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音乐语言的重要性(12篇)

2023年音乐语言的重要性(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4 16:18:38
2023年音乐语言的重要性(12篇)
时间:2023-04-14 16:18:38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音乐语言的重要性篇一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者需要用音乐耳朵来欣赏、感受音乐演奏家更需要通过自己的音乐听觉来把握、鉴别,协调所演奏、演唱的音乐,把最美妙动人的声音传达给听众。人们对音乐的感知是通过耳朵的感受来进行的,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听觉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学生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这门课是学生获得敏锐音乐听觉的重要渠道,视唱作为视唱练耳课教学重要环节之一,在整个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它的学习达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目的。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听觉基础。

视唱蕴藏着丰富的音乐语言信息。

视唱训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之所以说它是系统工程是因为,视唱教材编排科学、内容广博、形式多样,音乐语言丰富,感性知识及音乐要素典籍全面的特点。视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发展音乐听觉的独特作用,视唱课堂是积淀音乐语言的重要场所,是获得音乐感性及理性知识的重要来源。

我们分析优秀的视唱教材就可以发现,它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着巨大的音乐信息量。本人对我西安音乐学院(单声部视唱)上、下册和(多声部视唱)教材作过粗略的统计,这套教材共收集单声部视唱1345条,多声部视唱253条,涉及中外作曲家500多人,中外作品100多部,中外民歌400多首,涉及100多个国家。它们来源于中外著名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歌剧、舞剧的片段;中外民歌;声乐、器乐组曲、套曲片段等。从作品来看,几乎反映了所有音乐体裁,各种音乐形式、流派应有尽有。可以说将传统音乐所表现的音乐要素包罗无遗。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调式、调性包括:无升降号的大调、小调;一个升号到七个升号、一个降号到七个降号的大调、小调;同宫系统的五声调式、七声调式、特种调式等。这些中外调式的民族性和地域性非常广泛,许多调式具有民族音乐的特有旋法,堪称调式、调性大全。

节奏包括:常见各种节奏型、节奏的特殊形式、各种连音、较复杂的节奏。

节拍包括:常用的各种单拍子、复拍子2/4、3/4、4/4、6/8不常用的各种拍子、较复杂的节拍2/2、2/3、4/2、6/4、4/8、1/4、9/8、9/16、12/8、5/4、5/8、7/4、7/8拍等。

变化音种类包括:变化助音、变化经过音、小调中的降,i级、变化邻音、变化半音阶、变化音模进等。

转调种类包括:近关系转调;转平行调;转上属系统调;转下属系统调;同主音转调;远关系转调,包括二度关系、三度关系、小二度及增减音程关系;等音转调、模进转调等。

各类c谱号:中音谱号、次中音谱号、女高音谱号、女中音谱号、上低音谱号、所有谱号的综合练习。

多声部:主调性、复调性二声部;含变音、含转调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

教材中把各种谱号、调式、调性、节奏、节拍、变化音、转调等各种技术性练习都做了非常详细的归纳和整理,每个环节都做了由浅入深的安排。与其他教材比较发现,如此之多的音乐要素集中反映在教材里,只有视唱教材才能做到这一点,而其他教材是不可能做到的。视唱内容的经典性和各种技术训练的典型性融于一体,为音乐听觉训练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知识空间,也为今后的音乐实践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音乐语言。不夸张地说,视唱具有浓缩音乐作品之大成,它是音乐语言宝库的一个缩影,是从古典到浪漫到近现代音响化的音乐史。

1、通过视唱建立和培养调式感。

在视唱练耳课整个的学程里,要唱一千多条视唱,每一条视唱训练无不与调式感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得天独厚的培养条件。“调式感的最简单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在主音上结束旋律的倾向,把终止于某一不稳定音上的旋律感知为未完结的。在更为深刻的意义上,调式感表现为旋律的全部声音是在它们对主音和对调式的其他稳定音的关系中被感知的,其中的每一个都有特殊的调式色彩,表明其稳定程度和其‘引力’性质。”①几乎绝大部分视唱的结束音都落在主音或其他稳定的音级,一个具有“完结感”和稳定性的调式群集中地显现在视唱里。因此,唱视唱的过程就是循序渐进地建立调式感的过程,也是对它进行记忆、编码、储存的过程,而且还是听觉对错误的调式感进行修正和重组的过程。

了解调式的稳定规律对建立调式感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必须从概念上搞清楚调式的稳定音级和不稳定音级之间的区别。如大小调式中i、iii、v级是稳定的音级;ii、iv、vi、v级不稳定的音级。而在五声调式中主音是最稳定的,其他音级分别以不同的性质、不同的程度倾向于主音。主音的稳定性与其他各音的不稳定性及其不同的倾向在曲调中的具体体现,与音乐内部的运动发展,音乐形象的塑造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主音上方的五度音和下方的四度音对主音形成有力的支持,一些论著把它们称之为正支柱音和副支柱音。“正支柱音直接从属于主音,对主音稳定性有最大的支持、巩固作用。在实践中,副支柱音一般是配合正支柱音共同起支柱的作用。有了支柱音,主音才能稳定。所以支柱音有明确的调式作用,可称为‘功能性音级’或‘调性音级’。”②以主音、支柱音、副支柱音为稳定框架的民族调式在视唱中具有广泛代表性,它是一种常见的调式旋法,对调式感培养和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变化音体系与自然音体系的调式有很大的不同,变化音的出现使某些音向其他音进行的加剧和尖锐化,进行中产生导音的形成、导音的解决、导音的消失等情况。给建立和培养调式感增加了许多困难。变化音的种类很多,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在训练的时候,必须清楚其所有类型,如变化助音、变化经过音、小调中的降ii级、变化邻音、变化半音阶、变化音模进等。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变化音的种类和概念是不清楚的,必须加以解决。在识谱过程中,不能被很多升降号、还原号搞的不知所措,只有明确了调式的自然音级,才能确定其他变化音级,唱准自然音级才能唱好变化音级。这是一个前提,也是唱好变化音视唱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中,每一条视唱训练都是要涉及到调式问题。要使学生建立调式感,必须在调式理论引导下进行,同时指出,只有调式理论是不够的,调式感的建立往往是一种音响感觉的建立。因此,所有的判断必须通过听觉来完成。要对调式的变化进行反复甄别,以此来获得听觉体验。最终使视觉的东西真正感知为听觉上的习惯。既有理性认识,又有感性体验,有听觉的积淀和感知能力,这样才真正建立起调式感知能力。

听觉水平较差的学生,不能较好地建立调式感。表现在主音感知能力差,不能对稳定和不稳定音级做出正确的判断。甚至把音乐未完结或不稳定音级感知为稳定音级。视唱的早期教学,要特别重视调式感的培养,尽管调式感的培养是贯穿视唱教学始终的,但是无升降号的视唱则少一些其他调性的干扰,是培养的好时机,可以为以后的调式训练打下好的基础。

