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大国工匠人物事迹演讲稿优质(四篇)

2023年大国工匠人物事迹演讲稿优质(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0:28:11
2023年大国工匠人物事迹演讲稿优质(四篇)
时间:2024-03-20 20:28:11     小编:zdfb

演讲稿首先必须开头要开门见山,既要一下子抓住听众又要提出你的观点,中间要用各种方法和所准备的材料说明、支持你的论点,感染听众,然后在结尾加强说明论点或得出结论,结束演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模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演讲稿篇一

crh380a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首家获得美国商标专利局颁发给中国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认证,是中国向全世界推销高铁的一张国际名片。今天的《大国工匠》我们就来认识,打造这张名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铁首席研磨师——宁允展。

486.1公里,这是380a在京沪高铁跑出的最高时速,它刷新了高铁列车试验运营速度的世界纪录。

如果把高铁列车比作一位长跑运动员,车轮是脚,转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宁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脚踝。

每片转向架的体重有1。1吨,定位臂落在四个车轮的节点上,每个接触面不足10平方厘米,当列车以时速300公里运行时,接触面承受的冲击力有二三十吨。缝隙大了,车轮可能会松脱;如果完全焊死,转向架就无法再打开,影响列车检修。

宁允展负责的这道工序,不只在中国,全世界所有高铁生产线上,都要靠手工研磨。留给手工的研磨空间只有0。05毫米左右。磨小了,转向架落不下去,磨大了,价值10几万元的主板就报废了。

宁允展这双魔术师般的手,传承了父亲的基因。他的父亲是村里的铁匠,宁允展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帮乡亲们打磨家具,也因此从小就喜欢上了学手艺。

初中毕业后,宁允展考上了铁路技校。20xx年,成为第一位学习380a型列车转向架研磨技术的中国人,宁允展对技术的掌控和精准把握,让日本专家都竖起了大拇指。

宁允展成了高铁研磨的第一把手,很快还当上了班长。可是,没过多久,他却找到领导说不想当班长,还是让我干活吧。

宁允展的家,距离工厂有近半个小时的车程,他和妻子的交流基本都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因为一到家,他又开始忙了。在这个三十多平米的小院里,大部分地盘都是宁允展的,这些磨具,是他自费在网上买的,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练手艺。一开始,妻子并不理解。

六岁的孩子有着自己的世界,宁允展说,他理解女儿的想法,就像当初,正是因为父亲尊重自己的选择,他才如愿考进了铁路技校。

20xx年,是380a准备冲高速的关键时刻,这一年,身患白血病七年的父亲第三次入院,宁允展虽然意识到,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可是他不能天天陪在身边。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是在下班的路上。

随着380a冲刺高速成功,宁允展投入到了更高速度列车的生产,并在工作中不断地研发新项目,新工艺,先后获得5项国家级技术专利。

一心一意搞技术,不当班长不当官,宁允展似乎与当下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宁允展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中国制造就能够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释放更耀眼的光芒!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演讲稿篇5

对机器多看一眼,就能发现少没少零部件;感受一下汽车尾气的温度和气味,就能对“运转是否正常”知道八九不离十;再听一听发动机的轰鸣声,他就能判断有什么问题。怀揣绝活,重庆长安汽车江北发动机工厂的维修工张永忠觉得这些都没什么神秘可言。

“从发现问题到找准原因,无非是靠多学、多练、多研究。”不久前跻身重庆十大“巴渝工匠”之一的张永忠说。

10余年前,张永忠依据经验与钻研创造出一套修理汽车发动机的“四诊法”:“望外观、看点火;闻尾气、判隐患;听声音、分异常;调切部件、把原因”。上万台发动机经他的手“治愈”了,他却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维修工。

从木工岗位走出的汽修达人

1983年,张永忠从部队退伍,进入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配到当时的31车间成为一名木工。

一年后,公司正值研究发动机之初,人才紧缺,踏实而又勤学好问的他被领导看重,从木工岗位调去参加汽车发动机的组装调试工作。

20岁的他刚进维修厂,看着满地的零部件,“就像进了菜市场,却不认识地上都是些什么菜”。于是,他从辨识零部件学起,装配、调试、维修,不分工种,什么都干。张永忠说,那时候经常是白天黑夜连轴转,靠的就是一股韧劲。长安汽车第一台“江陵”发动机的成功点火,也有他的一份心血。

