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腊八粥教案反思通用(八篇)

2023年腊八粥教案反思通用(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6 06:55:18
2023年腊八粥教案反思通用(八篇)
时间:2023-04-06 06:55:18     小编:zdfb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腊八粥教案反思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几天,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小组内自学生字新词。

四、再读课文。

在文中找一找,这是什么样的腊八粥?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什么的心情?

三、结合文章中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

四、从文章中对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除了能看出八儿嘴馋,十分想吃腊八粥以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五、课外拓展,找到《腊八粥》原文,继续读一读,从中深入感受一下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

板书设计

腊八粥

孩子天真可爱

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腊八粥教案反思篇二

1.了解腊八节的来历,了解民俗腊八节的常识。

2. 认识腊八粥的材料,学习制作腊八粥,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4. 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劳动的快乐。

5. 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6. 学念儿歌:腊八粥,感受过节的快乐。

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材料,以愉快的心情制作腊八粥

1课件《腊八粥》、

2. 腊八粥制作材料(实物):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成品腊八粥。

3. 腊八粥制作工具: 电饭煲或者普通锅、火、水等等

4. 识字卡片:米、腊八节、枣、红糖、豆、莲子、花生

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过腊八节,让幼儿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材料,解说腊八粥是由大米、小米、红枣、红小豆、绿小豆、莲子、花生米、红糖等很多种材料熬成的。

2. 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认识这几种材料。

3. 分组合成材料。每组一份材料,互相看看是否合适。

1. 认识电饭煲,清洗材料,学习使用电饭煲。

2. 引导讨论制作腊八粥的方法,熬制腊八粥。

3.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成品粥。让幼儿了解腊八粥的多样性。

1. 观看课件《腊八粥》中的――品尝腊八粥,让孩子们说说课件里的小朋友们们在做什么?他们高兴吗?为什么?你们做的腊八粥分给谁一起品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还有小朋友们),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敬和关心。

2. 学念儿歌:

腊八粥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 糖瓜粘。

二十四 扫房子。

二十五 炸豆腐。

二十六 炖羊肉。

二十七 杀只鸡。

二十八 把面发。

二十九 煮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3. 全体幼儿品尝制作的腊八粥,感受劳动的成果,感受腊八节的快乐

以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识字:米、枣、红糖、豆、莲子、花生、腊八节

腊八粥教案反思篇三

1.屏幕前的各位同学,你们好!上节课大家学习了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那你们还记得腊八那天有着怎样的习俗吗?

2.我们来一块回顾一下吧!(播放描写腊八粥的段落音频)腊八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要祭祀神灵,祈求丰收。而腊八要喝腊八粥这个习俗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腊八粥承载着我们中国人浓浓的情。今天我们来品尝另一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

3.板书课题,强调“腊”左窄右宽,“粥”字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要瘦长,注意两个“弓”,后面要稍大些。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5.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沈从文(强调代表作,语言特色)。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小说《腊八粥》的前面部分,现在我们就走进这篇课文,品尝美味的腊八粥。

1.请同学跟随音频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1)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什么事儿呢;(2)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播放课文音频,课件呈现教材页)

2.课文读好了。我们一块来读读词语吧!

先听老师读一遍,你都读对了吗?

再来挑战这组词,带点的多音字可要读准哦。你来试一试。

你是这样读的吗?(老师范读)

读对的给自己一个赞。这些词语认识吗?知道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

读一读,说一说,我们一块儿来看看。“上灯”就是点灯,“松劲”就是泄气,“孥孥”就是对儿女的爱称,“面面的”指的是食物软糯的,“不消说”的意思是不用说。

3.沈从文一生自认为是乡下人,他的文中常带有这样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词语都认识了,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我们来借助课后练习题来梳理一下课文的脉络,请看――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那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等粥”?(板书:等粥),哪几个自然段又是在写“喝粥”呢?(板书:喝粥)

4.相信你们很快就找好了。看,2―17自然段是写“等粥”,18―19自然段是写“喝粥”,很明显是详写“等粥”,略写“喝粥”,(板贴:详略)那在“等粥”中详写了八儿做了哪些事呢?让我们试着用小标题的方式梳理一下吧!

