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十七篇)

2023年《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十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7 16:31:10
2023年《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十七篇)
时间:2024-07-17 16:31:10     小编:zxfb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一

欣赏《渔舟唱晚》

二、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音乐中细小之处的美。

五、教学过程:

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小结: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表演《晚风》 :

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写在歌谱左上角的是拍号,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口风琴基础较好的班级,二声部各用一、二支口风琴辅之。

(6)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教学后记: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比较薄弱,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对自己的课堂反思如下:

1、课堂常规:

学生上音乐课坐的姿势、拿书本的方法以及聆听的习惯都没有养成。

2、学生的聆听:

初听歌曲,学生不知道去听歌曲中体现的基本要素,要像一年级小朋友一样告诉他们要怎样去听音乐。在欣赏的时候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只能停留在最表层,旋律的变化,音高的变化等学生都不知道去听,去分析。

3、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

最基本的技能学生也是没有基础的,不能识谱;不知道什么是节奏,更不会念、拍节奏;不知道音乐的表现的情绪是怎样的。在学生的脑海中,没有这样的概念。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能识别筝的形状和音色特点、能伴随音乐唱熟旋律

2、让学生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 能力,获得美的体验。

教材重点和难点:

1、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对的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古筝、《丰收锣鼓》vcd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教室里多了一样乐器,大家看这是什么乐器?

师:古筝是一种弹拨类乐器,音色优美、旋律流畅,似天上的行云、低上的流水。用筝弹奏的曲目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首经典的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是古筝家娄树华先生在三十年代改编。请同学们仔细欣赏,有两个问题带给大家:

1、这首乐曲表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乐曲大体可分为几乐段?

二、理解乐曲:

(一)学生完整曲欣赏一遍。

(二)学生回答问题。

(三)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不错,每个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乐曲就会出现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翁满载丰收的喜悦,放歌归航的诗情话景。

师:你们说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呢?

生:三个部分

(四)分段欣赏

欣赏第一部分

(1)师:是的。下面,老师请我们班的邬欣宁为大家演奏第一部分,请你们想一想这一部分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是怎样?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弹奏一部分后生回答)

节奏:平稳 情绪:宁静 速度:徐缓 旋律:优美、恬静

师小结:这一部分描绘了夕阳在渐渐西沉,船帆在缓缓移动,渔民在轻轻歌唱,真是一幅迷离而动人的风情画。

学唱主题旋律:让我们在这么美丽动人的画面中随着邬欣宁同学的琴声一起来唱一唱吧。

(2)欣赏第二部分

在这一乐段中,你们听到了一种什么声音?( 流水声、一连串加快的音等)

花指,古筝演奏一种指法记号。师示范

师:一连串的音,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 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生答 )

师小结:这一部分让我们仿佛看见湖面上一艘艘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划船比赛。摇橹声、船浆声、水花飞溅声越来越响,渔船越来越近。听到了渔民们开心的笑声。同学们说的这些,构成了湖面上一部快乐的交响曲。这也是这首《渔舟唱晚》乐曲的高潮部分,和第一部分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进行比较。

节奏:紧密,跳跃; 情绪:活泼,激动人心

速度:快速 旋律:热闹、欢腾

师: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什么?

师:描绘了一派热闹欢腾、渔歌飞扬的景象,这热闹的景象表达了渔民开心的心情。

(3)欣赏第三部分

师:你们听!此刻湖面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生弹奏尾声部分)

师:夕阳沉入水里,月亮爬上树梢,暮色笼罩了整个湖面,湖面的平静已取代了开始的喧闹,就连最后一个水波涟漪也在袅袅余音中消失。

师:尾声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又是怎样了呢?

节奏:平稳 情绪:优美、恬静

速度:渐慢 旋律:平稳、

(七)师:第一部分与尾声主要写景,二部分丰收的喜悦之情,与第一部分和尾声情景交融,构成了一幅渔舟唱晚的美丽画面。

三 、完整欣赏

配上一首古诗(指一个学生朗诵)

四、拓展欣赏《丰收锣鼓》

古筝的表现力可谓是丰富多彩、淋漓尽致,不但能表现优美恬静的画面,也能表现热闹欢腾的劳动场面,今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丰收锣鼓》中古筝的音乐表现力。

1、教师作简单介绍

2、完整欣赏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三

《渔舟唱晚》大班教案

一、设计思路: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那么怎样创造性的开展音乐教学,怎样让我们的孩子们喜欢音乐呢?这个问题一直引导着我不断的尝试和总结,寻找更多孩子们喜欢的音乐,寻找更多适合孩子们发展的音乐。下面我想就《渔舟唱晚》这次活动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渔舟唱晚》是一首经典的古筝曲目,是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欣赏补充教材。幼儿通过音乐欣赏这种艺术表现行式,可以初步了解“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幼儿对社会的亲和能力,提高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而本班幼儿在中班时就已经进行过民乐的欣赏和节奏、律动的训练,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具备创编律动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经具有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经过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认为:音乐欣赏活动《渔舟唱晚》满足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情感的释放和能力不断提高的需要,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及抒情、欢快的情绪,能用划船、捕鱼等动作分别表现乐曲a段的悠扬和b段的欢快;

