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目标大全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目标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9 18:11:17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目标大全
时间:2023-04-19 18:11:17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篇一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说教材:

(1)、《咏雪》这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这一单元中心,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

(2)、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

1、知识目标:

(1)理解文义,背诵本篇课文

(2)熟记作家作品

(3)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末若”等的词义

(4)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2、能力目标:

3、情感道德目标:最后是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4、教学重点:

(1)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情况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阅历浅,很难独自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而且互相合作能力较差,主要是以自己的兴趣来学习的。所以我准备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1、情景导入教学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2、朗读教学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朗读文言文的语感。

3、现场演示法

可以更形象的体会优美的句子

4、激励创新讲述,发展思维。

通过这一环节的迁移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练习的设计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

5、淡化教师角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这堂课教师是作为一个协作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大部分时间都能体现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三)说学法

本人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自问自答、自问他答或老师解答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在导入时应用猜谜语的方法,使学生调整气氛,产生兴趣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

二、在作者介绍中请学生借助资料加以评说,再有老师确认。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觉查资料的习惯。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二点。

三、在介绍作品时让学生借助资料简单介绍这部书的特点,及反映的社会思想,鲁迅对它的评价,之后有老师确认。这样作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点。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二点。

四、范读正音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有利于理解,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以及文中的断句。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可以提出把握不准的字音,字义,词义及句义,然后让其他学生解答。之后老师在作确定。最终达到正音,疏通文意,理解文意的目的。这样做是为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课文中的内容培养其自学能力。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三点,突破教学难点。

五、赏析部分

一是对句子的赏析尽可能的再现当时的情景。如在赏析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和兄女曰:“末若柳絮因风起”这两句话时可以现场在空中撒一把盐和用白纸剪的雪花。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更生动形象的的赏析句子。来达到赏析的目的。

二是对课文内容的赏析,来把握课文的故事性和文中体现的家庭亲情。在这一部分教学中,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话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内容和所体现的亲情,来达到赏析的目的。

这样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交代清楚了,把这堂课上成家庭中的讨论和现场表演。来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一点和第四点以及道德情感目标。突破教学重点。

六、拓展延伸

1、让学生通过举古人咏雪时所用的比喻句。来增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古人是怎样通过想象来写诗句。为下面的想象练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总结概括运用比喻,想象来进行句子的仿写。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清楚比喻句不仅仅是形似还要神似。然后让学生将英文中的26字母通过想象,运用比喻加以表达,如:a是一座金字塔,代表进取。c是未满的月牙,代表缺憾等。这样可以突出了学生之间的个体思维差异和个性特点。实现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七、随堂练习

经过随堂练习来巩固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记忆。

八、作业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营造一个和谐,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九、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

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

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

作为青年教师尽管我很尽心的准备了这节课,但是我知道肯定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的意见,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机会。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篇二

咏雪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文章第一层(谢太傅……讲论文义)写谢安一家雪日诗会。先交代咏雪的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东晋的谢氏家庭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晋朝陈郡阳夏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短短的十五个字,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简约之极,古今绝唱。

第二层(俄而……公大笑乐)写谢安出题子侄答诗——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和乐事。这些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一词,谢安的面目气韵,恍忽生动.也可见其融洽,欢快和轻松的家庭气氛。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作者只录下两个:一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十分耐人寻味。

1.“别具炉锤”——语言的传神美。采用富于当代性的语言来表现当代人物的生活形态和思想感情,如谢太傅与儿女在寒雪日,内集议论文义,结尾公大笑乐,片语只辞却展现了谢安一家长幼相集的温煦和乐气氛,读者若坐在他的对面听其侃侃而谈。

2.“纡余委曲”——语言的含蓄美。“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独立思考”。就两人文学素养判断之,据《晋书谢安传》所附之《谢朗传》记载可知,其文学素养并不坏,而谢道韫更以才女闻名于世,由《晋书列女传》中可知,她是一位性情飘洒出尘,而又懂得捕捉韵致的才人。因此,两人在文学涵养上,也无法遽尔论断高下。就谢朗与道韫的修辞技巧看两诗的优劣,两人皆运用了譬喻法中的明喻,使人在恍然大悟中惊佩作者设喻之妙,从而产生满足与信服的快感。但进一步就情境想象力之发挥与辞藻之美化而言,柳絮因风起所唤起的美丽联想,就不是洒盐空中的俗拙所能比拟。

3.“排沙简金”——语言的简洁美。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优秀的文学语言必定是凝练的。没有凝练,也就没有艺术性。《咏雪》的语言不但隽永传神,而且洗练优雅,简洁明畅,具有不可穷尽的艺术魅力。如“俄而雪骤”这一句仅一个“骤”字却传神地描写出漫天雪花飞舞的动态,真是高简瑰奇!