2、培养多声部音乐听觉水平、发展立体音乐思维能力。

在整个视唱教学中,多声部视唱教学占据重要的部分。它从始至终伴随着单声部视唱的进行而进行。多声部视唱是多声部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一领域里不可多得的音乐语言环境,它对于增强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对培养复调、和声及其织体的感受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声部视唱主要分和声性和复调性两大类,和声性视唱多表现为音乐的纵向组合,以主调和声音乐风格和声衬托主旋律声部为基本形式,音乐音响效果较单声部更丰满和更具有表现力。复调性视唱是复调音乐的一个缩影,它以立体的多层次和巧妙的织体结构形式出现,表现为节奏轻重缓急错落有致,旋律线条起伏跌宕,音乐、音响变化丰富。“复调音乐是人类在听觉上不断追求更新颖、更多样的美感,在艺术上不断追求更强、更丰富的表现力的产物。它是大干世界千姿百态的,多层次的各种事物、现象的反映,是各种人的不同形象、性格心态的反映,是每个人时不时会出现的复杂思绪、情感的反映,也是生活中相互对比、协调、交织着的各种声音的艺术的再现。”③

在演唱多声部视唱时,要使学生从听觉上真正感受到它的美。和声性的多声部视唱要注重音乐的纵向进行,感受其声部的纵向关系,协和与不协和搭配以及变换丰富的和声色彩,强调和声功能性,但同时也不应忽视它的旋律性。复调性多声部视唱注重音乐线条的横向发展、感受线条和层次感。缕清各相对独立的旋律声部和旋律线条。在训练时要使听觉和声音产生互动,不能只顾唱自己的声部,甚至只唱不听。培养学生学会倾听音乐,唱一个声部,倾听所有的声部,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声部,使之达到准确、协调、平衡、统一,把握整体表现,形成完美和谐的音乐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高水平的多声部音乐听觉能力。

3、培养音乐节拍、节奏感。

各种各样的音乐节拍、节奏拍没能像视唱教材里如此集中地反映出来。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出,视唱教材里反映了几乎所有的节奏、节拍形式。音乐节奏变化多端,但再复杂也需有序,也就是说音乐节奏要服从于一定的节拍组织。在音乐的各要素中,时间是最重要的`,音乐的时间是通过一个一个的节拍呈示出来,因此节拍就像每一首乐曲的细胞。

视唱教材里反映的拍子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三种拍子构成拍子的基本形式,即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其他拍子都与这些拍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或者说是它们的变化组合而成。强弱交替是音乐节拍的基本特征,强弱显示了一种矛盾,也体现一种对称,一强一弱的二拍子是最基本的拍子,是一个完整的、平衡而和谐的节拍。三拍子由于它突破了二拍子时间和强弱关系上的对称,因而它富于动感,是活泼而有特性的节拍。四拍子是一种复拍子,这个“复”字实际上体现了一种重复,一小节有强和次强拍,由于它也有对称、平衡的特点,因此与二拍子有些相似,但同时又有区别。我认为,视唱教学应重点对这三种拍子加以训练。唱视唱时必须严格地用手划拍子,通过外在的动作来强化对节拍的理解,建立内心的感受。这三种拍子认识明确了,其他拍子感知也就较容易了。譬如五拍子是由3+2或2+3组合;六拍子是由3+3或4+2组合;七拍子是由4+3、3+4或5+2组合;八拍子是由4+4组合;九拍子是由3+3+3组合而成等等,总之,它们总离不开二、三、四拍子的基本律动规律。

在视唱中对节奏的感知,我认为最重要是节奏律动和节奏凸理的积累。视唱里反映的节奏形式非常多,从简单到复杂,认知也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潜移默化的过程。与其他节奏训练不同的是,视唱中的节奏形式都是通过视觉由声音再现的,当各种各样节奏承载着优美的旋律用声音表达出来的时候,人们的情绪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时候,最能感受到各种节奏的表现特征,对节奏的理解也就更深刻,记忆更准确。

视唱中有很多民歌和民间音乐,它们中所反映出的节奏和节奏型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特有风格,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因此,理解一种节奏和节奏型往往能深刻感受到一个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这些节奏感知与单纯的节奏训练相比更显得重要。

学习视唱的意义是非常广泛,远非上述这些,本人的论述只是一些粗浅的看法,只能浅尝辄止。我认为,通过视唱的学习,真正感受视唱中的音乐语言环境,从这个环境中吸取其音乐的精华,以音乐要素感知为切入点,深刻理解调式的稳定性、倾向性,以及各类调式尤其是民族调式的旋法和特征,认识调式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风格特征,牢固地建立调式感。从音乐节拍、节奏中感受音乐脉搏、运动、呼吸、律动等等;从多声部视唱中去感知主调性多声音乐的纵向组合、和声衬托、协和搭配的静态感、舒适感和不协和搭配的紧张感、动态感,感知复调音乐的旋律线条、层次感,以及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音乐结构。使视唱课堂成为认识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重要窗口,最大限度地、多方位地积累、存储、记忆音乐语言信息,为音乐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注释:

①《音乐能力心理学》p.85[苏]m.b.捷普洛夫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五声调式及和声手法0p.25张肖虎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③《音乐教育心理学》p.21 0赵宋光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语言的重要性篇二

不容忽视的无声语言论文

摘要:是教师与幼儿沟通的一种特殊的无声语言,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种独特的辅助工具。教师在课堂上只有正确运用体态语,才会提高教学的功效。

关键词:幼儿;教师;体态语

没有体态语参与的教育活动是不存在的。幼儿由于理解语言的能力差而模仿能力强,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体态行为。体态语是教师与幼儿沟通的一种特殊的无声语言,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种独特的辅助工具。8年的幼教工作,我对教师体态语言有一些体会来与同仁分享,不足之处,请斧正。

一、幼儿教师体态语的形式

教师的体态语言可包括一般形式和消极形式两种类型。一般形式的如下:

1、面部表情。人的面部表情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人们通过面部色彩的变化,五官在一定限度的`位移和面部肌肉的变化,向周围的人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

教师的表情受到两种情况的制约:一是对幼儿的态度、情感,二是所表示的言词内容。就对幼儿的态度情感来讲,教师的表情基调应该是微笑。因为,微笑是最好的非语言性信号,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体态语。教师的微笑是为幼儿学习创造良好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使幼儿在保持学习时具有祥和、平静心境的关键所在。

2、手势。手势是教师向幼儿传情达意的动作姿态,有助于强调教育活动中有声语言的重点,增强说服力,加深语意和语感,使教育教学活动收到更为深刻的效果。在讲述教学内容时,幼儿既听又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更适合幼儿接受的需要,从而促进幼儿积极的形象思维。如:教幼儿学“小白兔”的儿歌,教师边说儿歌边将双手的食指和中指伸出分别放在头上,代替小白兔的耳朵,生动地表现出小白兔的形象,增强了儿歌中语言的感染力,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3、眼神。眼睛所传达的感情有时很深邃和玄妙,甚至为有声语言所不及。一身在于脸,一脸在于眼。幼儿教师的眼睛应该是会说话的,幼儿常常能够在教师的眼神中找到某些事情的答案。教师的眼神能够促使幼儿积极思维,引起幼儿爱与恨的情感,其无穷的变化表述着教师的种种思想、情感和希望。

4、衣着服饰。人们讲究衣着和饰品,既是出自追求美的本能,更是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教师的服装应以整洁、大方为原则,切不可穿奇装异服,过分打扮,当然也不能肮脏邋遢,不修边幅。

消极性的体态语是指对教育效果起负作用的体态、姿势、动作,有如下几种:

1、抠鼻孔。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体态习惯,一是不文雅,二是不卫生。

2、挠头皮。会给人一种不卫生的感觉。   3、拍脑门。是一种轻度自我谴责行为,一般是在忘记完成某些事情,或忘记了某些知识时的习惯性动作。

4、腿部抖动。有的教师讲话时,喜欢一脚踏在讲台的横木上并不停的抖动,采取坐姿时,将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不停抖动。这是一种不好的体态。

