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鹊桥仙 鉴赏(14篇)

鹊桥仙 鉴赏(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0 10:38:29
鹊桥仙 鉴赏(14篇)
时间:2023-04-10 10:38:29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鹊桥仙 鉴赏篇一

髯虬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停下酒杯不举起,停下歌声不要唱,等候那圆圆银月跃出东海。不知从哪里飘来一片云,做成了这么大、通天的大障碍。

龙须拈断,星眼瞪裂,只恨宝剑剑锋不快。我要猛地一挥斩断紫云的腰,仔细观看嫦娥仙女长得是什么体态。

银蟾:指月亮。古传说月中有蟾蜍,所以称月为蟾。

许:如此,这样。

髯虬:卷曲如虬的须髯。虬,传说中龙的一种。

星眸:像星一样明亮的眸子,泛指明亮的眼睛。

嫦娥:此处代指月亮。

中秋赏月,有浮云飘来,完颜亮忽发奇想而赋此词。这首词表现出完颜亮排除一切障碍以实现自己野心的豪荡粗犷性格。

此词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对“待月”的过程与当时心理变化的描绘,刻画出作者不可一世的霸主形象,形象地传达了他横厉恣肆的胸怀。

上片起处采用苏轼《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和李白《北风行》两首词中“停杯”、“停歌”的句式,描绘了作者等待月亮升起时的焦灼、急迫心态。而第二句的“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则点出了由于“片云遮月”,使得“待月”的愿望落空,由此造成作者的愤怒之感油然而生,下片则具体描绘作者的愤怒与奋争。上下片用因果关系串联,使之衔接紧密,行文颇具内在的逻辑张力。

下片起句“髯虬捻断,星眸睁裂”,极尽其夸张能事,用两个过激的动作表现,衬托出作者当时心情的起伏不平,描绘了一个“怒发冲冠”的愤怒形象。而“唯恨”两字,又直白地道出了作者内心强烈的愤懑,语气咄咄逼人,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使读者自然而然地跟随着词句,想象出人物当时的情景,如身临其境,从而很好地完成了人物形象的立体化塑造。而最末“一挥截断紫云腰”句,尽显其英勇豪迈气概,一股气吞山河的雄霸之气跃然纸上。

综观全篇,作者以自己待月心情的从渴望到失望,再转而为愤怒的过程为经,以时间的变化线索为纬,交织成一幅“霸主待月”的图景,“由小见大”,烘托出作者的雄谋大志,其势锐不可当。

这首词的显著特色,在于铲尽浮词,直抒本色。就语言来说,它语语本色、自然,不着色相,不落言诠,毫无词中惯见的那种文绉绉、酸溜溜的陈腐气,更无充斥词坛的那种绮罗香泽的脂粉气。就格调来说,它豪横骏爽,剑拔弩张,桀骜之气溢于辞表,与旖旎作态、扑朔迷离的所谓传统格调是绝缘的。这一点,在词的下片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艺苑雌黄》说它“俚而实豪”,完颜亮的词,现存四首,大都有这种横空出世的气概。这首词的直抒本色,还表现在它自然地、真实地写出了作者自己的真面目、真性情。清人沈祥龙《论词随笔》说:“古诗云:‘识曲听其真。’真者,性情也。性情不可强,观稼轩词知为豪杰,观白石词知为才人。其真处有自然流出者。词品之高低,当于此辨之。”完颜亮的这首词,也同样是真性情的流露,观其词则知其为强横而进取的霸星。他“为人傈急,多猜忌,残忍任数”,“颇知书,好为诗词,语出辄崛强�\�\,有不为人下之意”。他在为藩王时,就久怀谋位之心,曾有题扇诗曰“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又有述怀诗曰“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终以利剑弑熙宗完颜��而自立。得志之后,又蓄谋侵宋。《鹤林玉露》说:柳永《望海潮》咏钱塘之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他曾使画工图临安(杭州)城邑及吴山、西湖之胜,而于吴山绝顶“貌己之状,策马而立”,并题诗其上,有“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句。这首《鹊桥仙》,均与同格调、同气魄,自然而真实地流露了作者的强横而进取的真形象、真性情。“停杯”、“停歌”云云,已给人以箭在弦上引而待发之感,隐含一股威慑之力;“虬髯”“捻”而至“断”,“星眸”“睁”而至“裂”,其沉雄剽悍的形象性格已和盘托出;“唯恨剑锋不快”,益见其横狠;“一挥”两句,更如骄马弄环,千里之志,一望而知。文学作品,贵真实,贵自然。这在词中却是比较难以做到的,而完颜亮的这首《鹊桥仙》,却能兼而有之,这正是它的艺术生命力之所在。

鹊桥仙 鉴赏篇二

鹊 桥仙・纤云弄巧

作者: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1)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二人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2)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3)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4)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5)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6)忍顾:怎忍回视。

(7)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译文

秋云多变,流星传恨,牛郎织女二人在七夕渡天河相会。

秋风白露在秋天相遇,胜过了人间无数的儿女情长。

温柔情感如水,美好时光如梦,不忍回顾各回鹊桥两头的路。

如果双方的感情是坚贞不渝的,又何必执著于朝夕相守。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二人”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二人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二人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人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二人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秦观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秦观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秦观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鹊桥仙 鉴赏篇三

