖魏尚书仆射宽深异之 b.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c.驼业种树(《种树郭橐驼传》) d.吾从而师之(《师说》)

19.第③段武帝赐给杨素竹鞭的目的是___:(2分)

20.杨素的“逸群绝伦,非常之器”,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参考答案

16.(4分)(1)通“殁”,死 (2)及,达到(3)职分,职责 (4)攻下,攻取

17.(5分)齐王宇文宪把军队聚集在鸡栖原,北齐国主率领大军攻来,宇文宪因害怕趁天黑逃跑,被齐军所追赶,部下大多溃败逃散。

18.(3分)b

19.(2分)武帝表现自己驱使天下的决心,并以此激励杨素英勇作战,建立功勋。

20.(3分)有文才,善于专研,涉猎广泛,善长写文章,工于书法,能根据风向占卜吉凶;有武略,英勇善战,屡建战功。且为官为人威武不屈,不贪图富贵。

参考译文

杨素字处道,是弘农华阴人。他的祖父杨暄是魏朝的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为北周的汾州刺史,死于北齐。杨素小时候穷困失意,有远大的志向,不拘小节,但世人都不了解他,只有他的堂叔祖、魏朝的`尚书仆射杨宽认为他很不一般,常对子孙说:“处道他日一定出类拔萃,无与伦比,他有非同一般的才能,不是你们赶得上的。”杨素后来和安定人牛弘志同道合,都勤奋好学,研究探讨精心专诚,从不感到疲倦,许多方面都有所涉猎通晓。他善于写文章,善长草书、隶书,很留心通过观察风向占卜吉凶。美须髯,有英雄豪杰的外貌仪表。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召他当了中外记室,后转任礼曹,升任为大都督。

周武帝亲自统领一切事务后,杨素因父亲坚守气节在齐丧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就上表申述道理,武帝没有应允。杨素就再三坚持,武帝大怒,命令左右将其斩首。杨素理直气壮地说:“我给无道的天子做事,死是我的职分。”武帝深感杨素言辞豪壮,于是追封杨敷为大将军,谥号“忠壮”。并且授官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杨素)逐渐被礼遇。武帝命令杨素起草诏书,他一挥而就,而且词藻文义均美。武帝嘉奖他,并有所关心地对杨素说:“好好努力,不愁日后没有荣华富贵。”杨素应声回答说:“我只怕富贵来逼我,我却无心谋取富贵。”

平定北齐之战,杨素请求率领父亲先前的部下作先锋。武帝答应了他,并且赐给他一条竹鞭,说:“我正要驱使天下,所以把这件东西赐给你。”杨素跟随齐王宇文宪在河阴和齐人交战,因战功被封为清河县子,食邑五百户。一年后武帝又授予杨素司城大夫之职。第二年,杨素又跟随宇文宪攻取晋州。宇文宪屯兵在鸡栖原,北齐国主率领大军攻来,宇文宪因害怕连夜逃走,被齐军所追赶,部下大多溃败逃散。杨素和十多位骁勇之将竭力苦战,才使宇文宪幸免于难。这以后,杨素屡建战功。

《杨素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杨素字处道文言文翻译篇二

杨传原文阅读答案

杨偕,字次公,坊州中部人。偕少从种放学于终南山,举进士,授坊州军事推官,知汧源县,再调汉州军事判官。

在官,数上书论时政,又上所著文论。时郭皇后废,偕与孔道辅、范仲淹力争。道辅、仲淹既出,偕止罚金。乃言愿得与道辅等皆贬,不报。富民陈氏女选入宫,将以为后,偕复上疏谏上。马季良以罪斥置滁州,自言得致仕。偕以谓致仕用优贤者,不当以宠罪人,又数论升降之弊,仁宗嘉纳之。

及元昊入寇,密诏偕选强壮万人,策应麟、府。偕奏:“出师临阵,无纪律则士不用命。今发农卒赴边,虑在路逃逸及临阵退缩。不禀号令,请以军法从事。”诏如所请。并人大惊畏。有中官预军事素横,前帅优遇之。偕至,一绳以法,命率所部兵从副总管赴河外,戒曰:“遇贼将战,一禀副总管节度。”中人不服,捧檄诉。偕叱曰:“汝知违主帅命即斩首乎?”监军怖汗,不觉堕笏,翌日告疾,未几遂卒。于是军政肃然。