5.我们先来看2―8自然段写了八儿做了什么事。先自己读读吧!

读懂了内容后,我们得根据文中的这个关键语句“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我们知道八儿想要喝到粥,那把这个意思概括精练一点,可以说成是――“盼尝粥”,(板贴:盼尝粥)。

小结:像这样读读有关内容,找到关键语句,精练精练语言,就能概括出来。

6.下面请你们用这样的方法概括下面的几件事吧!9-11自然段写的是?对,八儿和妈妈计划怎么分粥,那咱们可以概括为――“谈分粥”(板贴:谈分粥);课文12-13自然段写了什么呢?我们知道是在写八儿看不到粥,自己猜想起粥的模样了,我们可以概括为――“猜想粥”(板贴:猜想粥);14―17自然段写的是八儿亲眼看到了粥的模样,概括为――“看煮粥”(板贴:看煮粥)。看着我们梳理出来的板书,你能很轻松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吗?来试试吧!

7.是的,课文就是写了八儿在等妈妈熬粥时,“盼尝粥”、“谈分粥”、“猜想粥”、“看煮粥”,以及一家人在一起喝粥的事情。

1.小说中的主人公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是的,天真可爱又贪吃,这让人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吧!

(1)读好了吗?这段话就两句话,第一句话写了什么呢?写了三类人都爱喝腊八粥。

(2)其中哪种称呼比较特殊呢?对,就是这个“老孩子”。“老孩子”知道指的是谁吗?嗯,老人,一提腊八粥,馋嘴的老人也变成了小孩子,可见腊八粥深受各类人的喜爱。作者正是选取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采用排比的形式,以点带面,写出腊八粥味道美。

(3)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句话,一起读读吧!写了什么呢?是呀,写了粥熬制的过程。

来看看这个词语――“糊糊涂涂”,好一个叠词的妙用呀,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对,看到了软糯的粥。再看看哪个词语让你感到腊八粥像人一样有生命呢?我想聪明的你一定要找到了“叹气似的”这个词语,想象一下“叹气似的沸腾”是怎样的呢?嗯,文火慢炖,粥像叹气一样黏黏稠稠地缓缓地冒完一个泡,再缓缓地冒一个泡,如此反复,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播放熬腊八粥的视频)

2.作者正是从食材、香味、熬煮、吃相等方面把腊八粥写得有声有色有味,让我们好像看到了,闻到了,也品到了。

我们边读读边感受吧!一起读读。

小结:沈从文正是从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以及腊八粥的香味、用料、熬粥过程、吃相等方面开篇解说了腊八粥的美味。读着读着,满嘴充满着美味。让我们带着这样美好的感觉再来完整地读读这段。

3.相信孩子们读得非常好!其实课文不仅仅第一段写了腊八粥,故事中还穿插写了两处。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找。第一处是在第13自然段中,这是八儿猜想的腊八粥,看看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枣子、糖都是什么样的呢?自己读读,找出相关的词语。

猜想的这些材料是这样的吧!让我们边读边想象画面吧!一起读――

4.第二处是在第15自然段中,这是八儿亲眼看到的粥,赶紧自己读读吧!看到的跟猜想的差不多,对吗?食材也都发生着变化,发胀软烂着,我们一起合作读读吧!

“栗子……饭豆……花生仁……锅巴……”读了这两处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呢?说一说。

5.是呀,写得这样细腻,让这腊八粥仿佛都在我们眼前了。

小结:作者正是抓住不同食材在熬煮中的状态、变化进行了细致描写,用拟人化的手法,让我们的腊八粥仿佛有了生命,从字里行间跳出来,甜蜜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读出自己的喜爱吧!