《鹊桥仙・富少七夕为友人赋》是宋代词人赵以夫的作品,这首为友人写的伤离之作,写得秀不在句而在神,浓在情而不在墨。全词笔淡而情浓,是篇较有特色的作品。

【原文】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

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

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富沙,地名,为词人任职所在之地。即指古建瓯县城。

翠绡:是疏而轻软的碧绿色的丝巾,古代女子多以馈赠情人。

锦笺:精致华美的信纸,是她捎来的信笺。

珠:珍珠镶嵌的首饰,是“再相逢”时的赠物。

歇:消散。

佳人的心事有谁能够知晓呢!与他相逢的初次是在自己的小红楼一次宴会,那是个天凉暑退、夜色沉沉的难忘之夜,她对他从此一往情深。

竹韵荷风,多么美丽,幽僻的场所,二人初通情爱之后的再度相逢,喜出望外,忘乎所以,感到莫大的满足。但他们的第二次短暂相会很快过去了,就像空中飘浮的云彩,霎那间消逝得无影无踪,一去而不复返了。

终于按捺不止心中相思之痛,提笔写信一诉衷肠,悲伤的泪珠滴落,湿润了精美的信笺;小楼中仍然弥漫着珠饰的香气。然住事如过眼烟云,旧情终难以续,苦苦思恋的结果呢,却不过是徒增烦恼而已。

牛郎织女银河相阻,尚有每年七夕鹊桥相会,可是自己却与情人永无相见之日。

词人任职福建富沙之时 。逢七夕之夜,他与友人同僚共聚良宵,席间听友人讲述一歌伎情史,闻后感慨不已,遂赋得此词,一抒对她及其所代表的那个社会阶层不幸女性们的深切同情。为歌伶乐伎赋歌填词,自唐五代以来已成风气,本词的创作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

【赏析】

上片写欢情,下片写离恨,中间用“又还”句过渡,铺排得体,结构紧密。上下互相映衬,中心十分突出。

此作先叙欢情后写离恨,其间用“又还”句巧妙过渡,相互衔接,结构严谨,结尾以牛郎织女事反衬,切合题意,又与词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形成对照,亦深化了题旨。赵以夫的词以咏花写景见长,词风清丽典雅,他的这首伤别词也同样如此,句秀而情浓,把一位歌伎情场失意后的心理刻划得细致入微。此词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个处于社会低层的代表性人物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于那些骗取歌伎爱情的花花公子们的遣责。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在初秋日,天凉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楼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赠给他一条碧色的丝巾,表述她内心的情意。依内容次序,三句应当逆读,词中这样安排,即使句子顿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绡”一语。

翠绡传情,故夜宴亦倍添欢乐,天气也仿佛格外清爽。总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欢乐与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欢宴”二字,写场面、气氛,烘托出恋人,当时的欢乐与幸福。“欢宴”与“翠绡”句对照,说明:她在“欢宴”的大庭广众之中偷偷赠物传情,她爱得是那样深,那样急切,简直有点忘乎所以。这一句寥寥数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节日、时间、地点、天气到人物,无不美好,让人难以忘怀。

“竹边荷外再相逢”――这是暗通情愫之后的一次幽会,地点在荷塘附近的丛竹旁边――一个美丽而幽僻的处所。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传情,这回则可以尽情地互诉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笔峰一转,传达的情意变了。如果说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这一句则是美好的惆怅,因为在苦苦盼望之后的相会是那么匆匆逝去,就像“碧云飞去”一样,怎能不令人无奈、愁苦呢?这两句对往昔的回忆,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缕闲愁,万种情思。

“锦笺”二句,睹物怀人,叹惋无尽。二句写欢聚已逝只能面对她情意绵绵的信和尚带余香的赠物空自追念,低回不已。

一“尚”、一“未”,写记忆犹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启愁怀。锦笺墨迹未干,珠饰还散发着她的香气,而往事浮云,旧情难续。万种愁怀,由“空惹”一句道出。为什么说“空惹”?或许是信物尚存,难成眷属,或许是旧情未泯,人已杳然吧!总之,这在封建社会是常见的爱情的悲剧。悲剧已成,“锦笺”“珠香”,于事无补:“闲愁千缕”,也是自寻烦恼罢了。但是,惹出“闲愁千缕”的,不仅是她的所赠,还有七夕这个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关的神话传说。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古人七夕词,无不提到牛郎织女,感慨他们一年才一见的刻骨相思,但秦观却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有新意也有深意。赵以夫此词也是更进一步地写。认为自己和情人还不如牛郎织女,他们尚能一年一见,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见却杳杳无期啊!

