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线上美育课程心得体会 线上美育课堂模板(4篇)

线上美育课程心得体会 线上美育课堂模板(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6 11:55:39
线上美育课程心得体会 线上美育课堂模板(4篇)
时间:2023-04-06 11:55:39     小编:zd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线上美育课程心得体会线上美育课堂篇一

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和育人特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导向和教育内涵。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应该是立德树人,培养的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通过劳动教育,让儿童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劳动情感,愿劳动、会劳动、爱劳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劳动教育目标任务,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循序渐进、接力推进劳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的内容,让少年儿童从小养成劳动习惯,夯实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

劳动观,即一个人是如何看待劳动的,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和底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一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为人民谋幸福的教育,要让儿童在劳动实践中获得锻炼,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引导青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作为人生底色,贯彻教育各学段、教育全过程,培育少年儿童从小热爱劳动人民,尊重普通劳动者,增强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我们应该立足学生劳动素养形成的全过程和全面性,综合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学段学生在劳动技能水平、劳动情感培养、劳动价值取向及劳动教育质量等方面应有的素养表现,同时新课程改革关于劳动教育的新目标新任务,打造劳动教育主旋律、主阵地、主渠道,突出真劳动、全时空、日常化,建立目标分层、学段完整、标准健全、多级评价、多元参与的劳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引导中小学等各级劳动教育科学、有效、一体化有序推进,引导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育人氛围。

线上美育课程心得体会线上美育课堂篇二

劳动素养应该有怎样的教育定位和课程目标,应该如何进行体系化的课程设计并积极拓展课程实施的路径和方式?在长期实践中,学校基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实施的角度,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以勤俭节约、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学会并爱上劳动为重点,设计了专门化、融合化、项目化、综合化四类课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劳动经历,获得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专门化课程,开展系统性劳动教育

学校设置劳动教育专门化课程,每周一课时集中开展。课程以学校为主要劳动场所,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组织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和校园劳动,帮助学生习得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

除了劳动教育必修课,学校还设立劳动周,每学期结合特色节日,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实施。学生在经历日常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在参与跨学科主题实践、开展合作探究劳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关于了解自我、社会、自然奥秘的真实体验。

从以“晒秋”为主题的秋季开学第一周,到以“生肖”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春季开学周,再到立夏时节各年级主题周展示活动,劳动周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将劳动观念与劳动精神融入课程,既有劳动实践,又有文化的传承,劳动以一种更加固定的形式融入学生生活。学校还积极探索校外劳动实践形式,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形成兼具学校特色与育人意义的劳动周课程体系。

校外劳动周包括农耕活动日、职业体验日、技能竞赛日、成果评价日等社会实践活动。农耕活动日让学生去田野找寻田间劳作的趣味,与农户一起交流,体验动手生火、合作炒菜做饭等劳动;职业体验日的主题是体验社会的三百六十行,学会尊重普通劳动者,明白获得美好生活需要艰苦奋斗的道理;技能竞赛日中,学生出力流汗,比拼集体智慧,完成一个个与劳动有关的竞赛任务;成果评价日中,学校设计“劳动章”争章计划表、评价表,提出明确的目标与评分标准,通过多元评价、评优树先等方式,让学生的劳动成果获得欣赏与肯定。

融合化课程,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功能,是“五育融合”的天然载体。全面实施劳动教育,除了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渗透劳动教育也是普遍形式,是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的重要举措。

学校挖掘教材中显性或隐性的劳动教育元素,分类梳理各个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并提出劳动教育的主要融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比如,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渗透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意识等内容;数学、科学学科,教师可以加强对劳动技能、劳动思维的培养。每门学科的课程安排中都有跨学科综合实践主题的内容,学校鼓励教师选择与劳动相关的主题进行设计,以跨学科的视野开展主题性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无痕融入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