6.小练笔:相信你一定读得非常棒。是呀,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可美味的食物还有很多呢!你看,这是蓬松美味的棉花糖,这是香甜冰爽的冰激凌,酸甜可口的糖葫芦,而你最喜欢什么食物呢?照样子试着写一写吧!如果能用上课文中从“食物用料、制作过程、色香味、人们对食物的喜爱表现以及各式吃相”等方面介绍的好方法就更棒了。动笔写起来吧!

7.配乐,学生进行练笔。

8.好,写好了吗?我们来分享一位同学写的吧。

听了这位同学写的,你是不是也跟着流口水了呢?瞧,她巧妙地用上了课文中的好方法,是一篇值得学习的佳作。如果能把食物的“色香味”具体写出来,那内容就更丰富了。好的,看过同学的文章,你有什么启发呢?好文不厌改,改好之后试着给家人分享一下吧!

9.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腊八粥的美味,并照着课文也写了自己喜爱的食物。那主人公八儿面对这甜蜜的腊八粥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腊八粥教案反思篇四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1课时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导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体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划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里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1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但看他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心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腊八粥

沈从文

主人公:“八儿”

迫不及待,

苦苦等待,

美妙的猜想,

亲见时的惊讶。

腊八粥教案反思篇五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1课时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导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体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划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里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1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但看他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心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腊八粥教案反思篇六

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1.正确掌握“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3.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找出来读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5.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1.边读边想象,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几天,天

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有什么了解,说说你知道的?

3.今天,我们学习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用多种方法,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检查预习掌握情况,重点指导难写易错字词。

(1)多种形式学习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唾沫(tuò mo)孥孥(nú nú)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腻、灌、褐、筷”字的书写并范写“腻”强调一定不能多写一撇。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

2.交流讨论:文章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教师点拨。(详写等粥,略写喝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可以充分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突出文章中心。)

四、精读品悟,聚焦第一部分

分析第一部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提示: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同桌交流,教师点拨

学生汇报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3.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没有完成小练笔的同学,课下继续补充,完成的读一读,改一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设计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腊八粥》。

2.回顾梳理课文结构。

二、精读赏析,感受人物

1.盼粥

(1)默读第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汇报

预设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是什么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预设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八儿怎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交流汇报,相机指导朗读,请你读出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全班一起读。(板书:迫不及待)

③“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指名读,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想法。

指导朗读妈妈和八儿的对话,体会八儿的心情。

④指名读第八自然段,你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

出示: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

2.想粥。

(1)同桌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问题: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又改变了?

(2)什么是“孥孥”?从中你能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小结:妈妈对八儿十分宠爱。

(3)分角色朗读。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过渡: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猜粥

(1)八儿猜想的粥是什么样的?请在找出相关的语句。

出示:“栗子会稀烂到认不清楚了把,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起来总已是面面的了!……”

(2)自己读一读,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圈出来。

(3)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的?(板书:奇妙)

4.看粥

(1)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画出相关词语。

交流,读一读。

(3)找出关键词和第14自然段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4)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想象八儿的心理,说一说。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文题为“腊八粥”,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等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的过程的呢?

读一读,体会体会

提示:作者用寥寥数语就粗笔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运用动作描写“靠”“斜立”等词和比喻修辞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了八儿粥吃得多、吃得饱、吃得尽兴。(板书:心满意足)

三、再读赏析,交流感受

1、吃了一枚大枣的八儿,总算暂时堵住了八儿小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2、“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圈儿。”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读,和同学交流自已的感受。

(1)同桌合作,找到句子读一读,交流交流。

(2)师生交流,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

2.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腊八粥教案反思篇七

《腊八粥》是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篇课文。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启发与引导,朗读与赏析、交流与讨论等手段完成课堂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如听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体会八儿心理活动变化。文章对话较多,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

飞花令: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

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

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老舍《北京的春节》)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过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八粥和想腊八粥这两段情节。

3.分角色读2―13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运用怎样的修辞方法?“进进出出”说明了什么?“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出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吗?如:馋涎欲滴、垂涎三尺(板书迫不及待)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中“那”应如何理解?

