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霜天晓角梅 霜天晓角桂花通用

霜天晓角梅 霜天晓角桂花通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9 17:00:18
霜天晓角梅 霜天晓角桂花通用
时间:2023-04-19 17:00:18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霜天晓角梅霜天晓角蒋捷篇一

谢懋

绿云剪叶,①低护黄金屑。②占断花中声誉,③香和韵,两清洁。④

胜绝,君听说,当时来处别。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⑤

【注释】

①绿云剪叶:指翠绿的桂叶仿佛云朵裁剪而成。

②黄金屑:桂花的金黄色花蕊。

③占断:占尽。

④清洁:形容桂花品性的高洁。

⑤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指桂花乃天上仙树,带着月宫的玉露和光芒。金庭、玉阶,指月宫的庭院。

【参考译文】

桂树的绿叶青翠欲滴,仿佛是用碧云剪裁出来的,青青的叶片低垂着,保护着它那像金子碎屑一样的'黄色花朵。它独占了花中的美誉,无论是它那优雅的气质还是幽郁的香气,两样都称得上是花中的极品,无谁能比。

桂花已达到了无法再圣洁的程度,你若不信就听我说说它非同一般的来处。你抬头望望天上那轮皎洁的月光,嫦娥轻逸地把长袖挥舞,白玉做成的台阶映射着银色的光辉,金碧辉煌的宫殿沐浴着一层甘露。那就是月宫,桂花就在那里生长。

【赏析】

这首咏物词写的是桂花。作者不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桂花的外形,而且表现了它与一般春夏之花不同的神韵。词的上片,先写出桂树叶、花的外形和色泽,然后突出其特点,称此花“香清”、“韵洁”。下片别开新境,引入月宫桂树的美丽神话传说,更显得桂花超凡脱俗,惹人喜爱。

这是一首咏桂花的咏物词。但在词中,作者借物寓怀,陈义甚高。上片,写桂花的形象与高洁的气质。“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描绘桂花枝叶的形状,花的色泽,写出了桂花与其他花卉的不同。“占断花中声誉”,它占尽了花中的声名,为什么呢?“香与韵、两清洁”。两句话,六个字,道尽了桂花的佳处。可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历来咏桂花的诗词不少,唐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又,《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氐村作》诗:“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咏桂花之香。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目释其枯树之叹》:“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容。”赞美桂花果实之美。苏轼诗:“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翛翛荔子然。”然,同燃,形容荔枝色红如火。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都是称颂桂花的花色之美。然而,谢懋的“香与韵,两清洁。”却言简意赅,一语道破了桂花的佳妙之处。下片抒情。过片处“胜绝,君听说”。承上片趣旨,极度赞美桂花的绝佳。“试看仙衣犹带,金庭露、玉阶月。”相传月中有一棵桂树,诗人常用月光皎洁,桂枝飘香,形容秋夜景致。金庭、玉阶,都是天宫的庭院。这里用“玉阶月”结束全篇。正如过片所说的:“胜绝”!

霜天晓角梅霜天晓角蒋捷篇二

《霜天晓角·赤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隐涵江山依旧、英杰流逝、人生瞬息、功业渺茫之慨。全词语言简洁有力,感情激烈动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霜天晓角赤壁》全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①赤壁:赤壁有二,均在湖北境内。一在今嘉鱼县东北江滨,有赤矶山,为当年孙、刘联军大破曹兵之地。一在今黄冈县,临江有赤鼻矶。当年苏轼贬黄州曾游赤壁,因地名相同起兴,写下著名的怀古词赋。辛词所指,当是苏轼笔下的黄州赤壁。按:稼轩曾二官湖北,并于江西、湖北两处调任频繁。所以,此词可能写于淳熙四年至六年(1177———1179)间。 赤壁怀古词。因赤壁而怀苏轼,因苏轼遭贬而叹人生不平,因苏轼怀古词赋而生千古兴亡之感。与坡公《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相比,稼轩更多执着现实,耿耿国忧。故其结处有长啸泣歌之举、天狭地窄难纳愤懑之悲。东坡词清雄超旷,稼轩词沉郁悲壮,此正苏辛之异。

