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纪检监察干部读书报告精选5篇

2023年纪检监察干部读书报告精选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0 15:22:40
2023年纪检监察干部读书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23-04-20 15:22:40     小编:江书显a

家书,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十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包涵亲情、修身、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纪检监察干部读书报告精选5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纪检监察干部读书报告【篇一】

家书,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十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包涵亲情、修身、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近日得闲静心阅读《红色家书》,被三十多个家庭爱党爱国爱家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着,许多家书通篇闪烁着追求真理及对后人的敦敦教诲,讲述了对家与国的大爱,穿插着写信人之间思想情感的变化,彰显了正与义的坚守。一封封直至心灵的家书,令我懂得:每个人,不论岗位多么普通,都是共和国的基石,都是祖国革命和建设这部大机器上不可或缺的螺丝钉。

书中有一段李大钊的《狱中自述》:“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反映出李大钊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中所念所想也全是革命事业。面对敌人,他无所畏惧,用生命捍卫革命;

面对屠刀,他不屈从,用鲜血祭奠初心;

赵一曼临刑时刻写给儿子的信令人潸然泪下,生命最后时刻,她向看守人员要来纸和笔,写下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位母亲,与孩子的生死离别是何等的痛彻心扉,即便如此,也未曾抹灭赵一曼内心的信念!她将对孩子的千言万语、爱与泪的交织,化为含血的叮咛绕指柔…

《红色家书》让我更进一步理解了坚定信念和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坚守信念不仅仅靠一腔热血,更要实实在在地去笃行。中华民族历来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注重培育良好的家风,要做“修身”的先行者,传承红色基因,强化责任担当,将老一辈的红色基因根植于心,承担起自身在社会中应担负的责任,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要注重家教家风,推进家庭建设,做“齐家”的表率者。习总书记也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风不仅体现着整个家族的素质,也关系着整个家族的兴荣,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家庭来说,良好的家风更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党员干部除了自身做到严于律己,保持平常心外,同时还要教育好身边人,带动家风向上向善。不留腐败空间,共同筑牢拒腐防变的稳固防线。

最好的缅怀,莫过于深刻领会革命精神,追随革命先烈的脚步。学习这勇往直前、不畏困难的决心,将革命精神升华为心中的一种追求、一种向往,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让革命精神散发出现实影响的光芒。《红色家书》不仅是最真实的党史读物,也是最生动的红色教材,充满着追求信仰、勇于献身、鞠躬尽瘁的精神力量。我们可以触摸到革命先烈们的家国情怀以及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更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英雄不是高不可攀,榜样就在身边。新时代新使命,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年代,努力做好建设工作,传承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主动担起时代重任,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在真抓实干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

2023年纪检监察干部读书报告【篇二】

近日,偶读了南谯区纪委自编的《风清桃李艳——廉洁故事选编》,该书作为区廉洁文化中学版教育读本,共四篇,分别是《古代廉政故事》、《当代廉政故事》、《廉政警示案例》、《廉政警示格言》,收录了夏商以降的28个廉政小故事、9个典型案例和93条廉政格言,以廉洁思想为内涵,融各种廉政文化产品为一体,具有警钟长鸣的意义。最令我拜读的是廉洁小故事,特别是《公孙仪拒收甲鱼》故事情节新颖,通俗易懂,令人耳目一新。

公孙仪是战国时鲁穆公手下的丞相。他特别喜欢吃新鲜甲鱼。于是送鱼的络绎不绝,但都被他断然回绝。公孙仪的弟弟对此很不理解。问:“你素来喜吃甲鱼,为何别人好心送来,你却不收呢?”公孙仪答曰:“正因为我喜欢吃甲鱼,所以才不能收。吃几条甲鱼固然微不足道,但倘若我经常收别人的礼品,那就要落个受贿的坏名声,到头来连丞相的官位也会丢掉。到那时,为兄再爱吃甲鱼,恐怕也吃不成了。现在我不收别人的鱼,倒还可以安稳地做丞相,多吃几年我爱吃的甲鱼。”

公孙仪正确把握收与不收、吃与不吃之间的辩证关系,其间蕴含了防微杜渐、对立统一的哲理,“收鱼吃鱼”一饱口福,几条甲鱼对于官居丞相的公孙仪可谓“微不足道”,但他清醒认识到“收鱼”有违“官德”,日后来者不据必身陷囹吾,悔之晚矣。简言之:收一次鱼贪一时之馋,但集腋成裘就会贪欲终身,落入法网,以后再也吃不到甲鱼,做不成宰相,落得受贿之名,遗臭万年;不收鱼保住清廉,用俸禄去买,能吃到更多更好的鱼,名垂青史。公孙仪处理好了“收”与“不收”这一对矛盾,才防止小问题酿成大错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公孙仪拒收甲鱼的故事被后人赞颂不绝。

