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68彩票下载星空娱乐 >>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十四篇)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十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5 18:27:02
2023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十四篇)
时间:2023-04-05 18:27:02     小编:zxfb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一

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处都蕴含数学知识。三年级的学生目前正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在对自然事物、社会现象的接触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体验,并在不断反复的体验活动中生成新的感悟。因此,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强化体验,鼓励感悟,是现代教学之道。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与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及认识分数。

1.除法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2.认数是在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教学认识10000以内的数。

3.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4.加和减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减法。

5.24时记时法主要有两部分:认识24时记时法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周长的计算。

7.乘法内容主要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8.观察物体主要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9.统计与可能性主要让学生会画“正”字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0.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认识“万”,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两面图形的周长;

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不等。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3.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1.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饿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讲清算理,揭示规律。

(2)加强基本训练,大好计算基础。

(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饿能力。

(1)加强基础训练

(2)教给学生解题思路

(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3.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备注

一除法9课时

二认数5课时

三千克与克4课时

四加和减7课时

五24时记时法3课时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5课时

七乘法11课时

八观察物体2课时

九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十认识分数3课时

十一整理与复习4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二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女生31人,男生34人。大多数学生上课大胆发言,学习效率较高;一小部分学生贪玩,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听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

1、两位数乘两位数

2、千米和吨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混合运算

5、年月日

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7、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8、小数的初步认识

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10、整理与复习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会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平年、闰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觉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善。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1、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我们三年级(3)班学生一共有39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20人。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多数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在进一步培优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与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及认识分数。

1.除法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2.认数是在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教学认识10000以内的数。

3.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4.加和减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减法。

5.24时记时法主要有两部分:认识24时记时法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及计算。

7.乘法内容主要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8.观察物体主要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9.统计与可能性主要让学生会画“正”字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0.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1000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母不超过10),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通过动手实践知道1千克=1000克。

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统计与概率:

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

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分析数的组成→探索数的读法与写法→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学习万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在探索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发展抽象思维。

在观察常用物体并把几何体与其相应视图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在通过折、量、比,探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中,在动手围、量、画、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摸球、抛小正方体等活动中,经历分类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用数据描述现象以及判断可能性大小等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简单的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具有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经常与同学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经常与同学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初步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简单地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

4.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在教科书和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1、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学生自己能学懂的知识,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和练习。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渗透一些函数、集合、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4、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主动探究解题方法。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安排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例题和形式多种多样的练习题及数学游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四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仍然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继续教学整数的除法和乘法,包括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应用这些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继续教学分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首次教学小数,有一位小数的意义、读与写、大小比较、加减计算等知识;还教学时间单位年、月、日,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较大的质量单位吨。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初步教学轴对称图形;继续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较简单的几何体,用图形表达看到的形状;教学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平均数的含义,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用平均数描述和分析一组数据的基本状况。联系上面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了六次实践活动。“我们的试验田”是场景型的活动,在试验田场景里提出并解决与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运动与身体变化”是专题研究型的活动,用统计的知识与方法,研究体育运动引起的脉搏和呼吸的变化情况。其它都是操作(制作)型的活动。

另外,还编排了十多篇“你知道吗”,大致有两类内容。一类是与数学知识有联系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如划分一年四季的温度标准、大自然和建筑里的对称现象、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只是在地球上的等。第二类是有关数学的历史故事,如我国明朝“铺地锦”的乘法计算、古代和近代测量长度和物重的工具、出土文物上的几何形状、古代表示小数的方法等。这些内容能拓开学生的视野,增多知识,激发对数学与学习数学的热情。编排了十多道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满足部分地区、学生的需要。

1、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新的计算问题,产生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现实需要,通过系列的场景情境,让学生在相互关联的情境中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灵感;注意运用实例引出概念和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等概念,运用不同的实例帮助丰富概念。