偕在并州日,尝论《八阵图》及进神盾、劈阵刀,其法外环以车,内比以盾。其后王吉果用偕刀盾法败元昊于兔毛川。元昊乞和而不称臣,偕以谓连年出师,国力日蹙,宜权许之,徐图诛灭之计。谏官王素、欧阳修、蔡襄累章劾奏:“偕职为从官,不思为国讨贼,而助元昊不臣之请,罪当诛。陛下未忍加戮,请出之,不宜留处京师。”帝以其章示偕,偕不自安,乃求知越州,道改杭州。时襄谒告过杭而轻游里市,或谓偕合言于朝。对曰:“襄尝缘公事抵我,我岂可以私报耶?”

还,判太常、司农寺,改右谏议大夫。请老,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于其归,特赐宴。尝召问,赐不拜。卒,遗奏《兵论》一篇,帝怜之,特赠兵部侍郎。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偕止罚金 止:仅仅。

b.有中官预军事素横 素:一向。

c.一绳以法 绳:准绳。

d.帝怜之 怜:怜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偕刚正不阿、胸怀磊落的一组是 ( )

①在官,数上书论时政。

②时郭皇后废,偕与孔道辅、范仲淹力争。

③偕叱曰:“汝知违主帅命即斩首乎?”

④偕不自安,乃求知越州。

⑤偕以谓致仕用优贤者,不当以宠罪人。

⑥偕对曰:“襄尝缘公事抵我,我岂可以私报耶?”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偕从小在终南山学习,后中进士,为官多年,针对朝廷用人不当的问题,多次向仁宗上书进谏。

b.杨偕与孔道辅、范仲淹为郭皇后被废,据理力争。而孔、范二人遭贬时,杨偕表现出为人仗义的特点,并且为富民陈氏女入宫选后之事继续上书进谏。

c.杨偕性情刚烈而忠诚质朴,一心为公,敢于为国家和百姓说真话,而对持不同意见的官员不搞小动作,不公报私仇,表现出光明磊落的特点。

d.杨偕具有很强的政治才干和军事修养,平生既有胆量,又有见识,特别是在军事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建树,但对敌人有些心慈手软,以致晚节不保。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偕以谓连年出师,国力日蹙,宜权许之,徐图诛灭之计。(4分)

(2)陛下未忍加戮,请出之,不宜留处京师。(3分)

(3)其法外环以车,内比以质。(3分)

参考答案

10.c (绳:约束。)

11.d (①是一般性介绍杨偕的生平作为,④是说杨偕

在舆论压力下如何自处:均不表明杨偕刚正磊落。)

12.d (并非对敌人心慈手软,也没有晚节不保。)

13.见“参考译文”中画线句。

(参考译文)

杨偕,字次公,是坊州中部人。偕从小跟随种放在终南山学习,中了进士,授予坊州军事推官,担任汧源县知县,又调任汉州军事判官。

在官任上,多次递交文书讨论时事政治,又递交所写的文学理论。当时郭皇后被废,杨偕和孔道辅、范仲淹据理力争。孔道辅、范仲淹被贬至外地,杨偕只是罚款。他就说自己愿意和孔道辅等人一起遭贬,没有获批。富人陈氏之女选入宫中,准备让她作皇后,杨偕又递交奏疏进谏皇上。马季良因罪被贬放置滁州,他自己提出愿意退休。杨偕说,退休只适用于优秀贤良的人,犯罪的人是无权退休的。他又多次论述升降任用中的弊端,仁宗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到了元昊入侵时,皇帝秘密命令杨偕选拔强壮士兵一万人,策应麟、府二州。杨偕奏道:“出兵临战,没有纪律士兵就不效命。现今派遣民兵奔赴边疆,恐怕在路上逃跑以及临阵退缩。对不听号令的人,请让我用军法处置。”皇帝下达命令同意杨偕的请求。并州人知道后大为惊畏。有个宦官一向干预军事,,以前的军帅不敢惹他,总是宽容优待他。杨偕到任后,无论将领还是士兵,一律用军法约束。他命令宦官率领所统领的士兵跟随副总管开赴黄河以外,并警告他说:“遇到敌人要交战,一定要报告副总管并接受副总管的指挥。”宦官不服从副总管,拿着官样文书上告,杨偕严厉地批评他说:“你知道违抗主帅的命令就要杀头吗?”宦官非常惧怕,汗流不止,将笏板坠落地上。第二天就请病假,不久就死了。从此以后,军队的管理上下严明。

