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通用(6篇)

最新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通用(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0 09:06:23
最新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通用(6篇)
时间:2023-04-10 09:06:23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一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全册书的收尾,更是学生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完美收官,教材通过《走向未来的少年》这一宏观的命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和世界的关系。

第五课《少年的担当》从更高的视角、更大的责任这个角度,唤起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层层推进,为“走向未来”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课标依据:

1、成长中的我“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2、我与国家和社会“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目题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要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我们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第二目题重点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是世界中的一员,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着眼未来,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第二单元学生了解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所表现的大国担当,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希望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与成长机会。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其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世界进步之间的联系,但依然缺少较为深刻的感受,需要进一步地引导并强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全球意识,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通过自身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能力目标: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培养面对困难的品格;掌握面对机遇和挑战时应具备的品格和应对的方法,并能运用于学习生活加以历练。

知识目标:知道世界是多彩的,每个人都是世界中的一员,懂得个人与世界的关系。

教学重点:着眼未来,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需要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教学难点:每个人都与世界紧密相连,我们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主要分为两部分:多彩世界中的我和我为世界添光彩。这两个教学环节想要传达的主旨思想及核心观点分别为:

第一个环节:多彩世界中的我。

(1)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

(2)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

第二个环节:我为世界添光彩。

(1)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

(2)从普通的事做起,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3)着眼未来,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第一个教学环节:多彩世界中的我。

首先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日益广阔的生活圈,从家庭、学校、社区,到国家、社会和世界,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世界的关系。

通过展示不同人接触了解世界的不同方式,提出问题:你有类似的经历吗?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还有哪些?学生讨论交流后做出小结,得出结论:

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经历越来越多的事,遇见越来越多的人,我们要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在这样的一种关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一环节的尾声也正是下一个环节的序曲。

面向世界,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承担这份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第二目题的主题:我为世界添光彩。

第二个教学环节:我为世界添光彩。

通过分享素材,带领学生一起感受“我与世界”的关系,用到的素材是学生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能身体力行亲身去做的事情。从“饥饿”话题开始,到“节约”意识结束,用一个话题连接起世界、中国和我自己。

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刻内涵。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这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才算是为后面的课程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接下里,教师又特别介绍了“无国界医生”的故事,强调了个人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很普通,为中国乃至世界做着普通的事。他们做的事看似普通,去不可或缺;看似平凡,却不平凡。

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员,所做的事情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启发学生为世界做贡献,人人有为,人人可为,人人当为。

到这里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就已经充分展开,课程核心观点也已经呈现。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特别的探究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大胆设想我与世界的连接点是什么?我能做些什么?我需要做哪些准备?最后落脚于:适应社会发展,提升综合素养。即:

·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

·树立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

·有社会责任感,观察了解社会。

·积极参加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第一个教学特色:多互动,让课堂活跃。

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个课堂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与同伴、教师充分互动。通过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中经历思考、积极表达、畅所欲言,在生生讨论、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澄清观点。这个过程,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个教学特色:多故事,让道理生动。

有句话说,当讲不通道理的时候,就试着讲一个故事。

九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价值观储备,但是对一些抽象的理念层面的问题,在认识和把握上还是有很大难度。这种情况下,单纯讲授道理显得生硬,学生接受起来难度也不小,或者仅仅停留在“知道”而不是“理解”层面,更谈不上“接受”。通过真实的故事呈现,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切身感受深刻的道理,建立情感共鸣。

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爱国情怀、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认同少年强则国强,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会确立自己的远大志向,提高个人与祖国共成长的参与能力;结合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提高自己融入世界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青少年要从小立大志,理解少年强则国强,明白当代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是时代赋予的

教学重点:青少年的责任。

教学难点: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

请学生集体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章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教师讲述: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不管是40年还是70年,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昨日的中国,历史的悲剧不会重新上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正在指引着中国人继续向前,迈向光明的明天。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必将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

2.材料展示:

电视剧《国家命运》剧情(节选)

剧情一:邓稼先和一批年轻的科技人员投入到原子 弹库房的建设和原子 弹的理论学习与研究之中。为加快两弹工程,宋任穷、钱三强等请苏联专家讲解原子 弹原理,对方却不准做笔记。苏方的态度和做法,既让人难以理解,也难以让人接受。