2、展示现实情境,借助直观和操作逐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安排由浅入深,可以降低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利于学生逐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安排许多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把具体的感知逐步上升为数学的结论;突出小数与生活、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教材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注意沟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促进学生形成关于小数的良好数感。

3、注意数学知识的比较。一是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发现计算规律,产生新的体验,提高计算能力;二是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把握面积与周长的`联系与区别,例如,通过拼摆、计算和列表,使学生认识到有些图形的面积相等,但它们的周长却长短各异,反之,有些图形的周长相等,但它们的面积有可能大小不同,这样,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图形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认识便逐步清晰并得到提升。

4、平移、旋转和轴对称都是对图形进行变换的方法,教材编排时,注意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设计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体验;结合观察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5、数学实践活动突出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应用性。一是强调不同领域数学知识的联系与综合,例如,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后,安排的实践活动“生日快日”,调查里同学的生日,并分别按月份和季度分类整理,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使“年、月、日”的知识与“统计”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综合性。二是强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认识了“千米和吨”以后,安排的实践活动“了解千米”,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有关的体育、交通、天文、地理常识,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千米,并体会千米在生活的广泛应用;三是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了“统计”单元以后,安排的实践活动“运动与身体变化”,始终以研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线,从而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1.要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要准备教具,其他领域的内容的情境的创设、现实生活素材的再现等也要准备教具,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具要准备,每个学生最好都能准备必要的学具,以便学生充分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活动。

2、要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一是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度,不人为地加大教学难度和密度,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反之也然;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反复尝试、练习,不断修正,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合作完成任务。

3、重视发展学生估算策略,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重视学生先计算后验算、检查的要求,培养学生验算的良好习惯。

4、解决问题时,要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经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再充分交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5、强化练习的设计,力求形式多样、题型新颖、灵活多变,避免单一、枯燥、重复、机械的训练,做到精讲精练,在练习中要让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些获得的有关信息,积累感受。在解决问题时,注重比较,以沟通一些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解决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怎样想的,发展他们的数学思考,教学思考题时,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索解答的方法,不要当作例题来教学。

6、重视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评价时,既要关注对乘法、除法计算方法等知识技能方面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评价,关注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评价的方式多样,把握好评价的时机,旨在引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今后继续学习增添新的动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中心,以教导处和教科室计划为指导,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结合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热情。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

1、继续认真系统学习《数学课程规范》,树立符合新课程规范的教学理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时解决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困惑。牢固确立以学科教研为主线的行动战略,努力构建数学学科教学特色和多元化、多形态的教学课型。

3、每个年级都要认真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推荐经验体会。

4、抓好备课组活动。

5、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工作,了解和检查本组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情况。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1、加强业务水平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努力学习新课程的有关新理念。利用新课程培训、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校本培训机会加强对教师进行新课标理论的学习,研究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内涵,掌握新课改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便更好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标的能力。全组教师在充沛抓住学生在校的有效时间外,要聚焦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向教科研要质量。

2、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好习惯,益终生。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锲而不舍的监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应该站在对学生终身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大处着手,小处着眼,在日常的教学中反复抓,抓反复,通过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独立考虑,敢于质疑,认真细致、做事严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基础,培优补差并举。小学数学的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必备的数学素质,是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这方面的知识教师们应有所偏重。与此同时配合培优补差,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困生掌握小学数学必备的知识,让优等生在数学

上有进一步发展。老师们不只要有培优补差的意识,而且要有培优补差的时间和措施。培优补差的重点是补差。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需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对这局部学生要有所偏爱,和时给予补缺补漏。让这些学生也在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学习。因此,教师要从“人本”的角度动身,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协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别,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补差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培优工作,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让优等生吸纳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养成灵活创新的思维品质,不时地提高他们的感知力、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力,使他们的综合素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在教导处的布置下,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组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

四、月份具体工作布置:

九月份:

