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评价及建议篇一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奇妙变化。根据本课特点,结合课标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
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雪、雹子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1、兴趣是先导
对于低年级教学更应该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朱水根教授曾经说过:“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喜欢语文。”一开始我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跟我一起摇身一变成为小水珠,去亲身体验水的世界中的奥妙。这种新奇而有趣的引导方式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下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
2、以读为主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语感,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指导朗读,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感情,入情入境有感而发 ,努力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语言的精彩。。因此,在我的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充分诵读,触发语感。我将诵读贯穿于课的始终,并读有层次。先初读————自由朗读,接着细读、品读,形式多样,如个体读,全班读,同桌互读,师生合作朗读等,读中还渗透边读边想、边读边动笔的阅读方法。最后回读课文,达到文本与个体融合的情境
3、以人为本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孩子是学习的主人,能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学习,乐于思考,动情感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整篇课文教学
围绕“变”字展开,读到“我会变”一句时,鼓励学生质疑,当发现问题后,引导他们在朗读中探究,在合作中讨论,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收获。我还适当运用多媒体,通过鲜艳的色彩,一下子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更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使课堂生动起来,孩子们在兴致盎然中学得如痴如醉。
总之,在这节课上,我能够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尊重学生人格,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学乐悟,这是自己在本课的教学中获得的一点收获。但从中我也发现了诸多不足,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如本课的教学容量较小,造成了很大的缺憾。在教学环节的引入与衔接上还不够亲切与自然。还有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上,方法不够灵活效果不佳。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评价及建议篇二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鄂教版《话说地球》的第二课时《看看地球的表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看看地球的表面》是鄂教版六年级品社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第一课第二课时内容。根据《课程标准》,我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依据他们的认知特点,整合教学资源,用观看视频和图片、搜集与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球体,地球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为了解人类对两极的探索作好铺垫。并从中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地球是球体,了解其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收集整理信息,与同学合作交流。课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品社课的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在看图、查找、识记等形式多样活动中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引导学生收集地球地貌的有关信息,与同学交流,感受地球的美丽。
情感目标:感受地球的神奇、可爱以及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着。
教学重点是: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引导学生收集地球地貌的有关信息,与同学交流,感受地球的神奇、可爱。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尤其是在地球的地貌上的全面观察,学生对地球的认知很零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层层递进和整体的把握,从而让学生真正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主要的地形和海陆分布,感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与探索的艰辛与执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解决问题。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 二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用合作交流、生动形象的画面图片,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了解地球的海陆分布状况及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了更好的上好这一课,我还准备了地球仪、图片等相关课件。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充分享受了大自然中景色美,音乐美,画面美,让学生体会到了上品社课就是美的享受。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三个环节展开: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看地球,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的情感。我这样引入: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景色宜人,美不胜收,你喜欢吗?想进一步认识她吗?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并进行板题。
教师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让学生对地球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第二步:合作探究,深入研究,从七大洲、四大洋入手,直奔重点海陆分布情况。地球分成了七大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七大洲,你能在地球上找到它们吗?课件出示:东西半球图。生合作完成后逐个点击七大洲
第二步:看一看、议一议、找一找,感受地球的美丽
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地貌?通过动手、动脑、交流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强热爱地球的情感。
第三步:积累知识拓展延伸
以“地球地貌世界之最”为主题,收集文字和图片资料,办一期小报进行展示。
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可使学生快速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板书设计:
看看地球表面
七分海洋 三分陆地
七大洲 四大洋
丰富的地表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的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更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今天的说课就算抛砖引玉,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评价及建议篇三