【作者介绍】

赵以夫(1189-1256)字用父,号虚斋,郓(今属山东)人。居长乐。赵彦括第四子。嘉定十年(1217)进士。历知漳州,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两浙转运判官。嘉熙元年(1237),以直焕章阁、枢密院副都承旨兼国史院编修官。二年,除沿海制置副使兼知庆元府、同知枢密院事。淳�v五年(1245)除宝章阁待制、沿江制置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江东安抚使。累除吏部尚书兼侍读,改礼部尚书,进资政殿学士。宝�v四年卒,年六十八。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鹊桥仙 鉴赏篇四

鹊桥仙・扁舟昨泊

吴潜〔宋代〕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痴儿�i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宦海中的沉浮,恰如海的潮涨潮落,永无停息。尤其是在调迁频繁却无法担当大任、壮志难酬时,其落寞的心情更为沉重。此词抒写的就是宦海浮沉的落寞心情。

起笔三句叙事。词人说:扁舟昨天刚停泊,今天就来到高亭上,极目远望千里闲云。“闲云”也显出一股轻松之感。但是,他毕竟是来散心的,以解胸中郁闷,“孤”字见出他的孤独感,“目断闲云千里”也隐约透出念远、怀乡之意。作者的心情并不那么闲适,而较为复杂,有如夏末秋初的黄昏那和着凉意的热燥,使人并不好受。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天顺人意,降下一阵好雨!将那热燥一洗而空,仿佛人世间的一切尘垢连同自己那些莫名的烦闷也一洗而空。此词的“前山急雨过溪来”又加之“尽洗却”,这样的心情表现得更为痛快。此时他的愁闷似乎散去了,他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过片写雨后情景。“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极目秋景一片高远,可是,暮色寒鸦却不无一种惆怅的意味,作者遂以“一团”来形容这秋意。“一团”,即忧丝难理,烦躁中难堪的心境,委婉地表现出来。所以下面说:“痴儿�i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新秋的凉爽是可喜的,可是在不知不觉间,西风起了,节序便又推移了。这句是从苏轼《洞仙歌》:“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转化而来。表达出作者此时的情绪底蕴:他是在感叹似水的流年。以“痴区�i女”作反衬,益发显得悲凉。

唐柳宗元贬谪永州,写了一首诗叫《南涧中题》,苏轼谓此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终归还是忧。诗云:“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又云:“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鹊桥仙》中所表现的情绪虽然没有那么沉重,但节奏是相似的:忧中求乐,乐中有忧,乐尽忧来,心情虽一时得以开解,但终归抵挡不了忧愁的纠缠。这是一个欲有作为的士大夫在那不安定的调迁频繁的仕途中,所特有的心态。作者在不少词中写这种情况,感叹着“岁月尽抛尘土里”(《糖多令》)、“万事悠悠付寒暑”(《青玉案》)、“江湖自古多流落”(《满江红》)。读了那些词,回头再读这篇作品,对其思想感情能有个较切实的把握。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v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鹊桥仙 鉴赏篇五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当年在华丽的灯光下纵情地博弈,骑着骏马猎射驰骋,谁还记得我当年豪壮的军旅生活?那些无聊酒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隐居江边做渔翁。

江边有八尺轻舟。撑着低低的三扇篷,独自享受长满�o草的水边景色,镜湖本来就属于像我这样的闲适之人。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赐与不可呢?

1、华灯:装饰华丽的灯台。

2、纵博:纵情赌博。此处视为豪爽任侠的一种行为表现。《剑南诗稿》卷二十五《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3、酒徒:犹言市井平民,普通人。《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郦生嗔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4、渔父:渔翁,打鱼的老人。

5、占断:完全占有。

6、�o洲:丛生苹草的小河。

7、镜湖:在浙江会稽、山阴两县交界处,周遭三百余里,以水平如镜而出名。

8、闲人:作者自称,乃愤激之辞。

9、官家赐与:唐开元间,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到会稽,唐玄宗诏赐镜湖剡溪一曲。陆游反用其典,表达自己的不满之情。官家,指皇帝,此处明指唐玄宗,实指当时的南宋皇帝。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萧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此时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平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谓为“悲壮”近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平静,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

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

这首词为词人晚年罢归山阴后所写。陆游少年时便负有凌云之志,为抗击金兵驰骋奔走。但因此而为主和派排挤,屡遭贬黜。请缨无路的词人只好寄情江湖,渔樵度日,然而终是忧愤难平。这首《鹊桥仙》就表达了他这种心情。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开篇就追忆往事,发表感慨。这两句采用倒叙手法,回忆“当年”旧事。从“华灯纵博,雕鞍驰射”两个对偶句,知所谓当年是指在南郑从军一段时期。他对这一时期的“豪举”生活,印象极为深刻,后来多次见于吟咏。这是因为:一、他亲自到了接近国防前线的地区,接触许多激动人心的场景,如射猎、检阅、韩信拜将坛、武侯祠庙,登高远望长安诸山,义士冒死驰递情报等等。二、扩展了视野,丰富了生活,激发了爱国热情,获得了大量的创作题材,奠定了“诗外功夫”的理论。完全可以说,南郑从军,对他的诗歌艺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曾有诗说:“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分骑霜天伐狐兔,张灯雪夜掷枭卢。”前两句辞采华丽,极具象征意义,将当年南郑从戎时期,词人与同僚纵情欢赌、策马射猎的生活场景重现。此处赌博并无贬义,突显的恰是一掷千金的豪爽性格。“谁记”二字转折强烈,写华年消逝、世事变迁之后,还有谁记得当年的豪情壮志。