剧情二:苏联专家离开之前,技术员张洁向列捷耶夫询问原子 弹的结构,对方告诉她:“原子 弹就像一个苹果。”这样的回答让张洁非常意外,然而对方却说:“以后你就会明白我的话。”

剧情三:1960年2月19日,第一枚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可正准备发射一枚从苏联购买的导弹时,苏方却提出不准使用中国生产的燃料,尽管它是完全合格的。孙继先、李福泽气得当场拍了桌子。当年7月16日,苏联宣布召回专家,撕毁协定,终止合作项目。

剧情四:从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中国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从原子 弹到氢弹的历史性跨越。

思考:

(1)你知道哪些为“两弹一星”设计研制和试验成功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2)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国家命运》的剧情,说说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是一种什么关系。

(3)《少年中国说》里有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那么,你是如何理解“少年强,中国强”的?

提示:

(1)于敏、孙家栋、钱学森、程开甲、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等。

(2)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3)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从天而降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少年要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

3.教师过渡:过去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威胁,老一辈的科学家殚精竭虑,终于成功研制出核弹,中华人民共和国再也不用受制于人。如今美国依旧挥舞着“大棒”打压中国的崛起,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4.材料展示:

钱学森的四次人生选择

报考大学时,钱学森做出人生的第一次选择:要学铁道工程,给中国造铁路。

在校园里目睹天空中的日本飞机,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要改学航空工程。他要学习能打下日本飞机的本事。

为了能掌握航空理论,以此来指导航空工程,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选择:从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转为从事航空理论方面的研究。

国家的需要使得钱学森做出了他人生的第四次选择: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设。

思考:

(1)是什么原因促使钱学森做出了四次人生选择?

(2)钱学森的四次人生选择无不围绕着国家进行,我们在树立理想的时候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3)分享交流:你目前有明确的理想吗?如果有,请说说你树立这个理想的理由。如果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理想,说说你树立理想的时候会关注哪些方面。

提示:

(1)爱国和国家需要。

(2)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3)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对学生所述的理想不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仅作指导。

1.教师讲述:毛泽东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 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2.教师提问:肩负时代重任,我们能做些什么?

提示: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秦]儒家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顾炎武

吾人以一隅而抗全局,明知无望,然与其屈膝而生,毋宁断头而死。——[民国]蔡锷

思考:

(1)你从以上名言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怀?

(2)请找出一位具有这种情怀的当代代表人物,并作简要介绍与评价。

(3)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种情怀是否发生了变化?变与不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爱国情怀。

(2)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中学时代背井离乡、历经烽火的求学路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让他日后面对恶劣的科研环境仍甘之如饴;项目攻关的紧张时刻,他用音乐排解困顿,少年时的兴趣爱好让他终生受益。原名黄绍强的他改名“黄旭华”,寓意“中华民族如旭日东升般崛起”。为了工作保密,黄旭华30年没回家,父亲、二哥逝世他都未能奔丧。直到1987年《文汇月刊》刊发《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母亲含泪细看,认定主人公就是多年未归的三儿子黄旭华。有人问黄旭华,忠孝不能双全,你是怎么理解的?他的答案是,“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的孝!”

(3)这种情怀不会发生变化。不同时代的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变”指的是历史场景、历史责任的变化,“不变”指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2.小结: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

1.材料展示:

新青年第35期“联合国女孩”陈皓演讲(节选)

大家好,我是新青年陈皓。

今年是我在肯尼亚常驻的第七年。很多人听到我在非洲工作,都会问我:“你怎么在那儿工作?什么时候去欧洲、去美国?”大家想到非洲,脑海中可能浮现的是贫穷、饥饿、疾病,甚至是犯罪。而我所经历的非洲,是辽阔的草原、人们的热情和这片大陆无穷无尽的活力。

……

在做新闻官的那四年,我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职责。那几年,非洲大象的数目急剧下降,而主要原因是象牙消费市场庞大,获取象牙的主要手段是偷猎、杀死大象。我们和国际刑警组织一起,将科学的数据转化为政策建议,呼吁成员国打击非法贸易,也针对民众开展了密集的宣传,呼吁他们改变消费野生动植物制品的习惯。

……

我所去过的很多国家,主政官员、老百姓的呼声其实都大同小异。他们渴望更好的发展,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干净的水、空气和土壤。我和我的同事处在如此幸运的时代,人们对健康地球的诉求赋予了这段环境外交事业日新月异的内涵。没有错过摆在联合国面前的时代车轮,是我们的小幸运。在的时代,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用生命力、经历和定力去换取一个属于我自己的人生。

谢谢大家,我是新青年陈皓。

思考:

(1)你印象中的非洲是怎样的?非洲给大众的印象又是怎样的?