1、学科组会议,布置本学期学科组的活动内容。

2、制订学科组工作计划。

3、教师制订个案研究计划。

4、专题沙龙:如何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

十月份:

2、案例剖析。

3、教学常规检查。

十一月份:

1、课例研讨(1)。

2、教学常规检查。

十二月份:

2、教学常规检查。

3、一、二、六年级数学学科竞赛周。

一月份:

1、学科组工作总结。

2、备课组工作总结。

3、教学常规检查。

4、资料收缴和归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六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一共有十个单元。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是有以下几个调整和变化。

1.重新整合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的认识

24时记时法的内容原本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但在教材实验过程中,不少教师反映学生解决这部分内容中“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有一定困难,建议适当后移。考虑到“课标20xx年版”把24时记时法安排在第一学段,所以教材修订时将这部分内容与年、月、日的知识加以整合,集中安排在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方便教师组织演示、操作以及相应的实践活动。

2.提前安排两步混合运算,鼓励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标20xx年版”把两步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由第二学段移至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正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为此,教材在修订时作了相应的安排。尽管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两步式题(含同级运算式题和乘加、乘减式题),但这些式题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逐次计算”。本册教材安排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涉及两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形,自然也就涉及运算顺序的各项基本规定,因此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给予必要的关注。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还第一次要求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两步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加宏观地把握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引导他们把解题思路与相关运算顺序的规定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3.按“解决问题策略”内容板块的整体规划,教学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策略

从所求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像这样执果索因、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能从原题中全部找到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与三年级上册安排的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样,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体验并掌握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有助于他们逐步加深策略体验,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并为综合运用学过的策略以及继续学习其他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4.后移平均数的认识,重新设计简单数据统计活动内容

根据“课标20xx年版”的要求,第一学段的统计教学,重点应让学生了解统计活动过程、积累初步的统计活动经验,不要求认识正式的统计图表,也不要求认识平均数以及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为此,教材把原来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与平均数有关的内容后移至四年级上册,同时,引导学生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继续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感受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与二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相比,本册教材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了解并初步掌握数据的简单汇总、排序和分组方法;另一方面,则引导他们对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初步体会分析数据时不仅要关注个别数据,也要关注一组数据的方方面面,概括简单分布情况,这样才能从数据中获得更多也更有价值的信息。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千米和吨”、“解决问题的策略”、“混合运算”、“年、月、日”、“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小数的初步认识”。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算24点”和“上学时间”。第十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还增设探索“有趣的乘法计算” 专题活动。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适用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中去。因此,在整数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把它组成一个单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单元安排了6个例题,具体如下:例1:两位数乘10的口算(包括几十乘几十)

例2: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例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例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

例5:两位数乘几十的笔算

例6: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教学两位数乘10,鼓励学生探索算法,在交流中相互印证,从中选择比较方便的方法。

例1教学12×10,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从这些菜椒的堆放方式得到算法的启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探索算法。

2.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估算,体现估算的意义;创设需要估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

例2的编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关于估算的教学思想,即估算不单是一种数学计算方式,更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教学估算不是学生被动接受怎么算,而是主动探索新算法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解决怎样的问题用到了估算,体会是如何估算的,还要体会到估算都有什么作用。

3.意义建构笔算的竖式,首先要解决分几步乘以及每步乘的结果写在哪里的问题,然后要解决如何进位的问题,最后形成完整的计算法则。例3和例4都是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3着重教学竖式的结构,包括乘的步骤以及每一步乘得的结果的书写位置;例4着重教学乘法过程中的进位,并形成计算法则。这样安排分散了难点,有利于课堂教学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并有效地解决难点。

4.教学两位数和几十相乘,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简便的竖式怎样写,还要他们体会这样写的合理性。本单元计算两位数乘几十,一般采用笔算,尤其是像37×30这样需要进位的乘法,不要求学生口算出得数。两位数乘几十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情况,它的竖式在遵循计算法则的前提下,有特殊处理的方面。例5教学的这些乘法,使学生掌握简便形式的笔算技巧。