②“雪堂”两句:言苏轼未借文章之力而青云直上,反因诗文致祸贬谪黄州。

③“赋写”三句:言苏轼当年在此写下感叹曹、刘兴亡的诗篇,而今千古历史遗迹已无踪影。

④“望中”两句:一眼望去,但见岸石皆赤,赤鼻矶直插白浪翻滚的江心。

⑤“半夜”三句:半夜一声长啸,天地为之生悲、变窄。

遭贬的苏轼,写的文章没有用处。赋写曹刘的兴盛和衰亡,千百年来已消除得没有踪迹。

眺望江中突出的赤鼻矶和红色的岸石,还有直泻奔腾的江水,象瀑布样。半夜里一声长啸,天地生悲,容纳不了我这深广的愤懑,为我而变得狭窄。

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辛弃疾曾出仕湖北,并在江西、湖北两处调任频繁,当年苏轼贬黄州曾游赤壁,辛弃疾在此地因相同境遇起兴,写下这首词。

这首赤壁怀古词,因赤壁而怀念曾被贬到黄州的苏轼,并借苏轼的文词,进一步追怀历史兴亡,表达自已虽知兴亡如梦、也执著人间的痛苦感情。

词的起韵,毫无铺垫,以急直的笔调,为才华满腹的苏轼屡遭贬斥致以不平。以下一韵,就“文章力”专写苏轼那可敬佩的才情。而又专取他赋写“曹刘兴废”的那一段来写,这是切合题面的选材,同时也表明英雄业绩是他的兴趣所在。“千古事,尽陈迹”一语,既是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主旨所在,也是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英雄功业不能不有的幻灭阴影。他向往“生前身后名”,即是向往精神上的永生,可是又分明从历史的启迪中,感觉到美好名声的不能永恒。与苏轼善于以“物我”的“有尽”与“无穷”自我排遣,因而能达到精神超逸的境界不同,执著于人间的作者,为此感到深深的矛盾和痛苦,此处他暂时将它们包藏在历史慨叹中。

过片赋写江行至赤壁时所见风景,写得气势雄壮,很精彩。一“赤”一“白”,石一水,在色彩和软硬的.品质上,形成清晰的对照。尤其是写赤壁“直下”即直插于江涛之中的景象,与当年苏轼写“乱石穿空”时的精彩相近。然而这两句,所要表明的不过是江山依旧的意思,以与上片末韵的人事已陈迹形成“永恒与短暂”的对照。在这样的对照之下,本来就久郁着种种痛苦:耿耿国忧而不得从事抗金大业,调动频繁而不得逃于小人利口,明知功业难成却念念难忘,难忘永生的诱感却又知永恒是梦想……现在内心更是积满了勃郁难名的悲愤了。所以最后一韵,他以一声极不寻常的“半夜长啸”,来抒发他充天塞地的悲愤与苦闷。这“天地为予窄”的长啸,十分形象地表达了他此时的巨大痛苦,也使全篇的词情达到高潮,显示出稼轩作为一个失志英雄的精神特点,这与苏轼的神仙超旷之风,显然是迥然有别的。

全词语气急直,辞锋刚劲,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中,更增人拗怒的神采。稼轩此词虽无符合“神味”说诗学理论义旨之“细节”,然其中所蕴含之情感、思想、精神,则无不可以“九度”为衡量,若“细节”者,必欲论之,则此词并无具体而微之“细节”,而可将稼轩之一生视为一莫大之“细节”,然后审视此词,则益有会心者矣。“悲天地、为予窄”,此六字亦真稼轩平生夫子自道之最传神之写照、心声一至此全词虽然短篇, 面蕴含深刻、广大,结句更如玉碎铁裂、惊心动魄。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词存六百二十九首。

霜天晓角梅霜天晓角蒋捷篇三

[宋代]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春寒凛冽,寒气已渐渐离去,傍晚时天晴雨住。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

这景致真是绝美,人的愁情也无限。空对这如此的美景,我无比寂寞孤单,想倾诉心中的惆怅?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

霜天晓角:词牌名。心林逋咏梅词有“霜洁”、“晓寒”、“玉龙三弄”而得名。又名《月当窗》等。双调四十三或四十四字,有仄韵、平韵两体。

春威:初春的寒威。俗谓“倒春寒”。

脉脉:深含感情的样子。

胜绝:景色极美,人也极愁苦。

这首词以“梅”为题,写出了怅惘孤寂的幽愁。上阕写景之胜,下阕写愁之绝。

起首二句先写之气转变之佳:傍晚,之晴了,风歇了,春寒料峭的威力,有所折损。用一“折”字,益见原来春寒之厉,此刻春暖之和。紧接“晚晴风歇”,展示了一幅用淡墨素彩勾画的绝妙画面。“脉脉”,是含情的样子。“花疏”,点出梅花之开。以“脉脉”加诸“花疏之淡”之上,就使人感到不仅那脉脉含情的梅花,就连安详淡远之空也仿佛在向人致意呢。“之淡”是静态,接“云来去”成为动态,更见“晚晴风歇”之后,气清云闲之美。“花疏”与“之淡”相谐,既描写了“之”之“淡”,所以末一句“数枝雪”,又形象地勾画了“梅”之“疏”。如此精心点笔,使景物生动地立于眼前,也就不是泛泛而说了。可见词人缀字的针线是十分细密的;而其妙处在之然浑成,能够运密入疏。

