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六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6 11:50:59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六篇)
时间:2023-04-06 11:50:59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度表篇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四册54~55页例2、例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用除法解决问题》中的内容。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和除法含义,并且学习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些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作了知识铺垫。本课时,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其匠心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传统的教学内容,新教材由浅入深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主题活动,在操作观察中让学生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例3,通过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引导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作好了思路孕状。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先前经验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中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

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时,一方面要用学具进行操作,为学生的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最后通过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加深。

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准备,做好铺垫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生动手操作中感知)       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小结学习内容,课堂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人准备(10根或15根)小棒。

课前准备:

1、教师和学生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2、做伸手指的游戏:

(1)教师伸几根手指,请学生伸出是老师的几倍的手指数。

(2)伸出8根手指,每2根分一份,看看能分成几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来收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有关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中空中梯队的视频)

师介绍飞行员刘欣: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空中梯队的精彩表演,在这些飞行员中有一名女飞行员,她的名字叫刘欣(出示刘欣的照片)。刘欣姐姐小时候就是青山区的一名学生。我们要像她一样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且要努力去实现它。小红的理想就是长大后能当一名飞行员。你们看,她用小棒摆了一架飞机。(将小红的图片和用小棒摆成的飞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教学例2

1、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小棒,你们想用小棒摆飞机吗?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用小棒摆飞机。请你一边看一边数:几根小棒能摆一架飞机?(动画演示用5根小棒摆飞机的过程)

(2)提问:几根小棒能摆一架飞机?(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根)

(3)师出示小丽的图片和一捆小棒(将小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小丽有10根小棒(板书:10根),猜一猜她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指名答)

师出示小强的图片和一捆小棒(将小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小强有15根小棒(板书:15根),猜猜他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指名答)

师:谁想来帮小丽摆一摆?教师将小丽的10根小棒给1名学生,摆在小丽旁边画好的方框中。

师:谁想来帮小强摆一摆?教师将小强的15根小棒给1名学生,摆在小强旁边画好的方框中。

(5)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你有几根小棒,摆了几架飞机?(生:有10根小棒,摆了2架;生:有15根小棒,摆了3架)

(6)师:我们一起来看小丽的,小丽有10根小棒,摆了几架这样的飞机?(指名答)

问:为什么10根小棒只能摆2架飞机呢?(课件出示10根小棒,小组内先相互交流,然后指名回答,上台在电子白板上圈一圈)(10根里面有2个5根)

〔设计意图:通过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并理解10里面有2个5。〕

(7)师:小丽的和小红的比,10根里有2个5根,还可以说10根是5根的2倍。(板书:10根里面有2个5根,10根是5根的2倍)

(8)请你在小组内说说10根和5根之间的倍数关系。(点几人说)

(9)师:用你的和小红的比,你用了几根小棒?你的是小红的几倍?你怎样想的?(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可追问:你用了几根小棒,里面有几个5?)

生1:我用了10根小棒,10里面有2个5,10是5的2倍,我的是小红的2倍。

生2:我用了15根小棒,15里面有3个5,15是5的3倍,我的是小红的3倍。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学生思考,回答。(15÷5=3)

师:要想知道15是5的几倍,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把15( 5个5个)地分, 1个5,2个5……每份都是5,同样多,所以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3、巩固练习:

看图,说一说倍数关系:(课件出示,学生看图回答)

(1)

(      )是(     )的(    )倍。

问:谁和谁比?(红三角形和蓝三角形比)

红三角形是蓝三角形的几倍?(指名学生回答,上台指一指)。

(2)□□□

☆☆☆☆☆☆☆☆☆☆☆☆

(   )是(    )的(    )倍。

问:谁和谁比?(☆和□比)

能不能像上面一题一样直接看出来?你有什么办法?指名学生回答,上台圈一圈。

(3)2朵红花,6朵蓝花。(出示打乱的花图案)

问:谁和谁比?谁是谁的几倍?让学生算一算。

(二)教学例3

1、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师:课件出示场景图。大家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表演)再过一段时间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小朋友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正忙着排练节目呢。

师: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必要数学信息。〕

生: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师:需要知道什么?(唱歌的人数和跳舞的人数)(根据学生回答,在唱歌的和跳舞的下面分别写出人数)

问:“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也就是求35是7的几倍。怎么求?