5.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重视解题思路的形成,发展推理能力。

6.结合乘法计算,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配合例5的“想想做做”第5题以及单元复习中的第8题、第10题、第11题都是结合乘法笔算,在渗透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一)教学内容

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本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分别是:

例1:认识千米

例2:认识吨

(二)教学建议

1.因地制宜,安排学生感知1千米的实际长度。

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尽管有些学生会听到或看到这个长度单位,但并没有形成1千米的长度概念。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缺少感性认识来支持概念的形成。二是千米无法像较小的长度单位那样,在直尺上直接感知。

2.创设学习“吨”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1吨有多重。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1吨的物体很重。学生认识吨,不可能像体验1克、1千克那样直接拎一拎、掂一掂,也不能像感知1千米那样直接看到,只能间接体会。

3.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千米和吨”的实际应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或估计。

练习三中第3、第4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生困难不大;第5题不必算出精确得数,通过估算就能解决。教材还安排了填表和测量的活动,如第8题,了解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的长度;第9题按自己走1千米所用的步数或时间,推算出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长1千米。这些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切不可忽视。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具体安排如下:

例1:初步体会从问题出发的推理过程,解决有三个已知条件的,求还剩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

例2:利用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解决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求一共多少或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

(二)教学建议

教材安排遵循“策略”的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学习策略:先体会策略,再运用策略,逐步达到掌握策略的目的。教材主要安排求一共多少、还剩多少、相差多少的两步计算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适宜从问题出发进行推理,学生很熟悉这些数量关系,有助于他们初步学会从问题向条件推理的思考方法,从而形成思路、掌握策略。

1.首次教学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加强对学生引领的力度,凸显思路的特点和方法。

2.解答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从问题想起的好处。

3.编排必要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在练习中逐渐完善和稳定。教材编排的练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针对策略的特点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二是应用策略解答的两步计算问题。根据问题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利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推理分析两步计算问题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统计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把计算从加减或乘除的同级运算扩展到加(减)乘(除)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水平,本单元只教学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安排了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2: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

例3: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材把不同级的混合运算分成了“有乘法也有加减法”和“有除法也有加减法”两段,各安排一道例题教学,降低了认知难度,能方便教与学。

(二)教学建议

1.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应遵循的规定,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教材让学生结合现实的素材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这就是把运算顺序的教学与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相结合的主要原因。

2.在教学运算顺序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初步体会列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算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列出分步算式再通过“代入”,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另一种是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式直接列出综合算式。逐步体会教材突出列综合算式要依据问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先思考问题的数量关系,在列综合算式的习惯。

3.学会思辨

3.精心安排题组练习,使全单元的教学效果更好。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需要掌握多种类型计算的运算顺序,有同级的、不同级的、有小括号的,如何把这些运算顺序构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结构,便于学生及时提取,正确使用呢?教材安排了一些计算题组,通过比较相同和不同之处,帮助学生熟悉并全面掌握运算顺序。如p35/4尽管数据相同,数的位置相同,但是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也不同。相类似的安排还有p37/3、p39/3、p40/2。

第五单元:年、月、日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的计量单位中,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难以体验一个单位具体有多少,而且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教材把时间单位的教学分成两段安排。本单元是教学时间单位的第二段,在二年级教学的时、分、秒的基础上,再来教学年、月、日的知识,以及24时记时法。全单元安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认识年、月、日

例2:认识平年和闰年

例3:认识24时记时法

例4: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建议

1.安排学生在年历上收集、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比较不同年份二月的天数,教学平年和闰年的知识。

平年和闰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它的二月份。教材把平年和闰年二月份的月历作为学具,指导学生认识平年和闰年,体会有关闰年的规律。