以“语文+劳动”课程为例,教师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资源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渗透,培育学生的劳动情感,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统编语文教材中有大量课文隐藏着劳动元素,比如歌颂劳动人民智慧与创造的课文《纸的发明》《千年梦圆在今朝》,学习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千人糕》《清贫》,赞美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劳动精神的《刷子李》《纪昌学射》,等等。劳动教育资源还散落在语文教材各处,通过课文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插图等板块,教师可以合理穿插、链接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内容。学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根据劳动教育的目标及语文教学学段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了较完整、可操作的“学科+劳动”教育体系,探寻有机渗透策略。

语文学科《女娲补天》一课,虽然是神话故事,但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类而不辞辛苦、无私忘我的劳动与创造,其内涵与新时代劳动教育所倡导的大力培养青少年积极奋斗、甘于奉献、勤劳勇敢的劳动精神相一致。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种精神作为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点,充分想象女娲在寻找五色石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难,以及女娲如何炼石、如何补天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剧本创作,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形式将神话故事搬上舞台。学生不仅锻炼了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而且深刻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体会到不懈努力、甘于奉献的精神。

项目化课程,开展创造性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劳作,而是要在劳动过程中贯穿研究、创新、创造,提升劳动的价值。根据学生需求和已有的课程基础,学校规范了项目化学习的一般模式,从项目的选择到研究性内容的设计,从多方式、多角度的实施到成果展评与反思调整,以及项目成果的提炼与拓展迁移,构建了开放且多元的项目化课程,比如一年级的蚕豆课程、三年级的种桑养蚕课程、六年级的小动物养殖课程等。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回归学习与生活的本质,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劳动素养。

以四年级课程“油菜花开金灿灿”为例,学生在200天的时间里,跟着节气经历种养、记录、探究、实践的全过程。

课程启动,种植仪式。学校会在立冬节气进行油菜种植课程的启动仪式,内容包括了解立冬节气物候特点及农谚民俗,科学教师介绍油菜移栽技巧,五年级学生分享自己去年参与学习的趣事以及观察日记、自然笔记,项目负责教师介绍课程相关内容……学生接过校长手中的油菜苗,油菜种植课程正式开启。

合作探究,制订方案。拿到油菜苗后,学生通过教师讲解、网络搜索以及向长辈和高年级同学请教等途径,了解节气与油菜的知识、油菜的种植和养护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交流,提出自己最想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整理,最后确定研究方向并形成思维导图。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思维导图,教师选择可操作、有价值的内容提炼研究性学习项目,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深入探究。有的学生对油菜的生长速度感兴趣,计划通过测量记录制作条形统计图,研究油菜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有的学生打算研究油菜花与青菜花的区别,对油菜花进行解剖从而了解其结构;有的学生利用科学课的知识,分析土壤的ph值和湿度等条件,设计制作土壤温度湿度监测仪。

随着节气,观察养护。学生在观察记录中发现油菜的生长变化,了解油菜种植与节气、环境的关系。在油菜种植、照料、生长、收获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与油菜一起成长,写下大量的观察日记、研究报告、科学小论文等。学生吴子涵在观察日记中写道:“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我在惊蛰到来之时也有一个重大发现:3号油菜花盆栽里有一朵花已经谢了,隐隐约约能看到细小圆圆的一粒粒小果实。”跟随不同的节气,吴子涵陆续写下7000多字的油菜观察系列日记,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收获成功,拓展知识。收割分工、合作搬运、晒干脱粒……油菜籽脱籽以后,就要探讨油菜籽怎样变成油,计算收获的油菜籽能榨出多少菜油。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教室进行产量和出油率的计算,然后走出教室来到榨油厂,体验正规的榨油过程,直观感受油菜籽的出油率。

油菜种植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应用知识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不断解决劳动中的各种问题。从立冬种植到小满收获,学生从一颗油菜籽的成长中体会了生命的意义,真正领悟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刻内涵。

综合化课程,开展拓展性劳动教育

综合化课程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如宣传社区垃圾分类,参与敬老院慰问等服务,参与社区或村组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化课程包括收获节课程、成长课程等。

