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七篇)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8 16:01:20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七篇)
时间:2023-04-08 16:01:20     小编:zdfb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篇一

1、农民工大量返乡,务工收入减少。工资性收入一直是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尤其是现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纯收入的40%。从20xx年9月份开始,沿海地区一些外向型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导致我市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外务工农民75.8万人,同比减少4.2万人,返乡农民工减收10.2%。预计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农民工返乡将持续增加,这将极大地影响今年我市农民增收。

2、农产品价格全面下滑,农民存在“惜售”心理。进入20xx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农产品价格几乎呈“普跌”态势。我市主要农产品平均收购价为:晚稻86元/百斤,比上年同期下跌7%;籽棉2.6元/公斤,下跌54%;黄豆3.4元/公斤,下跌48%;花生3元/公斤,下跌53%;椪柑0.8元/公斤,下跌43%;生猪13元/公斤,下跌28%。农产品价格下跌,造成部分农民对农产品“惜售”。

3、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基本冲抵种粮补贴。20xx年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虽然补贴力度有所增加,但难以冲抵农资上涨所产生的价差。如奉新县20xx年早稻肥料成本由20xx年的每亩95元上涨到20xx年的170元,增加75元;农药成本由每亩50-70元上涨到70-80元,增加10-20元。该县农民仅农药、肥料两项成本就增加近100元,加上人工成本、运输费用的上涨,与每亩100多元的补贴基本相抵。

1、农业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中央将进一步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力度,预计补贴资金将增长10%以上。同时,还将增加产粮大县、油料大县的奖补资金,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和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并逐步完善补贴办法。

2、粮食最低保护价大幅度提高。今年中央决定粮食最低收购价在去年的基础上平均每斤提高0.11元。此项政策有望带动农副产品价格上扬。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今年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农村能源、交通、人畜饮水、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将为我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新的机遇。

1、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农业各项补贴政策,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2、加大水稻“单改双”力度,增加播面,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提高单产。

3、规范农资市场,稳定农资价格,建立农资信息网络,推进农资连锁配送。

4、加大“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转岗再就业技能。

5、引导企业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可侧重考虑使用农民工和下岗再就业职工。

6、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给予支持。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篇二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近几年来,同全国各地一样,农民收入持续低速增长的状态,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立足全县农民收入现状,认真剖析农民增收缓慢原因,寻求激活农村经济对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1、农民收入持续低速增长。1998年到20xx年的6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始终徘徊在5%左右,与改革开放初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速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横向比,1998年至20xx年全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均超过10%以上,全县国民经济发展城市快、农村慢的跛脚现象十分明显。

2、农民纯收入的构成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呈现出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家庭经营收入为辅的阶段性特征。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601.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达893.43元,占纯收入55.96%(其中:外出打工收入685.60元);家庭经营净收入623.53元,占纯收入的39%;财政性纯收入14.30元,占总纯收入的0.89%;转移性纯收入67.54元,占纯收入的4.22%。

3、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农民1998年人均纯收入(1076)元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001.90元)之比为1∶3.72。到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02.00元)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729.56元)之比为1∶3.58,而20xx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之比为1∶3.24。全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高于全国。

4、农民人均总支出有所下降。从全县120户的调查资料看,20xx年农民人均总支出2215.78元,同比下降7.8%,各项支出内部结构亦为全面下降。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人均432.56元,同比下降12.3%。其中:第一产业支出378.18元,下降13.12%;第二产业支出10.83元,下降8.24%;第三产业支出43.56元,下降5.61%。生活消费支出全面下降,全年人均总支出1583.17元,同比下降7.8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由单纯的经济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就##而言,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内部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影响农民增收。

一是农业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并存。##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县份,农业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去年因灾,仅种植业一项农民人均减收108.59元。同时,在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向过程中,由于市场预测防范能力弱,容易使农业及农村经济遭受重创。近几年,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步子很大,许多农民主攻“非粮”产业,但因市场等各种因素影响,少数农户损失严重,甚至返贫。

二是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近年来,随着农业单产水平的提高,部分农产品已出现结构性过剩,供大于求导致价值均衡点下移,加之恩格尔系数变小,城乡居民农产品需求对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增长率的支撑能力下降。虽然从20xx年下半年起,粮食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乘机上涨更快,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收益,多被农资价格上涨所冲销,农民种粮效益低,有的甚至亏本。尽管今年3月中旬粮食价格又出现了大幅上涨,由于退耕还林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大部分农民无粮可卖,有的反而买粮,加大了生活消费支出。