杨偕在并州时曾经钻研过《八阵图》并且献上了神盾、劈阵刀,那方法是在外用战车环绕成阵,在阵内并排使用盾牌。后来王吉果使用杨偕的刀盾阵法,在兔毛川将元昊打败。元昊求和但不愿称臣,杨偕认为,朝廷连年征战,国家的实力一天天弱小,应该暂时答应元昊的要求,慢慢谋划消灭他的办法。谏官王素、欧阳修、蔡襄等多次上奏弹劾:“杨偕官职是皇上的侍从官,不想着为国家讨伐敌人,却帮助元昊实现不称臣的无理要求,罪过应当处死,皇上您不忍心杀他,请求您让他到外地做官,不适宜把他留在京城。”皇上将王素、欧阳修等人的奏章拿给杨偕看,杨偕心里很不好受,就要求出任越州知府,中途又改任杭州知府。当时蔡襄探亲路过杭州在街上招摇过市,有人告诉杨偕可以上书告发蔡襄。杨偕回答说:“蔡襄过去为了公事反对过我,但我怎么能用私怨报复人家呢?”

杨偕调回朝廷后,兼任太常、司农寺,改任右谏议大夫。后来请求告老还乡,在尚书工部侍郎任上退休。在他回家时,皇帝特地设宴欢送。退休后皇上还曾经召见过他,并恩赐他不行跪拜之礼的待遇。杨偕去世后,留下一篇《兵论》的奏折,皇帝很爱怜他,特地追封他为兵部侍郎。

《杨素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杨素字处道文言文翻译篇三

杨震传原文和译文

杨震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夸,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修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震前后所上,转有切至,帝既不平之,而樊丰等皆侧目愤怨,俱以其名儒,未敢加害。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阙上书,指陈得失。帝发怒,遂收考诏狱。结以罔上不道。震复上疏救之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之言。”帝不省,腾竞伏尸都市。

会三年春,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朝廷成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

注释

①阿母:汉安帝的乳母王圣。

②刍荛舆人:割草打柴的普通人

译文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j杨震少年时爱学习,通晓经术,博览群韦,专心探究。

当时儒生为之话说:“关西孔子杨伯起,”居住湖城,几十年不答州郡的礼聘。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是个人才,举他为茂才,升东莱太守。当他去郡经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做昌邑县长,去看杨震,晚上送金十斤给他。杨震说:“老朋友我了解你,你为什么不了解我这个老朋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我给你送金子)。”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后转涿郡太守。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请托,子孙蔬食徒步,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杨震不肯,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拿这个赠给他们,不是很好吗?”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给杨震,杨震不受。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推荐他亲戚友好,杨震又不从。司空刘授听说了,马上推举这二个人,十天之内皆见提拔。因此,杨震更加遭怨。

当时有诏遣使者为阿母王圣大肆建造房屋,中常侍樊丰及侍中用广、谢恽等更相鼓动,扰乱朝廷。

杨震前后所上奏折,言词激切,帝已经不高兴他,而樊丰等又都侧目憎怨,只是因为他是名儒,不敢加害。不久,河间男子至朝廷上书,言朝政的得失。帝发怒,下令逮捕入狱,定为欺上不道。杨震又上疏救他,说:“我听说尧舜时,谏鼓谤木,立于朝廷;商周圣哲之主,小人怨,还自我检查,勉励自己。这是为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使下情上达。现在赵腾以攻击诋毁获罪,与杀人犯法有差别,请皇上减罪,保全腾的性命,启发百姓敢于说话。”帝不理,赵腾被杀掉。

到了三年(124年)春,杨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稽查这件事。获得樊丰等的假诏书,写了奏书,要等皇上回采再送上。樊丰等听说了,惶恐万状。正好太史说星变倒行,就一起诬陷杨震。等皇上返回,在太学待吉日入宫,晚上派使者持令收了杨震太尉印绶,杨震于是闭门绝宾客。樊丰等还是恨他,竞请大将军耿宝奏杨震大臣不服罪,心怀怨恨,有令送归原籍。杨震走到城西几阳亭,慷慨地时他的儿子、学生说:“死是一个人不可免的。我蒙恩居住,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呢?”于是服毒而死,时年七十余岁。