王晨 说课,对于这个名词教育界人士都不会陌生,十几年前在正常学校就已经展开,但近些年来说课才真正成为聋校教研活动中的一种形式,因为还很陌生,所以很多聋校的老师并不知道该如何说课,更多的时候是照搬正常学校的模式。的确从形式上模仿相对容易,比如说课的仪态、语言表达等,但说课的精髓在于陈述其教学设计及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在聋校,面临的教育对象不同,盲目照搬,因而缺乏聋校的特色。笔者有幸参加了省、市特殊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在赛前培训中得到一些聋教育专家的指导,对于说课有了较深的理解。因为一直从事聋校语文教学,所以我主要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所谓说课,就是让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理论,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与阐述,不仅要层次清晰地说明这节课怎样教,而且要简练精辟地揭示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教,然后由评委评说,提出改进意见,再由授课教师修改,完善其教学设计的教研形式。对说课有了明确的认识,才能做好准备。对于聋校的语文教师,就要熟悉相关教材,钻研《全日制聋校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草稿)》、聋教育学、聋心理学以及与聋校语文学科教学相关的理论书籍。有了这样的铺垫,才能动手撰写说课稿。下面我将以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九册的第12课《不该粗心大意 》第二课时说课为例,谈谈自己设计的说课方案。
1、导语
很多老师上来就开始说教材,虽然未尝不可,但总显得平淡。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运用或蕴含哲理或优美动情或设置疑问的语句引入,拟定一个说课的题目,不仅能让听者耳目一新,也能让不熟悉教材的听者对说课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一举两得。 例如这节课的导语我是这样阐述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都有可能会犯下大大小小的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我们该如何对待呢?学习《不该粗心大意》一文,可以让学生从中受益。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就是《正视错误 学会反思》
2、正文
(1)说教材
说明题目,课文是在哪个版本教材的第几册、第几课,本课的内容、体裁是什么,教材在编写上有什么意图和特点,特别要注意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感情。说教材内容时不必面面俱到,这是因教材而定的。
(2)说大纲
根据《全日制聋校语文教学大纲》及新课标对不同年段提出的要求,看看本篇课文处于哪个年段,从而确定聋生所要掌握的程度。 如这篇课文处于中年级段,因此可以这样说: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中年级语文教学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任务。因此,根据《全日制聋校语文教学大纲》及新课标对本年段提出的要求,本节课强化段的训练、读写并举,
让学生能正确、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学生
聋生和正常的孩子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逐步增强。但是因为他们的生理缺陷,使得他们在感知、注意、记忆、想象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所以要结合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阐述。
如:本年段的聋生通过一定的语文阅读训练,已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但由于聋生的听力障碍,使他们在感知上缺乏完整性,有意注意时间短,抽象思维发展缓慢,概括分析的能力较差,为此结合聋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因此课堂教学中需要尽可能调动聋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兴趣,将直观形象与语言有机的结合,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
(4)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说好教学目标,要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使目标体现大纲的要求,反映教材特点,符合学情。例如本节课我制定的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正确、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描写手段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经历学习过程,逐步提高朗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师生充分对话,将德育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让学生懂得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该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5)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从教材本身来说,需要学生掌握的要点;难点则是从学生的学习来说,可能是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地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才能让学生有所得。
如本文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的心理,因而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对罗玲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朗读品味。
难点是通过理解重点语句“她再也没有心思去欣赏卷子上的分数,只是后悔自己太粗心大意了”,领悟学习应该一丝不苟的道理。
(6)说教法、学法
教法和学法可以分别叙述,也可以合在一起说明,教法还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说。因为在阐述教学流程的时候需要理论依据,所以这里可以简单介绍一下。
例如:本节课选用的教法——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新课标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课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搀、扶、放结合,引导学生互相合作,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7)说教学准备
比如课前准备了 ——图片、放大教材、多媒体等辅助教学。
(8)说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自然也是说课的中心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要说明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其中包括新课的导入、展开,小组活动,作业如何布置,板书设计等。要说明这样安排和设计的理论依据;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聋生的学如何安排和有机结合;说明本课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体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具的运用、聋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聋生思维活动的落实,如何采取各种措施,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如何实现前面提出的各项教学目标等。
例如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以学生中的事例导入,采用谈话的方式揭题:
请在上次考试中获得98高分的某同学走到讲桌前,和他聊聊考试心得。根据谈话的深入来揭示不该粗心大意的课题。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学生生活中的实例,贴近他们的生活,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学生思维极为活跃,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也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利用多媒体出示大字课文,领读课文,帮助正音,正确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张贴与课文内容相称的图片,边读边思考: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读了有什么样的感受?