3、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感受民族乐器带轻松和惬意。

以上的活动目标是根据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目标的原则制定的,那就是:“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活动准备:

1、《渔舟唱晚》课件和音乐;

2、实物古筝一台。

选择这些形象直观教具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真实,亲切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创编的积极性。

四、活动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导入课题、

1、让孩子们倾听《渔舟唱晚》的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听前先提出要求:“听到音乐你想到了一些什么?”这样做目的有两点,一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二是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倾听音乐;

2、在倾听结束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3、邀请孩子们观看《渔舟唱晚》课件,让孩子们感受真实的音乐情景(播放课件);

(二)、音乐游戏“快乐的小渔民”。

1、我会邀请一位幼儿配合,随着a段音乐开展双人划船的动作,如两人面对面正步位伸坐于地上,手拉手前后摇动,做划船状,调动幼儿的情绪;

2、接着我会请幼儿两两配合,跟随a段音乐尽情的展示与众不同的划船动作;

3、我会以同样的方式鼓励幼儿跟随b段音乐设计捕鱼的动作;

4、将幼儿分成两组,即划船组和捕鱼组,开展“快乐的小渔民”的游戏。玩法是:播放a段音乐,划船组幼儿自由划船,捕鱼组的幼儿则扮演小鱼,在水中自由的游动;播放b段音乐由捕鱼组活动,而划船组则又扮演小鱼开展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a、b段音乐的不同情绪。

在倾听中感受在感受中表现在表现中创造―――――大班综合音乐活动《渔舟唱晚》

设计以上环节的依据是我知道幼儿艺术活动是在他们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让他们快乐的创造和表达。在此基础上,我会根据幼儿发展的状况和需要,对表达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三)、出示古筝图片(放课件)和实物古筝,让幼儿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知道《渔舟唱晚》就是用古筝演奏出来的,激发幼儿兴趣,然后利用古筝现场演奏开展音乐游戏“快乐的小渔民”,将活动推向高潮。

五、延伸活动:

此次活动结束后,我会将古筝和《渔舟唱晚》的音乐投放到音乐区角,让孩子们深入的认识我们的民族乐器,爱上我们的民族音乐。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安静地倾听古筝曲,感受古筝曲宁静、悠扬的意境。

3、学习乐曲abc结构的特点,初步了解“傍晚渔民捕鱼归来”的含义。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的初浅的乐曲aba等结构的知识;教师熟练弹奏古筝曲《渔舟唱晚》。

2、物质材料:电脑、电视、课件《渔舟唱晚》、古筝一架、蓝色地垫。

3、环境准备:创设蓝色海洋的氛围。

活动过程

1、整体感受

幼儿完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思考:听着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猜猜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理解

①教师完整弹奏《渔舟唱晚》,幼儿进一步完整欣赏,为乐曲分段。

幼儿思考: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可以分成几段?

②分段欣赏,幼儿跟随乐曲自由摇摆身体,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

幼儿思考:听到节奏不同的乐曲,你们想到了什么?

(分辨乐曲三部分特点:先缓慢优美,然后逐渐加速,最后回到缓慢优美。)

③结合多媒体课件,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充分感受乐曲的美。

幼儿思考: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意境?

3、艺术同构活动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音乐,找找哪些图片给你的感觉快或慢,把图片贴到相对应的地方。

4、这首乐曲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渔舟唱晚》。

配合课件出示“渔(渔民)、舟(船)、唱(唱歌)、晚(傍晚)”。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将心中对乐曲的感觉画出来。

2、找找哪些图画表现慢,哪些图画表现快。

3、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表现乐曲的快和慢。

活动反思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名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音乐曲调优美,形象突出,对比鲜明,适宜幼儿欣赏。整个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幼儿安静、投入地倾听音乐,唤起相应的联想,这是音乐欣赏的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通过分段欣赏,帮助幼儿进一步把握音乐的性质和变化,引导幼儿通过语言表述、肢体动作等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第三部分,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乐曲所展现的优美画面和美好意境,让幼儿加深对美的体验,获得情感的升华,从而积累审美经验。

可以看出,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是自由的、有创意的、富有个性的,活动“重视了幼儿自身的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和审美情感体验,重视了幼儿与音乐材料所进行的平等的心灵对话”。在这一活动中可以体会到:音乐欣赏除了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更具有开启幼儿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价值。

活动资源

1、作品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曲,描绘了江南水乡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直至月光如水、万家灯火的动人画面。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用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巧,展示了优美的湖滨晚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2、教师的解说词

太阳快要落山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微风轻轻地吹着,湖面上波光粼粼,渔民们在美丽的湖面上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悠闲地划着渔船。起风了,渔民们赶快划着渔船回家。湖面上的波浪越来越大,渔民们用力地划船,越划越快。风停了,渔舟靠岸,渔民回家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五