美食制作分享。传统美食不仅传递一种健康生活的方式,而且蕴含“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理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共同商讨主题,打造班级创意餐厅;与家长一起制作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讲述自己的美食制作过程及心得,挖掘美食背后的故事及文化;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对劳动成果进行点评。这样一份美食已经远远超出食物本身的价值。

操场露营。以班级为单位,两人合作搭一个帐篷用于夜晚露营,学生一起学习、起居、游戏,一起度过一个特殊的夜晚。这样的经历让学生不仅体验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而且明白了合作劳动的力量,知道与人相处需要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十周岁成长礼。与家长携手走过“成长拱门”,以“成长”为主题表演节目;分享生日蛋糕,阅读父母给孩子的一封信并写回信;看一场露天电影,体验父母小时候的生活。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明白10岁生日的纪念意义,体验生活的美好,明白生命成长离不开亲人的关怀。

爱心义卖。每个班级代表将种植的蔬菜进行义卖,义卖所得的一部分资助贫困学生,一部分进入学校“红领巾爱心基金”。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体验菜市场卖菜摊主的劳动,与之相关的生活要素就有各类菜品的时令价格调查、顾客的心理需求分析等;同时也让学生奉献爱心、体验劳动价值,感受其中蕴含的劳动精神和生活态度。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学校应联合家长和社会共同开展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利用家校社资源协同育人的策略,拓展课程实施的多元路程与方式。学校不仅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行为及品质的初步养成,而且追求学生在社会责任、合作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并促进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

线上美育课程心得体会线上美育课堂篇三

说到上网课,很多人会有不同感觉和心得,我谈谈自己个人上网课的一些心得感受,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上网课的一些经验。

对于新鲜事物我是非常好奇的,同样我也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从开始听到要上网课时,我就很兴奋,因为我要上网课了我可以好好的在家里面上一回课,这也不错了,所以并没有感觉不能去学校上课有什么遗憾,或许很多人都说在家里面上网课,会被爸妈管住,但是这本来就是我们的学习又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

这样的学习,老师不在身边,爸妈就是我们的老师,他们可以给我们解答一些问题,也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压力这样我们就会认真的上课了,不用担心自己在上课的时候守不住自己的心,在家里面有很多好玩的,比如电视,手机各种动漫图书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上课心情,把持不住想要看看这些我也有过,而且非常强烈,想要在上课的时候看这些,因为感觉上课无聊。

但是有爸妈的叮嘱,和老师的时刻关注,我没有这样做,虽然开始的时候有些煎熬,但是到了之后就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反而觉得这样做挺不错的,每天上课也很有趣,在电脑上上课,看到的老师不一样了,不在如过去那样死板,反而与我们的距离更近了我喜欢这样的方式来上网课,毕竟这样也方便。

以前上学,我都需要在家门口等公交,去学校上课需要至少半个小时才能够到家,非常的赶,所以这让我非常疲惫,现在不需要赶路上学,也不需要自己做多大的考虑只要自己按时上课就行挺好的。我在家里上课的这段时间里面突然感觉自己的自制能力变得更加强了,没有在如同过去一样感觉压力很大,轻松的学习,自在的读书,挺不错的上课方式,也是我喜欢的上课方式。

对我而言或许这样上课我不能好好的上课自己的课程,但是对我却大有裨益对我来说也很有帮助,毕竟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哦最喜欢的'。但是在学习中我也明白一点,就是要认真学习好好上课,不能放松对学习的心,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我是学习现在学习就是我的任务。爸妈让我来学校上课,不就是希望我可以多学一些知识,多动脑筋吗。我清楚明白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认真仔细的学习不要给爸妈添麻烦。