5、瞪眼。瞪眼是发怒时的一种面部自然表情,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教师,却应该有意加以控制。

6、漠视。是一种令人伤透心的漠视,教师必须避免这种使用这种眼神对待孩子。

二、幼儿教师体态语的运用原则

教师课堂体态语的运用应该讲究技巧,注意方法。概括地说,运用体态语应该适度、自然、协调。

(一)适度。体态语为语言交际活动不可或缺,但并非任何一种体态语都可以引进课堂。要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体态语要服从有声语言的表达需要,为表达内容服务。对于教师课堂体态语,不可不用,更不可滥用。一般来讲,体态语大多出现在表达意义或情感过程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分,这样,就不能要求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都要附之以体态语。

(二)自然。教师课堂体态语是教师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就要求体态语的运用不能故作姿态。无论是从审美的角度还是从表达的角度,体态语的运用都要自然得体,既要符合美的原则,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要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三)协调。教师课堂体态语必须服从教学内容表达的需要,并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切忌生搬硬套,矫揉造作。体态语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它应该与表达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体态语必须注意这一问题,否则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总之,体态语做为非语言交际手段中的一种,它在教学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我们不能忽略这种作用,特别是培养教师的高等学校,除了培养学生的言语修养外,还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体态语言修养,因为这也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教育手段。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态语仍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它通过与语言手段的配合,对教学起着辅助促进的作用。

音乐语言的重要性篇三

语言与音乐论文

一、音乐与语言的相互影响

根据以上对音乐与语言大脑机制的研究结果进行推理得出,无论针对音乐还是语言的学习,势必会促进共享脑区的发展,进而促进另一方面的学习。而这一推论已被多数学者研究证实。

(一)音乐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

音乐学习不仅能影响人的语言记忆,还有助于提高音高辨识力及拼写能力。有中国学者做过实验,将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一组15个单词让学生试听两遍,试听后让学生将所听到的单词写出来,结果显示,从小接受过音乐训练的32名学生,在试听后写出的单词量明显多于未接受音乐训练的学生。一项美国进行的实验,对10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非语言智力因素、拼写、阅读等方面测试,结果显示,60%接受过乐器演奏学习的学生,在拼写方面的表现、智力水平明显优于其余40%未接受乐器演奏学习的学生。一位法国学者选择法语口语短句与音乐短句,并升高部分句子末尾音的基频,播放给母语为法语的40名10岁儿童试听,结果表明,学习过三年左右音乐的18名儿童,均能辨别出语言中微弱的音高变化,而其余12名儿童不能辨别出。以上实验均证实,音乐学习可提高音高辨识能力及拼写能力。另外,音乐学习还可促进对外语的学习。某音乐学院的外语教师对60名学生进行实验,其中将音乐综合测试成绩为90分以上及60分以上学生分别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英语能力测试,结果显示,研究组英语能力测试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结果与以上观点相符。

(二)语言对音乐的作用

语言节奏对音乐创作具有潜在影响,美国一位学者用不同语言歌曲的器乐版本试听,之后将旋律中的音高部分去除,保留旋律原有框架试听,结果显示,在两种情况下,听者均能辨别歌曲原有语言。这一研究可从侧面证实以上观点。

(三)音乐与语言结合对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作用

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综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较陈旧、教育理念淡薄、课程设置随意、内容单一,主要以欣赏课为主,且重视教师讲授,忽视学生的实际参与,课堂教学质量较差。为提高教学质量,应不断改进音乐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音乐与语言结合的积极作用。

1.音乐与语言表达、思维技巧结合在授课时,为使音乐与语言表达、思维技巧充分结合,可选择标题音乐如《鹅妈妈组曲》《百鸟朝凤》等。在欣赏此类歌曲时,可先让学生聆听,不告诉其曲名,在初次聆听中,进行分段欣赏,并引导学生对歌曲出现的音乐形象进行回忆,讨论歌曲中的音乐要素。复听后,让学生发言对歌曲中音乐形象及音乐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并让学生在课后对该歌曲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下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等,并再次聆听,对该歌曲的学习加以巩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加深学生对所学歌曲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2.古诗词欣赏、音乐欣赏与音乐旋法教学的结合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与现代民歌中的旋律发展方法很多是相通的,如古诗词中“顶针格”与民歌中的`“鱼咬尾”功能相通等。在教民歌时,可先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原词及旋律,对比音乐作品与相关古诗词作品,之后让学生将所熟悉的与情绪相符的古诗词填进旋律中,这既可加深学生对旋律的记忆,还可巩固已学的文化知识,并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另外,在西方音乐中,也有“鱼咬尾”等方式的类似旋律施展方法,可适当将其应用于教学当中。

二、结语

综合高校在提高国民音乐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着重在培养高品质音乐爱好者,为更好地发挥综合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作用,应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打破现有教育模式的局限。为创新综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引进其他领域的优秀成果是必要的。利用音乐与语言的相互作用,使音乐教学模式得以创新,进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综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发展。

音乐语言的重要性篇四

语言课堂环境建设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讨论了课堂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如何建设有益的课堂环境。

论文关键词:课堂环境,人际关系,情感

语言学习是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课堂环境,这三个环境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所示的同心圆来表示,其中处在中心的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是课堂环境,因此课堂环境的建设对于语言教学举足轻重。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努力改善课堂环境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效果。课堂环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人际环境,情感环境和物质环境。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说明如何建设有益的课堂环境。

1.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建设主要依靠学校的努力,物质环境指教室的物质条件,包括桌椅状况,座位安排形式,多媒体的声音及图片质量,光线,温度等因素。其中桌椅的高度比例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阶段,为伏案学习创造舒适的条件。座位最好采用开放式,目前多数学校都在语音室的座位之间设计了隔断,这种座位安排虽然可以使学生个体免受干扰,但却阻碍了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不利于课堂活动的展开,不符合语言课堂的宗旨。语言教学同样也不适合在阶梯教室展开,因为座位的层次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平等的心态,在不平等的条件下,学习者自然会滋生防御心里,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多媒体的声音和图像要力求做到使学习者听起来舒服,看起来清楚。笔者所在学校,多媒体被嵌在铁质的箱子里,播放语音材料时,声音混沌不清,严重影响了学生情绪和教学效果。此外,教室要明亮,昏暗的灯光容易导致困倦,温度也要适宜,通风要好。科学合理的物质条件会促进语言习得,但笔者认为,物质环境并非语言认知的决定因素。

2.人际环境

语言课堂由于其交际性,必须在一定的人际环境中展开,包括班级关系及师生关系。

2.1班级关系

融洽的班级气氛有利于交际性课堂活动的展开,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班级关系的建立必须以班级成员之间相互认可为前提,不管班级成员之间是否有良好的第一印象,相互认可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相互了解是促进相互认可的重要步骤,除此之外,彼此接近,接触,交流,合作等活动形式也能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可。语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和学习任务,创造机会,使学生彼此接近,接触,交流,逐渐建立相互认可并相互信任的关系,最终会出现班级关系和认知过程相长的局面。

2.2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讲师,教师和导师。其中讲师指那些只熟悉专业学科知识而不了解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教师。教师指那些既懂学科知识又熟悉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教师。导师除了熟悉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外还积极钻研并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内在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有益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做导师型教师,而且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法。