一、设计思路: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那么怎样创造性的开展音乐教学,怎样让我们的孩子们喜欢音乐呢?这个问题一直引导着我不断的尝试和总结,寻找更多孩子们喜欢的音乐,寻找更多适合孩子们发展的音乐。下面我想就《渔舟唱晚》这次活动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渔舟唱晚》是一首经典的古筝曲目,是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欣赏补充教材。幼儿通过音乐欣赏这种艺术表现行式,可以初步了解“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幼儿对社会的亲和能力,提高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而本班幼儿在中班时就已经进行过民乐的欣赏和节奏、律动的训练,到了大班幼儿已经具备创编律动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已经具有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愿望。经过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认为:音乐欣赏活动《渔舟唱晚》满足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情感的释放和能力不断提高的需要,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及抒情、欢快的情绪,能用划船、捕鱼等动作分别表现乐曲a段的悠扬和b段的欢快;

3、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感受民族乐器带轻松和惬意。

以上的活动目标是根据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目标的原则制定的,那就是:“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活动准备:

1、《渔舟唱晚》课件和音乐;

2、实物古筝一台。

选择这些形象直观教具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真实,亲切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创编的积极性。

四、活动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导入课题、

1、让孩子们倾听《渔舟唱晚》的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听前先提出要求:“听到音乐你想到了一些什么?”这样做目的有两点,一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二是让幼儿学会有目的的倾听音乐;

2、在倾听结束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3、邀请孩子们观看《渔舟唱晚》课件,让孩子们感受真实的音乐情景(播放课件);

(二)、音乐游戏“快乐的小渔民”。

1、我会邀请一位幼儿配合,随着a段音乐开展双人划船的动作,如两人面对面正步位伸坐于地上,手拉手前后摇动,做划船状,调动幼儿的情绪;

2、接着我会请幼儿两两配合,跟随a段音乐尽情的展示与众不同的划船动作;

3、我会以同样的方式鼓励幼儿跟随b段音乐设计捕鱼的动作;

4、将幼儿分成两组,即划船组和捕鱼组,开展“快乐的小渔民”的游戏。玩法是:播放a段音乐,划船组幼儿自由划船,捕鱼组的幼儿则扮演小鱼,在水中自由的游动;播放b段音乐由捕鱼组活动,而划船组则又扮演小鱼开展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a、b段音乐的不同情绪。

在倾听中感受在感受中表现在表现中创造―――――大班综合音乐活动《渔舟唱晚》

设计以上环节的依据是我知道幼儿艺术活动是在他们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让他们快乐的创造和表达。在此基础上,我会根据幼儿发展的状况和需要,对表达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三)、出示古筝图片(放课件)和实物古筝,让幼儿认识古筝的音色特点,知道《渔舟唱晚》就是用古筝演奏出来的,激发幼儿兴趣,然后利用古筝现场演奏开展音乐游戏“快乐的小渔民”,将活动推向高潮。

五、延伸活动:

此次活动结束后,我会将古筝和《渔舟唱晚》的音乐投放到音乐区角,让孩子们深入的认识我们的民族乐器,爱上我们的民族音乐。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六

《渔舟唱晚》

小学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音乐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要从学情出发,挖掘音乐作品最突出的特征,结合原有知识基础,生成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体现音乐教学的系统性与发展性。

(二)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设计以《音乐课标》中相关课程理念作为理论依据,重点凸显以下两项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该理念对什么是“音乐审美”进行了解读,音乐审美指的是对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本课教学活动在兼顾学生兴趣的同时根据中国古典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该项课程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收益。音乐课的教学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个性。教学中,应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对整首作品的分析

本课赏析的音乐作品《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演奏的器乐曲,采用五声调式,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改编而成的。乐曲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彭蠡”即现在的鄱阳湖。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在夕阳西下、湖光山色无比优美的时刻,渔人满载着劳动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的欢快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曲为三段体,具体呈现为a+b+c+尾声。

2.对乐段的分析

a.第一乐段

谱例

1

第一乐段是全曲的“起始”部分(见谱例1)。全段节拍较为自由,共运用了三种节拍(4/4、5/4、2/4),为交替节拍。它们所占的比例为4/4拍13小节,5/4拍2小节,2/4拍1小节,呈现出4/4+5/4+4/4+5/4+2/4的交替顺序。富于变化的节拍使得旋律行进更加自由流畅。

第一乐段的旋律非常具有歌唱性,前两乐句为变化重复。较为自由的节拍、平稳流畅的曲调、相对舒缓的节奏,加上古筝委婉高洁的音色和运用慢板奏出的韵致悠扬的旋律,造就了第一乐段宁静幽雅、意