一年多后,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被杀死,杨震学生虞放、陈翼到朝廷申诉杨震事。朝廷上下都称赞杨震忠敬,皇上下诏任用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赠给百万钱,以礼改葬杨震在华阴潼亭,远近的人都到了。

拓展:杨震介绍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隐士杨宝之子。

杨震少时师从太常桓郁,随其研习《欧阳尚书》。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被大将军邓骘征辟,又举茂才,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元初四年(1),入朝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1),升为司徒。延光二年(123年),代刘恺为太尉。他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因而为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

延光三年(124年),被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而卒。汉顺帝继位后,下诏为其平反。

《杨素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杨素字处道文言文翻译篇四

李觉,字仲明,本是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因通晓《九经》被举荐,开始做官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任期将满,建州百姓请求让他留下,皇上下诏书褒奖他,晋升做左赞善大夫,掌管泗州,转任秘书丞。宋太宗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下令让孔维和李觉校定。朝廷的军队出征燕、蓟,命令李觉布置将京东各州粮草运往幽州。孔维推荐李觉,认为他有学问,李觉升迁为《礼记》博士,赏赐绯袍鱼袋(五品官职)。

雍熙三年,和右补阙李若拙一同出使交州,黎桓对他说:“这地方山川艰险,中原的人忽然到这里,难道不疲倦吗?”李觉说:“我们的国家疆土有万里之广,郡县有四百个,土地有平坦的,也有险峻的,这样的地方哪里值得说呀!”黎桓不说话,神色沮丧。李觉出使回来,很久之后晋升为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天,刚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李觉说:“您高高在上,我怎么敢就登上讲说之位呢。”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李觉于是讲述天地感应相通、君臣相合的要旨,皇上非常高兴,特意赏赐他百匹布帛。

不久李觉进献论时务的对策,皇上对他十分嘉奖。这年冬天,凭主管官员的身份在史馆当值。右正言王禹偁进言说:“李觉只是能通晓经书,不应当就这样担任史官职务。”李觉模仿韩愈的《毛颖传》写了一篇《竹颖传》来献给皇上,宋太宗赞许他,因此搁置了王禹偁的奏章。淳化初年,皇上因为经书的版本被田敏擅自删去了许多字,任命李觉和孔维详细校定。淳化二年,详细校定的《春秋正义》完成了,改任水部员外郎、做国子监判官。淳化四年,升任司门员外郎,遭受疾病。请假期满,皇上下诏不断绝他的俸禄,直到去世。

李觉多次上书谈论时务,阐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件大事,宋太宗赞许他写得详细齐备,让人把奏章送交史馆。李觉的性格刚强坚毅、聪慧敏锐,曾经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开封府的秋赋举人,谈及雉兔首足的计算方法,李觉说:“这个方法太繁琐,我能使计算变得简易。”等到完成,果然精巧简便了。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代因袭之。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d。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5分)

译文:

(2)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5分)

译文:

答案:

10。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解题思路]“左右”指身边的侍臣,作主语,排除a、b两项;“毕”,是结束的意思,排除d项。

11。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题思路]《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12。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王禹偁奏言,李觉不应该居史职,而非大力举荐他。

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解题思路]关键词有:(1)因,于是;张,张设;别,另外。(2)意,怀疑;宿,预先;就,完成;叹伏,赞叹佩服。

[参考答案](1)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因”“张”“别”各一分,句意两分)

(2)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意”“宿”“就”“叹伏”各一分,句意一分)

《杨素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杨素字处道文言文翻译篇五

《明史·杨一清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杨一清,字应宁。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一清善权变①,尤晓畅边事。弘治十五年,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西番故饶马,而仰给中国茶饮以去疾。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寖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②为利,番马不时至。一清严为禁,尽笼茶利于官,以服致诸番,番马大集。劾罢贪庸总兵武安侯郑宏,裁镇守中官冗费,军纪肃然。

武宗初立,寇数万骑抵固原,总兵曹雄军隔绝不相闻。一清帅轻骑自平凉昼夜行,抵雄军为之节度,多张疑兵胁寇,寇移犯隆德。一清夜发火,响应山谷间。寇疑大兵至,遁出塞。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有警不相援,患无所统摄,请遣大臣兼领之。即命一清总制三镇军务。而刘瑾憾一清不附己,诬一清冒破边费,逮下锦衣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力救得解。仍致仕归。

