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欢乐的泼水节课文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们的动作、表情等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热爱祖国多样的民族文化。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吉、祥”两个字。
任务一: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学习提示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人们泼水节前、泼水节时欢乐心情的词句画下来,和组内同学交流你的感受,准备班级展示。
学习提示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用圆圈圈出泼水节里的其它活动,用心品读,感受人们的欢乐。
任务二:正确规范地书写“吉、祥”两个字
学习提示:仔细观察吉、祥两个字,注意字的结构、易错点、占格要求。
温馨提示: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互学,准备班级展示。
在括号内填入恰当得动词。
( )着桶 ( )香水
( )着盆 ( )花瓣
( )着歌 ( )龙舟
( )着舞 ( )烟火
一、激情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迷人的西双版纳,初步感受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的感受吗?
(学生自由说。欢乐、兴奋……)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透过语言文字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感受文字背后传达的浓浓的情感!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学习提示: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人们泼水节前、泼水节时欢乐心情的词句画下来,和组内同学交流你的感受,准备班级展示。
自主学习:自主读书批注,然后组内交流。
展示交流:
a组:
1、交流泼水节前的快乐。
请大家随我看第二自然段的1句。从“早早、早已”两个词我体会到了人们……(盼望已久、迫不及待、万分期待……)可见他们按耐不住的喜悦。
第2句:人们准备了清水,还滴上香水,撒上花瓣,可以看出泼水节在人们心中是多么美好,多么隆重,多么讲究!
2、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请大家随我看3句:)
我们小组想表演泼水节的活动,理解“互相追赶”“灌” “泼”。
瞧瞧,没有水的表演都是这么欢乐,想看看真实的泼水节的情景吗?(播放泼水节图片。)
此时,你想用那些词形容泼水的情景?
你往我头上( ),我向你身上( );
你往我衣领里( ),我向你脸上( )……
师:泼的多开心!灌的多痛快!
同学们请随我看第四句。“人人脸上笑开了花,直接写他们的欢乐,”大家看图,瞧!他们多高兴呢!
我们组想痛痛快快地读一读泼水的过程!(读)
学生质疑:老师,为什么他们身上湿淋淋的,人人脸上却笑开了花?
这个问题好,谁来帮助他?
(学生自由说,教师适时点拨。)
导语:是啊!泼出去的水越多,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也越多;身上浇得越湿,得到得祝福就越多。怪不得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都来了,这里面还有你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你最想把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谁身上呢?
出示:
我想把吉祥如意的清水泼在 身上,祝愿 。
老师想把这吉祥如意的清水泼向同学们,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天天快乐!
导语:感受着水的馨香,送出自己的祝福,同时收到别人的祝福!真是尽情尽兴!让我们随着欢乐的音乐,再次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
(配乐齐读第二自然段。)
任务一: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学习提示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用圆圈圈出泼水节里的其它活动,用心品读,感受人们的欢乐。
1、交流:
b组:读了这一段,……我们组想通过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感受!(1读)
c组:对b组进行评价,我们组愿意和他们pk。
d组:对c组进行评价,我们组的读相信大家更能体会到欢乐!
老师评价:同学们真棒!你们的朗读仿佛把我们置身于傣家,亲历了泼水节,我们也停留在泼水节的欢乐中,迟迟不愿离去……此情此景,你能用词串来描述泼水节的活动吗?
那位小作家来?
2、说话训练。
3、拓展:
我们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资料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
任务二:正确规范地书写“吉、祥”两个字
学习提示:仔细观察吉、祥两个字,注意字的结构、易错点、占格要求。
温馨提示: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互学,准备班级展示。
自主学习:自学 互学
展示交流:
1、e组:交流字的结构、易错点、占格要求。
2、师范写指导。
3、生描红临写。
欢乐的泼水节
清水 吉祥如意 幸福
欢乐的泼水节课文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二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法、学法:
幻灯、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1、 同学们,你们听过“泼水节”吗?