我们在家上课,爸妈他们还要去上班,所以为了让爸妈可以好好的上班,我从来都是很听话的,这样自己学着也开心,爸妈上班也放心。从不给他们找麻烦更不会给他们添乱挺好的。

线上美育课程心得体会线上美育课堂篇四

劳动素养应该有怎样的教育定位和课程目标,应该如何进行体系化的课程设计并积极拓展课程实施的路径和方式?在长期实践中,学校基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实施的角度,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以勤俭节约、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学会并爱上劳动为重点,设计了专门化、融合化、项目化、综合化四类课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劳动经历,获得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专门化课程,开展系统性劳动教育

学校设置劳动教育专门化课程,每周一课时集中开展。课程以学校为主要劳动场所,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组织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和校园劳动,帮助学生习得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

除了劳动教育必修课,学校还设立劳动周,每学期结合特色节日,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实施。学生在经历日常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在参与跨学科主题实践、开展合作探究劳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关于了解自我、社会、自然奥秘的真实体验。

从以“晒秋”为主题的秋季开学第一周,到以“生肖”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春季开学周,再到立夏时节各年级主题周展示活动,劳动周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将劳动观念与劳动精神融入课程,既有劳动实践,又有文化的传承,劳动以一种更加固定的形式融入学生生活。学校还积极探索校外劳动实践形式,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形成兼具学校特色与育人意义的劳动周课程体系。

校外劳动周包括农耕活动日、职业体验日、技能竞赛日、成果评价日等社会实践活动。农耕活动日让学生去田野找寻田间劳作的趣味,与农户一起交流,体验动手生火、合作炒菜做饭等劳动;职业体验日的主题是体验社会的三百六十行,学会尊重普通劳动者,明白获得美好生活需要艰苦奋斗的道理;技能竞赛日中,学生出力流汗,比拼集体智慧,完成一个个与劳动有关的竞赛任务;成果评价日中,学校设计“劳动章”争章计划表、评价表,提出明确的目标与评分标准,通过多元评价、评优树先等方式,让学生的劳动成果获得欣赏与肯定。

融合化课程,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功能,是“五育融合”的天然载体。全面实施劳动教育,除了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渗透劳动教育也是普遍形式,是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的重要举措。

学校挖掘教材中显性或隐性的劳动教育元素,分类梳理各个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并提出劳动教育的主要融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比如,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渗透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意识等内容;数学、科学学科,教师可以加强对劳动技能、劳动思维的培养。每门学科的课程安排中都有跨学科综合实践主题的内容,学校鼓励教师选择与劳动相关的主题进行设计,以跨学科的视野开展主题性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无痕融入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

以“语文+劳动”课程为例,教师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资源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渗透,培育学生的劳动情感,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统编语文教材中有大量课文隐藏着劳动元素,比如歌颂劳动人民智慧与创造的课文《纸的发明》《千年梦圆在今朝》,学习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千人糕》《清贫》,赞美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劳动精神的《刷子李》《纪昌学射》,等等。劳动教育资源还散落在语文教材各处,通过课文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插图等板块,教师可以合理穿插、链接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内容。学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根据劳动教育的目标及语文教学学段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了较完整、可操作的“学科+劳动”教育体系,探寻有机渗透策略。

语文学科《女娲补天》一课,虽然是神话故事,但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类而不辞辛苦、无私忘我的劳动与创造,其内涵与新时代劳动教育所倡导的大力培养青少年积极奋斗、甘于奉献、勤劳勇敢的劳动精神相一致。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种精神作为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点,充分想象女娲在寻找五色石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难,以及女娲如何炼石、如何补天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剧本创作,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形式将神话故事搬上舞台。学生不仅锻炼了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而且深刻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体会到不懈努力、甘于奉献的精神。

项目化课程,开展创造性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劳作,而是要在劳动过程中贯穿研究、创新、创造,提升劳动的价值。根据学生需求和已有的课程基础,学校规范了项目化学习的一般模式,从项目的选择到研究性内容的设计,从多方式、多角度的实施到成果展评与反思调整,以及项目成果的提炼与拓展迁移,构建了开放且多元的项目化课程,比如一年级的蚕豆课程、三年级的种桑养蚕课程、六年级的小动物养殖课程等。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回归学习与生活的本质,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劳动素养。