3.联系生活常识,利用图形直观表示24时记时法的原理与方法。

4.解决“求经过时间”的问题,放开思考与算法。

日常生活中常有“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差异很大。本单元教材通过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懂得“经过时间”的含义,初步学会求经过时间的思考方法。例4:例题安排的是求整点与整点之间的经过时间,要求独立思考,允许解法多样。问题要求“《动画剧场》从14:00开始播放,16:00结束,播放多长时间”。这个问题不是很难,教材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可能看着钟面思考,也可能仿照例3的直条思考,然后教材指出,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含义。其实,在钟面上或直条上直接数出播放时间,与列式计算,其思考过程是一致的,都是从16小时里去掉14小时,只是它的表现形式不同,教学时要沟通它们的相同点。“试一试”是求非整点时刻之间的经过时间,教材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思考。用一条线段表示从8:00到9:00,再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6份,每份表示10分钟,在8:10下面标注开始,在8:40下面标注结束,学生直接看着线段图计算播放时间。学生可以直接数,也可以列式计算。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知识是平面图形面积的起步知识,在以后教学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全单元安排七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面积

例3:认识面积单位

例4、例5、例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例7: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感受,在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上抽象出面积的意义。

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有“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作它们的面积”这句话,本单元没有这样写出。而是联系具体材料,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自主抽象与概括。

2.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加强操作活动,形成面积单位的初步观念。

与面积单位的基本概念有关的知识是:什么是面积单位、有哪些面积单位、各个面积单位分别是多大、怎样使用面积单位等。

3.通过测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通过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推算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把面积单位的进率安排在本单元最后教学,可以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通过计算推理出相关的进率。

5.适时安排关于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两类不同的量。周长和面积都存在于平面图形上,学生容易混淆求周长和求面积的问题。所以,及时安排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是教学不可疏忽的任务。(1)比较计量单位及其使用。(2)比较概念及其算法。(3)体会周长相同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同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6.编排“动手做”,激发对图形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渗透图形的运动。

这里安排的“动手做”,分别把一个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若干个较小的长方形,通过在大长方形和正方形里画小长方形,得出最多能分成的个数。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用计算和考虑图形的周长或面积,只要关注图形的形状特点,思考怎样把小长方形“放”在大图形里面,可以横着放,也可以竖着放,可以思考怎样放正好,怎样放还会有剩余,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在直观图形的帮助下比较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把若干个相同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单元一共编排5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1、例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例3:“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例4: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例5:“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整体的几分之一,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发认知需要;借用集合圈,把若干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凸显几分之一的本质特征。

2.教学整体的几分之几,突出它与几分之一的关系。

3.求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把几厘米改写成十分之几分米,把几角改写成十分之几元,为教学一位小数作准备。

5.编排“动手做”,开展形象思维,体验分数1/4的意义。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建议

一位小数的含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联系实际初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是本单元在知识技能方面最主要的教学任务。至于比较小数的大小和计算小数加、减法,都在初步感受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进行,都为深入体验一位小数的含义而安排。

1.联系实际事例引出一位小数,初步揭示一位小数的概念。

“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是小学数学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概括性表述,学生需要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逐渐形成这个概念。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里,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以后,例3安排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例4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都可以看做是小数意义的实际应用,也是小数概念的继续加强。

3.精心编排练习题,加强概念,发展数感。

练习十一是全单元的综合性练习,在扎扎实实练习有关一位小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十分重视一位小数的概念的进一步强化,以帮助学生发展数感。(1)数形结合,加强一位小数的概念。例如练习中的第1题、第3题、第5题。(2)感受数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例如练习的第10题。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一)教学内容

例1:简单的数据汇总

例2:分析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二)教学建议

1.把各个小组的数据合并,是常用的汇总方法;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

2.分析数据、引发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

统计教学要体会数据里蕴含着信息,既然是“蕴含”,就需要挖掘、加工和利用数据里的信息。学生开展统计活动,不仅应得到有用的数据,还要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思考,发挥数据的作用与价值