3、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理念: 由于听障孩子已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要依文学语,文语并进,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语言训练,强化记忆,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对于聋生来说,他们是靠视觉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因而我结合课文内容,制作大字的电子课文,图文并茂,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促进感知
1、引导学生按照表格中的内容:划出文中有关罗玲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语句 在这个环节中,考虑学生对题目理解能力欠缺,引导学生从“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想”,分四个小组来讨论完成。
理念:进行分组讨论,实践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2、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展示讨论的成果。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及时朗读课文中相关的段落,结合图片和电子课文,明确关键词。
理念:活动中注重对学生朗读的训练,朗读是理解的基础,能使聋生具有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同时进行图文对应教学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朗读重点语句。
“她再也没有心思去欣赏卷子上的分数,只是后悔自己太粗心大意了。”
设疑:为什么她再也没有心思去欣赏呢?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理念:立足文本,通过质疑,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挖掘,实践“依文学语”的指导思想。通过人物心理的转变,理解应该一丝不苟地学习。从而触动学生,培养他们严谨的求学态度。
(四)回归课文,朗读升华
再次有表情朗读课文,结合图片、课件,全面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理念:表情朗读可以表达出学生的情感,反复品读欣赏,图文对照。走进课文,仿佛罗玲就是自己,联系自己对学习的态度,体验感悟,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词汇的积累和内化。
(五)巩固练习,积累语言
结合课文中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
理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在背诵相关段落的基础上,适当展开想象,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手法,锻炼口语或手语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想想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经历,课后运用文中所用的描写手法写出自己的感受,完成一个片断。
理念:对于聋生要读写并举,学以致用,掌握文中所用的描写手法,提高他们的书面语表达能力。
最后对形成的板书简要介绍一下,使其说课条理清晰。
3、结语
对整个说课进行一个总结,注意语言的精练,首尾呼应,有始有终。
例如本节课的结语: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发现他们的存在的问题,教会他们如何正确面对错误,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远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总之,说好一节课并不容易,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只有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升自身修养,才能无愧于这份光荣的事业。
参考书目:
1、《全日制聋校语文教学大纲》
2、《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草稿)》
3、《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张宁生
4、《聋校语文教学法》 季佩玉 黄昭鸣
通讯地址: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振兴办事处杏林小区7号楼二单元502 邮编:252000
电话:15954931813
工作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特殊教育学校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评价及建议篇四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本节课是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的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网页主题和网页的风格与创意,旨在引导学生对于网页规划从概念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由于本节属于网站设计的第一课,且侧重理论,所以,教师在教授本节课的时候,应该多采用实物展示与实际演示的方法,使授课的过程更加清晰直观。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中生,他们在学习本节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上网浏览的基本技巧,熟悉如何从网络上获取各种信息,如何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并且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也学习了多媒体的相关知识,因此具有客观评价作品的审美能力。但是他们之前并未接触过网站设计,因此对于如何设计网页并不熟悉。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网页主题的特点;能够设计出属于自己风格、具有创意的网页。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大量的实例展示,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学会规划网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浏览、欣赏、对比优秀主题网站的内容、结构、风格、质量,使学生掌握网页规划的要点,初步确定自己网页的主题及设计方案。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网页主题的确立、网页的风格与创意设计设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网页风格设计的要素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展示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在多媒体上出示格式各样风格和类型的网站,并提出问题: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式各样功能的网站也大批的涌现出来,大家现在看到的网站分别属于什么类型?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中展示出的网页,能够回答出有教育类网站,视频网站,购物网站以及搜索引擎等。之后我会继续追问:之所以能够准确的说出网站的不同类型,是因为这些网站在设计的时候都采用了不同的主题,那么如何去确定网页的主题,使之清晰明了呢?引入本节课课题——《网页规划》。
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将不同网站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观察,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同时,也能从中发现本节课的要点——网页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与本节课课题很好的契合在一起。
(二)任务驱动,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将延续导入中提出来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吸引人的网页,首先就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那么在确立了网站的主题之后,就可以确立网站当中的哪些要素?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可以回答出:确定内容重点、明确信息获取方向、规划栏目设置及确立作品风格基调。之后我会在多媒体上面展示20xx年和20xx年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比赛中获奖的几个网页名称,请学生观察这些网页的主题,提出问题:确立网页主题的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且结合教材,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
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入手,能够将确定网页主题的主要因素,通过小组讨论和阅读教材的方式,由学生试着总结知识点,既能够使学生加深对于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又为接下来创建属于自己风格的网页奠定了基础。
之后我会通过现场演示,和学生一起体会建立属于自己风格的网站的过程:
打开网页制作软件,一边操作一边总结:
(1)为网页设计一个有特色的符号或图表;
(2)统一色彩的基调;
(3)使用统一字体。
.学生认真观看教师操作,边观看边思考建立网页风格的过程,并且通过阅读教材当中"知识拓展"的内容,了解创意思考过程中的5个阶段。
通过具体的操作演示,学生能够在观看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将风格创意与网页的建立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了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三)巩固提升