“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这两句紧承“谁记”领起的转折,想过去,叹今朝。从此,下文分向“低沉”和“开朗”两方面开拓。封侯、渔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荣辱升沉,各有畔岸。“酒徒”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之人,暗用刘邦时策士郦生故事,在这儿是指原来和自己比肩而后来逐渐爬上去的达官贵人(如范成大、周必大都位至宰执)。当年与自己一起饮酒的人,至少有一半已经封侯进爵,可是自己却落得病老乡里,成了一个靠打渔为生的衰老渔夫。这里只作说明,并不见褒贬或感叹的痕迹。但也不禁使人发问:那些酒徒,是怎样取得封侯的,自己又为什么落拓江湖甘心去做钓徒渔父,但这不是作论文,为艺术法则所制约,不能说,也不必说了。诗词语者,有它的特色,留有余味,让读者自去咀嚼和解答,这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妙处。“独”字突显出孤家寡人、顾影自怜之意。把成为“渔父”的自己置于“封侯者”之中,对比鲜明,写出陆游仕途的坎坷失意。还应看到,去做渔父,有他的天惠条件,门前宅旁,江湖满地,烟水迷离,是渔父生涯最理想的环境。无怪他在词作里常常提列。此篇而外,如《渔歌子》五首、《鹊桥仙・一竿风月》、《长相思》五首,都是歌颂渔钓生活的清丽超爽之作。诚然,这里也许微寓《楚辞・渔父》“举世皆浊而我独清”的惋叹。

下阕紧承“渔父”二字,从小船写起。“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八尺长的轻小舟船,只有三扇低矮的蓬窗,恐怕只能容下词人一人。但是,词人却说它“占断�o洲烟雨”,别有新致。表现出词人对渔钓生活的喜爱。“占断颇洲烟雨”,情景交融,韵味殊胜。�o洲之上,烟雨迷蒙,水云之乡,为自己独占.逍遥容与,可以尽情领略心境何等旷远。况周颐说:“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只此一句,抵得张志和全篇《渔歌子》,此可视为“当年豪举”在意境上的升华。在广阔的湖面这一背景中,相较于“轻舟”之小,湖水简直可称大而无当,如此轻巧纤弱的一叶扁舟,绝对不可能占尽风雨,唯词人胸怀宽广能为之。通过这样鲜明的对比,词人言明渔钓生活已成为自己的精神栖所。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两句引贺知章的典故。贺知章是会稽人,为官为文都很成功,天宝年间自请归乡为道士,唐玄宗特赐封地。这两句中,词人用略带嘲讽的口吻,打趣贺知章受皇恩所赐得以清闲归乡,实是用以自嘲,嘲笑自己衰鬓残年尚寸功未立。虽有怨念,但词人不仅把这种情怀表达得十分平淡,还显得英气凛然,可能是其晚年心境愈发冲和的缘故。

后人论辛、陆诗词,谓“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其实用事只要贴切自然,没有什么不可以。近代词人、词论家况周颐指出必欲得天然妙语,“其道有二。曰性灵流露,曰书卷酝酿。”可谓知言。杨慎评此作:“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杨慎于此拈出“英气”二字.丁消沉遁世的基调中看到开朗超拔的一面,具见法眼。在任何时代,作为一个诗人的气质来说,这种“英挺之气”断不可少。这是在品格和艺术创作中的间架和脊梁。

全词用笔蕴蓄,颇见炼字炼句之功。如开头只用八个字,就概括了南郑从军多方而的“豪举”。“酒徒”二句,指出持身不同,遭逢各异,亦自言外有意。“占断”一句,只用六字,诗情画意,境界全出。正如赵翼所说:“放翁功夫精到,出语自然老洁,他人数言不能了者,只在一二语了之。”若姚范说他“苍黯蕴蓄之风盖微”,并非公允之论。

另外,此词虽用了一半篇幅描绘渔父生涯,但陆游与张志和一类烟波钓徒全然不同。被迫投闲的渔父即使表面上再潇洒悠闲,骨子里仍是时时不忘“当年豪举”的爱国志士。正是这股内在的豪纵之气,贯注于全词,便在字里行间和转折推进中流露了一种强烈的不平、怨愤、牢骚和孤傲,而词中“谁记”、“独去”、“占断”、“元自”、“何必”等词语,则在表现上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鹊桥仙 鉴赏篇六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1.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2.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3.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4.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5.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6.忍顾:怎忍回视。

7.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赏析: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地爱情故事而创作地乐曲。本词地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借牛郎织女地故事,以超人间地方式表现人间地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地“迢迢牵牛星”,曹丕地《燕歌行》,李商隐地《辛未七夕》等等。宋代地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地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上片写佳期相会地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地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地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地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地夫妻?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地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地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地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地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地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地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地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地是朝欢暮乐地庸俗生活,歌颂地是天长地久地忠贞爱情。在他地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地题材化为闪光地笔墨,迸发出耀眼地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地言情之作黯然失色。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鹊桥仙 鉴赏篇七

青林雨歇,珠帘风细,人在绿阴庭院。夜来能有几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

宝钗无据,玉琴难托,合造一襟幽怨。云窗雾阁事茫茫,试与问、可杏双燕。

这是一篇仕女伤春图。上片是写暮春时节,花事将近的景象,下片则是写由此生发的一腔感怀。怀春、伤春,都是闺怨诗中常见的主题,其中的“春”字,既可指春天讲,又可喻男女之间的爱情。黄升此作写的是花事将尽的暮春,女主人公触景伤情,感怀人生恨怨。