全册教材共安排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5课时的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全学期大约还有20%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的安排教学。

次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两位数乘两位数(4)

2两位数乘两位数(4)

3两位数乘两位数(2)有趣的乘法计算(1)机动(1)

4千米和吨(3)机动(1)

5解决问题的策略(4)

6混合运算(4)

7混合运算(1)实践活动(1)机动(2)

8年月日(4)

9年月日(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

10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4)

1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机动(1)

12分数的初步认识(二)(4)

13分数的初步认识(二)(2)小数的初步认识(2)

14小数的初步认识(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2)

15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2)实践活动(1)机动(1)

16整理与复习(4)

17整理与复习(1)期末复习(3)

18期末复习、考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七

本学期我继续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转、乘法、观察物体、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统计、认识小数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1)可以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2)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3)会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4)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5)会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6)掌握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7)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1)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2)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统计与概率:

1)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2)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

3)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

4)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

2)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3)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

4)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八

本册教材在前四册教学的基础上,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第一学段内容标准的要求和这套教材的整体编写规划,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个领域安排了如下内容:

1、数与代数

⑴10000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大小的比较。整千数加减整千数(和不超过10000)的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

⑵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除法的验算。

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法中和不超过100)的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超过1000)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

⑷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

⑸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看作“1”),两个同分母分数以及分子都是1的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

⑹千克和克的认识,千克和克的互化。

⑺24时记时法的认识。

2、空间与图形

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⑵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认识。

⑷由三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视图。

3、统计与概率

⑴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⑵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4、实践活动

⑴农村新貌:在提供的农村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有关乘除计算的实际问题。

⑵称一称:使用合适的称量工具称出一些水果、蔬菜等物体的重量及体重。

⑶周末一天的安排:用24时记时法安排周末一天的活动,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⑷周长是多少:围绕周长问题进行制作、拼摆、测量计算以及估计等数学活动。

⑸摸牌和下棋:在摸牌和下棋活动中体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1、数与代数。

⑴通过对教具的观察、在计数器上拨珠,并联系实际加深对千和千位的认识,初步认识一万和万位,认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四位数的意义,掌握四位数的组成。掌握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用100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经历探索比较10000以内的数大小方法的过程,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加法中和不超过10000),会口算几千加几百及相应的减法。

⑵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会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以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能估算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经历探索除法验算方法的过程,会用乘法验算除法,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解决与此数量关系有关的实际问题。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先求总数或剩余部分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⑶会口算两位数的加减法(加法中和不超过100),会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不超过1000)及相应的减法。会解决已知两数间的倍数关系求两数和或差的实际问题及其变式问题。

⑷经历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会口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不进位),会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是几位数或几千几百。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会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⑸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只限于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能结合观察图形比较两个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以及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⑹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千克与克的简单换算。

⑺了解24时记时法,会进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时间的相互改写,会进行事情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2、空间与图形。

⑴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名称。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⑵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根据观察者的位置,确定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能看到不同个数的面,但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⑶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3个同样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物体。

3、统计与概率。

⑴参与从袋里摸球、往袋里放铅笔等实验活动,经历在这些实验活动中收集整理数据并进行处理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简单的条形图(1个格表示1个单位)表达统计的结果。

⑵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差不多”等词语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1、在教师的鼓励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3、通过阅读教科书中“你知道吗”栏目和有关书籍中提供的资料,通过电视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初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和自然科学中的广泛应用,初步感受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初步接受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4、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数学过程和结果的正确与错误之处,并作出认定和修正,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先求总和或剩余,在平均分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3、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3个同样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物体。

5、解决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围绕周长问题进行制作、拼摆、测量计算以及估计等数学活动。

6、按照预设的可能性设计简单的活动。

三年级,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自觉性较高,让老师很放心;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自觉性差,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成绩不理想;还有少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困难较大,理解力差,导致成绩很不理想。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2、充分利用电器,教具,学具,加强直观性教学。