三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强弱与组织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是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公司、基地、农户三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没有完全形成。另外,作为秦巴山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该县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服务水平较低。面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农民主要凭经验、凭感觉、凭想当然做出相关的经营决定,农产品品种、品质难以适合市场需求,导致经常出现“卖难”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民增收。

2、农村内部劳动力转移困难,约束农民增收。

一是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劳动力难以实现就地非农就业。制约农民非农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全县农村二、三产业生产规模较小,收入一直不高,农民增收缺乏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供给与需求错位。据调查,全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学历占35.6%,初中学历占54.3%,他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生产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很有限,在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

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严重约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很重要的是统筹城乡就业;城镇带动农村,很重要的是为农产品提供更大的消费市场和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该县城镇化水平不足20%,远远低于全国同期水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沿袭着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其结果是农业劳动生产率难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降低甚至无从获取,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3、农村外部劳务输出存在问题,影响农民增收。

一是服务工作不配套。由于机制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提供、技能培训、组织引导、权益保护、环境优化上不能成龙配套,尤其是信息量不足、培训工作滞后,致使全县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不够高,特色优势不明显。

二是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该县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低,职业技能差,绝大多数人只能在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职业岗位(挖煤、搞建造等)上“吃身体”、“吃青春”,因得职业病或遭受工伤事故致贫者屡见不鲜。

三是劳务输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冲击日渐明显。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方面,大量劳力外出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足、技术力量缺乏和部分耕地撂荒,劳务输出与农业主导产业之间“一头重,一头轻;一头热,一头凉”的问题普遍存在。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造成部分村干部新老交替断档,村级组织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尽管##农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增收的潜力较大。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综合措施,从农业内部挖潜、农村内部突破,做好农村外部文章,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1、深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要继续推进强村大户战略,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生产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调整,烟草率先实现产业化,黄姜产业化已成雏形,蚕桑已建成10万亩基地,畜、竹产业正在蓬勃兴起。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3亿元,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奠定了基础。但从总体上看,这些优势资源还处于浅层次开发阶段,在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基地建设,需要继续推进强村大户战略,走实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路子,着力提质增效;农产品加工,要由初入深,在延伸加工链条上寻求突破,同时着力打造知名品牌,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拳头产品带活农村产业。

二是要按照市场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陕南中药材久负盛名,作为拥有独特的气候、资源条件的##而言,要力争在黄姜、金银花等中药材生产上大有作为;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以汉江梯级开发为契机,做足做大汉江、旬河及主要支流水文章;果业亦是##的优势产业之一,对狮头柑、荷包杏、樱桃、柿子、拐枣等,要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要加强##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增加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要围绕绿色产业发展,突出抓住四个环节。一是品种论证环节。品种论证应突出色、形、味等内在特征,又考虑耐贮存、能贩运等外在要求,为产品进军大市场创造条件;二是产品开发环节。对选择确定的品种进行改良乃至改造,使其更加适应市场要求。同时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宣传环节。积极向市场推介特色产品,使特色产品广为人知;四是产品和市场对接环节。一方面政府要为农产品走向市场创设平台,同时通过适时引导和组织,发挥中介优势,打通特色农业进入市场的通道。

四是要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属粮食产销平衡区,必须从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增收的高度认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在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同时,决不放弃粮食生产,要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不动摇,坚持人均一亩基本种粮田不动摇,坚持依靠科技增加单产不动摇。

2、挖掘农村内在部潜力,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要把发展乡镇企业做为农村经济支柱来抓。##乡镇企业的发展,目前正处在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有利环境。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牢固树立围绕产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紧紧抓住烤烟、黄姜、畜牧、青竹四大支柱产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放开视野,放宽政策,放胆实践,放手大干,全面拓宽乡镇企业的发展空间,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是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仍然十分缓慢,观念步伐相对滞后。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应在税收资源、政策、人才等方面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必要条件,真正做到“在政策上放宽,经营上放开,管理上放活”,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同时,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矿产、医药、山地等资源优势,注入资金加大开发力度,形成一批在水电、矿产、经商、贩运、种养、服务等方面的个体私营户,让更多的农民从中获利。