请学生在学习了本节课知识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网站:确定网站主题,并根据网站的主题以及受众特点设计网站的风格。学生从网站主题、网站的主要浏览群体、网站风格描述、网站标志设计、色彩基调、字体等方面进行网站设计。
进一步巩固对网页规划设计知识的掌握,同时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
我的作业是:浏览配套光盘中《学生范例》栏目里的作品,就信息表达方式的特点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记录在电子学习档案袋中。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评价及建议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诗同行自己动手写诗》。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在本组综合性学习中我将会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与诗同行》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在此之前,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集中编排、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在诗歌阅读中感受诗歌的趣味。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之美,体会诗歌的语言表达的形式之美。
3、指导学生在欣赏别人诗歌的同时,学习诗歌写作。
4、初步渗透诗歌写作、表达的技巧,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诗,写诗并不难,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2、展示两首诗,对比感受儿童诗的特点,了解写儿童诗的一些方法。
3、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和这段时间的学习,交流怎样才能把我们对生活的感受转化为美妙的具有诗意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喜欢阅读诗歌,感受到读诗之乐,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写诗之乐。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诗,生活即诗的美好情感。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感受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教学难点
1、在读他人诗的基础上,让学生们感受到诗歌写作并不难,学习诗歌创作。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自读感悟法
利用学生自读教材《致老鼠》《爸爸的鼾声》,感受诗歌的趣味。
(二)对比欣赏法
展示两首诗,对比感受儿童诗的特点,了解写儿童诗的一些方法。通过小组交流,朗读补充材料,细细品味,从中受到启发。
(三)交流探究法
通过小组交流,学生自己搜集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怎样才能把我们对生活的感受转化为美妙的具有诗意的语言,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自己总结出: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夸张、运用假设、运用排比、运用假设等儿童诗歌的写法。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写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读感悟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练习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
首先是导入:“我们在这段时间里阅读了许多诗歌,诗歌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讲授新课:(15分钟左右)
1、让学生自读语文书108页的《致老鼠》、《爸爸的鼾声》。通过这两首诗感受诗歌并不神秘,生活中处处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当小诗人。
2、展示两首诗,对比欣赏,感受儿童诗的特点。
3、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交流怎样才能把我们对生活的感受转化为美妙的具有诗意的语言。
(三)学生写诗(10分钟)
最后让学生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进行了分层训练,展示了写诗的不同要求,(即温馨提示:1、可以仿照你喜欢的诗,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2、可以续写诗歌。3、诗歌可长可短,注意分行、分节。标点符号可加可不加。)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照顾后进生和培养优生的目的。
(四)修改诗歌(10分钟左右)
1、采取学生自己反复朗读修改和小组交流修改,让学生学会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小组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五)总结(2分钟左右)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同学们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写了这么多美丽动人的诗,用掌声鼓励自己。
(六)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体现儿童诗的特点,即一只展翅飞翔的鸿雁承载着:我是小诗人,让梦想放飞。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了朗读感悟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写法。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阅读资料,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出诗歌的写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朗读感悟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悟诗歌的趣味,激发学习兴趣,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写诗的方法,主动地参与到写诗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评价及建议篇六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材创设精打细算的现实生活情境,提出了数学问题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让学生体会到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在交流时,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学生了解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总结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类似,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如果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最后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的意义,在小数乘法中已初步体会了将小数看作整数进行计算的转化思想,然后再确定小数点位置。而在这节课中,学生依托生活情境和已有知识基础,比较容易通过元与角的单位换算,将11.5元转化为整数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抽象推理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学生在购物时已初步接触过、甚至是简单运用过关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通过闯关游戏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自主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再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体会竖式计算的简便实用。
我的思考:计算教学一直是让教师们比较头疼的内容,尤其是公开教学更是避之不及,主要是课堂气氛沉闷,难以出现亮点,算理难以讲清,算法学生掌握不扎实。在这节课中,我运用闯关形式来进行教学环节的连接,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认同、自我肯定下推进教学流程,实现有效教学。同时让学生们利用自己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经历探索过程,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学习带来的乐趣,并且通过不断地相互质疑、讨论,再加上课尾出示的小数点的悲剧的故事,让学生从一节课中不仅学会小数除法,在生活中要注意精打细算,更要养成一种细心、严谨的良好品质。本节课是小数除法的第一课时,重点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索的过程,并且在本节课中还要解决商中间用0占位的类型题,因而将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没有在练习中进行体现,放置到了后续教学内容之中。
1.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质疑并与他人交流。
②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③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良好品质。
1. 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数的大小不变?