黄升此作全篇不过五十六字,但在抒发伤春之情上写得波澜跌起,很有层次。词中的女主人公,在雨歇风定的暮春时节,闲步庭中,偶见梨花半落,讶然失惊,于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先是由花落而伤春,然后由伤春而伤己,最后又由伤今而怀往,真是“芳心一点,幽恨千重”。其中,“已瘦了、梨花一半”、“试与问、杏梁双燕”等,都是巧妙化用前人的名句,颖脱而出清新之词。

鹊桥仙 鉴赏篇八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女。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①缑山: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四十里,《列仙传》王子晋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巅,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而去。

②痴牛女:指牛郎织女,,呆的异体字。

③客槎:槎,同楂,竹木编成的筏。用晋张华《博物志》故事,有人曾乘浮槎从海至天河,见牛郎织女。后至蜀问严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客槎即指此。

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

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

鹊桥仙 鉴赏篇九

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宋代:赵以夫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佳人的心事有谁能够知晓呢!与他相逢的初次是在自己的小红楼一次宴会,那是个天凉暑退、夜色沉沉的难忘之夜。竹韵荷风,多么美丽,幽僻的场所,二人初通情爱之后的再度相逢。短暂相会很快过去了,就像空中飘浮的云彩,霎那间消逝得无影无踪,一去而不复返了。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泪珠滴落,湿润了精美的信笺;小楼中仍然弥漫着珠饰的香气。然住事如过眼烟云,旧情终难以续,苦苦思恋的结果呢,却不过是徒增烦恼而已。牛郎织女银河相阻,尚有每年七夕鹊桥相会,可是自己却与情人永无相见之日。

翠绡(xiāo)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鹊桥仙:词牌名。富沙:地名,即古建瓯县城,为词人任职所在之地。翠绡:疏而轻软的碧绿色的丝巾,古代女子多以馈赠情人。

锦笺(jiān)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锦笺:精致华美的信纸。珠:珍珠镶嵌的首饰,是“再相逢”时的赠物。歇:消散。

这首词是为友人写的伤离之作,抒写作者对歌伶乐伎及其所代表的那个社会阶层不幸女性们的深切同情。全词上片写欢情,下片写离恨,中间用“又还”句过渡,铺排得体,结构紧密,笔淡而情浓,是篇较有特色的作品。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是说在初秋日,天凉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楼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赠给他一条碧色的丝巾,表述她内心的情意。依内容次序,三句应当逆读,词中这样安排,即使句子顿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绡”一语。翠绡是疏而轻软的碧绿色的丝巾,古代女子多以馈赠情人。翠绡传情,故夜宴亦倍添欢乐,天气也仿佛格外清爽。总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欢乐与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欢宴”二字,写场面、气氛,烘托出恋人,当时的欢乐与幸福。“欢宴”与“翠绡”句对照,说明:她在“欢宴”的大庭广众之中偷偷赠物传情,她爱得是那样深,那样急切,简直有点忘乎所以。这一句寥寥数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节日、时间、地点、天气到人物,无不美好,让人难以忘怀。

“竹边荷外再相逢”句则是说这是暗通情愫之后的一次幽会,地点在荷塘附近的丛竹旁边。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传情,这回则可以尽情地互诉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笔峰一转,传达的情意变了。如果说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这一句则是美好的惆怅,因为在苦苦盼望之后的相会是那么匆匆逝去,就像“碧云飞去”一样,不能不令人无奈、愁苦。这两句对往昔的回忆,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缕闲愁,万种情思。

“锦笺”二句,睹物怀人,叹惋无尽。锦笺,精致华美的信纸,是她捎来的信笺。珠,珍珠镶嵌的首饰,是“再相逢”时的赠物。二句写欢聚已逝只能面对她情意绵绵的信和尚带余香的赠物空自追念,低回不已。一“尚”、一“未”,写记忆犹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启愁怀。锦笺墨迹未干,珠饰还散发着她的香气,而往事浮云,旧情难续。万种愁怀,由“空惹”一句道出。说“空惹”,或许是由于信物尚存,难成眷属;或许是由于旧情未泯,人已杳然。总之,这在封建社会是常见的爱情的悲剧。悲剧已成,“锦笺”“珠香”,于事无补:“闲愁千缕”,也是自寻烦恼罢了。但是,惹出“闲愁千缕”的,不仅是她的所赠,还有七夕这个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关的神话传说。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古人七夕词,无不提到牛郎织女,感慨他们一年才一见的刻骨相思,但秦观却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有新意也有深意。赵以夫此词也是更进一步地写,认为自已和情人还不如牛郎织女,他们尚能一年一见,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见却杳杳无期。

总之,上片写欢情,下片写离恨,中间用“又还”句过渡,铺排得体,结构紧密。上下互相映衬,中心十分突出。全词笔淡而情浓,是篇较有特色的作品。

鹊桥仙 鉴赏篇十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2.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3.飞星:流星。一说指牛郎、织女二星。

4.银汉:银河。

5.迢迢:遥远的样子。

6.暗度:悄悄渡过。

7.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8.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

9.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10.忍顾:怎忍回视。

11.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云彩在天空变幻出千百种奇巧的样式,牛郎、织女守候在遥远银河两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会,可这相逢就如同秋风和露水般的交溶,胜过了人间那些日日相守,却不懂珍惜的人间伴侣。