三是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城镇的规划工作。按照太极山水城的地域特点,突出县城扩容提质,优化县城生活环境和经济布局,对重点集镇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进一步增强城镇的载体功能,辐射带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体系,积极推进老城区改造,加快县城专业市场建设和中心镇农贸市场建设,抓好城区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再次要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县范围内放开户口迁移政策,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进城入镇建房、开店、办厂、务工经商,改善农民的收入结构,提高农民收入额。

四是要把发展旅游业做为农民增收的潜在增收点。以天然形成的山水太极城为原形,深入研讨太极源头文化,依照“太极图”规划城镇,布局景点,打造天人合一的最佳组合,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塑造山水太极品牌,使山水太极成为##旅游的最大卖点。同时,要加快南羊山万亩草甸、铁桶寨原始森林、歪头山溶洞群、公馆瀑布群、蜀河古民居、双河天门山、红军老祖墓等精品旅游景点开发建设。配套发展农家乐、水上垂钓、漂流、游泳、划舟等特色健身游。以旅游带动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农民增收。

3、做好农村外部文章,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要用产业化的思路发展劳务输出产业。首先,要加强劳务基地的培养和建设。要面向市场,整合资源,培育特色劳务村镇,逐步形成以特色劳务村镇为重点的劳务输出基地。同时,大力培育和开发劳动力市场,不断拓宽劳务输出空间,利用各种经济协作渠道和开放平台,建立一批可靠和相对稳定的劳务输入基地,夯实劳务产业基础。其次,培养“龙头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省内外新老用工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用工关系,不断增强其对我县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另一方面,要发挥本地在外承包工程“能人”的作用,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协调,让他们带领农民进入劳务市场,实现对口输出,减少农民工的盲目流动性。第三,做好配套服务工作。要切实发挥县乡(镇)劳保服务部门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构建信息发布技能培训组织引导服务管理法律援助的劳务经济(产业)一体化服务体系。

二是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全力打造劳务品牌。在培训的内容上,要结合大中城市用工及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实现务工者务工形式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同时,要根据##在人文、历史方面形成的文化影响,在建筑、采掘、服务及农技推广领域形成的就业优势,在省内外已经树立起的“好学上进、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人”形象,进一步挖掘潜力,搞好特色培训,打造、包装##劳务品牌,占领劳务市场。

三是要妥善处理劳务输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适应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形势,积极引导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根据乡情、村情、民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劳务输出计划,把工作重点放在转移“富余”劳动力上,合理匹配人力、土地等各种资源。县乡村要根据当地事业发展需要,精心筹备、选准项目,向劳务输入基地推介项目,创造条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挥他们在外地的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参与、支持家乡建设,实现由打工向创业的跳跃。同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支持外出者向外承揽工程项目,挣钱后再回乡创业,形成本地与外地资本良性循环的局面,推动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篇三

确保农民增收,是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根本性问题。

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20xx、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225元、2393元,较上年增长3.4%、7.6%。

我们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靠发展优势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建设五大生产基地。抓住国家和省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机遇,建设百万亩高油大豆生产基地,20xx年播种高油大豆146万亩;引进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建设百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播种马铃薯45万亩;推进农牧结合扩大饲料作物种植,建设百万亩饲料牧草生产基地,播种饲料牧草32.6万亩;依托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百万亩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47.1万亩;结合退耕还林,建设百万亩柞桑蚕生产基地,放养柞蚕732把,栽桑树700亩。

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充分利用我市资源富集和生态环境优势,建设绿色农业生产基地11个,种植绿色食品面积125万亩,11个产品获得a级绿色食品,2个产品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产量达12万吨。

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与俄在林业、畜牧、水产、农机、农科研等多个领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30多项。建立了中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俄建设境外综合开发区。农副产品出口发展到10大类100多个品种。

二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靠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明确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围绕麦、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药等十大主导产业和5个成长性较强的产业,构建龙头企业群体、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推进产业化发展。

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全市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29家,带动基地面积137万亩。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玉铃”牌马铃薯、“双河”牌极小粒豆、“驿站”牌马肉干等6个具有较大市场影响的农产品品牌。

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在县域和中心乡镇重点建设和完善了7个具有较好基础的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全市现有各类农产品市场88处,基本形成了以乡镇批发市场为中心,城乡农贸市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市场体系。

三是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平均每年推广项目20多个,累计推广项目300项(次)以上。农业十项适用生产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318万亩。

建设市县乡三级科技园区156处,园区总面积50多万亩,实现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

大力实施种植业和牲畜业良种工程。引进推广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优良品种28个,建设各类种子繁育基地45处,推广优良品种27个,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95%以上。建设大牲畜冻配站点92个。