(2)阅读演讲材料,“在的时代,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用生命力、经历和定力去换取一个属于我自己的人生。”面向世界,我们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

提示:

(1)我们眼中的非洲也许贫穷、饥饿,而陈皓所经历的非洲则是辽阔、热情和充满活力。只有走出去,我们才有可能看到一个别人眼中不一样的世界。

(2)从提高个人素养和行为能力方面回答。

2.小结:对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提出的要求。

(1)从提高个人素养方面: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需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提高我们的影响。同时,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

(2)从行为方面: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我们做起。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青少年的责任,如何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也了解了中国青少年应有的情怀与抱负,知道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认清自己的责任,从现在开始做好准备,做自强少年。

 

本课内容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从现在起做好准备,明确中国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教材始终将少年的担当与时代背景、国家发展、人类命运结合在一起,在全球化和国家发展这些宏大的背景下谈少年的担当,提升了这一主题的高度,使少年学生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使命,从而增强少年担当的自觉。

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三

教学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相连;感受我国的大国担当,增强国家认同感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国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中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对世界发展的担当与贡献

教学重点:积极有作为。

教学难点: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军队参与维和行动,不仅制止冲突、维护秩序,还注重改善当地民生。多年来,中国维和部队以工程兵、医疗、运输等保障部队为主,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超越时空和血亲的大爱在中国维和军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名维和战士在出国前的志愿书上曾这样写道:只要能为世界和平作出一点贡献,再苦再累,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想一想:中国维和部队向世界展现了什么?

提示:在战乱中点燃和平的火炬,在风浪中扬起前行的风帆,在贫穷中播种美好的希望,中国军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分析对于中国担当的几种不同理解,说说你眼中的中国担当是怎样的。

提示:在多元、开放的背景下,各国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密不可分。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好自身,是承担世界责任的重要体现。同时,中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

2.材料展示:

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发生强烈地震。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当地中资企业、中国志愿者团体等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救援工作。中国驻印尼使馆表示,为帮助印尼应对灾害,中国红十字会灾后即刻向印尼方面提供20万美元紧急现汇援助,中国驻印尼使馆也在当地购买了一批灾民急需的生活物资用于赈灾。中国商务部与印尼方有关部门密切沟通,快速备妥援助物资。

思考: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并结合材料,分析西非与中国远隔万里,中国为什么坚持参与这一救援行动,中国为什么要积极开展印度尼西亚地震的救援工作。

提示:上述材料反映出来,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危机与灾难时常出现。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说说中国维和官兵在守护什么,中国为什么积极参与联合国安理会维和行动。

提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维持和平行动是联合国实现其“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宗旨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是中国重要的外交目标之一。因此,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中国作为一个地区性大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棚户区住房改造2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700多万户,上亿人喜迁新居。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2019年2月发布的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1.7%,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1.7%,累计下降8.5个百分点。

思考:上述两则材料,反映出什么问题?

提示: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稳定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5.小结:中国担当,积极作为的表现。

(1)态度: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行动: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3)贡献: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6.教师补充: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

思考:

(1)针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难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方案”的理解。

(2)课前查一查,我国还贡献了哪些“中国方案”?这些“中国方案”将为解决世界难题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

(1)“中国方案”坚持互利共赢,强调权利与责任的对等,强调共存共处、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包容互鉴。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的文化,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是各国利益的共同点。“中国方案”为其他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以及解决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2)不仅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从国际维和到远海护航,从“一带一路”到《巴黎气候协定》,从“中非合作”到“埃博拉”救助,从“亚投行”到“中欧班列”开通等,均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积极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思考:作为谈判的重要一方,中国在伊朗核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贡献了哪些智慧?