当今,“公孙仪拒收甲鱼”蕴含的“量变质变”哲理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但公孙仪拒收甲鱼却做到了“近墨者未必黑”,因此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公孙仪“拒腐防变”这一内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给公孙仪送甲鱼”的现象依然存在,典型的就是“围猎与被围猎”,从传统的“碾压式”、“砸金式”演变到现在的“情感投资式”,一些商人费尽心机“温水煮青蛙”,以“发小”、“老朋友”等身份和领导干部称兄道弟,一旦建立了“深厚感情”,“朋友”们就会从“官人”那里获得权利寻租,得到丰厚的回报。领导干部升迁到哪里,他的“朋友们”就会跟随到哪里,其中引发的案例不胜枚举。

“在交朋友上,我不是从思想品德、为人上结识既相互促进又清淡如水的朋友,而是交了一批重哥们义气,又带有铜臭味的老板朋友,思想逐渐发生变化,贪欲也随之培养起来,最后被这些所谓‘朋友’温水煮青蛙。”2015年1月,贵州省委原常委、遵义市委原书记廖少华庭审时的供述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公孙仪拒收甲鱼阐释了“慎独慎微”、“防微杜渐”在为官之德上的重要意义,我们现在常说的“七笔帐”、拍“蝇”打“虎”、防“蝇”变“虎”,重点抓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防止向后三种形态滑落,就是这一哲理的具体运用。

......继《公孙仪拒收甲鱼》,该书《一碗白米饭》、《周总理廉政故事二则》等故事反映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勤政廉政的感人事迹。作为区纪委工作人员,最令我难忘的是《胡锦涛的伙食票据》,让我想起了中央八项规定。

日前,超标准、超范围等违规接待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每人接待标准近百元的现象也不足为奇。今年以来,仅滁州市南谯区纪委通报因违规接待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就有3起。相形见绌,胡锦涛交伙食费正是我党“不搞特殊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优良传统的真实写照。

有一次,胡锦涛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期间,得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20年前他在湖北省某公社食堂吃饭的收据复印件。上面写着:今收到胡锦涛同志饭费人民币0.20元,粮票0.30斤。见微知著,这张饭票折射出胡锦涛崇廉尚俭的精神。2002年12月,胡锦涛到西柏坡考察,临走前,让工作人员去结算伙食费。西柏坡纪念馆也留下了一张发票。交费人:胡锦涛。项目:5日至6日餐费;总计:人民币30元。胡锦涛同志和中央书记处其他同志在西柏坡一起吃的是葱花炒鸡蛋、烤红薯等普通食品。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一文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表明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随着作风督查的深入开展,当前作风建设问题有了明显好转,但局部地方和单位滋生的隐形四风问题依然值得我们重视,如有的单位未实行“四单合一”,甚至出现了“酒桌办公”等现象,由地上转为地下的微腐败依然值得关注。

有感《公孙仪拒收甲鱼》、《胡锦涛的伙食票据》等故事,我们必须突出抓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久久为功,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做好当代的“公孙仪”,才能促进作风建设的根本好转,向党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3年纪检监察干部读书报告【篇三】

在一微信公众号上读到北大才女张培祥的遗作《卖米》,胸口有些发闷,有点堵。天妒英才,张培祥这个从穷山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生命定格于二十四岁,青春之花刚绽放即枯萎。

我相信被这篇文章感动的最大群体是我们这些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农村走向城市,并在城市中立住脚跟的“凤凰男”、“凤凰女”们,张培祥以她真挚而朴实的文字,从“卖米”这个小切口,追忆了我们这一代人艰难艰辛的岁月。

我们这一代人的青少年时光始终与贫困伴随,贫困会让人的心粗糙坚硬。《卖米》中,躺在病床上的父亲让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头顶烈日给稻田放水,与儿子可能中暑相比,做父亲的更担心“人怕热,庄稼不怕?都不去放水,禾苗都死了,一家人喝西北风去?”

为了挑去的一百五十斤大米多卖三块钱,好给家中病人买药,张培祥母女俩在烈日下坚持到集市散场也没有卖出理想中的每斤一块一的价格。无奈之下将没有卖出去的米挑回家,路上张培祥不小心洒出一些米,惹得母亲埋怨。

中国的文人,喜欢歌颂贫困,喜欢描述安贫乐道的生活,喜欢把贫困的生活诗意化。耐得住贫困,“穷且益坚,不坠青去之志”这一境界只属于少数具备君子人格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能适于那些有超人耐受力,且关键时刻有好运眷顾的极少数幸运儿,张培祥是幸运的,她高二那年辍学打工,是那位不忍心看着天才报废的老校长和高中母校让她继续学业,得以在北大这个平台上放飞梦想。更多的人未必有这份运气,他们因为贫困而失去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机遇。我们那个村子比我年龄小一两岁,成绩突出的女孩子只读完了小学,二十岁左右就嫁作人妇,伺候庄稼伺候孩子,或外出务工,我再回村子时,她们都会老得让我认不出。