韵深远的听觉感受。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碧波万顷、帆影点点的“唱晚”景象。

b.第二乐段

谱例

2

第二乐段共分为三个乐句(见谱例2),采用2/4与3/4交替的节拍,主要节拍为2/4拍,是乐曲“承”的段落。这段旋律从第一段旋律发展而来,用按、揉两种指法相配合,奏出的清角音“fa”增添了调性色彩的变化,使人耳目一新。“花指”(*)奏法增加了音乐的韵味。随后(bc)两乐句旋律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中层下落,但两个乐句节奏律动形态有所不同,b乐句采用

c乐句采用的节奏形态。

的节奏形态、

两个乐句在进行中打破了原有节拍的强弱规律。运用弱起,以乐汇为动机不断下行模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满载而归的喜悦情景。

c.第三乐段的分析

谱例3

第三乐段(见谱例3)是乐曲的“转折”段落,2/4拍,运用了一连串的动机模进。旋律采用复式递升递降的发展手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本乐段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按、滑、叠,揉的催板奏法,形象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d.尾声

尾声为乐曲的“合”部分。音乐在达到高潮后突然切住,速度徐缓,下行的旋律出人意料地落在宫音上(全曲是徵调式),具有耐人寻味的效果,乐曲也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二)学生情况分析

表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本首音乐作品的情感态度分析:经过调查了解到在本班43个孩子中,喜欢通俗歌曲的43人,占调查人数的100%;喜欢民族歌曲的有13人,喜欢民族器乐曲的只有8人仅占调查总数的18.6%。当前,由于受多种媒介的充斥,加之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对音乐主动接受范围大多局限于结构短小,内容通俗、生活气息浓郁且音域不宽、曲调顺口,易于传唱的“流行音乐”,对于器乐曲的主动接触十分有限。因此,本课对器乐曲《渔舟唱晚》的赏析要充分激发学生听觉兴趣,调动多种感官,进一步帮助他们了解我国民族音乐,体会古曲音乐的雅致韵味,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主动接受意愿,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2.对本首作品表达主题内容的分析:该首作品从标题上理解,表现的是长江中下游江西鄱阳湖一带渔民荡桨归舟的情景,对于江南水乡、渔民生活等内容学生在品德与社会《美丽富饶的南国》一单元中已有所学习,因此对于音乐标题所表现的内容有所了解,由此也会帮助他们更准确的体验与理解音乐作品。过程与方法:

在以往音乐欣赏学习中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主聆听习惯,且喜欢以亲身体验和自主思考的方式学习新知。孩子思维较为活跃,常常能够就某一知识点延伸畅谈和讨论,因此本节课教师会结合音乐作品特点及具体学情设计音乐探究话题,同时会有意识的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加以提炼、展开、体验。

知识技能:

在作品分析与学情分析基础上以表格形式呈现本课知识技能相关信息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ヱ鎏《渔舟唱晚》、表演《晚风》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晚风》,体验、表现歌曲安逸、宁静的意境。

2.学会6/8拍的挥拍;并能用竖笛演奏歌曲。

3.用竖笛演奏、合唱等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晚风》。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6/8拍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歌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合唱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交流式的学习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在欣赏中能够认真、安静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聆听《渔舟唱晚》

1.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第一部分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是什么?

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2.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请同学们静听一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第二部分音乐在你们眼前展示了什么样的情境?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

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3.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把编的故事写在书上,有空的时候相互交流)

(作品形象地表现了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渔民划着船纷纷归航,一天辛苦鱼满仓,江面上歌声四起,在月色、江水中飘荡……)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学习歌曲《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

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

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猜猜拍号。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2/4、3/4、4/4。

引出6/8拍,知道它的含义;注意强弱节奏;区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和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不同。

3.用“提纲”学习法学习旋律

检查节奏,节奏要唱准;逐句检验自学成果: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在练习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

4.学生齐唱全曲。

5.学生齐奏乐曲。

6.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7.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8.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二声部曲调的合唱;二声部歌曲要根据各班情况临时调整。

四、课堂小结。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安静地倾听古筝曲,感受古筝曲宁静、悠扬的意境。

3.学习乐曲abc结构的特点,初步了解“傍晚渔民捕鱼归来”的含义。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的初浅的乐曲aba等结构的知识;教师熟练弹奏古筝曲《渔舟唱晚》。

2.物质材料:电脑、电视、课件《渔舟唱晚》、古筝一架、蓝色地垫。

3.环境准备:创设蓝色海洋的氛围。

活动过程

1.整体感受

幼儿完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思考:听着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猜猜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理解

①教师完整弹奏《渔舟唱晚》,幼儿进一步完整欣赏,为乐曲分段。

幼儿思考: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可以分成几段?

②分段欣赏,幼儿跟随乐曲自由摇摆身体,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

幼儿思考:听到节奏不同的乐曲,你们想到了什么?

(分辨乐曲三部分特点:先缓慢优美,然后逐渐加速,最后回到缓慢优美。)

③结合多媒体课件,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充分感受乐曲的美。

幼儿思考: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意境?