3、在教学中既要加强笔算训练,又要加强口算训练,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笔算口算互相促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题做到大面积"丰收"。

4、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5、注意辅导差生,提拔优生,平时课上提问要有针对性,把提优、补差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为后进生找"小老师",做到一帮一,全面提高全班素质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6、严格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不搞"题海战术",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7、加强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8、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内容 课时

一、除法 9课时

二、认数 5课时

三、千克和克 4课时

四、加和减 7课时

五、24时记时法 3课时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5课时

七、乘法11课时

八、观察物体 2课时

九、统计与概率 4课时

十、认识分数 3课时

十一、整理与复习 4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九

学生总数38人。经过2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脑子还是比较灵活,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本学期将在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基础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抓好后进生的培养,借助平时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本册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5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了2个单元,实践活动领域安排了2个操作型活动。

数与代数部分: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单元)、《千克和克》(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五单元)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七单元)。

图形与几何部分:一共安排了2个单元,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三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六单元)。

1.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单元主要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关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同时,也能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其他平面图形的特征奠定基础。

2.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识别一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和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初步感受图形运动与变化的一些基本方式和特点,拓宽观察、分析现实空间与平面图形的视角,逐步增强空间观念。

综合与实践部分:一共安排了3次活动,包括:“周长是多少”、“多彩的分数条”和“间隔排列”。周长是多少:这个活动通过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及其计算方法的认识,更利于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提升数感。间隔排列:这是一个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主要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简单的规律,在探索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体会方法、发展思维。多彩的分数条: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抢1”游戏,二是“清0”游戏,其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对简单分数与1之间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

1.知识技能方面

(1)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的认识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联系对四则运算意义及相关的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理解并掌握与“倍”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增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千克和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了解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逐步增强思维活动的条理性和灵活性。

(2)通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练习,提高进行乘、除法运算的能力,不断加深对数的大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认识“倍”的含义,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不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经验,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

(4)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和简单平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和简单轴对称图形的活动中,要不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感受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尝试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增强初步的空间观念。

(5)在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单位描述物体的轻重,建立1千克和1克实际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估测能力,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

(6)在探索和交流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猜想和验证过程,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问题解决方面

(1)联系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千克和克的认识,以及“动手做”和“综合与实践”活动,尝试从多少、长短、轻重等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在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并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建立联系的思考方法,体会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探索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简单的平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测量和描述物体轻重,了解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识别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体会合作交流的意义,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探索计算方法、验算计算结果、发现简单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进一步体会反思性学习环节的意义。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认识新知的过程中,学生主动进行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逐步增强对事物的数量及其大小、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的好奇心。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逐步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

(3)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进一步养成主动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

(4)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栏目,以及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开放性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内涵,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本册教材的难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1、深钻教材,要认真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备好课,上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以课堂改革为契机,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注意落后生的辅导工作,力争使他们逐步赶上来。

5、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加强集体教研,探索自身教研与教学能力的提升。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十

本学期继续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转乘法观察物体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统计认识小数

1、知识与技能方面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

·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

·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平面图形的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在研究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十一

我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2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稳定,少数学生贪玩,学习不用心,成绩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但计算能力较弱正确率不高。因此在新学期里,我要在这些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与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主要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2、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周长的计算。

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5、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学习列表的策略和画图策略

6、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主要是学习物体经过平移、旋转后得到什么图形,以及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7、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同时学习简单的分数的比较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和乘法;懂得用千克和克为单位称物体;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两面图形的周长;能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3、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是

重要的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教学难点。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2课时

二、千克与克-----------------------------------------------5课时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7课时

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1课时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7课时

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6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一)----------------------------------6课时

八、整理与复习---------------------------------------4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十二