这刻缠绵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却最终还是要结束,牛郎、织女恋恋不舍的各自踏上归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劝解:我们的真情已至死不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该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传说。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纤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鹊桥仙 鉴赏篇十一

鹊桥仙・沉沉戍鼓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远处隐约传来戍鼓的声音,马厩里传来马嘶鸣的叫声。起来看到满地寒霜,一下就想起了出门时与妻子分别的场景,当时也正是这个时节分别的。

如今,我要北上,而我的思念却在南方。我明明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人世间的事没有永恒的,但又怎么放得下这种追求永恒的执念呢。

沉沉:形容声音悠远隐约。

萧萧:形容马叫声。

霜华:即霜,亦作“霜花”。

伊:她。

邮亭:驿馆。

北征:北行。

南征:南行。

调停无计:没有办法安排处理。

除却:除去。

这首词作于1906年2月王国维北上途中。当时王国维厌倦了客中的生涯。十年来,江北江南,行踪无定,王国维感到,眼前的一切都是不实在的,自己找不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这首词的上片,写征人在驿馆中听到远处传来的戍鼓声和厩内马鸣,起来看到满地寒霜,突起思乡之念,想起了出门时和妻子分别时也正是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日邮亭天气”似从韦庄《女冠子》的“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化来,当然也是写爱情的。“戍鼓”和“厩马”联想到长途劳顿,“霜”的肃杀之气和“满地”的无所遁形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如果说上片是以感发的意象取胜的话,那么下片就走向理性的思索。不过王国维能够做到在理性思索之中仍不失感发的力量。

“北征车彻,南征归梦”是说,我的人在向北方走,我的心却在向南方走,因为我所思念的那个伊留在南方。相反的方向,“车辙”和“归梦”是现实与愿望的反差。所以这两句所表现的,是一种理智与感情、现实与愿望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是难以解决的。“调停无计”已经是无可奈何,“知是”更有一种清醒的疼痛。作者悲欢的加上一句“但除却无凭两字”,无凭就是人生的绝对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只有“无凭”这个概念是永恒的。作者想以“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二字”的语态来表达空空的境界。

鹊桥仙 鉴赏篇十二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这首词与《西江月・遣兴》一样,同为辛弃疾罢官后居于江西上饶时所作: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的一首抒情小词。这首词作于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己酉),当时他已五十岁了。

辛弃疾的上饶新居,筑于城西北一里许的带湖之滨,登楼可以远眺灵山一带的山冈,所以他把自己的楼屋起名为集山楼(后改名雪楼)。这首词的开头三句:“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写的是他平时在带湖附近山冈上游览、栖息的生活。词中的松冈、茅檐、避暑、避雨,简练地概括了他在这里生活的种种生活场景。在这里,这样的日子他不知已经经历过多少次了,所以要问问“几度”句中特别点出一个“闲”字,实际上,不是作者闲情逸致的“闲”,对作者来说,是很可伤的。辛弃疾决不是贪“闲”而是怕“闲”的人,“闲”是被迫的。他总希望有早一日能回到疆场,为国效力,可现实生活又是他不能有所作为。正如陆游《病起》诗所说的:“志士凄凉闲处老”,他自己的《临江仙》词说的:“老去浑身无着处,天教只住山林。”接下来,作者写道:“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具体写了当天发生的事情。作者抱负难以施展,心情抑郁,只好以酒浇愁。他酒醉未醒,走路时身体摇晃不支,只好扶着一块怪石,停在那里看飞泉,朦胧中以为这是新停留的地方,可酒醒后,发现还是前回酒醒之处,也还是经常止息的地方。这两句特写,从怪石、飞泉表现作者的热爱自然,更主要的是表现他的醉酒。所以要写他的“闲”和“醉”,着力点正在于表达他那无奈之情,他对朝政的失望。

不过,作者寓居乡下,鸿图难展,心情沉重,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从他在上饶所作的一些词看,他谪居乡下的生活中,也有亮丽的一面,而这两者都是真诚的,都是来自他的高尚性格的。由于后者,使得他在农村中,不但有热爱自然的感情,而且也有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农民的感情。这首词的下片,正是表现了这种感情。“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写农民婚娶的欢乐、热闹情况。这和作者孤独地停留在山石旁的寂寞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足以令他格外感到寂寞的。但作者的心情并非如此,他分享了农民的欢乐,冲淡了自己的感慨,使词出现了和农民感情打成一片的热闹气氛。“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作者以这两句结尾,写出了为农民的稻谷丰收在望而喜慰,代农民感谢夜里风露对于稻谷的滋润。这样,他就把自己的整个心情投入到对农民的爱和关心。

总之,这首词在描写闲散生活时透露身世之痛,在描写农民的纯朴生活中,反映了作者的超脱、美好的感情;情境交融,相互衬托,使词的意境显得十分的清新、旷逸。

参考资料: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50-1551页

鹊桥仙 鉴赏篇十三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是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词人,但是我还是要谈一谈其人其事其词,给大家留下一个总体印象。