前些日子,同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同事聊天,我们共同的感受是知足,我们如今的生活状态远非父母那一代人当时所能想象的。在南方一知名媒体当记者的项某人在《大米》读后感中写道,张培祥年少时卖米,而如今他的孩子在他面前卖萌!思想比较激进的他也感叹“我们比《卖米》作者张培祥幸运的一点是,我们熬到了中年。”他还说了一句比较正能量的话“年少时卖过的米,给了面对中年的力气”。

其实,项某人说得不完全对。因为从事纪检和司法这一职业的原因,这些年,我没少接触过年少时卖过米,中年时违了纪犯了法的那一代人。在摆脱贫困后,有的不知是穷怕了还是咋的,陷入物欲的泥淖。我大学同宿舍一同学因贪腐现正在某个监狱服刑,每每想起,总有凄凉之感。

读了《卖米》,流泪感动之余,我想更重要的是,打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魔咒,得意不忘形,始终记得自己从哪里来,过得再好也别忘了年少时卖过的米,栽过的秧,流过的泪,让过往的艰辛成为抵抗诱惑的常规武器

2023年纪检监察干部读书报告【篇四】

1979年,一个光头布衣,粗喉大嗓的中原汉子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8亿中国农民宣读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倡议书。他的身上有“全国民兵英雄”“全国植棉能手”“全国特级劳动模范”这样的头衔,他的人生履历中,也出现过“新乡县委副书记”“新乡地委书记”这样的职务。20世纪50年代起的半个多世纪里,他的名字响遍中国大地。他曾9次见到毛泽东、5次同邓小平交谈、11次同江泽民握手、13次和胡锦涛合影、14次进京观礼。中共中央组织部更是把他的名字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列在一起,作为解放以来在群众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他有一个工作了51年的岗位—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党委书记,他的名字叫史来贺。

周末,看了电影《大地赤子史来贺》,影片讲述了全国劳动模范史来贺,以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和满腔热情,带领群众把一个昔日十里八乡有名的穷村改变成富裕新村的感人故事。史来贺,1930年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那是一个在解放前一年就饿死60多人的村庄。长期以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住的土草房,糠菜半年粮。逃荒把饭要,忍痛卖儿郎。1949年,史来贺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22岁的史来贺当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并立下了“跟党走,拔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庄重誓言。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书”,1952年秋季,刘庄连降大雨,小麦发霉生芽,史来贺带领村民一面改水排涝,抢种萝卜、蔓菁,办豆腐坊、粉坊,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竟吃上了白面馍和饺子,令周边村庄村民羡慕不已。自他上任党支部书记之日起,便带领村民采用车推、肩挑、人抬的方式,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整整20年,硬是把凹凸不平的“盐碱洼”“蛤蟆窝”改造成现代化农业园区。史来贺还潜心研究棉花种植技术,使皮棉平均亩产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1957年,棉花高产的刘庄,成为全国农村先进典型。史来贺常说:“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如果群众过不上好日子,那就是咱共产党人没本事。”

1964年,史来贺花了90元钱从新乡买回了两头跛腿奶牛和一匹瞎眼母马,经过精心饲养,两头牛变成了一群牛,一匹马变成了大马群,刘庄组建了自己畜牧场,刘庄村民喝上了自产牛奶。

史来贺特别强调正确处理三种关系:一是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本村实际的关系;二是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系;三是有主心骨和不断创新的关系。“文革”时期流行着“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口号,史来贺说:“咱农民没苗咋吃饭?谁要草就叫他吃草好了,咱要除草留苗。”他顶着压力搞生产,先后办起了机械厂、面粉厂等集体企业,使刘庄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工养农的产业格局。1984年,人均收入跨过千元大关的刘庄,购买了一架蜜蜂三号小型飞机,用于灭虫、施肥,成为全国第一个购买飞机的村庄。1985年,史来贺又引进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肌苷生产基地—华星药厂,加快了刘庄的工业化进程。他嘴上常挂着这样一句话:“党员干部只有汗水、露水,没有油水。”他与家人“约法三章”:一不准搞特殊,二不准谋私利,三不能脱离群众。他当刘庄村党委书记的50多年里,妻子没有乘过他的车,5个孩子也都安分守己的做事做人。