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应用水平。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分产业、逐层次的科技培训。每年培训乡村干部、科技户、种田大户及青壮年农民15万人次左右。

四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靠降低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和改造了xxx、xx等堤防,极大地提高了这些地区抗旱防洪能力。目前,全市已有8个万亩以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20xx年,争取国家级和省级旱田节水浇灌溉项目5个,受益面积可达16.22万亩。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三年累计7113万元,开发建设项目30个,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9.27万亩。大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实施天然林保护为目标,重点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生态效益补助工程和野生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四年共落实退耕还林面积5万亩,造林56.8万亩,建成多种类型自然保护区5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125万亩。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3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农机更新资金1.6万元,更新大中型农机具4786台(套),到20xx年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6.776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5.63万千瓦,亩均耕地拥有农机动力0.132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86.5%。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篇四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部署,9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财经工委的同志对我市的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我们先后听取了市农林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海洋与渔业局、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等单位以及**、**、**等镇关于农民增收情况的汇报,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今年以来,市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多次召开农民增收推进工作会议,并认真抓好落实。农林局、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等部门坚持用城乡统筹的思路抓农村,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全力推进项目农业和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和空间,涌现了一批农民增收新的亮点,项目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负增收、劳动力转移、小城镇建设、发展民营经济、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特别是项目农业和农业外资引进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去年9月,全省*个县市中有*个县市被省评为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榜上有名。去年在**市农业综合表彰会上,我市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1-9月份,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3858元,同比增长15.9%,是多年以来农民增收形势较好的一年,农民增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农民种养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去年秋播以来,由于狠抓了夏熟作物的培管措施,今年夏熟生产和蚕桑生产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实现夏粮总产8.38万吨,其中,油菜籽收入达1.68亿元,农民增收1869万元;蚕茧总产值811.5万元,增收1185.6万元。全市畜牧业在禽流感、饲料价格上涨、外贸出口受阻等不利因素并存的情况下,畜禽生产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畜禽产品价格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进一步拓展了农民增收的空间。 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逐步加快。市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积极拓展农民就业渠道,加快中介组织建设,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今年8月份,我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03万人,异地转移1.17万人,农民人均外出劳务收入增加226元,增长17.7%。实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年收入一般在1-1.2万元之间,收入较高的是建筑行业,年收入一般在1.5-2万元之间。

(二)近几年,市镇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帮助农民增收上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市在农民增收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低”,即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在我市尚未实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35岁以上的占73%,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9%,无一技之长的占81%。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成为制约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加大,农业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且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增大了他们经营的风险,使他们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供求信息做出准确判断,结果往往是造成农业生产的趋同,同一品种的农产品在某一时段的供给大量增加,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随之大幅降低。另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于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这些都对农民的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大多数农民则有些无所适从,结果导致农业产业化步履缓慢,农业经济效益整体不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二是“高”,即农业成本高。近二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造成了农民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增产不增收,再加上农资市场混乱,农民担心高价买了假种子和劣质化肥农药,到时候低价卖出农副产品,里外赚不到钱。近几年,柴油等渔用物资价格也一路上扬,各类费用急剧上升,渔业成本不断增加,广大渔民的增收问题也成了“纸上谈兵”。

三是“少”,即农业投入少。由于我市财政支付能力弱,用于农业的技术、资金投入有限,导致推动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动力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滞后,农业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善,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今年我市遭遇干旱,由于水利设施功能衰退,损毁严重,抗灾能力大大减弱,使农业生产遭受一定损失。有些镇乡由于财政困难,争取到的有限的农业项目资金没有真正投入农业,而是挪作他用,进一步影响了农业发展。

四是“重”,即农民负担重。近几年,国家通过实施税费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民负担有所减轻,但一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涉渔收费部门还是不少,收费项目繁多,渔民负担仍然很重。与此同时,农民的“隐性负担”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是医疗、教育等负担加重。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比不上城镇,但是其开支并不比城镇低,有了病往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为了让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许多农村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除了缴纳高额的借读费,不少家长还进城“陪读”,既耽误生产,又增加费用。其次是婚嫁成本居高不下,人情消费有增无减。在农村,子女婚嫁仍是农民开支的头等大项,尤其是为儿子成家,几乎要用尽全部积蓄,很多人还要举债。大部分农户每年用于各种人情的礼金占了家庭开支的很大比重。