2、 简介泼水解
3、 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
1、 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
2、 出示
泼水节 木桶 互相 湿淋淋
吉祥 幸福 不肯离去 凤凰花
西双版纳 赛龙舟
a自由读
b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去拼音读
e教学生字字形
f把书翻到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3、 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 开火车读,师生评议
5、 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6、 讨论交流
a西双版纳:傣族主要聚居之一,在云南省南部。
b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1、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幻灯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
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3、小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心情?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1、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度的'?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泼水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图片:欢乐的泼水节
5、带入情境: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7、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
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2、欢乐的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读一读吗?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 的)歌,跳着( 的)舞,赛起了( 的)龙舟,放起了( 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6、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大声地说出来吗?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欢乐的泼水节课文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艺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之课题三《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一提起傣族,人们马上就会想起花筒裙、孔雀舞、泼水节等傣族人民特有的民族传统生活内容。本课也将着重从这些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从欣赏教材主图《人们欢度泼水节》的艺术作品,到了解“泼水节”这一重要节日的由来和如何进行庆祝,初步体会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从“傣家竹楼”中传来了“咚咚”的象脚鼓声,让我们随着这极富节奏的鼓声,跳起欢快的“象脚鼓舞”。葫芦丝是傣族独有的乐器,让我们伴随着迷人的乐曲,唱起“金孔雀”的歌,当然也少不了模仿、学习“孔雀舞”的基本舞步和姿态,使学生在唱、跳、表演及绘画制作中,感受傣族人民节日中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
学习目标:
1、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泼水节”的民俗知识,加深学生对云南傣乡的喜爱。
2、学唱歌曲《金孔雀》,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体验傣乡的音乐及舞蹈风格,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傣族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创编孔雀舞动作。
教学用具:有关图片、艺术光盘、象脚鼓。
教学过程 :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傣族舞蹈录像师生共同欣赏,欣赏后请同学们猜猜这个舞蹈动作表现的是哪个民族。你想知道这个民族吗?
【设计意图:运用观赏舞蹈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发学生对民族灿烂文化的喜爱,并导出孔雀舞。】
(课件展示云南傣乡的风情图片,配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1、傣乡风景。主要介绍傣乡的地理位置、孔雀湖、竹楼、独树成林、动物等。
2、傣乡民俗。
欣赏主题图,了解图中介绍的是傣族的哪一个节日?(泼水节的欢庆场面)
师简单介绍泼水节的来历。并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初步感受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心情。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傣族、掌握有关泼水节的民俗活动,感受傣族人民节日中的欢乐的喜悦,使学生对傣族产生喜爱之情。】
1、听赏教师播放的《象脚鼓》音乐,了解“象脚鼓”独具特点的“咚咚声”,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模仿听到的象脚鼓声,感受节奏的强弱,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这种强弱的节奏来体会傣族“象脚鼓”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
出示“脚鼓图”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常见的民族乐器,
2、欣赏“葫芦丝”演奏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傣族另一种民族乐器——葫芦丝。请学生在对比感受中说一说葫芦丝乐曲和象脚鼓乐曲的区别,说说两种乐器的不同音乐风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傣族的乐器,象脚鼓和葫芦丝,知道这两种乐器演奏时的不同风格,激发学生聆听和表演傣族音乐的积极性】
1、欣赏歌曲《金孔雀》,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随琴学唱旋律。
3、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4、欣赏舞蹈《金孔雀》,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1) 师生共同欣赏“孔雀舞”的表演造型,了解傣族传统中的孔雀舞就是由男人表演的,树立男同学的舞蹈表演信心。
(2) 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学习几个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歌曲、欣赏舞蹈,学跳傣族舞蹈让学生感受傣族独特的音乐及舞蹈风格,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1、根据歌曲《金孔雀》的音乐,分组让学生自己创编舞蹈。
2、师生即兴创编表演,和傣族小朋友一起欢度泼水节。
教师将学生带到教室外面,准备好几桶水,师生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瓶子、缸子、勺子、碗等泼水用具共同欢度泼水节。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跳起来,发挥他们爱唱爱跳、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友爱的特点。让学生在音乐中载歌载舞,在音乐中欢度傣族欢乐的泼水节,感受节日热烈、欢快的气氛。】