2)以身作则,模范遵守班级准则,如不迟到,不早退,上课时绝不开手机等以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3)保证课堂环境中机会和权利均等。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要让大家感觉到在老师心目中都有一席之地,不应偏袒一些而冷落另一些。

4)充分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以过程评价为主,注重认知过程,认可学生在过程中的进步。评价要客观公正,以鼓励为主,勿用威胁性言语。

5)恩威并重,在授课和学生发言时,面带微笑以示鼓励,但是教师维持课堂秩序时又应表现出应有的威严,以确保课堂氛围和而不散。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课堂氛围自然是和谐、积极的。

6)注意自己的非言语行为,得当的非言语行为使学习者感到安全舒适。

3.情感环境

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情感和认知相辅相成。如果缺乏积极情感,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营造积极的情感环境可以帮助实现课堂氛围的最佳化。表一中提到教师和和学习者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因此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学习者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

3.1学习者情感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焦虑,抑制,学习动机等。其中焦虑是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较大障碍,焦虑情绪的产生与过去的经历及周围人的态度有关。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创造安全环境,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心理。抑制是学习者为了保护自我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缩行为,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同学因为怕犯错误或怕影响自我形象不敢参与语言活动,这就是抑制因素在起作用,因此教师要创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气氛,首先要帮助这些学习者克服抑制情绪。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外在动机则指语言学习所带来的好处,如:学好英语可以帮助找到理想的工作等。相比之下,内在动机持续时间较长,也是促进学习者长远和全面学习的重要条件,如果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学习者才会积极主动的投身到语言活动中去,课堂环境自然会活跃起来。

3.2教师情感

作为课堂决策者,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情感,学生容易受到积极情感的感染而更主动的投入课堂学习中去,反之如果教师情感消极则会阻碍学生的认知欲,造成消极的课堂环境。教师情感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移情,指的是教师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迅速准确地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内在情感和行为动机。果教师有较好的移情能力,则更易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抑制等不良情绪,建立和谐,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移情能力就要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课堂活动时,注意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计划,使课堂真正互动起来。

参考文献

1 arnold, j. .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王文. 论教师的移情能力[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25-27.

3 彭春萍. 商务英语教学中的移情研究[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 16-18

音乐语言的重要性篇五

幼儿园如何创造优良语言环境论文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冬天,教师可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种植一些白菜头、胡萝卜根。萝卜挖空后,可在里面种蒜等,让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在下雪天,让幼儿去接雪花,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极了。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

(二)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思维活动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注入式多,这是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还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一)多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幼儿回家之后,仔细观察、查找,当老师讲完故事之后问他们:“除了故事里大树、小草、小动物的变化外,还怎样知道春天到了?”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身的体会,积极地发言。幼儿说:“小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妈妈有宝宝――小蝌蚪了;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春天到了,可以放风筝了。”等等,幼儿列举了许许多多他们生活中的经验,幼儿兴趣很高。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粮食,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欲想发挥图书作用,也需要教师与家长做具体指导。光知道给幼儿买书不成,还要教给幼儿看书的方法,并能根据图画内容讲述,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多听

培养幼儿注意地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讲故事是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因为幼儿不识字,他们是文学作品的听众。将不识字的幼儿引入文学世界,就需要找人给幼儿讲,让幼儿认真地倾听,达到教育目的。给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给幼儿听录音故事、听别人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谈;带领幼儿听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后模仿,想像,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让幼儿多听,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声响的能力,发展幼儿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这也是文明习惯的一种表现。

(三)多说

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当幼儿用语不当时,教师及时予以纠正。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与幼儿交谈。幼儿学习语言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因此,我们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四)多练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幼儿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孩子多练习,重复地练习,逐渐地掌握。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注意及时纠正、练习,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幼儿学习语言,主要靠模仿,因此,我们就需要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

三、教幼儿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培养幼儿的礼貌言行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育孩子尊敬长辈、成人。要求幼儿能用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地打招呼、称呼人,会问早、问好,道别。教育孩子当遇到困难需要

帮助时会说:“请您帮我”受到帮助后,会说:“谢谢”。教育孩子当自己不注意影响别人时,会主动诚恳地道歉,而当别人影响了自己时,能克制、谅解别人,会说:“没关系,不要紧。”等。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音乐语言的重要性篇六

摘要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产生以及新闻媒介种类的不断增加,同新闻有交叉的学科也不断的产生和发展起来,新闻语言作为与之相关、相近的学科就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形成,但在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的同时在一些方面依然可圈可点,本文就目前的新闻语言研究现状做了一个综述,对新闻语言的现状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希望对后来的研究者们提供一个不算成熟的参考。

关键词

新闻语言;研究综述;研究反思

一、新闻语言研究现状分析

新闻语言是对社会现实立体的呈现,同时,也是一种鲜明的公共语言,因而,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一方面更容易进行有章可循的分析,另一方面,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值得去研究。

新闻语言具有新闻的属性,同时又兼顾语言的属性,是一种特殊的有新闻性的语言呈现,因此,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常常要涉及到一个交叉性学科的研究,如林溪漫《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与合流》对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根本区别展开讨论。同时,就新闻与文学“合流”现象进行剖析。鉴于这一特殊的学科属性,国内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从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角度等的不同来加以划分,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一)不同研究内容的新闻语言研究

研究新闻语言,首先要弄清楚何为新闻语言,新闻语言至少包含新闻和语言两个要素。新闻,是传播者通过传播媒介向受众传播以事实为前提和基础的信息,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因此,在近年来的新闻语言研究中,有很大一部分对新闻语言的本体的研究。这类研究大多体现在对于新闻标题语言、语言运用、模糊语、语用规范以及新闻特性等等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文献中。

石义彬《论新闻语言的本质特性》认为“新闻语言是如实呈现客观事实的语言,是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反思的结果,是一种“受众约语言”。它来源于社会实践,依赖于社会实践,它的面貌总是随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随社会兰活约发展而发展的”,由此分析了新闻语言的本质和特性。喻国伟《浅论新闻语言的时代性》认为新闻语言可以从词汇和语言风格这两个方面体现它的时代性。“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没有语言,无以成文学。同样,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闻语言,没有新闻语言,一切报道全无依托。”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语言的研究不可小视。此外,宋嘉扬《论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艾丰《新闻语言的具体特点——谈谈在报道中如何使用“具体”和“准确”的语言》、都从不同的内容对新闻语言进行了研究分析。

(二)不同研究角度的新闻语言研究

沙林觉斯蒂芬·厄尔曼说过:“语言有两种用途。语言可以用来陈述事实传达客观的论点,其目的纯是交流。同时语言也可以具有一种主要是情感的、能动的功能,即表达、激发感情和影响行为的功能。”新闻语言同时兼备着两种属性,因此,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更多的学者会从语用学和修辞学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分析。

葛西劝、葛素表《对新闻语言中新词语应用的一点看法》中提出,新闻媒体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窗口,对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李菲《新闻语言中的消极修辞》认为新闻语言的表达效果不仅直接关系着一篇新闻的传播效果,而且影响着一篇新闻的质量高低,文章主要从新闻标题、词语的表达以及句式的安排等方面探讨了新闻语言中的消极修辞。

(三)不同研究对象新闻语言研究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技术的普及,新型媒体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新闻语言在不同媒体中的呈现和反映形式也因此产生出微妙的不同,这种改变,有其进步的空间,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不同媒体的新闻语言使用研究,也成为新闻语言研究的一个新路径。