(三)如何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这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和我们人大常委会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农民增收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制度、环境等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只有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农民增收,才能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农民是弱势群体,弱就弱在素质上。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变沉重的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实现农民长期性增加收入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消除农民的“低素质屏障”。

一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建议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围绕农民增收来建立政绩考核体系,坚持不以gdp 为目标取向,不以表面繁荣为政绩,以把党的富民政策创造性地惠及到农民身上为己任,形成农民增收稳定的政绩考核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宏观指导,坚持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发展村级组织带农户、农村合作组织带农户、农户自己联农户等多种形态的合作组织,引导他们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发展规模经济和特色经济。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既要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更要注重加大对产前信息体系建设和产后加工流通的扶持力度,以及对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扶持力度,从而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二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只有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农民增收问题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另一方面要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服务农业和农民为宗旨,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

三是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起着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民经纪人”、“田秀才”、“土专家”等新型农业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支不可缺乏的新生力量。因此,建议政府要进一步扩大视野,一方面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使之成为现代农业新技术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农业人才后备库,充分发挥他们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议政府:

一是进一步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所以建议政府要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尽快形成优势产业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要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反馈,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扩大农产品销售。

二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农村集体保障功能不断削弱,农村因病因灾返贫和人口老龄化、高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民的处境不容乐观。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政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要构建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援助体系,让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体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同时要完善财政对低保的转移支付制度,确保资金落实。二要构建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尽快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病致贫问题。 三要构建农村教育救助体系,重点是逐步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四要构建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解除农村养老之忧。

城乡统筹发展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因此,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农村劳务输出。我市人多地少,大量农民和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人均占有农业资源偏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是农民收入、特别是来自农业收入长期上不去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加快农村劳务输出,顺应城市化规律之要求,采取相关措施,由过去人为地限制农民进城,到鼓励农民进城,进而发展到允许农民进城定居。这既需要改变以往不正确的认识,更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摒弃以往限制农民进城的一些做法,降低农民进城定居的门槛,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要逐步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在国民待遇上的差别,对进城务工一定时间、有固定住所、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允许其申请变为城市居民,并在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要为进入城市的农民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使农民真正融入城市,适应新的环境,迅速转换角色,在城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从长远看,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的根本出路。因此,要逐步提高城镇化科学规划水平,合理布局,以现有的市区和中心镇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要把发展农村服务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等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完善小城镇功能,壮大县域经济,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向技术先进、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城镇提供广阔的空间,进而促进农村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农业产业不可能支撑如此多的农业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减少农民。因此,要在加快农村劳务输出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要通过资金的集中投放、综合运用金融、财税杠杆,使民营企业向规模化、外向化、效益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篇五

今年寒假,我做了一个关于家乡农民增收情况的社会实践调查的活动,了解了一些家乡农民增收的情况,通过家乡农民的增收情况认识到我国农村的现状。

20xx年2月11日——20xx年2月22日

xx省xxx县xx镇xx村

1.观察

2.问卷调查(见附录)

3.采访(通过采访村委会成员、部分村民,了解了一些农民收入的来源以及国家政府一些政策的落实情况)。

利辛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亳州市辖境的南部,北邻涡阳县,南连颍上东靠蒙城县,南连淮南市的凤台县、阜阳市的颍上县,西接阜阳市的颍东区和太和县,属于亳州市。利辛县地处东经115°54′—116°31′,北纬32°51′— 33°28′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县境自然坡降很小,西北略高,东南略低。县辖26个乡镇、668个村居民委员会,7183个村民小组,耕地11.70万公顷。全县面积1950平方公里,总人口1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

全县生产总值13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0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6.8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51.9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比重为33.2:27.7:3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398元(折合1336美元)。

大李集镇地理走势西高东低,交通相对偏僻,境内有利胡公路(柏油路面)、插胡公路(砂石路面)穿境而过;12.5公里长的茨淮新河把大李集镇与北边乡镇分开,同时给大李集镇提供了便捷的水上交通条件。境内主要河流有马胡河、乌江、黑土沟。其中乌江历史悠久,留下过许多美丽的传说,但由于乌江常年失修,现仅存有几米宽的小河沟,人们只能从残桥巨型条石上去想象他的久远和古老。

这次亲身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结构性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提高自己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去更深入了解社会基层人民。

根据调查取得的结果,真实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现状,客观反映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争取为当地的农村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年与上年比增收情况:

种植业:

1.小麦油菜籽等粮油增收人均196元

2.林业增收人均301元

3.蔬菜水果增收人均97元

养殖业:猪,牛羊,鸡鸭等家畜家禽增收人均101元

务工:外出劳动力增收人均1253元

其它增收:个体经营增收人均89元可以看出,由于国家政策和政府投入使农村的农民收入稳定上升。农业的发展前景对于家乡来说,正在逐渐向前迈进。中央的减轻农民负担在近几年得到了实施,取消了以前所存在的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农民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中去,鼓励了农民多增加承包耕地面积,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

科技发展,使得农民种植技术不断地提高,,同样的土地同样的农作物的产量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更多地增加了农民们的收入。机械代替了手工,不但有很高的效率且节省了人力,这使得有更多人从从事农业转到从事其它行业上,所以出现了乡镇企业,食品加工厂,家禽养殖厂等。便利的交通也为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输出提供了条件,现在家乡农村大部分青壮年人都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温州等比较发达的城市打工,每年能有相当不错的收入。

农民收入虽然有一定增长但是上升缓慢,根据对中国国情和社会现状的分析,大概总结了以下几点:

1.客观因素:

1)农民就业不足是一个很重要因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整体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农民就业问题严重。况且,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

提高和推广,又加重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另外,由于过去人口政策的作用,必然使农村劳动力剩余越来越多,这方面的影响短期内不可能缓解。由此可见,未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失业状态不会减轻,而是越来越严重。过剩的劳动力必然要求更多的就业:大量的农民聚集在有限的土地上根本不能满足农民收入提高的要求;依靠土地使大多数的农民增收也不现实。

2)市场机制尚待完善,市场体系不够健全。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农业要素在市场中的合理配置,目前不合理配置这一结果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和农村投入不够,农民生产和生活保障能力差。投入不足,致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县乡财政向农民投得少、收得多,直接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2.主观因素:

1)农民素质不高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都不可避免地受制于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农民整体素质普遍低下。这里讲的农民素质是指农民能够满足增收需要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针对农民增收而言,最关键的素质主要是能力素质。然而,就农民整体而言,这个问题不容乐观。

2)我国的许多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而贫困群体的多数在农村,是农民。另外,国家对农业政策落实上存在着与其他有关政策相矛盾的环节和方面。例如,国家要农民增收,就要减少农民,但计划生育政策规定部分农民一对夫妻可以生两个孩子,这是城市居民享受不到的,这必然是在政策性地增加农民。还有基层政府机构臃肿、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效率不高的现象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对农业的投入落实不到农民手中,等等。

(一)、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程置于突出位置,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安置就业是现阶段及今后相当时期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将成为难中之难。因此,如何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与城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置于同等地位,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并将其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是解决这个难中之难的关键。为此,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应改变现行各部门分散管理体制,尽快建立统一管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专门工作机构,推进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间的衔接与协作,提高转移的组织化和有序化程度,真正把劳务输出培育成支柱产业。

(二)、要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千方百计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新途径,尽快出台确保农民工权益的政策。要把关爱农民工作为考核输入地政府业绩和城市文明程度的硬性指标并加以量化,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民工并为他们办实事的社会环境。为改变农民工权益长期屡受侵犯的现状,应尽快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同时加大政府的执法监察力度,对不执行维护农民工权益政策的企业,要坚决取消其雇用农民工的资格。

(三)、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

中国农村劳动力基本素质低及职业技能差是抑制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最大制约因素o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对进城务工农民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地方和部门相继提出对农民工文化和技术水平的种种要求,导致缺乏转岗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领域越来越窄,转移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不仅是当前的需要,也是最终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瓶颈。

近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的培训,制定了至的培训规划,确定了培训方式、实施办法和具体目标。但由于目前许多实际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实施规划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是培训教育资源整合度低,难以发挥现有资源效益,形成比较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二是各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支持力度不大,资金严重匮乏。农民整体素质低不完全是他们的责任,主要还在于城乡二元教育体制的原因。为了对农民进行补偿,各类培训应以免费为主,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要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增强他们的自管理意识和能力。

上亿农民进城,本身就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课题,而成建制、有组织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比例极小,更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调查表明,农民工管理已成为城市社区和用工企业最棘手的难题。事实证明,以往单靠政府及企业的强制性管理,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诸多弊端。因此,如何提高农民工自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调动他们自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管理三结合的体系,是改善农民工管理现状的关键。在抗击非典期间,一些大城市的建筑企业在狠抓农民工自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应认真总结并逐步推广。另外,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和行业,应积极引导农民工加入工会,也可以建立一些类似于农民工协会等形式的行业协会。把农民工组织起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也可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篇六