7.10 15.20 100 0.070 1.01 2.0
2.(第二关)昨天,淘气逛商店的时候,用115元买了5箱牛奶,小红用126元买了6箱牛奶,两种牛奶品牌质量一样,谁买的便宜?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
请学生上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让学生说出列式根据:总价数量=单价)
集体订正 ,板书精打细算
(设计意图: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小数除法的学习作好铺垫,同时对学生进行前期知识基础考查,若有疑问,进行复习和强调。)
1. 今天老师打算去买牛奶(出示幻灯情景图),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2. 你建议老师去买哪个商店的牛奶?为什么?(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 我们现在就来计算一下每个商店牛奶的价格,谁会列算式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9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复习题,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两题的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 两个商店牛奶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价格,现在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 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或教师板演)。
4.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教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 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将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可从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6. 引导汇总,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 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有疑问则小组交流
8. 集体交流,教师引导汇总: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再继续除。
9. 集体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把问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寻觅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但学生的语言不一定很规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1. 练习: 14.412= 8.25=
2. (第五关)试一试:
7.427 = 15.915 =
3. 出示纠错练习
4. 出示关于小数点悲剧的故事。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练习巩固,并充分相信学生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能迁移出类似的小数除法,并且通过纠错练习和关于小数点悲剧的故事,引导学生养成细心、严谨的良好品质。)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多方面的反思与回顾,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评价及建议篇七
《莫高窟》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1)写莫高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概貌。第二段:(2——4)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第三段:(5)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前浅显。因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我设想分成两课时来教学。下面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说说你留下了的印象。相机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莫高窟充满了神秘感,它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以看录象为切入口,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这样做,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检查自学效果,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
三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抄写词语。
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我们游览了敦煌莫高窟,你主要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你最喜欢哪个景点,那就多停留片刻,仔细读读。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进行重点品读,直奔课文重点。
二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1 学习第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抓住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媒体,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②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抓住神态安详等词语,再来看看相关图片来感受卧佛的惟妙惟肖。对于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这样,结合评价,指导朗读。最后,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教师小结学法。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为学生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
2学习第3自然段
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讨论交流自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根据学生交流,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找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出示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学生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让学生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这样,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最后引导学生背诵。
3 学习第四自然段
引导学生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指名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4 学习课文第三段
利用媒体,介绍敦煌文化,让学生说说“举世闻名”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它什么举世闻名?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学生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朗读第一段,从“排列在悬崖断壁上,492个洞窟”等词语进一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举世闻名”的恰当意思。
三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这是对全文的“反刍”,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深刻而又清晰的印象,并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同学们,刚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灿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让学生积累背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五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让学生从事感兴趣的自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板书设计:
莫高窟
彩塑 神态各异 个性鲜明
壁画 宏伟瑰丽 灿烂辉煌
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了解莫高窟,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课的开始,用语言渲染了莫高窟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并让学生观看课文录象,整节课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到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评价及建议篇八
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初三思想政治教材的第五课第一节第二框,由社会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两目组成。本课是全书的教学重点之一,因为它是对前四课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总结,是进一步理解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所在,是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依据。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判断社会进步于否的标准等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判断是非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坚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科学性、正确性;坚信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历史必然性。并树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信念。
3、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贯穿全书的主线,是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动力的理论依据,判断社会进步于否的标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有较深的理论难度,且与现实中人们总是以发达于否作为进步的判断标准有很大的反差。
根据本框题内容及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为发挥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重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我采用如下教法:
1、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进学生探究和发现。
2、直观与引导发现法:按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规律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打比方等理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阅读、分析、思维能力。
3、问题教学法:给时间、给机会让每位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4、谈话法、讲授法:它们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有利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培养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发现法:学生通过预习,课堂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了自学能力。
2、归纳法:结合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概括获取知识。
3、联系实际法,结合教材联系同学的举措和介绍,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圈点批注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导入新课:回顾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并说说奴隶社会的建立是怎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由两个学生在讲台上走几步。再让他们交换鞋子,走几步,并让他们各自说一说换鞋前后走动时脚的感受。通过这一举措创设一个情境,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作准备,有利于活跃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2、研讨新课
(1)板书本课知识目标,使学生有的放矢。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落实其学习主人的地位。
(3)老师设疑:根据学生的提问修改课前准备,提出下列问题与同学们共同探讨。
a、什么叫生产力,它由哪些要素构成?举一历史阶段的生产力特点加以说明。
b、什么叫生产关系,它由哪些方面构成,请说一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有何特点?