过渡:看来小小的八儿为了吃到香甜的腊八粥不得不撒一些谎,多么天真可爱又有那么一点狡黠呀,颇有童趣,让人不禁捧腹大笑。毕竟他还小呀,从哪里看出来呢?

“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这在八儿,只能猜想”“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

思考:为了能吃上香甜诱人的腊八粥,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样的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

过渡:八儿小小的年纪,竟然要与母亲都吃三碗,而“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因为“都吃不得甜的”说明八儿想吃粥的想法极其强烈,那么从八儿与妈妈关于谁吃几碗的对话描写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孩子?从中你有怎样的感受?

为了能多吃上几碗粥,八儿设定吃粥计划,并与妈妈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八儿“得寸进尺”,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的孩子刻画的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感受到了八儿对家人的爱,妈妈对八儿的爱,充满浓浓的亲情和具有生活的气息,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4、在漫长的等待中,在听到无休止的“叹气”中,在看到“淡淡烟气”时,八儿变得更加焦急,“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那么八儿猜腊八粥是怎样的呢?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妙)它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男生齐读第14自然段)

突出腊八粥在头脑中的初步印象,为实际看到的腊八粥做铺垫。

5、过渡:“画饼焉能充饥”,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总结: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结果是:妈妈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盼望已久的腊八粥终于解馋了!总算暂时堵住了小馋嘴巴。真可谓“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北齐・魏收《腊节》)

沈从文曾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显然,这理想的建筑就是沈从文的文学理想,而“人性”则是其文学理想的核心。分析第二部分吃腊八粥的场面:

1.文题为“腊八粥”,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煮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的过程的呢?

文章第20、21自然段正面描绘吃粥的场面。运用动作描写“靠”“斜立”等词和比喻修辞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八儿粥吃的多、饱、吃的尽兴,心满意足。第二幅正面吃粥的画面着墨并不多,作者只用廖廖数语就粗笔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八儿吃得肚子鼓鼓的,桌上半碗陈腊肉连八儿的爹妈也奈何不了他了,看来,大家都吃得十二分饱了!

2.猜成语:兴高采烈意犹未尽酣畅淋漓大腹便便

3.作者对吃粥场面仅用几句话做侧面描写后,却笔墨酣浓的写出了八儿全家人围绕哈叭的谈话,乍一看,似乎偏离了主题,但细细琢磨便可明白,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全文精妙传神之所。作者写八儿一家人吃腊八粥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重点写哈叭儿狗的活动?

夜饭桌边,甜腻的腊八粥已端上餐桌,但沈从文先生并没有描绘众人大快朵颐的画面,反而从晚饭后开始写,哈叭到八儿脚下钻,八儿叫妈妈喊哈叭出去,妈妈一扔骨头哈叭奔出门外,这时八儿的爹出声了“再不知趣,就赏它几脚!”,然而八儿和妈妈知道八儿爹对哈叭的宠爱,不禁联合起来揶揄他爹,他爹为了转移话题,便提起了妈妈讨厌的小黄与哈叭比较,不出所料,妈妈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了。

文中那只哈叭,不由得令人联想到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风俗画《小鸟的捕食》,画中那匆匆敢来啄食饭粒的母鸡,让整幅画灵动起来,且充满生活气息。可见,沈从文笔下的哈叭在文中的作用类同于米勒画中的母鸡。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小鸟的捕食》这是米勒表现农村儿童的题材的作品。米勒非常喜欢儿童,他自己就有九个孩子。在这一作品中,他通过一个农妇正给孩子喂食的情结,创造了动人的母与子的形象,抒发了农民的亲子之爱和天伦之乐,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温暖的柔情。米勒谈到这一作品时曾说过:“人们想象这是一窝小鸟,母女在喂食,为了让他们有东西吃,人在劳动。”

你瞧,哈叭在八儿脚下钻来钻去地吃着腊肉皮骨。惹得八儿不耐烦了,要妈妈让它出去。八儿的话,就知道翻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八儿妈热烈地响应起来,开始揶揄八儿爹了。八儿又随之趁机告哈叭的状用语言及时“援助”其母,积极地表明他同妈妈是同一战线上的“亲密战友”。八儿爹也不甘示弱,说要把哈叭带到场上去,八儿听了却并“不气馁”,因为他知道爹爱哈叭,更爱八儿,爹是不会让八儿失去玩伴的,大家都不过是在说着玩呢!八儿真是个“知己知彼”的聪明孩子!