**镇是四川省的重点小城镇,省农科院的科技示范地,也是粮油重点基地之一。连山镇党委、************在积极建设小城镇的基础上,致力于农民的增收致富工作,近几年来,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就农民增收情况调查如下:

 

(略)

1、荒滩地整改投入120万元。

2、农灌机沉井投入4万元(其中机井30眼,每眼补助600元,计1.8万元;沉井11口,每口20xx元,计2.2万元)。

3、农村机耕道投入40万元(石梯村1.5公里,锦花村0.8公里,向阳村0.4公里,清河村0.8公里)。

4、河堤修复投入30万元。

以上四项合计194万元。

 

200*年,我镇有专业大户20户(其中种植业7户,养殖业9户,加工业4户),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左右,利润150万元左右。

有两个协会:

1、鸭业协会:该协会有会员156户,年销售额达335万元,利润48万元,会员直接增收35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500元。

2、薯类协会:该协会有会员105户,年销售额达600万元,利润60万元,会员增收4000元,带动农户增收502元。

 

1、人均耕地少,劳动力过剩。

2、农业投入成本高,特别是农灌抽水费用大。

3、大多数农户还处于传统农业耕种方式,不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4、本地从事农副产品营销的大户太少。

 

1、要根据连山镇农业现状,配合德阳下旌湖改造,对上柳梢(9.7公里),下柳梢(12公里)整个渠系工程进行改造,实现自流灌溉达70%以上,减轻农业投入、增加农民收入。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种、养、加”大户,发展规模种植、养殖、加工示范基地(************制定了对“种、养、加”大户扶持的优惠政策)。

3、加大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1、粮油增加收入总额521.68万元,人均增收201元。

①、小麦播种面积14115亩,预计单产813斤/亩,预计总产1146.97万斤,与去年粮价相比,今年粮每斤预计增加0.18元,预计增收206万元。

②、油菜籽播种面积5822亩,预计单产349斤,预计总产202.94万斤,与去年油菜籽价相比,每斤增加0.20元,预计增收40.59万元。

③、大春预计水稻面积19598亩,按去年的单产水平,预计产量可达2110.7万斤,价格上涨0.15元/斤,可增收316.60万元。

④、种植业生产资料的涨价因素:今年小春小麦、油菜播种面积为19937亩,大春水稻预计播种面积为19598亩,以此为基础,所花的机耕、农药、化肥、种子、抽水费等,每亩预计增加农业投入10.5元(全年碳铵施用量每亩按200斤计算,碳铵价格同比增加0.03元/斤6.00元;磷肥施用量每亩按100斤计算,每斤同比增加0.005元,每亩增加投入0.50元;农药预计每亩耕地增加4.0元)。预计增加投入41.51万元。

2、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总额39.45万元,人均增收15元。

①、毛猪3.71万头,保持去年增减不变(投入与产出基本同幅增长)。

②、禽兔较200*年增加4.89万只,可增收35.21万元。

③、水产较200*年增加148.8吨,可增收69.94万元(增加面积,单产提高)。水产品价格上涨与水产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水产品净收入增加0.5元/斤,预计增收65万元(总产量是650吨)。两项合计增收134.94万元。

④蔬菜产量减少0.3吨,310万元/万吨,合计减少93万元。

⑤、食用菌总产减少220吨,减收43.3万元。

⑥、水果产量增加24吨,预计增收5.6万元。

3、第二产业发展与去年相比度支付劳动报酬80万元,人均增收31元。

4、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将比去年增加160万元,人均增收61元。其中商饮业将比去年增加40万元,服务业将比去年增加20万元,交通运输业将比去年增加30万元,其它业将比去年增加10万元,预计今年劳务输出增加150人(去年1363人),预计增加收入60万元。

以上四项共计增加801.13万元,按上年农业人口26008人计算,人均增收308元。

1、对农民的粮食直补政策长期坚持。

2、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对我镇农灌用水问题的解决,给予大力扶持(目前德阳下旌湖工程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我镇为了配合下旌湖的改造工程,对上上柳梢、下柳梢实行整个渠系的整改,预计需要资金400万元,************的思路是:农民出一部分,************出一部分,上级再支持一部分。我们通过各种办法已经筹措了一部分,但是缺口仍然很大,希望上级部门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3、增加对农民技能培训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素质。