“做这一行久了,看发动机就像自己的孩子。”张永忠说,因为喜欢,所以会花很多时间在研究发动机上,因此大部分时间都在车间里和工人们在一起,也就对发动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张永忠告诉记者,他与发动机打交道已有30多年的时间了,现在他已经离不开发动机了。“习惯成了自然,现在每天不看到发动机,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在某一行业里有所成就,必须付出心血和汗水。”张永忠告诉记者,十余年前,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导致双腿股骨头坏死。

30多年来,经他手调试、维修的发动机数量早已突破万台大关。他也获奖无数:工厂十佳妙手、公司一级手艺师、重庆市劳动模范、中国兵装团体手艺人、中华手艺大奖……

发动机维修的“老中医”

“‘望闻听切’维修法是张永忠20xx年左右开创出来的,后被命名为‘重庆市职工经典操作法’,并在全国汽车行业迅速推广。”张永忠的同事介绍说,张师傅的耳朵很灵敏,听声音就能察觉出质量问题。

有一次,张永忠巡查发动机生产车间,从工人们身边走过时,发现工人在撞击打力过程中,撞击声音和标准力度下发出的声音好像不完全一样。他赶紧查看显示仪器,果然,工人操作力度不够,有可能会导致连杆螺母力矩偏小,也就会导致发动机不合格。就在当天,车间内立即对问题进行了调查解决,及时避免了1500台不合格发动机流入市场。

“张永忠是中国汽车发动机维修的‘老中医’。”同事说,一次,张永忠发现即将发往南美洲的上千台发动机排气管状态错误,第一时间反映了问题,从而避免了工厂更大的损失。

凭借一手绝活,张永忠已先后诊断出国内外各类汽车发动机“疑难杂症”800多例,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他参与完成离合器压盘分离不彻底、发动机拉瓦等攻关项目,独立发明g系列气门发动调整螺钉瓶颈工具,将发动机生产30%报废率降低为零。

“拿起扳手,心里就欢喜、就踏实”

“既做事,更做人”,是张永忠一直在心中遵守的准则。每当有人求助时,他都毫无保留地指导。带徒弟,他不仅将技艺倾囊相授,更注重以自己的行动给徒弟上好职业道德这一课。

“技术这个东西保留是没用的,技术要给别人解决实际困难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张永忠坦言自己的愿望就是,把自己多年掌握、练就的维修技巧传授给更多的青年员工,培养更多的工匠。为此,他与公司数十名年轻员工签订了“名师带高徒”的配对协议,亲手带出了一支熟练掌握发动机调修技术的国家级全能团队。

如今,他的全能团队中,有公司二、三级技能师5人,高级技师25人,技师100余人,在兵装集团技能大赛中屡获发动机装调项目一、二、三等奖。长安汽车现在的发动机调修一线技术骨干中,有80%接受过他的指点。

20xx年,张永忠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选拔并命名为“张永忠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全国首批5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20xx年,张永忠被评为全国劳模。近日,他又以最高票数被重庆市总工会、市质监局等单位授予“巴渝工匠”称号。

“我就是一名维修工,只要拿起扳手,心里就欢喜、就踏实。”张永忠说。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演讲稿篇二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0xx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徐立平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徐立平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20xx年过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演讲稿篇2

胡双钱,男,汉族,1960年7月生,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人称为“航空‘手艺人’。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的焊接技术,不由人折服。

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20xx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

在节目里,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广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一百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件,那是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铁钻床,仅用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也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演讲稿篇三

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的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 。

《大国工匠》宣传片讲述了高凤林等八位不同岗位的劳动者,靠着自己过硬的技术,用灵巧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美,最终脱颖而出,为民谋福,贡献社会的故事。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艺术创造着中国史上的一个个奇迹,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对专业执着,甚至是痴迷。

大国工匠中各个岗位上的高级技工,生产的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质量要求非常高的产品。如果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会坠落;高铁可能会脱轨;轮船可能会沉没。这些100%的保证质量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习从为常。成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质量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世界第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当别人休息时,他们还在一线,当别人一家人团聚时,他们只能独自一人在一线奋斗。