4.后半部分用大量笔墨来写两条狗,这与“腊八粥”有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行文?

接下来,作者又写了八儿爹妈争议小黄与哈叭孰好孰厌的一番谈话。写这些话,在文中有两个作用:一是借助话中的“春粉”一事,八儿爹妈争议小黄与哈叭孰好孰厌的一番谈话,来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生活的气息;这幅吃粥场面画,构图饱满,气韵流动,喜气洋溢。二是表明八儿妈其实并不是真正讨厌哈叭的,以小黄来衬托哈叭,表现了和谐的家庭氛围。结构:上述谈狗话题是由八儿引起的,故最后又收结于八儿吆喝狗儿止,行文前后呼应,结构十分严密。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生于荒僻神秘的湖西凤凰,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20世纪30年代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小说《边城》《长河》等。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有中国“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

沈从文先生言辞间平易近人,他笔下的腊八粥软糯而又香甜,腊八节简单而又质朴,家常话里间将八儿一家的温馨生活跃然于纸上,也许从未将“爱”挂在嘴边,但却可以看出八儿,妈妈,爸爸,甚至是哈叭,他们彼此之间对对方的爱,真正地让人感受到了何为“家”何为“亲情”,亲情是什么呢?或许是狂风暴雨下的避风港?或许是日晒雨淋下的小草棚?也或许只是一碗腊八粥,吃时觉得有些过于甜腻,回忆起来却已甜入心扉。(板书:咀嚼家庭温馨甜蜜)

开头采取了讲故事的方式。朴素、平易亲切的语言,运用了顶真修辞,一下子带起了全文牧歌一样的意境。“很迅速地向下游长潭射去”句中的“射”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船行之快,与前面的比喻相搭配。

过渡:腊八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争相咏颂腊八节,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明代)张方贤《煮粥》一诗中: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女儿细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作者用同儿女叙家常的语言,从勤俭持家的角度,把粥的好处表现得淋淋尽致。梅洁《腊月的味道》蕴含对母亲最深的怀念。沈从文的腊八粥是甜的,折射出时光的五彩斑斓。冰心的腊八粥是咸的,因为有眼泪,有思念。为了不被忘却的纪念。

在我国各地的民间建筑中,一座庙就代表着一段美丽的故事,一座祠堂就讲述着一个家族的历史,一块碑石记录着一个人的功过,一段墙记载着一个城市的兴衰…同样,在我们传统的饮食文化中,一碗浓香的腊八粥,一幅温馨的年景图,把我们带入了那浓郁的民俗文化之中,我们不由得想起春节辞旧、清明祭祖、端午念屈原、中秋话团圆、重阳登高…这是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同学们,爱我们的传统节日吧!珍惜与家人共处的时光吧!因为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精神的源!(板书:继承弘扬民族文化)

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等到了可以随时吃到腊八粥时,味道却没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时那样诱人了。过了腊八就是年,比起喝粥,我们更愿意重温名家们的美文,让那些记录旧日时光的秘密,泛着丝丝甜香的文字,氤氲着寒冷麻木的心灵。那样,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1.小米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等你来品,将这浓浓的腊八情义融进短信里,送给你的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祝福他们腊八快乐!