4、对涉农物资价格实行价格听证会。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篇七

连山镇是四川省的重点小城镇,省农科院的科技示范地,也是粮油重点基地之一。连山镇党委、政府在积极建设小城镇的基础上,致力于农民的增收致富工作,近几年来,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就农民增收情况调查如下:

(略)

1、荒滩地整改投入120万元。

2、农灌机沉井投入4万元(其中机井30眼,每眼补助600元,计1.8万元;沉井11口,每口20xx元,计2.2万元)。

3、农村机耕道投入40万元(石梯村1.5公里,锦花村0.8公里,向阳村0.4公里,清河村0.8公里)。

4、河堤修复投入30万元。以上四项合计194万元。

20xx年,我镇有专业大户20户(其中种植业7户,养殖业9户,加工业4户),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左右,利润150万元左右。有两个协会:

1、鸭业协会:该协会有会员156户,年销售额达335万元,利润48万元,会员直接增收35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500元。

2、薯类协会:该协会有会员105户,年销售额达600万元,利润60万元,会员增收4000元,带动农户增收502元。

1、人均耕地少,劳动力过剩。

2、农业投入成本高,特别是农灌抽水费用大。

3、大多数农户还处于传统农业耕种方式,不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4、本地从事农副产品营销的大户太少。

1、要根据连山镇农业现状,配合德阳下旌湖改造,对上柳梢(9.7公里),下柳梢(12公里)整个渠系工程进行改造,实现自流灌溉达70%以上,减轻农业投入、增加农民收入。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种、养、加”大户,发展规模种植、养殖、加工示范基地(政府制定了对“种、养、加”大户扶持的优惠政策)。

3、加大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1、粮油增加收入总额521.68万元,人均增收201元。①、小麦播种面积14115亩,预计单产813斤/亩,预计总产1146.97万斤,与去年粮价相比,今年粮每斤预计增加0.18元,预计增收206万元。②、油菜籽播种面积5822亩,预计单产349斤,预计总产202.94万斤,与去年油菜籽价相比,每斤增加0.20元,预计增收40.59万元。③、大春预计水稻面积19598亩,按去年的单产水平,预计产量可达2110.7万斤,价格上涨0.15元/斤,可增收316.60万元。④、种植业生产资料的涨价因素:今年小春小麦、油菜播种面积为19937亩,大春水稻预计播种面积为19598亩,以此为基础,所花的机耕、农药、化肥、种子、抽水费等,每亩预计增加农业投入10.5元(全年碳铵施用量每亩按200斤计算,碳铵价格同比增加0.03元/斤6.00元;磷肥施用量每亩按100斤计算,每斤同比增加0.005元,每亩增加投入0.50元;农药预计每亩耕地增加4.0元)。预计增加投入41.51万元。

2、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总额39.45万元,人均增收15元。①、毛猪3.71万头,保持去年增减不变(投入与产出基本同幅增长)。②、禽兔较20xx年增加4.89万只,可增收35.21万元。③、水产较20xx年增加148.8吨,可增收69.94万元(增加面积,单产提高)。水产品价格上涨与水产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水产品净收入增加0.5元/斤,预计增收65万元(总产量是650吨)。两项合计增收134.94万元。④蔬菜产量减少0.3吨,310万元/万吨,合计减少93万元。⑤、食用菌总产减少220吨,减收43.3万元。⑥、水果产量增加24吨,预计增收5.6万元。

3、第二产业发展与去年相比度支付劳动报酬80万元,人均增收31元。

4、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将比去年增加160万元,人均增收61元。其中商饮业将比去年增加40万元,服务业将比去年增加20万元,交通运输业将比去年增加30万元,其它业将比去年增加10万元,预计今年劳务输出增加150人(去年1363人),预计增加收入60万元。以上四项共计增加801.13万元,按上年农业人口26008人计算,人均增收308元。

1、对农民的粮食直补政策长期坚持。

2、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对我镇农灌用水问题的解决,给予大力扶持(目前德阳下旌湖工程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我镇为了配合下旌湖的改造工程,对上上柳梢、下柳梢实行整个渠系的整改,预计需要资金400万元,政府的思路是:农民出一部分,政府出一部分,上级再支持一部分。我们通过各种办法已经筹措了一部分,但是缺口仍然很大,希望上级部门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3、增加对农民技能培训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素质。

4、对涉农物资价格实行价格听证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