1、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的认识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联系对四则运算意义及相关的数量关系的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与“倍”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增强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千克和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了解生活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3、联系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千克和克的认识,以及“动手做”和综合实践,尝试从多少、长短、轻重等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4、在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并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建立联系的思考方法,体会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学段,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三年级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只要家长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进行学校专题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共美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二)补差措施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3.认真做好补差工作。加强学生的数感、提高算法多样化。

4.尽力创设浓厚的、鲜明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

5.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关心与支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十三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有余数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时间 内容 课时安排

第二周 千米的认识 4

第三周 吨的认识、加法 4

第四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 4

第五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减法) 4

第六周 放假

第七周 验算、整理和复习 4

第八周 四边形 4

第九周 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 4

第十周 有余数的除法 4

第十一周 时分秒、填一填 4

第十二周 口算乘法、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4

第十三周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4

第十四周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

第十五周 整理和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4

第十六周 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 4

第十七周 数学广角、掷一掷 4

第十八周 复习1-3 4

第十九周 复习4-6 4

第二十周 复习7-9 4

第二十一周 总复习 4

第二十二周 考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6、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7、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8、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十四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与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数与代数部分。二年级下册已经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和“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册教科书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结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教材还安排了“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一些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对显示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认识,加深对相关运算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从而更好地感受计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中,教材除了安排一些可以用除法和加减法解决的、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之外,还安排了除法的验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学习用乘法验算除法,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提高计算的水平,为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特色内容。在学生积累了一些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以后,本册教材安排的是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并在条件与问题之间建立起适当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原有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将得到适当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基本内容之一。本册教材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间隔排列的两类事物数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经历数学抽象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认识分数”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学会借助直观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简单的分数的加、减法。此外,考虑到学习难度、与一些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以及学生日程生活经验的积累情况和认识发展水平,所以把《千克和克》安排在本册教学。

图形与几何部分。本册教科书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一共安排了两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计算方法。这个单元是学生较为系统地认识平面图形、学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的起始单元。一方面,学生为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学生积累一些探索平面图形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的经验,从而逐步提高探索学习的能力。第六单元安排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另一方面使他们初步感受图形运动与变化的一些基本方式和特点,拓展观察、分析现实空间与平面图形的视角,逐步增强空间观念。

综合与实践部分。本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综合与实践活动。第一次结合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安排《周长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及其计算方法的认识,提高测量、计算和估计不同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第二次结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安排《多彩的“分数条”》,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等分数的含义,感受这些分数与1之间的内在联系,启发他们在活动中发现和提出更多有意义的问题,不断增强问题意识。

此外,本册教科书没有安排独立的“统计与概率”教学单元,但注意结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部分内容,择机让学生经历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帮助他们进一步丰富统计活动经验,体会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

1、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与估算;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联系现实情境理解倍的含义,能用“倍”说明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解决倍比关系的简单实际问题。

(2)会用“克”、“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认识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

正方形和其他简单两面图形的周长;

(4)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运用正确的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5)认识物体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区分、判断平移、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识别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平面图上将指定物体进行平移。

(6)能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含义,能比较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大小。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 数学思考方面。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3.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三()班( )人,经过两年系统的数学学习,学生都拥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数学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学习过程,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没有学习积极性,没有自控能力。本学期教学中,将向全体学生,努力创设愉快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力求全面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重点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让优生吃得饱,让后进生树立学习信心,爱学习,让全班共同进步。

1.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2.坚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业,细心检验的学习习惯,利用每周的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

3.认真钻研教材,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他们阅读数学课外读本,拓宽数学的知识面。

4.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优化作业设计,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5.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多联系,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周次 备注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8课时(机动2课时) 1--6

二 千克与克 3课时(机动1课时) 7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 5课时(机动1课时) 8-9

四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5课时(机动2课时) 9-13

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 4课时(机动1课时) 14-15

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2课时(机动1课时) 15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 4课时(机动1课时) 16-17

八 期末复习 5课时 18-19

九 补充下学期内容 8课时 20-21

十 综合练习 3课时 2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Baidu
map