以四年级课程“油菜花开金灿灿”为例,学生在200天的时间里,跟着节气经历种养、记录、探究、实践的全过程。

课程启动,种植仪式。学校会在立冬节气进行油菜种植课程的启动仪式,内容包括了解立冬节气物候特点及农谚民俗,科学教师介绍油菜移栽技巧,五年级学生分享自己去年参与学习的趣事以及观察日记、自然笔记,项目负责教师介绍课程相关内容……学生接过校长手中的油菜苗,油菜种植课程正式开启。

合作探究,制订方案。拿到油菜苗后,学生通过教师讲解、网络搜索以及向长辈和高年级同学请教等途径,了解节气与油菜的知识、油菜的种植和养护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交流,提出自己最想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整理,最后确定研究方向并形成思维导图。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思维导图,教师选择可操作、有价值的内容提炼研究性学习项目,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深入探究。有的学生对油菜的生长速度感兴趣,计划通过测量记录制作条形统计图,研究油菜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有的学生打算研究油菜花与青菜花的区别,对油菜花进行解剖从而了解其结构;有的学生利用科学课的知识,分析土壤的ph值和湿度等条件,设计制作土壤温度湿度监测仪。

随着节气,观察养护。学生在观察记录中发现油菜的生长变化,了解油菜种植与节气、环境的关系。在油菜种植、照料、生长、收获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与油菜一起成长,写下大量的观察日记、研究报告、科学小论文等。学生吴子涵在观察日记中写道:“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我在惊蛰到来之时也有一个重大发现:3号油菜花盆栽里有一朵花已经谢了,隐隐约约能看到细小圆圆的一粒粒小果实。”跟随不同的节气,吴子涵陆续写下7000多字的油菜观察系列日记,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收获成功,拓展知识。收割分工、合作搬运、晒干脱粒……油菜籽脱籽以后,就要探讨油菜籽怎样变成油,计算收获的油菜籽能榨出多少菜油。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教室进行产量和出油率的计算,然后走出教室来到榨油厂,体验正规的榨油过程,直观感受油菜籽的出油率。

油菜种植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应用知识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不断解决劳动中的各种问题。从立冬种植到小满收获,学生从一颗油菜籽的成长中体会了生命的意义,真正领悟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刻内涵。

综合化课程,开展拓展性劳动教育

综合化课程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如宣传社区垃圾分类,参与敬老院慰问等服务,参与社区或村组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化课程包括收获节课程、成长课程等。

美食制作分享。传统美食不仅传递一种健康生活的方式,而且蕴含“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理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共同商讨主题,打造班级创意餐厅;与家长一起制作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讲述自己的美食制作过程及心得,挖掘美食背后的故事及文化;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对劳动成果进行点评。这样一份美食已经远远超出食物本身的价值。

操场露营。以班级为单位,两人合作搭一个帐篷用于夜晚露营,学生一起学习、起居、游戏,一起度过一个特殊的夜晚。这样的经历让学生不仅体验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而且明白了合作劳动的力量,知道与人相处需要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十周岁成长礼。与家长携手走过“成长拱门”,以“成长”为主题表演节目;分享生日蛋糕,阅读父母给孩子的一封信并写回信;看一场露天电影,体验父母小时候的生活。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明白10岁生日的纪念意义,体验生活的美好,明白生命成长离不开亲人的关怀。

爱心义卖。每个班级代表将种植的蔬菜进行义卖,义卖所得的一部分资助贫困学生,一部分进入学校“红领巾爱心基金”。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体验菜市场卖菜摊主的劳动,与之相关的生活要素就有各类菜品的时令价格调查、顾客的心理需求分析等;同时也让学生奉献爱心、体验劳动价值,感受其中蕴含的劳动精神和生活态度。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学校应联合家长和社会共同开展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利用家校社资源协同育人的策略,拓展课程实施的多元路程与方式。学校不仅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行为及品质的初步养成,而且追求学生在社会责任、合作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并促进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