1、以报刊为对象的新闻语言研究

报纸刊物作为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新闻媒介,有其固有的、特定的语言规范,报纸的标题特别是新闻标题“既是新闻事实的浓缩与结晶,新闻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认识与评价,是媒介对舆论的引导”。所以这一方面的研究占了很大一部分。丁春花《中国报纸新闻语言中称谓语系统研究》就以《文汇报》为例,分析了新闻语言中称谓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历史变化。对于鲜少有对新闻语言(特别是报纸语言)这一特殊领域中的称谓语进行系统、全面地研究。叶林海《报刊新闻语言运用三原则》论述了报刊新闻语言的运用呈现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遵循三大对立统一的基本原则:朴实与生动的统一、准确与模糊的统一、简洁与严谨的统一。

2、以电视为对象的新闻语言研究

电视自产生以来就很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电视的普及、受众的增多、受众整体素质的提升和要求的增加,电视新闻语言也开始发生时代要求下的变化。周伟红、张凤辉《电视新闻语言探析》中分析了电视新闻的语言有着与报纸新闻语言和广播新闻语言所不同的特点。此外,《电视新闻访谈语言元功能分析》、《新闻调查——出境记者的叙事特质》等等研究类的学术文章开始出现,甚至对于地方方言类节目的研究也初见端倪。这些都是媒介活动发生改变后随之而来的语言方式的转变,这一类研究也是对于电视类节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闻语言运用及其变迁的必要性的探讨。

3、以广播为对象的新闻语言研究

广播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曾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意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广播的使用范围不在广泛,但终究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只是,目前对于广播的新闻语言的研究甚少,还有待研究者可以发掘其中的研究价值进行探讨。

4、以新媒体为对象的新闻语言研究

我们现在所说的新媒体一般是指: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言的。新媒体的出使得新闻语言在语言运用的通俗化、陌生化、创新化等方面的变化尤为明显。但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控制的弊端。在这一背景下,对网络新闻语言的研究开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有大量的文章开始涉足这一方面的研究。房新宁、李川《网络流行语在新闻语言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新闻语言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网络新闻语言与话语权变迁》分析了由于网络传播者身份的多样化、网络传播渠道的多元化,网络新闻语言的主观倾向呈现复杂化,“与传统新闻高临下的传播方式不同,平行的横向传播模式使网络新闻不仅设置了公众谈论的话题与讨论的议程,而且为更多人提供了发言的渠道,使语言意识倾向发生了一定变迁,话语权不仅仅局限在少数人的手中,使话语处于有序竞争状态。”

二、新闻语言研究现状述评

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我国虽处在一个新的阶段,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在各类学术性刊物上公开发表的研究新闻语言的论文,有百余篇。著作有蓝鸿文、马向伍的《新闻语言分析》、黄匡宇的《电视新闻语言学》、李元授、白丁的《新闻语言学》、孙国平的《实用新闻语言》、段业辉的《新闻语言学》、李佐丰的《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学》等等。另外,在许多新闻学教材,尤其是大部分论述新闻写作的著述中,对新闻语言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有的还设有专章进行了讨论。这些研究和探讨都对新闻语言的研究产生了很好的开端,在这一基础上,近年的新闻语言研究中,研究人员不断增加,研究范围有很大的扩大,研究成果也有了更深的意义和价值。相信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质的飞跃。

然而,在开启一系列关于新闻语言的研究时,作者对新闻语言定义的理解不同也造成了对新闻语言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的不同。这就导致了新闻语言研究的某些不足和缺陷。从表象来看,似乎研究新闻语言的论文不少,但是,逐一研读这些论文会发现,结合语言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理论来深入研究我国新闻语言与权力与意识形态等关系的期刊论文几乎没有,也缺乏结合这些学科理论来研究我国新闻语言范式演变以及这一演变与政治、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影响与被影响关系的论文。

一方面不少论文停留在表象层面的概括上,缺乏结合相关学科理论对之的深入分析,如《新闻语言应简练》、《新闻用语要有新发展》、《浅谈新闻语言的节奏》、《浅谈新闻写作的语言美》等等,这种论文是典型的感想式随笔,不是真正意义的学术论文。

此外,有些论文从题目上看似属于很接近的相关研究,但内容则基本没有涉及。如《从时代变迁看新闻语言的发展变化》一文只谈了解放后至文革前、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几个不同时期我国新闻语言的风格特征,整个论文只是对表情况的描述,没有深入分析。

还有部分论文涉及到用“批评语言学”理论来分析新闻语言,但并没有涉及到我国自从国人办报以来新闻语言的范式演变以及我国新闻语言与政治、社会环境的关系。如《从批评性语篇分析透视两则新闻报道()、《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角度分析新闻报道》(2008)。另外,这类论文的作者主要是语言学专业以及外语学院的师生,新闻专业的师生对此研究不多。

对于兴起的网络语言研究类论文也有明显有追逐潮流之嫌,如《试论网络新闻语言与网络语言的异同》、《网络新闻语言的认知语境观分析》、《网络新闻语言的隐性功能分析》等等,这些论文所研究的内容多属于应用方面,且多是只从表象上描述网络语言的特点等,缺乏理论借鉴与学理深度。

三、新闻语言研究现状反思

语言的本质即人的本质(海德格尔语),伽达默尔认为在文本与读者、传统与现在之间起桥梁和中介作用的正是语言,理解过程也是一种语言过程。索绪尔(ferdinal8aussure1857—1913))把语言现象划分为语言(1anguage)层面和言语(parole)层面;语言是深层的结构和规约,言语则可以认为是显性的表达层面,所以,语言不止是在语,还要言。新闻语言更是要在语、言,的基础上,契合新闻报道的各类规范,这就对新闻语言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新闻语言作为大众媒体传播信息的符号中介,新闻语言的变化也必然是新闻流变的某种外显和表征。一方面,新闻语言有自己较固定的表现模式,它是对社会现实立体的呈现,同时,它是一种鲜明的公共语言。另一方面,“作为新闻的载体,新闻语言伴随着新闻媒介的产生而出现,并伴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而发展。”因此,鉴于上述因素,新闻语言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值得去研究。如何运用好新闻语言,更好地发挥它的传播功能,更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进行认真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但在我国新闻学研究领域,就目前而言,还缺乏一个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的内容还比较狭隘、静态研究仍然是研究的主流、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还比较缺乏,更缺乏上升到语言哲学、政治学高度的关注和深层次思考。基于这些客观原因,新闻语言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发展的艰难阶段。但是,我们也应该坚信,艰难的准备工作终究会迎来曙光。这当然也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人员以及研究人员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相信,当语言研究随着重心逐渐由静态而动态,由句子而语篇发生重大转移,语篇研究这场“兴师动众的,也许是涉及若干代人努力的马拉松竞赛”,将会促发学界的一次重大革命。

参考文献:

[1]艾丰.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j].新闻与写作,(11).

[2]金永辉.新闻语言的时代性[j].时代文学,2009(24).

[3]业辉.新闻语言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4.

[4]王群,曹可凡.谈话节目主持艺术[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5]李美霞.话语类型研究[m].科学出版社,.