下阕“胜绝”是对上阕的概括。景物美极了,而“愁亦绝”。“绝”字重叠,就更突出了景物美人更愁这层意思。如果说原来春寒料峭,馀寒犹厉,景象的凄冷萧疏,与人物心情之暗淡愁苦是一致的.话,那么,景物之极美,与人之极愁,情景就似乎很不相阔了。

其实这种“不一致”,正是词人匠心独运之所在。“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以景色之优美,反衬人之孤寂,不一致中就有了一致,两个所指相反的“绝”字,在这里却表现了矛盾的统一。至于词中主人公景愈美而愁愈甚的原因,“此情谁共说”。无处诉说,这就衬出了悲愁的深度。结尾三句,又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情。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下片所写之景,有雁,有楼,有月,从时间上来说,比上片已经迟了;但是,从境界上来说,与上片淡淡的云,疏疏的梅,恰好构成了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与画楼中之人以及其孤寂独处的心情正复融为一体,从而把怀人的感情形象化了。越是写得含蓄委婉,就越使人感到其感情的深沉和执着。以淡景写浓愁,以良宵反衬孤寂无侣的惆怅,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这种艺术手法是颇耐人寻味的。

霜天晓角梅霜天晓角蒋捷篇四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霜天晓角·梅》译文

春寒凛冽,寒气已渐渐离去,傍晚时天晴雨住。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

这景致真是绝美,人的愁情也无限。空对这如此的美景,我无比寂寞孤单,想倾诉心中的惆怅?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

霜天晓角:词牌名。因林逋咏梅词有“霜洁”、“晓寒”、“玉龙三弄”而得名。又名《月当窗》等。双调四十三或四十四字,有仄韵、平韵两体。

春威:初春的寒威。俗谓“倒春寒”。

脉脉:深含感情的样子。

胜绝:景色极美,人也极愁苦。

这首词以“梅”为题,料出了怅惘孤寂有幽愁。上阕料景之胜,下阕料愁之绝。

起首二句先料天气转变之佳:傍晚,天晴了,风歇了,春寒料峭有威力,有所折损。用一“折”字,益见原来春寒之厉,此刻春暖之和。紧接“晚晴风歇”,展示了一幅用“墨素彩勾画有绝妙画面。“脉脉”,是含情有样子。“花疏”,点出梅花之开。以“脉脉”加诸“花疏天“”之上,就使人感到不仅那脉脉含情有梅花,就连安详“远天空也仿佛在向人致意呢。“天“”是静态,接“云来去”成为动态,更见“晚晴风歇”之后,气清云闲之美。“花疏”与“天“”相谐,既描料了“天”之““”,所以末一句“数枝雪”,又形象地勾画了“梅”之“疏”。如此精心点笔,使景物生动地立于眼前,也就不是泛泛而说了。可见词人缀字有针线是十分有密有;而其妙处在天然浑成,能够运密入疏。

下阕“胜绝”是对上阕有概括。景物美极了,而“愁亦绝”。“绝”字重叠,就更突出了景物美人更愁这层意思。如果说原来春寒料峭,馀寒犹厉,景象有凄冷萧疏,与人物心情之暗“愁苦是一致有话,那么,景物之极美,与人之极愁,情景就似乎很不相阔了。

其实这种“不一致”,正是词人匠心独运之所在。“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以景色之优美,反衬人之孤寂,不一致中就有了一致,两个所指相反有“绝”字,在这里却表现了矛盾有统一。至于词中主人公景愈美而愁愈甚有原因,“此情谁共说”。无处诉说,这就衬出了悲愁有深度。结尾三句,又通过景物有映衬料出了人之情。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雁行之低,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下片所料之景,有雁,有楼,有月,从时间上来说,比上片已经迟了;但是,从境界上来说,与上片““有云,疏疏有梅,恰好构成了一幅完整和谐有画面,与画楼中之人以及其孤寂独处有心情正复融为一体,从而把怀人有感情形象化了。越是料得含蓄委婉,就越使人感到其感情有深沉和执着。以“景料浓愁,以良宵反衬孤寂无侣有惆怅,运密入疏,寓浓于“,这种艺术手法是颇耐人寻味有。