3.艺术同构活动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音乐,找找哪些图片给你的感觉快或慢,把图片贴到相对应的地方。

4.这首乐曲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渔舟唱晚》。

配合课件出示“渔(渔民)、舟(船)、唱(唱歌)、晚(傍晚)”。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将心中对乐曲的感觉画出来。

2.找找哪些图画表现慢,哪些图画表现快。

3.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表现乐曲的快和慢。

活动反思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名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音乐曲调优美,形象突出,对比鲜明,适宜幼儿欣赏。整个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幼儿安静、投入地倾听音乐,唤起相应的联想,这是音乐欣赏的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通过分段欣赏,帮助幼儿进一步把握音乐的性质和变化,引导幼儿通过语言表述、肢体动作等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第三部分,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表现乐曲所展现的优美画面和美好意境,让幼儿加深对美的体验,获得情感的升华,从而积累审美经验。

可以看出,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是自由的、有创意的、富有个性的,活动“重视了幼儿自身的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和审美情感体验,重视了幼儿与音乐材料所进行的平等的心灵对话”。在这一活动中可以体会到:音乐欣赏除了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更具有开启幼儿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价值。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九

《渔舟唱晚》教案

姓名:冯蕊

单位:宁河县芦台一中

授课年级:初中八年级

教学目标:

1、欣赏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能认识筝和筝的音色特点。

2、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

3、欣赏乐曲,表达情感(文字或绘画),从而了解音乐与文学以及

其他相关学科的的联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

景上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fa”

的作用。

教具:

古筝、多媒体

教学模式:

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

教材分析: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渔舟唱晚》意境相符的图片,启发学生

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

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言去描绘,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他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叫做《渔舟唱晚》。

2、引出古筝曲《渔舟唱晚》

a介绍筝的外形: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

(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

b简要介绍古筝的历史、流派以及音色。

c让学生尝试弹一弹古筝,感受乐器的音色。

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

教师解答:简介中华民族五声音阶。

二、欣赏《渔舟唱晚》:

带问题欣赏: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或画面展示在纸上)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慢板。

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引导学生唱主旋律并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感受乐段的优美)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

这段旋律从前一乐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

第三段,快板。

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隐形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走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凑,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教师再次完整欣赏乐曲,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展示。(展示有图画和文字作品)

三、由《渔舟唱晚》曲名的由来引出音乐与文学的联系。

音乐和文学虽然是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但是他们可以表现着共同的主题、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一句话说,音乐是流动的文字,文学是凝固的音乐。

在教师的古筝演奏和学生的散文诗朗诵中结束本课。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

《渔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编而成,意境悠远,对于中学生而言,欣赏这种古典的乐曲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程有关的图片,用语言导入课堂,创设教学意境,吸引学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引出本课主题――古筝曲《渔舟唱晚》。随后让学生尝试弹拨古筝,聆听古筝的音色,在这一环节,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就这一问题,我为学生介绍古筝的历史知识,并且介绍五声音阶。

我亲自演奏《渔舟唱晚》,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如:乐曲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在分段欣赏时,每一段我都采取不同的体验方式,第一段我让学生随着音乐声模仿我的演奏动作,感受这一部分的诗情画意,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fa”的作用,第三部分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通过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完整欣赏时,我请同学配上诗朗诵,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我觉得整节课的层次清楚,教学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我从孩子随堂创作的文学随笔和绘画中看出他们读懂了音乐,受到了感染,进入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十

渔舟唱晚大班艺术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安静地倾听古筝曲,感受古筝曲宁静、悠扬的意境。

3.学习乐曲abc结构的特点,初步了解“傍晚渔民捕鱼归来”的含义。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的初浅的乐曲aba等结构的知识;教师熟练弹奏古筝曲《渔舟唱晚》。

2.物质材料:电脑、电视、课件《渔舟唱晚》、古筝一架、蓝色地垫。

3.环境准备:创设蓝色海洋的氛围。

活动过程

1.整体感受

幼儿完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思考:听着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猜猜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理解

①教师完整弹奏《渔舟唱晚》,幼儿进一步完整欣赏,为乐曲分段。

幼儿思考: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可以分成几段?

②分段欣赏,幼儿跟随乐曲自由摇摆身体,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

幼儿思考:听到节奏不同的乐曲,你们想到了什么?

(分辨乐曲三部分特点:先缓慢优美,然后逐渐加速,最后回到缓慢优美。)

③结合多媒体课件,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充分感受乐曲的美。

幼儿思考: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意境?

3.艺术同构活动

借助多媒体课件听音乐,找找哪些图片给你的感觉快或慢,把图片贴到相对应的地方。

4.这首乐曲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渔舟唱晚》。

配合课件出示“渔(渔民)、舟(船)、唱(唱歌)、晚(傍晚)”。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将心中对乐曲的感觉画出来。

2.找找哪些图画表现慢,哪些图画表现快。

3.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表现乐曲的快和慢。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十一

古筝渔舟唱晚教学教案

古筝渔舟唱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古筝渔舟唱晚教学教案怎么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渔舟唱晚备课日期:

备课人:

高燕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复习歌曲《晚风》,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复习歌曲《晚风》

1、聆听歌曲《晚风》。

2、跟琴演唱歌曲,老师矫正不准确的地方。

3、分组唱、男女唱、个人唱。

4、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5、根据歌曲表演。

三、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四、教师小结:通过此课学习,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反思:

同学们能够安静地欣赏歌曲《渔舟唱晚》,听得特别认真。听辨活动时,听得也不错,但划拍时有的同学划得不标准,练习后同学们做得不错了。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十二

渔舟唱晚作文

桨在轻轻地划,划动一根根心弦;歌在轻轻地唱,唱出一片片浪花。

依山傍水的日子,让他山似的皱纹上有了山似的智慧;依山傍水的日子,让他水似的血液里流动水似的平静。撑起渔舟,载一两位客人,在碧波中荡漾,在白浪中起伏。大自然的日月精华,赋予了他深沉的思想;大自然的.灵动之气,洗涤着他的头脑与心灵。

划动着桨,又送走一批客人,或许这就是生活吧,在自己所热爱的山水处过活,来回运送着张张笑脸。远离世俗,淡泊名利。他也曾茫然,为何自己的生活要这样过着?他也曾疑惑,为何自己无法干成更大的事业?但他也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毕竟这里有他热爱的山水。他早已习惯与渔舟、蓑衣、船桨为伴。他用欣赏的眼光看这一切,发现这里的美,也需细细体味。

夕阳在水面挥洒了浓重的一笔,整个江面红起来,他的脸红起来。他静静地伫立,凝视着这炫目的色彩。舟上的客人叹道:“真美,在这种地方生活,真是幸福的事!”他笑而不语。幸福?是啊!这简简单单的美,给人的不就是幸福之感吗?

日,西沉。夜,将至。潺潺流水,推送着他的渔舟;悠悠流水,触动着他的情感;滔滔流水,冲击着他的思想。名,淡泊了;利,淡泊了;财,淡泊了;怨,淡泊了。但心中有一些东西不会淡泊。淡泊的生活也不会造就一颗空洞的心灵。他望着在夜幕下宁静的山、水,心中有一股激情在澎湃。好像有一首唱不完的歌在他的心中回荡,这动情的歌,融入了这山水中点点滴滴的美,融入了他数十载以来对这山水的情。渔歌唱响,唱出了在山水中细微之处的秀丽,唱出了在他心中那种叫做幸福的感觉。

流水清清,荡起声与色的韵律;流水柔柔,点染情与感的温和;流水蓬蓬,激扬了力与美的交响。在他心中,这水,水边环绕的群山,教给了他太多太多。他无以言表,只能高歌一曲,诉说自己的心情。

“仁者喜山,智者爱水。”依山傍水的他,热爱山水的他,又明白了许多,许多……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十三

渔舟唱晚,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流传广、影响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娄树华于1938年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依据十三弦古筝的特点发展而成。并引用唐诗人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穷响彭蠡之滨”为标题。近年来,有人认为此曲系山东金灼南根据《双板》及其变体《流水激石》、《二环套月》改编的,娄树华只是在金谱基础上作了较大发展,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两种说法尚未定论。

乐曲开头舒缓典雅,描绘夕阳斜照碧波的画面;接着音调逐层递降,反复变化,采用五声音阶回旋环绕技法,表现渔翁唱晚的情趣。接下来的是此曲最大的特色,就是用递升递降的的旋律多次反复演奏,并且逐渐加快,音乐跌宕起伏,表现了流水的层涌回荡,渔船随波渐远的情景,是一首蕴含诗情画意的优秀筝曲。

《渔舟唱晚》是一首音乐语言简练、意境鲜明的优秀传统古筝曲,关于它的产生情况以及他的作者、改编者究竟是谁,却一直没有一个定论。 有人认为它是近代著名古筝演奏家娄树华于30年代中期以古曲《归去来》的片段为素材加以改编而成的; 也有人认为该曲是由山东聊城地区金灼南根据古典《双板》以及变体《流水击石》、《三环套日》改编。该曲的曲名取自初唐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蟊之滨。” 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下时刻,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场面。饱蘸着水波的音符静静的流淌,雾湿了心绪,一点一滴的浸向深深而无奈的夜。

一片由浅而深的夕霞,一片漫漠而细碎的水波,一叶划向心海深处载满了时光的扁舟,一个精美绝伦的夕阳,在音符流动之时淡淡隐现。

一切在夕阳的辉映下显现出温馨和恬淡。淤积在心中那怅然的忧郁,叹息的无奈……在音乐带着一江春水悄悄流过的同时受到洗涤而随水东去。

一颗疲惫的心,一颗承受过太多伤痛太多感慨的心,在音符的荡漾中渐渐空旷,终于一碧如洗。沉重的头从支撑着的双手中抬起,凝望,目光所触及的地方,月光奔泻。

渔舟唱晚,唱一首渔歌,一首千古绝唱。温情的橹划醉了点点班驳的金色水波,伴一船风月流向那遥远无际的恬静。润泽的渔火,摇弋在一片轻盈的旋律中。水草在水下拓展思想的长势。