安化王寘鐇反。诏起一清总制军务,中官张永监其军。未至,一清故部将仇钺已捕执之。一清驰至镇,宣布德意。张永旋亦至,一清与结纳,相得甚欢。知永与瑾有隙,乘间扼腕言曰:“赖公力定反侧。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永曰:“何谓也?”一清遂促席画掌作“瑾”字。永难之曰:“是家晨夕上前,枝附根据,耳目广矣。”一清慷慨曰:“公亦上信臣,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永曰:“脱不济,奈何?”一清曰:“言出于公必济。万一不信,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苟得请,即行事,毋须臾缓。”于是永勃然起曰:“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竟如一清策诛瑾。

一清性阔大。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凡为瑾所构陷者,率见甄录。朝有所知,夕即登荐,门生遍天下。馈谢有所入,缘手即散之。因引疾乞归,帝慰留之。

(节选自《明史?杨一清传》,有删改)

注:①权变:灵活应付随时变化的情况。②阑出:擅出,不得许可而出。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b.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c.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d.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秀才原本指称才能秀异之士。明清时代,秀才主要是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

b.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各朝所试科目有所不同。

c.擢表示升官,古代表示官职升迁的还有加、升、超、提、陟、徙等。

d.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于是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所以也称字为表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杨一清督理陕西马政,力矫积弊。禁止奸人带私茶擅自出关牟利,把茶利完全集中到官府手中,使西番人前来贸易,从而使番马大都聚集过来为朝廷军用。

b.杨一清统管三镇军务,大权奸刘瑾痛恨杨一清不归附自己,于是诬陷并逮捕杨一清。最终在大学士李东阳、王鏊极力救助下,杨一清才得以解脱。

c.杨一清富有军事才能。在总兵曹雄的军队被隔绝不通音讯的情况下。杨一清率领轻骑兵从平凉昼夜兼行,抵达曹雄军中,为他调度指挥,多设置疑兵逼迫敌寇,迫使敌寇转移进犯隆德。

d.在平定安化王朱寘反叛后,杨一清利用宦官、监军张永与刘瑾的矛盾,力劝张永剪除刘瑾,张永最终协助杨一清铲除了刘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乘间扼腕言曰:“赖公力定反侧。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

(2)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

参考答案

4.b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

5.c【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项错误在于,徙:调任官职。

6. d【解析】“张永最终协助杨一清铲除了刘瑾”错,原文是“竟如一清策诛瑾。”

7.(1)趁机握住张永的手腕说:“是靠你的力量平定了反叛。然而这种事情容易解决,对国家的内患有什么办法呢。”(关键词:乘间、反侧;“如国家内患何”是固定句式。)

(2)您可叩首伏地哭泣,请求死在皇上面前,剖开心腹以表明没有乱说,皇上一定会被您打动。(关键词:叩首、妄;“请死上前”是省略句;“上必为公动”是被动句。)

参考译文:

杨一清,字应宁。少年时就能写文章,凭借奇童的身份被举荐为翰林秀才。十四岁参加乡试,考中成化八年进士。杨一清善于灵活应付随时变化的情况,尤其熟知边地的事务。弘治十五年,(杨一清被)提拔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察管理陕西的马政。西番以前多马,但依赖中原茶叶来除去疾病。太祖颁布命令,用蜀地茶叶交换西番的战马,以供军用。时间久了逐渐松弛,奸人常带私茶擅自出关牟利,西番的马匹不能按时送到。杨一清严格禁止,把茶利完全集中到官府手中,使西番人服从前来(贸易),于是番马大都集聚过来。弹劾罢免了贪庸无能的总兵武安侯郑宏,裁减了镇守中官多余的费用,军纪肃然。

武宗刚即位,敌寇数万骑兵进攻抵达固原,总兵曹雄的军队被隔绝不通音讯。杨一清率领轻骑兵从平凉昼夜兼行,抵达曹雄军中,为他调度指挥,多设置疑兵逼迫敌寇,敌寇转移进犯隆德。杨一清夜里发射火炮,声音响彻山谷间。敌寇怀疑大兵到了,逃出塞外。杨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有警报不能相互援助,没有人统管指挥为由,请求派遣大臣统领三镇,(皇帝)就任命杨一清统管三镇军务。但刘瑾恨杨一清不归附自己,诬陷杨一清冒领边防费用,逮捕杨一清并关到锦衣卫监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极力救助才得解脱。不过仍然退休回家。