[6]王一川.语言乌托邦--20世纪西方语言论美学探究[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音乐语言的重要性篇七

摘要: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低下,这体现在部分小学生不愿意学习汉语言知识上、对汉语言的知识非常肤浅上、学生不能应用汉语言流畅的进行社会交流上。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言教学

一、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目标

汉语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语言,它承载中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儿女用来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学习汉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汉语言、让小学生为汉语言背后的文华感到骄傲、能够用标准的汉语言完成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任务。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却发现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这说明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教学效率不高,小学语文教师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水平。

二、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途径

1、从兴趣爱好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在开展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时候,如果语文教师一味的给学生讲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学生会因为觉得这些知识太枯燥而不乐意学习。为了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从他们的兴趣爱好着手,让学生了解与兴趣爱好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就会愿意自主的吸收汉语言文学知识。

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部分学生受到耳闻目睹的影响,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而这些传统文化中包含有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就能在学习汉语言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深厚的汉语言文化,他们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会成为推动学生积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力量。

3、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小学生产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没有用处的感觉。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到汉语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教师要从实践应用的角度着手,让学生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使小学生理解到自己学好汉语言文学知识,就能提高语文应用的水平。

三、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方法

1、从教学主体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喜欢以“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非常排斥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为了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从教学主体上创新,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为了创造出这样的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主题。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曾经很有兴趣的汉语言文学事物。一名小学生非常喜欢打《幽城幻剑录》这一款游戏,他听说这一款游戏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连一块石、一根草的命名都应用着典故,这名学生对这款游戏有强烈的兴趣,然而却不知道如何鉴赏这部游戏中蕴含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他的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起分析游戏中谈到的名词,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理解到,游戏中的饕餮这个怪兽源于中国的古书《山海经》,这部书中描述它是羊身、虎齿、八爪的怪兽,它的眼睛在腑下,十分贪吃,现在人们形容一个人十分贪吃,且食量很大的时候,就会说他像个饕餮。教师可以引导这名学生继续提出有可能是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范围,自己和学生一起研究。

2、从教学方法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习惯给学生讲述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这使学生觉得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非常枯燥。为了让学生改变这种教学认知,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教学方法上创新。

比如一名小学生很有兴趣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想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教师可以从成语典故这个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了解到“秦晋之好”这个成语的由来,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到这个成语的出现源于秦晋两国的一场婚姻。那是在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比较强大,晋国国君夷吾出兵攻打秦国,然而却作战失败,秦国当时还不够强大,虽然秦国一时战胜了晋国,秦国国君却不宜与晋国为敌,秦国国君为了巩固和强大的晋国之间的关系,于是将女儿怀赢嫁给夷吾的儿子公子圉,两家从此成为“秦晋之好”。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个典故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对婚姻进行祝福,却有“秦晋之好”这种说法,却不说“百年好合”呢?学生经过思考就可以了解到,虽然这两个个成语同样是描述婚姻的一种状态,然而“秦晋之好”却偏重于描述婚姻的社会层面,而不是描述于婚姻当事人的感情层面。

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汉语言知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思考的乐趣、享受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从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汉语言文学很枯燥。

3、从教学平台上创新

在传统的汉语言教学中,汉语言教师不太注重创建一个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成果。实际上,给学生一个展现的平台,这个平台既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以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开典一个古典诗词欣赏会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语文课本以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学生要说明这首诗词为什么很优美,它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意境等。在这个诗词欣赏大会里,学生能够通过诗词欣赏的方式传达自己的审美品味、展现自己的汉语言水平、享受和其它学生交流的乐趣等,从而学生得到学习汉语言知识、应用汉语言知识的动力。小学语言教师给学生创建展现的平台,就能通过这个平台给小学生学习的动力。

总结: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率低下,这体现在部分小学生不愿意学习汉语言知识上、对汉语言的知识非常肤浅上、学生不能应用汉语言流畅的进行社会交流上。语文教师只有从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汉语言知识的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通过全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蕾.邹细华.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

[2]连亚飞.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6).

[3]梁琳.汉语言文学专业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音乐语言的重要性篇八

【摘要】

全球经济一体化给国内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所以在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选择中,条件就更加苛刻。因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就必须不断的提高专业应用性。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专业,多数人对其抱有一定的误解,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经济创造性就相对较低、应用性就相对较差。因此,只有不断的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模式;教学体制;师资水平;实践运用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优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是众多高校专业组成的一部分之一。受到教育改革的影响,汉语言文学专业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所以,很多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难以找到符合自己的工作。因此,为了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及就业率,做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问题的研究就成为了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实际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汉语言专业学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高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输出高素质优质人才的基地,所以高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根据社会各行业发展中对人才应用性及综合性的实际需求及时的调整、改变高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及手段。就汉语言文学而言,自身的应用性不强,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该专业的应用性。

(二)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高校是青少年的学生的聚集地,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最佳战场。受到国家素质教育相关政策的影响,高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提高对学生个人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所以,高校要做好学生专业应用性提高的有效培养,利用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专业应用性的过程,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双向提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高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及内容

汉语文学专业存在的时间较长,但是教学模式与内容延续至今都未曾有较大改变,因此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同时也无法保障教育质量及效率的提高。所以,要想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第一步则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状况、坚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的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坚持以提升学生应用性为目标,实现教学内容的扩充与优化,为学生培养良好的个人能力。第二步,教师要积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大胆的引入趣味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全新的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枯燥、乏味等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完善高校教学体制建设

为了确保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高校要积极的完善教学体制建设工作。在发展中,高校要对社会的变化进行实施的观察与分析,有针对性的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制的建设。第一步,教师要基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增加教材及内容,确保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第二步,在教学期间,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因此教师要借助实践活动过程,改善学生对理论-专业技能的运用水平,提升学生理论技能运用能力。

(三)帮助学生建立优秀的阅读习惯

现如今,在“速食文化”影响下,很多学生都心浮气躁,并认为这才是学习的最佳途径。正是因为这种错误价值观的存在,很多学生都深受其影响,从而不能潜心研读。因此,学校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阅读两小时,放下浮躁、静心细读、品味、思考,使所读之书入心入脑。

(四)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业师资水平

教师不仅是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人生轨迹的引导者。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性,高校就必须打造一支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团队。首先,高校要为专业教师提供外出培养与学习的机会,帮助教师了解社会发展状况、丰富教师的知识储量、提高教师的汉语言专业理论知识及综合技能的实践运用能力。其次,是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设计的学科应用性。三是提高教师素质,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向学生传播渊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讲授丰富的实践经验,满足提高学科应用性实践要求。

(五)增强实践应用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只有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性。所以,为了全面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应用性,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完善、强化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造模拟情境,比如模拟某社会高企招聘或工作环境,让学生与教师在模拟实战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为学生培养优秀的语言习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训练,在确保写作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素养。进而帮助学生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综合应用方法,使学生逐渐的适应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就业时的市场竞争能力。

结束语

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应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的调整、完善教学目标、模式、方法,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的综合运用水平,帮助学生提升其自身的专业应用性,强化学生在市场就业中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j].宋洋.才智.(04)

[2]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j].顾路路.新西部(理论版).2016(04)

[3]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改的思考[j].季雪冰.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4).