“天不怕、地不怕”的史来贺也有“两怕”:一怕在群众中孤立,二怕在群众中孤独。在73年人生岁月里,他身不离农村,心不离群众,手不离劳动。1977年,被任命为新乡地委书记后,他要求兼任刘庄大队支书,平时仍在刘庄办公。他曾风趣的说:“我这个‘史’啊,是‘吏’字少一横,不当官儿。”他注重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村里建立了党委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农户的思想政治网络。在刘庄,每家选出家庭组长,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形成村上管、厂里管、家里管的“三管”模式,真正实现了“齐抓共管”。他经常运用新旧社会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对比、待遇与贡献对比,启发、引导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在史来贺任村支书的半个多世纪里,刘庄没有发生一起经济和刑事犯罪,也没有出现过一起党员违纪案件。

反观当下中国农村,“一身布衣,两脚泥巴”,不怕苦、不怕吃亏的党员干部少了,“赶牌场、串酒场”,灯红酒绿,游戏“民”生的党员干部多了;身不离农村,心不离群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党员干部少了,“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党员干部多了;不搞特殊、不恋权势、不图虚名、不谋私利的党员干部少了,唯“利”是图、唯“财”是举、利欲熏心、利令智昏的党员干部多了;“说话有人听,号召有人应”“村魂”“主心骨”式的党员干部少了,滥用权力、中饱私囊、雁过拔毛、优亲厚友的党员干部多了;“撑起来是伞,蹲下去做牛”的党员干部少了,“站起来是皮,坐下去是泥”的党员干部多了;“拧成一股绳,甩开膀子干”,凝心聚力,团结实干的领导班子少了,心藏“小九九”,离心离德,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的领导班子多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部分农村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精神“缺钙”,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化。有的缺乏对党忠诚、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有的对名利得失不能坦然面对,对各种诱惑不能自觉抵御;有的个性不够鲜明,不敢坚持原则,怕得罪人,不敢动真碰硬。这些党员干部骨头软了,灵魂散了,最后一步步滑向破纪破法乃至犯罪的深渊,着实令人惋惜。

新时代,需要更多“史来贺”式的农村党员干部,勇当先锋,扎根基层,挑起重担,带领更多的群众,把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农村党组织的带头人需要时刻把群众记挂在心头,常思群众冷暖,常解群众忧思,有想法,有作为,真正起到“村魂”“主心骨”“领头雁”作用。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监督执纪执法力度,从严从快惩治农村各种“微腐败”,通过完善约谈、函询、诫勉谈话,对农村党员干部廉洁履职情况进行全程留痕监控、动态管理评价。同时也要重视预防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以先进事例引领风尚,用身边的反面案例告诫警示,督促农村党员干部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经常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进行“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以打铁的精神锻造一批心中有民、埋头苦干“中国村魂”式的农村当家人、领路人。

2023年纪检监察干部读书报告【篇五】

最近读了《左宗棠传》,被书中记叙的一个细节所吸引,并由此引发一些感想。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左宗棠在官场纵横捭阖,却非常俭朴,自号“忠介先生”,可谓晚清官员楷模。他平常多穿普通的棉布衣袍,只有在公事场合才穿官服。有一年冬天,有位官员因公事到浙江谒见左宗棠,当时天气异常寒冷,左宗棠却仅穿一件布面皮袍会客。后留客人用饭,客人以为有丰盛的菜肴招待,但桌上却只有几片白肉和一盆鸡汤。官员发现左宗棠的衣袖上套着一副布套,问其何用。左宗棠解释说他平时爱读书写字,衣袖经常磨破,故请人专门制作一副套袖戴在衣服外面,以防频繁修补衣袖,且清洗方便,门人为它取名“宫保(因左宗棠加太子少保衔)袖”。此后“宫保袖”被众人模仿而流传开来,一时传为佳话。

按理说,像左宗棠这样“省部级”的高官,生活待遇比较优厚,吃穿讲究些本无可厚非。但他却时时厉行勤俭节约,为家人、下属作出了表率。“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勤俭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这两个字。就是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

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

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作为“治国”的经验。勤俭节约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更应该成为不可或缺的美德。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有少数党员干部认为没有必要那么抠门了,接待标准提高一些,办公场所装修得高档一些,出差住得豪华一些,感到心安理得,于是花起公款来大手大脚,这不仅造成了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侵蚀着党的健康肌体,更是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我们应该看到,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不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还有不少群众生活困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勤俭节约,不仅是对家庭幸福的盘算,是个人品质的衡量,更是一份社会义务的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就更应带头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坚持从自身抓起、从小处抓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粮入手,把节约落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个实处。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奢侈腐化,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努力做一名勤俭节约、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党员、好干部!

【2023年纪检监察干部读书报告精选5篇】相关推荐文章:

纪检监察干部个人工作总结2022精选5篇

2023年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读书报告精选5篇

最新纪检监察干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最新纪检监察干部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五篇

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优秀6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