秦观其人其事,秦观(1049-1100),初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早年豪隽,喜读兵书,慷慨有报国之志,熙宁十年(1077)去徐州谒见苏轼,为苏轼赏识。才学横溢的秦观,科举之路颇为坎坷,曾先后于元丰元年(1078)和元丰五年(1082)曾二度参加科举考试,皆不中,直到元丰八年(1085)才进士及第。这对满怀抱负的秦观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而这有也影响秦观词作的风格。秦观虽然中进士,但是只是作定海主薄和蔡州教授这样的小官,这如何能够施展他的雄心壮志呢?虽然在元�v年间,旧党得势,苏轼被召回朝廷重用,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被举荐,除宣教郎、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好景不长,作为苏轼的门生,不断被卷入“洛”、“蜀”、“朔”的派别之争中,频频受到政敌攻击。先后被贬杭州通判,再贬处州酒税,削秩徙郴州,编管横州,贬逐雷州,晚年被召回京,却病卒与滕州,终年五十二岁。六年之内,连遭五次贬谪,在漫漫仕途中,消耗秦观的昂扬斗志,使得秦观郁郁寡欢,病死他乡。由此可见,雄心壮志凌云气的秦观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在党争的夹缝中生存,在失意苦闷中度过。

秦观其词,作为苏门四学士的秦观,早年素有壮志的秦观,本应该词学苏轼,但是这一生遭际的悲惨,慢慢消耗秦观的斗志,深重的哀愁紧紧地笼罩着他,使他难于解脱,陷入绝望的哀伤之中,长期郁郁寡欢,于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其词风便与苏轼大相径庭。他更多地接受晏殊、欧阳修和柳永等婉约一派词人的影响,缠绵悱恻,纤细幽微,委婉含蓄,是婉约派集大成的词人。秦观做过一首《满庭芳词》,被苏轼赞赏,称他为“山抹微云秦学士”,但是却批评他“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其实,秦观的词虽学柳永,但是秦观的词却典雅含蓄,流丽婉转,避免柳永部分词中出现的粗露与俚俗。秦观的词除受柳永词的影响之外,还比较全面地继承唐、五代词和北宋晏欧词的影响,以描写恋情相思、离愁别恨和迁愁谪怨为主,但是由于其凄凉的身世之感,特别能够理解青楼楚馆中女子的情感,所以他的词不再是空洞的无病呻吟,也不是应歌对酒的玩弄艳词,而是将自己的真情灌注,将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词的创作之中。我们来看看后人对秦观词的评价就可以一目然。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沈雄在《古今词话》中引蔡伯世的话,说:“子野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情辞相称者,唯少游一人而已。”张炎在《词源》卷下中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说:“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二说:“少游自辟蹊径,卓然名家。盖其天分高,故能抽秘骋妍于寻常濡染之外。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说:“少游最和婉纯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淮海词》提要中说:秦观词“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流传虽少,要为倚声家一作手。”

其实,一个词人的词风并不是单一不变的,总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秦观的词风也是如此。早年的秦观虽然并不得意,但是毕竟青春年少,对仕途还是抱有希望的,青春朝气尚存,还保留对生活的激情和向往,词风相对来说就比较缠绵婉转,婉丽清新。贬谪之后的秦观,陷入无休无止党争中的秦观,心境就变得大不一样的,朝气蓬勃被消磨殆尽,忧郁寡欢、哀怨悲苦取而代之,相应的词风就变得凄丽哀婉,幽冷凄厉,深沉凝重。今天,我们要赏析的`《鹊桥仙》便是其早年的恋情词作,清丽婉转,散发着淡淡的哀愁!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脍炙人口的恋情词中去领略它的意境吧!

这首词名叫《鹊桥仙》,此词还题作“七夕”,很明显是以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牛郎织女真挚不渝的爱情和悲欢离合的复杂心绪,体现年轻时期的秦观对纯真深挚爱情的美好愿望。其实,从汉魏以来,题咏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诗词很多,诗歌我们不说,其他朝代的词作我们不谈,就是秦观之前的北宋词坛,就有欧阳修的《渔家傲》“天上佳期贪眷恋,良宵短,人间不合催银箭”,柳永的《二郎神》“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苏轼的《菩萨蛮》“终不羡人间,人间日叙年”、张先的《菩萨蛮》“牛郎织女年年别,分明不及人间物”。先从题目来看,就看不出和牛郎织女有什么关系,再从内容来说,实在平淡无奇。这就显得秦观这首词的可贵和优秀之处来,至于这首词为什么脍炙人口,脱颖而出,流传千古,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赏析一下它的美妙之处吧!

此词上阕前三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给我们描绘一幅七夕的美景,直接点题。天空漂浮着缕缕纤细的云彩,变化多姿,奇巧无比,仿佛是织女灵巧双手的神奇编制,一方面暗喻织女编织云锦的精巧,另一方面给我们营造人间正是乞巧节的特定情境。一道明亮的光辉划过天际,划过纤云,暗喻牛郎急切地像飞一样奔向织女,一起传过去的还有长期离别的绵绵愁恨。在七夕这一天的夜晚,两人通过鹊桥度过辽阔的银河,来赴这一年一度的欢会之期。前两句,一句写织女,一句写牛郎,既给我们营造七夕的美好氛围,也将我们的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展现出来,还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第三句,阻隔牛郎织女相会的银河的辽阔,表现出两人相见的来之不易,也隐含有两人由于长期分离的绵绵相思就像这银河一样漫长。可喜的是,虽然相隔遥远,路途艰难,但是两个相思的爱恋之心终于在这一刻相遇,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多么美妙无比的夜晚啊,让词人深深地感动!