提示:中国在伊朗核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扮演了协调者的角色。中国在参与调解争端的时候,常常能够在强烈的分歧对抗中,寻找到各方共同点,并引导各方换位思考,巧妙帮助各方化解分歧,直到最终达成各方满意的结果。

3.小结:中国担当,贡献智慧的表现。

(1)显示智慧: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

(2)贡献智慧: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3)增长智慧: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

4.问题思考:回顾“运用你的经验”中对于中国担当的几种理解,辨析: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要全力帮助其他国家发展。

提示:中国的国际担当要基于对自身清醒的认识。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任务还很艰巨,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中国的担当是符合目前国情的担当,中国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5.教师讲述: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国际上树立起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了解了我国在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化解区域危机、对外经济援助、全球环境保护、各种灾难救援及高致死性传染病与瘟疫的防控等各个领域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解决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的化解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本课时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好本课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材料,引导学生深读材料,积极合作探究,当堂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知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以全球视野与辩证的眼光认识并正确对待中国对世界的责任与担当,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意识。

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四

教学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国际视野与情怀,主动融入世界,关心世界。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思辨、价值判断和社会参与的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知识目标:知道青少年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走向世界的形式越来越多样;知道世界发展趋势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理解青少年全面提高个人素养的意义。

教学重点:我为世界添光彩。

教学难点: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世界自然基金会会徽。

1957年,在雅安市宝兴县救助的大熊猫“碛碛”和“平平”被作为国礼从雅安送往了莫斯科。其中,碛碛(后名“姬姬”)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会徽设计的原型。

截至2016年底,中国与日本、美国、奥地利、泰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加坡、加拿大、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近20个动物园开展大熊猫合作研究,旅居海外的大熊猫及其幼崽目前共50多只。一项调查显示,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排在第一的就是大熊猫。大熊猫已经成为四川乃至中国沟通世界的“使者”。

思考:走出国门的大熊猫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赢得外国民众的喜爱,成为中国沟通世界的“使者”。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世界?

提示:心系祖国,胸怀世界,迈向未来,逐渐承担起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1.教师讲述:古代唐朝时期有日本的“遣唐使”到中国学习,近代有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而现在我国每年都有无数的出国留学学生,也有不少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国家间的交流学习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人与人的交往范围也不断扩大。接触和了解当今世界是我们无法避免的经历。

2.材料展示:

材料一: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材料二:在耶鲁校园,至今悬挂着一位中国人的画像,画像上的人是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100多年前,中国青年容闳走进了耶鲁大学校园,4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由他主持的“幼童赴美留学计划”,让国人第一次得以平视西方教育,受其教益。

材料三: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学习,比2017年增加了3013人,增长比例为0.62%(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

思考:

(1)出国留学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途径,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还有哪些?

(2)说说在这些经历中你有哪些收获。

提示:

(1)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回答。如:与外国友人交流,参观国内外的展览,观看外国电影,参加国际夏令营活动,学习外国语言,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等了解世界。

(2)学生回答。

3.小结: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经历越来越多的事,遇见越来越多的人。我们要珍惜每一次交往的经历,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

1.材料展示:

头大身体小,趴在电脑前的怪物,这是人类的未来吗?在100年前英国科幻作家乔治·威尔斯的《最早登上月球的人》中,由于对计算机的过分依赖,人类发生了重大异变,四肢萎缩,脑袋和眼睛却膨胀得巨大,以至于几乎所有行为都要通过机器人来完成。

当下不少年轻人的表现像极了乔治·威尔斯所描绘的状态:自称“宅一代”的他们终日闭门不出,躲在计算机前。

画一画:阅读上述材料,试着画一画《最早登上月球的人》中发生异变后的人类形象,说说你的感受。

2.图片展示:

思考: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宅”在家里观世界。结合教材“探究与分享”,说说他们这样“宅着”,是否也在走向世界呢。

提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通过互联网拓宽了交往的范围。但是,一部分人被互联网捆绑,他们沉迷于互联网中的人际交往,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质,并且认为这也是一种走向世界的形式。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们走向世界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但是不能沉迷于其中,从而与现实世界相脱离。

3.小结:我们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我们学会关爱,相互理解,赢得尊重,获得成长的力量。面对困难时,我们勤于沟通,真诚合作,更加理性、智慧地解决问题。我们一路历练、成熟,不断自我更新,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材料展示:

材料一:祖籍广东梅州的客家人朱梅麟,是迄今一位头像印在外币上的华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封锁海运航道后,毛里求斯生活物资匮乏,朱梅麟号召零售业商人积极配合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调运大批库存货物保障民众日常生活供给,解决了毛里求斯的食品危机。1968年,毛里求斯宣布独立,朱梅麟被任命为新政府财政部长,为毛里求斯独立后经济的持续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做好事不分国界。陕西人陈军不久前赴土耳其旅行捡到15000多里拉,在海滩等候失主时,遇见玩滑翔伞坠入大海的女士,他奋不顾身跳入大海营救,被外国朋友大赞:中国人verygood!