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场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凭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

现在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我不是制造业专业,而是艺术专业学生,我们需要不断的接受艺术的熏陶。我是的专业是二胡,二胡的技巧确实很难掌握,每天需要花很多时间来重复练习一首曲子,专业老师对我也非常的关心重视。学习虽然是枯燥的,但苦中有乐,每当我学会了一首曲子便会非常的开心与自豪,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不足,很多的细节是需要装饰的。不能安于现状,要越来越精,掌握更多的技巧,突破一个个难点,用时间用心去练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今社会高手如云,而我,也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学校的优秀学长他们的技巧娴熟,拉的曲子委婉动听,非常值得我学习,我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进步,更上一层楼!

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 。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实现目标的历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每天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按照目标的规划行动,坚持直到胜利的那一天。”既然选择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直走下去。 在这里,这篇观后感也差不多落入尾声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动才仅仅开始。现在我要做的是,迈出艰难的一步,朝着技能竞赛的目标前进,要以满腔的热情去获取最后的胜利。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演讲稿篇四

宁允展,男,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车辆钳工高级技师,中国南车技能专家。

crh380a型列车曾以世界第一的速度试跑京沪高铁,首家获得美国商标专利局颁发给中国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认证,是中国向全世界推销高铁的一张国际名片。今天的《大国工匠》我们就来认识,打造这张名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高铁首席研磨师——宁允展。

486.1公里,这是380a在京沪高铁跑出的最高时速,它刷新了高铁列车试验运营速度的世界纪录。

如果把高铁列车比作一位长跑运动员,车轮是脚,转向架就是他的腿,而宁允展研磨的定位臂就是脚踝。

每片转向架的体重有1。1吨,定位臂落在四个车轮的节点上,每个接触面不足10平方厘米,当列车以时速300公里运行时,接触面承受的冲击力有二三十吨。缝隙大了,车轮可能会松脱;如果完全焊死,转向架就无法再打开,影响列车检修。

宁允展负责的这道工序,不只在中国,全世界所有高铁生产线上,都要靠手工研磨。留给手工的研磨空间只有0。05毫米左右。磨小了,转向架落不下去,磨大了,价值10几万元的主板就报废了。

宁允展这双魔术师般的手,传承了父亲的基因。他的父亲是村里的铁匠,宁允展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帮乡亲们打磨家具,也因此从小就喜欢上了学手艺。

初中毕业后,宁允展考上了铁路技校。20xx年,成为第一位学习380a型列车转向架研磨技术的中国人,宁允展对技术的掌控和精准把握,让日本专家都竖起了大拇指。

宁允展成了高铁研磨的第一把手,很快还当上了班长。可是,没过多久,他却找到领导说不想当班长,还是让我干活吧。

宁允展的家,距离工厂有近半个小时的车程,他和妻子的交流基本都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因为一到家,他又开始忙了。在这个三十多平米的小院里,大部分地盘都是宁允展的,这些磨具,是他自费在网上买的,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练手艺。一开始,妻子并不理解。

六岁的孩子有着自己的世界,宁允展说,他理解女儿的想法,就像当初,正是因为父亲尊重自己的选择,他才如愿考进了铁路技校。

20xx年,是380a准备冲高速的关键时刻,这一年,身患白血病七年的父亲第三次入院,宁允展虽然意识到,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可是他不能天天陪在身边。得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是在下班的路上。

随着380a冲刺高速成功,宁允展投入到了更高速度列车的生产,并在工作中不断地研发新项目,新工艺,先后获得5项国家级技术专利。

一心一意搞技术,不当班长不当官,宁允展似乎与当下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宁允展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如果每一件中国制造的背后,都有这样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中国制造就能够跨过“品质”这道门槛,跃升为“优质制造”,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释放更耀眼的光芒!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演讲稿篇5

对机器多看一眼,就能发现少没少零部件;感受一下汽车尾气的温度和气味,就能对“运转是否正常”知道八九不离十;再听一听发动机的轰鸣声,他就能判断有什么问题。怀揣绝活,重庆长安汽车江北发动机工厂的维修工张永忠觉得这些都没什么神秘可言。