宁静,流畅。音符溢过指缝,爬上额头。一江碧水就这样流过我,流过时空;浪花激溅在凝望的双眸里,把守侯成沉默之岸的博宏精深抛给我。

音符回荡的时刻,月光覆盖着伤口,不再疼痛。褪去憔悴,走出阴影。用心去倾听,倾听这充溢了美妙旋律的夜;用生命中最敏柔的部分去感受,感受这流泻的夜之音所辉映出的温柔溢彩的光影。坐在窗前,任音符如潮水般涌来,任那种力量,一次次扣击心房。

[渔舟唱晚赏析]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十四

《渔舟唱晚后》散文

渔舟唱晚,惊起清寒。霞帘蔽日,水天共色,摇曳了远方的眼,斑斓了江边的碎碎念。不知你是否在彼岸,也读懂了这画篇。

渔舟晚归后,白鸥点点过。送去了这盛事繁华,却迎来寂寞木筏。萧萧风声寒,更哪堪寒雾迷了孤舟,模糊了容颜。黑色泼洒了画面,我成了这花花世界的一员。一桨划不破镜中缘,柳如烟。深山寺院深,是谁,敲响了晚钟,江水便打了个寒颤。钟声如雪,泣怨孤舟客,何处摘了这身红尘果。蓬莱散花地,鸳鸯驻足处。

年年人面桃花时,画屏处,为你轻画眉。青眉如黛,卧蚕新月,绿了枯叶蝶,更看不见凋谢。浓妆淡抹,暗淡了花的阡陌,惊鸿起舞,羞涩了多少蜂拥蝶舞,指尖轻抚琴弦,融化了爱的缠绵。江南小桥屋檐下,樱花飞满天。拈一叶樱花瓣,和着江南李主帐中香,洞房花烛月夜前,为你编织今生誓言。

塞北狼烟起,兵临城下。梦回战营,提剑跨马争天下;精忠报国,多少白发送走黑发;满城黄沙,荒芜了断桥边,一缕牵挂。醉酒沙场,平添一场江南烟雨殇。蒲苇韧如丝,不知你是否已在望夫石前种下了那棵蔷薇。

月浮月沉,花开花落。多少年华,空付了草长莺飞。百花园,秋千边,不见了你编织的同心结。可恨,多情付山,山无应,痴情融水,水自流。空叹镜中容颜老,花开正红。长琴本是无情物,坠入红尘惹尘埃。君当作磐石,你可知梅雨时节,花肥叶厚?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纵使秋水,长天,落霞,孤鹜仍在网织那段黄昏恋,却不及夕颜多情。只为承诺的情缘,无悔于夕开朝谢!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十五

渔舟唱晚抒情散文

读峰柏先生的诗;《渔舟唱晚》

秋红蔚接天,海月卧云川。雁景烟霞挽,星沙桨叶船。

遐绪——遐想——!

虞川的黄昏,漫山野的枫红,烟霞伴着雁云共行 ,谧静的江面帆影点点,鱼儿跃滩,鹜鸟低飞,清波卧月时猫着的一颗星星,螺丝湾还有两个慕侣,或隐或明——!

橹声 ,埃吱----埃吱----埃吱,微微的风,水面上一路欢快的船歌,层层的漪涟涌动。已镜天皓月,青山松柏的倒影,一个着粉衣或娉婷婉约的女子、拉长的湖面上倒影,咯咯咯的笑声。一颗颗淘气的小星星,跳,跳出了幽蓝的.夜空,悄然的划落,一道道银白色的的弧光,像织女抛出的丝丝的锦线。此景;谁不会在心湖里涌起层层的漪澜!

谁点燃了;湖面上,忽隐忽明的渔火,闪烁。谁;一声吆喝,芦苇里扑扑的野鸭在飞。船舱小酌,听;鱼儿上钩时一卷卷的水声,又琴川派的筝曲如怨如慕的绵长。眸如秋水,玉颜倾人,双目对视,珠帘里的竹席阵阵的清香。漾着的小船,随风——!

一阵冷风,一水面雾气,只一缕烟萦?捋银须;伫江堤,老朽一个!哈哈,哈!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十六

渔舟唱晚散文诗

倾泻下来,红红的,我知道那是天边的一抹残阳。

静静的水面上泛起了粼粼的波光,那是谁的巧手把你们揉在了一起,幻化成了一幅神秘的图画,让这傍晚的暮色溢彩流光。

树的倒影映在了碧波之上,清晰而又朦胧。远远望去,远山如黛,翠柳寒烟,茫茫的原野披上了一层金黄。

一个人走在这淡淡的暮色里,静静地没有一点的声响。不知不觉地,一种凄然袭上心头,在那怅然若失中,心便感到了点点寒凉。

忽然间,远处传来了一曲歌声悠扬,温柔而又婉转,清丽而又缠绵,那又是谁在纵情歌唱?循着歌声望去,一叶轻舟漂浮在远处的水面上,隐隐约约,仿佛是丹青点缀的画舫。

凄然不见了,寒凉也遁得无影无踪。那叶小舟由远及近越发地清晰了,歌声也越发显得嘹亮。

于是,我似乎进入了梦里水乡。

天边的云彻底地消散了。月华如水,又洒满了一地的清辉,舒缓、安详、恬淡,还略带了几分张扬。

小舟仍在飘荡,渔歌还在不停地吟唱。在这寂静的暮色里,心中那淡淡的思绪又如长了一双翅膀,开始漫天飞翔。

我看到了大山下的古战场,我看到了火烧赤壁的满天红光,我看到了唐风宋韵正吹向我的面庞......