安化王朱寘 反叛。(皇帝)下诏起用杨一清统管军务,中官张永监督杨一清的部队。还没有到,杨一清以前的部将仇铖已经捕获了朱寘 。杨一清到了镇上,宣布(皇帝)恩惠意旨。张永不久也到了,杨一清与他结交,相处非常愉快。杨一清知道张永与刘瑾有矛盾,趁机握住张永的手腕说:“是靠你的.力量平定了反叛。然而这种事情容易解决,对国家的内患有什么办法呢。”张永说:“说的是谁?”杨一清于是移近张永座位在他手掌上写了一个“瑾”字。张永对此为难地说:“这个人从早到晚都在皇帝跟前,枝叶连附根节盘踞,耳目众多呀。”杨一清慷慨激昂地说:“您也是皇上信任的内臣,征讨叛贼的事不托付他人而托付给您,(皇帝的)用意可知。如今(平叛)成功报捷,请求趁此机会讨论军事,趁机揭发刘瑾,极力陈述国内的忧愁怨恨,以及害怕变乱起于心腹之人等情况。皇上英明神武,一定会听从您诛杀刘瑾。刘瑾被诛杀,您会掌握更大的权力,完全可以矫正以前的弊端,收拢天下人心。”张永说:“如果不成功,怎么办?”杨一清说:“话从您口中说出一定行。万一(皇帝)不相信,您可叩首伏地哭泣,请求死在皇上面前,剖开心腹以表明没有乱说,皇上一定会被您打动。如果请求被获准,立即行事,不要拖延片刻。”于是张永突然站起来说:“唉,老奴为何吝惜余生不借此报答皇上呢!”最终按照杨一清的计策杀了刘瑾。

杨一清心胸开阔。喜欢贤士大夫,并与他们共享功名。凡是被刘瑾陷害的人,都被甄别录用。早上有所了解,晚上就举荐,门生遍于天下。收到馈赠答谢的东西,随手就施散出去。(杨一清)称病请求告老还乡,皇帝安慰挽留他。

《杨素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杨素字处道文言文翻译篇六

《宋史·杨大雅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宋史

原文:

扬大雅,字子正,唐靖恭诸杨虞卿之后。虞卿孙承休,唐天祐初,以尚书刑部员外郎为吴越国册礼副使,杨行密据江、淮,道阻不克归,遂家钱塘。大雅,承休四世孙也。钱俶归朝,挈其族寓宋州。大雅素好学,日诵数万言,虽饮食不释卷。进士及第,历新息、鄢陵县主簿,改光禄寺丞、知新昌县,徙知浔州,监在京商税,再迁秘书丞。咸平中,交趾献犀,因奏赋,召试,迁太常博士。久之,又上书自荐,献所为文,复召试。直集贤院,出知筠、袁二州,提举开封府界诸县镇事,为三司监铁判官,知越州,提点淮南路刑狱。还,考试国子监生,坐失荐,迭降监陈州酒。徙知常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迁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大雅朴学自信,无所阿附,直集贤院二十五年不迁,有出其后者,往往致荣显。或笑其违世自守,大雅叹曰:“吾不学乎世,而学乎圣人,由是以至此。吾之所有,不敢以荐于人,而尝自献乎天子矣。”天禧中,使淮南,循江按部,过金陵境上,遇风覆舟,得傍卒拯之,及岸,冠服尽丧。时丁谓镇金陵,遣人遗衣一袭,大雅辞不受,谓以为歉。宰相王钦若亦不悦之。晚与陈从易并命知制诰。大雅尝因转对,上《原治》十七篇。所著《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十二卷。(节选自欧阳修《宋史杨大雅传》)

译文:

杨大雅字子正,唐朝靖恭杨家杨虞卿的后代。杨虞卿的孙子杨承休,唐天祐初年,以尚书刑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吴越国册礼副使,杨行密占据江、淮,道路阻断不能返回,杨承休就在钱塘安家。杨大雅是杨承休的四代孙。钱俶归降宋,带着他们一家住在宋州。杨大雅素来好学,每天诵读数万字文章,即便饮食时也不放下书卷。考中进士以后,历任新息、鄢陵县主簿,改任光禄寺丞、新昌县知县,调任浔州知州,监在京商税,再提升为秘书丞。咸平年间,交趾进献犀牛,杨大雅乘机向朝廷献赋,被皇帝召来面试,升任太常博士。很久以后,又上书自荐,献上自己所写的文章,又被皇帝召来面试。在集贤院任职,又出朝担任筠、袁二州的知州,掌管开封府界诸县镇事,担任三司监铁判官、越州知州、提点淮南路刑狱。回朝后,考察国子监的学生,因荐举不实获罪,接连降职为监陈州酒。调任常州知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升任集贤殿修撰、应天府知府。还朝后,任职于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的.身份担任知制诰。杨大雅原名杨侃,至这时,回避真宗还在藩王第宅时的名讳,下诏改掉名字。任职二年,被授予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亳州知州等官职,去世。杨大雅朴素好学自信,不肯阿谀投靠,在集贤院任职二十五年不升职,有人在他之后任职,常常达到荣华显贵。有人笑他不合时尚,清高自守,杨大雅叹道:“我不向世俗学习,而是向圣人学习,因此到这个地步。我所有的,不敢推荐给别人,而曾经自己献给天子了。”天禧年间,他出使淮南,沿江巡视,经过金陵,遇风翻了船,幸而被身旁的士兵救起,上岸后,帽子衣服都丢了。当时丁谓镇守金陵,派人送来一套衣服,杨大雅推辞不接受,丁谓对此感到愧歉。宰相王钦若也对他不满。他晚年与陈从易一起被任命为知制诰。杨大雅尝趁被皇上召见的机会,呈上《原治》十七篇。著有《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十二卷。

《杨素传》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杨素字处道文言文翻译篇七

杨烈妇传原文和译文

一、原文: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洲。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姊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若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取材于唐代李翱《杨烈妇传》)

注:李希烈:唐德宗时为淮西节度使,建中三年称王,公然反唐。

二、译文:

建中四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侵袭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合。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令,叛贼到了,就应当守卫,(虽然)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应尽的职分。您如果逃跑了,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队与钱财都没有,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您不守城,县城就会被叛贼得到,粮仓里的粮食都成为他们积聚的了,库房里的财物都成为他们的了,百姓都成为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抢贼寇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待遇来奖赏那些不怕牺牲的勇士,就一定会成功。”于是把官府中的差吏和百姓召集到房厅里,杨氏说:“县官当然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职的年限满了就要离开,不像官吏百姓那样。官吏百姓是本地人,祖先坟墓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自己的城邑,怎能忍心丧失忠义而充当贼寇的人呢?”众人都流了泪,答应了她拼死守城。于是杨氏宣布说:“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千钱;用刀箭兵器击中敌人的,奖赏万钱。”于是得到了几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城防守。杨氏亲自烧饭给他们吃,不论年长年轻,一律给他们吃,并且分得很公平。杨氏让李侃对敌人说:“项城父老,守大义而不为贼效力,都将尽力死守,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足以立威,不如赶紧离开,白白地失利,没有好处。”叛贼都(轻蔑的)笑了。这时有飞箭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坚守阵地?和在城上死相比,不是胜过死在家里吗!”于是李侃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等精良的武器,没有高高的城墙和深深的护城河来固守。攻城的贼兵有气吞项城的傲慢心理,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越过城墙进城。这时有人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他们的统帅,(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叛贼失去大势,全都逃跑了。项城的人没有伤亡。刺史把李侃守城的功劳上报朝廷,朝廷下诏升李侃为绛州太平县(今山西襄汾一带)的县令。杨氏到现在还活着。

妇女的品德,是要奉养父母公婆,恭敬孝顺,和妯娌关系和睦,对老幼孝敬慈爱,并且能不丧失贞节的,那就是有贤德的妇女了。懂得行军布阵的行列,明白攻守,这是勇猛刚烈的道理,是公卿大臣们难以做到的。自从有战事兴起,朝廷褒宠表扬防守、抵抗敌人的大臣,凭借坚固、深险的城池,储存的东西堆积如山,物资钱财像平常一样,戴头盔,穿上铠甲,背着弓箭在战场上奔驰的人,不知道有几个!没有作战的勇气,没有坚守的才智,没有效死的忠心,弃城逃跑的,也不是没有!那些都是什么东西啊!像杨氏这样人,不过是一个妇人!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杨氏是当得起这句话的。

评论说:人们一般都认为,后来的人比不上古人。有贤能的人,其实自古就很少,岂独后代少?(如果)真的出现了,那是和古人没有分别的。像杨烈妇这样的人,就算是古代的烈女,有多少人比她们强?我担心她们的事迹消失,所以都记叙下来下来,将告诉史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