1.

《寓言两则》公开课教案

2.

咏雪的古诗句

3.

咏雪原文及翻译

4.

世说新语德行原文及翻译

6.

咏雪的诗句有哪些

7.

有关咏雪的诗句

8.

古代咏雪的诗句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篇三

这个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风筝》讲述的是兄弟童年时代的故事,《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散步》写了一家三代人的故事,《诗两首》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都是讲述古时少年儿童的故事。该单元整体精心构建,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所选的五篇课文,作者努力用心灵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1、自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3、熟读、背诵课文。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3、积累、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自古少年出英雄,在中国的古代就出现过许多机智、聪慧的少年,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都流传着。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呢?(司马光,四岁会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孔融让梨、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聪慧的少年,他们就是谢道韫和陈元方,这两位人物的故事记录在《世说新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

二、背景介绍、作者简介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一般来说,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他是南宋的文学家,宋宗室,袭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诵读课文

第一遍学生朗读,第二遍教师朗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四、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五、合作探究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咏雪》问题组: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做“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

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

2(轻松,温馨)(内集,欣然,大笑)

3、重点分析: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撒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一喻好。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1)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2)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参考答案:

(1)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七、作业训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

⑶未若柳絮因风起

⑷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⑸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4、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

2、①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②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④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敬词有③④⑥⑦⑨谦词有①②⑤⑧

4、b(例句中“不”通“否”;a、“女”通“汝”;c、“见”通“现”;d、“说”通“悦”)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篇四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诵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三)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合作研讨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明确:融洽、欢快、轻松。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如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三、当堂完成课堂练习,并再次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咏雪》,并当堂默写。

2、文学常识回顾。

3、文中重点字词解释:内集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二、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一)读课文,说大意。

1、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至熟练为止。

2、 让学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难词句,并口头翻译课文。

3、 请一位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4、 之后班级交流,逐句翻译课文。疑难字词,教师加以强调。

(二)读课文,说人物。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集体揣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试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要求准确、流畅和有感情。

3、 从文中任选一个人物,根据其言行举止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

如:元方——聪明、懂得为人的道理。

(三)读课文,说语言。

1、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含义。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则、引、顾。

2、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语句的含义。

(四)读课文,说看法。

1、 文中哪两个词语是全文的核心?(无礼、无信)

2、 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借陈记义正辞严的斥责,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3、 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五)当堂背诵比赛。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篇五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词句的翻译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 ,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教师导学

1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一、 导入:(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渐地引入课文)

2、总结学生发言,由此导入新课:

是的,几千年来“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不断地熏陶着我们。老祖宗们反复地告诫我们,诚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们必须讲诚信。

当然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还得讲礼貌,因为这样更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迎得别人的信任。还记得歌德曾说过的话吗?——“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信”“礼”相关的文言文。

那么,谁能讲讲这则小故事?(讲故事,不是翻译)(教师进行评价 )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争取读熟。

4、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纠正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1、生译为主,师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 过:超过。顾:回头看。 委:丢下、抛弃。

2、〈1〉、小组成员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把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2〉、师生共同明确这则短文的重点词句,并识记。

师预先准备,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

〈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可以选择陈太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4〉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针对上述问题及质疑采用多形式解答:问题1、2由小组内成员自行讨论解答:问题3、4、5、师指导生解答。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说新语》。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习乎?——孔子(让学生识记)

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异同:

《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

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

与孩子有关

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

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

课本剧表演活动

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期行》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目的:深入体会文章主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篇六

2、背诵两篇短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点)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难点)

学习古人的智慧,培养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一课时《咏雪》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

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子侄辈③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未若:不如,比不上。 ⑥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2)重点句子翻译: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两个原则”:

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教学提示‖

本文篇幅不长,疏通不难,可以在串讲中明确重点文言字词,加深记忆。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强,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撒盐空中”比喻了雪的颜色。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教学提示‖

通过质疑,让学生感受谢家的浓厚的雅致氛围,体会作者精巧的构思。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目标导学三: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2、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想像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点评!