“从发现问题到找准原因,无非是靠多学、多练、多研究。”不久前跻身重庆十大“巴渝工匠”之一的张永忠说。

10余年前,张永忠依据经验与钻研创造出一套修理汽车发动机的“四诊法”:“望外观、看点火;闻尾气、判隐患;听声音、分异常;调切部件、把原因”。上万台发动机经他的手“治愈”了,他却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维修工。

从木工岗位走出的汽修达人

1983年,张永忠从部队退伍,进入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配到当时的31车间成为一名木工。

一年后,公司正值研究发动机之初,人才紧缺,踏实而又勤学好问的他被领导看重,从木工岗位调去参加汽车发动机的组装调试工作。

20岁的他刚进维修厂,看着满地的零部件,“就像进了菜市场,却不认识地上都是些什么菜”。于是,他从辨识零部件学起,装配、调试、维修,不分工种,什么都干。张永忠说,那时候经常是白天黑夜连轴转,靠的就是一股韧劲。长安汽车第一台“江陵”发动机的成功点火,也有他的一份心血。

“做这一行久了,看发动机就像自己的孩子。”张永忠说,因为喜欢,所以会花很多时间在研究发动机上,因此大部分时间都在车间里和工人们在一起,也就对发动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张永忠告诉记者,他与发动机打交道已有30多年的时间了,现在他已经离不开发动机了。“习惯成了自然,现在每天不看到发动机,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在某一行业里有所成就,必须付出心血和汗水。”张永忠告诉记者,十余年前,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导致双腿股骨头坏死。

30多年来,经他手调试、维修的发动机数量早已突破万台大关。他也获奖无数:工厂十佳妙手、公司一级手艺师、重庆市劳动模范、中国兵装团体手艺人、中华手艺大奖……

发动机维修的“老中医”

“‘望闻听切’维修法是张永忠20xx年左右开创出来的,后被命名为‘重庆市职工经典操作法’,并在全国汽车行业迅速推广。”张永忠的同事介绍说,张师傅的耳朵很灵敏,听声音就能察觉出质量问题。

有一次,张永忠巡查发动机生产车间,从工人们身边走过时,发现工人在撞击打力过程中,撞击声音和标准力度下发出的声音好像不完全一样。他赶紧查看显示仪器,果然,工人操作力度不够,有可能会导致连杆螺母力矩偏小,也就会导致发动机不合格。就在当天,车间内立即对问题进行了调查解决,及时避免了1500台不合格发动机流入市场。

“张永忠是中国汽车发动机维修的‘老中医’。”同事说,一次,张永忠发现即将发往南美洲的上千台发动机排气管状态错误,第一时间反映了问题,从而避免了工厂更大的损失。

凭借一手绝活,张永忠已先后诊断出国内外各类汽车发动机“疑难杂症”800多例,挽回经济损失上千万元。他参与完成离合器压盘分离不彻底、发动机拉瓦等攻关项目,独立发明g系列气门发动调整螺钉瓶颈工具,将发动机生产30%报废率降低为零。

“拿起扳手,心里就欢喜、就踏实”

“既做事,更做人”,是张永忠一直在心中遵守的准则。每当有人求助时,他都毫无保留地指导。带徒弟,他不仅将技艺倾囊相授,更注重以自己的行动给徒弟上好职业道德这一课。

“技术这个东西保留是没用的,技术要给别人解决实际困难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张永忠坦言自己的愿望就是,把自己多年掌握、练就的维修技巧传授给更多的青年员工,培养更多的工匠。为此,他与公司数十名年轻员工签订了“名师带高徒”的配对协议,亲手带出了一支熟练掌握发动机调修技术的国家级全能团队。

如今,他的全能团队中,有公司二、三级技能师5人,高级技师25人,技师100余人,在兵装集团技能大赛中屡获发动机装调项目一、二、三等奖。长安汽车现在的发动机调修一线技术骨干中,有80%接受过他的指点。

20xx年,张永忠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选拔并命名为“张永忠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全国首批5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20xx年,张永忠被评为全国劳模。近日,他又以最高票数被重庆市总工会、市质监局等单位授予“巴渝工匠”称号。

“我就是一名维修工,只要拿起扳手,心里就欢喜、就踏实。”张永忠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