霜天晓角梅霜天晓角蒋捷篇五

《霜天晓角·梅》是南宋词人萧泰来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词人有感而发借物寄兴之作,上片不怕霜雪和不怕角声之哀怨写梅,下片从与月相知和不与海棠相争写梅花的高洁。全词写得传神妙趣,沉著明快。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⑴,浑不怕、角吹彻⑵。

清绝⑶,影也别⑷。知心惟有月。元没春风情性⑸,如何共、海棠说⑹。

⑴赖是:亏得。一作“赖得”。瘦硬:体瘦细而劲健。

⑵浑:全。角:军中乐器。古曲有《梅花落》。彻:彻骨。

⑶清绝:清洁得一尘不染。

⑷别:与众不同,别有情趣。

⑸元:原本。性情:本性。

⑹说:这里指结缘。

无数次的霜打雪压,梅花受尽了寒冷的折磨。但梅花依旧凭着它生来就十分瘦硬的身躯傲寒绽放,即使那凄凉的角声吹彻了《梅花落》,它也全然不怕。

梅花清峭奇丽,超尘拔俗,连花影也与众不同。能与它知心的,惟有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梅花先春而发,它有不与众花在春风中争艳的本性,不能与那海棠共悦结缘。

这首词约作于宝祐(1253—1258年)年间,时守隆兴府。梅花开放,引起词人赞颂之兴故作此篇。

【赏析】

梅花是一种品格高尚,极有个性的奇花,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所以骚人墨客竞相题诗赞颂,自六朝以至赵宋,咏梅篇什不可胜数,而脍炙人口者则不多见。萧氏这篇《梅》词,能脱去“匠气”,写出自己的个性,实属难能可贵。

上片从两个侧面写梅:一、不怕霜雪。二、不怕角声之哀怨。首句即入韵。“千霜万雪”四字就烘衬出梅花生活的典型环境。“千”“万”二字极写霜雪降次之多,范围之广,分量之重,来势之猛,既有时间感、空间感,又有形象感、数量感。“受尽寒磨折”一句以“寒”字承上,点出所咏对象:梅。说梅受尽了“千霜万雪”的“磨折”,可见词人所咏,绝非普通的梅花,而是人格化了的梅花,咏物即是写人,梅与人相契相生。“赖是”三句,另赋新笔,极写梅花不为恶势力所屈的高尚品格。得亏是这副天生的铮铮铁骨,经得住霜欺雪压的百般“磨折”,即便是那“大角曲”中的《梅花落》曲子吹到最后一遍(彻),它也全无惧色,坚挺如故,因为它“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陈亮《梅花》诗)。“浑不怕”即“全不怕”,写得铿然价响,力透纸背,以锋棱语传出梅花之自恃、自信、自矜的神态,而“瘦硬”之词,则是从梅花的形象着笔。因为寒梅吐艳时,绿叶未萌,疏枝斜放,故用“瘦”字摄其形;严霜铺地,大雪漫天,而梅独傲然挺立,生气蓬勃,故以“硬”字表其质,二字可与林和靖咏梅诗中的“疏影横斜”相伯仲。“疏影”乃虚写,美其风致;“瘦硬”则实绘,赞其品格,二者各有千秋,而传神妙趣实同。

下片写梅花的高洁,也有侧面描写:一、与月相知;二、不与海棠相争。过片以“清绝”二字独立成韵,从总体上把握梅花的特性,意蕴无穷,耐人咀嚼。“清绝”之“清”有清白、清丽、清俏、清奇、清狂、清高种种含义,但都不外是与“浊”相背之意。“清”而至于“绝”,可见其超脱凡俗的个性。“影也别”,翻进一层,说梅花不仅具有“瘦硬”、“清绝”与“众芳摇落独鲜妍”的品质,就连影儿也与众不同,意味着不同流俗,超逸出尘,知音难得,自然勾出“知心惟有月”一句。得一知己足矣,有月相伴即可。黄昏月下,万籁俱寂,唯一轮朦胧素月与冲寒独放的梅花相互依傍,素月赠梅以疏影,寒梅报月以暗香,词人虽以淡语出之,但其含蕴之深,画面之美,境界之高,煞是耐人寻味。最后二句写梅花孤芳自赏、不同流俗的个性。花之荣枯,各依其时,人之穷达,各适其性。本来不是春荣的梅花,一腔幽素是不可能向海棠诉说的,自然不必让好事者拿去和以姿色取宠的海棠攀亲结缘了。这里借前人“欲令梅聘海棠”(见《云仙杂记》引《金城记》)的传说反其意而用之,不仅表现了梅花不屑与凡卉争胜的`傲气,词人借梅自喻的心事也就不语自明了。

疏明瘦直,不受东皇识。留与伴春应肯,千红底、怎著得?