2、组内交流,汇报。       35÷7=5

强调: 35是7的5倍。“倍”指的是两个数量的一种关系,不是指具体的物体的数量,得数后面不写单位。

3、巩固练习:

(1)例3后面的“做一做”

生:踢球的有18人。

生:跑步的有9人。  生:练武术的有3人。(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显示相关数据)

②独立解答第(1)题。

③解答第(2)题,引导学生提出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的问题。

(2)完成练习十二1、2(独立完成,面批面改。)

三、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课题。课题没有写成“用除法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在没理解题意的情况下,直接套用除法。)

2、夸夸你的同学,说说他这节课哪方面表现得很棒?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度表篇二

2、叫做单位向量

4、且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5、叫做相反向量

二、向量的表示方法:几何表示法、字母表示法、坐标表示法

三、向量的加减法及其坐标运算

四、实数与向量的乘积

定义:实数λ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

五、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六、向量共线/平行的充要条件

七、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九、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十、平移

典例解读

4、下列算式中不正确的是()

(a)ab+bc+ca=0(b)ab—ac=bc

(c)0·ab=0(d)λ(μa)=(λμ)a

5、若向量a=(1,1),b=(1,—1),c=(—1,2),则c=()、函数y=x2的图象按向量a=(2,1)平移后得到的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

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1),b(—1,3),若点c满足oc=αoa+βob,其中a、β∈r,且α+β=1,则点c的轨迹方程为()

(a)3x+2y—11=0(b)(x—1)2+(y—2)2=5

(c)2x—y=0(d)x+2y—5=0

10、若向量a、b的坐标满足a+b=(—2,—1),a—b=(4,—3),则a·b等于()

(a)—5(b)5(c)7(d)—1

11、若a、b、c是非零的平面向量,其中任意两个向量都不共线,则()

12、设a=(1,0),b=(1,1),且(a+λb)⊥b,则实数λ的值是()

(a)2(b)0(c)1(d)—1/2

16、利用向量证明:△abc中,m为bc的中点,则ab2+ac2=2(am2+mb2)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度表篇三

教学目标:

1.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好2的乘法口诀.

2.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规律,经历编写的过程.

3.要注意课堂气氛,组织好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规律,经历编写的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放筷子

3.填一填.

活动二:探索2的乘法口诀

(黑板上竖放着主题图,对应着9道整齐的乘法算式.)

生:他们的得数很有趣,我很想记熟这些得数.

师:你能连算式也记住吗?

生:(摇摇头)那就难多了.

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各小组认真讨论)

生1:多读一读,读的遍数多了就记住了.

(学生议论:太费劲,太麻烦.)

生2:想着图来记.......

师:如果说的简单一点呢?

……

活动三:对口令(15页练习1题)

1.我说二三、谁跟我对:生:得六

2.二九十八

谁跟我对乘法算式:2×9=18

或9×2=18

3.师生对练

同伴对练

小组选代表对练

男女生对练

活动四:比一比谁画圈画得最快.(15页练习2题)

1.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写.

3.观察我们圈出的数有什么特点?

注意: 可以告诉学生圈出的数都是双数,其余都是单数.

活动五:看图列式(15页练习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写.

注意:让学生理解学生乘法的意义.

板书设计:

2的乘法口诀

1个2

1×2= 2

一二得二 2个2

2×2=4

二二得四 3个2

2×3= 6

4个2

2×4=8

5个2

2×5= 10

6个2

2×6= 12

7个2

2×7= 14

8个2

2×8= 16

9个2

2×9=18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度表篇四

毫米、分米的认识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

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二)分米的认识。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师:10厘米就是1分米。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4、分米和米的关系。画出1米长的线段。

2、p5页 1、2题。四、小结:

毫米、分米的认识

1毫米

1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度表篇五

教学目标

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教学重难点

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知识精讲

掌握三角形有关的定理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二.问题讨论

例6:在某海滨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据检测,当前台

风中心位于城市o(如图)的东偏南方向

300 km的海面p处,并以20 km / h的速度向西偏北的

方向移动,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当前半径为60 km ,

并以10 km / h的速度不断增加,问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

台风的侵袭。

一. 小结: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1) 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3.边角互化是解三角形问题常用的手段.

三.作业:p80闯关训练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进度表篇六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

教学难点: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

2. 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

① 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分两组练习→ 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

②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 (a为锐角时)

② 练习: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2. 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活用:

③ 出示例4:已知△abc中,,试判断△abc的形状.

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 →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

三、巩固练习:

3. 作业:教材p11 b组1、2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