‖教学提示‖

让学生积累咏雪名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提示‖

此题意在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说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多加鼓励,培养孩子的兴趣。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本节课的设计,在理念上有学生意识,涉及的问题都是在学生精神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发现。找到了学习语文的大规律: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深入、从内容到语言的方式,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层进性。

不足之处

第2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学会用自己的观点评析文中人物(元方,父亲的友人)。

3、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跟别人约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不来,你会怎么办?(1—2名学生作答)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与人约定的事情的。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3、强调重点词语:

(1)与友期(约定)行(2)门外戏(玩耍)(3)太丘舍(放弃)去

(4)相委(丢下、舍弃)而去(5)尊君在不(通“否”)

(6)下车引(拉)之(7)入门不顾(回头看)

(8)则是无信(信用)(9)去后乃(才)至

4、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真正让学生享受做课堂主人的乐趣。

目标导学二:分组讨论,内容解读

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文中有几位人物?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率直方正,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

3、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学法指导‖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使用敬辞和谦辞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教学提示‖

老师引导学生积极争辩时,不一定要求统一对问题的认识,尤其是对人物的分析,要从多角度进行展开。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积累名言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2、请你说出一句或几句有关“礼”、“信”的名言警句。

(1)有关“礼”的名言警句。

a、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b、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

c、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d、礼让一寸,得礼一尺(曹操)

e、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2)有关“信”的名言警句。

a、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b、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c、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以不信接人,妻子疑之。(杨泉)

d、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学法指导‖

结合课文内容谈启示可从不同角度入手。就本文而言,角度有:友人不守信,友人知错就改,友人不守礼;元方拒绝友人的道歉,等。

三、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友人:问、怒、惭、引之——暴躁易怒,知错就改

元方:答、曰、入门不顾——明白事理、直言不讳

(对话展示人物性格)

可取之处

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自学中出示具体的要求;建议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向同学或老师求助,学会合作;在问题探究中,再协作商议完成老师所给的三个问题。

不足之处

设计了较多的拓展及训练,因此拖延了课时。诸如对古代称呼的补充介绍直接放到解词中几句话带过,或者放到作业中让学生去找。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当堂背诵,这样效果就更好了。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篇七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

(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二零零五年十月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篇八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

1、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三则短文所讲的内容和表现的主旨。学会翻译古文,变单为双,联想推敲补充省略调整词序,语句通顺忠实原意。

一课时

一、预习

阅读三则短文,查字典,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世说新语》当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逸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2、导语

本课选了三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三、正课

1、朗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时李元礼有盛名:时,当时。有盛名,名气很大。

(2)诣门者:诣,前往,到。

(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先君,祖先。师资,老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有出息。孔融也按陈韪的话推理,你现在不怎么样,推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用反过来推理,批驳了陈韪对他的评价,讨回了自己的尊严,并使对方难堪。表现了孔融少年时的聪明机智。

3、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陈太丘与友期:期,约会,约定时间。

(2)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3)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亲。不同“否”,没有。

(4)非人哉:不是人哪。

(5)下车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6)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4、提问: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1)不过分。因为元方认为这种无信无礼之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2)太过分。既然友人已经感到惭愧了,对父亲的朋友应当以礼相待。

5、朗读《魏武将见匈奴使》。请学生翻译课文,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自以形陋:以,认为。形,外表。陋,丑陋。

(2)不足雄远国:雄,称雄,这里指震服别人。

(3)帝自捉刀立床头:捉刀,握着刀。床,古代的一种坐具。

(4)魏王雅望非常:雅望,高雅的风采。非常,不同一般。

6、提问:魏武为什么让崔秀珪代替自己?后来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节?

讨论并归纳:魏武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自己认为长得丑陋,不足以震服别人。所以让相貌清朗而威重的崔秀珪代替自己接见匈奴的使节。

7、提问:这件事表现了曹操的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奸诈狡猾,残忍的性格。

四、小结

三则短文,故事简短而意深,很值得玩味。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篇九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中的教育意义。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3、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1、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可能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a.文中“君”、“家君”、“尊君”等称谓有什么不同?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拓展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①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本教案设计能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补充: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篇十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本文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固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诵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个性解读。

朗读法。反复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方法之一,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以读促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由王戎识李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置此环节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童心未泯,对故事仍有极大的兴趣,以此导入更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是要求学生通过多形式的读,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有助于很好的理解文意。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难点质疑

本环节要求学生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能大胆的质疑,提出问题。

字词积累

以讲故事的方式再现文意,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一方面又能检测学生对文意的认识水平。更符合认知规律。

自主探究个性解读

1、文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

预设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文本进一步理解文意,做到个性解读。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本环节最能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学生的个性解读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3、你能写出一个关于雪的比喻句吗?

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相互交流并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1.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它小故事,并讲给同学听。

2.小练笔,冬天到了,请你也写写雪景。反思:我以为,一堂课就像一篇文章,有铺垫,有悬念,有伏笔,有照应,有过渡,有升华,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行文严密、首尾呼应、过渡自然。而课堂的主体就是学生,所以整堂我都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展示自我展示才华。在设计中,我也力求一种诗意的表达,力求以一个主持人的姿态让学生感到书中那些人的生活情景是活着的,让学生感到文化延续不断的脉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