接下来的两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词人的有感而发,从离恨之中醒来,转入到昂扬之中。每年一度的相会,来之不易,尤其珍贵,珍贵的不仅仅是时间和机会,更珍贵的是真挚的爱情。虽然远隔茫茫银河,但是心与心的爱恋让彼此牵挂,距离再远,时间再久,也不能消磨彼此的深挚真情。人间无数的男女之间虽然离得很近,初恋的满口甜言蜜语和海誓山盟,在时间和距离面前暗淡失色、一击即溃,往往落得分手的结局,难怪王实甫在《西厢记》里要发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呼唤和祝愿呢!词人在这里把“一”和“无数”对举,十分的巧妙,这是两个极端,一般来说“无数”大过“极端”,但是事物是变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就可以胜过“无数”,这个条件就是真挚纯洁永恒的爱情。同时,词人还借高爽的秋风与纯白的露水来烘托牛郎织女高尚、纯洁的爱情。在这里,这两句,表达词人的爱情观,词人认为只要有真挚坚贞的爱情存在,就算一年一次的相逢的牛郎织女,也胜过那些没有真爱却生活一辈子的男女。词人认为没有真爱,就算在一起也是枉然,他把爱情的深挚坚贞放在两性生活的第一位,这在当时讲求门当户对、光宗耀祖婚姻观念盛行的年代是在是石破天惊,振聋发聩!

此词下阕前三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表现的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柔情蜜意和复杂情感。“柔情似水”,一年一度的欢会,在此刻似水一样绵长和娇柔,像水一样如胶似漆,融合无间,像水一样深沉阔大,浩淼无边。“佳期如梦”,美好的时刻仿佛在梦中一样,这一刻来的多么不容易,让人像是在做梦一般不敢相信,像梦一样短暂而美好,这是由于长期分离所产生的一种复杂感受。“忍顾鹊桥归路”,一年一次的相逢,像梦一样短暂而美妙,他们怎么忍心回顾鹊桥归路呢,怎么忍心再离开彼此呢?一个“忍”字,用的奇妙无比,“忍”其实是“不忍”,饱含着无限的依恋,无限的惆怅,无限的辛酸,无限的爱意!这里由“柔情”和“佳期”中醒来,突然坠入到离别的深渊!

最后两句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收尾,堪称经典,也出人意料。如果词人接下去写离别如何的愁苦的话,我想这首词的艺术水平将大打折扣,将陷入一般的男女爱情之词的陈词滥调。我们的词人带给我们的是惊喜,是化腐朽为神奇。虽然这两句话在我们看来是一种自我安慰,但是也透露出词人是相信永恒爱情的存在的。朝朝暮暮的相逢相依相守,是属于人间男女的,对于牛郎织女来说这是不可能的。虽然凡夫俗子整天相守,如果没有真挚坚贞的爱情,那又有什么意义呢,那怎么能够幸福呢?虽然牛郎织女一年只有七夕能够相会,虽然他们平时远隔茫茫银河,虽然他们遇到重重阻碍,但是他们是真心相爱,他们的爱至死不渝,海枯石乱,真实的距离已经不是问题,因为他们的心互相牵挂,紧紧相依,心心相印,这是何等的幸福,这是凡夫俗子无数次相遇都得不到的幸福!这一刻,在牛郎织女眼中化为永恒的美好和幸福!

总之,这首词在短短的篇章中把牛郎织女的相会表现的优美动人,也表达秦观的爱情观――真挚深切、纯洁坚贞。这首词不落俗套,独出机杼,我想这就是它卓绝千古的原因所在吧!我们以一首乐府民歌结束我们今天的赏析吧!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鹊桥仙 鉴赏篇十四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栏干斜转玉绳低,问乞得、天机多少?

闺中女伴、天边佳会,多事纷纷祈祷。神仙之说本虚无,便是有、也应年老。

[1]玉绳:星名。常泛指群星。

[2]闺中女伴:指画中联吟赋诗的仕女们。

词作于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太清三十九岁。

这是一首题画词,画为云林所绘《闰七夕联吟图》的仕女图。七夕联吟的是画的主题,所以词人从七夕写起。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佳期,银河的鹊桥架起来了。因为作画之时时逢闰七月,有了两个佳期,桥也再次“重驾”,而人间也有了两次乞巧活动,女子们希望乞得终生幸福,找到一位如意郎君的机会也有两次。词人问,她们在斗转星移,星光也在移动的夜晚,不知乞得了多少天机。词人对此提出了疑问。因为年年有七巧节,也年年有乞巧活动,但妇女们也未必总是幸福,原因是世间总是“多事纷纷”。神话故事,本来“虚无”,“便是有”,牛郎织女“也应年老”了。词人对于男女婚姻爱情的幸福的追求寄予同情,但又做出疑惑的结论,这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幅仕女图,住在表现女性美,其中也包括了画中她们所表现出来的内心美。词人舍弃了历来对于这种美的歌颂,而别出机杼地引导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命题,即美丽的愿望,在人间常常是难以如愿的。它启发人思考,同时也深化了词的思想主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