同学们这节课过得快乐吗?喜欢云南傣族吗?为什么?请你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延伸,令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再现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教学中我以唱、跳为主,欣赏傣族风情为辅,这节课学生能和老师默契配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出了极浓厚的兴趣。不过,这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感受是有一定距离的。为了让学生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尝试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我播放傣族歌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互相泼水,学生们玩得快乐极了,有泼的,有灌的,有撒的,还有倒的……音乐结束了,学生们都恋恋不舍沉浸在泼水节的余味中,意犹未尽,于是,我有意识地问同学们:“你们有的全身都湿透了,感冒了可不太好啊?”学生都兴奋不已,抢着回答:“老师泼水节太有趣了,我们不怕淋湿、我们很快乐!”“这象征着吉祥如意!”听着学生的回答、看着学生一个个纯真的笑脸,我激动不已。
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课堂中我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多样化,主次有些失调。本应以唱歌为主的教学,但我在此环节唱的少,学生歌曲还不够熟练,而在引导学生了解傣族风情,了解傣族乐器的环节上花了不少时间,并且有些罗嗦,抑制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导致学跳傣族舞和室外欢度泼水节时间紧,学生没有得到充分体验。今后我将不断努力,以求进步。
欢乐的泼水节课文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四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洋溢着欢乐的美文。文中处处流露着欢乐,句句体现了欢乐。故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打破了以往按序讲解的思路,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课文中的欢乐,教师则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结合学生自己初步的认识与学习进行教学。
其二、除了以“欢乐“为主线串起整个文本,感情朗读也是贯穿始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体验品味。另外,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揭题导入。
2、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
二、新课部分:
1、读课文,找“欢乐”:
2、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交流:
(一)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1、齐读这两句话。
2、你从哪儿体会到了欢乐?
3、指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理解动词:“灌”、“泼”;将图文对照,读懂句子,并体会人们泼水时欢乐的心情。
[设计理念:有效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图文结合,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文字。]
4、激发学生情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来朗读这两句话。
5、就“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
(二)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1、通过对我们汉民族一些节日象征物的类比,来指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傣族泼水节清水的象征意义。
①中秋节,圆圆的月饼是的象征?
②为什么月饼是团圆的象征的呢?
③那在傣族的泼水节,清清的水是的象征?
2、老师告诉大家,这儿可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呢!(教师通过讲述泼水节来历的小故事,揭示出清水为什么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设计理念:清水的象征意义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可能一下子把握得不是很准确,所以就从孩子们身边最熟悉的中秋节谈起,在“月饼是团圆的象征“这个话题上,学生应该既能领会到“象征”的本义,又能感悟到“月饼”与“团圆”之间的联系,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清水”与“吉祥如意”之间的联系,以突破教学难点。]
3、学生齐读句子,结合故事情节加以理解。
4、播放泼水节现场录象。
5、再次齐读句子,领会清水的象征意义并感受人们欢乐的心情。
6、综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大家泼出的不仅仅是清水,更重要的是泼出了自己的心愿,泼出了美好的祝福。
7、回到图画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说出人们心中的愿望和祝福(组织学生表演)
[设计理念:化抽象的概念为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及表演,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让孩子们学得更生动、更有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8、让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带着美好的祝愿齐声朗读。
(三)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1、你能告诉大家,从哪儿感觉到人们在泼水之前就已经很欢乐了?
2、“早早地、早已”看出人们心情怎样?
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人们的盼望之情。
4、这水为什么要这么讲究呢?(再次引出清水的象征意义并进行朗读)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找出前后文的联系点,在多次诵读的过程中,回扣前面的教学环节,更好地强调并突出了清水的不一般,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它的象征意义。]
(四)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1、进行朗读指导与训练,力求学生读出:凤凰花瓣的多与红;象脚鼓点的欢快与热烈;各种活动的精彩与欢乐;人们舍不得离去的依依之情。
2、同桌的小朋友一起练习。
3、男女生对读。
4、根据提示进行背诵练习。
(五)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1、这里也有欢乐呀!谁来说一说?
2、让我们带着迎接的喜悦一起来读第一段。
三、全课总结:
1、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2、学生齐读课文。
3、拓展环节:在我们祖国大家庭中,除了傣族,还有哪些少数民族?你还知道其它少数民族欢乐的传统节日吗?
5、紧扣欢乐作结。
[设计理念:通过总结,巩固提升认识;再次朗读课文,化“变序”学习为复归原文顺序,更有利于学生贴近课文,初步感受条理清晰、详略有致的表述特点,全文教学紧扣题眼“欢乐”展开和作结,强化了整体感悟的教学效果。拓展环节使课后练习得到了落实,开阔了学生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