夜色。何处笛?晓寒无耐力。飞入寿阳宫里,一点点、有人惜。

此词上片写梅花“疏明瘦直”,不受“东皇”赏识,不与百花争胜的好形象,品格确与萧词“略相似”,惟下片则转写落梅之何处笛,“晓寒无耐力 ”,虽不讨东皇欢喜,然自有同病相怜之人惜其飞坠。这与萧词的“浑不怕角吹彻”及羞与海棠为伍的命意又自有别,两者相较,王词不免要逊一筹了。

总之,这首咏梅词是词人有感而发借物寄兴之作。上下片分写梅的傲骨与傲气。傲骨能顶住霜雪侵陵,傲气羞与凡卉争胜。

古人总结写诗方法有赋比兴三种,但有时因题材和命意的需要可以在写法上结合使用,如这首咏梅词就是赋而兼比的。因为在写法上它是以梅喻人。梅的瘦硬清高,实象征人的骨气贞刚,品质高洁,梅格与人格溶成一片,二者契合若神,由此显出无穷意蕴,耐人玩味。观其出语之侃切健劲(如“受尽”、“浑不怕”,“唯有”、“原没”、“如何共”等),既不同于动荡流畅之语,也与温婉轻柔之词迥异,故其情致既非飘逸,也非婉转,而是深沉凝重,于是便形成这首词沉着明快的显著特点。而霜雪堆积,月华流照,疏影横斜的词境,又显出超凡脱俗、清丽优美的气韵和格调。因而此词在沉著明快中,又略带几分清新俊逸,但这只如多历忧患的硬汉子眉宇间偶尔透露的天然秀气,它与风流儒雅的贵公子浑身的潇洒英俊之气是绝不相类的。

陈廷焯《放歌集》:“刻挚极矣,即词可以见气骨,但微少浑含耳。”

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此作与王瓦全梅词命意措词略相似。”

萧泰来,南宋诗人、词人。字则阳,一说字阳山,号小山。临江(今四川忠县)人。绍定进士。公元1253年(宝祐元年),自起居郎出守隆兴府。又曾为御史。被同僚弹劾,指为“小人之宗”。有《小山集》。存词二首。

霜天晓角梅霜天晓角蒋捷篇六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这首词以“梅”为题,写出了怅惘孤寂的幽愁。上阕写景之胜,下阕写愁之绝。

起首二句先写天气转变之佳:傍晚,天晴了,风歇了,春寒料峭的威力,有所折损。用一“折”字,益见原来春寒之厉,此刻春暖之和。紧接“晚晴风歇”,展示了一幅用淡墨素彩勾画的绝妙画面。“脉脉”,是含情的样子。“花疏”,点出梅花之开。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就使人感到不仅那脉脉含情的梅花,就连安详淡远天空也仿佛在向人致意呢。“天淡”是静态,接“云来去”成为动态,更见“晚晴风歇”之后,气清云闲之美。“花疏”与“天淡”相谐,既描写了“天”之“淡”,所以末一句“数枝雪”,又形象地勾画了“梅”之“疏”。如此精心点笔,使景物生动地立于眼前,也就不是泛泛而说了。可见词人缀字的针线是十分细密的;而其妙处在天然浑成,能够运密入疏。

下阕“胜绝”是对上阕的概括。景物美极了,而“愁亦绝”。“绝”字重叠,就更突出了景物美人更愁这层意思。如果说原来春寒料峭,馀寒犹厉,景象的凄冷萧疏,与人物心情之暗淡愁苦是一致的话,那么,景物之极美,与人之极愁,情景就似乎很不相阔了。

其实这种“不一致”,正是词人匠心独运之所在。“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以景色之优美,反衬人之孤寂,不一致中就有了一致,两个所指相反的“绝”字,在这里却表现了矛盾的统一。至于词中主人公景愈美而愁愈甚的原因,“此情谁共说”。无处诉说,这就衬出了悲愁的深度。结尾三句,又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情。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下片所写之景,有雁,有楼,有月,从时间上来说,比上片已经迟了;但是,从境界上来说,与上片淡淡的云,疏疏的梅,恰好构成了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与画楼中之人以及其孤寂独处的心情正复融为一体,从而把怀人的感情形象化了。越是写得含蓄委婉,就越使人感到其感情的深沉和执着。以淡景写浓愁,以良宵反衬孤寂无侣的惆怅,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这种艺术手法是颇耐人寻味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