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鱼烧竹笋怎么烧篇一
民以食为天,在一个如此看重食物的国度里,一个人即便把日子过得再粗糙,也总会有精心于饮食的时候,这样的精心无关乎钱财多少,也无关乎地位高低,有的只是一颗热衷于食物的纯粹之心。
相较于一些人对食物的精心烹制与善于评判,我则算得上是要求聊聊,在我,只要能吃饱喝足余下的便无需多做计较。这般容易满足,并非因为穷到难以果腹,仅仅是因为可以计较的东西太多,对一些方面上了心那么对于其他方面难免会不经心。只要是摆上饭桌的饭菜就很少有食不下咽的情况,也因此博得了一个不挑吃穿的美名。直到现在,一需要对食物做出品评,家中亲人间都不会询问我的意见。很经典的一例便是,每次用秋收之后的新稻谷碾成的稻米煮饭熬粥时,那饭或粥的味道非常之甘美,而我则是一脸一如寻常的神色,于是我家余下的人在眼神交汇间,很快地就摆出一副“你不懂”的姿态。诚然,我的舌苔还没有具备甄别稻米新旧的敏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懂得食物口味的起码好坏。
既然误会已经深中,强辩不是办法,只能待以后的时日慢慢消解了。
这么多年来,虽然顶着一副食不知味的名头穿行在时光里,然而在日渐零落的记忆里依然有那么一些美味长盛不衰地缭绕在记忆的深处。在二十多年的生活累积中,活色生香的美食固然不多,但是却也不少,若要推举出那最让人回味无穷的,想来非清蒸的土鱼及山间的春笋莫属了。
唐代的张志和有一首名为《渔歌子》的词,一读到,便深深地为词句承传间所流露出来的清新淡雅又活泼的气息所折服,且看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早先那些年,我所居住的小村子与词境所描绘出的状貌出入甚微,而今却渐次破败零落了。记不得是在桃花盛开的时节抑或是树木葱笼蓊郁的夏日,但绝不可能是那水露石出的秋日,否则,就无需拿着一些年代久远的雷管炸药去水里炸鱼了。之所以要劳炸药的大驾,是因为那些鱼都集中在一个小型的水潭里,钓也许是可以钓得上来,只是农家人鲜少拥有如此的闲情逸致,农家人秉持的原则是——能迅速解决的,绝不会拖沓日久。
择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聚一群意趣相投的友朋,准备好小炸药、雷管、导火线和木盆等,向着深绿色的小潭进发。待一切布置妥当之后,引燃,只听一声巨响,在火药的压力下,一股白花花的水柱直冲凌霄,一些鱼也翻飞在水面上。眼尖手快的人,迅疾地将横躺着的鱼放到盆里。无需多久,一个木盆就装满了鱼。一行人,抬回家,做一些细致的处理,灶堂里燃着的柴火噼里啪啦地响着,屋外炊烟袅袅。待到杯盘狼藉之时,天畔染霞,在如梦的橘黄里娓娓地述说着菜足饭饱之后的满足。
今日若有人问我这鱼的味道如何,我想我只能以只可怀想不可言达作结,而当日同我父亲一起捕鱼的众人,早已经是白发催年老的境况,再也不复当年的活力与欢笑。
沉醉在肥鱼流水的欢快里,亦不会淡忘山间竹笋的味之甘美。如果说流水肥鱼交叠着两代人的记忆的话,那么竹笋于我而言是一种更为个人的体验,是一种更为常态性的表达。
春归大地时,山间晴晴雨雨,褪了竹叶在秋天染上的些许枯黄,换上了崭新的绿装。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行走在竹林间,细细地看着脚下的土壤,有的平整如旧,有的则微微地有了裂缝。裂缝,那可不是虫子开出来的道,而是竹根迁延时抓附于土壤所使的力造成的,这裂缝预示着脚下的新笋在积聚着力量破土而出甚至破石而出。放下荷在肩上的锄头,慢慢地扒开土,一个尖顶的竹笋赫然入目。为着山中的繁茂计,长得对位的笋就留着,至于那些歪歪斜斜的则被挖来作为食材而用。“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清.王慕兰《石门竹枝词》)。竹笋的破土期不一,前前后后能够延续一个春天,这也意味着我们能吃一个季度的竹笋,单独煮,和着糟菜煮,或者配着肉煮,有一首古诗为证:“无肉令人瘦,无笋令人俗,要想不瘦又不俗,须得餐餐笋炒肉”。然而即便是再美味的东西,吃多了也会觉得腻味,于是我们就将那些竹笋煮好了用盐腌着,或者仅过一遍开水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晾晒成笋干。东坡先生曾说西崦人家因着可以煮芹烧笋饷春耕是最乐的,试问我们的快乐岂会逊色于西崦的人家?
细数着曾经种种,乐不可支。默然沉寂,余下的却只有十二月阴雨的寒气所带来的指尖冰凉。流水肥鱼的欢快早已暗弱成过去时空中的微弱火星,壮志逐年衰,白发催人老。一代人曾经有多么热闹,相对应的,如今便有多寂寥。于今求学在外,闯荡四方,回家渐少,只余竹笋独对天地苍茫,心没来由地就堵住了。
年华总易老,记忆易剥落,偶尔的回顾权当加深印记,只希望来日可睹的不单单是一地斑驳。而今寒冬冷天,聊将一段记忆温暖一段肃杀,坐听风里风外雨点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