一声声蛙鸣传来,已经和那渔夫的歌声编织成了一曲绝妙的交响。

山醉了,水醉了,夜醉了,心也醉了。满地的芬芳,开始在我的心田恣意地流淌......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试讲教案篇十七

一、说教材

《渔舟唱晚》是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一首欣赏课,此曲由娄树华根据古曲《归去来兮》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乐曲的结构分为三部曲式。乐曲以典型的民族调式,经过主题的展现、对比,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不断的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新的活动能力也在不断得增强,在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识谱能力,但是对于我国古曲知之甚少,因此本节课通过聆听、观看、延伸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国古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渔舟唱晚》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民族文化各类艺术的宝库,激发学生学习并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愿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聆听、欣赏、感受、模仿等方式,学生《渔舟唱晚》所表达的画面,提升综合音乐欣赏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记《渔舟唱晚》的三个主题,并能说出演奏顺序和描述音乐表达的画面。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记《渔舟唱晚个》三个主题,说出主题的演奏顺序。

2、难点: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出音乐表达的唯美画面。

五、说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等

六、说教学用具:多媒体,视频、古筝

七、说教学过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的环节我会运用音乐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播放《功夫》片段,同时提问电影当中的两位高人演奏的是哪首曲子?他们使用的是什么乐器?当同学们认真的聆听的时候也在积极的思考,影片中夸张的演奏方式和精美绝伦的武打动作结合在一起,学生们可能会了解演奏的乐器是古筝,但是谁也联想不到这竟然是一首描写晚霞中渔夫悠然自得垂钓的画面的乐曲,当我出示课题的时候同时会解释,影片用一首古筝曲来表达自身的音影片思想,可谓是将音乐本身主题与情节做出了夸张的对比,但是这首乐曲本事描写了一幅十分唯美的画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欣赏一下这首旷世名曲――《渔舟唱晚》。

设计意图:导入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探索一些未知事物,对陌生内容充满了好奇心,用电影片段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也尽快会转移到课堂当中来,既达到了我的导入目的,也让他们能够通过和想象,表达对音乐的初步感受,同时也与其他艺术门类想结合,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音乐与其它艺术结合的理念。

在这个环节完成之后,我会迅速进入到新课教学中,播放唯美的古筝曲《渔舟唱晚》,同时提问学生:现在听到这首古筝曲,你会想到什么画面?作者为什么要用《渔舟唱晚》来做这首筝曲的标题?学生听完后自由回答,我会结合多媒体边播放边总结的方式讲解乐曲创作的背景:《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设计意图:

在引导该学段的孩子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以具象的语言描述作品的背景,让孩子们准确了解到相关内容,对他们追求真实的音乐内容,以客观的方式去了解音乐创作背景打下扎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会进入分段聆听的环节:在聆听第一段音乐的时候我会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仔细聆听,展开你们的想象,说一说这段音乐在你大脑中形成了什么样的画面?”聆听结束后我提问让学生一一回答,学生的答案可能是稚嫩的,单一的.,但在即将揭晓答案之前我会播放一组图片,让同学们在观看图片的同时再聆听主题,这时他们可定会恍然大悟,原来曲作者将画面融入到了音乐当中!之后我会解释:乐曲的第一段为,慢板。音乐抒情、悠扬,如歌一般,左右手相互配合,以高超的演奏技巧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远处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接下来我会以同样的方式去进行第二段,第三段的欣赏,以此让学生能对音乐内容充分的理解:乐曲的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音乐史对第一段音乐的变奏,给人一种节奏变化,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浪前进的欢乐情绪。乐曲的第三段为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拓展提高部分,我会用事先准备好的古筝为同学们演奏一曲现场版的《渔舟唱晚》,同时让同学们再闭上眼睛,想象音乐当中画面,之后再谈谈自己的感受,演奏完成之后我会发起一个小组合作活动:找一篇适合的诗或者文章,和着音乐读一读,哪一组找的准,读的好!在每一组都表演结束之后我会对他们勇敢的表现和精准的理解能力给以正面的评价!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音乐课程应该以音乐为主线,提倡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而我这里的设计,意在让同学们自主的发现音乐可以和文学,尤其是中国的古代现代文学作品相结合,充满的画面感和美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愿望。

在小结作业环节,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询问同学们:这节课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并且尝试哼唱出三个乐段中给你印象最深的音乐段落。以此来让学生说出民族音乐的美感和美丽,并引导学生有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意愿。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作业是让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关于描写景物的优美音乐,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欣赏。

本节课的板书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