c、用脚与鞋的关系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打一个比方,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这说明课本的哪一观点请划出。
d、鞋与脚什么决定你是否会走路?这说明课本中哪一观点,请划出。
e、你有一双健康的脚也有一双漂亮的鞋你就能走得快吗?为什么?这能说明课本哪一观点,请划出。
f、你用什么来判断脚上的鞋子是好还是坏呢?这一判断方法能说明课文哪一观点?请划出。
3、巩固新课
阅读左图纵坐标、横坐标、象限总结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观点。
4、作业: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评价及建议篇九
一、教材分析
省编语文新教材的整体结构是总分总。初一册是总,所谓“总”就是把语文学习中几个共同的带有关键性的问题,集中起来组成几个单元,让学生一进初中就认识到这些问题同学好语文的关系,引起注意,形成观念,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其中之一就是要懂得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学会观察生活,用语言文字去反映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景和物。该册第五单元“观察、反映生活——景和物”的教学,就是体现这一关键性问题的重要单元。它是在上一单元“观察、反映生活——人和事”的学习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反映周围景和物的方法,并培养这方面的习惯,提高这方面的能力。《百草园》是该单元的首篇课文,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重要性,初步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材重点:
1、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抓住景物的特点,注意一定的顺序。
2、描写的语言形象、准确。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掌握14个字,了解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意义。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二、学情学法:
初一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阿杰研究表明,初一学生观察力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比较肤浅,缺少精确性、概括性。培养初一学生的观察力,必须经常不断地向他们明确地提出观察目的和具体方法。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因此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另外,在本文的作者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识记文学常识的方法——名、时、地、评、作。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人的特长,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结构模式。读是学生感知教材;议是分析、理解、掌握教材;练是巩固、应用新知识,形成技能;讲是教师启发、指导学生读、议、练,讲清规律。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串始终。
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依据心理学情感、意识倾向性的发展知识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四、教学程序设计及特点: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
1、新课导入:教师指出学生在写景及观察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是学会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这样既突出了本文的学习重点,又让学生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个思维定向,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介绍作家:本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鲁迅的作品,所以很有必要介绍作者。在板书课题后,可结合注释①②,让学生指出掌握文学常识要记住几个要点。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学习文学常识的方法,要记住五个方面:名(作者原名、字、笔名等)、时(作者生卒年代或时代)、地(作者籍贯)、评(人们对他的评价)、作(作者的代表作)。这是本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的第一个学习方法——掌握文学常识的方法。
3、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给要掌握的生字注音,掌握14个字,落实本文的字词教学目标。
4、读:学生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从而把握全文的中心和主要内容,为下面的“议、讲、练”打好基础。
5、议、讲:通过分析第二段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解决教学重点问题。教师可针对教学重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启发、点拨,落实本文的能力训练目标。
教师可出示小黑板,设计如下问题:
①课文描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是用什么句式把这些景物串联起来的?
②这些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选用了哪些词语?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观察、描述的?
③这14种景物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和描写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④作者在景物描写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⑤为了表现儿童情趣,为了写出百草园的乐趣,作者在写景中写了几件趣事?
在分析讨论中让学生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落实本文的情感教育目标,使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起到思想教育的效果,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质和特点。
在讨论分析后,教师小结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本文的第二个学习方法——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最后齐读第3自然段,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
1、复习文学常识及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熟读第2段,巩固前一课时的内容。
复习的目的是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著名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刚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小时内的遗忘速度很快,两天后就缓慢。一句话,就是“先快后慢”。因此,要巩固第一天所学的知识,第二天就必须及时复习,使记忆内容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不致遗忘。
2、读、讲、议第3自然段。
①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让其他学生找出写捕鸟动作的动词,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教材内容。
②学生找出动词后,然后采取置换法加以对比,如把“支”换成“顶、撑、架”,把“撒”换成“放、摆、扔”,把“系”换成“扎、捆、绑”,把“罩”换成“盖、压、扣”。然后让学生细心品味,讨论对比,明确本文用词的准确性,落实本文的教学重点二。
讨论后教师可再设计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描写得这么准确?让学生明白,描写准确除了要有丰富的词汇外,首先取决于观察准确,鲁迅幼年时曾热衷雪地捕鸟,十分熟悉这一游戏,所以写得这样准确、简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意义。
3、读、讲、议第5段。
①齐读第5段,然后讨论“我”离别百草园的心情,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②教师总结归纳。本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节选,最后一段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段。因最后一段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难点,学生理解较难,教师要予以重点讲解。
4、教师总结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5、作业:从形状、动作、颜色、滋味、声音等不同角度观察一景物,并把它描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