音乐语言的重要性篇九

摘要:

汉语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语言博大精深,汉语言文学在现代社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散文是汉语言文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直接表达出汉语言文学的精髓。但是在现代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并不重视,学习的积极性在不断减弱,尤其是在进行散文赏析的过程中中兴趣减退,这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本文将对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赏析教学工作进行重点研究。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研究

我国是文化大国,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化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整体实力中国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一味提倡经济发展,忽视了文化的发展。我国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更是不如以前,因此对汉语言文学的散文赏析及相关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汉语言文学简介

(一)汉语言文学概述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汉语言文学在开展相应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教授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汉语言文学基本技能等等。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的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以及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能够培养起文化悬窗方面的专门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汉语言文学的整体特色

汉语语言文学有着其自身的特色,汉语言文学能够传承我国的人文精神,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目前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汉语言文学重要的组成内容。在我国民国时期的一些汉语言文章对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通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和学习能够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开阔国民的人文情怀,增强国民的人文素养。

(三)汉语言文学的整体意境

在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和赏析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意境,作者在进行写作和创作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于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在我国汉语言文学中,古诗是最能够体现汉语言文学意境的文体,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够营造出非常好的意境,让自己的诗歌和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二、汉语言文学中散文鉴赏及教学现状

(一)汉语言文学散文的鉴赏

我国目前在开展汉语言教学和汉语言鉴赏的过程中,散文鉴赏是十分中重要的内容,在开展汉语言散文鉴赏的过程中,对于现当代散文的鉴赏主要是对白话散文的鉴赏工作。现当代散文有着自身的特点,这种散文能够在文章中表现音乐层次的美,同时能够营造出美好的意境,。同时,白话散文的叙述内容个别国家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让人们在阅读和鉴赏的过程中更加具有亲近感,能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容和理解,达到更高的散文鉴赏水平。

(二)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教学的缺失

我国目前在进行汉语言教学和鉴赏的过程中忽略了对于汉语言文学散文的教学和鉴赏工作。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大大降低了的汉语言文学散文的教学和鉴赏比例。这就导致我国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对于散文的鉴赏和教学工作,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汉语言文学的整体教学水平,不利于学生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汉语言文学散文鉴赏教学风格死板

我国目前在进行汉语言文散文教学和鉴赏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和鉴赏风格较为死板,在进行散文讲解的过程中往往是将散文通读一遍,然后划分出散文的结构,对散文表达的思想进行分析。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积极性非常差,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不能够更好地学习单文。目前学生对于散文的学习热情在不断下降,学生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并不能够体会到散文所要表达的意境,只是对散文的内容有所了解,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提升汉语言文学散文教学和赏析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一)改变汉语言文学散文教学及赏析的风格

要想提升汉语言文学散文教学和赏析的整体水平就要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改变教学的整体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开展相应工作的过程中要从学校做起,要能够在学校建立起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育的组织领导体制,为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同时高校要十分重视对于哈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要能够制定出完善的文学散文教学体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进行改革。

(二)丰富汉语言文学散文教学及赏析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和教学的过程中要丰富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时代精神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进行改革。要能够在开展教学工作和鉴赏的过程中推陈出新,让语文的课堂活跃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看一些相关的动画的影像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散文教学内容的了解。同时可以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意见,加深对于散文内容和散文意境的了解。

(三)拓宽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的学习途径

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拓宽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的学习途径,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散文的诵读,要能够通过诵读对散文的意境和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同时通过对散文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汉语言文学散文鉴赏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众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中的一部分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我国目前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散文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风格死板、散文赏析教学缺失、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了汉语言文学散文的赏析质量和教学质量,因此应当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散文赏析的过程中拓宽赏析和学习途径、丰富教学和赏析方法、改变教学和赏析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马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意境研究[j].青年文学家,,(02).

音乐语言的重要性篇十

【摘要】

戏剧虽然来源于西方,却成为我国艺术表演的主要形式之一,演绎者不同的作品,呈现着丰富多彩的内涵。不仅传承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发扬了传统民俗文化的特征,继而以戏剧表演的形式突出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同样戏剧表演中的形体语言可以促进中西方表演艺术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戏剧表演;形体语言;运用

戏剧表演形式来源于西方,主要是通过形体语言等来引起观众的共鸣,传达戏剧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在整个戏剧表演中,充分的融入形体语言,可以提高戏剧的喜剧化、生活化色彩。戏剧表演者通过形体语言转换戏剧表演空间传达出各种情感,在空间语言转换等因素的影响下营造出符合戏剧发展的氛围,使得观众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戏剧所传达的深刻内涵,从而促使戏剧表演者获得更多的群众情感基础,有利于表演者更好地发挥戏剧表演的才能。

一、戏剧表演中的形体语言分类

(一)空间语言。空间语言作为形体语言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其通过无声的空间形式来潜移默化地向观众传递戏剧表演信息,营造氛围,以及在空间上设立场景,并且针对每个人对空间不同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展开联想。在保证空间距离适当的情况下,利用空间传递信息,从而使得戏剧表演通过这一形体语言,能够营造出立体的戏剧表演形象,丰富戏剧表演内容,从而吸引观众的目光。

(二)形体语言。在整个戏剧表演中形体语言大多是通过表演者来传达,戏剧表演的情感发展集中在戏剧表演者的身上,通过每一个细节动作的表现,可以引发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联想,并且表演者通过形体语言传达情感信息,在不断引起观众共鸣的基础上,使得戏剧表演者可以流畅地表演整个戏剧,表演者内心情感演绎能力以及表演高超的艺术水平,同时也反映戏剧艺术性的特色。

(三)情感语言。情感语言源自于空间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形体语言传递表演者的形态以及表情方面,表演者通过神情来实现表演内容传递,同时通过面部表情来传达各种情感,使得表演富有生动活泼的情趣。如戏剧《雷雨》中,应用不同人物之间的形体语言转换,完整地呈现了剧情发展以及人物情感等内容,且通过面部表情等形体语言营造舞台空间环境以及历史背景,不仅体现着形体语言灵活多变,便于应用以及立体呈现人物形象、诠释戏剧内涵的作用,而且表演者通过面部表情与空间语言之间的融合,进一步深化戏剧《雷雨》的深刻内涵,提升了戏剧的欣赏空间感等。

二、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应用情况研究

(一)在传递情感中的应用。作为现代戏剧表演的主要手段之一,形体语言以灵活多变的形式以及夸张的表达手法,使得整个戏剧表演借助表演者的情感传达更加丰富的内涵。一般情况下,戏剧的表演者通过使用灵活巧妙的身形、动态、动作等传达着活跃,抑或是压抑的戏剧情感,从而传达出戏剧的内涵,并且表现出表演者内心的情感,在触动观众内心的情感基础上,应用形体语言与观众的情感达到高度的共鸣,从而使得形体语言达到最佳的传递情感的效果。

(二)塑造人物中的应用。舞台戏剧表演的中心是以突出人物和戏剧的中心思想为目标,在整个戏剧表演中人物是核心,表演者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形象的特色是关键,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可以帮助区别不同表演者的戏剧表现力,通过空间语言、形体语言等多种语言的综合立体化的表演效果,很好地诠释戏剧表演的中心思想,并且与主人公之间的形体语言对话,可以将人物形象完整地呈现,并且深入地挖掘戏剧表演的形式以及层次。

(三)突出表演特色的应用。戏剧表演的空间舞台感,主要是依赖于良好的表演空间环境以及高超的演技,并且应用形体语言可以弥补戏剧表演中的环境舞台效果。进一步深化表演主题,从而深入传达戏剧表演的情感。在戏剧的形体语言表达中,可以通过形体语言的形式将戏剧表演的主题内容进一步升华,在融入表演者自身对戏剧独到理解以及情感的基础上,通过形体语言与戏剧表演内容之间的完美融合,将戏剧的内涵进一步升华。尤其是现代形体语言艺术,對戏剧表演的内容融入表演者自身的理解以及演绎能力,从而突出戏剧表演的个人特色,丰富戏剧表演的内涵。