思考:

(1)请你再列举几个中国公民为世界作贡献的实例。

(2)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探究与分享”,说说“看似普通,却不可或缺;看似平凡,却不平凡”说明了什么。

提示:

(1)屠呦呦、袁隆平。

(2)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员,所做的事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我们要从普通的事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回答下列问题:

(1)教材提供的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学习方式?

(2)选择你喜欢的学习方式,并说说理由。

(3)想一想:这四幅图片共同说明了什么?

(4)这样的学习经历对适应未来世界的挑战有什么意义?

提示:

(1)第一幅图片和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通过科学实验进行学习;第三幅图片反映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学习;第四幅图片反映的是通过课外大课堂进行学习。

(2)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讨论回答。

(3)要把课堂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

(4)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的趋势,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2.小结: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的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正逐步走向世界,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也了解了个人与世界的关系,知道了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世界,懂得了个人要努力为世界添光彩、作贡献,就要全面提升个人素养的道理。

本节课内容比较贴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浓厚。通过学习正确认识个人与世界的关系,知道个人应当为世界做什么。学习多彩世界中的我,要注意用好教材中的材料,指导学生理解,提高认识;学习我为世界添光彩,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为个体如何才能为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逐步增强社会责任感。

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五

教学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培养开拓进取的意识

能力目标:能够阐述中国谋求自身发展的相关措施;能够阐述中国谋求自身发展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培养和提升搜集资料、合作探究学习、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新形势下我国积极谋求自身发展的主要措施;理解中国谋求自身发展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促进发展的措施。

教学难点:积极谋求发展的原因。

有关绿色发展理念。

历经50多年,塞罕坝林场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不到12%,直至2016年时已提高到80%;同期,森林面积扩大了3.6倍,林木蓄积量扩大了29.6倍。塞罕坝林场带来了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塞罕坝林场每年可释放氧气54.5万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达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可供近200万人一年呼吸,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每年的旅游门票收入就达到了4000多万元。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新闻?请和大家分享。

材料展示:

2012年,130多岁的柯达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个曾经标榜“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的胶卷和照相行业龙头霸主轰然倒下,令人感叹。有评论说,它给我们带来“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深刻启示。其实柯达技术创新能力并不弱,它还是数码技术的先驱。但柯达迷恋胶卷市场上的巨大成功,唯恐更新换代会丧失传统优势,把自己发明的数码技术束之高阁。结果势不可挡的数码时代使柯达的传统供应链优势和专利优势不复存在。

思考:结合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说说柯达由盛而衰给我们的警示?

提示:我们要把握世界的发展趋势,积极谋求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激烈的国际竞争。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材料二:2018创交会以“双创新动能,引领新跨越”为主题,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1000多家参展机构,1000多项技术成果,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军民融合等重要领域,着力展现我国在这些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和技术。来自美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双创”项目在2018创交会亮相,以“创新”这一世界语言,交流、分享全球“双创”前沿动态,树立和推广自身品牌,打通国际“双创”合作通道。

材料三:近年来,针灸等历史悠久的东方诊疗手段,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同。对中医来说,这些接纳和认可是扩大实践范围的重要一步,对于许多致力于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来说,更是意义非凡。随着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的推出和中医药法的施行,中医药产业迎来了更好的政策环境。中国正积极推动中医药标准与国际接轨,成立于2009年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近年来已正式发布多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实现了中医药国际标准的重大突破。

思考:分析上述材料,分别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发展。

提示:第一点,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中国正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第二点,创交会以“新经济、新动能”为主题,聚焦科技发展的前沿,吸引众多国家参与。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积极谋求自身发展,就必须适应全球技术创新与新型产业发展的趋势,积极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第三点,以更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保障对外经贸利益,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小结:积极谋求发展的原因和措施。

(1)原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竞争不断升级。时不我待,中国要把握世界的发展趋势,积极谋求自身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2)措施: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促进发展,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了解亚投行有关情况。思考:(1)中国为什么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亚投行的成立与运行,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1)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有利于改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起到提振作用。(2)中国是国际发展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是建设性的贡献者。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推动完善现有国际经济体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建设性举动,有利于促进各方实现互利共赢。

4.小结: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在全球发展中要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所能,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

5.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思考:(1)“一带一路”连接了哪些国家与地区?(2)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是怎样的关系?