2.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板书:煮粥

盼迫不及待八儿孥

腊八粥想苦苦等待幼小活泼天真可爱狡黠揶揄

沈从文猜美妙猜想嘴馋聪明机灵懂事体贴碓舂粑

看亲见惊异哈叭

吃心满意足贪吃可爱顽皮天真驯善

继承弘扬民族文化咀嚼家庭温馨甜蜜

腊八粥教案反思篇八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9654;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9654;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9654;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15个字。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粥、匙、稠”是翘舌音,注意区分“腻”和“栗”的读音,“腻”字是鼻音n,“栗”字是边音l;从字形上来说,“腻”字右边不要多写一撇,“栗”字下面是“木”不是“米”,“褐”字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在进行生字教学时,要结合词语来进行。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搅和、浓稠”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教学中,可以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语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受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触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时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图景。本文的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八儿等着吃腊八粥的情形,展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段落,写一写生活中最喜欢的食物,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9654;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8226;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9654;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9654;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吗?指名学生谈谈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板书课题:腊八粥)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腊八粥的资料,在课上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板块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61548;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1548;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腊粥腻栗咽匙灌搅稠嘟熬褐缸脏筷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重点指导“匙”的读音。

钥匙(shi)汤匙(chí)

“匙”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chí”。

(3)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

(4)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3.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示例:

生1: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生2:作者主要写了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

生3: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时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

4.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

生:对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素进行概括。

教师小结: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文,概括本文内容,并理清文章写作思路,这是对全文整体的把握,为更好体会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描写做铺垫。

板块三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1.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

2.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3.细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4.学生交流。

(1)“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十分美味。

(2)抓住重点词句,如“糊糊涂涂”“大碗大碗”“大匙大匙”等,想象粥的制作过程和人们吃粥时的感觉;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沸腾的粥是什么样子的,从“叹气”一词体会运用拟人的写法的好处,感受腊八粥的美味。

5.指导朗读,指名学生读。

6.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的铺设,吊起学生的胃口:是怎样的粥有这样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产生走进文本、研究文本的欲望。

第2课时

9654;课时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腊八粥》,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2)回顾第1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诱人的?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自然段,那么第2~21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交流:等粥、喝粥。(板书:等粥、喝粥)

课件出示

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等粥”的?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析八儿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体会八儿的心情。(板书课题:腊八粥)

【设计意图】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学习开始时,教师采用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

板块二精读感悟,品析形象

过渡:美味的腊八粥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都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的人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1.盼粥。

(1)默读第2~8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的喜悦之情吗?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了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中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中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3)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粥一旦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又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体会八儿的馋嘴、可爱)

课件出示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4)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猜粥。

(1)男生齐读第14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出示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2)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并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妙极了)

4.看粥。

(1)教师读第16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时,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此时的心理?(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课件出示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3)找出关键词和第14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4)看了腊八粥之后,八儿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设计意图】品读描写八儿的语句,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通过交流促读,读中交流,交流中读,使学生在读悟中探究人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板块三感悟表达,拓展阅读

1.作者沈从文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八儿这么想喝粥,他喝到了吗?(板书:喝粥)

课件出示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指名学生读。

(2)喝到了妈妈煮的腊八粥,八儿又有什么表现呢?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八儿的语句。

(3)可以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八儿喝了腊八粥之后的心理?(板书:满足)

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喝腊八粥的情景。

4.一枚大得吓人的赤枣,总算暂时堵住了八儿的小馋嘴巴,请同学们再通读课文,谈谈自己读了《腊八粥》之后的感受。

5.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6.名家阅读:推荐课后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设计意图】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写手法,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完成读写之间的迁移。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意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1.突出主体,注重层次。

在教学中,我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力求让学生全员参与,读中感悟,悟中品情,引导学生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孩子们对八儿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方式,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这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从而能更清晰地理解课文。

2.主线清晰,细节生动。

为了分析作者如何把八儿的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从八儿的心理变化这一线索入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和“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体会八儿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再用同样的方法感受八儿从“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让孩子们轻松地感受到一个孩子那天真和嘴馋的情形,进而能感受到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3.朗读训练,读出个性。

教学中,很多地方可以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来体会文章的内涵。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如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读、对话读等。不仅要让学生读出感受,读出情感体验,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过程,还要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