三、结论

戏剧表演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形式之一。在通过肢体语言这一无声的戏剧表演形式传递情感的过程中,往往突出了表演者与观众情感的共鸣,而不是情感之间单纯的语言交流。以无声的形态体现着戏剧表演者高超的演技,从而将形体语言寓意在整个作品中,整个作品又通过动作来反映戏剧作品的内涵,使得表演者通过形体语言的形式,更好地呈现出戏剧表演的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王大勇.反派人物在戏剧表演中的艺术价值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

[2]李清洁.戏剧表演形体训练课程中教学思维及方法的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3]栗镜涵.戏剧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音乐语言的重要性篇十一

顶岗实习放羊现象不容忽视论文

顶岗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理实一体化的高级阶段。许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由于适应岗位要求,用人单位满意,至顶岗实习结束时,自然就转成了就业。但是,职业学校的顶岗实习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实习岗位不足。不言而喻,顶岗实习首先要有岗可顶,但是一所职业学校每年就有成百上千人,众多的职业学校学生都实行最后一年顶岗实习,而企业能否满足顶岗实习所需要的岗位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除了岗位的数量外,专业的不同也给顶岗实习带来了困难。比如,工科类、商贸类、餐饮服务类的专业所需要的岗位相对宽裕,而财经类、文秘类的岗位就比较困难了。由于岗位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顶岗实习就成了简单的打工过程。

顶岗名不副实。就一部分专业而言,顶岗实习存在名不副实的现象。比如会计专业,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质,会计专业的学生很难到企业的会计岗位顶岗实习。于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只好同商贸类专业的学生一样,到一些商业企业、大型超市去做营业员。

管理力度不够。20世纪80年代也有顶岗实习,那时候学生不多,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都是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去落实。但现在学生众多,学校根本没有精力像过去那样安排实习岗位。由于学生顶岗实习的种种难处,不少学校、不少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放羊”现象。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应该既有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跟踪,又有企业的师傅指导,事实上,学校精力不足反映在实习过程就是管理力度不够,顶岗实习学生太多,企业也没有可能安排专人指导,结果大多数学生的顶岗实习基本上处于“放羊”状态。

政策保障欠缺。顶岗实习的学生尽管还属于“在校生”,但他们事实上已经踏入社会。顶岗实习过程毕竟不同于在校园里学习,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差异较大,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顶岗实习和社会上的其他“打工族”一样,没有得到特殊的保护和关爱,在安全生产、执行操作规范、上下班交通、业余生活等方面缺乏保障措施。用人单位居于主动地位,认为能接收学生实习就已经尽到义务了,不愿意在上述方面承担任何责任。

操作层面不妥。顶岗实习在操作层面上存在许多实际困难。比如,不少职业学校都是在同一时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造成了拥堵状况。从企业来讲,企业用人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用人单位有不同的用人高峰和规律,这就导致了“我用人时你不给,你送人时我不要”的尴尬局面。从学校来讲,如果单纯为了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那就意味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必然导致人才培养方案的缩水现象;如果按照常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又很难在同一时间把学生安排到位。

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成因也是错综复杂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一套“拳路”不行,必须用“组合拳”才能奏效,也就是说,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努力,多管齐下。

师生比要下来,顶岗实习质量才能上去。职业学校的许多问题都是“师生比”过高惹的祸,顶岗实习的管理不力、精力投入不够、指导教师不到位等也与此有关。师生比下不来,办学质量就上不去,学校也很难保证有足够的精力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

错位实习,避免拥堵现象。几乎所有的职业学校都是最后一年安排顶岗实习,这就必然造成落实顶岗实习单位的拥堵现象,同时也不利于企业安排实习岗位。因此,职业学校应根据专业的不同、校企合作方式的不同以及用人单位需要的不同,错位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此外,教育部关于“实习不少于一年”的规定,职业学校可以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地加以落实。比如,分单元、分阶段实习,短期实习和顶岗实习相结合,实行1+0.5+1+0.5模式等。

实习按专业来设计,顶岗因岗位而变通。不同专业应有不同的实习方式,同样,不同专业的顶岗实习可以也必须因专业性质而变通,不宜“一刀切”。比如,做不到顶岗实习的专业(如会计、彩色印刷等专业)可以采取“跟岗实习”、“跟班实习”、“帮班实习”等;有条件的师傅带徒弟,没有条件的也可以师傅做学生看。一切从实际可能和实习效果出发,因专业而异、因地区而异、因岗位性质而异。

出台政策措施,保障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有序、有效。顶岗实习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是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最大隐患。政府有关部门应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保障性措施,保障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有序、有效。只有这样,顶岗实习工作才能安全、有序、有效地健康开展。

音乐语言的重要性篇十二

环境对幼儿语言的影响论文

摘要: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教师和家长都要注意自己的说话用词和语气。要给幼儿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健康的语言环境。这样,他们的语言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关键词: 礼貌用语 健康的语言环境 图书读物 家庭环境

语言环境对于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个健康的语言环境可以让幼儿健康地成长,而一个不健康的环境就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幼儿期是语言的关键期

幼儿在实践活动(游戏、学习、劳动)进一步复杂化的基础上,在跟成人交际的范围日益扩大的基础上,言语能力也在随着更加发展起来。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家的一些工作者在对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研究中,也对这一时期儿童的语音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探索,得出了结论:儿童的语音发展与发音器官的成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得出:不同教育条件下的儿童,在语言发展上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所以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也就是关键期。

二、不健康的语言环境对幼儿的不良影响

有一句老话“三岁定终生。”说明幼儿期有多么重要,你教他们什么,他们就会学什么,而且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幼儿期时,他们都喜欢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这时候,由于发展的特点对于好坏的行为还无法分清楚,他只知道一味地模仿,只在乎自己的心情等。 现在班里有一部份的幼儿都是外地人,他们中有些父母没有很多的文化。对于教育幼儿不是很懂,他们每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也不知道无能为力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周围住的.邻居中,有些经常会讲粗话,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而幼儿说的难听的话也都是从那些大人或一些比他们在的调皮孩子那里学来的。记得一次有一位幼儿,他在和别的幼儿玩的时候发生了冲突,他就说了句很难听的脏话。当时的我,听了很生气,就问他是从哪里学来的,他告诉我是从家里学来的。就因为大人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导致幼儿也学这些难听的话。而且,他们很难把这些话忘记,就觉得很好玩。如果一个生长在周围都是些说粗话的环境中的孩子,他也会变得粗俗,不懂礼貌。

所以一个不健康的语言环境对幼儿一生都有不良的影响。

三、健康的、良好的环境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

在父母经常带孩子去观察,多给孩子阅读好的图书读物的家庭中,那些孩子的语言都是发展的比较好的。他们周围大人不说粗话,懂礼貌,在潜移默化中,幼儿就会礼貌用语。比如《孟母三迁》这个故事不就是告诉我们环境对于孩子是多么的重要。要不是孟母。孟子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比如一个生长在好的家庭中的孩子,父母说话都注意词语和优美的语句的运用,在潜移默化中,他也会学到词语并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他的语言也得到了发展。

环境对幼儿的语言影响真的是很大的,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环境会让幼儿的语言发展的更好,同时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也会得到提高。而一个不健康的语言环境会阻碍幼儿语言的发展,他们在那种环境中学到语言对于他们的一生应该有不好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和谐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发展语言,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儿童心理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