提示:(1)“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2)“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

6.小结:中国充分考虑相关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利益,互信互利,取长补短;寻求共同增长点,努力探索与建立新型发展合作机制;以中国的发展为引擎,带动区域与世界的共同发展。

7.材料展示:

第xx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这场盛会是我国2019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论坛的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论坛期间举行了高峰论坛开幕式、领导人圆桌峰会、高级别会议、12场分论坛和1场企业家大会。包括中国在内,3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等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共40位领导人出席圆桌峰会。来自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外宾参加了论坛。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会对中国和世界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提示: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8.小结:共享发展机遇的做法。

(1)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在全球发展中要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其能,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2)中国充分考虑相关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利益,互信互利,取长补短;寻求共同增长点,努力探索与建立新型发展合作机制;以中国的发展为引擎,带动区域与世界的共同发展。(3)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积极谋求发展的原因和措施,知道了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也了解了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和做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不多,也容易理解。围绕携手促发展,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积极谋求发展,主要了解了积极谋求发展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选取新颖典型的例子帮助学生当堂理解接受;另一个是共享发展机遇,学习这一知识点要给学生讲清当前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在这一背景下理解合作共赢。

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 | 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六

九年级下册立足国家发展和全球视野,兼顾个人在毕业阶段面临的一些生活主题。随着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即将完成,学生要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准备进行思考并积极应对。面对当下的学习,应持怎样的态度?面对未来更长时间的学习,应做好怎样的心理准备,这是本课时内容需要传递的重点。

课标依据:

“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中“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我与国家和社会”“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中“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通过现阶段学习任务和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使学生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高度重视,积极投入,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学习压力,从而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同时,要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九年级学生进入到备战中考的冲刺阶段,学习压力相较与之前的学习有所增加。同时面对未来的生活,开始进行人生中第一次选择,升学或者就业?高中或者职业技术?学生的焦虑程度较高。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会导致对学习价值的疑问,为什么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才是学习的终点?诸多问题接踵而来,但又似乎没有确定的答案。学生生活在思想的纠结中与争斗中。本课时的内容帮助学生澄清一些观点,理顺一些迷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逐步确立更为开阔的学习观,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增强应对学习压力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坚持在实践中学习。

知识目标:站在新的角度认识学习,学会坦然面对学习压力,学会在生活、工作中学习,知道“广义学习”“终身学习”的内涵。

教学重点: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学习。

教学难点: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1.积极面对学习压力。

2.坚持不懈终身学习。

3.生活方式学无止境。

本课用同龄人小刚的故事串起三个教学环节。

 

课程首先从一张挂满了口号、标语的教学楼开始,问学生们看到这个场景有什么感受?在备战中考的日子里,的感受是什么?很多学生都会流露出一些负面情绪。

接下来,教师呈现了一个情景素材,即中学生小刚的故事,同样是毕业年级,也有着同样的困惑与焦虑,让学生为其想办法出主意,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帮助了自己,最终达成共识,即调整心态,高度重视,积极投入,完成学习任务。

为什么要坚持?为什么要终身学习?有些学生是不理解不接受的。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讲清楚“为什么学习?”这里借助的素材有“爱因斯坦谈学习”,还有小刚的真实困惑中所体现出来的“学习的辛苦”,辛苦是正常的,付出之后的收获会让人欣喜。这里相当于是对七年级“学习”内容的一个强化与提升。

之后借助社会典型人物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深刻思考,用榜样的精神影响、引领学生的成长。

得出结论:我们生活的时代信息量巨大,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实践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承接着第二个教学环节,第三个环节的主题确定为“生活方式学无止境”,借助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的活动素材,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于学习的真实想法。这个活动与真实的生活情境非常相似,很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受到类似言论的影响,在课堂中呈现,利于学生彼此之间争论交锋,最终得出观点。

有三个核心观点需要强调: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校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第一个教学特点:设置情景,激发思考。

教师设计了一个同龄学生的困惑,在解决同龄人困惑的过程中澄清一些共性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思维整体性的保持,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核心理念。

第二个教学特点是:畅所欲言,互动生成。

本节课包含了大量的主观问题,这些问题开放性很强,具有探讨交流的价值,切入点很多,能够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在探究问题、发表感受的过程中,就实现了课程的预设目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